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单元导读

本单元围绕“传统文化”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三篇精读课文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篇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传统文化来展开的,三首古诗、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古代历史遗产赵州桥、清明上河图的名画,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感受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本单元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是教学重点。

《古诗三首》以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三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纸的发明》一课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赵州桥》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这几篇课文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由点及面,逐步让学生学会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本单元的难点,《古诗三首》一课的活动提示是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有哪些习俗;《纸的发明》课活动提示是小组内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小组内交流一下。《赵州桥》课后习题是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和同学交流。《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本期总第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调整、

补充(二次备课)

第1课时

一.设疑揭题,理解诗题

1.猜字:分步出示“元”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一猜这

是什么字。让学生感知“元”是“头、初、首”的意思。

课件出示:

“元”字的演变过程

2.解疑:为什么把正月初一叫作“元日”?

3.交流:你知道家乡在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活动吗?

通过“元”字的演变,理解诗题,从而引出有关春节习俗

的交流,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板块二多种形式,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

(1)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结合生字表或工

具书,自由朗读《元日》,把不流畅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强调“屠苏”“曈曈”

的读音。

2.读出节奏。

(1)古诗很有节奏感。你能尝试一边打节拍一边读古诗

吗?

(2)学生练习读。

(3)教师指名读,师生点评。(课件出示古诗朗读节奏)

(4)组内打节拍齐读《元日》。

3.了解大意。

(1)圈出习俗。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写了哪些春节习

俗,试着圈出来。

(2)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3)学生交流探究。

①理解“一岁除”。(除:除去,逝去)

②理解“屠苏”。(了解“屠苏酒”,课件出示有关屠苏酒

的资料)

屠苏酒

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

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是由唐代名医

孙思邈发扬光大的。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岁,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

③理解“暖”字。喝了屠苏酒,有什么感受?是什么滋味?

④认识“桃符”。(课件出示“桃符”的图片)

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贴桃符是中华儿女过春节的重要习俗,人们通过挂桃符抒发美好愿望,祈祷新年新气象。

(4)指导书写“符”两个字。

①观察“符”字的字形:古代符节,一般用竹子做成,可以在上面刻写文字等,所以是竹字头。

②观察“符”字的结构:上扁下大。

③师范写,生摹写。

(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第2课时

1.谈谈清明的来源。

(1)板书古诗的题目:清明。谁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介绍。(课件出示清明简介)

课件出示: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气温变暖,雨水增多,万物吐故纳新。

2.介绍诗人。了解诗人杜牧。指导书写“牧”,左边牛字旁的第三笔是提。

3.说说你们在清明节通常会做什么。(祭祖、上坟、扫墓、踏青等)

初读故事,感受韵律

1.自学古诗,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借助生字表,放声读古诗,把字音读准确,把古诗读通顺。

2.抓诗眼,悟诗情。

(1)自由读,想一想,诗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欲断魂)

(2)理解“欲断魂”。

①由“魂”字可以想到哪些词?(魂魄、灵魂等)“欲断魂”是什么意思?(失魂落魄)

②观察田字格中“魂”的笔画,指导书写“魂”:左窄右

(3)小组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梳理。

(4)借助图表说一说造纸术发明的过程。

三.研读课文,感受演变

1.默读课文,自主梳理。课件出示学习单。

2.填写学习单,交流学习单。

(1)默读课文,圈画出记录文字的物体。

(2)快速读课文,找出这些记录文字的物体的优点或者不足。

(3)相机理解重点字词。

①“甲骨文”。(课件出示甲骨文图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②理解“铸刻”。“铸”是把金属熔化后倒进模具里,冷却凝固后制成器物。

③“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④字源识记“帛”。“帛”由“白”和“巾”组成,表示白色的绢或绸。课件出示:帛,甲骨文“”=“”(白,无色)

+“”(巾,绸布),表示白色的绸布,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3.整体回顾。

(1)借助表格,说说汉字书写载体的演变过程。

(2)同桌交流。

借助表格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使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同时,解释重点字词,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四.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课件出示

术伟录册保存

2.归类指导。

“术、册”是独体字;“伟、保”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存”是半包围结构;“录”是上下结构,下面不是“水”,第六笔是提,第七笔是撇。

3.学生练写,教师相机指导。

4.优秀作业展评。

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