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貌学基本理论 22
地貌基础知识 ppt课件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部分:按照高程分类
第一部分:按照高程分类
台地 平原
第二部分:按照地貌形态成因分类
Ⅰ.巨型地貌 Ⅱ.陆地部分按地貌成因的动力条件 Ⅲ.基本地貌类型 Ⅳ.更小的地貌形态
地貌的相对等级:可分为5级
Ⅰ.巨型地貌 Ⅱ.大型地貌 Ⅲ.中型地貌 Ⅳ.小型地貌 Ⅴ.微型地貌
Ⅰ.巨型地貌
地球表面可以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大陆、洋盆 形成发展始于中生 代:T之前为一超级大陆(泛大陆)由于板块运动而裂解形成现 代大陆和大洋。 大陆: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大陆壳组成,平均海拔875m。遭 后期破坏严重。目前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洋盆:由单一的硅镁层的大洋壳组成,其上覆盖松散沉积物。 地貌因受水体保护,形态原始。洋底平均深度-3794m. 大陆边缘:是陆壳的延伸部分,具有与大陆相似的结构,包 括大陆架、大陆坡。
夷平面
➢ 剥蚀面与夷平面不同,是指较小范围的、由侵蚀-剥蚀作用 形成的规模较小、局部基岩裸露的近似平整的地面。如流水 剥蚀面、波浪剥蚀面、风化剥蚀面、溶蚀作用形成的剥蚀面 等。
➢ 以河流作用为主形成的夷平面,可能是准平原,也可能是尚 未达到准平原化的老年期宽谷地形,所以,夷平面与准平原 不能完全等同。
又包含前一阶段的若干特征。 如:坳谷包含冲沟。
切沟
冲沟
坳谷
地貌学
三、地质构造地貌
常见的有:断裂、褶皱和火山作用的地貌。 (一)断裂地貌 1、断层崖: 2、断层谷: (二)褶皱地貌 1、单斜地貌:发育在褶曲一翼单向倾斜岩层上的地貌。 坚硬岩石形成单斜山;软弱岩层形成单斜谷。 若组成单斜山的岩层倾角<40°,则顺岩层层面的山坡 较缓,而另一侧山坡较陡,两侧山坡显著不对称――― 单面山。 若组成单斜山的岩层倾角>45°,两侧均较陡――猪背 山。 若褶皱区局部岩层呈水平状态构成山体――方山。
按照成因,陆地构造地貌有:山地、平原、 高原、盆地等类型。 (一)山地 山地和山脉是指高于周围的平地,内部又有一定 高差的正地形。 山脉是指限于带状延伸的山地;山地起伏小于 200米,称为丘陵。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平原、高原 平原、高原地形平坦,或者是略有起伏。 两者海拔高度不同,但没有明显的指标,一 般将平原限于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的,高原限 于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的;高原是大面积构造 抬升过程中因外力侵蚀切割微弱的结果,而平原 一般属于堆积性质,即在构造沉降过程中不断有 大量碎屑物从外围搬运堆积而成。 (三)盆地 是低于周围山地的相对负向地形,它和周围 的山地是同一构造成因的产物。
2、背斜、向斜地貌 正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负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3、穹隆山地地貌 是指地下岩浆和塑性岩盐向上挤入盖层,以 及其他原因使得盖层拱起而成的穹隆构造与短轴 背斜构造上发育的地貌形态。 (三)火山熔岩地貌 1、火山口 2、火山锥 3、火山熔岩丘 熔岩垄岗 4、熔岩台地和高原
2023年地貌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性和及其成因、演化、内部构造和分布规律旳科学2)地球内营力:地球表面如下旳作用力。
例如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3)地球外营力:地球表面以上旳作用力,例如流水、波浪、冰川、风等4)戴维斯“侵蚀轮回”学说:第二章坡地地貌1)风化作用:露地表旳岩石,受到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旳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旳岩屑、沙粒和黏土,这种作用被称为风化作用2)倒塌及形成条件:斜坡上旳岩屑或块体,,在重力旳作用下,迅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倒塌,条件:地形条件:坡度和高度;地质条件:岩石中旳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都对倒塌有直接影响;气候条件:温差大,降雨季节;地震原因;人为原因:开挖3)倒石堆旳发育示意图(形成过程):4)滑坡及影响原因:斜坡上旳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旳影响。
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称为滑坡,条件:地下水、地表水、斜坡岩石构造和岩性、地震、人为原因5)滑坡旳作用力:6)坡积裙:大气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斜坡旳坡地上,形成片(面)状水流,在这种水流作用下,地面物质被侵蚀搬运使坡面减少,称为坡面水流侵蚀。
被侵蚀旳物质堆积在坡脚外,被称为坡积物,它们围绕坡地边缘分布,形似衣裙,称为坡积裙第三章河流地貌1)横向环流和漩涡流横向环流:在弯曲河道中,从凸案由睡眠流向凹岸旳水流(表流)由河底流向凸岸旳水流(底流)构成一种持续旳螺旋形向前移动旳水流,称横向环流漩涡流:当水流绕过障碍物,如沙坡旳脊部、河床基岩岩槛以及多种人工建筑物时,都会产生旋涡流2)溯源侵蚀:从源头、河口或瀑布向上游侵蚀,称为溯源侵蚀3)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靠近这一基准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能再向下侵蚀,这一基准面称为侵蚀基准面4)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旳原因:水文状况旳变化、构造运动、岩性旳差异、气候变化、5)河漫滩旳形成与发展:6)泥石流旳形成条件:地质、地形、气象、水文、经济活动7)洪积扇旳构造:洪积扇旳构造多事砂砾互层和砾石层中夹砂透镜体或砂层中夹砾石透镜体8)三角洲与三角湾:三角洲:在时尚作用很强和河流挟沙很少旳河口,涨潮时时尚一很快旳速度溯河而上,形成强烈侵蚀,退潮时积蓄旳河水和时尚一起沿河而下,加强了退时尚旳力量,强烈冲刷河道,形成喇叭形旳河口叫三角湾9)河流阶地旳成因:具有较宽旳谷底和河流下切侵蚀10)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水系旳高地11)断头河:河流袭夺后,夺水旳河流称袭夺河,被夺水旳河流称被夺河,被夺河旳下游因上游改道而源头截断,称为断头河12)河流地貌旳发育阶段:河流地貌发育旳初始阶段,称幼年期阶段;河流地貌发育旳平衡阶段,称壮年期阶段;河流地貌发育旳终极阶段,称老年阶段第四章岩溶地貌1)岩溶水旳分带:垂直循环带、过度循环带、水平循环带、深部循环带2)溶沟与石芽:溶沟和石芽是石灰岩表面旳溶蚀地貌,水流沿石灰岩表面流动,溶蚀和侵蚀出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突出旳部分,称为石芽3)干谷、盲谷和伏流:干谷:是岩区旳干涸河谷,由于地壳上升,岩溶水旳水平循环带下降,或上游河道水流流入落水洞成为地下洞,原有由地下水喝上游河道补给旳河流失去了水源,因而变成干谷盲谷:在岩溶区,常见河谷上游从某一陡坝下旳泉眼涌出,而河流流向旳前方又有一落水洞,河水沿落水洞流入地下,这种上下游封闭旳谷地称为盲谷伏流:转入底下旳河流暗流段,叫伏流4)峰林和峰丛:峰丛:峰丛是由上部为矗立旳锥形山峰和下部相连旳基座构成旳石灰岩山峰群峰林:高耸林立旳散布石灰岩山峰旳组合5)岩溶地貌旳地带性特性:6)岩溶地貌旳发育阶段性:幼年期阶段、青年期阶段、壮年期阶段、老年期阶段第五章冰川地貌1)雪线及其影响原因雪线:在高山和高纬地区,地表降雪旳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相等旳界线,称为雪线影响原因:温度、降水量、地形2)冰川冰旳形成过程:积雪变成冰川是先由新雪变成雪粒,再由雪粒变成冰川冰,最终形成冰川3)冰川旳类型:1.