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生活论文
《周易》论文
《周易》与文化--《周易》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姓名:卢嘉杰学号:140142320专业:统计学电话:摘要《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
尽管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
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然而如此的文化事实上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关于我们的人一辈子价值,拼搏精神,职场修养,企业管理乃至于政治方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正文我们主要来谈一谈《周易》文化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生活改革辩证法内因他山之石,能够攻玉——浅谈《周易》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相传最早是伏羲氏所作,后为周文王创出八卦,即为文王演挂。
后孔子所作《易传》进一步发扬光大,与《诗经》、《尚书》、《礼记》和《春秋》并称为五经、大部分人提及《周易》总会联想到占卦算命,觉得是封建迷信。
这事实上是对《易经》文化的一种片面的解读,《周易》之因此成为五经之首,更重要是因为其内在蕴含的深刻哲理对我们现代生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举个例子①,比如说近十几年以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有两句话或者是两个理念,普通的老百姓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两句话一个是与时俱进,一个是和谐社会。
与时俱进在《周易》当中就是与时偕行。
偕,在《说文解字》当中就说:偕者,俱也;行者,进也、那么,与时偕行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与时俱进、与时俱进这种思想就来自于周易文化,和谐社会也是如此、在《周易》当中讲太和,追求一种最高的和谐的理想状态,把它叫做“大和",也就是太和、它讲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讲履,和之至也,履和而至,履以和行,都是讲和、实际上《周易》当中所提出的最高价值理想就是太和。
周易论文
周易论文年级:2012级专业班级:汽车服务本科姓名:杨菊芳学号:33号何为周易与周易的哲学一、何为《周易》《周易》素称“群经之首”,是一部影响中国思想文化数千年的古老典籍,其辞古奥艰深,其象难以蠡测。
《周易》成书大致在西周初年,其卦序为周文王所推演,它基本反映了文王时代的哲学思想。
据《周礼·春官·太卜》记载,古有三易:“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其经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连山》、《归藏》皆佚,唯《周易》存世。
三易其经卦都是八,其别卦都是六十四,说明八卦、六十四卦古已有之,只是卦序不同。
《周易》的六十四卦卦象是由八卦卦象重叠而来,而其六十四卦次序并非八卦次序的重组。
作为儒道经典,《周易》是一部融卜筮、宗教及哲学为一体的典籍。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孔颖达《周易正义》语),《周易》提供了一整套认识世界、把握事物普遍规律的思想方法,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思想核心,渗透到政治、经济、宗教、科学、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
对《周易》的认识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时至今日,《周易》的哲学思想依然放射耀眼光芒。
《周易》每一卦都引用了歌谣,这里我们再举一例渐卦:“渐:女归吉。
利贞。
初六:鸿渐于干。
小子厉。
有言。
无咎。
六二:鸿渐于磐。
饮食衎衎。
吉。
九三:鸿渐于陆。
夫征不复。
妇孕不育。
凶。
利御寇。
六四:鸿渐于木。
或得其桷。
无咎。
九五:鸿渐于陵。
妇三岁不孕。
终莫之胜。
吉。
上九:鸿渐于陆。
其羽可用为仪。
吉。
”鸿:大雁。
渐:进,登。
除去了占辞,剩下的乃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情诗:鸿渐于干,鸿渐于磐,饮食衎衎。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
鸿渐于木,或得其桷。
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周易》的文字就是这样由歌谣和占断编篡起来的,没有什么神秘之处。
其神秘之处,乃在于人们对它的解释。
至于其符号的最初来历究竟如何、文字系统与符号系统最初是如何关联起来的,这倒真是一个至今未破之谜。
周易论文
感于《周易》,用之于行不得不承认,当初在选课的时候确实是十分随意而又仓促,毕竟借师兄的电脑不能太久,而且选课太慢会出现选不到的情况。
不过在这些一系列的各类课程之中,唯有一门课我是特别留意而选的,而如今那一个系列除了这门课其他课程我全都不记得是什么名称,这门特意挑选的课就是——《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之所以选择这门课,总的来说是想要探索一下《易经》中的神秘,虽然我甚至不明白这本书是讲什么的,但是对于许多关于这本书的传言以及这本书已经流传千年的事实使我对这门课的向往异于常者。
这学期的第一节课便加深了我对中国古文化的向往。
咋看一下这些都是一些毫无根据的东西,但是其中的深意果然是如今许多书籍都望尘莫及的。
而书中所言虽然都似乎是占卜卦象,但我细细回味一番之后却觉得,这是古人所制作的一个精明的教育方式。
所谓学以致用,用事实生活中的范例来加以叙述便可以使其中的道理更为清晰,但是反之范例又会使得文章变得罗嗦。
而《周易》这本书便运用了一种新的方式来传授它其中的奥秘,那便是占卜。
将一些深刻的道理蕴含于占卜的卦象之中,使得其中的道理隐隐约约,同时又极具实践性,让人在实践的过程中感悟其中的玄机。
古人在求天下治理时深刻的认识到,如天下大治则必须各安其位,(易经的时与位)与时偕行,如此才可顺应大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不了解自己也很难推己及人,古人以为臣道是做一个好部下,君道是做一个好领导,而师道则是贯通君道与臣道才可为师。
天地君亲师可能很多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我想大概是以为形容天地和人的关系,天地既好像是领导一样威严令人敬畏,天地也好像是亲人一样疼惜子女,天地还可作为人的师长令人明晓道理。
不得不佩服这本书可谓是集大智所成,能够将学以致用这么有意义的道理具体化来展示给所有用心去读这本书的人。
我是如何理解《周易》的呢?首先说一下老师一开始提出对“周易”二字的解读:周而复始,相互易变。
这就相当包涵了哲学中“量变成质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矛盾”这两个基本理念。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周易》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虽然不能代替这样或那样形形色色的最新科学,但它包罗万象的质朴自然哲学观和科学思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有很好的启迪,将继续为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
