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术概论课件(第七次课).

合集下载

航天技术概论

航天技术概论
材料与能源学院14级应用化学<3>班 祝钧杰
17岁华裔神童进NASA工作 8岁读大学奖杯摆满房间 正在读高二,正在思考自己该考哪一所大学。殊不知,17岁 华裔神童已经进恼将来该做什么?美国加州有 一名17岁华裔神童却已拥有两间大学的学士学位,现在更进 入人人称羡的美国太空总署(NASA)工作。
27日,先是由“和平”号控制中心的部分员工进行了一 次“警告性”行动。因为当时正值“进步M11”与“和平” 在紧张地对接,所以操作人员没有参加,以免危及宇航员 的安全。但到2月3日时,全体人员都采取了行动,他们披 着红白相间的旗帜,绕着控制中心的围墙举行了游行示
军事机密一美元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的约 逊航天中心,
当然,这些月岩是美国值得自豪的“国宝”,只有极少数的外国 元首或要人能有得到馈赠的幸运;普通人欲想一睹月岩的“芳容” 也极不容易。 第二个登月者奥尔德林在第三次成婚时,曾赠给新娘一枚嵌有小 片月岩的戒指,为此惊动了联邦调查局,直到查明乃是膺品,一 场轩然大波才告平息。
猴子闹天宫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却 不料在太空中也真出现了。
该驱动器理论所应用的基本理论包括牛顿定律中的动量守恒 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它在穿越太空时貌似产生的是向前的推力 且不作用于另一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力,这看似违反动量守恒定 律。然而,谐振腔中产生的电磁波动量行进到端壁,此时,所获 动量和电磁波所失动量相等,这符合动量守恒定律。
NASA已经成功地在高真空中对该电磁驱动器进行了测验, 该机构年初也在其官网上表示:“有迹象表明许多看似‘荒唐’ 的理论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已成为现实。”
如果它触动了某些重要按钮,那说不 定会惹下大祸,地面人员对此也束手 无策,于是只得让卫星提前返回地面。

2012航空航天技术概论(7)_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

2012航空航天技术概论(7)_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

4
1.飞机地面设施与保障系统 机场 自动着陆系统 空中交通管理
5
1.1 机场 机场是供飞机起飞、着陆、停放、维护,并有专门设施 保障飞机飞行活动的场所 分类: 军用机场、民用机场和专用机场 永久性机场、临时性机场 平原机场、高原机场 一、二、三、四级机场
6
1.1 机场 机场区域由地面和空中两部分组成: 地面部分——飞行场地、技术和生活服务区; 空中部分——起落航线、其他飞行空域。 飞行场地通常包括跑道、滑行道、迫降场和停机坪。 跑道长度大多在 1000~5000 m范围内,宽度从 45~ 100 m不等。 滑行道连接跑道与停机坪,供飞机滑行或牵引之用。 起落航线是沿起飞、着陆方向紧靠跑道两侧的空域。
15
机场地面保障设备 机场的地面设备包括: 机械 电气 液压 特种气体设备 固定加油装置和机动加油车:给飞机加油; 交/直流电源、电源车、充电站:供飞机通电检查、 发动机启动用; 液压油车:给飞机液压系统加油、进行地面检查(如 收放起落架、襟翼和减速板); 冷气车和氧气车:制冷站和制氧站提供冷气和氧气; 消防车、抢救车、救护车、便携式消防器材:处理可 能发生的飞行事故。
24
1.飞机地面设施与保障系统 机场 自动着陆系统 空中交通管理
25
1.3 空中交通管理
空中交通管制体系中的飞机飞行示意图
26
1.3 空中交通管理 空中交通管理主要是针对民用航空器的空中交通管制和 空中交通服务,其目的是为所有用户提供空域利用上的 最大灵活性,组织不同用户之间分享空域,在最小限制 和不危及安全的条件下,尽可能使用户自己选择飞行剖 面,从而实现最有效地利用空域和组织空中交通活动。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是在空中交通超出或可能超出空中交 通管制系统可利用的容量时,为保持到达或通过该空域 的空中交通为最佳容量所进行的管理工作。

