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德育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德育活动的实践与反思简介德育活动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本文将讨论我参与的一次德育活动的实践过程以及我对该活动的反思。
实践过程我参与的德育活动是一次社区义工活动,我们去了一所福利院,为孤寡老人提供陪伴和关怀。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们了解并关心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与福利院进行了沟通,了解了老人们的需求和希望。
我们组织了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游戏和手工活动,以及一场小型音乐会,为老人们带来快乐和温暖。
在活动中,我与一位老人进行了交谈,听取了他的故事和经历。
我还帮助他写了一封家书,让他能够与远在他乡的亲人联系。
通过与老人们的互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孤独和渴望被关注的心情。
反思与收获通过这次德育活动的实践,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我意识到德育活动并非只是简单地提供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关注和陪伴。
老人们在活动中最需要的是我们的倾听和陪伴,这对他们来说比任何物质上的帮助都更有意义。
其次,我意识到德育活动需要细心的策划和组织。
在活动前,我们与福利院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了解了老人们的需求和希望。
这样的准备工作可以使活动更加有针对性,让老人们真正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关爱。
最后,我认识到德育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与社区义工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培养爱心和责任感,还能够学习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这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际关系的建立都有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参与这次德育活动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通过实践和反思,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德育活动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我相信在未来的德育工作中,我将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追求简单而没有法律问题的策略,为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德育实践课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德育实践课的教学质量,我近期开展了一次小学德育实践课教学活动,现将教学反思如下。
二、教学过程1. 教学目标本次德育实践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2. 教学内容本次德育实践课的内容包括:介绍我国传统文化,如书法、绘画、剪纸等;讲述我国历史名人,如孔子、屈原等;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3.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2)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我国传统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讲授:教师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3)互动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德育实践课的收获,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通过本次德育实践课,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道德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说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还有待提高。
2. 教学内容安排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我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亲身体验传统文化。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活动组织不够合理,如剪纸活动,部分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剪纸作品,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运用在教学方法运用上,我采用了课堂讲授、互动交流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说明教学方法还有待改进。
中学德育实践经验总结和反思报告
中学德育实践经验总结与反思报告一、引言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德育教育成为了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深感德育实践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本报告将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二、德育实践经验总结1. 德育课程设计为了提高德育课程的实效性,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课程。
例如,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自律能力不足的问题,我开设了“自我管理”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时间管理观念。
2. 德育活动组织我积极组织各类德育活动,如“学雷锋志愿服务”、“五四青年节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实际意义。
同时,通过这些活动,我也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3. 家校合作我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与家长沟通,定期举行家长会和家长工作坊,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使德育教育在家庭和学校中形成合力。
三、德育实践反思尽管我在德育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也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在课程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其次,在德育活动组织上,有时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质性的内容。
最后,家校合作中还存在沟通不畅、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
四、改进方案与展望针对以上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 课程设计上,我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例如,针对不同性格、兴趣和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德育课程。
2. 活动组织上,我将更加注重活动的实质性内容,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体会到德育教育的内涵。
例如,可以组织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
3. 家校合作上,我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合作效率。
例如,定期举办家长座谈会,建立家长微信群等沟通渠道,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与家长分享德育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4. 教师培训上,我将积极参与各类德育教育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学习其他先进学校的德育教育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德育实践的效果和质量。
德育课教学实践体会(3篇)
第1篇德育课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以下是我对德育课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德育课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德育课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学生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2. 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德育课通过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课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德育课教学的方法与策略1. 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将学生引入德育课的主题。
2. 结合实际,贴近生活。
德育课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为素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德育的重要性。
3. 情境教学,身临其境。
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体验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行为。
教师可以设置道德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会分辨是非、善恶。
4. 案例分析,深入探讨。
案例分析是德育课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活动教学,互动交流。
活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道德演讲、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
6. 家校合作,共同育人。
德育课教学需要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
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道德状况,共同制定德育教育计划。
三、德育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反思1. 教学内容单一。
部分德育课教学内容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兴趣不高。
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教学方法僵化。
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德育课教学效果不佳。
小学德育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
