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政策文献综述
《现金股利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600字》
![《现金股利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b0b843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6.png)
现金股利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1国外文献1、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Jensen(1986)提出的自由现金流假说,认为企业存在过高的自由现金流会增加企业管理层的道德风险的产生。
而通过现金股利的方式将企业内过高的自由现金流转移到股东手里,这样就可以控制管理者手中的可支配的现金,从而减少其过渡投资的倾向,从而使得企业代理成本降低,公司价值得到提升[1]。
Chowdhry 和Nanda(1994)在对现金股利分配影响因素的研究中通过采用构建股利分配模型的方法发现,公司股利政策的好坏会受到公司盈利能力强弱的影响,且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即: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极大多数都是盈利能力强的,反之[2]。
另外,Gugler 和Yurtoglu(2004)以欧洲中部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代理理论出发,通过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公司可以通过提升股利支付率的方式来减少公司内部的自由现金流,从而使得代理成本减少,公司绩效提高。
故此,他们推断:股利支付率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
2、现金股利政策对代理成本的影响Khan等(2013)以亚洲南部国家的非财务领域企业为样本,研究股利政策与企业代理成本的关系。
研究后发现,企业管理者手中的自由现金流会因为现金股利的发放而变少,从而使得代理成本减少[4]。
Easterbrook(1984)也对现金股利政策和代理成本这二者做出了一项研究。
他的结论与上者一致,但研究过程却不同。
他认为企业所受市场监管的强弱会随着企业股利支付的提高而加强。
故此在企业股利支付水平变高、所受市场监管变强的时候,企业内部的代理成本也会随之减少[5]。
Brunarski等人(2005)的实证结论也证实了股利会减少代理成本的猜想[6]。
Rozeff(1982)在围绕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第一代代理冲突的研究中提出:企业在提高现金股利政策减少内部代理成本的同时也会使得企业的外部股权融资成本得到提高的模型。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45058acdd3383c4bb4cd230.png)
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股利政策影响的文献综述西方国家对于上市公司股币政策的研究历史较长,最先是和证券估价分析联系在一起,还没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对股利政策的真正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两位财务学家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发表了《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估价》一文,股利政策一时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
此后,很多财务学家对此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并形成了传统股利政策理论与现代股利政策理论。
前者主要侧重于研究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方面,形成了股利无关论与税差理论;而后者侧重于研究股利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原因,形成了追随者效应理论、股利信号传递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
(一)传统的股利政策理论传统股利政策理论认为,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大喜欢将利润留存给公司。
这是因为:对投资者来说,现金股利是“抓在手中的鸟”,是实在的,而公司留利则是“躲在林中的鸟”,随时都可能飞走。
既然现在的留利并不一定转化为未来的股利,那么在投资者看来,公司分配的股利越多,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就越大。
1956年哈佛大学约翰·林纳(John.1inther)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拉开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序幕。
1.“一鸟在手”理论。
“~鸟在手”理论主要的代表者是戈登。
1962年戈登(Grordon.M.J)和夏普(EliShapiro)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戈登模型。
该理论基于投资者偏爱即期收入和即期股利能消除不确定性的特点,认为股票价格变动较大,在投资者眼里股利收益要比留存收益再投资带来的资本利得更为可靠,由于投资者一般为风险厌恶型,宁可现在收到较少的股利,也不愿承担较大的风险等到将来收到更多的股利,故投资者一般偏好现金股利而非资本利得。
在这种思想下,该理论认为股利政策与股东财富息息相关,股利支付的提高将会增加股东财富。
2.股利无关论。
最著名的MM股利无关论是由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在1961年提出的,因为两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均为M而简称为MM理论。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基于产权保护和公司治理视角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基于产权保护和公司治理视角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f9e5c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4.png)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基于产权保护和公司治理视角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篇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基于产权保护与公司治理视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成为投资者、企业经营者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股利政策不仅关乎公司的财务状况,更关乎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及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本文将从产权保护和公司治理的视角,对我国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二、文献综述(一)股利政策的重要性股利政策是公司财务决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维护投资者权益、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公司分配利润的重要手段,还是向市场传递公司运营状况的信号。
(二)产权保护与股利政策的关系产权保护是股利政策的重要基础。
只有当投资者相信其产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时,才会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从而支持公司的股利政策。
(三)公司治理与股利政策的关系公司治理结构对股利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确保股利政策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从而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三、理论分析(一)产权保护视角下的股利政策在产权得到充分保护的背景下,公司有动力通过实施积极的股利政策来维护投资者的信心。
这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还能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