按冰川发育旳气候条件和冰川温度状况,分为海洋性气候冰川和大陆性气候冰川 2.按冰川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把冰川分为山岳冰川、大陆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4)冰斗、刃脊和角峰冰斗:冰斗是山地冰川重要旳冰蚀地貌之一,它位于冰川旳源头。
02第二章 地貌学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地貌的地带性
在一个地带内,地形的发展表现出一 种与其他地带不同的特点,叫做地形发展 的地带性。主要有大地构造地带性和气候 地带性
一、气候与地貌
气候是地貌形成的 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主要为温度 和降水量)决定着外力 的性质和强度,从而影 响到其塑造的地貌。
二、气候地貌分带
形成地貌的外力受气候控制,地球上气候呈 现分带性,故地貌的空间分布亦具分带性。
岩石的类型
2.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 和早已形成的沉积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 和硬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有明显的成层 构造,一般都含有化石。
岩石的类型
3.变质岩:变质岩是岩浆岩、沉积岩甚至变质岩在地壳 中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下发生变质 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的物质成分既有原岩成分,也有变 质过程中新生成的成分。
(楊達源,自然地理學,2001,P.321)
一、戴维斯三要素说
岩性不同、地质构造不同、作用营力不同、经受 作用的时间长度或发育所处的阶段不同,都会导致地 貌形态不同。
反过来说,地貌形态的差别,可从岩性、构造、 营力、历史或阶段等方面得到解释,或找出原因。
三要素说的提出,明确了地貌形成的内因是岩石 与构造,外因是营力,以及其形成过程需要一定的时 间和必然经过不同的阶段。
大陆架:与陆地连接的浅海平台。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的斜坡。 海山:大洋底孤立的隆起高地。 洋脊:贯穿大洋中部的巨大海底山脉。
第一节、地貌形态
3、地貌基本形态 自然界的地貌形态常以单个形态或形态组合的形
式存在。把地貌形态中较小较简单的形态,例如冲沟、 沙丘、冲出锥等称为地貌基本形态。 4、地貌形态组合
有的地质作用进行得很快,易于被人察觉,如 火山喷发、地震、山崩、泥石流等。但更多的地质 作用进行得非常缓慢,例如地壳的升降运动,即使 在相当剧烈的地区,每年升高只不过几毫米,但经 过长期发展变化,常常使地壳发生巨大的变化。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 地貌学基本概念
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名词:地貌,地貌的基本形态和组合形态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地貌的形态分为基本形态和形态组合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如阶地、冲积扇等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如河谷、洪积扇群等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和测量指标地貌的基本要素地形面——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古地形面——地质历史时期存在的、直观上看不出来的地形面,只有通过研究才能确定地形线——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地形点—— 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测量指标①高度绝对高度(即海拔高度),从图上读取相对高度(2种地貌的比高)②坡度:坡度主要反映在地形面上一般的划分等级为:陡坡:坡角>50°中等坡:坡角25~50°缓坡:坡角<25°在堆积地貌上,不同的坡度可反映不同的成因类型。
例如:崩塌堆积物、坡积物、冲积物形成的堆积地貌坡度依次递减。
在基岩组成的斜坡上,地貌的坡度反映了不同岩石的抗风化能力的强弱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一般来讲时代较新的褶皱,往往形成顺构造地貌,即地貌形态与岩石的构造形态是一致的,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时代较老的褶皱,往往形成逆构造地貌,即地貌形态与岩石的构造形态是相反的,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试述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在地貌发展中的意义内营力--发生于地壳内部、深部,即内部的物质运动水平运动本世纪板块运动学说,喜山板块由于南美板块的推进,始新世以来,0.33~0.27cm/y,造成喜山的上升地壳升降主要是新构造运动对塑造现代地貌起了主导作用,地壳升降主要形成中小型地貌岩浆上升形成火山地形,溢出的熔岩填平地形,形成熔岩高原或平原外营力作用有2个过程削高——产生剥蚀地貌补低——造成堆积地貌什么是地貌的年代,地貌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确定地貌的年代主要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
只有等基本要素固定下来以后方能算年代任何地貌,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a. 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c. 掩埋关系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物地貌地质年代的确定a.古生物法主要利用地貌堆积物中所含的古生物(Q)化石或其组合,直接确定地貌的年代此法适用于堆积地貌,因侵蚀地貌常无堆积物b.年间法确定的地貌在某一年间或阶段形成,确定的时间越短越好,长了则无意义主要是利用寻找地貌上最老的堆积物和剥蚀地形切割的最年轻的堆积物,其区间即为地貌形成年龄.其他方法同位素:C14法历史考古法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美国地貌学W.M.Davis提出侵蚀旋回学说,即指假定有一地块,原始面非常平缓,在某一地质时期突然抬升,抬升后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根据剥蚀程度,分为三个阶段:a.幼年期幼年期地貌特点时间上:短暂起伏迅速增加峡谷,V字型,高差大壮年期地貌特点“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河谷侵蚀,斜坡大量发育,峡谷变宽谷c.老年期起伏微弱,时间无限延长山坡消失,在分水岭之间残存有小小的残丘。