本文将结合自身德育教学实践,对德育教学进行反思,以期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二、德育教学实践中的优点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德育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内化道德观念。
2. 融入生活实际德育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感悟道德。
我在教学中注重挖掘生活中的德育资源,如家庭、社区、学校等,引导学生将道德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强调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德育教学的关键。
我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道德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通过观看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注重家校合作德育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在教学中注重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德育教学实践中的不足1. 德育内容单一在德育教学中,我往往局限于教材内容,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这使得德育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 德育方法不够灵活在德育教学中,我有时过于依赖传统的说教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这使得德育效果不佳,学生难以接受。
3. 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在德育教学中,我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
4. 德育师资力量不足德育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和教学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德育师资力量不足,影响了德育教学效果。
四、改进措施1. 丰富德育内容在德育教学中,我将结合教材内容,融入其他学科知识,丰富德育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
2. 灵活运用德育方法在德育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灵活运用多种德育方法,如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提高德育效果。
德育实践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良好习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德育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以期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德育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目标包括:(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民族精神和社会价值观;(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重他人等;(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关心社会、关爱他人;(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德育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1)我国的基本国情、民族精神和社会价值观;(2)道德品质教育,如诚信、团结、友善等;(3)社会责任感教育,如环保、关爱弱势群体等;(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如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德育知识;(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德育话题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德育智慧;(4)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德育知识应用于实际。
2. 教学策略(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德育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学方案;(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4)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德育实践教学,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具体表现在:(1)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民族精神和社会价值观;(2)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如诚信、团结、友善等;(3)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关心社会、关爱他人;(4)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反思(5篇材料)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反思(5篇材料)第一篇: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反思德育综合实践课反思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帮著称于世。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渊远流长,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明礼诚信”也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之一,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首次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它实际包含着“明礼”和“诚信”两个规范。
理解和阐释“明礼诚信”,需要分别理解“明礼”与“诚信”;还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认识,以便更好地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
“明礼”是人的行为外在表现,是讲究“礼仪”、“礼让”,主要包括重礼节和讲礼貌,简单的说就是讲文明,注重公共文明和公共道德,包括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扰乱公共秩序。
小朋友在这些生活细节中,养成懂礼节、讲礼貌的习惯,归根到底,是养成尊重他人、互相礼让的道德精神。
“诚信”是人的内心状态,“诚”主要讲的是诚恳、诚实,不弄虚作假,“信”是讲信用、信任,不欺诈,做到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讲信任。
今天,在中小学生中进行这项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美德,也是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使爱祖国、爱集体的思想更好地深入幼小心灵。
然而诚信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缺少针对性、现实性,影响了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内容重复,重规范、轻学生的实际认知,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往往把理想的当作现实的,把主观想象的内容当作客观存在,把目标当起点,急功近利,简单地进行道德规范的灌输。
另一方面,对教育对象的批判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诚信教育的内容基本上是以绝对真理的形式呈现出来的,阻碍了学生的价值批判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为了更好地贯彻精神,我今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我的工作。
一、认知明理,促其行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要养成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首先是以“知”为开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后以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习惯为归宿。
德育实践课诚信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诚信已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为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我校开展了德育实践课诚信教学。
本节课以诚信为主题,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诚信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含义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3. 增强学生的道德责任感;4. 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什么是诚信?”引发学生对诚信的思考,引导学生明确诚信的含义。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系列与诚信相关的案例,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欺骗家长等,让学生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3. 角色扮演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诚信相关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例如,学生在考试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他人作弊。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诚信与不诚信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从而深刻理解诚信的价值。
4.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诚信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诚信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如何做到诚信;如何面对诚信的诱惑等。
通过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诚信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诚信。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选择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实际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3.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纷纷表示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诚信问题,说明诚信教育需要长期坚持。
