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课件

合集下载

旅游美学课件

旅游美学课件

文化美原则
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 ,传承和弘扬当地特色文化 ,让游客在旅游中领略文化 的魅力。
和谐美原则
旅游规划应注重景观的和谐 统一,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 观有机结合,营造出优美的 旅游环境。
体验美原则
关注游客的旅游体验,创造 丰富的旅游活动和互动项目 ,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 美好的体验感受。
旅游产品的美学设计
详细描述
色彩能够表达出景观的情感和氛围,而形态则能够表现出景 观的质感和空间感。景观的色彩与形态还涉及到色彩心理学 、视觉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提升景观的美学价值具有重 要意义。
景观的文化内涵
总结词
景观的文化内涵是旅游美学中的重要方面,它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
详细描述
景观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背景、民俗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了解景观的文化内涵能够更好地 理解其美学价值,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景观的文化内涵也是旅 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3
旅游体验美学
旅游体验的层次
01
02
03
感官层次
通过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感受自 然和人文景观的美。
认知层次
通过了解和思考,深入理 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历 史和社会背景。
审美层次
在感官和认知的基础上, 产生美的感受和体验,形 成对旅游目的地的独特评 价和认知。
旅游体验的美感
自然美
自然景观的壮丽、秀美、 奇特等美感,如山川、湖 泊、森林等。
人文美
人类创造的建筑、艺术、 风俗等美感,如古迹、博 物馆、民俗活动等。
艺术美
通过艺术手段表现的美感 ,如摄影、绘画、音乐等 。

旅游美学PPT课件

旅游美学PPT课件

第一章 人类审美意识的 发展历程与旅游美学
主讲:李爽
E-mail: ls8412519@
授课内容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审美思想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内容提要
一、人类原始审美意识的产生 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三、旅游与审美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 审美思想
孔子要求君子的标准是“文”与“质”相 统一。
“文”指人的修养,“质”指人的内在道 德品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人缺
乏“文”则粗野,缺乏“质”则虚浮,文 与质统一,才能成为君子。文质和谐,举 止中节,才能达到美的标准。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 审美思想
旅游过程中品尝美味佳肴等活动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旅行过程中的社交活动可以补充人际关系上的缺憾认知异质文化与了解风俗民情等活动可以丰富人的文化知识和满足人的求知欲望离家外出更换生活环境寻访清净优雅之地可以使人获得新感受并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中解除疲劳恢复健康潇洒自由浪迹山水的旅游活动会使人在一定时空中摆脱烦恼与焦虑淡化竞争意识和受挫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与和谐
从“仁”的思想出发的。 孔子“谓《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谓
《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韶》乐,歌颂尧舜禅让之事,更为仁政,故孔
子认为尽善尽美; 《武》乐,歌颂武王伐纣之事,虽惩恶扬善,但
毕竟凭借武力,不为仁政,尽美而未尽善。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 审美思想
符合“善”的东西才是美的;美是形式, 善是内容。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力量 和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 事物开始成为人类审美的对象。
人类审美由自然崇拜的低层次向高级升华

旅游美学PPT课件

旅游美学PPT课件
旅游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欣赏 活动,就是对旅游资源的审美过程。
31
旅游审美因素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通过感觉器 官(如眼、耳、口、鼻、舌等)的活动,在人 脑中引起的反应,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美感的形成: 形成美感的两个前提:人的感觉;客观世界 美感形成的过程:客观世界—人的感觉—美感
旅游活动的本质是审美活动。这句话对吗?
32
旅游审美因素
知觉——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 系的心理过程,是由感觉经过分析、综合、联 想而转化来的,它比感觉复杂、完整,是多种 感觉的结合。
33
旅游审美因素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包括逻 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结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没有绝对的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_自然,自自然然,自
然而然. “无为而无不为” 随意\从容\神闲\气静\悠然\自得\宁静\清幽\淡远\和谐\
飘逸\潇洒的美学氛围
25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23
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 者,天下之正理.
中和:喜怒哀乐不过节,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审 美意识是:有节制的、社会性的情感.因此中国 的传统艺术大多数都保持了一种理性的人道的 控制性质.
孟子:充实之谓美.
24
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 强调精神自由,返璞归真,反对“为物所役”,追求无为。 老子<道德经>:提出美\恶;真\善等. 倡导”空灵玄远”\”境生象外”,”平淡朴拙”\”虚实