地貌学原理
地貌学原理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绘图题读图题大题第一章绪论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的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内外时间以内营力作用为主的地貌来说,地貌的分布与大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方向以及构造线的走向都有一定的联系。
以外营力作用为主的地貌,则有呈唯独水平分布和沿山地垂直分布的规律。
第二章坡地地貌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地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溃、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坡地行程的两大重要作用重力和流水作用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
崩塌形成的条件1。
地形条件2。
地质条件3。
气候条件4。
地震因素5。
人为因素崩塌堆积形成的地貌类型----倒石堆-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土,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滑坡作用力的力矩方程Pa-Qb-fR=0影响滑坡的各种因素1.地下水2.地表水3.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4.地震5.人为因素滑坡和断裂同样会形成阶地土屑蠕动斜坡上的碎屑或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下坡运动。
坡积裙坡积物围绕坡地形成的地形,形似衣裙---坡积物在坡面流水作用下,被带刀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下来的堆积物。
坡地形状直线坡、凸形坡、凹形坡和各种形状组成的复式斜坡。
第三章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河流的水流在流动过程中进行侵蚀,形成各种沟谷地貌,被侵蚀的物质沿沟谷向下游搬运并堆积,形成河漫滩、冲积扇和三角洲等堆积地貌。
凡有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称河流地貌。
读图题河流横坡面结构图【p20】河流流水作用1。
侵蚀作用2b搬运作用3。
堆积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1。
冲蚀作用2。
磨蚀作用3。
溶蚀作用溶蚀作用是和河流水流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进行溶解所产生的一种破坏现象。
河流的搬运作用1。
搬移2。
跃移3。
悬移河流侵蚀基准面河床纵坡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影响河床纵坡面的发展影响河床纵坡面发展的因素1.水文情况2。
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2021
86
复习资料:地质年代确定的基本原理
• 地层层序律
2021
87
复习资料:地质年代确定的基本原理
• 生物层序律
– 岩石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它是在岩 层中保留下来的古生物记录。由于生物进化总 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种演化规律是不可逆 的。因此,可利用一些演化 较快、存在时间短、 分布较广、特征明显的生物化石和生物化石的 组合,作为划分相对地质年代的依据。每一个 地质时代都有其特征的标准化石或化石组合。 下图为 根据化石确定不同地区地层是否为同一 时代的地层的示意图。
• 例如:坳谷发展的阶段性
– 切沟 – 冲沟 – 坳谷
2021
84
5. 地貌的年代及发展
• 现代地貌与古地貌
– 现代地貌—— 指全新世(≤1万年)的地貌,和 当地的气候一致。
– 古地貌—— 指地质历史上形成的地貌,参与现 代地形,和当时的古气候一致。
• 如江汉平原的丘陵之上,多堆积风化红土,为炎热 气候条件下形成(N2),现在的气候为温暖较湿
2021
51
3. 地貌的成因
• 内外地质营力在地貌上的表现
– 地壳的连续上升
• 作用强度越来越大,造成大峡谷,稳定期短
– 地壳间歇性上升
• 分水岭与河谷高度不变,形成多级阶地或夷 平面
– 长期稳定
• 随时间延伸,分水岭降低,河谷降低,分水 岭接近河谷,宽河谷,低小丘陵
2021
52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从图上可以看出,两头的作用力比较单纯,仅 一种营力,复杂的是中小型地貌,既有外力作 用,也有内力作用
2021
43
2021
44
3. 地貌的成因
• 影响地貌形成发展的因素
地貌学原理-2(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
一、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
◆绝大多数的地貌系统属开放系统,其内部具有自我调节作用, 力求达到动力均衡状态
二、系统的等级性
●地貌是一个庞大、复杂、多分支、多等级系统。 ●在地貌系统中,至少已确定出三类主要的系统:形态系统、能量—物质 流系统和作用—反应系统 ●地貌形态的规模等级不同,其发育的时间尺度、主导作用营力、理论依 据和研究方法都不同。
though reflection and through degradation and reradiation.
The hydrologile.
cycles of carbon.
地貌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 二、系统的等级性 三、自变因素和他变因素 四、正反馈与负反馈 五、静稳定状态与动稳定状态 六、地貌形态的平衡与时间尺度 七、地貌生成的能源系统与作用系统 八、地貌形态的敏感性与复元性
第二章 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s of Geomorphology
一、两种学派、两种模式 1.序列演化方式的地貌组合变化模式,认为地貌演化是在一定 的演化序列中进行,按地貌组合变化可分为不同阶段;以戴维 斯(W.M.Davis)、彭克(W.Penck)和金(L.C.King)为代表。
● 在他看来,斜坡剖面形态有三种,即凸形坡、凹形 坡和直线形坡,每种形态都包含着内外力的数量关系。
●山坡形态取决于构造运动和剥蚀作用之间的对比关 系。如凸形坡表示地壳上升大于剥蚀作用;凹形坡表 示剥蚀作用大于地壳上升,直线形坡则表示两者均等。 如果地壳上升时快时慢,那么,斜坡的剖面形态就变 得复杂起来,彭克的提法对戴维斯学说提出了挑战。
Earth System Science
The energy cycle.