军事理论 航天技术 ppt课件

军事理论 航天技术  ppt课件

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p将pt课人件送上太空的国家 。
24
2006 4 1 ——
教航敦
育天凯
协第的 年 会一陪 代人同 月
表 我 校 学 子 迎 接 航 天 英 雄

杨 利 伟 同 志 。 学 生 国

下 , 中 南 大 迎 来 了 中 国 载

日 , 在 时 任 学 校 党 委 书
记 徐
ppt课件
密光学系统,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有待考pp验t课件。
20
粒子束武器
主要优点:1不用光学器件(如反射镜);2产生粒子束的加速器非常坚固,而且加速 器和磁铁不受强辐射的影响;3粒子束在单位立体角内向目标传输的能量比激光大,而 且能贯穿目标深处。 主要缺点:1带电粒子在大气层中传输时,由于带电粒子与空气分子的不断碰撞,能量 衰减非常快;2带电粒子在大气中传输时散焦,因此在空气中使用的粒子束,只能打击 近距离目标,而中性粒子束在外层空间传p输pt课时件也有扩散; 3受地球磁场的影响,会2使1 光 束弯曲,从而偏离原来的方向
微波武器
微波武器不是采用“点”的攻击方式,而是强调“面”的攻击效果,隐形飞机无论如
何“隐形”,只要在一个区域内被罩住,都难逃“天罗地网”。目前中国的大型激光
武器和微波武器极可能已经进入实用化。而这就为将来使用微波武器来对抗以F-22为
代表的美军隐形飞机以及将微波武器应用与未来统一战争做好了技术上的准备。在微
的威慑力量 。
ppt课件
18
电磁炮
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发射技术制成的一种先进动能杀伤武器。与传统大炮将火 药燃气压力作用于弹丸不同,电磁炮是利用电磁系统中电磁场的作用力,其 作用的时间要长得多,可大大提高弹丸的速度和射程。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 军事家们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初pp期t课件以来,电磁炮在未来武器的发展计19划 中,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航天科技ppt

航天科技ppt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
响起春雷。
军事理论 ·航天技术
一、航天技术概述
(一)航天技术和军事航天技术的基本概念
• 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是一项探索、 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 性工程技术。是一个国家现代技术综合发 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 军事航天技术,是把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 领域,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 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军事理论 ·航天技术
• 航天作战是指利用航天器载激光、粒子束、 微波束等定向能武器或动能武器,攻击、 摧毁对方的航天器及弹道导弹等目标,或 者由载人航天器的机械臂、太空机器人或 航天员,直接破坏或擒获敌方的军用航天 器。
• 航天勤务保障是指在太空利用航天器实施 检测、维修,加注推进剂,更换仪器设备、 备用件以及其他消耗器材,组装、建造军 用航天器等的活动。
军事理论 ·航天技术
军事理论 ·航天技术
航天器
• 航天器(spacecraft):又称空间飞行器、 太空飞行器。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在太空 运行,执行探索、开发、利用太空和天体 等特定任务的各类飞行器。航天器为了完 成航天任务,必须与航天运载器、航天器 发射场和回收设施、航天测控和数据采集 网与用户台站(网)等互相配合,协调工 作,共同组成航天系统。航天器是执行航 天任务的主体,是航天系统的主要组成部 分。
军事理论 ·航天技术
• 航天监视是指充分利用航天器监视范围大、 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限制、可定期重复监 视某个地区、可以较快地获得其他手段难 以得到的情报等优势,通过航天器上的各 种侦察探测设备对目标进行监视,主要包 括照相侦察、电子侦察、导弹预警、海洋 监视和核爆炸探测等。
• 航天支援是指利用军事航天技术,支援地 面和空中军事活动以增强军事力量的效能, 包括军事通信、军事气象观测、军事导航 和测地等。

