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合集下载

《气温与降水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仁爱版》

《气温与降水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仁爱版》

《气温与降水》导学案一、进修目标1. 了解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2. 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法;3. 理解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4. 能够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二、进修内容1. 气温的观点及测量方法;2. 降水的观点及测量方法;3. 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4. 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气象资料和气象预报,引导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对我们平时生活的重要性。

2. 进修气温和降水的观点及测量方法: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学生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气温,了解不同地区气温的变化规律。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凝结成液滴或固体颗粒后落到地面的现象,包括雨、雪、雾、露等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雨量计来测量降水量,了解不同季节和地区的降水量差别。

3. 探讨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气温和降水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对植被发展、动物生存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气温和降水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 探讨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气温和降水对不同地区的人类生活和农作物发展的影响。

5. 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气温和降水的观点及测量方法,认识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四、课后作业1. 观察当地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记录并分析其规律;2. 查阅资料,了解气候变化对举世生态系统的影响;3. 小组讨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拓展延伸1. 邀请气象专家或农业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气温和降水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的影响;2. 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气温和降水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环保认识和气候变化应对能力。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和降水这两个要素分布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使得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2.掌握影响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因素;3.培养读图、析图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2.使用图解法,通过展示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3.利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2.准备相关案例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这两个要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规律。

4.巩固(10分钟)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如:为什么赤道地区气温高?为什么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①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②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德育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温度带、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有关地图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看图A、B,引导学生了解除夕之夜,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 (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展翅待飞的冰天鹅,还有那昂首欲鸣的冰公鸡、活泼可爱的冰小猫……,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

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

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有的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手捧金果灿灿的盆栽柑橘,……,喜气盈盈,流连忘返。

”使学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

小结: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板书: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提问:同学们请估计一下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紧接着追问第二个问题“关于气温大家想了解哪些内容?”总结:大家对气温都非常感兴趣,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问题——气温的变化板书一、气温的变化一、在黑板上写出一句习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

”并设置一个问题:“通过这句话你能得出一个与气温有关的什么结论。

”讲授:我们在研究气温的变化规律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气温的值,请大家阅读课文,自己总结都有哪些值,这些值都是如何得来的。

常用描述气温的值有:a.日最高气温;b.日最低气温;c.日平均气温;d.月平均气温;e.年平均气温。

这些值是通过观测与计算得来的。

气温和降水(第3课时)示范教案

气温和降水(第3课时)示范教案

《气温和降水》教学方案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是什么。

2.了解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是如何绘制的。

3.学会判断气温曲线,知道如何描述气温特征。

4.学会判断降水量柱状图,知道如何描述降水特征。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2.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判读。

【教学难点】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判读。

教学过程【温习旧知】1.气温分布规律2.降水分布规律3.图中甲、乙两点位于同一纬度,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此图为( )A.北半球夏季等温线图 B.北半球冬季等温线图C.南半球冬季等温线图 D.南半球夏季等温线图4.读某地区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纬度,虚线表示海岸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为北半球的海洋 B.乙地为北半球的海洋C.甲地为南半球的陆地 D.乙地为南半球的陆地【课程引入】提问:从前面的复习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气温和降水的知识已经掌握得很好了,那你们知道,地理学上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示气候资料的吗?生:表格、画图、用坐标……(板书)气候资料的表示和判读方法【新课学习】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将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直观的方式加以表示。

学会阅读和使用这些资料,就能快捷地了解和比较各地气候的特点。

1.表示方法(板书)一、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1、表示方法:表格法、等值线图法、坐标图法。

这节课,我们将重点讲解最常用到的坐标图法,这样的坐标图,我们把它称之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顾名思义,这样的坐标图中,包含用曲线表示的气温要素以及用柱状图表示的降水量。

(设问)那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如何绘制的呢?因为涉及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所以绘制的时候,我们也分开来绘制,首先是气温曲线的绘制。