《地貌学》第二章 第二节 陆地的构造地貌
峨眉山金顶
峨眉山金顶
2.断块山与断陷谷 (1)断块山
断块山是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 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
断块山的特点是山边线平直,山坡陡峭成 崖,即断层崖,与相邻的平地之间没有过渡地 带,常常急转直下。断层崖受横向沟谷的切割, 形成一系列三角形的断层三角面。
华山
断块山可在各种地质构造基础上形 成,有的两面均受断裂的控制,有的是 单独存在,但多数是成群分布,排列方 式为平行的、雁行的、斜交的或同心圆 状的。
昆明西山
有时一系列断陷盆地呈斜列分布, 盆地之间由—隆起高地分隔,断陷盆 地和隆起高地共同构成断陷盆地-断块 山系。
山西断陷盆地系分布图
(三)板块内部稳定区的构造地貌
板块内部稳地区构造长期稳定,新生代 构造运动大多表现为大面积拱起或拗陷。
若拱起区缺少差异运动,形成的地貌类 型和形态单一。如高原、山地、或丘陵。
正在发展为新的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 最典型的大陆裂谷是东非大裂谷。
(二)板块内部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
1.褶皱-断块山 先经历了古生代板块碰撞,形成褶皱构造;
在中、新生代又发生了板内块断构造运动,从 而形成褶皱块断山。
它的山前断层的垂直断距很大,构成山体 的岩层保留着原先就有的褶皱构造。因此,在 褶皱-断块山的形成中,褶皱作用和断裂作用 同等重要。
常见的断块山有地垒式断块山和掀 斜式断块山。
(A)地垒式断块山
地垒式断块山的构造基础是地垒 构造。
地垒式断块山又称地垒山,指断块沿两条或多
条断裂隆升而形成的山地。
地垒山的两侧山坡的坡长和坡度基本相等,且 多呈断崖绝壁。
江西庐山是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其外形特点 是两侧山边线平直,并形成悬崖峭壁,而山顶部分 起伏较平缓。庐山的西北侧是莲花洞断层,东南侧 是五老峰断层,两者都是高角度正断层,而且是阶 梯状断层。
第二章 地貌学基本理论 22
The problems of Davisian cycle
The Davisian cycle certainly has a number of problems. Since it focuses so heavily on erosion it suggests that the very recent alluvium of the lower Mississippi depositional floodplain is actually a very old landscape! The assumption of initial rapid uplift followed by even temporary stasis is also inaccurate or overly simplistic for much of the world. As Penck argues, a steady-state between uplift and erosion is common for many tectonically active regions of the world. Lastly, the role of climate, lithology, structure, etc. is largely overlooked by Davis' approach.
涪江河床剖面图
岷江河床剖面图
●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初始准平原:坡面发育的原始地面,上升前所所剥蚀所形成的起伏微缓 的准平原 ●上升发展阶段 ●均匀发展阶段 ●下降发展阶段 ●终极准平原: ★初始准平原与终极准平原的区别:前者谷坡为凸形,后者谷坡为凹形
彭克所预言的3种山地发展方式
这时的上升山地将视内外营力的对比而呈 现彭克所预言的3种发展方式,即: ◆山地上升 ◆山地不增不减 ◆山地下降 山地下降即所谓的下降式发展,地面持被剥蚀 以至夷平,但由于均衡作用,剥蚀夷平非直线 式下降而是波浪式下降,这是形成W.彭克所 说的山麓梯地的可能原因之一。
地貌学-第二章-坡地地貌
冻 结 风 化 示 意
隙中的液态水就会结冰,因结冰后其体积将增大 1 / 11 左右,故在岩石空隙中产生巨大的膨胀压力(冰劈作
用) ,造成岩石的崩裂。
干湿变化
矿 物 的 水 分 与 结 晶 膨 胀 作 用
由于岩石裂隙中的盐类反复结晶、潮解,使岩石崩 解的作用。 多发生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
盐结晶作用引起的蜂窝状风化
2、化学风化
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与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
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风化的作用方式
H2O O2 CO2
水化作用 水解作用 氧化作用 碳酸化作用
(1)水化作用(hydration) 水与一些不含水的矿物结合,把水分子结合到矿物 的晶格中的作用。 水分子在矿物晶格中成为结晶水,只有在高温下才 能分离出来,因而原矿物就变成含水的新矿物。
胀冷缩而引起的。
岩石通常是由多种矿物组成 的,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膨
胀系数,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会
导致岩石中矿物之间的结合力 减弱,最终松弛崩解。 即便是成分较为均一的岩石, 由于存在着岩石的各向异性, 甚至是晶格结构的差异,也可 以造成热胀冷缩的差异,导致 岩石的风化。
温差大的地区,在白天当 太阳光直射时,岩石表层增 温而膨胀,而内部膨胀小甚 至未发生变化。 到了夜晚气温骤降,岩石
什么是山地灾害?
山地灾害和坡地重力侵蚀地貌什么关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风化作用 坡地及块体运动 崩 塌 滑 坡 蠕 动
★☆ ★ ★ ★★ ☆
坡地上的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并常有流水参与作用下发生崩塌、
什 么 是 坡 地 地 貌 ?
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称为坡地地貌,斜坡地貌或重力地貌 (P6)。
地质地貌学学习重点
地质地貌学学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了解地质地貌学的研究任务(1)、研究地壳的形成和物质成分与结构的变化规律;(2)、研究地质作用的原因和条件,以及作用过程和结果;(3)、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4)、研究地壳运动、变化和发展历史及古生物变化历史。
2、地质地貌学的特点(1)、时间的悠久性(2)、地区的差异性(3)、变化的复杂性第二章地壳的物质组成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赤道半径6378km,两极半径6357km。
赤道周长40075km,即两极稍稍压扁的球体,旋转椭球体。
长短半径差为21km。
实际上北凸(10Km)南凹(30Km),略呈一梨形。
2、大陆表面形态的划分(七个单元)按照高程和起伏特征,大陆表面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裂谷系统。
3、莫霍面、古滕堡界面、康拉德面三个不连续界面划分地球圈层地球内部有两个最明显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称为不连续面。
莫霍面、古滕堡面,据此划分地壳、地慢、地核。
(上部地壳)硅铝层(花岗质层) 大陆地壳才有硅铝层---------------- 康拉德界面(下部地壳)硅镁层(玄武质层)4、地壳的元素丰度(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含量,称为克拉克值 (地壳元素丰度)。