载人航天技术PPT课件

载人航天技术PPT课件
植机物 物在 和O光2合;作用下把CO2和其它成分转变为有 植物以食物的形式供人食用,O2为人所吸收; 人的氧化废物作为无机营养供给植物,形成闭
环中只有光辐射作为外界的输入,但物质流是 闭合的。
.
26
闭合系统组成
由一组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分系统组成,包括: 1. 舱内环境控制; 2. 氧气的供应与二氧化碳的处理; 3. 水的处理与供应; 4. 废物处理; 5. 温、湿度控制; 6. 乘员系统(保健、卫生设备、饮食与居住设备); 7. 航天员与舱外活动生命保障系统。
载人航天技术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
1
卫星 技术
+ 再入返 回技术
航天员
可回收 式卫星
+ 环控生 + 保技术
+ 生物载荷
载人飞船 生物卫星
.
2
载人航天器的组成
一般的载人航天器包括: 1. 结构与机构分系统 包括构成载人压力舱及设备舱的壳体;内部支承结构;防
结构;交会对接机构;分离解锁机构;舱门机构及天线、帆板展开机构等。 2.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以下简称环控与生保系统)环控及生保系统的
需要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使能在室温下反应。
.
31
三.系统工程设计
1. 制定系统工程设计方法的要求和地面规则; 2. 确定可能实现的闭环方案; 3. 建立关于氧和水闭环回路基本物质的系统水
平上的质量平衡; 4. 进行系统水平的综合比较研究,选择最优的
闭环方案; 5. 进行概念设计,制定出分系统的技术要求和
轨道机动,交会,对接.舱 外活动
其中6次登月,3次绕月飞行 空间修理,材料加工,生物 医学,地球资源,天文学等
研究 发射、回收与修理卫星、空

关于航天的ppt课件模板

关于航天的ppt课件模板
小行星探测
中国计划开展小行星探测任务,研究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和物理特性 。
未来深空探测计划与目标设定
月球科研站
01
计划在月球建立科研站,开展月球资源利用、宇宙观测等科学
实验和技术验证。
火星取样返回
02
计划开展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实现火星样品的地球返回和科学
研究。
木星系统探测
03
计划对木星系统进行探测,研究木星及其卫星的构成、环境和
可重复使用火箭
研发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频率 。
绿色发射
推动环保发射技术发展,减少火箭发射对环境的影响。
智能发射
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火箭发射过程的智能 化控制与管理。
06
空间科学与教育推广活动 介绍
空间科学实验项目设计与实践经验分享
实验项目设计
介绍空间科学实验项目的设计思路,如微重力实验、空间辐射实验等。
演化。
05
火箭发射技术与挑战分析
火箭发射原理及过程剖析
火箭发射原理
基于牛顿第三定律,通过高速喷射燃料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升 空。
发射过程
包括点火、升空、分离、进入轨道等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精确 控制以确保成功发射。
关键技术
涉及推进系统、导航系统、载荷等关键技术,对火箭发射成功与 否至关重要。
火箭发射面临挑战及解决方案探讨
援工作顺利进行。
广播电视
卫星广播和卫星电视利用卫星通 信实现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
范围广,质量高。
企业网络
大型企业可利用卫星通信构建内 部通信网络,实现分支机构间高
效信息传输。
04
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技术 进展
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及现状

航天技术科普课件

航天技术科普课件
等。
详细设计
对初步设计进行细化,包括材 料选择、制造工艺和试验验证
等。
制造与测试
按照详细设计要求,进行航天 器的制造和测试,确保其性能
和安全性。
航天器的材料与结构
材料
航天器主要采用高强度、轻质材料,如铝合金、钛合金和复 合材料等。
结构
航天器的结构分为壳体、支承结构和控制系统等部分,其中 壳体是航天器的主体结构,支承结构用于连接和固定各个部 件,控制系统则用于控制航天器的运动和姿态。
制等系统。
火箭
用于将航天器送入太空 ,具有推进系统和分离
系统等。
航天飞机
既可以用于运输人员和 物资,也可以用于执行 太空任务,具有可重复
使用的特点。
航天器的设计与制造过程
01
02
03
04
需求分析
根据任务需求和性能指标,进 行航天器的设计和制造。
初步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进行初步设计 ,包括总体结构、系统和功能