(二)公司治理视角下的股利政策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确保股利政策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这需要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治理机构发挥其监督和决策职能,确保股利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
四、实证研究(一)研究设计本文选取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产权保护和公司治理对股利政策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文的数据来源于XXX数据库和XXX数据库。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剔除了缺失值和异常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1. 产权保护与股利政策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产权保护与股利支付率呈正相关关系。
现金股利分配综述
![现金股利分配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fc2e1d8360cba1aa811dac4.png)
关于现金股利分配的文献综述股利政策(Dividend Policy)作为公司融资、投资、分配三大财务决策之一,影响着公司的财务结构、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着公司的未来发展,而且还反映了公司对股东投资的回报,直接影响公司股东的利益。
股利政策已经成为影响公司创造价值、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很多学者在股利政策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特别是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Miller& Modigliani,1961)在《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股价模型》一文中提出了“股利无关论”。
这一理论成为了研究股利政策理论的基石,此后学者们放宽严格的假设条件提出了很多其他的理论,形成我们常说的传统股利政策理论和现代股利政策理论。
1.传统股利政策理论1.1“一鸟在手”理论“一鸟在手,强于二鸟在林”流传广泛和持久,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Gordon。
该理论认为,投资者偏好股利而非资本利得,倾向于选择股利支付率高的股票。
股东获取投资回报的途径有公司分发的股利和出售股票时的资本利得。
但由于股价波动比较大,投资者获取资本利得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投资者宁可现在收到较少的股利,也不愿承担较大的风险去等待将来金额较多的资本利得。
当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率提高时,投资者的风险就会相应地降低,其要求的权益资本收益率也越低,公司股票价格上升,企业价值也就越大。
可见,该理论认为股利政策和企业价值密切相关,企业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必须采取高股利支付率政策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但是“一鸟在手”理论很难解释投资者在收到现金股利后又购买公司新发行的普通股现象,它实际上混淆了投资决策和股利决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1.2股利无关论股利无关论由Modigliani和Miller在1961年的《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股价模型》一文中提出。
该理论建立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①自由的资本市场;②股票价格在资本市场上是充分合理的;③股利政策不影响公司的资金成本;④不存在信息不对称;⑤不存在对公司或个人征收所得税,提出了股利发放不影响公司的价值,公司价值只与未来的成长收益相关,得出了股利政策和企业价值不相关的理论。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文献综述(一)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文献综述(一)](https://img.taocdn.com/s3/m/7e1143cc19e8b8f67c1cb9ba.png)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文献综述(一)摘要)在公司财务政策中,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利益关系的焦点,且直接影响到公司股东的切身利益,为此,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及动因的综述入手,对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及股利公告的市场反应两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进行总结与评述。
关键词]股利政策;文献综述;影响因素;市场反应在公司财务政策中,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利益关系的焦点,且直接影响到公司股东的切身利益。
定期进行的股利分配还是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调整的重要手段,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事件之一。
同时,股利分配作为企业回报投资者的一种重要方式,也直接关系到公司股东的经济利益。
从这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出发,形成了股利政策研究的三个视角:一是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分析其股利政策的现状及其背后的经济动机,二是同样从上司公司的角度,分析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三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市场对于股利公告的反应。
本文将按照这一思路对我国近年来的股利政策实证文献进行归纳和评价。
一、股利政策现状及动因的相关文献综述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处于转轨时期,优胜劣汰的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健全,且上市公司多由原国有企业转制而成,占控股地位的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
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李长青(1999)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归纳了四个方面:1.股利支付率不高,不分配的公司逐年增多;2.股利形式不断推陈出新;3.股利政策波动多变,缺乏连续性;4.股利分配行为极不规范。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魏刚(2000)从代理理论的角度指出,股利支付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减少代理成本的一种途径。
王信(2002)通过比较A股与H股上市公司在派现比例上的差异,认为我国A 股上市公司低派现,是由于上市公司内部的“一股独大”。
吕长江和王克敏(2002)以1997~1999年间231家上市公司为分析样本,发现管理层股权比例越低、盈利能力越强、公司股本规模越大,则公司股利水平越高。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5611074964bcf84b9d57b9c.png)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文摘要: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A股上市公司达到上千家,证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也应该看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不分配股利或分配股利以再融资为目的的现象,这被学术界称为“ 中国股利政策之谜”,股利政策已成为国内外公司财务、金融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