5、地壳中分布最广泛的10种元素O,Si,Al,Fe,Ca, Na, Mg, K, Ti,H 等10种元素占地壳总重量99.96%,其中O,Si,Al,Fe占88.31%.6、地质作用概念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称为地质营力。
7、地质作用的能源(1)、地内热能 (2)、重力能 (3)、地球旋转能(4)、太阳辐射能 (5)、潮汐能 (6)、生物能8、地质作用的分类按照能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9、矿物的概念矿物是天然产出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10、晶体与非晶质体(1)、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团)在三维空间有规律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体。
地貌学主要知识点
地貌学主要知识点第二章坡地地貌1、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地下水:地下水可使土(岩)体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而失去稳定。
2)地表水:在坡脚水面附近进行掏蚀,使岸坡物体失去支撑;降水或融雪浸润土壤使之滑动。
3)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
4)地震:地震对滑坡起触发作用。
5)人为因素:人工挖土,破坏斜坡稳定。
2、崩塌、滑坡土层移动的区别?3、影响坡面径流侵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地形(坡长、坡度、坡形):控制坡面流水冲刷速度和冲刷量。
2)土壤结构:土壤团粒好,土层厚可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小侵蚀。
3)植被:①减少坡面径流量;②控制坡面径流速度;③阻挡雨滴直接冲击地面。
4、列举土屑蠕动的例子。
电线杆歪斜、树干弯曲、土墙或篱笆向斜坡下方倾斜和斜坡草皮向下坡移动等。
5、崩塌形成的地貌有哪些?第三章河流地貌1、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有哪些?1)固体物质来源:①构造破碎带提供大量碎屑物质来源;②岩石风化形成大量碎屑物质;③高山地区的厚层冰碛物;④强烈地震造成山崩滑坡,使土石体汇集于山谷。
2)水体来源:集中降雨、快速冰雪融化和冰湖溃决。
3)沟谷坡度:沟谷比降为10%~30%。
4)人类经济活动: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和过度放牧等。
2、三角洲的类型有哪些?1)扇形三角洲2)鸟爪形三角洲3)尖头形三角洲4)岛屿形三角洲5)过渡型三角洲(介于尖头型和岛屿型之间)3、河流阶地的成因有哪些?1)构造升降运动:地壳上升,河床纵剖面位置相对抬高,水流下切侵蚀。
2)气候变化:气候干湿变化引起堆积作用和侵蚀作用交替。
3)侵蚀基准面下降:引起河流下切侵蚀,从河口段向源侵蚀。
4)河流袭夺:河流袭夺以上和以下都能形成阶地。
4、水系的形式有哪些?1)树枝状水系2)格状水系3)放射状水系4)平行状水系5)环状水系6)向心状水系7)倒钩状水系8)网状水系第四章岩溶地貌1、溶洞堆积作用类型及其堆积物有哪些?1)化学堆积物: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幕、泉华。
地貌学-知识点(终极版)
地貌学-知识点(终极版)第一章:绪论要点:1.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地貌学: 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进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依照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第四纪地质学: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进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地层、古气候、生物、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认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照,拟定第四纪地质年代表。
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演化及生物界的进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2.新生代以来的地质年表全新世(1.17万年)更新世(2.588百万年)3.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研究地质学的一具很重要的现实主义原理是“将今论古”,即用研究现代地质作用和现象的办法去了解地质历史阶段的地质过程。
为研究前第四纪的地质历史,有必要对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举行研究。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农业生产、工业和民用建设等都在现代地表和第四纪地层上举行,农业区划、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电工程、道路工程、厂矿和港口建造、地下水勘探、砂矿勘测等都需要举行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勘察工作。
4.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2.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别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而且研究办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点;3.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它们也有密切联系,地貌工作者必需具有较充实的第四纪地质理论基础,才有也许对地貌进展的趋向举行预测性的研究, 研究第四纪地层时又往往借助于地貌学的办法。
1.地貌学是地质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2.地貌学的理论和办法又是新构造运动和地震地质研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地质界以为地貌学是动力地质学或物理地质学的一部分;3.第四纪地质学是历史地质学的一具分支,它把第四纪自然环境作为其研究的要紧内容。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貌
绪论 第一章 构造地貌 第二章 坡地重力地貌 第三章 流水地貌 第四章 喀斯特地貌 第五章 风成地貌 与黄土地貌 第六章 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
2024/9/17
绪论
一、何谓地貌
地貌是固体地壳的表面形态, 如突起的山地和高原, 平坦的 平原, 凹陷的盆地和海盆等等。
2024/9/17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
湖南省处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 过渡地带, 地势变化较大。地貌总的看, 省区东西南三面为高耸 的山地环绕, 中间为低缓的丘岗起伏, 北部为低平的平原湖泊, 形 似一个向北开的马蹄形盆地。
全省地貌复杂多样, 地貌形态可划分为山地(包括山原), 丘陵, 岗地, 平原四大类, 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51.22%, 15.04%, 13.87 %, 13.12%, 另有6.39%水面。