深空探索与科学实验
03
利用月球和火星作为跳板,开展更深入的深空探索和科学实验

06
航天技术的影响与意义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促进科技进步
航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材料、 新能源、通信、计算机等领域的 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
远影响。
火箭推进技术
液体火箭推进技术
利用液体燃料产生推力, 具有较高的推进效率和可 靠性。
固体火箭推进技术
利用固体燃料产生推力, 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的优点。
混合推进技术
结合液体和固体火箭推进 技术的优点,提高推进效 率和可靠性。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PPT课件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PPT课件

成接收机无法区分频率差,4星需要占用90度的赤道,这样可能造成无
法在国内测控整个系统。“北斗一代”发射的第三颗星,上面安装了
激光反射镜,用于精确定位。
北斗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
划是4静止星(轨位分别是:58.75E;80E;110.5E;140E)+12中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星(20000KM)+9高轨道星(36000KM)。首先是发射9高轨道星,然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第一艘太空船都 是從這裏發射的。
28
太原發射中心
1966年開始建設、位於山西省 太原市西北的太原發射中心,適 合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中國風雲一號氣象衛星、中巴 資源衛星和12顆美國衛星都在這裏 升空。
29
西昌發射中心
西昌發射中心是中國 1970年建設的第三座航天 發射場,坐落於四川省涼 山自治州,用作發射地球 靜止軌道衛星。
航天员发射升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双人5天太空飞行。
7
80年代的成就
8
90年代的成就
9
第三阶段(2005年——)
21世纪初,国家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嫦娥一号”工程。这将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工 程。将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继 “两弹一星”、载人飞船之后)。启动并继续实 施被称为“221”工程的五大航天科技工程:
實踐四號科學實驗衛星
由上至下: 實踐二號、實踐二號甲 及實踐二號乙衛星
33
3. 應用衛星
中國發射的人造衛星大多數是應用衛星。
應用衛星按其功能大致可分為氣象衛星、 通信衛星及資源衛星。
氣象衛星拍下的氣象 圖,為中國作長期天 氣預報和氣候預測。
通信衛星大大促進 人們生活的連繫

航天技术导论第七章

航天技术导论第七章

第七章 载人航天7.1人类活动的新领域20世纪50年代,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人类为实现飞向宇宙空间的理想,就开始发射一系列高空生物火箭,将狗、猩猩和大白鼠等动物送到离地面几百公里的高空。

到50年代末,人造卫星上天以后,又将狗和猩猩装进卫星,送到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

这一系列试验,为人类飞向宇宙空间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和资料。

1961年4月1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莫船在哈萨克斯坦中部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

飞船重4.73吨,飞行1小时48分,于当天上午10时55分安全降落在苏联境内,实现了人类长期以来的理想。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载人航天,航天员尤利·加加林(图7-1)作为飞船中的唯一乘员,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员而被载人史册。

从此,人类的活动领域,从陆地、海洋和空中扩大到了宇宙空间。

空间高远的位置、真空、充足的阳光和轨道失重环境等,对于人类活动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各类应用卫星都利用空间的高远位置发挥作用,未来的空间产业却离不开失重环境。

目前,载人航天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解决将人送入地球轨道并安全返回。

这一阶段主要是发射载人飞船,航天员在飞行中完成了手控定向、姿态调整、观察地球和对地摄影等活动,并进行了医学、生物学等科学研究和广泛的技术试验,证实了人类在过载、失重、真空和强辐射等恶劣环境下不仅能够生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工作。

