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上皮细胞病及其发病机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被激活后出现细胞增殖, 凋亡异常,导致肾小管肥大或萎缩,促进肾间质纤 维化进展 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后出现的肾小管肥大,萎
缩这种生长特征变化既是肾间质损伤结果又是促进
间质纤维化发展的原因。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后的
异常增殖,对肾间质纤维的形成有双重作用,一是
自我修复过程,二是病理损伤过程。
3、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 表现为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管上皮细胞细胞质浓缩,胞 核固缩,脱落,此种病理改变多见于肾小管间质病变以及中毒、缺血等形式发病的患者。 4、肾小管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导致肾小管萎缩 与间质纤维化 表现为上皮细胞异常凋亡、数量减少并 伴有肾小管萎缩与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 一般是继发于肾小球萎缩。一个肾小球萎缩, 大约常伴有周围20个肾小管萎缩。 此种改变多见于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 化形式发病以及终末期肾病患者。
4、调节酸碱平衡功能 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对HCO3-排出的 多少来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当体内酸中毒
时,则排出HCO3-减少,重吸收增多以补充
血内碱储备,而当体内碱多时,则排出量增
加以达体内酸碱动态平衡。
总之,肾小球每天不停止的滤出原尿为 180-200ml,可成人每日的尿量只有原尿的1%。 终末尿与原尿不仅在量上而且在溶质成分上 都有很大区别。只是当原尿流经肾小管的过 程中,有99%以上的水、电解质、葡萄糖、 氨基酸和碳酸氢根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 入血液;同时有大量的钾离子、氢离子、氨 离子、和有机酸、有机碱等都分泌到肾小管 液中,这样肾脏就起到了一个重吸收对机体 可利用的物质,并排出体内代谢的产物的作 用,从而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 态,对维持体内各脏器功能正常运行起了关 键性作用。
2、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缺氧,重吸收蛋
白等物质增多,导致是吸收空泡增多,内质
网扩散,胞质呈细密空泡或大空泡状(图234)。常见于蛋白尿、短时间内输入大量高 张性物质(甘露醇、高张葡萄糖等)中毒以 及低血钾等。
3、肾小管管型 尿中的异常物质在肾小管内浓缩凝固形 成的铸造型称管型。根据管型所含成分不同, 有透明蛋白管型(很浓稠、对肾小管上皮细 胞损伤严重)(图2-35、36、38)、细胞坏 死崩解形成的细胞碎屑颗粒管型、含有胆色 素的胆汁管型、含有结晶的尿酸盐管型、草 酸盐管型、胱氨酸管型等。常见于蛋白尿、 血尿、急性肾小管坏死、黄疸、痛风以及各 种肾脏固有细胞功能不全的病例。
四、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后的病理改变
1、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和滴状变性
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缺氧,重吸收的蛋 白增多,导致线粒体肿胀,胞质呈颗粒状, 称颗粒变性,也称浑浊肿胀(图2-23)。重 吸收大量蛋白,使蛋白滴和溶酶体增多,胞 浆内呈多数玻璃滴状,称滴状变性(图233)。常见于以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发病病例。
(7)继发于肾小球固有细胞滤过屏障功能损伤 的缺血、缺氧状态与肾小管上皮细胞长期处 于高代谢状态均可对上皮细胞损伤被激活。
(8)继发于间质性肾炎中的炎症反应与促纤维
化因子的刺激均可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
2、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伤后的功能变化 (1)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伤被激活致使肾小管上皮 细胞分泌异常 ①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后,释放多种炎症性因子,如: 白介素-1(IL-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及释放促纤 维化生长因子TGF-β、PDGF,该系列因子在纤维 化早期具有促炎症反应作用,而在晚期具有促进胶 原合成导致间质纤维化形成。 ②肾小管受损被激活后,还可释放各种趋化因子 (MCP-1),吸引炎症细胞进入肾小管和肾间质, 造成间质炎症性反应。 ③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被激活后,合成与分泌血管活 性因子,如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促进肾血管 以及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肾缺血。
①损伤后的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存在着再生与自我修复 过程 受损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加速细胞分化,并分 泌生长因子,加速细胞周期进展,进一步促使细胞 增殖与修复,并沿着肾小管基底膜继续增殖,进而
