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鲁棒的中等规模分簇结构水下传感器网络精品

合集下载

MANET中基于鲁棒度的IDS分簇方案

MANET中基于鲁棒度的IDS分簇方案

学模 型 , 设计一种基于鲁棒度 的移动 自组 网入侵检 测系统分簇方案 。 方案考虑 自组 网中入侵检测 系统的实际需求 , 该 仅有效扩展原 HE L L O 消息 。与同类算法相比 ,该方案能形成更 安全稳定 的簇 结构 ,具有更低的通信开销和更高的运行效率 。 关健 词 :移动 自组 网;分簇 ;鲁棒性 ;入侵检测 系统
构 入侵 检 测 系 统 的可 扩 充 性 好 , 络和 I S的规 模 不 受 限制 , 网 D
成果转化基金 资助重 大项 目( zz 0 0 ) 广东省教育部合作专项基 c hd87; g 金资 助项 目( 0 B 9 50 0 ) 2 8 0 0 0 2 1;广东 省科技 计划基金资助项 目( 0 0 2 9 0
系统 ( t s nD tc o ytm,DS中 各 节 点 的 安 全 性 、 稳 I r i eet nS s nu o i e I )
图 1 分簇结构 I S的典型层次 D
22 分簇 I . DS算法
在 移 动 自组 网 分簇 方 面 ,有 一 些 经 典 的成 簇 算 法 :如 节 点最小标识算法(o s I loi m)1 L wet D a rh [和节点最大连接 度算 — g t 2 法 ( ih s cn et i e rea oi m)J 节 点 最小 标 识 Hg et o nci t dge l rh 。在 — vy g t
第 3 7卷 第 9期
V_ -7 0 3 l






21 0 1年 5月
M a 2 1 v 01
N o. 9
Co mputrEn i e i e g ne rng
网络 与通 信 ・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概述

⽆线传感器⽹络数据融合概述⼀、数据融合。

所谓数据融合,就是将多份数据或信息进⾏处理,组合出更有效、更符合⽤户需求的结果的过程。

在⽆线传感器⽹络的研究中,数据融合起着⼗分重要的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1.节省能量在部署⽆线传感器⽹络时,需要使传感器节点达到⼀定的密度以增强整个⽹络的鲁棒性和监测信息的准确性,有时甚⾄需要使多个节点的监测范围互相交叠。

这种监测区域的相互重叠导致了邻近节点报告的信息存在⼀定程度的冗余。

数据融合就是要针对这种情况对冗余数据进⾏⽹内处理,即中间节点在转发传感器数据之前,⾸先对数据进⾏综合,去掉冗余信息,在满⾜应⽤需求的前提下将需要传输的数据量最⼩化。

2.获得更准确的信息由于⽆线传感器⽹络由⼤量低廉的传感器节点组成,部署在各种各样复杂的环境中,因⽽从传感器节点获得的信息存在较⾼的不可靠性。

由此可见,仅收集少数⼏个分散的传感器节点的数据较难确保得到信息的正确性,需要通过对监测同⼀对象的多个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进⾏综合,来有效地提⾼所获得信息的精度和可信度。

3.提⾼数据的收集效率在⽹内进⾏数据融合,可以在⼀定程度上提⾼⽹络收集数据的整体效率。

数据融合减少了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可以减轻⽹络的传输拥塞,降低数据的传输延迟;即使有效数据量并未减少,但通过对多个数据分组进⾏合并减少了数据分组的个数,可以减少传输中的冲突碰撞现象,所以也能够提⾼⽆线信道的利⽤率。

⼆、⽆线传感器⽹络应⽤层数据融合数据融合技术可以在传感器⽹络协议栈的多个层次中实现,既可以在MAC协议中实现,也可以在路由协议或应⽤层协议中实现。

传感器⽹络中的数据融合技术可以从不同的⾓度进⾏分类,介绍三种分类⽅法:依据融合前后数据的信息含量分类;依据数据融合与应⽤数据语义的关系分类;依据融合操作的级别进⾏分类。

1、根据数据进⾏融合操作前后的信息含量,可以将数据融合分为⽆损失融合和有损失融合两类。

(1)⽆损失融合⽆损失融合中,所有的细节信息均被保留。

2016—2017年度《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2016—2017年度《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实验室
2.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3.厦门大学医学院
2016 5
2016 4
1.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4.国家海洋局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风能资源评估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启振 ,曾勇明 ,林惠真 ,陈宏炬 , 1.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4
445)
半导体 ZnO 与其他功能氧化物的界面物理性质 …………………………………………………………… (
4
446)
第 1 期(总第 262 期)
研究论文
开路和短路电学边界外延铁电薄膜的畴结构及铁电性能
…………………………… 雷俐莎,林晓辉,周志东(
1)
氮杂环卡宾在三吡唑基硼酸阴离子为支撑配体的钌中心上的环金属化 …… 于
h
t
t
xmu.
xmu.
edu.
cn
p:∥j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第6期
·1·
2018 年总目次
2018 年
厦 门 大 学 学 报
第 57 卷
(总第 262~267 期)
自然科学版



厦门大学研究亮点
仿生液体复合有机高分子弹性膜系统 ………………………………………………………………………… (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分析研究进展
1.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2.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中国红树林保育的若干重要问题
2017 3
范航清
2017 1
边力,王军 *

新一代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与优化

新一代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与优化

新一代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与优化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信息感知、数据采集、远程监控和控制等应用模式。

而这种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一个高效的路由协议,才能实现数据的快速、准确、稳定地传输。

因此,新一代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和优化成为了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特点与要求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的小型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

这些节点具有自主能源供应、自主感知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共享。

因此,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天然的分布式、可扩展性和自组织特点。

但是,受到功耗、通信、计算和存储等方面的限制,传感器网络也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和技术要求。

首先,传感器网络的节点需要具有低功耗、小型化、易于部署和安装等特点。

这要求路由协议要具有高效的能量管理和低功耗的通信机制,以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其次,传感器网络需要具备快速、准确、稳定地传输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以满足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和信息共享等应用需求。

这要求路由协议要具有良好的传输延迟、吞吐量和可靠性等性能指标,以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传感器网络还需要具备自组织和自适应的能力,以适应不同环境和应用场景的需求。

这要求路由协议要具有动态配置、自愈和优化等特性,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二、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分类与特点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是指控制节点之间数据传输和路由的方式和规则。

根据路由协议的不同特点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扁平式路由协议扁平式路由协议是一种简单、直接和易于实现的路由协议。