首先,我们将坐标图的横纵坐标绘制出来,其中,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表示温度。

通常横坐标绘制成12等份,表示12个月,纵坐标的温度则会根据该地的气温的情况来划分。

然后,根据提供的气温资料在坐标图中进行定点,并用一条平滑的曲线将各点串联起来。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商务星球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知道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2、了解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和范围.3、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4、理解干湿地区的划分.【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教学用具】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地形分布,今天学习一下气温和降水的内容。

2、展示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安排学生读图。

讲解:我国气温不仅季节变化大,而且地区差异明显。

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板书:一、气温分布1、冬季气温特点2、夏季气温特点(提问)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冬季和夏季气温特征不一样,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根据各地的气温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把全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读图认识一下,和分成两个小组,负责1月和7月,找出自己家乡的气温,在找出本图中,全国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据和位置,计算气温年较差。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说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是总结1月和7月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回忆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

得出冬季受纬度影响,夏季北方日照时间长。

前面的地形区联系,看看主要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

(转承)那么我国的降水是怎样的呢,下面看图分析一下板书:二、降水的时空变化安排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课本内容。

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都很大,从空间上看,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根据我国各地降水和蒸发的关系,我国分成四个干湿地区。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都很大,分成很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找出划分的标准是活动积温。

家乡所处的温度带是暖温带,分析图表,了解每个温度带适合生长的农作物。

找出家乡的降水量和集中的季节。

对比四个城市的降水变化,总结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初中地理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降水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的概念、类型及形成过程。

2. 掌握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

3. 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降水的概念、类型及形成过程。

2.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1. 降水类型的形成过程。

2.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的成因。

教学准备:1. 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天气状况,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

2. 提问:你们对降水有什么了解?降水有哪些类型?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降水的概念、类型及形成过程。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降水的概念: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云层落到地面的现象。

2. 讲解降水的类型:根据降水的主要形式,可分为雨、雪、冰雹、雨夹雪等。

3. 讲解降水形成的过程:降水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空气中要有足够的水蒸气,二是要有凝结核。

4. 讲解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5. 讲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节降水较少。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降水分布图,分析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2.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降水季节变化柱状图,分析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降水的概念、类型、形成过程、分布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

2. 强调降水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降水特点,并结合实际生活,提出合理的节水措施。

2.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降水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降水知识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降水知识。

地理八年级上册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案

地理八年级上册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案
年平均气温__________; 高高纬度地带全年获得太
阳的____________,年 平辐均射量气较温少____________。 (3)因此低 ,世界年平均气
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以
____________向 _以__赤__道__为__中__心_逐渐降低。
两极
课程结束
This template is the internal standard courseware template of the enterprise
A.亚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非洲
7.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D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8.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
D.从低纬度向南、
北9、两有极关逐气渐温降分低布的叙述,正确的是:B
经济
•经济周期 •GNP趋势 •利率 •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 •失业率 •可支配收入 •能源供给 •成本
社会文化
•人口统比收入 分配 •社会稳定 •生活方式的变 化 •教育水平 •消费
技术
•政府对研究的 投入
•政府和行业对 技术的重视
•新技术的发明 和进展
•技术传播的速 度
•折旧和报废速 度
OT机会与威胁分析方法一:波特五力模型

流 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比较高,寒流 经过的地区气温比较低

形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海
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一、填空题
课堂练习
北半球 大陆:气温最高月份:_7_月___。 思 气温最低月份:1_月____。 考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气温的概念,能结合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日变化变化和年变化规律;结合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的空间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地图,提高读图分析图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法,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3.能够运用关于气温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

【难点】用关于气温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2018年10月1日的天气预报,让学生注意仔细观看聆听天气预报员的话。

其中涉及到了这样一句“明天天气转凉,最高气温是16℃”,提问学生“气温是什么呢?”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1.气温的概念【教师活动】让学生自主观看教材,找到气温的概念。

【学生活动】归纳回答。

【教师总结】气温是大气的冷暖程度。

2.气温的时间变化教师过渡:回顾课前所观看的天气预报,里面提到了“最高气温”,有最高气温必然会涉及到对应的最低气温,说明一天当中的气温是在变化的。

教师出示地图:北京某年10月1日气温日变化曲线图【问题】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学生回答】自主归纳、回答。