德育实践课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德育实践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我在本学期的德育实践课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以下是我对德育实践课教学的一些反思。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本学期德育实践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心理健康、安全知识等方面。
三、教学过程与反思1.教学过程(1)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学习英雄事迹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关爱老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的力量。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心理素质。
(4)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通过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练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在本学期的德育实践课中,我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在道德品质、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不足,如:部分学生在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方面还有待提高。
(2)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主题班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知识教育等。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例如,在实践活动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主要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评价,发现学生在道德品质、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四、改进措施1.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德育活动实践与反思
学校德育活动实践与反思1. 引言学校德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学校德育活动的实践和反思,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策略和避免法律复杂性来取得成功。
2. 学校德育活动实践学校德育活动的实践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2.1 设定明确目标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公德心等。
这些目标应该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相契合。
2.2 多元化活动形式德育活动应该多样化,包括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提高德育效果。
2.3 教师引导与激发教师在德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该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道德判断力。
2.4 紧密合作与资源共享学校应该与家长、社区和其他学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分享资源和经验,推动德育活动的持续发展。
3. 反思与改进德育活动的反思和改进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以下是几点建议:3.1 定期评估活动效果学校应该定期评估德育活动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行为改变和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等。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活动策略和方法。
3.2 倾听学生声音学生是德育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应该得到重视。
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倾听学生对德育活动的反馈,并据此进行改进。
3.3 提供专业培训与支持教师在德育活动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学校应该提供专业培训和支持,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使其能更好地开展德育活动。
3.4 持续改进与创新德育活动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变化。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和学生提出新的活动方案,并积极尝试和推广。
4. 结论学校德育活动的实践和反思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通过设定明确目标、多元化活动形式、教师引导与激发以及紧密合作与资源共享等策略,可以取得成功。
同时,定期评估活动效果、倾听学生声音、提供专业培训与支持以及持续改进与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德育校本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德育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德育校本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德育校本课程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德育校本课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2. 适应学校特色发展德育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特色制定的,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
通过课程实施,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德育校本课程为校园文化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通过课程活动,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德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1. 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德育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2)体现学校特色,发挥学校优势;(3)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遵循教育规律,注重课程的科学性。
2. 优化课程结构德育校本课程结构要科学合理,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等。
理论课程主要传授德育知识,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活动课程则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创新教学方法德育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建议:(1)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魅力;(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4)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4. 注重评价与反馈德育校本课程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课程学习中的需求和困惑,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反思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直坚信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我组织了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下面我将对自己在德育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
一、活动策划与实施1. 活动主题的选择在策划德育实践活动时,我首先考虑了活动主题的选择。
我认为,活动主题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教育意义。
例如,我组织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学生了解留守儿童的困境,学会关爱他人。
在活动策划阶段,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力求使活动更具吸引力。
2. 活动形式的创新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在活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例如,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写信、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
此外,我还邀请了留守儿童参加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3. 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对活动缺乏兴趣。
针对这一问题,我加强了活动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性。
其次,部分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了自私、冷漠等不良行为,这让我意识到德育教育任重道远。
二、活动效果与反思1. 活动效果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学生在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例如,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关爱他人,懂得了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
此外,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反思(1)活动宣传力度不够在活动策划阶段,我虽然加强了宣传,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此缺乏了解。
