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

合集下载

电大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测试题及答案

电大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测试题及答案

电大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测试题及答案《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作业汇总二、名词解释职业: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满足精神需求的职业。

职业规划和管理p6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即从组织角度对他人从事的职业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的管理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的有效结合。

职业p24职业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从事的具有经济收入和特殊类别的相对稳定的社会活动。

它是人们生活方式、经济地位、文化水平、行为方式和意识形态的综合反映。

它也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权利、责任和社会地位的一般表现。

如教师、医生、演员等职业转移P26职业转移又称职业流动,指个人从一个职业类别转换到另一个职业类别的现象。

人在其生涯发展中,可能需要从一个职业类别转换到另一个职业类别,有的人可能会转移多次。

个性特征、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职业转移的发生,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来看,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社会阶层弹性越大,职业转移的概率越高。

职业能力p29专业能力是指人们根据特定职业规定的职责、任务和活动,运用知识、技能和经验完成专业活动的综合能力。

职业能力通常分为心理能力和操作能力。

职业主播P82所谓职业锚,是在个人工作过程中,依循着个人的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经过不断搜索所确定的长期职业贡献区或职业定位。

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

职业选择p91职业选择是对个人的就业方向和工作类别的比较、选择和确定。

这是一种人生的决定。

职业选择是人们职业生涯的正式开始,是人生道路的关键环节,是人们成为社会活动主体、实现人生价值的开始。

职业期望P91职业期望或称职业意向,是劳动者希望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也就是个人对某项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

人的职业意向,一般说要经过萌芽期、空想期、现实期,在面临就业时才比较清晰地确定下来。

自我职业决策能力p97职业选择决策是劳动者根据职业期望和兴趣选择职业,依靠自身能力使自身能力与职业需求特征相一致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3、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即选择一种职业需求与 个人特长匹配相当的职业。
职业—人匹配分两种类型:
1、条件匹配 即所需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特殊技 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或者脏、累、险劳动 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 与之匹配。
2、特长匹配 即某些职业需要具有一定的特长,如具有敏感、易动 感情、不守常规、有独创性、个性强、理想主义等人 格特征的人,宜于从事审美性、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 创作类型的职业。
职业生涯管理学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
职业生涯管理学说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
职业生涯管理在我国却是一门崭新的科学,基本属于引进、介 绍阶段。
职业生涯管理是一门非常有潜力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操作方法相 结合的科学。它的核心内容是职业生涯规划。
我国企业正逐步引进、普及职业生涯知识。
职业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生涯过程的妥善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 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 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对个人一生中在 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 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 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 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5)企业型。喜欢竞争、敢冒风险、精力充沛、乐观 自信、善于交际、能说会道、具有领导 才能; 喜爱权力、地位与物质财富; 不善科学研究,对系统而复杂的思维工 作很不耐烦。
(6)常规型。 尊重权威,喜欢按计划办事,习惯接受 他人指挥和领导,自己不谋求领导职务; 不喜欢冒险和竞争,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不感兴趣,工作 踏实、忠诚可靠,遵守纪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第一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第一步









大学生就业第一步
吕 天
04 1004 )
( 山西师 范大学 , 山西 临汾 摘 要 : 大 学生“ 业难 ” 就 如今 已成 为社 会 、 家长 关
注的头等大事。此时,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薄弱也逐渐 为大家所重视 。文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 划的含 义、 原
则 、现 实意.义 以及 如 何在 大 学生 中开展 职 业 生 涯规 划 等 问题进行 了探 讨 , 本上提 高毕业生就业率。 从根 关 键 词 : 大 学生 职 业 生 涯规 划 就 业
一 、 业 生涯 规 划概 述 职
④择 己所利。目前, 在我们国家职业还是个人谋生
的手段 , 目的在于追求个人幸福 。所 以在择业 时 , 其 首 先考 虑 的是 自己的预期 收益— 个 人幸 福最 大化 。这 就是选择 职业 生涯 中的收益 最大化 原则 。 三 、 学生如 何做好职 业生涯规 划 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评估 自我 ,确定短期 和长期 目标 , 制定行动计划和内容 , 选择需要采取பைடு நூலகம்方
简 来 职 生 是 关 炸经 过 或 果, 单 说,业 涯 有 工 历的 程 结 也
可说 是一 个 人 一 生 连续从 事 的职业 或 发展 道 路 。职业
生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历程 ,是实现 自我价值的重 要人生阶段 , 对人生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人的事
兴趣测验 , 分析 自我的强势与弱势所在 ; 对环境和人际 关系进行分析 , 自己有个全面的了解。只有把 自身因 对 素和社会条件做最 大 限度 的契合 ,才能在现实 中趋利 避害 , 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实际意义。
①择己所爱。从事一项你所喜欢的工作 , 工作本身