【教师总结】气温日变化图分布规律: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出现在日出左右。

教师补充:生活中还会听到“平均气温”这样描述气温的词语,补充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的相关知识。

【过渡】气温除了一天当中有变化外,在一年当中有变化吗?【师生共同总结总结】气温在一年当中的变化就是气温的年变化,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过渡语】秋天,天气会渐渐转凉,为什么候鸟这个时候会向南飞。

继而引出空间变化。

3.气温的空间变化教师活动:首先让学生阅读课中阅读“等温线的基本知识”,之后出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学生结合图例进行分析)。

【问题】(1)0℃等温线大致经过哪些地方?(2)气温的分布规律?【学生活动】归纳总结。

中图版(王民主编)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王民主编)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王民主编)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二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

“世界的气温”部分,教材首先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个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

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需要学生记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记忆。

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指同一地点而言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能够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据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这个练习,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

课程标准:1、阅读世界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2、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3、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2)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

(3)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2)通过对某一处随海拔的升高温度变化情况尝试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世界各地气温和降水规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养成关心世界气候的行为习惯。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教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第一课时:世界气温一、导入新课(2分钟)以三位同学的寒假生活照,A同学中国黑龙江漠河,B同学泰国普吉岛,C同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景观图来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和人文特点的差异?从而引入本章教学。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1教学过程如下:[导入新课]学习世界气候,先要知道气温、气压和降水的形成、分布和变化。

前两节我们已经学习了气温和气压的形成、分布与变化,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节降水的形成和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板书)一、大气降水(板书)问题1.根据你平时的生活经验,观察投影片,大气降水主要有哪些形式?出示雨、雪、雹等投影片,让学生/Article/Inde某.html>总结(降雨、降雪、冰雹等均属大气降水)。

不管哪一种降水形式,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问题2.大气中水汽来源于哪里?出示水汽来源投影片,让学生/Article/Inde某.html>总结。

(大气中水汽主要来自海洋、河流、湖泊、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中水分的蒸腾作用。

) 1.大气中的水汽来源:蒸发和蒸腾(板书)问题3.空气对水汽的容纳是不是无限度的?出示一块海绵和一杯水,请一位同学上台把水慢慢倒向海绵,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当水倒到一定程度时海绵就容纳不下了,如果再继续倒,水就会从海绵里流出来。

)这说明海绵吸水有一定限度,达到一定量时就不能再吸水了,这就叫饱和。

这个道理和空气对水汽容纳的道理十分相似。

问题4.空气容纳水汽的数量与气温有什么关系?出示不同气温时空气的最大水汽容量投影片,让学生观察(气温越高,饱和空气能容纳水汽量越多)。

2.饱和空气与气温的关系:成正比(板书)问题5.30℃时的饱和空气温度降至20℃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什么现象发生?让学生观察30℃时的饱和空气复合投影片和气温降至20℃时饱和空气投影片相比较得出结论(在空气中会出现多余水汽;多余水汽吸附在空气中微小尘埃上,形成微小水滴——云和雾,这微小尘埃就是凝结核)。

问题6.微小水滴怎样才能形成降水?放“降水的形成”录像片,通过慢放、停放,让学生观察(微小水滴不断碰撞,体积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形成雨、雪、雹等降水形式)。

地理精品教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3课 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4

地理精品教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3课  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4

【课题】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概括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 (重点)2. 运用不同城市降水量柱状图,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的季节分布特点。

(重点)3. 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重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教学方法】图文阅读法、小组讨论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