旅游美学(第一章)PPT课件

旅游美学(第一章)PPT课件
• 《诗经·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 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伴奂尔游矣,悠游尔 休矣。”矢,陈。半奂,悠闲自在。
• 《诗·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 《诗经·蒹葭》“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
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sù)洄(huí)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6
A、美学的研究对象
• 4、认为美学的研究 对象是:人与现实 的审美关系
• 代表人物:蒋孔阳: 《美学新论》 人与现实的关系: 实用关系——目的 性 审美关系——非功 利
27
A、美学的研究对象
• 综上所述,美学研究的对象即为“体现着人与现 实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 首先,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 体验关系
11
• 《战国策·楚王狩猎》“乐矣,今日之游 也。”
• 《庄子·秋水》: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 上,观鱼之乐。
• 游猎、游览、游学、游戏、郊游等,均为 主体参与的游历活动,有比较明确的娱乐 出行目的和观念,也可称为身游。另外还 有另外一种“游”,是以主体精神以一种 超功利、无目的、非思辨的态度与物自由 交往,称为“游心”,或者“心游”。
• 旅在中国古代,分出行、商旅、军旅,是带功利 性的旅游活动,是现代旅游的发源。
9
古“旅”字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 篆-六国文字-隶书-楷 书-行书、草书)
甲骨文 • 金文 • 篆书
10
(二)中国古代“游”的含义
• 游的本义:《说文解字》“游,旌旗之流也”, 是古代旌旗上下的飘带,有舞动之美,引人遐思 。可引申为“出游、嬉游。”《广雅·释诂》 “游,戏也。”游的本意为人在水中像鱼一样无 拘无束、自由自在“泳之游之”,后引申为游行 、游泳、游观、游玩等。

旅游美学课件第一章 建筑的审美

旅游美学课件第一章  建筑的审美

史书。
2020/7/28
旅游美学
15
二、中西建筑的理念及形态区别
❖ (一)实践理性精神和宗教神灵精神 ❖ 1、实践理性精神是平面铺展和匀称且又是等
级分明; ❖ 2、土木材料和石质材料; ❖ 3、装饰颜色(中国喜欢用原色,西方则追求
迷乱、朦胧、神秘和惶惑)。
2020/7/28
旅游美学
16
(二)结构的框架式和围柱式 ❖ 中国的抬梁式、穿斗式和干栏式; ❖ 西方的围柱式。
❖ 涅槃(以‘寂灭’为特点的至乐心理境界)、禅悟 (无我、物我合一的涅槃乐趣)之美;
❖ 空灵、玄远、寂静、闲适、清丽、缥缈;
❖ “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 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闲行乱数 竹,静坐照清源”。
2020/7/28
旅游美学
13
第一章 建筑的审美
第一节 建筑概述
2020/7/28
旅游美学
14
一、建筑的定义
❖ 建筑是人们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
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物体,如住宅,桥梁,体 育馆等等。广义上来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
分。有人说过:上帝一次性给出了木头、石头、 泥土和茅草,其他的一切都是人的劳作...这就 是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
❖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对美、美感、悲剧、喜剧、典型等问 题也提出了独到的看法,丰富了美学的研究。
2020/7/28
旅游美学
6
三、什么是旅游美学
❖ 旅游美学是研究在人类旅游活动中,旅游者 (审美主体)对旅游景观(审美客体)的美 学观赏、体验和评价,分析旅游中存在的各 种审美关系,从中总结其规律性的一门新兴 学科;
2020/7/28