《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1《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周易》对古代哲学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主要是易传对易经所作的哲理角度的阐发。
《易经》中蕴藏着哲学思维的萌芽,但是仅仅提供了向哲学体系发展的可能。
《易经》把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看作是由阴阳对立的交互作用而引起的,它包含着矛盾对立的概念和发展变化的概念。
《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太与否,损与益,既济与未济等正反卦都表明了易经把矛盾关系看作是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关系,体现了原始的辩证思维方法。
《易经》从卜筮迷信向易传的哲学体系转化是与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的需要以及传统的天命神学思想的动摇相关的。
《易传》的哲学体系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酝酿成熟的。
2《周易》中的科学思想中国在古代是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周易》层次不穷的科技发明与创造,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物质文明的发展。
上古之时,先人们为了便于掌握天象,物像的变化创造了八卦,《周易》的八卦,六十四卦是从古天文学观测中发现的一套自然规律,它是《周易》的主体部分,河某某某、洛书、八卦、六十四卦中蕴含着科学的天时观。
《周易》认为”日往而月来,月往而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周易》与中医也是密不可分的,《周易》实为中医之源,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深远,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学说,气化说阴阳五行说,干支学说都由周易而来,并且经过后人的不懈探索,在医学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易经论文
浅谈《易经》09航海何静内容提要: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其主要是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并且分析了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导言:《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
它内容丰富。
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
《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
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文:{一}易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
《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
‚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
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
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
《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
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
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
二、《大象传》在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
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
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
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
周易论文(1)
周易论文引言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本古老的典籍,周易是玄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周易为中心,探讨其起源、理论和影响,旨在进一步理解和探索这一古代文化的瑰宝。
1. 周易的起源周易是中国古代先贤对自然、人类和宇宙的思考和总结。
据传,周易的作者是伏羲和神农氏,但由于其历史悠久,难以考证。
早在西周时期,周易已经开始流传并被奉为经典。
经过后来的整理和传承,周易成为了一本内容丰富的经典著作。
2. 周易的基本理论周易的核心理论是“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一理论构建了易学的基本框架。
其中,“太极”代表宇宙的起源和无限的变化,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而“两仪”则是太极的二元对立,包括阴阳、动静等概念。
在此基础上,四象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和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最后,八卦则是由三个阴阳和四个象组合而成,代表了八个基本的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
3. 周易的影响周易是中国文化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被用于预测卜筮和决策,还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建筑、农业等领域。
周易的思想也渗透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礼仪和戏剧中,成为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当代对周易的研究和应用尽管周易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但其思想和理论仍然对现代人类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代研究者将周易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探索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潜力。
例如,一些人将周易的思想引入到管理学、心理学和领导力开发中,以提升个人和组织的绩效。