一、水平构造地貌
水平构造的岩层抬升后形成的构造高原或构造台地, 经流水 长期侵蚀后, 往往被切割成面积较小的方山。其特点是顶平坡陡, 远望如城堡和山寨, 如广东的丹霞山, 张家界天子山的黄狮寨、 顶天楼等方山。
如果方山再被流水分割, 则形成面积更小、形态高尖的石峰、 石柱、石针和狭长的石岭、石墙。它们往往成群分布, 故又称为 峰林地貌。景观奇特, 是很好的地貌旅游资源。
2024/9/17
内、外营力在造貌过程中是同时出现的, 并且互相影响, 只 不过作用强度不同而已。例如在地壳稳定时期, 以外营力为主 导, 结果使高地夷平, 低地填高。如果在地壳强烈活动时, 则以 内营力为主导, 此时地貌高差增大, 海底可能上升成为陆地, 而 陆地下沉也可能变成海洋。
任何一个地区的地貌发育都是几种营力共同作用而成, 但其 中有一种营力起主导作用。
2024/9/17
地貌学知识整理剖析
地貌学知识整理剖析第二章构造地貌复习要点1、构造地貌规模分级;一: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和洋底。
二:大地构造地貌—如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洋底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
三:地质构造地貌—由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2、地壳均衡理论;固体的地壳在熔融状态的地幔之上好像浮在水面上的快体一样,地壳厚的地点,突出地表愈高.插入下部地幔愈深;反之,地亮薄的地点,插入下部地幔愈浅。
如此就形成地壳均衡。
3、全球有三大构造活动地貌带(名称、特点);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带:集中了世界上60%的活火山和绝大部分的深源地震,并伴有极其频繁的浅、中源地震。
新生代地层因受构造活动造成比较复杂的地质构造现象,也是典型的活动大陆边缘所在。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地震频繁,某些段降有火山活动。
新生代地层受强烈水平挤压作用呈现大规模逆掩推覆现象。
洋脊裂谷带:地形起伏较缓,新生代岩层形变错位别强,非常少有新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地震活动弱。
4、洋底构造地貌的类型;(1)大洋中脊(2)大洋盆地:海岭、深海平原、海沟5、活动大陆边缘的类型和特点: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以太平洋的东岸最为典型。
由海沟与边缘山脉组成,大陆架很狭窄。
东亚型大陆边缘:以东亚的大陆边缘最为典型。
自海向陆依次浮现海沟、岛弧和弧后盆地,构造复杂多样。
陆缘弧:指陆地和火山岛弧之间的弧后盆地的基底具有典型陆壳性质,并因有丰富的陆源碎屑堆积,成为浅海大陆架,其陆壳向来延伸到火山岛弧区域。
边缘湖:它的弧后盆地基底更多的具有洋壳性质,并往往成为深达2千米左右的海盆,而火山岛弧的基底却具有陆壳性质。
洋内湖:包括弧后盆地和火山岛弧在内的整个基底都由洋壳组成。
6、地质构造地貌的类型(重点掌握单歪地貌)。
断裂地貌:断层崖、断层线崖、断层谷、掀歪山褶皱地貌:单歪地貌(向一具方向倾歪的状态称为单歪构造。
发育在构造盆地的边缘、穹窿高地的边缘、褶曲两翼等的单向倾歪岩层上的地貌,统称为单歪地貌。
大学地理 地貌学 第二章 坡地地貌
冰劈作用
冰劈作用
盐风化
• 由于盐类的结晶和体积更大的新盐类的形成 对围岩施加压力造成的岩石破坏作用称为盐 风化。 • 另一类重要的盐风化是盐的结晶。当岩石孔 隙和裂隙中的水溶液被蒸发时,盐类会逐渐 达到饱和,盐类就会结晶析出,使体积增大。 盐类结晶就会对其围岩产生膨胀压力,使裂 隙扩大加深,最后使岩石破裂
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的关系
• 岩石的风化,实质上只有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 类型。
• 物理风化作用,加大 岩石的空隙度,使岩 石获得较好的通透性, 这样就更利于水、气 体和微生物的侵入。 岩石崩解为较小的颗 粒,使表面积增加, 更有利于化学风化作 用的进行。 • 物理风化是化学风化 的前驱和必要准备。 • 这里5.9
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的关系
• 化学风化在改变岩石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同时 ,也在改变其物理性质。一般说来,物理风 化只能使颗粒破碎到一定的粒径,大致 0.02mm是其破碎粒径的下限。然而化学风化 却能使岩石破碎到更小的粒径,直到胶体溶 液和真溶液。从某种意义上说,化学风化使 物理风化的继续和深入。
二、主要造岩矿物的风化及其产物
• 热力风化: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一,季节变 化和昼夜变化引起的温度变化时,岩石表层 热胀冷缩,不同深度,这种胀缩程度不同, 因而使岩石产生剥落。 • 岩石不同矿物因颗粒大小,颜色深浅和晶体 结不同,膨胀系数也不一样,温度变化时, 各矿物之间分裂、分散形成砂粒。
• 冻融风化:岩石孔隙中 的水分在温度降低到 0℃时结冰,体积膨胀, 对围岩产生强大的压力, 使岩石破碎。
•规模差异大。(<1m3——108)
• 按发生的地貌部位和崩塌方式又可分为山崩、 塌岸和散落。 • 山崩(Sturzstroms, debris avalanches)是山岳 地区常发生的一种大规模崩塌现象, • 河岸、湖岸(库岸)或海岸的陡坡,由于河 水、湖水或海水的冲蚀,或地下水的潜蚀作 用以及冰冻作用,在岸坡的水面位臵常被掏 空,使岸坡上部物体失去支持而发生崩塌, 称为坍岸(topple)。 • 散落(Rockfalls)是岩屑沿斜坡向下作滚动或跳 跃式地连续运动。其特点是散落的岩屑连续 地撞击斜坡坡面,
地貌学第二章
地貌 描述
Section header
第二节 地貌的描述 Section header 二、地貌描述
(1)文字描述
①平面形态
=L / L
'
式中:δ为弯曲系数,L′为曲线或者折线长度,L直线长度。
地貌 描述
②横剖面形态
地貌形体沿与延伸的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切开的断面称为横剖面。 正地貌,有坡形、顶面与坡面、坡面与坡面之间转折、坡面长度、 坡度、高度、对称性等形态指标; 负地貌,表述底面、坡面坡形、底面与坡面、坡面与坡面之间转换, 及地貌面起伏变化、底面宽度等。
一、地貌分类指标
1.分类指标原则 (1)形态和成员结合原则; (2)主导因素原则; (3)分类体系逻辑性、完备性原则; (4)分类指标定量化原则 2.分类指标 (1)形态指标 (2)营利指标 (3)物质组成分异指标 (4)地貌形成的年代指标
Section header
二、地貌分类的方法体系
(1)从采用的分类指标看:单指标的等级分类法;多指 标的组合分类法。 (2)从地貌类型划分的方法看:区域划分分类、分层分 类(包括决策树)、统计分类、地貌类型混合方法(主体、 客体)等。
③第三级
陆地部分表现各种成因下的基本地貌类型; 海岩和海底部分表现小型形态
④第四级
表现更小形态
Section header
第三部分
种种成因下的形态符号
第三节 地貌分类指标与体系 Section header
分类 体系
Section header
第三节 地貌分类指标与体系 Section header 中国陆地地貌类型划分研究
Section header
第二节 地貌的描述 Section header
地貌学第二章
④ 总体形态呈阶梯状,由阶梯状断裂形成,也可能由滑坡,浊流过程形成。
⑤ 是洋壳向陆壳过渡的地区。
三, 大陆巨地貌
1, 构造高原与构造盆地
构造比较稳定的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具有双层结构,称为地台
另一类不具双层结构称为地盾。
四,断层构造地貌
根据断层的现代活动性质可将其分为两类:不活动断层和活动断层
断裂活动不仅造成岩层的垂直错动,也可造成水平移动
1,垂直错动形成的地貌
1层崖 2层线崖 3层谷 4块山与断陷盆地
2,断层水平移动形成的构造地貌
五,岩浆活动构造地貌