它将节点视为等级平等的节点,无需构建路由层次和拓扑结构,只需要在节点之间建立直接的连接,完成数据传输和处理。

这种路由协议具有低复杂性、低延迟和低劣化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小规模、低密度和需求简单的传感器网络。

2.分层式路由协议分层式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层次拓扑结构的路由协议。

第1章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第1章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第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1.2.2 传感器节点的限制
传感器节点在实现各种网络协议和应用系统时,存在以 下一些实现的约束。 1.电源能量有限 传感器节点体积微小,通常只能携带能量十分有限的电 池。由于传感器节点个数多、成本要求低廉、分布区域广, 而且部署区域环境复杂,有些区域甚至人员不能到达,所以 传感器节点通过更换电池的方式来补充能源是不现实的。如 何高效地使用能量来最大化网络生命周期是传感器网络面临 的首要挑战。
第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4.可靠性高
传感器网络特别适合部署在恶劣环境或人类不宜到达的 区域,传感器节点可能工作在露天环境中,遭受太阳的暴晒 或风吹雨淋,甚至遭到无关人员或动物的破坏。传感器节点 往往采取随机部署,如通过飞机撒播或发射炮弹到指定区域 进行部署。这些都要求传感器节点非常坚固,不易损坏,能 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条件。由于监测区域环境的限制以及传感 器节点数目巨大,不可能人工“照顾”到每一个传感器节点, 因此网络的维护十分困难,甚至不可能。传感器网络的通信 保密性和安全性也十分重要,要防止监测数据被盗取和获取 伪造的监测信息。因此,传感器网络的软硬件必须具有鲁棒
第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2.通信能力有限
无线通信的能量消耗与通信距离的关系为 E = k· dn 其中,参数n满足关系2 < n < 4。n的取值与很多因素有关, 例如传感器节点部署贴近地面时,障碍物多、干扰大,n的 取值就大;天线质量对信号发射的影响也很大。考虑诸多因 素,通常n取3,即通信消耗与距离的三次方成正比。随着通 信距离的增加,能耗将急剧增加,因此,在满足通信连通度 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通信距离。一般而言,传感器节点的无 线通信半径在100 m以内比较合适。
第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

要点二
基于协调的MAC协议
节点通过与其它节点协调,分配无线 信道的使用权,例如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 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等。
要点三
基于混合的MAC协议
结合了竞争和协调两种方式,例如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等。
用于农田管理、作物协议的重要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是WSN的核心技术之一, 对于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信协议需要满足低功耗、可扩展性、安全性、可 靠性等要求,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采用高效的通信协议可以提高网络的寿命、降低能 耗,同时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常见的MAC协议比较
01
02
03
04
05
CSMA/CA和CSMA/CD :这两种协议简单易实现 ,适用于小型网络。但它 们在大型网络中性能较差 ,因为它们不能很好地处 理节点之间的干扰和碰撞 。
TDMA:TDMA将时间划 分为多个时隙,每个节点 只能在特定的时隙内进行 数据传输。它适用于大型 网络,但实现较为复杂。
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
• 总结词:安全与隐私保护是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的重要 研究课题,旨在保障网络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
• 详细描述: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着多种安全威胁和隐私泄露 风险,如恶意攻击、数据窃取、节点伪造等。因此,研究安 全与隐私保护机制至关重要。目前,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加 密算法、访问控制、安全认证等方面。例如,基于公钥加密 算法的密钥分配机制,保证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基于 属性基密码的访问控制机制,根据用户属性授予相应权限; 基于联邦学习的安全认证机制,保护节点身份隐私和数据安 全。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工作致力于开发轻量级安全协议和 隐私保护技术,提高网络安全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当今信‎息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有非感常多的‎关键技术有待‎发现和研究,下面仅列出部‎分关键技术。

1、网络拓扑控制‎对于无线的自‎组织的传感器‎网络而言,网络拓扑控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通过拓扑控制‎自动生成的良‎好的网络拓扑‎结构,能够提高路由‎协议和MAC‎协议的效率,可为数据融合‎、时间同步和目‎标定位等很多‎方面奠定基础‎,有利于节省节‎点的能量来延‎长网络的生存‎期。

所以,拓扑控制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

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目前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在满足网络‎覆盖度和连通‎度的前提下,通过功率控制‎和骨干网节点‎的选择,剔除节点之间‎不必要的无线‎通信链路,生成一个高效‎的数据转发的‎网络拓扑结构‎。

拓扑控制可以‎分为节点功率‎控制和层次型‎拓扑结构形成‎两个方面。

功率控制机制‎调节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发射‎功率,在满足网络连‎通度的前提下‎,减少节点的发‎送功率,均衡节点单跳‎可达的邻居数‎目;已经提出了C‎OM POW等‎统一功率分配‎算法,LINT/LIL T和L‎M N/LMA等基于‎节点度数的算‎法,CBTC、LMST、RNG、DRNG 和D‎L SS等基于‎邻近图的近似‎算法。

层次型的拓扑‎控制利用分簇‎机制,让一些节点作‎为簇头节点.由簇头节点形‎成一个处理并‎转发数据的骨‎干网,其他非骨干网‎节点可以暂时‎关闭通信模块‎,进入休眠状态‎以节省能量;目前提出了T‎op Disc‎成簇算法,改进的GAF‎虚拟地理网格‎分簇算法,以及LEAC‎H和HEED‎等自组织成簇‎算法。