另外,周易的卜筮和命理学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代人借助周易的理论和工具,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命运和人生发展方向。
这种研究和应用形式多样,包括起名字、择日等。
结论周易作为一本古老而深刻的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与古代的卜筮和领导力开发相关,也与现代科学和个人发展息息相关。
周易文化论文
《周易参同契》中的化学知识《周易》虽然曾被误认为卜筮之书,但它所含有的化学知识并不是无影无踪,特别是秦代以及东汉时期道家的炼丹热,把《周易》内涵的一部分知识精华保存了下来,而且对现代化学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
世界上现存最古的炼丹原著,公认是东汉魏伯阳所作的《周易参同契》,后来与《周易》并行天下,被历代《易》家注解,受到正统的儒家的推崇更被道家奉为经典。
《周易参同契》是第一部把《周易》理论运用于化学实践的专著,对中国乃至世界化学的发展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今天的“化学”源于西洋Chemistry,它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周易”就是用变化和阴阳来解释事物和现象的,“易”字也有变易、变化的义蕴,将“化学”改译称为“易学”,不影响Chemistry 的原义。
《周易参同契》中讲的“参”,就是指物质的分解反应,“同”即化合,“契”即催化。
“周易参同契”的叙述中处处用类比,例举出三种事物反复譬喻,而解释它们之中的共同规律则用“阴阳”,来说明分布在全书中的“天地”、“日月”、“乾坤”、“刚柔”、“君臣”、“男女”、“龙虎”、“铅汞”、“金砂”、“水火”等这一系列对立的事物。
所以从全书的内容来看,“周易参同契”可以认为是一部用阴阳和变化的学说来说明大小事物间有相同的规律的书稿。
可以说,《周易参同契》是人类文字史中的原始化学体系,也是《易》学挣脱儒学的羁绊,回归科学的最初尝试。
《周易参同契》不是魏伯阳偶然创作的一种化学体系,他吸收了中国古代制陶、冶炼、药石的实践成果,并参录了《龙虎经》、《火记》等众多化学文典。
如《周易参同契》曰:“《火记》六百篇,所趣等不殊。
文字郑重说,世人不熟思。
寻度其源流,幽明本共居。
窃为贤者谈,曷敢轻为书?”,“吾不敢虚说,仿效圣人文,古记题《龙虎》。
”,“有形易忖量,无兆难虑谋。
作事令可法,为世定此书”。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化学知识和成就:一、《周易参同契》首先把《周易》的阴阳学说运用于当时的化学元素——铅、汞、金、银、铜、铁、锡、硫、碳等,已经孕含有现代化学中有关正电价、负电价的思维雏形。
《周易》论文
浅析萃卦——关于萃卦的一些个人见解及感受短短五周的《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已经接近尾声了,通过这五周的课程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易经》和八卦的一些基本知识,而且自己对这门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下面是根据老师所教的方法我为自己所算的一卦,并加上了自己的一些拙见。
卦辞【卦辞原文】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译文】顺利,王来到庙里,利于表现像个大人物,顺利,利于坚持下去;用大牲畜祭祀,利于有所前进。
【解说】这是萃卦的卦辞。
亨,(heng),顺利;通达;顺达:万事亨通。
“亨”是对当前形势的概括,指当前的关系良好。
假,(jia),借:假道,久假不归。
“王假有庙”是比喻,反映周时代的社会风俗,王到庙里祭祖先或神灵,求赐好收成或其它保佑。
王是尊贵的人物,但是在祖先或神灵面前是低畀的,首先必须跪拜以表虔诚,然后祭祀,再祈求赐予。
王指主方,祖先或神灵指客方,主方向客方表示尊重以求得客方赐予。
见,(xian),显现,展现:图穷匕见,风吹草低见牛羊。
攸,(you),助词,相当于“所”:性命攸关。
主方行动和素质都是阴,既被动又软弱;态度也是阴,谦让随和。
但是只是乞求是不够的,还需要像个光明正大的人物,积极主动做好工作,“利见大人”。
“亨”,如果主方能够像个光明正大的人物,积极主动做好工作,那么由于客方素质良好,一切会进展顺利。
贞,(zhen),坚持下去:坚贞不屈。
“利贞”,情况有利于坚持下去。
“用大牲吉”也是比喻,用大牲畜祭祀是对祖先或神灵作大供献,指主方应当为双方关系作出成绩。
“利有攸往”,利于有所前进。
(摘自百度百科)《序卦》曰:物相遇后聚,故受一萃。
萃者,聚也。
崔觐曰:“天地相遇,品物咸章”,故言“物相遇后聚”。
疏“天地相遇,品物咸章”,《姤·彖传》文。
荀彼注云“乾成于巽而舍于离,坤出于离,与乾相遇。
南方夏位,万物章明”,是万物会合而成萃矣。
故言“物相遇后聚也”。
周易期末论文
用《周易》的阴阳观阐释为人处世之道姓名:刘裕班级:物流管理1301班学号:201300603 摘要:《周易》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一部博大精深的阐释人生大道的宝典。
其中蕴含着无穷的文化宝藏。
无论是在卦辞、爻辞还是《易传》中,做人之道都贯穿始终。
《周易》中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和合而成,阴阳相对而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成阳、阳极成阴。
阴阳的变化中也蕴含了诸多为人之道。
本文将从阴阳的变化关系中探寻为人处世之道。
关键词:周易;阴阳;为人处世《周易•系辞上转》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之中。
阴阳观是《周易》中重要的哲学思想。
阴阳观的核心精神是:“一阴一阳之为道”。
“‘一阴一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阴阳之间的对待,二是指阴阳之间的流行,天地万物莫不有阴阳,莫不受一阴一阳的支配,因而易道就是通贯天地人物的总的规律。
”①因此人应当遵循阴阳之间的这种相对立又统一、相消长又相互转化的易道,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活得顺畅,活得舒心。
否则你将可能事事受阻,时时不如意。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遵循阴阳易道呢?且看下文分解。
一、阴阳相对阴不是阳,阳不是阴,阴阳相互对立。
竟争的双方也是相互对立的,因此人不仅应当正确认识了解自己,更应当了解自己的竟争对手,只有充分了解了对立的双方,你才能成为获胜者。
孙子兵法有:“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②,在当今这个竟争激烈的时代,更该通此道。
阴阳相对,万事万物都是相对而言的,正如曾仕强教授所说:“万物无绝对,一切都是有例外的,世间永远有好人也永远有坏人,凡事不可要求太理想”。
凡事无绝对,我们只能享受相对的自由、公平,所以不要总是抱怨不公平不自由。
同时也不要总是跟他人无休止针锋相对地争辩,要知道许多事物从这个方面来看是错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可能又是对的,是是非非又岂能轻易地辩得清楚!阴阳相对,阳为“得”为“有”,阴为“失”为“无”。
万物都是相对立的,有时你千方百计地设法想得到一些东西,当你得到的同时,其实你也已经失去了很多东西。
周易论文
周易与经济生活《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