今后,我将在活动宣传方面加大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2)活动组织不够严密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部分活动环节不够严密,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今后,我将在活动组织方面更加严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德育教育方式单一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教育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德育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德育活动的实践与反思活动概述德育活动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本次德育活动的主题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活动内容包括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
活动实践1. 主题演讲活动开始阶段,我们邀请了知名专家和优秀学生代表进行主题演讲,使学生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重要性。
演讲内容涉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友善等各个方面,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知识竞赛为了检验学生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掌握程度,我们举办了知识竞赛。
竞赛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论述题等,内容涵盖国家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历史文化和时事政治等方面。
3. 社会实践我们组织学生们参观了烈士纪念馆、扶贫基地等,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学生们通过参观研究,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了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的品质。
活动反思1. 活动效果本次德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提升。
然而,也存在部分学生对活动内容掌握不全面、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2. 活动组织在活动组织方面,我们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的优势,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但同时也发现,部分环节在时间安排上过于紧张,导致活动效果受到影响。
3. 学生参与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现出被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引导。
改进措施针对本次德育活动的实践与反思,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如增加互动环节、组织分组讨论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2.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国家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
3. 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实践与反思
小学德育实践与反思引言小学德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档旨在总结我校在小学德育实践方面的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德育实践概述1. 德育课程设置:我校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置了涵盖道德、法制、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德育课程。
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主题活动开展:定期举办主题班会、德育月活动、节日庆祝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教育的内涵。
3.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鼓励家长参与德育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支教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德育实践成果1. 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通过德育教育的深入实施,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表现在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方面。
2. 法制观念的增强:通过德育教育,学生的法制观念得到了加强,遵纪守法意识明显提高。
3.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培养,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他人需求。
三、德育实践反思1. 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在德育课程设置中,要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在开展德育活动时,要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德育教育的趣味性。
3. 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参与德育教育的积极性,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4. 社会实践的拓展:积极拓展社会实践领域,让学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体验德育教育,提升综合素质。
四、结语小学德育实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创新方法,以期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我校将继续努力,为培养具有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奋斗。
品德课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品德课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习惯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为一名小学品德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尝试、探索,力求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品德课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1. 问题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品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自私、懒惰、不诚实等。
针对这一问题,我意识到教学目标的设定至关重要。
2. 反思与改进(1)明确教学目标。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和发展水平,使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品德课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1. 问题提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上,我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行为的引导。
2. 反思与改进(1)贴近学生生活。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现实意义。
(2)注重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3)加强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应用1. 问题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2. 反思与改进(1)多样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活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启发式教学。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品德课中得到充分发展。
五、教学评价的改进1. 问题提出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评价。
德育实践活动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我校于近期开展了德育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活动过程1. 活动策划在活动策划阶段,我们明确了活动目标、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革命纪念馆、观看红色电影、开展主题班会、举办演讲比赛等。
2. 活动实施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活动计划进行。
各班主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以下是部分活动开展情况:(1)参观革命纪念馆:通过实地参观,学生们了解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深刻体会到了党的伟大历程。
(2)观看红色电影:通过观看红色电影,学生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3)开展主题班会:各班级围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这一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如讲述革命故事、分享心得体会等。
(4)举办演讲比赛:学生们积极参与演讲比赛,通过演讲表达了自己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对时代新人的理解。
3.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我们对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肯定了活动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三、活动反思1. 活动成果通过本次德育实践活动,学生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增强:学生们对党的光辉历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2)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关爱他人、团结协作,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3)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学生们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2. 活动不足(1)活动形式单一:虽然活动内容丰富,但活动形式相对单一,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部分活动时间安排较为紧凑,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德育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2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开展了德育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以“关爱他人,传递温暖”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认识到关爱他人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展示了一些关爱他人的感人瞬间,让学生初步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有什么作用?2. 讲授新课(1)关爱他人的意义通过讲解关爱他人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体现。