旅游美学一教学PPT课件

旅游美学一教学PPT课件
3
中国古代“旅游”含义分 析
绪论
旅为出行,游为目的,其中包含着旅游审美之 意。出行才能旅游,突出旅游主体赏心悦目或 感怀心情的行旅。
旅游分为“游历”与“游心”两种,前者侧重 于人的身体感觉与官能享受;后者侧重于人的 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屈原《离骚》忽反顾以 游目兮,将往观乎四方,游目就是感天地之景 色,心驰神往以娱乐。
19
第一节
第二节
景观建筑学 与天地对话的营建艺术
20
21
2019/12/21
美学与旅游学的创始
第二节
鲍姆加通(A.G.Baumgurten,1714-1762) 1750年发表《美学》,认为美学是研究感性 认识完善的理论,标志着美学学科的建立。
托马斯·库克利用铁路运送游客的首创者, 1841年创立第一个旅行社(G00k and son),标志着现代旅游业和旅游学的诞生。
8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理论
第一章
章海荣
旅游审美是对人类心智的完善,从旅游审美史 实中探寻
居住地和旅游目的地统一,中西建筑中蕴含人 类学意蕴
从认识论美学和本体论美学中辨明旅游美学的 理论基础
生命美学和景观建筑学是直接来源,寻找对接 点。
9
旅游审美:古代士大夫的生活境遇
第一节
游美的三种典型形态:从政、贬謫与逍遥 隐逸遁世 笑傲山林 学道游仙 游学游仕 艺术中的山水世界
14
学道游仙 游学游仕
第一节
李白:少年学道,青城、峨眉、戴天山的自然风光, 影响其一生仕宦生涯和艺术活动
开元13年(735)李白开始游仕,“朝辞白帝彩云 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万重山。”
经过两次游仕失败,李白潜心学道,来到浙江,游 历天台山等。“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 游。”黄鹤楼遇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 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地流。”

《旅游美学》课件——第一章 认识旅游美学

《旅游美学》课件——第一章  认识旅游美学


内在推动力


满城尽带黄金甲-武隆天坑
旅游审美动机激发
旅游审美心理
旅 游 审 美 需 求 产 生 原 因
生心理层次足 价值实现欲求 综合身心介入 动态审美过程 闲暇时间增多 可支配收入多 节奏快心疲惫 尚自然换环境 渠道多激热情 看潮流跟趋势
旅游审美心理
旅游审美动机
自然审美型
艺术审美型
社会审美型
旅游审美个性类型
类型
再现型审美个性
表现型审美个性
表现再现兼有
美感直观 接受客体 本来面貌
自我表达 感情体验 自我色彩
审美感性 审美理性 结合统一
旅游审美感受要素
审美感知
四要素
审美想象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敏锐选择 整体性
客体刺激 心理联想 情感表达
知觉情感 诱发想象
理解能力 审美领悟
美的特征-审美感知



审美对象的多样性

审美对象的变化性
课后作业-P32
1.美与美感是如何产生的? 2.旅游审美动机有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3.旅游审美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 4.旅游审美活动的特征是什么?
美的特征-四石窟
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云冈石窟(山西大同)
2014年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 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
美的特征-社会性
心美景美 河南云台山绝壁捡垃圾
信心相交 精神振奋
美感的特征
美感的特征
个人直觉性
直接感受 审美对象
精神愉悦性
美 娱
蹦极
美的产生

旅游美学PPT

旅游美学PPT

1.2.2 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1.2.3从主观精神方面来探讨美
1.2.4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寻找美
1.2.5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
1.2.6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 美
1.3 美与美感的特征
1.3.1 美的特征 一.形象性 二.感染性 三.客观性 四.社会性
1.3.2 美感的特征 一.美感的个人直觉性 二.美感的精神愉悦性 三.美感的超越功利性
1.4 美的形态与范畴
1.4.1 美的表现形态 一.自然美 二.人文美 三.艺术美
1.4.2 美的基本范畴 一.优美 二.崇高
1.5 美感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1.5.1美感的差异性
1.5.2美感的共同性
模块二 旅游审美本质
能力目标: 1.能理解旅游活动的美学特征 2.能掌握旅游活动的美学本质
【关键词】
一.美 学 二.美感 三.旅游审美心理
【知识链接】
一.“丑得如此精美”——丑的美学意义 和审美价值
二.美与漂亮 三.美与艺术 四.旅游活动的美学功能
【在线思考】
1.阐述对于“美”的不同概念的理解,并 概括出自己对于“美”的定义。
2.分别从自然风光型和人文艺术型旅游资 源中各选取一则例子,讨论这些旅游资源 给旅游者的审美感受有什么不同?试分析 其原因。
模块一 美与美感
能力目标: 1.能理解美与美感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与发
展过程 2.能遵循美的规律和美感的个性与共性开展
旅游审美活动 3.能掌握美的存在领域和审美类型的特征
任务1.1 美与美感的产生
1.1.1 美的产生
1.1.2 美感的产生
臭 桂 鱼
1.2 美的本质
1.2.1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探求美的本 质