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
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
”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
《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
《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
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市场竞争,国家的竞争实际上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是国际化的竞争。
国家竞争的背后已经是文化的碰撞、交融、融合。
中国的发展依靠得天独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才有可能吸收外来文化,才能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对《易经》的理解并将之融入经济生活是发展趋势要求的反映。
《易经》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是以易经及易学思想为核心的管理哲学,良好思想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对经济的发展是起到促进作用的。
在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家已经对劳动、资本、土地的关系及影响进行了比较透彻的,量化的进行了研究。
(混沌)复杂系统的经验和理论证据证明经济运行是有规律的,周易经济理论是建立在经济混沌理论和一般经济理论之上的,微观经济学家告诉我们劳动、资本、土地是经济发展运行的动力。
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还指出,除了这三个要素之外,很多其他的要素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周易论文
《易经》之“乾卦”【摘要】乾卦在六十四卦中地位显著,本文首先叙述了乾卦的内容,解释了其爻辞的意思,并分析了其意义及深远的影响。
最后推广了一下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及意义。
乾卦位于八八六十四八卦之首,在六十四卦中具有重要地位。
其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的思想同时也是《周易》全书所要传达的重要思想之一。
先来说说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
乾,卦名。
本卦是同卦相叠(乾下乾上)。
六画都是阳爻用以象天,喻龙,比喻有才德的君子。
后人说《易》多附会,将其象征意义广泛推衍,用以代表纯阳刚健的事物,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人伦义理概念(可详《说卦》各篇)。
元亨、利贞,是两个贞兆辞。
元,大。
亨,通。
利贞,《说文》:“贞,卜问也。
”利贞,犹言吉利的贞卜。
元亨讲的内卦,利贞讲的外卦。
乾卦主显,是“显学”,坤卦主隐,是隐学。
两卦不可分割,乃是一个整体,是万物运动最本质的过程。
乾坤二卦也是六十四卦的纲要,因为乾坤二卦变化的过程当中,包涵了其他所有的卦。
乾卦讲的是一个事物从发生到繁荣的过程,即春生--夏长,坤卦则相反,讲的是秋收---冬藏的过程。
“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是天道的本质,核心就是一个生字。
《系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区为分四个层次历然的阶段,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
与四时相配,元为春生,亨为夏长,利为秋收,贞为冬藏。
这个动态的过程发展到贞的阶段并未终结,而是贞下起元,冬去春来,开始又一轮的循环,因而生生不息,变化日新,永葆蓬勃的生机。
说完了卦辞,下面来看看乾卦的爻辞: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初九:潜龙勿用。
即潜伏隐居,不用于世。
初九:爻名。
《周易》六十四卦各由六爻构成,其位自下而上,名曰:初,二,三,四,五,上,本爻居卦下第一位,所以称“初九”,九,代表阳爻。
《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通用14篇)
《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通用14篇)篇1:《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西方化和科学化使得科学中心主义,机器中心主义的伦理观被人文中心主义的伦理观所替代。
从表面上看,科学的发达仿佛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幸福和丰盛的物质。
但实际上,它给我们带来的却并非是幸福——人彻彻底底变成了机器的奴隶。
机器已经不再是人类达成目的的手段,它已经主宰了人类的生活。
现在,人们把要做的事情都推给了机器,人类变成了机器的奴隶,连精神也变得越来越机器化了。
人类丧失了生存的意义,也丧失了生命的价值。
人类不再是宇宙的一部分,而是沦落为了世界的一个无关紧要的牺牲物。
西方文明给我们带来就是这样的危险性。
我认为,此时此刻我们有必要回顾东方的世界观。
本文通过讲述人性在物质化,机器化社会中的逐步丧失,呼吁现代社会能够重新重视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思想,使得《周易》思想重新进入东方思想关注的领域,并据此来分析和考察现代的社会万象。
在现代,《周易》所意味的并非是占卜吉、凶、祸、福和预测未来。
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以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周易思想为基础摸索出一种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思想。
一《周易》是最具代表性的东方古典典籍。
《周易》中描述了中国人遵循一种固有的自然法则生存,描绘了他们的现实主义宗教观和乐天知命的人生观。
在《周易》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象征主义的一些特点。
因此可以说,《周易》不仅仅是作为一本占卜书而存在,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本提高人的修养的书,反映人类哲学和宗教情况的书而存在。
我们可以把《周易》的中心思想概括成“太极”思想。
从哲学角度来说,“太极”的意义是非常复杂的,但如果一定要表达出来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说:“太极”是天地和阴阳还没分化出来以前的混沌(chaos)状态的元气。
在《周易》《系辞传》这样写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周易》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思想:宇宙之间先有太极,太极产生了两仪,即阴气与阳气;阴气与阳气产生了四象,即太阴、太阳、小阴和小阳;四象产生了八卦,即乾、坤、离、坎、震、巽、艮、兑的卦。
周易课程论文
现代科学注解易经课程作业易经卦象的变幻与国人的安全感幸福感尊严的微解易经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内中有自然科学、人文地理、气象变化、科学道理等内容。