论文关键词: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股利政策公司税后利润究竟应该分配给股东还是留在公司内部?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把股利分配给股东?应该分配多少股利给股东?股利分配的金额和方式对公司价值和股东财富有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一致的回答,因而,公司股利政策的问题也成为公司财务领域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一、国外研究西方国家对于上市公司股币政策的研究历史较长,最先是和证券估价分析联系在一起,还没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对股利政策的真正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两位财务学家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发表了《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估价》一文,股利政策一时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
此后,很多财务学家对此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并形成了传统股利政策理论与现代股利政策理论。
前者主要侧重于研究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方面,形成了股利无关论与税差理论;而后者侧重于研究股利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原因,形成了追随者效应理论、股利信号传递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
(一)传统的股利政策理论传统股利政策理论认为,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大喜欢将利润留存给公司。
这是因为:对投资者来说,现金股利是“抓在手中的鸟”,是实在的,而公司留利则是“躲在林中的鸟”,随时都可能飞走。
既然现在的留利并不一定转化为未来的股利,那么在投资者看来,公司分配的股利越多,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就越大。
1956年哈佛大学约翰·林纳(John.1inther)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拉开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序幕。
文献综述、述评范文
![文献综述、述评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6429eb19e8b8f67c1cb9e6.png)
文献综述、述评范文我国现金股利政策研究文献综述股利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也是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早在1976年被称之为“股利之谜”,围绕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结论层出不穷。
一、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国内关于上市公司选择现金股利政策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多,由于选取的样本和采用的研究力一法不同,结论一也不尽相同。
吕民江和王克敏(1999)研究发现对于现金股利分配的公司,其股利支付水平主要受前期股利支付额和当期盈利水平及其变化;同时现金股利分配主要受到公司规模、股东权益、盈利能力、流动能力、代理成本、国有及法人控股程度及负债率等因素影响,而且公司的股票股利支付额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相互影响。
林海(2000)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股利发放水平与收益存在相关关系,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越高,相应的股利支付水平也越高,而且收益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存在着相互替代关系。
杨淑娥等(2000)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主要受货币资金余额和可供分配利润两因素影响。
陈国辉和赵春光(2000)研究结论表明对现金股利有解释作用的因素主要有股票股利、净资产收益率、利润增长率和股票市价。
赵春光等(2001)实证研究结果认为上市公司是否分配现金股利与是否分配股票股利、上年度是否分配现金股利和企业规模有关;每股现金股利大小与股票价格、市盈率、主营业务利润、是否分配股票股利有关。
吕长江和韩慧博(2001)实证研究结果认为在影响股利分配倾向的各因素中,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是最主要的因素,盈利能力与发放现金股利概率呈二项式变动,经营风险与其呈.相反方向变动。
原红旗(2001)实证研究结论发现我国现金股利政策是代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产物,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存在以现金股利从上市公司转移现金的行为;上市公司留存资金存在浪费行为,并非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规模大的公司倾向于选择现金股利。
李志彤和陈敏(2001)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主要受净利润和可供分配利润两因素影响;另外还存在上市公司通过现金股利政策来调节其净资产收益率并使之达到再融资标准的行为。
股利政策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_谢婉玲
![股利政策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_谢婉玲](https://img.taocdn.com/s3/m/2dc60c523b3567ec102d8a9e.png)
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45股利政策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谢婉玲 东华大学 200051摘要:股利政策在上市公司财务经营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
国内外文献的对股利研究重点往往集中于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则有所创新,有关学者提出运用判别模型对不同股利政策的选择动因进行研究。
然而到目前为止,该类研究仅将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进行了对比,对双重股利的研究较少。
关键词:股利政策;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双重股利一、引言股利政策作为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成果的分配它一直是证券市场和广大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在上市公司财务经营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
上市公司通过选择最优股利支付,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现在状态和未来前景的信息,来达到内部管理层和外部投资者的信息均衡。
因此投资者可以根据公司的股利政策和市场反应来判断公司的发展状况和质量。
二、国外股利政策研究综述国外关于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最早是由Lintner(1956)提出的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
该理论认为当前股利收入比留存收益所带来的未来资本利得更为可靠,那么对于那些厌恶风险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可能宁愿获得较少的股利,也不愿意将留存收益给未来不确定的高额资本利得。
Miller和Modigliani(1961)的股利无关论则成为股利政策研究的基础。
该理论认为,在一个信息对称的完美资本市场里,在公司投资决策既定的条件下,公司的价值和公司的财务决策是无关的。
该理论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资本市场的交易费用、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等种种现实。