浅谈职业生涯规划国内外研究现状

浅谈职业生涯规划国内外研究现状

浅谈职业生涯规划国内外研究现状作者:吴遐张金珠吕晓辉来源:《卷宗》2011年第11期摘要:在各种学科领域,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模式正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来。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出来国外的基本研究理论和国内的基本研究现状。

关键词:职业生涯;研究现状“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起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 并于 20世纪 90 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它是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企业界引起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受到企业和员工的普遍欢迎。

一、国外研究现状在各种学科领域,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模式正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来。

通过查阅大量材料,国外的研究现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理论:(一)职业生涯的概念美国职业指导专家Super D.E提出的“生涯”概念。

生涯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生涯的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

这里的“生涯”通常指的是职业生涯,即一个人在就业领域所经历的一系列岗位、工作或职业,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的过程。

Super D.E认为,人的一生职业生涯要经历五个阶段:成长阶段(Growth stage,0-14岁)、探索阶段(Exploration,15-24岁)、建立阶段(Establish,25-44岁)、维持阶段(Maintenance,45-64岁)和衰退阶段(Decline,65岁以上),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特征和职业发展任务,会影响后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

成长阶段和探索阶段为前职业生涯,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及下降阶段为后职业生涯。

探索阶段主要表现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要做出相应的教育规划和教育决策,是决定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较为关键时期。

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认为,职业的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与前后步骤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决定着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向。

这就意味着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活动,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题型:1、单选1*25=25分2、多选1*5=5分3、填空1*5=5分4、名词解释3*5=15分5、简答6*5=30分6、论述10*2=20分一、单项选择。

1、美国社会学家赛尔兹认为,职业是一个人为了不断取得个人收入而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活动,这种活动决定着从业者的社会地位。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国家标准性质的职业分类大全,这部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

3、国外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学说始于20世纪初,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传入我国。

4、职业指导早期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威廉姆森。

5、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心理测量的兴起,为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理论的丰富和成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6、心理测量首先用于军队中的人才选拔。

7、1953年,D.萨柏发表了职业生涯的选择和发展理论。

8、1956年,Anne Roe出版了著作《职业心理学》,她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和个性特征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职业发展理论。

9、1959年,霍兰德提出了一种关于职业选择的人格类型理论。

10、这个阶段的理论有两个贡献:首先,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开辟了职业指导这个新的研究和工作领域;其次,提出了职业指导的人职匹配理论,对职业指导的科学化作出了贡献。

11、萨柏在继承前人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终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12、1963年,Bordin,Nachmann和Segal基于心理动力学理论发展出一种职业生活发展理论。

13、1978年,施恩教授出版他的《职业的有效管理》一书,该书由于首次提出了“职业锚”的概念则成为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经典著作。

14、择业动机是对职业和自身的全面评估,是对多种择业影响因素的全面考虑和得失权衡。

15、工作—家庭边界理论构建了工作—家庭关系的理论框架,其理论核心是“工作”和“家庭”组成各自的领域或范围来彼此影响。

16、本书采用刘晶对工作—家庭平衡的定义,即指的是工作和家庭功能同时协调运行的状态。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南大版)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南大版)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南大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一、单选:1.职业声望:是人们对职业社会地位的主观评价。

2.职业地位:由不同的职业所拥有的社会地位资源所决定,但是它往往通过职业声望的形式表现出来。

3.职业价值观:个人对某一职业的价值判断,职业期望是个人职业价值的直接反映,是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

4.职业价值观中的自由型是指:不受别人指使,凭自己的能力拥有自己的小“城堡”,不愿受人干涉,想充分施展本领。

5.职业分层:以职业角色为论据,按照职业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对职业的价值取向所做的职业等级层次排序。

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国家标准性质的职业分类大全。

这部大典将职业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共1838个职业。

7.无边界职业生涯:强调打破组织界限和组织内部职位界限的职业转移和职业流动。

8.易变性职业生涯:强调驾驶自己职业生涯的是自己而不是组织。

9.企业忠诚:就是心中始终装着企业,总是把企业的兴衰成败与自己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愿意为企业的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0.国外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学说始于:20世纪初,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传入我国。

11.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实践最初是:以职业指导形式出现的。

12.职业与职业指导阶段的理论依据是:心理学中的人-职匹配的理论,使用的工具是:心理测验,早期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威廉姆森,近代代表人物是:霍兰德。

13.帕森斯提出了:职业指导这一概念。

14.心理测量首先用于:军队中的人才选拔。

15.1953年,D.萨柏:发表了职业生涯的选择和发展理论;1956年,Anne Roe出版了著作《职业心理学》;1959年,霍兰德提出了一种关于职业选择的人格类型理论。