易经的卦象更是变幻莫测,内容丰富,从中可以演变出风雨、阴晴、庄稼、吉凶等生活常识。
里面蕴含着人类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尊严。
从六十四卦十二幺的变幻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易经的魅力。
泰卦下面的三条爻是主卦,代表主方的状态;上面的三条爻是客卦,代表客方的情况。
图中,红色的爻表示当位的爻,就是说,从主方的角度考虑,阴阳属性对主方有利;天蓝色的爻表示不当位的爻,就是说,该爻的阴阳属性对主方不利。
图中的箭头表示爻之间的有应关系,有应表示主卦与客卦的相应一对爻是一阴一阳,阴阳和谐;不然,不有应,不和谐。
图的左边是爻辞,爻辞是说明爻的,与爻一一对应,顺序是由下到上。
图的下边,泰是卦名,其后是卦辞。
卦辞是从总体上说明卦的含义。
这对不当位而有应的爻是主卦和客卦的中爻,代表主方和客方的素质。
主卦中爻是阳爻,表示主方素质良好,有可能在与客方的交往中受到损失;客卦中爻是阴爻,表示客方素质不佳,需要从主方取得补益。
正好主方良好素质满足客方需要,主方将不可避免地在与客方交往中受到损失,所以说这是对主方不利因素。
然而,从总体上考虑,由于主方积极进取,客方消极被动,主方态度强硬,客方态度随和,主方可以依靠良好素质,在满足客方需要的同时,逼使客方按主方意图行事,从而主方可以得到更多利益,所以卦辞说“小往大来”,给于客方一些利益,这是“小往”,取得更多利益,这是“大来”。
其结果对主方非常有利,“吉”。
主方的进展可以很顺利,“亨”。
泰卦的爻辞具体地说明主方如何可以做到“小往大来”。
删去判断词,爻辞就是一首完整的关于如何做到“小往大来”的大纲。
下面是其译文:像是拔柔软的小草,将草叶汇聚在一起。
包括荒凉的原野,越过河川,不遗漏遥远地方,广阔无与伦比,公正的行为得到尊崇。
(处事公正)没有平坦而不坡斜的地方,没有往前而不反复的路,不用担忧他们的信任,给予食物就有福气。
《周易》及论文其哲学论文(强力推荐)
《周易》及论文其哲学论文记得是在去年,责任编辑专程赴京,邀我设计、主编一套关于《周易》人生哲理的应用方面的丛书。
这使我一时很踌躇。
一则我虽然研究过《周易》,但那是从文学和文献学角度进行的,而且只涉杂志及古经部分(1);再则自那以后,我虽然一直想从哲学角度再对《周易》、尤其大传部分作些研究,杂志期刊却总苦于没有时间(2);三则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从“应用”的角度去研究《周易》,而且杂志期刊担心一说到《周易》的“应用”,人们就论文会想到占卦算命之类的事情上去。
发表我是一向服膺“善易者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不占”、“子不语怪力乱神”一类古训的。
不过河北教育考试院招生,我最后还是应承下来了。
期刊这主要是我的朋友、任教于作为国家社科研究基地的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的林忠军教授,给了我巨大的心理支持。
我们决定共同主编这套丛书。
他在《周易》研究方面的功力是我素所钦信的。
何况还有我的朋发表友们、尤其是在《周易》研究上造诣颇深广州市教育局教师招聘、曾承担发表国家级周易研究项目的杨庆中博士的加盟,这更使我信心倍增。
转眼之间,已经寒暑,各方书稿,陆续告成。
批览之余,考虑到福建教育频道故事会这套丛书的读者层面的特殊性,我想略谈一些想法,一是简要通俗地介绍一下《周易》论文其书的情况,二是借此机会梳理一下我对《周易》哲理的若干感想期刊,以就教于广大读者。
1.研究《周易》的意义及其方法《周易》是跟“玄学”挂钩的。
这与“魏晋玄学”颇有关系。
魏晋玄学的一个特点,是儒家思想和道家发表思想在相当程度上的合论文流,亦即论证“名教出于自然”。
名教者,儒家伦理也;自然者,杂志道家玄思也。
两家思想的这种合流是有文献依据论文的,这浙江教育高考录取就是当时玄学家所谓的“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前两部书都是道家的,唯有《周易》素来是被视为儒家经典的:儒家以“六经”为原典,而《周易》为所谓“六经之首”。
但事实上,《周期刊易》本来并无所谓哪家的。
唯其如此,先秦诸子许多都论文跟《周易》有所关联。
周易论文
《周易》与中国文化12工设师梁伊晴 2012095344017在接触《周易》之前,我以为其就是命理学。
听老师讲完前面三堂课,我才了解到,《周易》是一个集聚古人智慧的文献,预测现在或未来事情发展的趋势。
然而社会上有些人乱用《周易》,给人算命,算风水,使得《周易》在很多人心中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东西。
更令人心痛的是,作为我们祖先留传下来的伟大瑰宝,居然被国外熟悉运用以抗压我们中国。
还深刻记得老师说过的一件事,在上海建立的一日本企业商业大楼正是利用《周易》八卦风水之理镇压我们中国,而当时的中国人却被利益冲昏了头脑。
经过一学期公选课的学习,虽然我对《周易》并不是很深入的了解,但是我坚信它从始至终对中国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当然,这不是单纯的认为,而经过了资料收集和思考。
《周易》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一个文献,据说夏朝已经有了最早的《周易》叫连山,商朝有了比较晚一点的归藏,都失传了。
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周易》是西周时候的周易,所以《周易》的孕育前后至少经过一千多年。
《周易》中64卦开始是乾卦和坤卦。
如果问《周易》是怎么形成的,我觉得是这样:最早中国发展了占卜,因为要对占卜作系统性了解就发展了卦符,所有64卦都有卦符。
乾就是六个连线,坤是六个断线。
有了符以后还得有名与字。
卦名有音,有音还不够,就有一个字。
我们知道孕育《周易》的年代也正是汉语汉字开始形成的年代,是中华文化孕生的年代。
这些卦是“象”,这是周易里面自己讲的,是浓缩了的观念,以卦符卦名将天、地、人的变迁分类为“象”。
用今天的语言来描述《周易》的精神:浓缩化、分类化、抽象化、精简化、符号化。
这种精神我认为贯穿到了几千年以来中国文化里面每一个角落。
第一、《周易》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
第二、《周易》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
第三、《周易》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周易》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从表面看是一部占卜、预测书,但是,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原理。
从《周易》看上古社会风貌论文
从《周易》看上古社会风貌《周易》是儒家经典,也是我国一部难懂的古代著作。
自春秋以来研究《周易》的著作很多。
今天我们研究《周易》,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研究。
从他反映的社会、时代来研究它、《周易》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当时的社会面貌,让我们对上古社会有所了解。
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现了很多社会现象。
但古代人认识水平有限,人们对许多事物不理解,不能分析认识,也就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因而通过占卜请示神灵。
占卜后把请示的事记下来,作为以后的借鉴。
本文只探讨《周易》反映的社会情况,为我们考察当时社会提供借鉴。