旅游美学整书电子教案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全课件最新

旅游美学整书电子教案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全课件最新

山水美 生物美 气候美
1.山之美
山之美,在其形、在其色、在其态、 在其声、在其魂。
o 在山体景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具有一定造型的地 貌形态。
江西龟峰
张掖丹霞地貌(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小知识:中国丹霞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丹霞是目前唯一以丹霞(红层)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系列提 名。它们包括了最能代表中国丹霞地貌的区域,展现了中国丹霞全面的特 征以及主要的自然价值。提名地全部位于中生代到新生代红色沉积层之中, 并且最能代表中国丹霞的地球科学价值,包含福建泰宁、湖南莨山、广东 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包括龟峰)、浙江江郎山、贵州赤水6个申报点。
马英九:行善方式并无孰是孰非,只 是要注意到受赠对象的尊严。
(一)游客对美的认识
4.游客的审美需求
• 游客的审美动机即审美行为的驱动力因人而异, 从旅游者偏爱和选择的角度分析,旅游审美动 机一般分为自然审美型、艺术审美型、社会审 美型(以审美的眼光观察、体验旅游地的社会 制度、结构、人情、伦理、道德、民风与生活 方式等)和饮食审美型。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又称太子峰),藏 语为“雪山之神”,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 传说是宁玛派分支的保护神,位居藏区的八大 神山之首。
梅里雪山
o 天籁之声,隐于大山 o 芭蕉夜雨、空谷足音、林海松涛
武夷山天游峰 响声岩
响声岩,与云窝隔溪相对,因游人 在岩前呼叫欢笑均能听见回声,故 又称之为“空谷传声”。这里是武 夷山摩崖石刻的精华所在,镌刻着 南宋至清代的23段摩崖石刻,其中
(一)游客对美的认识
2.美的特征
➢客观性: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而非精神实体。 ➢社会性:体现在实践性、历史性和功利性三个方面。 ➢形象性:美要通过生动的形象展现出来。 ➢创造性:主要体现在美的对象、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随着 时代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丰富。 ➢感染性:美是一种在情感上具有感染力的肯定形象。

旅游美学第一章教学PPT课件

旅游美学第一章教学PPT课件
庄周梦蝶的文化涵义分析
纯粹的、超功利的、无目的精神 活动。“秉天地之正,而御六气 之辨,以游无穷。”
13
-
隐逸遁世 笑傲山林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现实,有抱负的才俊之 士纷纷恣情山水、谈玄论道、全身远祸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 刘伶、王戎
魏晋风度与名士风采 谢灵运寄情山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托马斯·库克利用铁路运送游客的首创者, 1841年创立第一个旅行社(G00k and son),标志着现代旅游业和旅游学的诞生。
21
-
景观:人类文明的痕迹
第二节
任何一种早期文明都具有泛神论联系在一起, 与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古希腊的地景:地景就是地形形象。希腊半岛 没有高大的山脉,却有众多裸露的岩石,把土 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希腊人当作神灵的东西 并非一般的天空,一般的土地,而是他们群山 环绕的天空,他所居住的土地,他在其中生活 的树林、溪水。
30
-
景观评价
第二节
什么是景观评价: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中心 开展“基于视知觉的景观的相对价值”研 究,针对景观的视觉审美研究景观所给予 个人的美学意义上的主观满足。
代表性流派:专家学派 心理物理派
认知学派 经验学派
代表性观点:了望-庇护理论(艾普乐 顿);风景审美模型(Kaplan);情感- 唤醒反应理论(Ulrich)
28
-
景观建筑学的发展
第二节
1901年,哈佛大学开设世界上第一个景观建 筑学专业,经过00多年发展,景观建筑学与建 筑学、城市规划三足鼎立的学科
1958年,国际景观建筑师联合会 (Int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成立,平均每两年召开国际性大 会。会员国超过100个。

