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与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与创新

摘要: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以“尚未存在的存在论”为基础,让人们在乌托邦精神的指导下去摆脱困境,追求美好生活。马克思主义是乌托邦,但它不是抽象的乌托邦主义,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改造的历史过程,是一种具体的乌托邦的实践;布洛赫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探讨和反思,根据历史经验对这一理论进行解读,希望哲学坚定了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布洛赫;希望哲学;尚未存在;具体的乌托邦

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最有独创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还被称为“希望哲学家”,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是一门博大的哲学人类学,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审视和解读,本文将探讨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思想,并进一步分析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一、“尚未”与超越——布洛赫的希望哲学

希望哲学研究开始于布洛赫1918年的成名作《乌托邦精神》,他在另一部鸿篇巨著《希望的原理》中明确提出了希望哲学命题。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是一门新的形而上学学说,之所以称其为新的形而上学学说,是因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把万事万物的本质看做是“存在”,并不断追问存在到底是什么,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与传统形而

上学的存在论不同,不是追问世界的本原存在是什么,而是探究未来的存在是什么,是在物质运动过程中,动态地考究未来人的生活

状态,其立论基础即是“尚未存在的存在论”。

“尚未”并不是绝对的“无”,而是指目前尚未存在或尚未生成,未来正在生成,或应该存在的东西。历史是面向未来,在发展的进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形式,正是在各种可能性中,我们才有了希望。究竟何为希望?“在布洛赫那里,广义上,希望是指人的意识特性,是指内在于客观现实总体中的根本结构。狭义上,希望是辩证地已知的希望,即尚未意识到的、尚未到来的真正的家乡。”

[1](p.34)

是植根于尚未实现的未来,并内在于客观的存在,正是对这个未完成的实在的不满,开始对未来进行勾画和猜想,布洛赫称之为“一

人的需要是布洛赫希望哲学的出发点。“人的生存总是受各种各样的需要所驱动和影响。人的需要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呈现出从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搭建的梯级架构。事物的内在倾向性及人的需要不断驱动人超越现存,向着未来的理想目的地迈进。”[2]

洛赫认为,人的需要有不同层次和种类,这种由低级到高级的框架之基就是饥饿。布洛赫就是以人的饥饿冲动为契机,从而发现人存在的内在驱动力来源于人的需求。人们从满足饥饿的愿望中产生出希望,而希望又决定着个人、社会和整个人类的历史存在的原则。人类在这种内在需要的推动下,不断地实现更高的希望,推动着历

布洛赫指出“具体的乌托邦”使希望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是“具体的乌托邦的实践”。“当尚未意识成为意识和知识之后,希望就不再仅仅作为心理情感,而是以有意识、有知识的方式,作为乌托邦功能出现。”[3](p.233)

也是使思想变为现实的推动力量。只有唤醒希望,激活人们心中的指向未来的这种情感,才能使希望成为可能。“具体的乌托邦”与“抽象的乌托邦”相对立,布洛赫认为,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理论,又是一种使之得到实现的社会实践。马克思的“具体乌托邦”的特征就在于,它不包含有关于未来社会的任何精确预言,但是却用积极地、有意识地参加对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内在历史过程来同旧的幻想相对立。[4](p.247- 248)

思主义是乌托邦,但它不是抽象的乌托邦主义,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改造的历史过程,是一种具体的乌托邦的实践。在乌托邦精神的指引下,人们怀着对未来美好世界的追求,去冲破现有社会形态和价值原则的桎梏,最终能够实现理想的美好现实,达到理论与实践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传承与创新——希望哲学与马克思主义

从布洛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评价来看,布洛赫的哲学从1918年的成名作《乌托邦精神》时期到《希望的原理》时期,其理论有了明晰的马克思主义倾向。他在许多作品中所提出的哲学问题都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内得出的结论。

布洛赫对物质范畴的解读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肯定了物质是一个辩证过程,标志一种“乌托邦—物质之弓”,自身包含了形式的多样性和进一步发展的永恒可能性。“通过回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把物质与辩证法联系起来,用辩证法要素扩充物质概念。通过重塑思辨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把物质与乌托邦联系起来,用预先推定要素扩充物质概念。”[5](p.40)

赫的物质观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只是联结

了他所认为是推动世界发展的乌托邦理念。

布洛赫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很大差异,其中较突出的是唯心论问题、基督教神秘主义、社会主义理论。我们不能把布洛赫简单归结为传统马克思主义,但也不应把他的哲学纳入“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他的哲学思想有很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超越。按照w.迈霍费尔的分析,布洛赫超越了当代精神世界的四重对立:第一,超越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第二,超越了无神论与基督教的对立;第三,超越了无阶级社会的社会乌托邦与世界公民共同体的天赋人权的对立;第四,超越了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对立。

[6](p.114)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看做是泾渭分明,不可调和的对立关系。布洛赫则认为,一味地批判唯心主义的缺陷,否认其在哲学发展中的作用是错误的。纵观人类历史长河,哲学思想上的进步都离不开唯心主义的理论贡献,尤其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更是璀璨的思想财富;布洛赫摆脱传统

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和基督教是绝对对立的观点,提出“只有一个无神论者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只有一个基督徒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7](p.24)

录,而是无神论启示录,圣经是末世论视域中人的理想的显现;布洛赫一生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尤其是质疑了“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权问题。在布洛赫看来,马克思把无产阶级专政宣布为过渡时期的国家形式,这在理论和实践都是不正确的,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另外,“天赋人权”理应成为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而不应成为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出气筒。布洛赫认为,民主本应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割裂了这种关系,就没有民主,也就没有社会主义。[8](p.15)

三、布洛赫希望哲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布洛赫的思想曾一度遭到冷遇,不是只因为他的作品文字晦涩,而是他抛开理性主义,走内在道路的思维方式被人误解。当人们抛开表面形式和已有的偏见去认真体会他的思想就会发现,布洛赫哲学对基督教所作的解释是重在批判地继承宗教文化遗产,布洛赫的希望哲学让人们的心灵燃起希望之光,去寻求那美好的,尚未到来的美好世界,其哲学宗旨是为了人的彻底解放。20世纪的西方发达国家,理想主义逐渐没落,价值标准扭曲,人们绝望地陷入了人类生存意义危机。与听天由命的悲观态度和虚无主义相反,布洛赫希望哲学是一种面向未来世界,积极迎接挑战的思想,让人们认识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