16.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萨柏提出了:终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职业生涯管理讲义

职业生涯管理讲义

第一章职业生涯管理概述一、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学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了40年的发展,内于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和应用方法有了较大的发展,其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至今各国学者的观点尚难统一,其内容和使用的方法也有了较大发展。

职业生涯管理学说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并获得了一定发展。

职业生涯的概念辨析职业生涯是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同学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社会学强调社会分工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强调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职业流动规律及其对社会阶层变化的影响(郑杭生,1994)。

*经济学重视从事各种职业的劳动者数量和质量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的特点对职业需求类型及数量的影响,是从经济发展与就业的关系来研究的,以就业和失业为中心(卢福财、1997)。

*教育学则研究人如何更好地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进而接受职业教育,为成功就业作准备(朱启臻,1996)。

*心理学对职业的研究与教育学、管理学研究有所重叠,它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职业。

然后选择一个最佳的职业,并进人职业生活;另一方面,在个人进人职业领域后,为了进一步地适应个人(指经验、工作价值观、年龄、家庭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如何不断地加强。

*在职业心理学发展之初(1908),当时社会发展相对稳定.一个人进入某职业之后,基本上不大改变,故当时经常用的词语是职业,英文即Occupation和vocation,与社会学的职业基本上是一个概念,是人们为获得生活来源而从事的某种工作,是谋生的主要手段。

*Parson(1908)就是用的职业指导(Occupation和vocation)。

*从英文辞典上看,career 本身的含义也比较丰富,原意是道路、轨迹,衍生为生涯、人生、事业。

*从本质上看,该概念在职业心理学中的使用,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变化,以区别于传统的职业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5题,共25分)1、人们对职业社会地位的主观评价称为()(1分)A:职业声望B:职业期望C:职业地位D:职业价值观2、在影响职业声望的要素中选择一些代表性指标,并赋予其一定的权重,然后根据这些代表性指标的总分来评价某些职业的声望。

这种职业声望的调查与评价方法是()(1分) A:民意调查法B:指标法C:自我评价法D:个案研究法3、通过人们对某种职业所对应的经济收入、权力地位和社会声望进行评价,从而对多种职业进行排序称为()(1分)A:职业地位B:职业分类C:职业分层D:职业声望4、个体在求职或职业发展中分析各种因素后判断可实现职业目标的程度称为()(1分) A:职业环境B:职业评价C:职业期望D:职业机会5、国外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传入中国的时间是()(1分)A:20世纪初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90年代中期D:21世纪初6、在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萨柏提出的职业生涯五阶段理论中,主要通过学习进行自我考察、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完成择业和初步就业的阶段是()(1分)A:成长阶段B:探索阶段C:确立阶段D:维持阶段7、因首次提出了“职业锚”的概念而成为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经典著作的是()(1分)A:AnneRoe的《职业心理学》B:施恩的《职业的有效管理》C:布鲁克林•徳尔的《管理新职业者——当代工作者的多种职业生涯成功导向》D:罗斯威尔和斯莱德尔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源开发角色与能力》8、希望随心所欲安排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职业锚类型是()(1分) A:生活型B:安全/稳定型C:自主/独立型D:服务型9、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将个性按照职业归纳为六种基本类型,其中,喜欢要求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能够不断结交新的朋友,从事提供信息、启迪、帮助、培训、开发或治疗等事务,并具备相应能力的个性类型是()(1分)A:现实型B:社会型C:研究型D:常规型10、个人潜在的自我意识来自早期学习过程所获得的成长经验,当他们从事与自己不适合的工作时,一种意识会将他们拉回到使感觉更好的方向(职业)上,这就是()(1分)A:“职业高原”B:“玻璃天花板”C:职业社会化D:“职业锚”11、职业生涯早期第三个重要的自我管理策略是()(1分)A:认清自己B:学会进行自我生涯规划C:情绪管理D:时间管理12、—般而言,职业生涯早期的年龄定位于()(1分)A:20〜25岁之间B:20〜30岁之间C:25〜35岁之间D:25〜40岁之间13、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期是()(1分)A:职业生涯准备期B:职业生涯早期C:职业生涯中期D:职业生涯晚期14、职业生涯中期员工优势的积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能力经验和()(1分)A:资源B:心理的成熟C:职业发展方向的明确D:良好的职业形象15、在工作重新设计的方法中,使员工在同一水平的职位上轮换工作,通过多样化的职业活动以提高能力避免职务专业化所产生的厌倦的设汁方法称为()(1分)A:工作轮换B:工作丰富化C:工作灵活化D:工作扩大化16、在20世纪9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关注的重心在于()(1分)A: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B:个人和组织两者之间达到平衡C:就业咨询D:职业生涯规划在企业中的应用17、在职业生涯规划工具中,组织在展开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之前编制的参考性文本,向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岗位信息、规划方法和工具的介绍是()(1分)A:职业生涯发展文件B:职业生涯规划表C: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册D:职业生涯规划方案18、职业生涯阶梯中的中等长度阶梯的等级是()(1分)A:1~3级B:4级及以下C:5~10级D:10级以上19、员工职务等级由低级到高级提升的职业生涯阶梯发展方向是()(1分)A:纵向发展B:向核心方向发展C:向周边方向发展D:横向发展20、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原则中,把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看成是一个系统工程,纳入组织的整体发展战略的原则是()(1分)A:差异性原则B:统筹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全面评价原则21、在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咨询时,各个部门员工的法定咨询者是()(1分)A:最高层管理者B: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C:义务咨询者D:各部门负责人22、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标是()(1分)A:促进组织的长久发展B:吸引和留住人才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协调组织与员工的关系23、在“橱窗分析法”中,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属于个人展现在外、无所谓隐藏的部分称为()(1分)A:“公开我”B:“隐私我”C:“潜在我”D:“背脊我”24、在工作家庭冲突的形式中,由于把时间都投入工作领域(或家庭领域),而没有时间参与家庭领域(或工作领域)的活动而产生的工作家庭冲突是()(1分)A:时间冲突B:角色冲突C:情绪紧张冲突D:行为冲突25、在导师计划的作用中,指导者展示其看重的行为、态度和技能,帮助被指导者获得能力、贏得信任、认同专业的心理功能是()(1分)A:心理辅导的能力B:角色示范的功能C:接纳和承认的功能D:形成友谊的功能二、多选题(共5题,共5分)26、人们在择业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有()(1分)A:职业价值观B:个人兴趣C:职业地位D:特长E:职业评价27、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原则包括()(1分)A:利益整合原则B:可行性原则C:发展创新原则D:可持续性原则E:动态目标原则28、金斯伯格将职业生涯的发展分为()(1分)A:幻想期B:尝试期C:现实期D:成长依赖期E:独立贡献期29、对职业生涯晚期员工的管理,主要应遵循的原则有()(1分)A:理解和尊重的原则B:制度化和差别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C:真诚关心的原则D:提前准备的原则E:发挥经验优势的原则30、组织职业生涯开发方法有两类:一类是一般开发方法;另一类是针对特殊管理人员的特殊开发方法。

