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今天,我们要讲的题目是关于李清照的女性意识。李清照是谁呢?相信大家都知道——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是与苏轼的豪放派相对应的婉约词派代表作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堪称大家的女性文学家。但历史上有很多的才女,为什么李清照与众不同?她与其他才女的区别在哪里?事实上。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个男权社会,文化传统也是男子本位的文化传统。多少聪颖秀慧的女性被这种传统埋没了灵性和才情,平平庸庸地生活,悄无声息地逝去。而李清照,这位生于九百年前的中国最优秀的女作家,却在这千古黯然的背景上怒放成一朵灿烂的奇葩。她以典雅优美、独特而又多彩的诗、词、文,在几乎属于男人世界的封建文坛上卓然而立,成为唯一一个堪与众多男性家媲美的女作家,这不能不让人惊讶。

我们先来看一下李清照的生平,有以下几方面对她的人生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1、名门之后

父——李格非(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著有《礼记说》数十万言,《史传辨志》时人称:“李格非之文,自太史公之后,一人而已。”把他与司马迁相提。至今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生母王氏乃北宋名相王珪的孙女,后母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后母的开放的思想对李清照影响很大。

2、地灵人杰

山川灵秀所钟,遗传窥赋之厚,又加上文学的家庭的教养、陶冶和熏育,使她的文艺创作的慧根,早已在她幼小的时候深深种下。早年就创作传诵千古的佳作《如梦令》。

3、李清照的两次婚姻(稍后将在下文中详细阐述)

4、经历国破家亡,生离死别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那么,李清照的女性意识究竟体现在哪儿呢?

1、破天荒以女性的眼光批评历代大文豪,并首次指出诗词的不同旨归和风格

本朝柳屯田永,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绎、晁次鹰辈继出,虽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丞相、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耳。又往往不协音律。……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黄鲁直出,始能知之;而吴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少游

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苕溪渔隐丛话》)

在她所作的《苕溪渔隐丛话》中分别论述了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等名家的诗词创作,以开阔的、女性独有的视角表现出她超凡的才能与气魄,并与其他的才女们区分开来。

2、通过和张文潜诗颂点评时政

(1)、她正确地指出玄宗的骄奢昏庸,腐化享乐,实是安史祸乱的起因。

(2)、李清照不同意张文潜把杨贵妃说成是“妖孽”,相反,却肯定杨氏姊妹那是“仙才”,因为她们姿色妍丽,能歌善舞。

(3)、李清照对肃宗所谓“中兴”,立碑颂德,极不赞成。

3、忧国忧民,参政议政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咏史》: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上枢密韩当胄序》(略)

这其中,属《夏日绝句》最为人熟知。这首诗表现出不同于她以往的婉约清丽,而是气势悲壮豪迈,慷慨悲凉,以思念“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来怀古讽今。

在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也讽刺了昏庸懦弱的南宋朝廷。而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这也是李清照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刚烈一面。

4、在宋代词坛词风别具一格,创立了千古独异的“易安体”

汉之蔡琰,唐之薛涛、鱼玄机已属凤毛麟角,但不能占第一流的地位,只有女词人李清照却在有宋一代词人中占了个首要地位,独自博得个大作家的荣名。

5、著《词论》一部,她认为词与诗不同,词主情致,诗在言志。提出了“诗词别是一家”的理论。

6、创立了女子游戏“打马赋”,并著有《打马赋图序》。

可以说,李清照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着辅君报国的人生价值,她心胸阔大,眼界宽广,虽身隐闺阁,而心在社稷。她追求着于国于民有利的独立价值,决不把自己当作男人的附庸,也决不把心智局限于闺阁的相思眷恋、闲愁暗恨中。这正是她卓然特出于宋诸才媛,而能与男性大家比肩而立的原因所在。