3、四类干湿地区的地表景观和农业类型有何不同?直接反映的地理事实是什么?【问题探究】根据教材图2.8和图2.11,归纳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2、800MM、400MM、200MM3、反映了当地的降水情况学生读图交流,并总结: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还是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乡和生活训练学生独自的发现力和培养总结能力总结梳理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来梳理本课所学知识。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又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当堂达标】1、将下列地区与它们所属的干湿地区和植被类型用直线连起来①长江中下游平原 A半湿润地区(1)森林②华北平原 B湿润地区(2)森林、草原③塔里木盆地 C半干旱地区(3)荒漠④天山山麓 D干旱地区(4)草原2、综合题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问题:⑴甲、乙两地中1月气温低于0℃的是____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___地。

⑵甲、乙两地中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是____地,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____地。

⑶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A、各月降水都很多B、各月降水都很少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3、请根据各城市的降水柱状图在“中国降水量图”中分别填出各个城市名称填图内容为台北、武汉、兰州、乌鲁木齐四城市。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的优点,一是从家乡生活实际引入课本内容的学习,学生不觉在学习,而好像在回忆生活,易于学生感同身受。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第 3 课气平和降水教课设计八年级地理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认识我国气温的散布特色,知道0°等温线经过的地域。

2、认识温度带的区分标准和范围。

3、认识我国降水的时空散布特色。

4、理解干湿地域的区分。

【教课要点】我国降水的时空散布特色【教课器具】中国 1 月气温散布图中国7月气温散布图中国年降水量散布图【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地形散布,今日学习一下气平和降水的内容。

2、展现 1 月和 7 月气温散布图,安排学生读图。

解说:我国气温不单季节变化大,并且地域差别显然。

冬天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天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广泛高温。

板书:一、气温散布1、冬天气温特色2、夏天气温特色(发问)大家议论一下,为何冬天和夏天气温特色不同样,是受什么要素的影响呢?依据各地的气温关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把全国区分为 5 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天气区。

读图认识一下,和前面的地形区联系,看看主要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

(转承)那么我国的降水是如何的呢,下边看图剖析一下板书:二、降水的时空变化安排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散布图,达成课本内容。

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都很大,从空间上看,散布的总趋向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递减;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夏秋天节。

依据我国各地降水和蒸发的关系,我国分红四个干湿地域。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平和降水的变化都很大,分红好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域。

分红两个小组,负责 1 月和 7 月,找出自己家乡的气温,在找出本图中,全国最高气平和最低气温的数据和地点,计算气温年较差。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说明自己的研究成就,就是总结 1 月和 7 月我国气温的散布特色。

回想影响气温的要素:纬度、海陆、地形。

得出冬天受纬度影响,夏天北方日照时间长。

找出区分的标准是活动积温。

家乡所处的温度带是暖温带,剖析图表,认识每个温度带合适生长的农作物。

找出家乡的降水量和集中的季节。

对照四个城市的降水变化,总结我国降水量的空间散布特色。

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_1

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_1

第3气温和降水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我国气温的散布特点,知道0°等温线通过的地域。

二、了解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和范围。

3、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散布特点。

4、理解干湿地域的划分。

【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时空散布特点【教学用具】中国1月气温散布图中国7月气温散布图中国年降水量散布图【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导入,上节学习了地形散布,今天学习一下气温和降水的内容。

二、展示1月和7月气温散布图,安排学生读图。

讲解:我国气温不仅季节转变大,而且地域不同明显。

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日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板书:一、气温散布、冬季气温特点二、夏日气温特点(提问)大家讨论一下,为何冬季和夏日气温特征不一样,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按照各地的气温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把全国划分为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读图熟悉一下,和前面的地形区联系,看看主腹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

(转承)那么我国的降水是如何的呢,下面看图分析一下板书:二、降水的时空转变安排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散布图,完本钱内容。

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转变都很大,从空间上看,散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按照我国各地降水和蒸发的关系,我国分成四个干湿地域。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温和降水的转变都很大,分成很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域。

分成两个小组,负责1月和7月,找出自己家乡的气温,在找出本图中,全国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据和位置,计算气温年较差。

每一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说明自己的研究功效,就是总结1月和7月我国气温的散布特点。