(2)关爱他人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如: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自身道德素养、促进社会和谐等。
(3)如何关爱他人结合实例,讲解关爱他人的具体方法,如: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等。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关爱他人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关爱他人的,以及他们关爱他人的原因和结果。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曾经关爱他人的经历,以及从中学到的教训和感悟。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并提出今后关爱他人的行动计划。
四、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本次课程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关爱他人的知识和方法。
同时,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方法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视频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3.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学校德育活动实践与反思
学校德育活动实践与反思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我校于xxxx 年xx月xx日开展了以“德育实践活动”为主题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4. 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主题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德育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将道德观念付诸实践。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德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4. 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在德育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和成果。
四、活动组织1. 前期筹备:成立活动筹备小组,明确分工,制定活动方案。
2. 活动宣传:通过校园广播、海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本次活动。
3. 活动实施:按照活动方案,有序组织活动开展。
4.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收集反馈意见。
五、活动成效1. 学生的道德意识得到了提高,道德行为更加规范。
2.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3.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班级凝聚力明显增强。
4. 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六、活动反思1. 活动筹备过程中,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3. 活动结束后,要加强对学生反馈意见的收集和分析,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和改进。
4. 继续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通过本次德育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加大德育工作力度,为培养具有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而努力。
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的功能也逐渐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道德素质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而德育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要素,其实践与反思也成为当前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一、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德育校本课程是指学校依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自主设计和制定的符合国家基本要求、适合本校实际的德育课程。
这种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目的是为了挖掘出学生道德素质的潜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社会心理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和设计思路,并慎重考虑教育理念和方法。
同时,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根据其个体差异作出及时的反馈和调整,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认识自我,了解周围环境,理解社会规律,合理运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
二、德育校本课程的反思在实践德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育者也会面临许多挑战和困惑,这就需要教育者进行反思和审视。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1、教师的能力不足。
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很强的教育素质和悉心耐心的态度。
因此,学校应该不断加强教师培训和素质提升,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和纪律意识。
2、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挑战。
德育校本课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其内容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更强调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和体验。
因此,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更新应该具有多样性、启发性和应变能力。
3、学生反应的多样性,需要有个性化教育。
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各不相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因此,教师在实践德育校本课程的时候,要针对性很强,不仅要有整体性的规划,还要有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三、结束语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和反思的过程是不断改进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者和学生不断探索的过程、不断完善和提升德育教育的过程。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和培养的过程。
德育实践为主体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方案教学反思
“德育实践为主体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方案教学反思”早上起来,一杯咖啡,打开电脑,开始写这个方案。
德育实践为主体,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反思,这些词在我脑袋里转悠。
得有个明确的目标,对吧?所以,这个方案的核心目标就是提升德育实践的实效性,让学生在课程中真正有所得、有所感。
一、课程定位这个校本课程的定位很关键,它是基于德育实践的,但又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德育教育。
我们要通过这个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课程内容1.德育实践案例分享: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德育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德育实践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2.德育理论探讨: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探讨德育理论,让他们明白德育实践的内在逻辑。
3.校本课程设计:让学生参与到校本课程的设计中,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创新和合作。
4.德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德育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5.德育实践反思:引导学生对德育实践活动进行反思,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三、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德育实践的具体内容。
2.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反思教学法:引导学生对德育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四、课程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团队协作能力等。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如论文、报告等。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反思:定期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2.教学方法反思: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探讨其优缺点,优化教学过程。
3.学生反馈反思: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课程中的收获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4.教学团队反思:与教学团队一起,对课程的整体效果进行反思,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黄阁中学黄翰栋
【摘要】德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德育校本课程具有战略意义。