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色化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色化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色化研究【摘要】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学者逐渐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教育改革后面向大众化不断发展,独立学院作为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为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国内教育领域中不断壮大发展。

然而,由于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学生本人等多重原因,独立学院毕业生受到客观与主观等多方面不利条件影响,导致其就业问题难上加难。

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学生就业情况就是学院生源和学院发展的保障,提高就业率、就业质量是每所独立学院的重要工作之一。

然而,解决这一难题,同样要放眼全局,在独立学院中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定位自己,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就业观,使学生有计划,有准备的进行生涯规划,进而促进学生就业自主性,思想积极性,工作稳定性,个人发展全面性,最终达到既能提高独立学院教育的质量,又能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的结果。

因此,在独立学院中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色化研究十分必要。

【关键词】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色化一、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学者逐渐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在前人不断的实践下,得出一个结论,即引进国外的先进理论,不仅要学习,而且要结合中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的工作。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办学模式,有其存在的特殊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既有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同时也有其自身特点决定的特殊性问题。

这些问题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着指向性和针对性,因此要在独立学院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色化。

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生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从学生方面看,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部分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在父母的宠爱下,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很多事情依靠父母。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浅析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浅析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浅析作者:李武歌来源:《职业时空》2008年第12期摘要: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提出加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所谓职业生涯规划,简称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企业界被广泛地重视和应用,受到企业和员工的普遍欢迎。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职业生涯管理方面的理论也开始被高校所重视,并应用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当中,有的学校还将其以课程的方式与学生见面,但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却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从职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大多数人从事某项工作不仅是为谋生,提高其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

辅导员想在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中体现自身价值,实现职业理想同样也是他们的迫切愿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最大限度发掘自己的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这种局面的形成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是大有裨益。

再者,辅导员作为高校中的知识群体,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重要责任,能否充分发挥每位辅导员的自身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投身于高校德育工作,对整个大学的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职业生生规划可以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要求。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途径(一)高校辅导员个体必须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确定并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1.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2022年4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

2022年4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

2022年4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一、单选1、职位是一定的职权和相应的责任的集合体。

2、1925年,G.康茨第一次使用他自己编制的职业声望量表,对美国的职业声望进行调查。

3、自评法,即让被试者评价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职业社会地位层级序列中的位置。