一、《周易》里保存了原始社会的婚姻遗风《屯》卦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一伙人乘着马在徘徊,这不是抢劫。
而是为婚姻而来。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连如”这是写劫夺婚,女子不愿意大哭大喊。
《蒙》卦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不是礼聘,而是抢夺女子,遇到了武力抵抗,丧失了生命。
《归妹》卦初九“归妹以娣”姐妹一同嫁给了一个丈夫,这是群婚制的遗俗。
这些卦记载了人类婚姻从劫夺婚到对偶婚、从群婚到姊妹共夫的发展过程。
为我们研究婚姻变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二、《周易》反映了人类的生产活动《坎》卦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坎是陷阱。
这是渔猎时代转到农业时代大量开垦田地来耕种的事。
渔猎时代挖了许多陷阱捕兽。
到了以农业时代为主的时候,就得逐渐把陷阱填平。
爻辞说陷阱没有填满,小山头却锄开了。
无咎。
说明对耕种没有问题。
《明夷》卦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一出门就找到了制大弓的心木,回到左室开始制作。
反映了当时生产工具的水平。
《大有》卦九二“大车以载。
有攸,无咎”。
把农产品一大车一大车地拉回去,这是一片丰收景象。
上九“自天佑之。
吉。
无不利。
”古人认为农业丰收是上天的赐福。
这是靠天吃饭,相信天命的思想。
除了农业生产外,还记载了畜牧业发展,运输工具是人拉与牛拉的马车。
《周易》写行旅、商旅的很多。
商人不避艰险,东南西北,风雨寒暑,在所不计。
《周易》系统的直论文觉功能论文(强力推荐)
《周易》系统的直论文觉功能论文论文提要本文探讨《周易》的系统构成以及隐于其深处的直觉问题。
《周易》以卦画与卦爻辞的基本结构形式,构成一个结论判断的硬件系统,以应对任何可能的疑问:它以特殊的卜筮操作论文规程作为软什系统,以保证将任何可能的疑问经由卦画导入结论系统。
只是在这两者运行环境当中进行的判断运作论文论文过程中,《周易》才实现了自己的完型,它的完整内容也才得以展现。
这个充型系统的突出特征亦即它的灵魂所在,恰恰又在于它判断过程的不充备、不完整。
因为,假卜筮“叩而决”其“虚设”在那里的结期刊论,问和断之间不存在使判断成立的任何依据。
显然,由于疑问跟结论的对应靠得是几率,所以这个不完备不能用理性的方式而只能用非理性、用某种直觉的方式来填补。
这表明,《周易》于现实的判断过程中展现它全期刊部内期刊容的同时,提供了开启直觉之门的方法,所以说,它的功能正是指向人的直论文觉作用。
关键辞:功能,考查,系统,直觉,周易AbstractThispapermake中学教育大全sanexplorationonIChingsystemandtheis论文suesofintuitionthatis,asthecore,dealtwithbyit.IChingcanbeviewedasacon figurationofhardwar发表eandsoftware.Thehardware,thetextitself,composedoftheinterlinkedjudgme nts杂志andsymbols,appearsananswerstorageincon杂志siderationofthatitssymbols,astheverbaljudgments发表do,sh论文aretheroleofexpressionandthatthey,thosestoreda浙江教育考试nswers,laytherewithoutbu论文taimingattheirtargets,anyp论文ossiblequestionsinan弟子规教育视频ytime;thes论文oftwareoftheoracle论文programwithpeculiarregulationsworksqueryputforwardsby论文askertolinkcertainhexagramsoastomakethereadyanswersstirred幼儿教育学复习试题intoactivation.ItisonlyinthusprocessthatIChingsucc发表eedsin杂志itsowninitializationandrevealsitssensethoroughly.Thereafter,inthispro 杂志cess,atraitwithingreferringtotheessenceofIChingcomesforthbetweenquery andrespo论文nsivejudgmentresidesagap,avacancyofreason.Inordertofulfillareasonable connection,itneedsabridgeacrossorsomethingtoinfil杂志l,assure论文dly,throughanirrationalmorethanrationalwayinasmuchasthequestionan论文danswerpairbychancesothat,insteadofreasoning,theintuitivetreatmentwil lbemostlyavail教育学心理学考研真题able.Thismanifests,IChingshowsitswholeintheuniqueinnercourse杂志ofquestion-answer’sperformingwherewithoffers期刊stimulativemeansforintuition,hence,itisconcluded,bene论文fitstheintuitionofhumanbeingfunct期刊ionall期刊y.Keywordsand期刊phrasesExploration,function,IChing,intuition,system 《周易》留给后人许多有益的东西。
周易论文
感悟《周易》《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最早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封的卦辞,历史上称为《周易》。
《周易》一书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周易》是十三经第一本,四全书第一本。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演绎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心理结构。
它是群经之首,是大道之源,是民俗之根,是白家之脉,是万法之宗。
在儒家,它是群经之首;在道教,它是三玄之一。
它深入到了每个中国人思想的没一寸土地,扎根在那里。
它“总万教于一本,约千训于一义。
”它是华夏思想与哲学的源头,是文学的鼻祖。
当我走进《周易》的世界后,我发现我一下子就爱上了里面的东西:警句,哲思,教化……惊叹于它一整套庞大的系统:河图、卦象,六十四卦的演绎,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对应,与天干地支的对应,与中医中人体器官的联系,与家庭中父母子女的对应,“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
”……它似乎是在称述世界的“道”,它似乎是在演绎宇宙的规律,它似乎就是世间万物的联系。
无处不透着神秘,无处不让我为之着迷。
同时我惊奇地发现它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高到了令我叹为观止的地步。
《周易》并不只是译本占卜之书这么简单,它的精髓,或者说,它的实质,是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哲理性的思考,它赋予人们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式的思维方式。