旅游美学总ppt课件

旅游美学总ppt课件
精品课件
人与自然界有三种关系:
1)功利关系:自然界的资源可 供人们使用
(伦理关系)
2)认知关系:自然界是一种客观存在,是
人们研究的对象
3)审美关系:自然界的壮美景色,可供人
们观赏,引起人
们的美感 例如:一潭碧水,可从科学认知的角度分析其分
子结构,可从伦理角度论证其对人类的发展的功
用,但唯有用审美的眼光才能使人们发现美的底
1999
⑦ 《旅游美学纲要》王柯平 旅游教育出版社 97
精品课件
第四章 风景美与观赏
“风”即风景的历史文化资源;“景”即风景 的自然资源。风景区指自然风景区;风景名胜 区既有自然风景,又有人文景色。
把风景作为审美对象加以欣赏在我国由来已久 “山川之美,古今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晚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陶宏景《答谢中书书》。孔 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李白“五岳寻仙 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精品课件
一、风景美的形态
1)自然美: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所呈现的美,即大自 然的美。如黄河日出之美、云雾飘荡之美、海浪彭湃 之美、名山高峻之美等。自然美的表现是非常丰富的: 从呈现自然美的自然物种类来看自然美可分为山水美、 动植物美、天气和天象美;从自然美的不同特征不同 审美价值来看可分为原始状态的自然风景美、经过人 工改造艺术化了的自然风景美和直接经过人的劳动加 工的自然风景美。
加以研究,阐释旅游主体和对象的审美属 性,分析各种审美关系,从中总结其规律 性的学科。
2、特征: 1)实用性很强。 2)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十分广泛。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旅游美学最新版精品课件4

旅游美学最新版精品课件4

(3)自然风光的构成要素
质感
气味
形态
自然风 光的构 成要素
声音
色彩
动态
1.1.2自然风光的审美类型
自然风光主要包括: (1)山岳风光景观 (2)水体风光景观 (3)生物景观 (4)气象景观 (5)特异景观
自然风光主要包括: (1)山岳风光景观
自然风光主要包括: (2)水体风光景观
自然风光主要包括: (3)生物景观
张家界森林公园
二. 草原景观
草原是温带半干旱半 湿润环境下受地下水 或地表水的影响而形 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 草原景观主要是指大 面积的草原和牧场形 成的植被景观。
三. 荒漠景观
荒漠是指干旱气候条 件下形成的植被稀疏 的地理景观。荒漠地 区气候干燥、降水极 少,蒸发作用强烈, 植被缺乏,物理风化 强烈,风力作用强劲, 是那些蒸发量超过降 水量数倍乃至数十倍 的流沙、泥滩、戈壁 主要分布的地区。
三. 珍稀动物
在我国动物中,不少 珍禽异兽是目前世界 上特有的种属,如野 马、牛羚、金丝猴、 大熊猫、丹顶鹤、扬 子鳄、白鳍豚等,已 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 动物,这些动物都具 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4.3 动植物景观的审美特征
4.3.1 植物景观的审美特征 一.植物景观生态的审美特征 (1)色彩美 (2)形态美 (3)声味美 (4)象征美
3.1.5 火山及熔岩地貌景观
火山是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而成的山 体形态。熔岩地貌,是指地下岩浆喷发或溢流 于地表冷凝后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火山
熔岩
3.1.6 丹霞地貌景观 丹霞地貌是指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
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其形成的必要条 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 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旅游美学绪论》课件

《旅游美学绪论》课件
2023 WORK SUMMARY
《旅游美学绪论》 ppt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旅游美学的定义与特性 • 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 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 • 旅游服务的美学要求 • 旅游美学的实践与应用
PART 01
旅游美学的定义与特性
旅游美学的定义
旅游美学:研究旅游活动中审美活动、审美对象以及审美关 系的科学。
如张家界的山峰、三峡的峡谷等,以其独 特的地貌和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去探索和 体验。
如亚马逊雨林、非洲大草原等,保持了原 始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让人们感受到 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
历史文化遗产
如故宫、长城等,通过历史建 筑、文物等,展示了人类文明
的演进和文化遗产的价值。
民俗文化景观
社交媒体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精美的旅游照片、视频和游记等内容,吸引 潜在游客的关注和兴趣。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PART 05
旅游美学的实践与应用
旅游规划中的美学应用
1 2 3
景观规划
将美学原则应用于旅游景区的规划中,如自然景 观、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的布局和设计,以提升 游客的视觉体验和感受。
空间设计
在旅游设施和场所的设计中,注重空间的美学效 果,如酒店大堂、餐厅、展览馆等,营造出舒适 、美观的环境氛围。
总结词
导览与解说服务
详细描述
景区应提供专业的导览和解说服务,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 景点的历史、文化和内涵。导览和解说内容应准确、生动 ,以提升游客对景区的认知和美学感受。
总结词
环境卫生与安全保障
详细描述

旅游美学课件 (6)[35页]