李清照女性意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她的爱情婚姻观。

关于李清照的两次婚姻,后人一直有争论。对李清照和赵明诚,先前多有二人志同道合、伉俪情笃之论,近年方有人指出赵明诚实有冶游纳妾举动,令李清照备感孤独痛苦。关于李清照和张汝舟,则素有李再适张,后讼而离之,和后人诬李清白,并无再嫁一事,这样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我们先来考证一下:

《隶释》卷二六载“赵君无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封建时代对子嗣一事甚为看重,而为避免无后之大不孝,且为封建伦理道德所认可的唯一途径便是男子的纳妾。《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言赵明诚临终时“殊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语出《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此文引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这一典故的运用更可视为赵明诚纳妾的铁证。宋代又倡导享乐,官私蓄妓成风,冶游狎妓几成士子风尚,连欧阳修、苏轼这样为人正派、品格高尚的文坛领袖,也曾涉足于章台路上。赵明诚恐难免不落俗套。

至于李清照改嫁一事,宋人多有记载,已足为据。北宋前期承唐遗风,女子改嫁尚不为过。丞相王安石在儿子病逝后就力主儿媳改嫁,社会风尚可见一斑。北宋中期,程颐方提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禁欲理论,至南宋初年,已颇有影响,李清照于此际改嫁,的确需要几分勇气。然其时另一理学大师朱熹尚在幼年,理学的影响较明清之际薄弱得多,故对李清照改嫁一事的记载有语涉讥讽者,亦有毫无微词者。而明清时已将女子改嫁视为大节尽失,又有学者喜易安之词,爱清照之人,感赵、李之情,故力辨其“诬”,虽不遗余力,然实不足信。今人已不囿于封建伦理之束缚,自应以宋人之说为是。

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的确存在着“乐在声色狗马之上”的精神上的共鸣,这种高层次的志同道合的爱情使他们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岁月,给了李清照终生不能忘怀的幸福和不能割舍的情意。这正是李清照始终维持着这段婚姻的原因所在。

爱情都具有排他性,赵明诚的冶游纳妾不能不使较常人更为敏感多情的的李清照备感孤独痛苦。但在封建社会里,男子的这类行为司空见惯,根本不受什么谴责,而妒忌却被列为女子“七出”之条。也就是说,如果妻子不能容忍丈夫纳妾一类的事,丈夫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其休掉。在面对社会的时候,李清照可以更多地本着男女平等的意识,锋芒毕露,洒脱疏放,去做一个独立的人;而在面对家庭的时候,她却必须回归到一个女性,一个妻子的角色上来,去做一个女人。“无嗣”已在“七出”之列,她又岂能再妒忌?况且李清照毕竟是赵明诚的正妻,是赵明诚精神学术上的同志,是真正终生相伴的友人,是危难中堪托重负的老妻。

冶游纳妾在赵明诚只是生理、伦理层次上的暂时行为,他的情感还是系在能和他产生精神共鸣的李清照身上。因此,应该说,即使在赵明诚冶游纳妾的行为发生之后,他们之间还是存在着爱情的。当然,这种爱情不能和今天一夫一妻制下绝对忠诚专一的爱情相提并论,但对李清照来说,这段婚姻却没有破裂的理由。

所以,她只能婉言相劝:“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青玉案》)而更多的时候,她只

是无奈地慨叹“酒意诗情谁与共”,而后“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蝶恋花》),含悲隐忍,以度时日。

李清照身上也体现着封建社会里女性最普遍的悲剧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李清照不过是个信奉“夫为妻纲”的封建女性,她之符合妻德的客观表现,更多地还是源于珍惜爱情的主观追求,封建礼教的影响实在其次。

如果说,在和赵明诚的婚姻中李清照还有几分柔弱的话,那么,她和张汝舟的短暂婚姻则充分体现出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强个性和追求爱情与婚姻统一的高洁心志。