但Miller和Modigliani后来认为,未预期到的股利变化会向市场提供有关公司未来盈余的信息,因此会导致股票价格的变化,当公司提高股利时,就是向市场传递出“盈利能力佳”的良好信号;反之,就会向市场传递出“盈利能力差”的不良信号。
这就是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理论假说。
客户效应理论最先也是由Miller(1961)和Modigliani(1961)提出!的。
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
![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479b1e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d.png)
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股利分配政策一直是财务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众多,由于我国市场自身的一些特点,致使股利分配政策存在不少问题,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篇一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主要沿着传统股利政策理论和现代股利政策理论的发展轨迹,对各种理论的主要观点、演变脉络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和评述,并为我国的股利分配政策起到了启示作用。
关键词:股利政策;传统理论;现代理论一、股利政策的理论研究(一)传统股利政策理论1.股利无关论(MM理论)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米勒和莫迪利亚尼提出了“股利无关论”,即MM理论。
该理论认为:假如一个公司的投资机会是给定的,那它的股利支付率高低不会影响股票价值。
股利无关论的结论是建立在完全资本市场理论基础上的,实际很难达到。
2.股利相关论:股利相关论学派的学者认为股利无关论的很多假设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存在的土壤,相反公司的股利政策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公司也是无法完全摆脱这种制约的,导致股利政策和股票价格是相关的,公司的价值也不仅仅由投资项目的风险和盈利能力决定。
根据对股利政策和股票价格相关性解释的不同,股利相关论又形成了几种各具特色的分支:(1)“一鸟在手”理论“一鸟在手”理论主要代表者是戈登。
该理论认为,对投资者来说,现金股利是抓在手中的鸟,而公司留存收益则是躲在林中的鸟,随时可能飞走。
“一鸟在手”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1)股票价格与股利支付率成正比;(2)权益资本成本与股利支付率成反比。
(2)税差理论在现实世界中,MM理论的无税假设显然不成立,因此在股利政策的研究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献集中于税收的影响效果。
1967年,法尔阿和塞尔文(Farrar and selwyn)提出了所得税差异理论,税差理论的结论主要有两点:第一,股票价格与股利支付率成反比;第二,权益资本成本与股利支付率成正比。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c8d50a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0.png)
摘要:股利政策对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向市场传递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结果,对公司价值、财务融资、股东财富具有重大影响。
我国学者也越来越重视对股利政策的研究,尤其是影响股利政策因素的研究,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为学者进一步研究此问题提供有益参考,从而提高企业股利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一、引言股利政策在证券市场具有显著的信息传递效应,向市场传递公司经营行为以及经营情况的变化,影响着公司股价的涨跌、公司在市场形象以及公司的投融资。
股利政策具有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优化资本结构以及增加企业价值等作用。
但是我国上上市公司股利发放存在诸多政策不连续、不发放股利、政策受大股东影响等现象。
这些诸多股利政策问题,不但阻碍公司的长远发展,还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且不利于企业吸引市场的潜在投资者。
因此,对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完善合理的股利政策。
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起步开始,国内学者一直在不断深入地对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进行研究,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为学者进一步研究此问题提供有益参考,从而提高企业股利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公司财务特征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一)盈利能力国内学者刘长奎等(2007)以200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盈利能力与股利政策有显著的相关性。
于海泳等(2009)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相同结论,公司盈利能力越强派现意愿越强,小规模公司更倾向于选择现金股利政策。
高雷等(2008)选取上市公司2008年半年报作为研究数据,采用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营业收入增长率和每股收益是影响现金股利分配的重要因素,即影响股利分配的不仅仅是盈利能力还有盈利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
郑开放等(2012)以上交所上市公司2009年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数据,分析得出盈利能力和股利分配呈正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对股利分配无影响。
当公司盈利状况比较好时,偏好于多发放现金股利,向市场传递良好形象,从而吸收新的投资资金。
股利分配文献综述
![股利分配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f609c340b4c2e3f57276384.png)
西南财经大学第三届文献综述大赛股利分配文献综述摘要:在公司财务政策中,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利益关系的焦点,且直接影响到公司股东的切身利益。
为此,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存在较多分歧,被形象的称为“股利之谜”。
本文从股利政策的分配动机、影响因素和信号传递作用三个角度出发,分别对国外和国内的股利分配文献进行了总体回顾和探讨,总结了国外和国内股利研究的各种思想,并指出了目前股利分配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股利分配提供了理论指导,开启了多种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股利政策;分配动机;影响因素;信号传递作用;指导意义Literature Review of DividendsAbstract:In the company's financial policy, dividend policy is the focus of interest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directly affects the vital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To this end, scholar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carried out extensive research,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erences, and it’s called "dividend puzzle" .This paper is started from the three factors :distribution motivation of dividend policy, factors and the role of signaling transmission ,and it’s the o verall literature review and discussion of dividends on foreign and domestic literature. I summarize the studies of foreign and domestic dividends ideas, and point out the problems of dividend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offers guidelines for further research to dividend distribution, opening a wide range of research ideas, and providing some guidance.Key words:Dividend Policy; Motivation of Distributing;Factors; Role of signaling transmission; The value of guidance目录(一)分配动机 (IV)1.