旅游美学课件 (6)[35页]
能够深入认识民俗景观、 城市景观和乡村的审美 构成与特征
学习态度
独立思考能力
创新能力
总体评价 自我总结: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特别提示】
一.社会主体的内在美对人的美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内 在美在人的美中起主要的决定作用。二是内在美比外在美 所形成的美感更强烈、更持久、更深刻。
二.社会生活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时间性、地 域性和文化性,同时,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旅游资源,它 的新奇性、神秘性、不可复制性、传承延续性等也是吸引 旅游者参与体验的重要因素。
朝鲜族婚礼
3.2.2 民俗景观的内在价值 一.经济价值 直接运用、利用民俗景观资源产生经济效益。 二.文化价值 越是具有民族性的也就越具有世界性 三.审美价值
在民俗文化景观中,传统服饰、特色饮食、 居住环境、日常用品、工艺美术等物质财富 具有色彩美、味觉美、空间美和艺术美
3.3 民俗景观资源的发展原则
(二)按旅游者审美时的行为动机,可分为消遣观 光型民俗景观旅游、参与型民俗景观旅游、考察 型民俗景观旅游、娱乐型民俗景观旅游。
香港夜景
4.2 城市景观典型代表
4.2.1国际化大都市——上海
4.2.2 古城平遥
4.3乡村景观的审美构成与主要特征
4.3.1 乡村景观的概念
乡村,指的是居民以农业为 经济活动基本内容的一类聚 落的总称,又称农村。
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区范 围内,经济、人文、社会、 自然等多种现象的综合表现。
三.城市景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构成,在当今社会,由于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景观也日新月异,除 了文中提到的环境景观、商业景观和文化景观外,工业景 观也是现代城市社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旅游美学课件