4、民意法,即让一群被测试者评价一系列职业。

5、指标法,即在“职业环境”,“职业功能”和“任职者素质”三项决定职业声望高低的主要因素中,分别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指标,并给这些指标一定的分值,然后根据这些指标的总分值来评价某些职业的声望。

6、职业价值观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的态度和行为。

7、胜任原则,是指在选择职业时,应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客观实在的评价,包括学识水平、职业技能、身体素质以及个性特点等,是否符合职业要求,不能盲目攀比。

8、兴趣原则,即择己所爱原则。

兴趣与成功几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

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兴趣,择己所爱,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9、特长原则,择己所长原则。

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不同。

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能力条件。

10、能力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所必须的心理特征。

11、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实际上却普遍地存在着职业高低贵贱之分的认知,这种认识即是职业的社会评价。

12、内职业生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内心感受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13、外职业生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14、传统职业路径是一种基于过去组织内员工的实际发展道路而制定出的一种发展模式。

15、行为职业路径是一种建立在对各个岗位上的行为需求分析基础上的职业发展路径设计。

16、双重职业路径主要是用来解决某一领域中具有专业技能,既不期望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内长期从事专业工作,又不希望随着职业的发展而离开自己的专业领域。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听课笔记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听课笔记

2012年4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听课总结题型:一、单选(25×1=25分)二、多选(5×1=5分)三、填空(5×1=5分)四、名词解释(5×3=15分)五、简答(5×6=30分)六、论述(2×10=20分)第一章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绪论一、单选、多选、填空1、职业的特性:经济性、技术性、社会性、伦理性、连续性。

2、有关职业声望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

3、1925年,康茨第一次使用他自己编制的职业声望量表,对美国的职业声望进行调查。

4、影响职业声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职业环境、职业功能、任职者的素质要求。

5、职业价值观是个人对某一职业的价值判断,职业期望是个人职业价值的直接反映,职业价值观是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

6、职业专家将职业价值分为九种类型(自由型、自我实现型)7、职业分层是以职业角色为依据,按照职业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对职业的价值取向所做的职业等级层次排序。

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

9、提升的职业生涯观主张只有当一个人展现出在地位、金钱等方面有稳定或者快速的提高时才构成职业生涯。

10、无边界职业生涯强调打破组织界限和组织内部职位界限的职业转移和职业流动。

11、内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透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总和,它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

12、外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职位)及获取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依赖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增长的。

13、按照时间的长短来分类,职业生涯规划可分为人生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四种类型。

14、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包括两方面。

(1)员工的职业自我管理。

这是员工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

(2)组织协助员工规划其生涯发展。

15、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心理特质、生理特质、学历经历;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特色、人力评估、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管理。

自学考试《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模考试卷及解析

自学考试《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模考试卷及解析

自学考试《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模考试卷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总计2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在进行退休管理时,对于一般老年员工的管理方式是()。

A.辞退B.提供要职C.减薪D.提供教育培训机会2.职业生涯晚期个体所面临的最首要的问题是()。

A.树立职业目标B.职业生涯的即将终结C.经受职业挫折D.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明确3.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起始于()。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4.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伦理开发等属于人的()。

A.潜能开发B.物质开发C.精神开发D.技术开发5.根据“三三三”理论,以下不属于输出阶段的是()。

A.适应阶段B.创新阶段C.再创新阶段D.再适应阶段6.组织的基本结构状况、人力资源管理与评估状况、工作分析状况和组织的人际关系状况属于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

A.个人因素B.组织因素C.经济因素D.社会环境因素7.在尊重对方人格的前提下,以真情实意打动对方,推进面谈,这是职业生涯面谈类型中的()。

A.反馈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模考卷及解析B.启发型C.情感型D.鞭策型8.确定职业生涯发展方案后,下一个关键环节是()。

A.行动B.评估C.反馈D.沟通9.择业者获得某项职业可能性的大小被称为()。

A.职业概率B.职业价值观C.声望D.职业效价10.对工作有高标准要求,需要长时间投入工作、频繁出差、频繁加班,工作日程难以调整的员工容易遭遇()。

A.时间冲突B.情绪紧张冲突C.行为冲突D.压力冲突11.3~5年的职业目标一般属于()。

A.短期目标B.长期目标C.中期目标D.中长期目标12.人—职匹配理论的提出者是()。

A.萨柏B.霍兰德C.克朗伯兹D.帕森斯13.导师计划的消极作用之一是容易形成组织内的()。

A.小集团B.官僚组织C.非正式组织D.正式组织14.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

10052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最新复习资料

10052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最新复习资料

10052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最新复习资料一、单选1.职业的伦理性特点:人们所从事的职业要符合社会的生产任务(社会分工),履行公民义务。