国外分配动机的研究 (IV)(2)传递公司利好动机 (V)(3)迎合股东理论 (V)2.国内分配动机的研究 (V)(1)利益掠夺 (V)(2)迎合大股东需要 (VI)(二)股利分配影响因素 (VII)1.国外研究股利分配影响因素的文献 (VII)2.国内研究股利分配影响因素的文献 (VII)(三)不同股利分配政策的信号传递效应 (IX)1.国外 (IX)2.国内 (IX)(四)其他研究 (X)(五)小结 (X)股利分配文献综述股利分配政策作为公司的三大财务决策之一,主要是指公司期末如何分配其收益以及采用何种方式分配收益的问题。
股利政策文献综述
![股利政策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283eb7aa417866fb84a8ebb.png)
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摘要: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期末分配收益的重要决策,作为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其与投资政策、融资政策并称为公司理财的三大核心政策。
股利政策不仅能反映公司经营业绩,还关系到公司形象、股东利益,进而对公司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股利政策的理论研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关于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观点更是异彩纷呈。
基于不同国家的市场发展现况,相关研究者对其的研究并未形成统一结论。
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学者对股利政策的理论的研究进行梳理,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尚不完善、股利政策存在随意性的现状,提出形成适用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理论的浅显建议。
关键词:股利政策;理论流派;企业价值一、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研究回顾股利政策研究一直以来是研究公司金融的一大热点和难题。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它不再仅仅是公司管理者进行资金配置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调节股价、平衡各方利益的重要财务战略选择。
同时,股利政策研究也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有关股利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层出不穷,但尚未取得较为统一的结论,“股利之谜”(Black,1976)至今未得到完美诠释。
只要股份公司仍然继续发展,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便会一直进行下去,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也将不断涌现。
我们现在研究股利政策理论不可能破解“股利之谜”,但是,时刻总结回顾关注其理论发展概况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股利无关论John Linder(1956)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股利政策应关注的有关问题及研究的重要性。
美国经济学家M·米勒(Miller)和F·莫迪里亚尼(Modigliani),他们于1961年10月在《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值》一文中提出了股利无关论(简称MM理论),对股利政策理论做出开拓性研究。
MM理论认为投资者不会关心公司净利润的分配情况,公司股票价格与股利政策无关,只由公司的投资获利能力决定。
公司留存较多收益,用于投资项目,可使公司股票价值升高,投资者可通过出售股票来换取现金;公司发放较多股利,投资者会寻求新的投资机会。
房地产板块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文献综述]
![房地产板块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e5b130171fe910ef12df8b2.png)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房地产板块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一、前言部分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将税后收益在股东和留存收益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策略。
股利政策是公司财务的一个重要领域,一方面,它是公司筹资、投资活动的逻辑延续,是其理财活动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恰当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树立起了良好的公司形象,而且能激发广大投资者对公司持续及追加投资的热情,从而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十余年来,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股利政策各有差异,但总的来说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房地产板块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中存在严重的短期行为和股利支付水平尽管有所提高,但仍普遍较低的情况。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股利政策普遍不够重视,股利政策制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部分分配方案既不符合财务决策的相关原则,也不符合股东利益的要求,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历史的原因,与其他板块相比,房地产行业情况更为复杂。
总体来说房地产板块的现状有:分配股利的公司数量近年来虽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仍然较少;派现公司在分配股利的公司中所占比率仍然较低,但整体呈上升趋势;股利支付水平尽管有所提高,但仍普遍较低。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度较低,样本的股权制衡度的平均数为0.6,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而又由于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所以这就势必形成了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的情况。
控股股东的存在,使得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问题更加突出。
二、主题部分(一)国外关于房地产板块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股利政策是公司期末在平衡内外部相关集团利益的基础上,对提取了各种公积金后的净利润如何进行分配的决策。
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
自Lintner(1956)开创性研究揭开了股利理论研究的序幕以来,西方财务学界对股利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成果较多,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结果,“股利之谜”悬而未决,所以股利政策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尚未解决的财务难题之一。
股利分配政策文献