除了传统的功‎率控制和层次‎型拓扑控制,人们也提出了‎启发式的节点‎唤醒和休眠机‎制。

该机制能够使‎节点在没有事‎件发生时设置‎通信模块为睡‎眠状态,而在有事件发‎生时及时自动‎醒来并唤醒邻‎居节点,形成数据转发‎的拓扑结构。

网络结构鲁棒性指标及应用研究

网络结构鲁棒性指标及应用研究

网络结构鲁棒性指标及应用研究杜巍;蔡萌;杜海峰【摘要】为了更好地测度网络抵御破坏的能力,基于网络连通和恢复能力提出了连接鲁棒性和恢复鲁棒性两种指标.运用这两种指标,以网络规模为500,取20次独立实验的均值,对ER随机网络、规则网络、BA无标度网络以及WS小世界网络4种典型网络结构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ER随机网络对于恶意攻击的鲁棒性要优于其他3种网络;BA无标度网络仅节点恢复鲁棒性较好,边恢复鲁棒性和连接鲁棒性最差;规则网络拥有很好的连接鲁棒性但恢复鲁棒性最差;WS小世界网络受其参数影响,鲁棒性介于ER随机网络和规则网络之间.同时还发现,网络结构鲁棒性的下降随着去除节点个数的增加和网络结构参数的改变而呈现出一定的"涌现"现象.【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44)004【总页数】5页(P93-97)【关键词】鲁棒性;复杂网络;小世界网络;无标度网络【作者】杜巍;蔡萌;杜海峰【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710049,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心,710049,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710049,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心,710049,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心,710049,西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711.1不论是互联网络等技术网络,还是人际互动形成的社会网络,在运行中经常会受到干扰或破坏,从而导致其性能降低甚至功能完全丧失.网络结构对外界破坏的抵抗能力,即结构鲁棒性,已经成为复杂网络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1-2].关于网络节点随机故障或遭受恶意攻击的结构鲁棒性研究已经受到广泛关注[3-6].Kwon等人[3]通过研究反馈结构和网络鲁棒性之间的关系,指出无标度网络模型能比随机图模型演化出更多的反馈结构,同时系统的鲁棒性也得到了更大的提高.Ash等人[4]采用进化算法来优化网络结构,发现聚类、模块性和长路径长度都对网络鲁棒性有重要影响.Gao等人[5]采用居间中心性研究网络鲁棒性,揭示对于大多数食物网来说,基于居间中心性的攻击比基于度的攻击更为有效[5].Wang等人[6]认为,通过优化网络效率(平均倒置路径长度)可以提高网络对随机故障的鲁棒性.虽然目前对网络结构鲁棒性的影响因素从理论分析和攻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但还缺乏对网络结构鲁棒性指标及其在不同网络中应用的研究.就度量指标而言,一般都是通过探测网络连通性作为鲁棒性的判断依据,而较少考虑网络受到破坏后的恢复能力,而且有关指标分析主要集中在无标度网络.本文从网络抵御连接破坏的能力以及受到破坏后结构恢复能力两个方面,分别提出连接鲁棒性和恢复鲁棒性两种网络结构鲁棒性测度指标,并采用新的结构鲁棒性指标,从网络结构的角度对ER随机网络、规则网络、BA无标度网络以及WS小世界网络等几种典型网络的鲁棒性进行实验分析,验证了本文鲁棒性指标的可用性和有效性,探讨了网络结构鲁棒性和网络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1 结构鲁棒性指标定义鲁棒性用来表示系统在被干扰情况下保持其功能或性质的能力.在遭受外界干扰或破坏时,网络结构鲁棒性不但要反映网络结构本身对于破坏的抵御能力,而且还要体现遭受破坏后结构的恢复能力.本文将前者定义为连接鲁棒性,将后者定义为恢复鲁棒性.1.1 连接鲁棒性网络中某些节点在遭受攻击破坏后,剩余的节点之间仍然能够继续保持连通的能力,称为连接鲁棒性.现实中对网络进行攻击的方式很多,比较典型的是随机攻击和恶意攻击.与随机攻击相比,恶意攻击破坏度较大的节点,对网络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本文采用恶意攻击的破坏方式进行实验.从特定网络中去除度最大的 Nr个节点及其相应的边,在破坏过程中,采用的是一次性破坏方式,即同时破坏Nr个符合条件的节点而不是依次破坏.基于上述破坏方式,本文采用的连接鲁棒性的指标为[7]式中:N表示初始网络的规模;Nr表示从网络中去除的节点个数;C表示当节点被去除后网络中最大连通子图(即成分)中的节点个数.1.2 恢复鲁棒性社会互动中,如果很难获得特定个人的信息,一种可行的方法是通过询问与该个体有关系的人群,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该个体的信息.类似策略已经用于通过网络方法寻找恐怖集团中的关键人物[8].基于上述社会现实,本文将恢复鲁棒性定义为:当一个网络中部分节点被破坏后,能够通过某些简单的策略将消失的网络结构元素(包括边和节点)进行恢复的能力.针对节点和边两种情况,恢复鲁棒性指标分别定义为式中:D表示节点恢复鲁棒性指标;E表示边恢复鲁棒性指标;Nd表示通过某种策略恢复的节点个数;M表示初始网络中边的数量;Mr为从网络中去除的边的个数;Me 表示通过某种策略恢复的边的数量.一般地,网络的节点恢复鲁棒性要高于边恢复鲁棒性.因为要完全破坏一个节点使之不能恢复,必须要将网络中与之相关的信息全部去除,即要同时破坏所有与之相连的边,而使网络中的一条边无法恢复,则只需要将这条边连接的两个节点去除就可以了,因为该边在网络中的相关信息仅保留在其两端的节点上.由于难以利用解析关系描述上述指标和网络拓扑结构之间的关系,因此从理论上探讨上述指标的性质比较困难,本文主要基于典型网络的仿真实验加以分析和验证.2 4种典型网络结构采用本文的结构鲁棒性指标对ER随机网络、最近邻耦合规则网络、BA无标度网络和WS小世界网络等4类典型网络进行结构鲁棒性分析.2.1 随机网络ER随机网络模型[4](Random Network)是网络研究的主要参考模型之一.对一个具有N个节点的网络,按照一定的概率 p连接其中任意一对节点,即可构成 ER随机网络,其网络密度ρ=[pN(N-1)]/[N(N-1)]=p.2.2 规则网络如果将网络视为节点与连线的集合,那么节点按确定的规则连线,所得到的网络可称为规则网络(Regular Network).本文中所使用的规则网络模型为最近邻耦合规则网络[9],即对于一个给定的k值(k为偶数),将网络中的N个节点围成一个环,其中每个节点只与两边的k/2个邻居节点相连.2.3 无标度网络网络的节点度服从幂律分布则可称为无标度网络(Scale-free Network).本文采用Barabasi和Albert[10]提出的经典的BA无标度网络模型,其构造算法如下. (1)增长:网络的初始节点数为m0,每经过一个时间t0引入一个新的节点,将该节点连接到m个已存在的节点上,其中m≤m0.(2)择优连接:一个新的节点与网络中已存在的节点i相连的概率为式中:ki表示节点k的度.2.4 小世界网络作为从完全规则网络向完全随机网络的过渡,Watts和Strogatz[11]提出了小世界网络模型(Small-world Network).本文采用经典的WS小世界网络模型,其构造算法如下.(1)构造规则网络:将一个包含N个节点的最近邻耦合网络围成一个环,其中每个节点与它左右相邻的k/2个节点相连,k为偶数.(2)随机重连:以概率 p随机地重新连接网络中的每条边,即将边的一个端点保持不变,而将另一个端点随机放在一个新的位置上,但要排除自身与自身的连线以及重复的连线.4种典型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3 仿真实验与讨论仿真实验均在IntelRCoreTM22.00 GHz的PC上采用Matlab7.0编程实现,所采用的4种网络规模均从50递增至650,其中50至100步长为10,100至300步长为20,300至650步长为50,这些网络均为无自环无向0-1网络.其中:ER随机网密度从0.001以步长0.001递增至1;BA无标度网络初始节点数m0为20,增长率m 从2以步长2递增至20;WS小世界网络平均度k从2以步长2递增至30,重连概率p从0.000 2以步长0.000 2递增至0.1;规则网络平均度k从2以步长2递增至30.图1 4种典型网络结构图需要说明的是,实验结果均为20次独立随机实验的统计平均值.由于实验发现网络规模对于网络结构鲁棒性指标变化趋势影响不大,因此本文仅以网络规模为500进行分析.3.1 连接鲁棒性实验分析图2中给出了网络规模为500时,几种具有代表性网络参数的连接鲁棒性指标随网络节点破坏数目增加而变化的情况.对于ER随机网络,网络的连接能力在去除节点数目的一定范围内下降很快,表现出“涌现”现象,网络密度的增大可以提高连接鲁棒性.实验发现规模为500的ER随机网络,当密度不小于0.3时,网络的连通性不会遭到破坏,定义该密度为ER随机网连接鲁棒性的临界密度.图3显示了不同网络规模的ER随机网络临界密度,可以看出,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临界密度呈下降趋势.对于BA无标度网络,随着从网络中去除节点数目的增多,网络的连接能力的下降同样具有“涌现”现象,而随着网络密度的增大,网络的连接鲁棒性也随之增强.对于WS小世界网络,在网络节点度和重连概率固定时,其连接鲁棒性R与网络节点度和重连概率p的关系如表1所示.对于规则网络,在一次性破坏中,选取连续节点进行去除,规则网络的连接能力不会遭到破坏.由图2还可以发现,规则网络和ER随机网络对于恶意攻击的连接鲁棒性最好,而BA 无标度网络面对恶意攻击则表现得较为脆弱,WS小世界网络作为规则网络向随机网络的过渡,其鲁棒性介于两者之间.对于固定规模的4种典型网络,其连接鲁棒能力的改变不仅随着去除节点个数的变化而呈现出“涌现”现象,而且随着其参数(主要是密度)的改变也呈现出“涌现”现象.