P62.职业声望是人们对职业社会地位的主观评价。

P73.有关职业声望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末期。

74.1925年,康次第一次使用他自己编制的职业声望量表,对美国的职业声望进行调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职业声望的经常性调查,在许多国家已成为惯例。

75.职业地位是有不同职业所拥有的社会地位资源所决定,但是它往往通过职业声望的形式表现出来。

P76.职业功能是该职业对国家的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水平的意义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共同福利所担负的责任。

P77.职业声望的民意调查法。

让一批被调查者评价一系列职业的社会地位及其在层级序列中的未知。

P78.职业声望的自我评价法是由被调查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进行评价。

P79.职业声望的指标调查法,在影响职业声望的要素中选择一些代表性指标,并赋予其一定的权重,然后根据这些代表性指标的总分来评价某些职业的声望p710.职业期望,也称职业意向,是劳动者自己希望就从事某种职业的态度倾向,也就是个人对某一项之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

P711.职业分层是以职业角色为依据,按照职业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对职业的价值取向所做的职业等级层次排序。

P812.无边界职业生涯强调打破组织界限和组织内部职位界限的职业转移和职业流动。

P1213.内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透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总和,它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

P1314.外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职位)及获取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依赖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增长的。

P1315.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

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足

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足

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足1.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相关理论研究滞后职业规划与管理学说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6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

作为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规划已经在各大高校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逐步被引入当今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中。

但是,当前的职业规划相关理论还比较贫乏,引进的理论主要有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职业锚理论、职业匹配理论等,而且缺乏深入、系统的消化和吸收,难以用它们来指导实践。

其次,我国缺乏相关的对大学生心理、行为的深入研究,使职业规划理论缺少基础理论的支持。

另外,我国长期以来缺乏面向大学生的大规模、高质量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职业指导缺少实证的支持。

近年来,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同,我们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际的调研来使之付诸实施。

2.大学生职业教育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建设落后与大学生相关的职业规划专业指导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社会机构和个人,如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猎头公司、高校研究所、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等。

但是,目前这个群体的从业人员还比较少,他们主要面向公司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和培训,而且服务价格颇高,非普通大学生所能承担。

另一方面,大学生职业指导机构是高校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门。

这个领域的大多数工作人员长期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大学生的就业及择业过程、就业形势等比较熟悉,而且最有条件与在校大学生进行接触和沟通并给予指导。

但是,大多数高校并没有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及时改变服务思路,没有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仅仅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大学生毕业前夕的就业服务上,因此,就业指导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指导办公室),但是不少学校把就业指导工作当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或行政管理工作来做。

其次,缺乏就业指导和职业教育的专职人员是阻碍这一工作进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2003年曾经指出,2002年全国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多在1:700以上,2003年达到1:1000-1500,有些万人大学的就业工作专职人员甚至不足两人。

论音乐专业师范生学业与职业的策划

论音乐专业师范生学业与职业的策划

论音乐专业师范生学业与职业的策划[摘要]师范生就业的市场化改革取向,决定了对师范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结合教师教育实际,对师范生从学业和职业两方面进行策划,这对音乐专业师范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音乐专业师范生学业与职业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

作为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生涯规划已经在各大企业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逐步被引入到当今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中。

从本质上讲,职业生涯设计是一种对学生以职业要求为目标的目标管理,即通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其预期的目标,使其自觉地按预期目标的要求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仍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使大学生就业难,而且使全社会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同时,近年来我国高校连续扩招,且增幅较大,已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的局面,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

音乐专业师范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沉重的就业压力。

如何解决就业难问题,学校和大学生双方应积极做好分析,寻找对策。

笔者认为,音乐专业师范生从一入校就必须从学业和职业两方面着手做好生涯策划,要立足于学业和职业,设计音乐专业师范生的职业规划。

一、音乐专业师范生学业的策划方案(一)真正了解音乐专业师范生的培养目标音乐专业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科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技能,具备在基础教育音乐教学和从事教学研究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国民音乐教育师资。

它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技术理论、基本原理及中外音乐历史知识;具有相当程度的演唱(包括视唱、合唱)、指挥、钢琴演奏、伴奏能力;具有一定的作曲知识和审美能力并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音乐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初步掌握一件乐器的演奏方法;熟悉音乐教学法及音乐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初步具有进行专业音乐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它是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企业界引起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受到企业和员工的普遍欢迎。

在学科领域,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模式正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来。

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文献做出了提炼和总结;国外研究现状:职业--人匹配理论是用于职业选择、职业指导的经典性理论。

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金森在其《选择一个职业》著述中提出明确阐明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或条件:(1)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征。

(2)应清楚地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

(3)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

帕金森的理论内涵即是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对自己有一定可能性的)相对照、相匹配,最后选择一个与个人匹配相当的职业。