![股利分配政策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da6bc93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79.png)
股利分配政策文献股利分配政策一直是财务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众多,由于我国市场自身的一些特点,致使股利分配政策存在不少问题,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股利分配政策文献篇一基于股利分配政策的文献综述【摘要】股利分配政策一直是财务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众多,由于我国市场自身的一些特点,致使股利分配政策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股利支配率低、不分配现象严重、主观随意性较大等。
本文基于这些问题通过对国内外股利分配理论进行分析对比,再结合我国股利分配政策的一些特点,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提出几点建议并对股利分配理论未来的研究作了一个简要的展望。
【关键词】股利分配;股利代理;政策一、引言股利政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决策之一,它决定了公司盈余在投资者和公司之间的分配,还能向投资者传递关于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信息。
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关系到大小股东、投资者等各方的利益,还关系到公司的长远发展。
因此股利政策在上市公司经营决策中重要性,引起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
股利分配政策的最早研究者是约翰・林特纳(1956)提出的最早关于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为后来的学者研究股利分配理论打开了思路。
然后莫顿・米勒与莫迪格利安尼提出了著名的“股利无关论”(1961) 该理论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关于股利政策对股票价格及公司价值的影响的广泛思考。
由于他们的理论限制在几个严格的前提假设下,在这以后的股利研究都是基于“股利无关论”并以逐渐放松他们提出的完美假设下的前提进行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学者也逐渐展开了股利政策领域的研究。
但与国外相比较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证研究方面。
学者吕长江、王克敏(1999)和李常青(2001)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并将其分类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企业股权激励研究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3700字》
![《企业股权激励研究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37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8af5c58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2.png)
企业股权激励研究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目录企业股权激励研究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1)1.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1..1国外研究现状 (1)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2.1相关概念 (3)2.1.股权激励的要素 (3)2.2理论基础 (4)1.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股权激励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美国首先采用股权激励来协调企业主与员工之间的矛盾,然后是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其他国家已经加强了这种做法。
此后,相关理论和实践逐步发展,股权激励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国外股权激励的研究范围更广,研究内容更为成熟,主要通过从多个维度分析股权激励机制及其效益。
Bulan L,Sanyal P(2011)[1]单一的股权激励模式是股权激励与风险规避相结合的有效激励模式之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多元化发展,股权激励将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佳选择.Jeff P.Boone,Inder K.Khurana,K.K.Raman(2014)[2]认为,激励模式的选择应该更倾向于企业的个性化,企业的发展更稳定,更适合于股权激励的绩效,而初创企业则建议采用股票期权模式。
Parrish S,Pe Conga G(2015)[3通过对样本企业的分析,发现以核心人才为核心的激励措施比员工持股更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通过结合国外学者的上述研究,加强国外对股权激励的研究,认为股权激励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股权激励它对提高企业绩效和价值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可持续发展。
1..2国内研究现状王娟(2007)[4]在设计带有EV A业绩评价的股权激励体系时,认为以EV A为参照实施激励,将减少资本市场波动对激励效果的影响,该模型将更加注重财富管理股东.冀晓娜(2013)认为,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受公司性质、股权结构、生命周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司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一种或多种激励模式。
江浙房地产企业股利政策对比研究[文献综述]
![江浙房地产企业股利政策对比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0ef886b7375a417876f8f1a.png)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江浙房地产企业股利政策对比研究一、前言部分股利是指公司的股东按其所持股份的多少而分的的利润。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以公司的发展为目标,以稳定股价为核心,将公司的净利润在提取各种公积金后在公司和股东之间进行的分配,即公司的利润在投资和回报投资者之间进行权衡。
股利政策在上市公司财务政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实现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它是上市公司筹资和投资活动的延续;另一方面,适当的股利分配政策,不但可以树立良好的上市公司形象,更能激发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持续投资,使得公司能获得稳定和长期的发展条件和机会。
对上市企业来讲,股利分配是公司三大财务活动之一,而公司股利分配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进行股利分配,分配比例是多少,以何种形式、何时支付股利对上市公司的自身发展成长密切相关。
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部完善,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仍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不分配股利的现象普遍存在,分配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广大股东的切身利益。
上述股利政策的不足之处是学者们通过研究我国的上市公司所得出的结论。
这个上市公司的范畴是相当大的,学者们并没有对具体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对比,研究。
因此,浙江省与江苏省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的具体特征、存在的问题我们无从得知。