表1 小世界网络连接鲁棒性指标与结构参数的关系连接鲁棒性网络节点度p∈[0.0002,0.01) p∈[0.01,0.1]k∈[2,8]R∝1 p ,R∝1 k R∝1 p ,R∝kk∈[8,30]R∝1 p ,R∝1 k R∝p,R∝k图2 不同参数下4种典型网络的连接鲁棒性图3 不同网络规模时ER随机网络的临界密度3.2 节点恢复鲁棒性实验分析依然采用1.1节中恶意攻击破坏策略,节点恢复策略是:如果节点i和节点j直接相连,那么当节点i被去除时,如果j还在剩余网络中,那么可以通过j的信息将节点i及它们之间的边进行恢复.图4所示的是网络规模为500,具有代表性网络参数的节点恢复鲁棒性指标随网络节点破坏数目增加而变化的情况.图4 不同参数下4种典型网络的节点恢复鲁棒性由图4可以发现,对于ER随机网络,当密度较小时,随着从网络中去除节点数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丢失节点得不到恢复.当网络密度增大至0.3时,ER随机网络中遭到破坏的节点可以完全恢复,本文称这个密度为节点恢复鲁棒性的临界密度.与连接鲁棒性临界密度类似,ER随机网络节点恢复鲁棒性临界密度也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对于BA无标度网络,当去除节点较少时,网络可以完全恢复,随着网络中去除节点数的增加,当到达某一临界值时,不能得到恢复的丢失节点快速增加;随着网络密度的增大,节点的恢复鲁棒性得到增强.对于WS小世界网络,如果固定重连概率p,则随着去除节点的增多,恢复能力的下降具有“涌现”现象.节点度数k的增大,可以使节点恢复鲁棒性得到提升.若固定节点度数k,随着重连概率 p的增大,节点恢复鲁棒性得到提升.规则网络的节点恢复鲁棒性可近似于重连概率极小时的小世界网络,随着去除节点个数的增加鲁棒性的下降呈“涌现”现象,可以发现增加网络的平均度k可以提高规则网络的节点恢复鲁棒性.对于固定规模的4种典型网络,其节点恢复鲁棒能力的改变不仅随着去除节点个数的变化而呈现出“涌现”现象,而且随着其参数(主要是密度)的改变也呈现出“涌现”现象.3.3 边恢复鲁棒性实验分析采用与3.2节同样的实验策略,图5给出了网络规模为500时,几种具有代表性网络参数的边恢复鲁棒性指标随网络节点破坏数增加而变化的情况.图5 4种典型网络的边恢复鲁棒性对于ER随机网络,随着网络密度的提高,边恢复鲁棒性得到增强.当网络密度达到一定临界值时,边恢复鲁棒性几乎与密度无关,原因是不能恢复的边为丢失节点间的相互联系,边恢复鲁棒性定义为对于BA无标度网络,具有不同增长率的线几乎完全重叠.边恢复鲁棒性指标和去除节点数 Nr呈线性负相关,且与密度的变化关系不大.对于WS小世界网络,若固定重连概率p,随着去除节点的增多,边的恢复能力下降同样具有“涌现”现象.节点度数k的增大,可以使边恢复鲁棒性得到提升.若固定节点度数k,随着重连概率p的增大,边恢复鲁棒性得到提升.与节点恢复鲁棒性一样,增加网络的平均度k可提高规则网络的边恢复鲁棒性,但并不十分显著.总的来说,ER随机网络对于恶意攻击的节点恢复鲁棒性和边恢复鲁棒性都最好,规则网络则最差.WS小世界网络受其参数影响,其鲁棒性介于上述二者之间.BA无标度网络的边恢复鲁棒性和规则网络一样差,但节点恢复鲁棒性较好.4 结论本文定义了连接鲁棒性和恢复鲁棒性两类指标,分别反映了网络抵御破坏的能力和受到破坏后网络的重构能力.仿真实验表明:ER随机网络对于恶意攻击的鲁棒性要优于其他3种网络;BA无标度网络仅节点恢复鲁棒性较好,边恢复鲁棒性和连接鲁棒性最差;规则网络拥有很好的连接鲁棒性但恢复鲁棒性最差;WS小世界网络受其参数影响,鲁棒性介于ER随机网络和规则网络之间.同时还发现,网络结构鲁棒性的下降不仅随着去除节点个数的增加而呈现出“涌现”现象,而且随着网络结构参数的改变也表现出一定的“涌现”现象.对于不同的网络规模,出现“涌现”现象的临界网络参数也不同.本文定义的指标可以刻画不同网络结构的鲁棒性,丰富了网络结构指标体系,有利于全面揭示互联网络和人际关系网络等现实网络的结构稳定性.对于不同参数、不同网络的结构鲁棒性的数学解析表达和定量描述,是后续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NEWMAN M E J,BARABASI A L,Watts D J.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 ofnetworks[M].Princeton,NJ,USA: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6.[2]ALBERT R,JEONG H,BA RABASI A L.Attack and error tolerance in complexnetworks[J].Nature,2000,406(6794):387-482.[3]KWON Y K,CHO K H.Analysis of feedback loops and robustness in network evolution based on Boolean models[J].BMC Bioinformatics,2007,8(9):430-438.[4]ASH J,NEWT H D.Optimizing complex networks for resilience against cascading failure[J].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07,380(7):673-683.[5]GAO Liang,LI Menhui,WU Jinshan,et al.Betweenness-based attacks on nodes and edges of food weds.dynamics of continuous[J].Discrete and Impulsive Systems:SeriesB,2006,13(3):421-428.[6]WANG Bing,TANG Huanwen,GUO Chonghui,et al.Optimization of network structure to random failures[J].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06,368(2):607-614.[7]DODDS S P,WATTS D J,SABEL F rmation exchange and robustness of organizational network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2003,100(21):12516-12521.[8]BOHANNON J.Counterterrorism's newtool:‘metanetwork'analysis[J].Science,2009,325(5939):409-411.[9]汪小帆,李翔,陈关荣.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0]BA RABASI A L,ALBERT R.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networks[J].Science,1999,286(5439):509-512.[11]WATTS D J,STROGATZ S H.Collective dynamics of‘small-world'networks[J].Nature,1998,393(6684):440-442.。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件:应用层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件:应用层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以下特征,现有的为分布式数据库设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不适 合无线传感器网络。
流数据:在没有确定查询信息的情况下,传感器节点通常以定义好的时间间隔连续生 成数据流。
实时处理:传感器数据通常表达实时事件,而且在汇聚节点磁盘上保存采集到的原始 数据通常成本较高,因此对流式数据的查询需要实时处理。
S-LZW使用的第一个预处理步骤是BWT(BurrowsWheeler Transform)变换,一般用于图像、文本和声音数据的 压缩。
S-LZW使用的第二个预处理方法是基于监控数据的内部 数据结构,因为在监控应用中,一般数据的长度和内容是已 知的并且是固定的,而且,观察值的集合、整个观察值或观 察值中一些最重要的比特位一般是相同的。
应用层协议
3.2 查 询 处 理
应用层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根据应用需求监控物理现象的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汇聚节点通过 向传感器节点发送“查询”分组确保获得感兴趣的数据,查询分组中包含请求信息。传感 器节点通过直接给汇聚节点发送请求的原始数据,对汇聚节点的查询作出应答。这种汇聚 节点和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查询-处理过程称为查询处理。
应用层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信息内容和分组内容的相似性可用于最小化从几个传感器节点到汇 聚节点的数据流量。例如,对于观察到相同信息且位置接近的传感器节点,不是每个节点 发送分组而是发送代表这组传感器节点的单个分组。类似地,通过把温度信息当作一个数 组,来自感知区域不同位置的分组能够被合并成单个分组。另外,通过执行基于用户查询 的网内处理能够进一步减少流量。
在汇聚节点设计每个SQTL程序并且封装在SQTL分组中,根据收到的SQTL分组,每个 传感器节点执行SQTL分组指定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存储以后使用的SQTL程序,给特定 的节点集合转发或执行该程序。为了分发收到的消息,每个传感器节点使用传感器执行环 境SEE(sensor execution environment)。根据SQTL命令,SEE提供了用户能够使用的、具体的 低层原语,三类原语分别如下:

一种基于分簇的3D—RSSI的定位算法

一种基于分簇的3D—RSSI的定位算法
a m oun t of c om m u ni c a t i on a nd b e t t e r r o bus t ne s s .Si m ul a t i on r e s ul t s s ho w t h a t t he a l go r i t hm c a n a c h i e v e hi gh p os i t i o ni ng i n t he 3D s p ac e .
l a r g e - s c a l e wi r e l e s s s e ns o r n e t wo r k l oc a l i z a t i o n a l g or i t h m. Co m pa r e d wi t h t he c e nt r a l i z e d a l g or i t hm , t he a r t i c l e p r e s e nt s t h e c l us t e r i ng a l —
Ke y wo r d s :W S N ;c l u s t e r i n g ;n o d e l o c a l i z a t i o n;d i s t r i b u t e d;c e n t r a l i z e d
强度转化为距 离 , 利 用 最 小 二 乘 法 估 计 未 知 节 点 位 置 坐
引 言
随着无线传感 器 网络 ( WS N) 的发展 , 节 点 定 位 技 术 已经 渗 人 到 生 活 的 各 个 方 面 , 无 线 传 感 器 网络 之 间 的 协 作 能 够 进 行 目标 跟 踪 、 井下定位 、 紧急求救 、 森 林 火 灾 等 ] 。 对 于 大 多 数 无 线 传 感 器 网络 , 没 有 与 位 置 相 结 合 的 信 息 是 没 有 意 义 的 。在 节 点 精 确 定 位 的 同 时 , 还要提高 路 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概论课件: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概论课件: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
相对应地,按照控制管理结构进行分类,无线传感器网 络管理系统的架构可分为以下三种:
(1) 集中式架构。Sink节点(汇聚节点)作为管理者,收集 所有节点信息并控制整个网络。
(2) 分布式架构。即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有多个管理者, 每个管理者控制一个子网,并与其他管理者直接通信,协同 工作以完成管理功能。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
(3) 由于资源限制以及与应用环境的密切相关性,无线 传感器网络表现为动态网络,最为明显的就是网络拓扑变化 频繁,能量耗尽或者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节点停止工作,同时 无线信道受环境影响很大,这些都让网络拓扑不断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使得网络故障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是一种常态,这 在传统网络中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系 统应能及时收集并分析网络状态,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网络资 源进行相应的协调和整合,从而保证网络的性能。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
以上特征说明,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系统要根据网络的 变化动态调整当前运行参数的配置以优化性能;监视自身各 组成部分的状态,调整工作流程来实现系统预设的目标;具 备自我故障发现和恢复重建的功能,即使系统的一部分出现 故障,也不影响整个网络运行的连续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
7.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系统设计要求 按照以上所述,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中,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
集中式网络管理结构指的是网络的管理依赖于少量的中 心控制管理站点,这些管理站点负责收集网络中所有节点的 信息,并控制整个网络。集中式管理结构的优点是实现难度 较低。但是,它要求管理站点具有很强的处理能力。因此, 在大规模和动态网络中,管理站点往往成为网络性能和管理 的瓶颈,收集管理站点数据的开销很大,而且当管理站点出 现故障或者网络出现分裂时,网络就会完全或者部分失去控 制管理能力。此外,集中式管理结构中,“管理智能”只能 在管理站点中,网络中的绝大部分设备在出现问题时只能等 待管理站点的指示,而不能实现网络节点间通过局部直接协 商达到自适应调整的功能。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地铁网络鲁棒性研究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地铁网络鲁棒性研究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地铁网络鲁棒性研究作者:时柏营程远丁东玥杨宇雷崔博伟来源:《物流科技》2024年第14期摘要:地鐵网络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然而,地铁网络可能面临各种干扰和故障,如设备故障、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可能导致线路中断、列车延误和乘客服务中断。