职业—人匹配,分为两种类型:(1)因素匹配。

例如,所需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特殊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或者脏、累、苦劳动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匹配。

(2)特性匹配。

例如,具有敏感、易动感情、不守常规、个性强、理想主义等人格特性的人,宜于从事审美性、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职业。

美国最著名的职业生涯管理研究者当属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研究院的E·H·施恩(Edgar H. Schein,又译雪恩)教授。

他于1978年出版的《职业动力论》(Career Dynamics,中译名为《职业的有效管理》)一书中率先从职业发展观出发,勾勒出了个人与组织相互作用的基本图式,为我们认识个人成长和发展,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角色与管理功能等领域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该书由于首次提出了“职业锚”概念而成为职业生涯管理的经典著作。

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保持阶段 解脱阶段
发展任务 使自己的兴趣、 进步、成长
技能适应职业 安全、建立
要求
生活风格。
帮助、学习、 独立、成为
主导活动 接受指导
有贡献的人
计划退休 稳更步新取技得能成功,生变之活职与,业业改使余
生活平衡
培训、奉献、
政策制定
离开岗位
与其他员 工的关系
学徒
同事
良师益友
协助者
年 龄 30岁以下
30—45岁
职业生涯成功有五种不同的方向:
进取型---使其达到集团和系统的最高地位; 安全型---追求认可、工作安全、尊敬和成为“圈内人”; 自由型---在工作过程上得到最大的控制不是被控制; 攀登型---得到刺激、挑战、冒险和“擦边”的机会; 平衡型---在工作、家庭关系和自我发展之间取得有意义
的平衡,以使工作不至于变得太耗精力或太乏 味。
职业
职业是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 工作。
职业是指人为维持自己生计,同时实现社会联系和自 我实现而进行的持续的活动方式。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 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 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职业生涯
一般认为,生涯指人的一生。 职业生涯指一个人的职业经历。 一个人从职业学习伊始,至职业劳动最后结束, 这整个人生职业工作历程,被称为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管理学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
职业生涯管理学说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
职业生涯管理在我国却是一门崭新的科学,基本属于引进、介 绍阶段。
职业生涯管理是一门非常有潜力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操作方法相 结合的科学。它的核心内容是职业生涯规划。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它是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企业界引起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受到企业和员工的普遍欢迎。

在学科领域,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模式正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来。

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文献做出了提炼和总结;
国外研究现状:
职业--人匹配理论是用于职业选择、职业指导的经典性理论。

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金森在其《选择一个职业》著述中提出明确阐明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或条件:
(1)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征。

(2)应清楚地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

(3)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

帕金森的理论内涵即是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对自己有一定可能性的)相对照、相匹配,最后选择一个与个人匹配相当的职业。

职业—人匹配,分为两种类型:
(1)因素匹配。

例如,所需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特殊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或者脏、累、苦劳动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匹配。

(2)特性匹配。

例如,具有敏感、易动感情、不守常规、个性强、
理想主义等人格特性的人,宜于从事审美性、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职业。

美国最著名的职业生涯管理研究者当属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研究院的E·H·施恩(Edgar H. Schein,又译雪恩)教授。

他于1978年出版的《职业动力论》(Career Dynamics,中译名为《职业的有效管理》)一书中率先从职业发展观出发,勾勒出了个人与组织相互作用的基本图式,为我们认识个人成长和发展,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角色与管理功能等领域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该书由于首次提出了“职业锚”概念而成为职业生涯管理的经典著作。

“职业锚”。

他认为,职业生涯发展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

职业锚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正如“职业锚”这一名词中“锚”的含义一样,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

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职业锚不是根据各种测试出来的能力、才干或者动机、价值观所做的预测,而是新雇员在工作实践中,依据自身和已被证明的才干、动机、需要、价值观,现实地选择和准确定位职业。

(2)职业锚是雇员自我实现的动机、需要、价值观、能力相互作用和逐步整合的结果。

(3)雇员个人及其职业不是固定不变的,虽然职业锚是个人稳定的职业贡献区和成长区,但是,这不意味着个人将停止变化和发展。

雇员以其职业作为其稳定源,可以获得该职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在西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经过30年的发展,职业锚已经成为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选工具。

国外许多大公司均将职业锚作为员工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参考点。

传统的职业锚理论一般将职业锚分为几种类型:技术或功能能力型、管理能力型、安全稳定型、自主独立型和创造型。

美国著名人力资源专家、犹他州立大学管理学系教授布鲁克林.德尔(C. Brouklyn Deer)1986年出版了专著《管理新职业者—当代工作者的多种职业生涯成功向导》。

