韶关文人的丹霞情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韶关文人的丹霞情结
1、序言:韶文化的诞生
舜帝、惠能、张九龄等珠江流域文明和文化的创始人都曾经活跃于丹霞群山之间。以韶石等为代表的丹霞群山一带至迟在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岭南名胜。历代文人骚客、士宦达官、僧侣道士、普罗大众,吟咏丹霞山的诗文数以千计。在众多的诗文中,尤其以韶关本土三大历史文化名人张九龄、余靖、廖燕的吟咏最具代表。
1.1巡幸韶石的中华始祖——舜帝
四千多年前,作为氏族部落首领的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中的舜帝,为了弘扬仁德,不顾年事已高,开始了一去不复返的南巡。
南巡可能的路线是:自长江流域的湘江或赣江南下,逾南岭进入珠江流域北江水系上游的浈江。行程比此前的逆水行舟轻松许多。顺水推舟,不日间来到丹霞群山之间,宽阔和缓的浈江河滩,美丽奇异的山石,随行的部族开始载歌载舞,在丹霞群山中,在融融的篝火前,奏起美妙绝仑的盛世欢歌《韶》。先秦典籍《尚书》记载了这个美丽的传说。
《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描述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用竹、石制作的乐器共同演奏的《韶》,连续演奏了九章,栖止在丹霞梧桐上的凤凰也不禁随之翩翩起舞,群鸟群兽一同舞蹈。
今天的丹霞山群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名字:韶石。从这个意义上说,丹霞山是中国古代皇帝巡幸并因此得名的中华名山。
后来的韶州、韶关,均因舜帝奏韶乐、命韶石而得名。
1.2“韶石”最早见于《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溱水》:“东江又西,与利水合。水出县之韶石北山。南流迳韶石下,其高百仞,广圆五里,两石对峙,相去一里,小大略均,似双阙,名曰韶石。古老言,昔有二仙,分而憩之,自尔年丰,弥历一纪。利水又南迳灵石下,灵石一名逃石,高三十丈,广圆五百丈。”
唐《元和郡县志》:“隋开皇九年平陈,改东衡州为韶州,取州北韶石为名”。
北宋《太平寰宇记》:“韶州科斗劳水间有韶石,永和二年,有飞仙衣冠分游二石上。昔舜游,登此石奏韶乐,因名。”
以上记载表明,以双阙石为代表的山石即是韶石、奏乐石。从周田一带的浈水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双阙倚天”的壮丽景象。双阙石相对如门,丹霞群山如宫殿,似城堡,双阙石正如进入这座城堡和宫殿的大门,最为引人注目,是韶石区域的标志性景观。
只惜随着浈江航运的衰落,双阙石几乎为现代人们所遗忘。人们甚至于将奏乐石嫁接到白寨、朝石顶头上,而不知所云。
1.3弘法韶州的禅宗六祖——惠能
韶关民间流传:有心去南华,无心上丹霞。有心无心之间,将丹霞山与南华寺紧密联系在一起。六祖惠能(638-713年),广东新州(今广东新兴)人,与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
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并称广东历史上“两大伟人”。惠能自黄梅得衣钵真传南归时,逾梅岭,涉浈水,观韶石。以韶石为代表的“曲江山水”无疑对其后来选择在韶关一带弘法是有影响的。
舜帝被后世誉为珠江文化始祖,惠能则是岭南智慧的代表。而韶关或者说以韶石为代表的丹霞群山不仅是韶文化的发源地,而且是珠江文化的发祥地和承载了岭南智慧的中华名山。
2、传播家乡山水第一人——张九龄
2.1工隶书善五言的侯安都
韶关历史上的第一位名人是侯安都。侯安都(519-563年),字成师,始兴郡曲江(现韶关乳源)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辅佐陈霸先建立陈王朝。安都墓在乳源县桂头镇,以前韶关市区有风烈楼、风烈路纪念之。
《陈书•列传第二•侯安都》: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世为郡著姓。父文捍,少仕州郡,以忠谨称,安都贵后,官至光禄大夫、始兴内史,秩中二千石。安都工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为五言诗,亦颇清靡,兼善骑射,为邑里雄豪。”
安都诗文未能流传至今,是否主动传播家乡山水不得而知。
2.2自古南天第一人: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代名相,誉为“岭南第一人”。作为南岭以南和长江以南的第一位宰相,以《感遇》二首为《唐诗三百首》开篇,以《望月怀远》等千古名篇传世。有《曲江集》。正所谓“自从‘海上生明月’,天下不敢小江南”。
张九龄的祖父张子胄的坟茔至今仍然完好地保存在与韶石一江之隔的周田浈水畔。可以说韶石一带是张九龄的出生地和成长地,是丹霞山这样一片灵山秀水孕育了一代贤相。
翻阅其现存的由明人辑录的《曲江集》。其中吟咏丹霞山水的诗篇可以《初发曲江溪中》、《南还以诗代书赠京都旧僚》等代表。
《初发曲江溪中》
溪流清且深,松石复阴临。
正尔可嘉处,胡为无赏心。
我犹不忍别,物亦有缘侵。
自匪尝行迈,谁能知此音。
曲江溪即今天的浈江,清且深又有松石阴临的景色,以韶石顶至五马归槽一带最为典型。只有让心静下来心情慢下来,才能感悟到至善至美的韶音余韵。又如,
《南还以诗代书赠京都旧僚》
…
层崖夹洞浦,轻舸泛澄漪。
松筱行皆傍,禽鱼动辄随。
惜哉边地隔,不与故人窥。
畴昔陪鹓鹭,朝阳振羽仪。
来音虽寂寞,接景每逶迤。
…
“层崖夹洞浦”是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惜哉边地隔,不与故人窥。”家乡如此美景,只可惜地处边远,不能让京师为官的同僚好友前来欣赏观看。
与张九龄同时而稍早的王勃曾经到过韶石,初唐诗人高适的父亲曾任韶州别驾。
作为在浈水畔韶石下生长的一代名相,张九龄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以曲江山水为自豪,是一个有着强烈丹霞情结的曲江山水的杰出代表人物。经过张九龄的出色推介,曲江山水深入唐代文人士大夫心中,人人均以一睹曲江山水为荣。
2.3曲江山水闻来久、绝境方知在岭南——韩愈、元稹与李渤、胡曾
较九龄晚生二十多年的韩愈(768-824)曾三次到访韶州,有“曲江山水闻来久”、“暂欲系船韶石下”等名句。
《将至韶州先寄张端公使君借图经》
韩愈
曲江山水闻来久,恐不知名访倍难。
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
《从潮州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
(一名《酬张韶州诗》)
韩愈
明时远逐事何如,遇赦移官罪未除。
北望讵令随塞雁,南迁才免葬江鱼。
将经贵郡烦留客,先惠高文谢起予。
暂欲系船韶石下,上宾虞舜整冠裾。
图经,相当于今天的地图。惜未能流传至今。
又,
唐诗人李渤(773-831年)的《司空侯安都庙记》:
“客有游曲江者,始入境,则望韶石之山;既至郡,则瞻张公之祠,以谓吾韶之美,尽于此而已。未知直韶之西北四十里,有桂山之峻,有侯公之伟。”
侯安都庙,一名上司庙,位于今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
又,
唐诗人元稹(779-831)《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有“飓风狂浩浩,韶石峻崭崭”句。晚唐诗人胡曾(约840—?)在途经韶石时所作的《自岭下泛鹢到清远峡作》一诗中有“绝境方知在岭南”、“薜荔雨余山自黛,蒹葭烟尽岛如蓝”的名句。
《自岭下泛鹢到清远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