本文试图通过对江浙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进行对比研究,从中得出江浙房地产行业股利政策的特点,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主体部分(一)国外对于股利政策的研究成果西方国家对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历史较长,自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两位财务学家米勒(Miller)和莫迪格里亚尼(Modigliani)在《商业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股价》的著名论文后,股利分配的研究开始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
1956年,林特纳(Lintner)建立了称为部分调整模型(partial adjustment model)的现金股利模型。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的文献综述.doc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的文献综述.doc](https://img.taocdn.com/s3/m/d6db57087cd184254b3535d7.png)
关于股利政策理论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证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公司财务政策中,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利益关系的焦点,且直接影响到公司股东的切身利益。
定期进行的股利分配还是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调整的重要手段,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事件之一。
同时,股利分配作为企业回报投资者的一种重要方式,也直接关系到公司股东的经济利益。
从这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出发,形成了股利政策研究的三个视角:一是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分析其股利政策的现状及其背后的经济动机,二是同样从上司公司的角度,分析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三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市场对于股利公告的反应。
关键词:股利政策现状及动因盈利能力股权结构行业因素公司规模公司上市年限正文:一、股利政策现状及动因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处于转轨时期,优胜劣汰的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健全,且上市公司多由原国有企业转制而成,占控股地位的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
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李长青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归纳了四个方面:1.股利支付率不高,不分配的公司逐年增多;2.股利形式不断推陈出新;3.股利政策波动多变,缺乏连续性;4.股利分配行为极不规范。
造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魏刚从代理理论的角度指出,股利支付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减少代理成本的一种途径。
王信通过比较A股与H股上市公司在派现比例上的差异,认为我国A股上市公司低派现,是由于上市公司内部的“一股独大”。
吕长江和王克敏以1997~1999年间231家上市公司为分析样本,发现管理层股权比例越低、盈利能力越强、公司股本规模越大,则公司股利水平越高。
对此,他们同样从代理理论的角度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即认为管理层股权比例与股利水平可相互替代地用于降低代理成本。
应展宇以1992—2002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权分裂的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问题,认为由于股权分裂的存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意愿整体偏低,且有诸多盈利的公司即便成长前景很低也不愿意派发股利;许多公司宁可使业绩下降,也不愿意选择以送股方式派发股利;即使派发股利,股利支付水平也极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摘要: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期末分配收益的重要决策,作为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其与投资政策、融资政策并称为公司理财的三大核心政策。
股利政策不仅能反映公司经营业绩,还关系到公司形象、股东利益,进而对公司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股利政策的理论研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关于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观点更是异彩纷呈。
基于不同国家的市场发展现况,相关研究者对其的研究并未形成统一结论。
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学者对股利政策的理论的研究进行梳理,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尚不完善、股利政策存在随意性的现状,提出形成适用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理论的浅显建议。
关键词:股利政策;理论流派;企业价值一、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研究回顾股利政策研究一直以来是研究公司金融的一大热点和难题。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它不再仅仅是公司管理者进行资金配置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调节股价、平衡各方利益的重要财务战略选择。
同时,股利政策研究也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有关股利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层出不穷,但尚未取得较为统一的结论,“股利之谜”(Black,1976)至今未得到完美诠释。
只要股份公司仍然继续发展,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便会一直进行下去,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也将不断涌现。
我们现在研究股利政策理论不可能破解“股利之谜”,但是,时刻总结回顾关注其理论发展概况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股利无关论John Linder(1956)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股利政策应关注的有关问题及研究的重要性。
美国经济学家M·米勒(Miller)和F·莫迪里亚尼(Modigliani),他们于1961年10月在《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值》一文中提出了股利无关论(简称MM理论),对股利政策理论做出开拓性研究。
MM理论认为投资者不会关心公司净利润的分配情况,公司股票价格与股利政策无关,只由公司的投资获利能力决定。
公司留存较多收益,用于投资项目,可使公司股票价值升高,投资者可通过出售股票来换取现金;公司发放较多股利,投资者会寻求新的投资机会。
假设公司有理想的投资机会,即便公司支付了较高的股利,公司仍可以招募同等金额的新股,新的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机会也将予以认可。
这种理论是基于以下假设:市场完全自己博弈、不存在摩擦力且有效,交易为零和博弈,也就是完美市场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并且认为财富增加渠道没有差异性;投资者对未来投资公司利润有完全把握,对风险确定,即不存在风险假设。
在现实中MM理论的假设条件是不完全存在的,市场存在非零和博弈、投资者投资行为非完全理性、信息不对称、税收差异等,都说明股利无关论的局限性。
但它为后续股利政策理论研究提供的方向和平台是不能忽略的。
(二)股利相关论现代股利政策理论认为公司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密切相关,即股利相关论,根据对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相关的不同解释,现代股利政策理论又形成了几种观点各异的股利相关论。