因此,研究地铁网络的鲁棒性,即系统在面对这些干扰时的恢复能力,对于提高地铁网络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综合考虑地铁网络的拓扑结构、节点重要性和客流分布等因素,对地铁网络的鲁棒性进行定量分析。

研究采用Space-L方法对杭州市地铁网络拓扑结构特性进行分析,并分析了网络的度、介数、聚类系数和最短路径长度等网络特性指标。

针对鲁棒性分析,文章采用了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的9种不同攻击策略,并对杭州市地铁网络进行实例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关键指标的变化对地铁网络的鲁棒性产生显著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攻击策略下的网络性能指标,可以揭示系统中的脆弱节点和脆弱路径。

这些分析结果对于提高杭州市地铁网络的鲁棒性,增强其对干扰和攻击的抵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Space-L方法;复杂网络;鲁棒性;聚类系数;介数中图分类号:F532;U23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ki.1002-3100.2024.14.012文章编号:1002-3100(2024)14-0059-05Robustness Analysis of Subway Network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TheorySHI Baiying,CHENG Yuan,DING Dongyue,YANG Yulei,CUI Bowei(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250101,China)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urban transportation, the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metro network is crucial for the normal functioning of the city. However, metro networks may face a variety of disturbances and failures, such as equipment failures, natural disasters, and human damages, which may lead to line interruptions, train delays, and disruptions in passenger service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robustness of metro networks, i.e. the ability of the system to recover in the face of these disturbances,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anti-interference of metro networks. The paper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the robustness of the subway network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theor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topology of the subway network, the importance of the nod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assenger flow. This study uses the Space-L method to construct a passenger flow-weighted North Hangzhou metro network model, and analyzes the network characteristic indexes such as the degree, median, clustering coefficient, and shortest path length of the network. For robustness analysis, the article adopts nine different attack strategies of random attack and deliberate attack, and takes a case study of Hangzhou metro network .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changes of the key indicator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robustness of the subway network. By analyzing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metrics under different attack strategies, vulnerable nodes and vulnerable paths in the system can be revealed. These analysis results are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the robustness of Hangzhou metro network and enhancing its resistance to interference and attacks.Key words: Space-L method; complex networks; robustness; clustering coefficient; median0 引言地铁网络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城市居民的出行和城市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无线网络技术_第8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网络技术_第8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
❖ 有效范围小:有效覆盖范围10~75米,具体依据实 际发射功率大小和各种不同的应用模式而定
❖ 工作频段灵活:使用频段为2.4GHz、868MHz(欧 洲)和915MHz(美国),均为免执照(免费)的 频段
8.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 最初源于军事上的需求 ❖ 后逐渐被被用于农业,医学等领域
安全/监控
闲侦听,以便接收可能传输给自己的数据。过度的 空闲侦听或者没必要的空闲侦听同样会造成节点能 量的浪费。 (4)在控制节点之间的信道分配时,如果控制消息过多, 也会消耗较多的网络能量。
MAC协议分类标准
❖ 采用分布式控制还是集中控制 ❖ 使用单一共享信道还是多个信道 ❖ 采用固定分配信道方式还是随机访问信道方式
❖ 网络层(Network Layer)
网络层协议主要负责路由发现和维护
路由协议可以划分为平面路由协议和分级路由协 议
WSN 路由协议设计要遵从如下原则
❖ 能量利用率优先考虑 ❖ 数据为中心 ❖ 不影响传感器节点探测精度条件下的数据聚合 ❖ 理想的节点定位和目标追踪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链路层协议用于建立可靠的点到点或点到多点通信链路, 主要由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简称MAC) 组成,MAC协议的基本作用是避免点到点通讯时冲突的发 生。
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必须满足两项基本要求:首先是组 建网络底层基础设施,实现多跳并具备自组织特性的节点 无线通讯;其次是在节点通讯过程中实现平等高效的资源 共享
❖ 确定事件发生的位置或获取消息的节点位置是传感 器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 的有效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应用考核试卷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应用考核试卷
8.无线传感器网络中,____是一种常用的定位算法,基于信号强度进行位置估计。
9.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____是指网络中的节点能够通过共享信息来提高整个网络性能的能力。
10.无线传感器网络在____应用中,可以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C.环境能量收集
D.外部电源供电
12.以下哪些因素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输距离?()
A.发射功率
B.环境因素
C.天线增益
D.传输频率
13.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医疗护理领域的应用包括哪些?()
A.生理信号监测
B.药物配送
C.手术辅助
D.病情诊断
14.以下哪些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处理技术?()
A.数据融合
A.车流量监测
B.交通事故预警
C.路段拥堵监测
D.车辆定位
18.以下哪些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时间同步技术?()
A. RBS
B. TPSN
C. GPS
D. TOA
19.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监测领域的应用包括哪些?()
A.土壤湿度监测
B.气象数据收集
C.农作物生长监测
D.畜牧养殖监测
20.以下哪些策略可以增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鲁棒性?()
三、填空题
1.处理器、传感器、通信模块
2. AODV
3.环境能量收集
4.数据压缩
5.避免冲突策略
6.协同性
7.可扩展性
8. RSSI定位
9.协同处理
10.环境监测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应用(图文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应用(图文 (11)
16
第1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与管理技术
1.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 1) 直接传输模型 直接传输模型是指传感器节点将采集到的数据以较大的 功率经过一跳直接传输到Sink (汇聚)节点上,进行集中式处 理,如图11.6所示。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① 距离Sink 节 点较远的传感器节点需要很大的发送功率才可以达到与Sink 节点通信的目的,而传感器节点的通信距离有限,因此距离 Sink较远的节点往往无法与Sink节点进行可靠的通信,这是 不能被接受的;② 在较大通信距离上的节点需耗费很大的 能量才能完成与Sink节点的通信,容易造成有关节点的能量 很快耗尽,这样的传感器网络在实际中难以得到应用。
数据融合的实质是针对多维数据进行关联或综合分析, 进而选取适当的融合模式和处理算法,用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为知识提取奠定基础。
4
第1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与管理技术
图11.1 数据融合示意图
5
第1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与管理技术
1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融合的层次结构 通过对多感知节点信息的协调优化,数据融合技术可以
1
第1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与管理技术
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融合概述
1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融合 数据融合概念是针对多传感器系统而提出的。在多传感
器系统中,由于信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数据量的巨大性、 数据关系的复杂性,以及要求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准确性和 可靠性,都已大大超出了人脑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在这种 情况下,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应运而生。多传感器数据融 合(Multi-Sensor Data Fusion,MSDF)简称数据融合,也称为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Multi-Sensor Information Fusion,MSIF)。 它由美国国防部在20世纪70年代最先提出,之后英、法、日、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交通网络鲁棒性分析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交通网络鲁棒性分析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交通网络鲁棒性分析交通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交通网络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干扰和破坏,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道路施工等。