旅游美学课件
9
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是世界上现 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始 建于1366年,1368年 基本完成,历时21年之 久。南京城墙,设计思 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 规模恢弘雄壮,古城墙 外廓城周长为60公里, 当时被称为“世界第一 大城”。
10
北京紫禁城
北京历来被风水学家称 为“山环水抱必有气” 的理想都城。现在的北 京城是明成祖在元代大 都城的基础上建造起来 的,有外城、内城、皇 城、宫城等组成。但是, 沧海巨变,昔日的外城、 内城、皇城大多被拆除。
6
一、多姿多彩的中国古代建筑景观
• 从世界古代建筑的风格来看,主要有中国建 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三大类。中国古 代建筑从功能上大致可以分为城防建筑、宫 殿建筑、陵寝建筑、宗教建筑、庙坛建筑、 桥梁建筑、水利工程建筑、园林建筑、居民 建筑、会馆建筑、书院建筑等等。
7
1.城防建筑景观
• 中国古代,上至都城,下至郡、州、府、县 的治所,都有城墙和护城河围绕,这就是我 国古代“城池”的概念。
11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军 事防御体系中最伟大的 建筑工程,堪称世界奇 迹之一。
12
2.宫殿建筑景观
• 宫殿是中国古代最雄伟壮丽、最富有艺术性 的建筑。我国宫殿建筑历史悠久,据考古,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早期商代宫殿遗址, 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宫殿遗址。
• 秦代的咸阳宫和阿房宫,汉代长安的未央宫、 长乐宫和建章宫,唐代长安的太极宫、大明 宫、兴庆宫,明清两朝的北京故宫,清代早 期的沈阳故宫等举世闻名。
15
前朝后寝
• 前朝:皇帝举行朝会典 礼之所,多称“殿”。
• 后寝:则为皇帝处理日 常政务、皇帝与后妃居 住的地方多称“宫”。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东陵
4.桥梁建筑景观
千姿百态的桥梁,不仅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我国 建桥至少有3000多年历史,从桥梁的承重结 构可分为梁式桥、拱桥、悬索桥三大基本体 系。从桥梁上部结构的建筑材料可分为木桥、 石桥、钢桥、竹桥、藤桥等。
河北赵县的赵州桥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 最古老、最长的一座单 孔石拱桥,自古就有 “天下第一桥”之誉。
北京紫禁城
北京历来被风水学家称 为“山环水抱必有气” 的理想都城。现在的北 京城是明成祖在元代大 都城的基础上建造起来 的,有外城、内城、皇 城、宫城等组成。但是, 沧海巨变,昔日的外城、 内城、皇城大多被拆除。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军 事防御体系中最伟大的 建筑工程,堪称世界奇 迹之一。
2.宫殿建筑景观
京杭大运河和都江堰
坎儿井
7.会馆建筑景观
• 会馆建筑渊源于汉代的邸舍,明清时期随着 经济的发展,各地会馆也随之广泛兴建。 • 会馆分同乡会馆和行业会馆两种。 • 会馆里或者在其旁边有供居住的房舍,馆内 都建有会场、戏台、宴会厅等。 • 会馆建筑具有集资兴建着家乡的地方特点和 建筑风格,如天津的广东会馆、四川自贡的 西秦会馆、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等。
4.优美柔和的造型艺术
• 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语言— —斗拱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最精巧、 最华丽的部分。 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 兼具装饰作用 。
斗拱形象举例
5.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雕梁画栋,其室内外装饰是构 成建筑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比如:宫殿外的陈设
(1)华表: 墓碑、华表木、恒表、诽谤 木,皇家建筑装饰、标志。 (2)石狮: 雄雌狮、南北狮、三王狮 (3)日晷:显示时间。 (4)嘉量:大小排列。 (5)吉祥缸(门海) (6)鼎式香炉: 由盖为鼎,无盖为炉。 (7)铜龟铜鹤: 象征长寿,庆贺享受天年。
江苏常州淹城
江苏常州淹城是国内目 前保存最完整、最古老 的地面古城遗址,有外 城、内城和子城三重土 城,三城均有护城河环 抱,距今已有2500多年 历史,在淹城出土了被 誉为“开天辟地第一舟” 的独木舟。
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是世界上现 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始 建于1366年,1368年 基本完成,历时21年之 久。南京城墙,设计思 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 规模恢弘雄壮,古城墙 外廓城周长为60公里, 当时被称为“世界第一 大城”。
• 抬梁式: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宫殿、
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常采用。
•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
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多用 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 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
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原始简单,现在 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
3.整齐、灵活、富有节奏感的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上,都是以“间”为 基本单位形成单体建筑,由若干单体建筑组 合成庭院,进而组合成各式建筑组群。 .中国古代建筑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通常 为南北向。 .建筑格局在整体上保持严格的中轴对称结构, 表现出严肃、方正、井然有序的理性精神。
广东会馆(天津的广东会馆是天津地区保存最 完好、规模最大的会馆)
山陕会馆和西秦会馆
8.书院建筑景观
• 中国的书院起源于唐代,宋代盛行。江西庐 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 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被 称为宋代四大书院。 • 书院一般选址于山清水秀的山林胜地,一般 由讲学、藏书和礼仪等建筑组成,书院中有 许多名人学者的碑刻。
北京永定河的卢沟桥
• 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 (1189)是北京地区最 古老的一座多孔石拱桥。
•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 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 的、独一无二的桥”。
广东的广济桥
广济桥的两端为石梁桥, 中间是浮桥,在我国桥 梁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 开创了桥梁史上梁桥与 浮桥相结合、多元结构 的开合式桥梁的先例。
秦始皇陵
西安市临潼区临马公路 中段,距西安以东30公 里。
秦始皇陵简介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 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一九五六年陕西省人民政 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六一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七年,联合国 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 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