它可以说是影响中国人最深最广的一本哲学著作,是它成就了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
正因为如此,我在学习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周易》中的人生哲学,世界观。
一、《周易》中的人生态度《周易》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里《周易》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
《周易》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复杂的变化概括地予以表现,然后让人根据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去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设计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
周易论文
《周易》与管理哲学思想摘要:今天,《周易》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
《周易》十分重视管理方法,其一是变易,二是协调。
而民为邦本是《周易》的管理主体论,他看重人是管理的主体,把人看成是社会稳定、发展,使社会得以良性运行的根本之所在。
关键词:周易管理哲学变易协调民为邦本正文:这一学期我有幸能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对现今大热的国学做了一番更为详尽的探索和了解,对于老师课上所讲的六本国学经典更是兴趣盎然,其中对于《周易》我更是对他着迷,为之倾倒。
《周易》虽然是远古的著作,但后来经过周文王、孔子的修订,使它从一本占卜书成为了哲学书。
到今天,《周易》的哲学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
作为一名管院学生,我觉得《周易》与管理学有很深的关系,下面我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和大家共同探讨《周易》的奥秘。
一、变易协调——《周易》的管理方法论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周易》十分重视管理方法,而其管理方法概而言之主要有二类,一是变易,二是协调。
正是通过变易和协调来实现管理,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
(一)变易“易”就是变化,孔颖达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易传》也讲“生生之谓易”,认为易就是变化、变易。
变易亦即变化、变通、改革之意。
这成为其管理的主要方法。
为什么要变易、变通、改革呢?首先,在社会发展中要成就盛德大业就不能墨守成规,或者永远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稳定”水平上,只有变易、改革,才是社会发展的出路,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前进,即“通变之谓事”,因此说变易、变通、改革是事业成功、社会进步的基础。
其次,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只有通过变化、改革才能通畅,只有通畅了才能使社会得到进步与发展,并使社会统治得以长久地存在下去,所以《周易》主张对于过时的方针、政策、制度要进行改革,指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二)协调无论哪种管理,都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实际上,管理就是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生活--------------------------------------------------------------------------------摘要:对(系辞)等传中论及人性及其与天道之关系的文字,古今学者的理解各有心得。
作者认为,《系辞》论性语义为: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了完成和显现。
并且认为,《易传)、(中蔺)、又孟子》实际都是认为“性自命出,命从天降”的,都是在人性与天道有一致性的意义上肯定人性善的,故否定《易传)有性善论,以为(易》、(庸)、(盂)的人性说致思路数不同的观点,都是不合实际的。
作者又认为,将天道赋予人道正义的意义又返而以支撑人道原则,自(易传》已然,宋儒的天道性命学说与此是一脉相承的,故否定理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也是不合事实的。
作者还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家宣扬性善论的主题是弘扬理性,强化人们对人道的自觉与自信,其中凝聚的积极善良的正气,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元神。
关键词:易传;性;命;性善论《易传》中谈到人性问题的文字有六处,其中最为人注意的是《系辞上传》第五章“一阴一阳之谓道”一段文字。
宋儒谈天道性命问题几乎无不对这段文字加以解说阐发,今天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学者亦多论及这段文字。
然而,学者们对这段文字中的关键语句的理解实际又并不一致,而对这段字及《易传》其它几处相关文字的理解,又涉及到对先秦儒家经典中人性学说内容之关系的认识,涉及到对宋学与先秦儒学之关系的理解,故有必要对这段文字及其它几处相关文字做深入的讨论。
“一阴一阳之谓道”,恐怕可以说这是《易传》所有文字中最精辟的一句。
这个一阴一阳之道,讲的是天道,易道是对它的模拟和抽象概括。
一阴一阳之道,就是自然界发展变化之道,自然界自身的发展变化,是人与物性命的起点。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一句是古今许多学者理解不能一致,解说亦颇含糊的一句,而我觉得这一句又恰是有重要意义的关键的一句。
解说这一句时人们最多引用的是朱熹《语类》上的说法和《大戴礼记·本命》上的说法。
前者说:“所以发育万物为继善,万物各正其性命为成性。
”后者说:“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
”张岱年先生说:“一阴一阳,继续不绝,这是本然的善。
如果不是继续不绝,则事物将皆绝灭,就无善可言了。
由一阴一阳之道而形成具体的物,于是有性。
”[1]是说本朱子。
业师金景芳先生与吕绍纲老师合著之《周易全解》解说此语说:“继,继续不断。
一阴一阳之道,继续不断,生生不已,没有尽头,这就是善。
”[2]是亦本朱熹之说。
不过,在金先生独立完成的《孔子的天道观与人性论》一文中说:“‘继之有善也’是说能继承这个一阴一阳的道就叫做善”,“怎样继承天道呢?据我看,应如《乾文言》所说‘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常,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而这就是善了。
古人常教人‘合天’,‘法天’,其实就是说能做到符合自然发展规律”[3]。
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中也是说:“‘继之者善也’,是说能继承道就是善”。
[4]因《周易全解》是金先生与吕绍纲老师合作,看来《全解》中对“继之者善”的解说当是吕绍纲老师的理解。
也就是说,依朱熹之说,继之者善也讲的天道自身生生不息发育万物之善,而依业师之说,则讲的是天人关系,是人法天的问题。