这些干扰可能会导致交通网络的性能下降,甚至瘫痪。

因此,研究交通网络的鲁棒性,即网络在遭受干扰或破坏时仍能保持其基本功能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复杂网络理论为研究交通网络的鲁棒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一、复杂网络理论概述复杂网络是由大量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连接边组成的系统。

在交通网络中,节点可以是道路交叉口、车站等,连接边可以是道路、铁路等。

复杂网络具有一些重要的特征,如小世界特性、无标度特性和社团结构等。

小世界特性指的是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平均距离较短,大多数节点之间可以通过较少的步骤相互连接。

这意味着在交通网络中,信息和交通流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播到较远的地方。

无标度特性则表明网络中存在少数具有大量连接的节点(称为枢纽节点),而大多数节点的连接数较少。

在交通网络中,一些重要的交通枢纽,如大城市的机场、火车站等,就类似于枢纽节点。

社团结构是指网络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内部连接紧密、外部连接稀疏的子网络。

在交通网络中,不同的区域或城市之间可能形成不同的社团。

二、交通网络的建模为了研究交通网络的鲁棒性,首先需要对交通网络进行建模。

常见的交通网络模型有拓扑模型和流量模型。

拓扑模型主要关注网络的结构,将交通网络抽象为节点和边的集合,不考虑交通流量等因素。

这种模型简单直观,可以用于分析网络的基本拓扑特征,如节点度分布、平均路径长度等。

流量模型则考虑了交通流量在网络中的分配和传播。

通过建立交通流的数学方程,可以模拟交通网络在不同情况下的运行状态。

流量模型更加接近实际交通情况,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在实际研究中,通常会结合使用拓扑模型和流量模型,以更全面地了解交通网络的特性。

三、交通网络鲁棒性的评估指标评估交通网络的鲁棒性需要使用合适的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历史、设计、情况、方法、前提、进展、空间、监测、运行、问题、系统、有效、继续、充分、均衡、合理、良好、优良、公平、执行、提升、发展、提出、发现、了解、研究、特点、位置、关键、稳定、网络、理想、思想、成果、基础、需要、环境、工程、资源、重点、能力、需求、方式、差距、作用、标准、规模、结构、速度、设置、分析、简化、逐步、保护、满足、管理、保证、维护、确保、指导、教育、优化、调整、加快、方向、适应、实现doi: 10.6043/一种鲁棒的中等规模分簇结构水下传感器网络张昊1,王世练1*,孙海信2(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2. 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摘要:针对现有水下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负载不均衡和生命周期较短的问题,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和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提出一种全局优化的智能分簇算法。

为了使粒子初始化编码较为合理公平,根据节点近期当选过簇首的次数动态调整节点选举概率;通过对粒子整个编码区域进行循环搜索来捕获一个优良的随机交叉片段,保证了交叉后的粒子含有一定数量的历史较优簇首信息;通过节点编码位的变异提高算法的探索性,并确保解空间的存在性;在粒子评价函数中综合考虑簇首能量、负载均衡和分簇范围三个优化子目标。

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更好地均衡了簇首负载,同时有效减少了网络能耗,延长了网络生命周期大约三倍左右。

关键词:水下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负载均衡;能量有效;离散粒子群优化;物联网;环境监测中国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海洋资源和海洋航道的依赖日益增大,为了更好地勘探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预防海洋灾难以及监测水下目标,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都越来越重视对海洋的研究。

水下声学传感器网络通过在海底布设传感器节点和在水面部署浮标网关节点,将水下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单跳或多跳的方式,以声信号发送到下一个中继节点或海面网关,海面网关节点接收到声信号后,收稿日期:2016-04-20 录用日期:2016-09-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作者:wangsl@再以无线电方式发送到岸基中心或卫星上。

因此可以很好地实现水下信息收集,并通过信号和数据分析实现灾害预警、港口监测以及水下导航、定位等业务。

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水声通信信道是目前为止最为复杂的无线信道,其具有低速率、强多径、高噪声、大衰减以及时-空-频变的特征,这对水声通信系统性能和传感器组网带来了很大挑战[1-3]。

水下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特殊的无线网络,除了具有陆地无线传感器网络所具有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高动态性、自组织能力、节点能量有限、传输高时延高误码等特性[4-7]。

网络拓扑结构是无线网络工作运行的基础,一个良好的拓扑结构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和MAC等协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前提。

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分为平面结构和分级结构。

其中,平面结构简单健壮,但是可扩展性差,主要适用于小规模网络;分级结构将网络节点分为不同的工作级别,使用簇首节点对成员节点进行管理和数据融合,简化了路由设计,对于节点较多的水下传感器网络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分簇结构是一种主要的无线网络分级拓扑结构。

Leach算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最早的一种无线网络分簇结构协议,该算法实现了动态簇首选举,簇内进行数据融合,但是该算法存在簇首负载不均衡的问题,且在簇首选举中并未考虑节点能量。

HEED算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一种混合的无线网络分簇算法,簇首分布较均衡,在簇首选举中考虑了节点剩余能量,但是在分簇阶段需要进行多次迭代,导致控制开销很大。