回忆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

得出冬季受纬度影响,夏日北方日照时间长。

找出划分的标准是活动积温。

家乡所处的温度带是暖温带,分析图表,了解每一个温度带适合生长的农作物。

找落发乡的降水量和集中的季节。

对比四个城市的降水转变,总结我国降水量的空间散布特征。

按照自己家乡的降水季节,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散布规律。

《气温和降水》教案设计

《气温和降水》教案设计

《气温和降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统计数据来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气温和降水的基本概念,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气温和降水的地图、统计数据、PPT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气温和降水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气温的基本概念及分布规律1.讲解气温的基本概念,如气温的定义、单位等。

2.展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

4.教师点评并补充气温分布规律。

三、降水的基本概念及分布规律1.讲解降水的基本概念,如降水的定义、单位等。

2.展示世界降水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降水的分布规律。

4.教师点评并补充降水分布规律。

四、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1.讲解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2.学生举例说明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如:我国南方气温高,北方气温低;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等。

五、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气温和降水的基本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1.观察家乡的气温和降水情况,记录并分析其分布规律。

2.查找世界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数据,绘制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3.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改进?重难点补充:一、气温的基本概念及分布规律1.教师通过PPT展示:“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全球平均气温分布图。

大家能告诉我,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规律吗?”2.学生回答:“我发现越靠近赤道的地方,气温越高。

”3.教师引导:“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气温分布的第一个规律——赤道附近气温高。

初中地理中国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降水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降水特点及分布规律。

2. 掌握影响中国降水的主要因素。

3. 能够分析中国降水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的降水特点及分布规律。

2. 影响中国降水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1. 降水量的测量及降水类型的区分。

教学准备:1. 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2. 降水数据表格、图片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面的天气情况,询问学生对降水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对生活和农业的影响。

二、讲解中国的降水特点及分布规律(15分钟)1. 利用地图和地球仪,展示中国降水的分布情况。

2. 讲解中国降水的特点,如季节性、地域性等。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降水分布规律,如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等。

三、分析影响中国降水的主要因素(15分钟)1. 讲解气候带对降水的影响,如热带、亚热带、温带等。

2. 讲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如山脉的阻挡、海拔高度等。

3. 讲解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影响,如夏季风、冬季风等。

四、降水量的测量及降水类型的区分(10分钟)1. 讲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如雨量器、雷达等。

2. 讲解降水类型的区分,如雨、雪、冰雹等。

五、案例分析:降水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10分钟)1. 分析降水对农业的影响,如灌溉、防洪等。

2. 分析降水对生活的影响,如出行、城市排水等。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疑问。

教学延伸: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降水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降水观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中国的降水特点及分布规律,掌握了影响中国降水的主要因素。

同时,通过降水量的测量及降水类型的区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最后,通过总结与评价,巩固了所学知识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八年级地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知道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

2、了解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和范围。

3、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4、理解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用具】
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地形分布,今天学习一下气温和降水的内容。

2、展示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安排学生读图。

讲解:我国气温不仅季节变化大,而且地区差异明显。

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板书:一、气温分布
1、冬季气温特点
2、夏季气温特点
(提问)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冬季和夏季气温特征不一样,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根据各地的气温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把全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读图认识一下,和前面的地形区联系,看看主要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

(转承)那么我国的降水是怎样的呢,下面看图分析一下
板书:二、降水的时空变化
安排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课本内容。

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都很大,从空间上看,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根据我国各地降水和蒸发的关系,我国分成四个干湿地区。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都很大,分成很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分成两个小组,负责1月和7月,找出自己家乡的气温,在找出本图中,全国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据和位置,计算气温年较差。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说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是总结1月和7月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回忆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

得出冬季受纬度影响,夏季北方日照时间长。

找出划分的标准是活动积温。

家乡所处的温度带是暖温带,分析图表,了解每个温度带适合生长的农作物。

找出家乡的降水量和集中的季节。

对比四个城市的降水变化,总结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自己家乡的降水季节,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找出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范围,确定自己家乡的干湿地区,和前面的温度带和地形相结合。

【作业设计】
描画我国温度带分布图。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