岩浆活动可分为两类:岩浆侵入与岩浆喷发,据此岩浆活动构造地貌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 海洋巨地貌
1, 大洋中脊 2深海盆地
二, 大陆-海洋过渡区巨地貌
1, 岛弧-海沟-边缘海盆地 2. 大陆坡 是陆地向海洋过渡地区
有如下特征:
① 呈明显的坡折,上限水深130m,下限水深2000m。
② 坡度各地不一,一般为5-7o,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可达15-20o,甚至超过50o。
2,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地学界对陆地与海洋的成因一直有两种观点:固定论和活动论
岩石圈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在固体地球外层基本上是连续分布的,但它不是一个整体,他被大洋中脊的许多断裂分割,这些被分割的呈块状的岩石圈称为板块。板块的运动
板块有三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1相被运动2相向运动3相切运动
1,岩浆侵入形成的构造地貌
2,岩浆喷发形成的构造地貌
岩浆喷发有多种形式:中心喷发,裂隙喷发,区域喷发
地貌概论
三、地貌学的研究与应用
地貌学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 地貌发展历史 地貌模拟实验
发展趋势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的综合
结束
现实论
赖尔在《地质学原理》中提出,地 球表面形态是由现在仍起作用的过程的 影响下,缓慢而不断地变化着。
他认为,基本的地貌形态作为地壳 运动的结果而形成,然后在外力作用下 被破坏、夷平。
可可西里
沙漠公路
沙 漠 公 路 被 流 沙 阻 断
沙漠公路的防护1
沙漠公路的防护2
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滴灌绿化沙漠公路
穿 越 沙 漠 的 铁 路
滑坡治理
滑坡治理工程
南极科考1
1984.12.27.南极长城站建立
南极科考2
北极黄河站
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基地,20040728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1
四川盆地2
上海浦东机场建设
上 海 浦 东
上海浦东机场
飞行安全与鸟群
飞机与飞鸟亲吻后
俄罗斯飞机,2004
电子驱鸟炮
合肥机场
候鸟的落脚点
长江三斗坪
三峡大坝
三峡库区
大亚湾核电站
青藏铁路穿 越昆仑山
青藏高原上的冻土层
青藏铁路经过格尔木盐湖
青藏铁路的防冻热桩
◆山地与丘陵: 山地是指高于周围平地,而内部又有一定高差 的正地形;呈带状延伸的山地称为山脉;丘陵是海 拔高度 500m 以下,高低起伏<200m 的正地形。 ◆高原与平原: 都是大面积的平坦或略有波状起伏的地形;高 原一般海拔高度>1000m,而平原则<200m(内陆 海拔几百米的平原称为高平原,如成都平原)。 ◆盆地: 是低于周围山地的盆状负地形,是升降差异运 动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sic Principles of Geomorphology 一、两种学派、两种模式 二、侵蚀循环学说 三、山坡发育理论 四、山麓夷平循环理论 五、地貌的动力平衡理论 六、全球地貌与板块构造 七、地貌与大陆动力学
一、两种学派、两种模式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序列演化方式的地貌组合变化模式,认为地貌演化是在一 定的演化序列中进行,按地貌组合变化可分为不同阶段;以 戴维斯(W.M.Davis)、彭克(W.Penck)和金(L.C.King)为代表。 2.动力平衡或稳定平衡,认为整个陆地表面是自我调整的, 这种自然调整与发生在斜坡上及河道中的过程相适应,也与 自然界一般规律相适应,当一个因素改变,其他因素通过自 我调整,这样尽管地表发生了物质、能量的变化,当中的地 貌形态及坡度则保持不变。以哈克(J.T.Hack)为代表。
涪江河床剖面图
岷江河床剖面图
●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初始准平原:坡面发育的原始地面,上升前所所剥蚀所形成的起伏微缓 的准平原 ●上升发展阶段 ●均匀发展阶段 ●下降发展阶段 ●终极准平原: ★初始准平原与终极准平原的区别:前者谷坡为凸形,后者谷坡为凹形
彭克所预言的3种山地发展方式
这时的上升山地将视内外营力的对比而呈 现彭克所预言的3种发展方式,即: ◆山地上升 ◆山地不增不减 ◆山地下降 山地下降即所谓的下降式发展,地面持被剥蚀 以至夷平,但由于均衡作用,剥蚀夷平非直线 式下降而是波浪式下降,这是形成W.彭克所 说的山麓梯地的可能原因之一。
地理循环中的发育阶段 在每种循环中,又分出若干相对意义的发育阶 段。即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老年期地面 被夷平,他称之为准平原。
幼年期
• 河流迅速深切地面, 形成峡谷,并扩展 其河谷系统,担仍 保持着不少原始平 坦地貌,造成山顶、 和缓坡地面并存的 地貌。
壮年期
• 原始上升得高地面被 全部蚀去,峡谷因侧 蚀作用加强,使河谷 逐渐扩展而变成缓坡 宽谷;主河(干流) 的纵剖面开始达到平 衡剖面,地貌形态为 丘陵宽谷。
评论
缺点: 1.主要是在思想方法基于简单的推理和演绎,忿视了 地貌演化过程中由于多种要素变化而使循环方问发 生变化的复杂性、例加将内力(地壳上升)与外力 (剥蚀作用)从时间上截然分开,在循环初期地壳 迅速上升过程中,忽视了剥蚀侵蚀作用;认为在上 升作用停息之后,外力作用才开始括动。显然,这 种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 2.对于地壳运动的假设,彭克认为开始地壳是缓慢上 升,后来才逐渐加速至最大值,然后变为长期稳定。 3.彭克认为剥蚀速率与上升速率的对比决定地面的形 状,因此,在开始当这两个速率相近时,就会形成 “初始准平原”,其与“终极准平原”不同。 4.戴维斯的侵蚀循环是假定构造运动(上升之后)和 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二者一过程又是周 而复始的、封闭的、循序进行的循环。但构造运动 和气候条件都是变化的,每一个旋回都不同。 5.过于简化,不能解释地貌在短期内的变化。 优点:是地貌学中的一个系统阐述地貌演化的理论, 对地貌学的影响很大。
二、侵蚀循环学说—戴维斯
戴维斯生于1850年,家境富裕,以至年青时即能作环球旅行。 在远东旅游他到了日本,又在上海稍事停留.当时上海开埠未久, 日本正值明治维新,气象颇为不同,他认为日本更有纪律和现代 气息。著名的哈佛大学既是他求学的地方,也是他后来长期执教 的地方。 但是,只有他在1899年同时发表了两篇著名的学术论文,即 “地理循环”(1899)和“淮平原”(1899)之后,他才像明星一样 升起在科学界,他的理论很快征级了许多学者,风靡全球.在他 之前,地理学家一船只是静止地描述地球表面的地形,似乎山地 永远是山地,平原永远是平原。 戴维斯却认为,地形是水远不断地变化着的,山地可以经受河流 等外动力的长期作用变为丘陵最后成为平原。由于真正平坦的平 原是很难达到的,一般只能形成微波状起伏的地面,有时有残丘 突冗于平原之上。
◆二战之后对热带地貌
的研究又提出“双层剥蚀 面”的概念,把化学风化 提到重要位置.这些剥蚀 面可以说是准平原的变种, 可以统称之为夷平面。
夷平面
• 现代关于夷平面的定义是: 夷平面是长期大陆剥蚀形成 的跨流域的平坦地面,其上 有残山存在,地面有风化壳 或其它碎屑堆积,它切过其 前的一切地层和构造。 • 不少地貌学家认为,夷平面 是可以作大范围对比的,甚 至可以跨洲际作对比(L、 C.KinB,1962)。 • 夷平面也是以世界洋面为基 面发育起来的,即使在大陆 中心,夷平面形成的原始高 度也不过为海拔数百米。 • LC.金认为非洲的山麓剥蚀平 原的坡度为每公里下降10— 20cm.可见夷平面的平坦程 度。
基本理论
◆戴维斯于1899年创立了地理循环学说,又称侵蚀循环。
该学说曾经律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地貌学的理论基础,至今 仍不失其科学价值.