EEUC算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一种非均匀无线网络分簇算法,使用迭代的方式竞选簇首,过多的交互信息增加了网络能耗。

EEMUC 算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水下环境中通过网络非均匀分层在区域内竞争簇首,减少了交互信息的开销,节省了网络能耗,但是该算法在大规模水下网络中更为适合,在目前以中小规模为主的水下网络中性能提升有限。

文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提出了一种采用离散PSO算法并引入交叉和变异算子的集中式分簇算法,但是该算法只是为大规模的陆地传感器网络设计的,当节点数较少的时候性能会下降,同时并未考虑水下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和算法需求,也未考虑水下节点通信时的能量消耗特点,且其中的交叉和变异算法也不适合于水下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的需求。

这些问题导致以上的无线分簇网络应用到水声环境时生命周期较短,并且影响整个网络的实际应用效果。

针对上述算法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水下传感器网络分簇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全局优化的思想,有效提高了网络生命周期和负载均衡。

1 网络模型和能量消耗模型1.1 网络模型在本文提出的算法中,主要以浅海中等规模的二维分簇结构水下传感器网络为研究对象。

我们对该网络做出如下假设:1)水面浮标网关布置在网络区域中心,且能量没有限制;2)水面网关知道每个节点的剩余能量和位置坐标;3)各节点电池能量有限且初始能量相同,同时具有发射功率控制功能;1.2 能量消耗模型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水下远距离通信只能采用声信号进行通信,首先参考文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分析水声通信机发射和接收信号时的能量消耗模型:1)被动声呐公式被动声呐接收端信号的信噪比为:SNR SL TL NL DI =--+ (1)其中,SL 为发射声源级,TL 是传输损耗,NL 是背景噪声级,DI 是方向系数。

所有量的单位是dB 。

2)传输损耗在浅海水域,声信号传输损耗近似为:310log 10TL d d α-=+⨯ (2)其中d 是收发距离,单位是m ,α是海水吸收系数,单位是dB/km 。

吸收系数α一般的计算公式为:2242220.140 2.75100.00314100f f f f fα-=++⨯+++ (3) 其中f 表示通信频率,单位是kHz 。

一般水声通信系统使用的通信频率为8~15kHz ,且通信带宽很窄。

3)传输功率在浅海水域,距离声源d m 处信号强度T I 时声源传输功率(d)=2d T TP H I π⨯⨯⨯ (4) 其中/1018100.6710SL T I -=⨯⨯,单位为2/W m 。

H 是海水深度,单位是m 。

(4)发射机的能量消耗节点发送k bit 数据包到d m 距离,消耗的能量为(d)+E ele T c T T E P T k =⨯ (5)T T 是发送k bit 数据所需的时间,单位是s 。

E elec 是处理1 bit 信息电路所消耗的能量。

(5)接收机的能量消耗接收机接收k bit 数据消耗的能量为E =+E R R R elec T k P ⨯(6)其中R P 是接收功率,R T 为接收k bit 数据所需的时间。

2 分簇优化算法为了有效提高水下传感器网络的负载均衡和延长其生命周期,本文针对水下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 )的基本思想,针对浅海中等规模的水下传感器网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簇算法。

2.1 基本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在PSO 算法中,每个优化问题的解都是搜索空间中的一个“粒子”。

所有的粒子都有一个由被优化的函数决定的适应值,每个粒子还有一个速度决定它们搜索的方向和距离。

PSO 初始化为一群随机粒子(随机解),然后通过迭代找到最优解。

在每一次迭代中,粒子通过跟踪两个“极值”来更新自己。

第一个是粒子本身所找到的最优解,即个体极值pBest 。

另一个极值是整个种群目前找到的最优解,即全局极值gBest 。

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中粒子位置和速度的更新方程如下:()()11122t t t t i i i i i V w V c r pBest X c r gBest X +=⨯+-+- (7)11t t t i i i X X V ++=+ (8)图1基本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流程图Fig. 1 Flow chart of basi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2.2 改进的全局优化分簇算法虽然PSO 算法具有算法实现简单、收敛速度快和效率高等很多优点,但是该算法只适用于求解实数型连续优化问题,而水下传感器网络分簇优化是一个离散的优化问题。

为了充分利用PSO 算法的优点,本文将遗传算法中染色体互相共享信息的思想引入该离散问题的求解中,将节点进行离散编码映射,然后针对水下传感器网络分簇问题的特点采用改进的交叉、变异算子和评价函数,以此实现了水下传感器网络分簇拓扑结构高效、合理的优化。

该算法使得粒子在初始编码时比较合理公平,交叉变换后保证了粒子含有一定数量的历史较优簇首信息,并通过变异操作提高了算法的探索性和确保了解空间的存在性。

文章首先叙述了对水下传感器节点的离散化编码,为后面以交叉和变异为核心的算法的操作提供了基础;然后论述了结合遗传算法原理改进的交叉和变异算法,最后为了评价每次迭代得到的粒子性能的优越性,提出了本文研究课题中需要的适应度函数。

2.2.1 节点编码假设水下传感器网络中有n 个水下节点,我们为每个传感器节点赋予一个ID 号码,即1,2,···,n 。

我们用每一个粒子表示簇首选举问题中的一个可行解,粒子在某时刻的位置表示成一个n 维的-1-0-1序列,例如粒子i 在t 时刻可以表示为()12,,,t t t ti i i in X x x x =,其中()1,2,,tik x k n =表示第k 个节点的编码位,-1表示该节点能量耗尽(已经死亡),0表示该节点为存活的普通成员节点,1表示该节点被选为簇首节点。

每个节点初始化的时候都设置编码位为0,同时设置一个簇首选举比例1P _,0,12*i i i pc nc nc p ⎛⎫⎢⎥=∈ ⎪⎢⎥+⎣⎦⎝⎭ (9)其中p 是预先设定的簇首比例,i nc 是该节点在一段时间内当选过簇首节点的次数,节点每当选过一次簇首,则该值加1。

对每个存活节点随机初始化一个0到1之间的随机数,如果该数小于P _i c ,则该节点的编码位被置为1。

粒子i 在t 时刻的个体极值表示为()12,,,t t t ti i i in pBest pBest pBest pBest =,全局指导粒子表示为()12,,,t t ttn gBest gBest gBest gBest =。

假设有16个传感器节点,其ID 依次为1,2,···,16,其中节点9和16在当前时间已经死亡,节点1、3、6、13被选举为簇首节点,编码后粒子如图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