文章结合项目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从学校的愿景与使命、学校德育课程委员会的运行制度、学校德育课程方案、德育教学内容改进、德育课程评价改进方案、德育课堂实施的反思与提升等方面进行阐述,深刻认识到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有助于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德育校本课程;实践;反思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南沙区“基础教育国际化研究项目”20xx年度课题“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编号:20xx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愿景和使命
德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牵涉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课程目标、内容与结构、教学方法与方式的变革。
结合项目学校的实际,开展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的项目学校是国家南沙新区的广州市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科技竞赛,创建了学校科技教育特色。
本研究在已有的科技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开展校本德育课程的实践,通过科技课堂渗透德育教育,以及拓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德育教育活动,走出一条“文化引领、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之路。
在德育校本课程改革实践中,关注提升德育教师的课程领导力,营造“崇德、博学、求实、创新”的高品质文化氛围,力求达成把学校建设成为“求知探究之园、科普学习之园、师生成长之园”的意愿,并引导全体学生在德育教学活动及科技特色教育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为南沙基础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增添新的内涵。
二、项目学校课程委员会的运行制度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确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是我国课程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创新。
它明确了国家、地方和学校在课程管理上的权与责,其最有意义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将课程管理的重心下移,赋予学校部分课程决策权。
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学校必须依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
项目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德育课程委员会,由教导处成员和德育处成员组成。
德育课程委员会内设德育课程管理小组、德育课程开发小组、德育课程实施小组,三个小组职责明确,既有具体分工负责,又有共同协作义务。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参加新课改的积极性,我们还吸收一批自愿报名的中青年教师加入德育课程委员会,壮大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核心骨干队伍。
学校制定了《德育课程改革实施细则》,要求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德育课程改革与实施。
三、项目学校课程方案
制定项目学校德育课程方案坚持以下原则:一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校实际;二要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fwsir.)三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德育三级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一是教学时间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
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二是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8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四、努力改进教学内容
学校德育课程规划必然选择好课程,但“好课程”是没有固定的标准的,课程的发展没有终点,总处在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
换言之,课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就是更好”。
当前,在实施德育新课程的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这只不过是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发展中的出现问题。
从发展的角度看,由于地区的差异和各种相关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正常的、难以避免的。
因此,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得到解决,在研究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和发展中去解决,这是学校课程规划的一项工作任务。
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课程规划就成为必然选择——学校课程规划就是在学校层面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课程持续改善的重要举措。
德育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对现行教材的灵活使用制定了教学内容改进方案,主要措施有以下方面:①根据“德育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在德育课程中注入时代的主题,如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文明、和谐社区文明、国际化公民意识教育等;②坚持“科学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渗透”,在科学课程中注入德育思想教育,如科学家的哲学观、科学实验的诚信、科学德育素养的培养等;③强化德育实践环节,保证学生每学期至少10个课时参加学校“义工活动”的体验式学习;④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以“教、学、做”一体化为重点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如与周边社区、养老院、医院、儿童中心合作建立德育培养中心;⑤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为主线,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
点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德育模块化课程体系。
五、改进课程评价方案
项目学校在德育课程改革实践中十分重视评价的功能与作用,课程评价是可以体现学校愿景和评价人的价值观念,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在课程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关注“校本课程实践标准”的建立与使用,关注课程评价的功能与方式的多元化。
课程评价的对象包括“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课程要素,根据课程评价的理论,项目学校制定了课程评价表,见表1。
在评价过程中,注意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导师)评价的方式,从“学生学习目标到达程度”、“教师对课程的不断完善程度”两方面进行评价。
关注过程评价,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多元评价”;关注教师的效能评价,通过评价提升师生的能力与发展水平。
六、课程实施的反思与提升
项目学校的区域德育教育定位,将农村学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与高度。
特别是德育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发展和实践,是值得各地农村学校借鉴的发展经验,对城市学校的'发展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这是项目学校发展中,尤其是在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中,可推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模式。
诚然,在德育新课程校本化、个性化的有效性实施过程中,区域德育教育资源如何充分开发与有效运用,使它成为项目学校
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新的增长点?项目学校对德育教育的区域资源开发,目前主要在“史地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理化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生物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等几个方面。
而且有较大的局限性,从南沙区科技现代化产业的大规模迅速发展的势头来看,为德育特色教育提供更大的空间、更多的领域、更为丰富的资源。
因此,要进一步充实与提高学校的德育校本课程质量。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成果显示,课程改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特色化,形成高品质的课程文化,培养学生“成人”、“成事”、“成才”,对于项目学校来说,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一定特长和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除了要进一步开发国家核心学科(语、数、英、政、科)的延伸学习“拓展类校本课程”,还要拓展德育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学业发展与身心成长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项目学校的德育校本课程是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课程校本化的实践,更新了德育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改进了德育教与学的方法,落实了德育教育管理与发展性评价,促进了各个学科的相互渗透,形成了“自主探究、品质课堂”和“自主、灵动、思辨”的课内外学习氛围,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参考文献:
[1]冯春鸿.中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15).
[2]王红美.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7).
[3]张文峰.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6).
[4]陈立贵.新时期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J].文教资料,20xx,(1).
[5]赵锋.立足中学德育课程平台,培养中学生公民意识[J].科技创新导报,20xx,(19).
[6]曾秀瑄.当前我国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xx,(11).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