1.“一鸟在手”理论该理论经过威廉姆斯(Williams,1938)、林特纳(Lintner,1956)、华特(Walter,1956)和麦伦·戈登(Gordon,1963)等的研究发展形成。
该理论认为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愿意将收益留存在公司内部,去承担未来的投资较大的不确定性。
公司支付的股利越多,其股价就越高,公司价值就越大。
这种理论主张公司应多发放现金股利,以满足投资者的偏好。
2.税差理论税差理论是在放宽MM理论无税收假设的条件下得出的。
该理论认为,企业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必须采取低股利支付率政策,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法勒和塞尔文(Farrar&Selwyan,1967)最早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他们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法,通过研究认为,在不存在税收因素的条件下,公司选择何种股利支付方式并不是非常重要。
但如果针对不同的股利支付方式征收不同的税赋,比如假设现金股利税赋高于资本利得的税赋,那么在投资者看来,现金股利不是最优的股利支付方式,投资者更喜欢低现金股利支付的公司。
由此可见,存在税收差异的条件下,公司选择不同的股利支付方式,不仅使公司及投资者的税负产生差异而且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也产生影响,即使在税率相同的情况下,资本利得只有在实现之时才缴纳资本增值税,相对于现金股利课税而言,仍然具有延迟纳税的好处。
布伦南(Brennan,1970)从资本利得和股利收入的税收差别的角度来解释政策,认为股利额较高的股票比股利额较低的股票需要更高的税前收益,公司最好的股利政策就是根本不发股利,低股利支付率政策才能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Litzenberger和Ramaswamy(1979)扩展了布伦南(1970)的税后资产定价模型,考虑了抵税的利息限制后认为,受到这一限制的投资者更欢迎现金股利分配。
“高股利导致股价增长”的理论认为股利和资本利得的风险不同,也经不起仔细推敲,它很难解释投资者在收到现金股利后又购买公司新发行的普通股的现象,实际上混淆了投资决策和股利决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而税差理论虽然看起来合理,但却难以解释既然低股利能提升企业价值公司管理层还发放股利的现状。
为了彻底解开“股利之谜”,理论界和实务界不断收集更多数据和材料,来改进原有的理论。
(三)现代股利政策理论随着不断放松MM理论的假设条件以及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理论界涌现出多种现代股利政策理论,至少包括客户效应理论、信号理论、代理成本理论、股权结构理论、迎合理论和寿命周期理论等内容。
1.顾客效应理论首先提出客户效应(Clientele Effect或译为追随者效应)的是Miller和Modigliani(1961)。
他们指出,公司供给股票时存在最小化每个股东税收负担的动机,由于在资本利得上的税收优惠(相对低的资本利得税率和资本利得税的延缓交纳),投资者会偏好低股利支付率的股票,不同的股利政策会导致税收导向的追随者效应(Clientele Effect)。
该理论从股东的边际所得税率出发,认为每个投资者所处的税收等级不同,他们对待股利的态度也不同。
边际税率高的股东偏好低股利支付率或不支付股利的股票,而边际税率低的股东则喜欢高股利支付率的股票。
据此,公司会相应调整股利政策,使股利政策符合股东的愿望。
在达到均衡时,高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将吸引一类追随者,由处于低边际税率等级的投资者持有;低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将吸引另一类追随者,由处于高边际税率等级的投资者持有,形成股东持有满足其偏好股利政策的股票的现象,即“顾客效应”。
埃尔顿和格鲁博(Elton&Cruber,1970)在《股东边际税率和追随者效应》一文中最早对顾客效应进行了系统实证研究。
尽管随后Black和Scholes(1974)、Pettit(1977)、Litzenberger和Ramaswamy、Allen F.、Bernardo E.和Ivo Welch (2000)等陆续以实证来支持顾客效应理论,但在20世纪70年代末,客户效应理论开始受到挑战,Kalay(1982)认为埃尔顿和格鲁博提出的客户效应理论没有考虑套利的存在,认为他们文章中的股票价格行为研究不一定是顾客效应。
Baker和Wurgler(2004)的实证研究也不支持追随者效应理论。
2.信号理论1979年,Bhattacharya发表了《完美信息、股利政策与“一鸟在手”理论的谬误》一文,率先将信号传递理论应用于股利政策的研究,创立了股利政策历史上第一个股利信号模型。
他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现金股利具有信息内容,是未来预期盈利的事前信号,相对于资本利得来讲,股利传递信息的价值是确定的,而且它可以用来抵销股利所得的税收损失,从而即使管理层控制权力很大的公司也乐于支付股利,因为只有当股利分配方案向外界披露后,该信息引起的公司价值增值才能够为现有的股东所获得。
随后,有的学者从实证和模型构建出发,发展和证实了信号理论的合理性。
然而,信号理论虽然考虑了信息不对称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但是它也存在局限性,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国家股利政策的差异性和公司忽略成本更低而成效一样的信号传递方式来传递内部信息等现状,信号理论显得难以自圆其说。
3.代理成本理论最早将代理理论应用于股利政策研究的是Jensen和Meckling(1976)关于代理成本的经典论述,他们分析了公司股东、管理者与债券持有者之间的代理冲突及解决措施,从代理关系角度对困扰公司的融资问题作了新的解释: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冲突主要通过股利政策的选择表现出来,由管理者控制的公司倾向于支付较低的股利,并将现金流投入风险较高的项目或盲目扩大组织规模;而由股东控制的公司更倾向于执行较高的股利支付率,并适时根据未来发展调整股利政策。
随着股东控制力的增强,公司会拿出更多的现金流选择更高支付率的股利政策,并通过更有力的投资决策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因此,Jenson认为股利政策有助于缓解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冲突,进而能够降低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理论放松了MM股利无关论中“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没有利益冲突”的假设,使理论研究与现实更加吻合;代理成本、自由现金流量概念的引入拓宽了股利政策研究的范围,从代理成本角度解释股利政策成为20世纪80年代后股利政策研究的重要流派之一。
4.股权结构理论股权结构理论以信号传递理论来解释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
麦金森(2002)从以下两个方面总结了股权结构对常规的现金股利支付施加的影响:(1)同盟性联合控制股权结构以两种方式对公司的股利支付方式施加影响:第一,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的股权结构集中的公司,对股利传递信息的要求程度也较低,尤其是对于股东与管理者一致的家族企业,以及那些受银行和产业集团控制的大公司更是如此。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对资本市场依赖较强且股权结构分散的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公司与更多的依赖银行融资且股权结构集中的欧洲大陆及日本、韩国公司在股利支付上存在差异。
还可以解释国有和私有公司的股利政策差异。
第二,相比于股权结构比较集中的企业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程度低,股东要求支付股利动机不强,在在一些大的股权结构松散的上市公司里,所有权与控制权差不多完全分离,只要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了分离,潜在的、重要的代理问题就浮出水面。
这种代理问题在所有权结构越分散的公司就越显得严重。
(2)股利政策的捆绑机制面对高额代理成本,经理人更倾向于寻找一种方法将自己与价值最大化的策略捆绑在一起,一个非常有效的捆绑方法就是固定股利政策。
这种方法不但比经理人对外提供的报告可信,也对管理者进行督促,因为任何企图通过削减股利粉饰报表的行为都可能导致股票价格的迅速下跌。
股权结构影响股利政策的另一个理由是:对于大型的美国公司来说,公司发行的股票差不多有一半被机构投资者拥有,这些机构投资者与普通的个人投资者有着不同的投资现金流量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