北京故宫
• 北京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杰出典 范,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 筑群。 • 北京故宫的设计多按照周礼古制。皇家的宫 殿建筑布局体现了“前朝后寝”、“三朝五 门”、“左祖右社”、中轴对称”、“阴阳 五行”等原则。具有结构规整,气势雄伟, 装饰华丽,多姿多彩等特点。同时,宫殿建 筑也反映了“君权神授”和“天人合一”的 传统思想。
一、多姿多彩的中国古代建筑景观
• 从世界古代建筑的风格来看,主要有中国建 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三大类。中国古 代建筑从功能上大致可以分为城防建筑、宫 殿建筑、陵寝建筑、宗教建筑、庙坛建筑、 桥梁建筑、水利工程建筑、园林建筑、居民 建筑、会馆建筑、书院建筑等等。
1.城防建筑景观
• 中国古代,上至都城,下至郡、州、府、县 的治所,都有城墙和护城河围绕,这就是我 国古代“城池”的概念。 • 其中保存较完整的有江苏常州的淹城、南京 明城墙、北京紫禁城、万里长城、西安城、 山西平遥古城、山东蓬莱水城、辽宁兴城和 福建崇武城等。
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 丽,两侧的建筑低小简 单,明显的反差体现了 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 线的纵长深远,显示了 帝王宫殿的尊严。
3、陵寝建筑景观
• 帝王的坟墓叫做“陵”,寝庙称为“寝”。 中国帝王陵寝建筑包括陵冢、陵园和地宫三 部分。陵冢形式主要有秦汉时期呈四棱台形 坟堆的“方上式”、唐代的“以山为陵式”、 明清时期的“宝城宝顶式”等类型。
• 著名的帝陵有黄帝陵,秦始皇陵,汉代的长 陵和茂陵,唐代的昭陵和乾陵,明代的孝陵 和十三陵,清代的东陵、西陵和关外三陵等。
黄帝陵
位于今陕西省黄陵县城 北桥山上。传说黄帝是 中华民族的祖先,姓姬, 号轩辕氏,被尊为天子。 华夏第一帝—轩辕黄帝 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古国 的奠基者,被尊奉为 “人文初祖”。
无字碑
• 无字碑通高7.53米,重约98.8吨。碑侧线刻有 龙纹,碑头刻有8条璃互相缠绕。无字碑就是说 立碑时碑上没有刻一个文字。为什么立一通无 字碑呢?至今有几种说法,一是说武则天想让 后世的人对她作出公允的评价;一是说,武则 天觉得自己功德无量,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 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 所立,他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心地 恭维她,但作为一个儿子,又不便对自己的母 亲提出非议,故立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论。不管 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字碑在我国历史上确 实是独一无二的。 无字碑变有字碑是在宋、金以后,一些游 人代替武皇在碑上题字,于是现在碑上共留下 13段文字。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大部分 字也已无法辨认。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字刻写、 旁边用汉语翻译的“朗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 女真文字早已废弃,因此这个碑倒成了研究女 真文字和女真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秦兵马俑一号坑全景
茂陵简介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之陵墓,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由于陵的 所在地原属汉代槐里县之茂乡,武帝建陵于此,故称茂陵。 茂陵博物馆是融文物、古建、园林为一体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为全 国最早的西汉历史文物与陵墓现场保护管理机构。馆藏文物数量多、 品位高,展品绚丽多彩,是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艺术结晶。 博物馆环境优美,景观迷人,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乾陵简介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 武则天的合葬陵,在唐代18座帝王陵墓中是目前唯 一未被盗掘过,且保存最完整、气势最雄伟的,在世 界上也是罕见的一座两个帝王的合葬陵。
乾陵简介
乾陵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 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帝武则天的合葬之地,是全 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 妇皇帝合葬陵。陵地距中国 中西部的古都西安80公里, 其居梁山。三峰耸立,风景秀 丽,远望宛如一位女性仰卧 大地而有“睡美人”之称。 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 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海拔 1047.9米的主峰如首而高昂, 东西对峙之南峰似其乳,俗 谓之奶头山。
前朝后寝
• 前朝:皇帝举行朝会典 礼之所,多称“殿”。
• 后寝:则为皇帝处理日 常政务、皇帝与后妃居 住的地方多称“宫”。
左祖右社
• 在宫殿的左前方设祖庙, 天子的祖庙称太庙,为 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
• 在宫殿的右前方设社稷 坛,社为土地,稷为粮 食,为帝王祭祀土地神、 粮食神的地方。
中轴对称
明十三陵
十三陵是一个天然具有规格 的山区,其山属太行余脉, 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 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之屏 障,实乃京师之北屏。明十 三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各陵又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 陵墓规格大同小异。每座陵 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与 陵之间少至半公里,多至八 公里。 十三陵从建成到现 在已有四、五百年了,是历 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 较好的一处。而且建筑雄伟, 体系完整,历史悠久,具有 较高的历史和鼎式香炉
• 6.“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
三、风格各异的西方古典建筑景观
西方古典建筑类型多样,主要有古埃及建筑、 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拜占庭式建筑、 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式建筑、 巴洛克风格建筑等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 的西方古典建筑,已成为人们旅游活动中重 要的欣赏与审美对象。
宋代四大书院
二、中国古代建筑景观的美学特征
1.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一方面有适宜于人们居住和活 动的使用功能;另一方面又有高超的艺术性, 具有审美功能。
2.木构架结构的科学艺术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茂密, 木材资源丰富;而且木材质地坚韧,容易加 工,木结构建筑造型轻盈美观。因此木构架 建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有 人称中国古代建筑是“木头的画卷”。我国 木构架建筑因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 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干栏式三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