分化成肾单位各段的特异性细胞,完成自我修复过
程。在自我修复过程中,在表皮生长因子(EG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促分裂作用和趋化生 长因子(TGF-β)的促分化作用下,抑制了肾小管 上皮细胞内蛋白分解酶的作用,从而导致上皮细胞
3、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被激活后表型转 化
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被激活后,其形态、 结构以及功能发生改变。在损伤因素持续刺 激下如持续的炎症反应、细胞因子、成纤维 细胞生长因子(FGF-2)和TGF-β的刺激, 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释放,促 使局部蛋白酶对肾小管基底膜的破坏,启动 了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过程,除脱落到 肾小管管腔死亡外,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移 动到肾间质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MoyF)
胞重度空泡和颗粒变性,细胞崩解,细胞碎
屑阻塞管腔,裸基底膜形成等(图2-41)。
9、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
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损伤和坏死后,出现
4、肾小管上皮细胞色素 尿内各种色素均可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而沉积如溶 血导致的含铁血黄素、黄疸导致的胆色素等。
5、肾小管上皮细胞融合的多核巨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于间胚叶的生后肾组织,受损伤 时,可向间胚叶细胞转化而形成多核巨细胞。常见 于慢性肾损伤的肾小管病,如骨髓瘤管型肾病等。 6、急性肾小管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移植肾的急性细胞性排异反应时, 可是CD4 和CD8淋巴细胞在肾间质浸润,浸润与肾 小管上皮细胞间,称急性肾小管炎。
二、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机制与肾小 管上皮细胞病
1、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受损被激活的原因 (1)肾小球固有细胞硬化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炎性 介质,细胞因子通过肾小管或肾间质弥散到肾小管 上皮细胞,均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于肾小球 的继发性损伤而被激活; (2)由于肾小球固有细胞各种选择性滤过屏障损害 后,从肾小球滤出的大量大分子蛋白进入肾小管, 与肾小管中的小分子蛋白竞争上皮细胞的重吸收, 上皮细胞中的溶酶体被激活,释放大量溶酶体酶于 上皮细胞浆,导致上皮细胞刷状腺脱落。上皮细胞 结构被破坏,其细胞完整性消失,上皮细胞严重损
3、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功能 (1)通过尿的浓缩和稀释作用来调节体内的水 钠平衡,与渗透压的平衡。 (2)调节电解质平衡 ①通过调节尿钠排出多少,来保持体内血钠浓 度相对稳定 (其血钠浓度维持在142mmol/L,变动范围不 超过±2%)。 ②通过钾的排出量多少来维持体内血钾浓度相 对稳定。原则上是摄少排少,但与血钠调节 不同的是,当不摄入钾时,肾脏同样排出一 定量的钾,故临床上对不能进食的患者应注 意补充钾。
4、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被激活后,其重吸收功能受 损 当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后,其重吸收功能下降,尿中 可出现尿糖、尿蛋白等,其中尿蛋白为中等量以下, 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 5、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后调节功能受损 当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后,其调节功能障碍,则出现 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如高钠与低钠血症,高钙与 低钙血症;尿浓缩与稀释功能损害,会出现夜尿多, 低渗尿、高渗尿和出现脱水等。 当肾小管上皮细胞 不能把体内过多酸或碱排出体外, 同时不能有效调节系列酸性物质,则会出现代谢性 酸中毒、碱中毒等。
三、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后的形态改变
1、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变性 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肥大、细胞质疏 松,嗜伊红淡染,细胞核染色质疏松,肾小管截面 积增大、管腔狭窄等。此种改变,多见于以肾小球 肾炎,肾盂肾炎等发病的病理改变。 2、肾小管上皮细胞泡沫状变型 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呈泡沫状,胞质呈细空 泡沫。此种改变多见于以微小病变型、局灶阶段性 肾小球硬化发病形式,以及大量蛋白尿疾病形式的 患者。
凋亡对肾脏损害的发生与发展具有双重的效应。
一方面:凋亡会促进炎症反应消失,还可通
过肾小球滤过的单核巨噬细胞来清除调亡的