书中论述了职业生涯的多样化,将职业生涯定位分为进取型、安全型、自由型、攀登型、平衡型五种类型,并对这五种类型职业者的特点及其管理进行了研究。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约翰B·米纳教授(John B. Miner)和佐治亚州立大学的唐纳德P·克莱思教授(Donald P. Crane)在1995年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前景》一书中作为影响绩效的因素之一论述了职业生涯开发,但其对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观点不甚正确且缺乏信心。

他们认为,通过职业计划和发展,使个人可以学会创造机会扬长避短。

但公司究竟能够达到什么结果,还是个未知数.只有一些大的公司,在职业生涯方面作了些事情,但是这些公司目前也趋向于减少他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该书作者忽略人生发展的需求,以企业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看待职业生涯管理,对此工作的发展前途持保守、消极态度。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心理学教授亚瑟·谢尔曼(Arthur Sherman)等人认为:“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企业雇主认识到要使员工对个人职业生涯感到满意,他们倾向于建立能使员工在组织内达到个人目标的职业生涯计划。

八十年代关注的焦点发生了变化,即:组织内的职业生涯开发被看作是能够在发生巨大变化的组织环境中满足业务需求的一种工具。

到了九十年代这一问题的焦点转移到两者的平衡上。

现在,企业内的职业生涯开发被作为一种战略过程,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职业中个人的潜能,而且也是强化组织成功的一
种途径。

”与米纳教授的观点截然相反,谢尔曼教授的观点充满信心,因为他已经认识到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强化组织成功。

最为宝贵的是他把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视做一种战略过程。

欧洲的研究法国高等经济与贸易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教授让·M·普雷蒂(Jean. Marie Pereti) 分析了法国60年代以来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变化趋势,他认为职业生涯的最初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

这一时期,企业职员对不同等级的高级职位的需求增长,促使企业雇主们去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

职业生涯概念的出现,还得益于当时有利的经济形势。

当时,雇员和企业间的关系变得逐渐和谐,职业生涯规划也在这一时期得以发展了。

法国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拉包雷(J.F. Laborey),在《职业生涯评价年度会谈》一书中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六十年代阶级斗争的产物。

当时,工会在一些企业中取得了职工随工龄增加而获得自动提升的权力。

但是,这在当时,职业生涯规划则如同一张不用奋斗就可实现的职务晋升计划表,它体现不出人在一生中的主动追求和全而发展,当然也经不起经济动荡的考验。

法国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教授富兰克·布努瓦(Frank Bouourmois)于1991年发表的《欧洲干部管理》一书中指出:职业生涯是干部管理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一些专家将干部管理归结为对干部的职业生涯的管理。

在该书中作者虽然承认干部价值自我实现的重要性,但仍将干部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目的局限于为企业管理服务。

由此可见,欧洲有的学者对员工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研究主要是从企业对员工需求的角度而不是从人生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研究问题的。

在职业生涯概念形成的早期,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就被描述成为一种可以使企业中的每个职位都有合适人选的培训计划、这种计划的方向就是发展企业认为有价值的员工的潜能并且利用他们的这种能力。

法国巴黎第十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教授阿兰·贝尔纳(Alain Bernard)在1992年出版的《年轻干部的发展》一书中对年轻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开发管理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

虽然他未能从人的发展之战略高度进行研究,但他许多的研究方法借鉴。

由此可见,职业生涯及其开发管理在欧洲得到重视和积极的研究,其定义和内涵在不断地更新,向侧重于人的内职业发展方向转化。

3.中国的研究在中国,职业生涯管理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课题,大多数研究还处在导入和介绍国外先进的理论阶段。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真正将职业生涯管理运用于实践的还很少,大多数企业把详细的培训计划等同于正式的职业生涯管理。

学术界近年来对职业生涯管理研究开始予以关注,已有少量课题对于我国的职业生涯管理现状和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

大陆
学者撰写的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著作和教科书,也开始出现了关于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章节。

胡君辰、郑绍镰主编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中专门设了一章讲述职业生涯管理问题。

暨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戴良铁、刘颖对职业生涯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做了总结整理和介绍,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①职业生涯管理的背景、特征与内容;②职业生涯管理的有关理论;③职业生涯管理的具体内容;④企业如何导入职业生涯管理:⑤企业职业生涯管理开展的方法与步骤。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暨南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的龙立荣、方俐洛和凌文栓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及效果的实证研究》中,对于我国的职业生涯管理和其实际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

这对于提高我国职业生涯管理研究的应用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台湾最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教授、所长黄英忠博士在1997年2月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专著中用一章的篇幅论述了职业生涯开发的意义、职业生涯开发与人性需求的关系、开发的阶段、影响职业抉择的因素、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管理等内容。

可以说黄英忠教授是中国学者中对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研究的开创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