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生活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生活

--------------------------------------------------------------------------------

摘要:对(系辞)等传中论及人性及其与天道之关系的文字,古今学者的理解各有心得。作者认为,《系辞》论性语义为: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了完成和显现。并且认为,《易传)、(中蔺)、又孟子》实际都是认为“性自命出,命从天降”的,都是在人性与天道有一致性的意义上肯定人性善的,故否定《易传)有性善论,以为(易》、(庸)、(盂)的人性说致思路数不同的观点,都是不合实际的。作者又认为,将天道赋予人道正义的意义又返而以支撑人道原则,自(易传》已然,宋儒的天道性命学说与此是一脉相承的,故否定理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也是不合事实的。作者还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家宣扬性善论的主题是弘扬理性,强化人们对人道的自觉与自信,其中凝聚的积极善良的正气,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元神。

关键词:易传;性;命;性善论

《易传》中谈到人性问题的文字有六处,其中最为人注意的是《系辞上传》第五章“一阴一阳之谓道”一段文字。宋儒谈天道性命问题几乎无不对这段文字加以解说阐发,今天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学者亦多论及这段文字。然而,学者们对这段文字中的关键语句的理解实际又并不一致,而对这段字及《易传》其它几处相关文字的理解,又涉及到对先秦儒家经典中人性学说内容之关系的认识,涉及到对宋学与先秦儒学之关系的理解,故有必要对这段文字及其它几处相关文字做深入的讨论。

“一阴一阳之谓道”,恐怕可以说这是《易传》所有文字中最精辟的一句。这个一阴一阳之道,讲的是天道,易道是对它的模拟和抽象概括。一阴一阳之道,就是自然界发展变化之道,自然界自身的发展变化,是人与物性命的起点。“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一句是古今许多学者理解不能一致,解说亦颇含糊的一句,而我觉得这一句又恰是有重要意义的关键的一句。解说这一句时人们最多引用的是朱熹《语类》上的说法和《大戴礼记·本命》上的说法。前者说:“所以发育万物为继善,万物各正其性命为成性。”后者说:“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张岱年先生说:“一阴一阳,继续不绝,这是本然的善。如果不是继续不绝,则事物将皆绝灭,就无善可言了。由一阴一阳之道而形成具体的物,于是有性。”[1]是说本朱子。业师金景芳先生与吕绍纲老师合著之《周易全解》解说此语说:“继,继续不断。一阴一阳之道,继续不断,生生不已,没有尽头,这就是善。”[2]是亦本朱熹之说。不过,在金先生独立完成的《孔子的天道观与人性论》一文中说:“‘继之有善也’是说能继承这个一阴一阳的道就叫做善”,“怎样继承天道呢?据我看,应如《乾文言》所说‘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常,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而这就是善了。古人常教人‘合天’,‘法天’,其实就是说能做到符合自然发展规律”[3]。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中也是说:“‘继之者善也’,是说能继承道就是善”。

[4]因《周易全解》是金先生与吕绍纲老师合作,看来《全解》中对“继之者善”的解说当是吕绍纲老师的理解。也就是说,依朱熹之说,继之者善也讲的天道自身生生不息发育万物之善,而依业师之说,则讲的是天人关系,是人法天的问题。

我认为,结合《系辞》此章之全文看,金先生的思路大体是正确的。此章是以天道为起点来论人性并进而论及君子之道亦即人道的,倘此“继”不是讲的天人关系,则首句一阴一阳之谓道则与以下所论人性、人道问题失去了联系。船山先生《周易内传》解说《系辞》此章时说:“此章推人所受于天之性而合之于易,见易为尽性之学”,“一阴一阳之谓道,推性之所自出而言之;”“继者,天人相接之际,命之流行于人者也”。船山先生说此章讲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推性之所自出,认为继讲的是天人相接之际,理解得都十分精当。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命之流行于人者”、“推人所受于天”、“推性之所自出”的提法,都强调了以传文思路是由天道为起点来谈问题,不是谈人应如何对待天道的问题。我认为船山先生的理解是准确的。这是谈问题的出发点和用意,又与《乾·文言》那段文字不同。《乾·文言》那段文字主题是说大人,从人的立场谈如何去与天合一,谈的是大人的德智修养境界问题。天人合一,是人去与天合一,自天道而言之,则天道是自在自然的。当然,正如船山先生于《周易外传》中所言:“溯言善,则天人合一之理得”,“善可用也,继可学也”,“至于继,而作圣之功蔑以加矣”。继,说的虽是“命之流行于人者”,但人可以达到自觉,主动去努力存养受之于天者,这又是修养成与天道合一的圣贤亦即《文言传》所说的大人的功夫了。这就是“溯言”,即将《系辞传》讲的由天到人反推回去,那就是人如何对待天的问题了。业师金先生所言,“溯言”也。“成之者

性也”,这句也不易准确理解。朱熹说“万物各正其性命为成性”,船山先生说“成之,谓形已成而凝于其中也,于是人各有性,而一阴一阳之道妙合而凝焉。”这些说法的大体意思都不能说不对。同样,《大戴礼记·本命》的说法虽能说明性是如何产生的,但不能说明与“继之”相应的“成之”的意思。今人解此语,大体也是说天地生成万物,万物即各自有性。我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其语义为: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完成和显现。成之,是说人秉受天道之善是通过人性来实现的。为什么说人性成就天道赋予之善?船山先生于《内传》说:“盖道在未继以前,浑沦而无得失,雨赐任其所施,禾莠不妨并茂,善之名未立而不善之亦忘。既以善继乎人而成乎人之性矣,一于善而少差马,则不善矣”,“同一道也,在未继以前为天道,既成而后为人道,天道无择而人道有辨,圣人尽人道,而不如异端之妄同于天”。也就是说,天道不是神道与不是人道,是无意识、无善恶是非的,此就老子所谓“天地不仁”。天道不仁可以见人从中得到了善呢?以人性之有善见之。船山先生又说:道“亘古今,统天人,摄人物,皆受成于此。其在人也,则自此而善,自此而性矣”。天道不可就称为人道意义的善,但人道之善却根源于天道,因为人道之善根源于人性,而人性则受之于天道。要之,天道赋予了人善,没有人性之善天道赋予人之善就无法显现,故曰成之者性也。应指出的是,“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个性,与《乾卦·彖传》说的“乾道变化,务正性命”的性还是有所不同的。《乾卦·彖传》是说天道之运行变化赋予了大地上一切生物之生命,使之形成了各自的性。这个性泛指万物之性。“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性则专指人之性,故而说到了善。

《乾·文言》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这个性情是指什么说的?有的学者说:“既然是乾元的性情,那末就是一个健字。健是乾之本性,表现出来就是性。《易经》将性情二字并言始于此。性与情其实是一回事。性是从静态看,情是从动态看。物生于春,始于元,然后是一个动的过程,动极而至于收敛而归藏,又回到静的状态。贞之后又是元。由贞而元,由静而动,终而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