细胞。
另一方面:细胞凋亡过程会导致固有细胞,
尤其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丢失,更会导致系
列的细胞因子、自由基及其他炎性介质的释
放,进而促进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上皮细 胞功能的进行性损伤。
的增殖和自我修复过程。
②上皮细胞受损后促进肾间质纤维化 由于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促分裂与 TGF-β的促分化作用对上皮细胞内蛋白水解的抑制 刺激反复存在,导致上皮细胞的过度、异常增殖与 肥大,受损伤的上皮细胞突入到官腔内,从而导致 部分管腔堵塞,进而促使肾小管萎缩,促进纤维化 的进展。 ③受损伤后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异常凋亡,肾小管萎缩, 促使肾脏固有细胞功能进行性恶化。 上皮细胞受损后,由于异常凋亡而导致肾小管萎 缩,而凋亡后的上皮细胞还能合成大量的TGF-β与 PDGF,促纤维因子,进一步对上皮细胞损伤,该 损伤机制为“凋亡后效应”并参与间质的炎症反应 与纤维化的形成。
7、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脱落 光镜下可见肾小管管腔扩张,上皮细胞 呈扁平状,电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微 绒毛脱落消失,属于急性肾小管损伤。见于 各种急性肾小球肾炎,或各种急性肾小管上 皮细胞损伤(见图2-39)。
8、急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 急性肾缺血和毒物损伤后均可导致急性 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后,细胞的有丝 分裂激活蛋白(MAP)激酶的激活,促进了 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与上皮细胞的凋亡。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后的增生与凋亡 是疾病不同阶段的上皮细胞对系列刺激的反 应,疾病早期由于炎症反应的作用,上皮细 胞表现为增生与肥大,而到晚期则表现为凋 亡与转分化,转化成MoyF。MoyF一旦形成 则产生不易被降解的细胞外基质(ECM)能 力异常增强,ECM在肾间质内沉积,并取代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纤维化形成。
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伤被激活后,既可以 发生增殖又可以发生凋亡。该增殖与凋亡过 程,是受各种损伤因素本身的性质,损伤作 用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刺激的强度大小的影 响如上皮细胞在短时间内暴露在高尿蛋白的 环境中,是以异常的增殖为主,具体表现为 上皮细胞的再生;而持续的暴露在高尿蛋白 的环境中的上皮细胞,则以凋亡为主。
(5)通过受损肾小球固有细胞滤出的脂蛋白, 在脂质过氧化过程中,促使肾小管内的低密 度脂蛋白(LDL)被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 白(OX-LDL),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造成氧化 性损伤,并诱导上皮细胞内释放既有强烈收 缩作用的内皮素-1(ET-1)的释放,引起肾 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网内 的血流量,并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肾 间质的缺血和纤维化。 (6)继发于肾小球固有细胞滤过屏障损伤,大 量蛋白漏出的蛋白分解产生大量氨对肾小管 上皮细胞的损伤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以 及膜攻击复合物C5b-9形成,对肾小管上皮细 胞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的过程。
(3)当肾小球固有细胞损伤后,滤过到肾小管 的转铁蛋白,在肾小管酸性环境下,释放出 Fe2+,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 (LDH)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通过氧自 由基(OFR)和OH-的细胞毒作用,对肾小 管上皮细胞造成损伤。 (4)在免疫损伤的过程中,被激活的补体C3 活化,并产生系列生物学效应,其中以膜攻 击复合物(C5b-9)(MAC)被激活,释放炎症 性介质、细胞因子、前列腺素,促使致纤维 化细胞因子(PDGF)合成,并激活肾小管 上皮细胞,诱导其表达分泌白介素6(IL-6) 肿瘤坏死因子(TNF2)等。
肾脏病理----肾小管上皮细胞病及其发病机理
医务科 石伟院长
一、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
1、肾小管上皮细胞(TEC)的重吸收功能 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被动以及吞饮(胞 饮)的功能,对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的电解 质(Na+、Cl-、K+、HCO3-)与葡萄糖、氨 基酸以及水等物质起到重吸收作用。 2、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分泌与排泄功能 (1)泌K+、泌H+、泌NH3、碱性磷酸盐 (NaHPO4)及排酸功能,排出酸性磷酸盐 (NaH2PO4);此Na2HPO4/ NaH2PO4为 血浆中一对重要的缓冲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