第二阶段主要是发展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如飞船的轨道机动飞行,两艘飞船在空间交会、对接和编队飞行,试验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设备和能力,同时也进行一系列其它科学研究活动。

第三阶段是发展试验性空间站和空间平台,进一步考察人类在太空环境条件下长期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利用空间特殊环境从事多种学科研究和应用技术实验,诸如生物学、医201202 学、天文学、材料和工艺试验和地球资源勘测以及军事活动等,同时也为建立永久性的实用空间站积累经验。

参加这一阶段活动的有供航天员长期生活和工作的空间站,有运送航天员往返空间站和地球之间的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以及供应空间站燃料和航天员生活必需品的运货飞船等。

航天行业航天技术培训ppt

航天行业航天技术培训ppt
分类
航天技术可以分为卫星技术、载人航天技术、深空探测技术等。其中,卫星技术是最成熟和广泛应用的部分,包 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载人航天技术则涉及到载人飞船、空间站等;深空探测技术则用于探测月 球、火星等太阳系内天体。
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01
起步阶段
20世纪初,人类开始尝试利用火箭进入太空。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
卫星互联网
卫星互联网是利用低轨道卫星群构建覆盖全球的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高速、低延迟的互 联网接入服务。这一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改善全球互联网覆盖,尤其对于偏远地区和网络 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
航天技术面临的挑战
1 2 3
技术风险
航天技术具有高风险性,如发射失败、卫星故障 等。随着技术的复杂性和规模的增加,技术风险 也随之增大。
航天技术的应用领域
通信领域
通信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 的通信和信息传输,广泛应用 于电视广播、电话、互联网等
领域。
气象领域
气象卫星可以监测全球气象变 化,提供天气预报、气候变化 研究等方面的数据支持。
导航领域
导航卫星可以提供全球定位服 务,广泛应用于交通、军事、 救援等领域。
深空探测领域
深空探测器可以探测月球、火 星等太阳系内天体,开展科学
智能化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提高航 天器的自主控制和智能决策能力。
深空探索
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永无止境。未来航天技术的发展将更 加注重深空探索,如火星探测、小行星采矿等。
谢谢
THANKS
01
02
03
发射方式
包括地面发射、空中发射 和海上发射。
发射过程
包括起竖、加注燃料、点 火发射等步骤。

空间技术航天技术概论

空间技术航天技术概论

功能:完成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装配、测试和发射。
组成:技术阵地、发射阵地、发射指挥控制中心、
地面测控系统。
我国的卫星发射场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58年) ➢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1967年)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970年) ➢ 海南航天发射场(2009年9月)
东经108°20’~111°03’,北纬19°20’ ~ 20 °10’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 深空探测发射任务
卫星结构的功能 分类 外壳结构、承力结构、密封结构、仪器安装面结构、能
源结构、天线结构、防热结构等 形式(球形、圆筒形、箱式、圆锥形、多面体形) 材料 材料的要求 金属材料 复合材料
第十三章 航天器的温度控制
定义 控制航天器内外的热交换过程,使其热平衡温度处于规
定范围内的技术,又称热控制。
卫星的姿态。
反作用飞轮是一个在电机的驱 动下高速运动的转子,其驱动马 达的定子被安装在卫星的壳体上。 驱动电机的每一作用都有一相等 且相反的作用,因此,飞轮的连 续加速或减速产生的反作用力矩 作用在固定在卫星中驱动马达的 定子上,于是让卫星向转子加速 度相反的方向运动。
喷气控制
第十二章 人造地球卫星的结构
杆—锥式对接机构
联盟飞船的杆—锥式对接机构示意图
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
内翻式
外翻式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
抓手—碰锁式对接机构
抓手—碰锁式对接机构示意图
神舟八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对接
1.对接前的准备阶段 2.交会段 3.对接段 4.组合体共同飞行 5.分离段
对接过程
对接机构:
1.环—锥式
用于双子星座飞船与阿金娜火箭的对接,现已淘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