我认为,结合《系辞》此章之全文看,金先生的思路大体是正确的。
此章是以天道为起点来论人性并进而论及君子之道亦即人道的,倘此“继”不是讲的天人关系,则首句一阴一阳之谓道则与以下所论人性、人道问题失去了联系。
船山先生《周易内传》解说《系辞》此章时说:“此章推人所受于天之性而合之于易,见易为尽性之学”,“一阴一阳之谓道,推性之所自出而言之;”“继者,天人相接之际,命之流行于人者也”。
船山先生说此章讲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推性之所自出,认为继讲的是天人相接之际,理解得都十分精当。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命之流行于人者”、“推人所受于天”、“推性之所自出”的提法,都强调了以传文思路是由天道为起点来谈问题,不是谈人应如何对待天道的问题。
我认为船山先生的理解是准确的。
这是谈问题的出发点和用意,又与《乾·文言》那段文字不同。
《乾·文言》那段文字主题是说大人,从人的立场谈如何去与天合一,谈的是大人的德智修养境界问题。
天人合一,是人去与天合一,自天道而言之,则天道是自在自然的。
当然,正如船山先生于《周易外传》中所言:“溯言善,则天人合一之理得”,“善可用也,继可学也”,“至于继,而作圣之功蔑以加矣”。
继,说的虽是“命之流行于人者”,但人可以达到自觉,主动去努力存养受之于天者,这又是修养成与天道合一的圣贤亦即《文言传》所说的大人的功夫了。
这就是“溯言”,即将《系辞传》讲的由天到人反推回去,那就是人如何对待天的问题了。
业师金先生所言,“溯言”也。
“成之者性也”,这句也不易准确理解。
朱熹说“万物各正其性命为成性”,船山先生说“成之,谓形已成而凝于其中也,于是人各有性,而一阴一阳之道妙合而凝焉。
”这些说法的大体意思都不能说不对。
同样,《大戴礼记·本命》的说法虽能说明性是如何产生的,但不能说明与“继之”相应的“成之”的意思。
今人解此语,大体也是说天地生成万物,万物即各自有性。
我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其语义为: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完成和显现。
成之,是说人秉受天道之善是通过人性来实现的。
为什么说人性成就天道赋予之善?船山先生于《内传》说:“盖道在未继以前,浑沦而无得失,雨赐任其所施,禾莠不妨并茂,善之名未立而不善之亦忘。
既以善继乎人而成乎人之性矣,一于善而少差马,则不善矣”,“同一道也,在未继以前为天道,既成而后为人道,天道无择而人道有辨,圣人尽人道,而不如异端之妄同于天”。
也就是说,天道不是神道与不是人道,是无意识、无善恶是非的,此就老子所谓“天地不仁”。
天道不仁可以见人从中得到了善呢?以人性之有善见之。
船山先生又说:道“亘古今,统天人,摄人物,皆受成于此。
其在人也,则自此而善,自此而性矣”。
天道不可就称为人道意义的善,但人道之善却根源于天道,因为人道之善根源于人性,而人性则受之于天道。
要之,天道赋予了人善,没有人性之善天道赋予人之善就无法显现,故曰成之者性也。
应指出的是,“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个性,与《乾卦·彖传》说的“乾道变化,务正性命”的性还是有所不同的。
《乾卦·彖传》是说天道之运行变化赋予了大地上一切生物之生命,使之形成了各自的性。
这个性泛指万物之性。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性则专指人之性,故而说到了善。
《乾·文言》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
”这个性情是指什么说的?有的学者说:“既然是乾元的性情,那末就是一个健字。
健是乾之本性,表现出来就是性。
《易经》将性情二字并言始于此。
性与情其实是一回事。
性是从静态看,情是从动态看。
物生于春,始于元,然后是一个动的过程,动极而至于收敛而归藏,又回到静的状态。
贞之后又是元。
由贞而元,由静而动,终而复始,生生之道无有穷尽之时。
”[2],是以利贞为乾元之性情,性是乾之健,情是性之表现,性是静的,情是动的。
有的学者说:“性情:一本作‘情性’。
性,天性。
情,是情意。
人禀阴阳而生故有性情。
《白虎通德论·情性》:“晴性者,何谓也?性者,阳之施。
情者,阴之化也。
人禀阴阳之气而生,故内怀五性六情。
”,[5]引是以性情指人而言。
船山先生于《周易内传》释《文言》此语曰:“凡物与事,皆有所自始,而倚于形器之感以造端,则有所滞而不通,惟乾之元统万化而资以始,则物类—黾繁,人事虽赜,无非以清刚不息之动几贯乎群动,则其始之者即所以行乎万变而通者也。
利者,健行不容已之情即以达万物之情,贞者,健行无所倚之性即以定万物之性,所以变化咸宜而各正性命,物之性情无非乾之性情也。
此以明元亨利贞皆乾固有之德,故其象占如此。
元亨为始而亨,非遭遇大通之福,利贞言性情,则非利于贞,而以不贞为小人戒明矣。
舍孔子之言,而求文王之旨,将以孔子其为凿说乎?”又其释以下“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云:“乾之为德一,以神用人乎万有之中,运行不息。
纯粹者,皆以精,是以作太始而荑利咸亨,物无不正,在人为性,在德为仁”。
是以利贞为刚健中正之义,并以《文言》之义兼乾性、物性与人性而言之。
我认为,船山先生的理解大体是正确的。
《乾·文言》说到“君子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贞”、“龙德中正”、“君子进德修业”、“君子以成德为行”、“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可见论天道性情终以说人性人道为归宿。
“在人为性,在德为仁,就是“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人之德性源自乾之性情。
“利贞言性情,则非利于贞,而以不贞为小人戒明矣。
舍孔子言,而求文王之旨,将以孑L子其为凿说乎”,此语最得《易传》要领,天道性情,自然而然,何利与不利之有,但《易传》将其绘以人文色彩,于是对人有了教育作用,反过来又成了人道的支撑。
《系辞上传》七章曰:“子曰:‘易,其至矣乎。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业师金景芳先生非常强调“存存”所存者是“成性”而不是“性”。
[3]我以为所谓成性即性。
《大戴礼记》说:“分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
”性本身就是人与物已然有之的。
先生的意思是说:性是“天质之朴”,是人的自然性,是无善的;成性是“王者之化”是人的社会性,是有善的。
其意在说《易传》是不讲性善论的。
我倒认为,宋时学者乃至船山先生都认为人道之善盖起于人性之善,可能更合《易传》本义。
另外,“成性存在,道义之门”有学者释为“成物之性常存,(阴阳)道义之门。
”似以此语为述天道与易道。
其实,这节文字的主题是“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既是进修德业之事,成性存存则是存养人性而不失,以此为道义之门。
存养人性以为道义之门,是因为人性中固有得于天道之善。
这也就是船山先生说的“善可用也,继可学也”,“至于继,而作圣之功蔑以加矣”。
《说卦传》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又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
”这两节文字都是述圣人作易之意。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显然是指人说的。
命与理,都有客观性。
穷理尽性以达于天命,这就有个尽到人为努力的问题。
达于天命,也就是“顺受其正”,即使天道赋于人者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