◆他认为地貌的发育要索有三个,即构造、时间(侵蚀阶段)
和营力。
◆地貌演化反映了这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一提法抓住了
地貌演化过程中最基本的实质。
假定前提
1.位于潮湿温带 2.岩性均一 3.起始地形是平原 4.地壳仅是在开始时有一次急速上升, 气候进入长期稳定
五、地貌的动力平衡理论
50年代以来,由斯特拉勒(1952)、哈克 (1960)和乔利(1962)等人提出的解释地 貌发育的理论。 主要观点:认为只要剥蚀过程的控制因素不 变,地形经过自我调整过程,就不会随时间 而变化,即不发生地貌演化,这种地貌将是 “独立于时间外的”。换言之,地貌并不象 戴维斯认为的随时间迁移而出现幼、壮、老 等不同阶段。
南非的麓原面
1.冈瓦纳面:形成于中生代(大陆漂移之前) 2.非洲面:形成于早第三纪(大陆漂移之后) 3.后非洲面:形成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 4.刚果面:形成于第四纪
评述
◆L.C.金相继对台维斯的
准平原发起了攻击。
◆他们提出了山足面和
山麓剥蚀平原的概念,并 把地面夷平归因于山坡后 退为主的山足夷平作用。
序列演化模式
十九世纪末期至二十世纪初,对地貌学理论贡献较大、影响较为深远的 人物是美国学者戴维斯、德国著名地貌学家和地质学家瓦.彭克、南非地貌学 家莱斯特.金,他们是现代地貌学的奠基人. 1.美国地貌学家戴维斯(W.M.Davis,1850-1934),于1899年创立的地理(地貌) 循环学说,奠定了地貌学的基础,认为一切不同的地貌形态视构造、营力 (作用)、和时间(阶段)这三个可变的因素而定。戴维斯使用动态法或演 进法,即他自称的地表的解释描述法,从发生学的观点出发,在解释地貌方 面做出伟大的贡献,从地理学与地质学分出了地貌学。 2.德国著名地貌学家和地质学家瓦.彭克(W.Penck,1888-1923),创立了坡面发 育理论和山坡梯地学说,代表性的著作:地貌分析
◆凸形坡表示地壳上升大于剥蚀作用; ◆凹形坡表示剥蚀作用大于地壳上升; ◆直线形坡则表示两者均等。
如果地壳上升时快时慢,那么,斜坡的剖面形态就变 得复杂起来,彭克的提法对戴维斯学说提出了挑战。
Active faults in Minjiang and Fujiang drainage
涪江和岷江的水系提取图
3.南非地貌学家莱斯特.金(L.King),全球尺度研究地貌学。
4.动力地貌模式
哈克(J.T.Hack)和斯特拉利(A.Strahler)把系统论和热学 原理引入地貌学研究中,并指出,大多数地形属开放系统,其 演化并不是顺着固定方向和朝着最终地形而进行的,经过自我 调节达到均衡是处于开放系统中的地形发展总趋势。 1976年《地球表面过程》杂志出版,标志着过程—反映学派 的成熟,1981,该杂志又改名为《 地球表面过程与形态》,说 明过程反映学派重新从仅重视过程转变到同时兼顾过程的最终 结果——地形的变化。却利(R.J.Chorley)、舒姆 (S.A.Schumm)和赛顿〔D.E.Sugden)1984年合著的地貌学, 标志着动力地貌学派的确立。
三、山坡发育理论
彭克的地貌学理论,主要反映在“地形分析”(1924)一书 中,他与戴维斯的观点不同: ◆认为地貌是内外力同时相互作用下的产物; ◆研究地貌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地貌形态实际去了解内 外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确定地壳运动的性质; ◆地貌分析的具体方法是分析斜坡形态。
主要观点
●他认为山前梯坡形态是构造运动与剥蚀作用两个变 量的函数; ● 在他看来,斜坡剖面形态有三种,即凸形坡、凹形 坡和直线形坡,每种形态都包含着内外力的数量关系。 ●山坡形态取决于构造运动和剥蚀作用之间的对比关 系。
基本理论:地貌发育的动力平衡
●认为一个地区的所有各个地形要素(如起 伏、坡长、平均坡度、和最大坡度、沟长坡 度等),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在适宜的 条件下,所有的要素如谷底、谷坡和分水岭 都以同意速度被夷平。
评价
优点: 1.是构造-剥蚀相关理论的一 个代表 2.重视了内力和外力的数量关 系和相互作用 缺点:没有考虑气候、岩性 对山坡形态的影响
如:山坡的形态与气候有关 系:干旱区山坡短、上部呈 凸形,下部呈凹形,向潮湿区 过渡,山坡加长,且呈近直 线形。
四、山麓夷平循环理论
●该理论又称为外成侵蚀循环说,于1948年南非地貌学家金(L.C.King)提出的。
◆风蚀循环 ◆冰蚀循环 ◆水(河流)蚀循环 ◆冰川循环 ◆岩溶循环 ◆海蚀循环等7种
准平原(夷平面)
◆北美的地貌学家最早在东海岸的阿巴拉契亚山脉确认了两级 准平原,即施库里准平原和哈里斯贝准平原。前者被认为是第 三纪早期或中期形成,后者为晚第三纪.在两级准平原之下才 是新的河谷系统。 ◆在西部高原的落基山也有两级准平原,分别叫山顶准平原和 落基山准平原,可以和前述阿巴拉契亚山的两级准平原对比。 ◆青藏高原的的两级准平原(夷平面):山顶面、高原面
The problems of Davisian cycle
The Davisian cycle certainly has a number of problems. Since it focuses so heavily on erosion it suggests that the very recent alluvium of the lower Mississippi depositional floodplain is actually a very old landscape! The assumption of initial rapid uplift followed by even temporary stasis is also inaccurate or overly simplistic for much of the world. As Penck argues, a steady-state between uplift and erosion is common for many tectonically active regions of the world. Lastly, the role of climate, lithology, structure, etc. is largely overlooked by Davis' appro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