张汝舟本是一无耻小人,他觊觎李清照的书画古玩,便乘其病重境苦之际,以“如簧之说”、“似锦之言”(《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骗得婚姻。婚后却发现李清照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多,所以随即露出凶恶面目,对李清照“遂肆欺凌,日加殴击”(《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这婚姻里实无半点志同道合的爱情可言,李清照便以决绝的态度,不惜受身陷牢狱之苦,甘心冒世人讥笑之耻,毅然讼告其夫,与之离异。事实上,在那个时代,妻状告夫,即使赢了也要受到牢狱之灾。虽然由于李清照的家人贿赂狱卒,使她只被关了九天,但对于李清照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侮辱与伤害。

只要我们不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就会从这段给李清照的身心都带来重创的婚姻中更深入地体察她进步的女性意识。李清照不但有勇气再嫁,主动追求现实的情爱,更有勇气离异,自觉挣脱丈夫的虐待,哪怕代价惨重。从一而终的观念既为她所摒弃,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道德更与她格格不入。这段婚姻一直被看作是李清照的一个污点,不但在封建时代如此,在今天仍有不少持这种态度者。其实,这段婚姻正从多个方面展示出李清照进步的爱情婚姻观,应该说,这是李清照的不幸,却更是她人格、观念的一个亮点。

综上所述,李清照有着进步的女性意识:她追求男女平等,刚强洒脱,又不失女性之柔美;她厌恶俗世,心志高洁,却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着辅君报国的独立的社会价值;她真诚地对待爱情婚姻,既隐忍大度,极尽为妻之道,又勇毅决绝,断不与无耻小人苟且为伍。这位旷古才女的女性意识至今仍不乏启迪意义。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 摘要:李清照是一代词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女作家。作品中可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南渡前,其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生活,多写闺情,相思,风格婉约,折射出一种自恋型人格倾向以及坚毅刚健和高雅情致;南渡后,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词中折射出一种离愁别绪、思乡念国、伤春与悲秋的悲情意识。本文通过评析李清照词中折射的这些女性在封建社会里难能可贵的意识,升华出当代女性解放运动应有的本质,呼吁“闺媛” 中的古典美。 关键字:李清照;女性意识;女性解放;古典美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北宋济南人,她作为一代词人被誉为婉约之宗。她的出现在以男性为主流的文学创作队伍中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她打破了文学创作中的性别失衡局面,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她出生于文学氛围很浓的官僚家庭,有着良好的早期教育和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她父母博雅能文,父亲李格非是有名的文人,不仅传授给她以渊博的知识,同时也把她培养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具备的艺术才能。耳濡目染,李清照早年便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仅仅有家学渊源对封建时代的一位女性来说还远远不够,更关键的原因是其复杂的生活经历。李清照19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26岁起与丈夫及丈夫全家退居于山东青州。宣和三年秋,李清照随丈夫至莱州任所,后又相从于淄州任所。她的前期生活虽受党争的牵累,起伏不定,但婚后伉俪情感投契时多。所以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写少女、少妇生活,表现她美满幸福的生活,以及离别情怀,热情、明快、婉丽动人。 靖康之变后,赵明诚带着他们前期搜集整理的十五车金石文物书画等,渡过淮河、长江南下江宁奔母丧。不久之后金人攻打青州。外族的入侵,破坏了李清照安静的生活。她随赵明诚不断流徙,客居异乡。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赵明诚病逝于建康(今南京)。从此,李清照自己孤身一人,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病体痛苦,漂泊江南,流徙于江浙一带。怀着对往事和故国的深情追忆,怀着对亡夫的不尽思念,怀着对北伐的深沉梦想,在遭遇了金石散亡、再嫁匪人的巨大不幸之后,结束了凄苦流离的后半生。所以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大多抒发国破家亡的悲痛,感情深沉凄苦,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爱国情感。 纵观李清照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她的作品博采众长,“下开南宋风气”,①词尤其突出,称得上“词无一首不工”。②作为“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到须眉”③的大家,形成了自己“婉转而又疏隽”的艺术风格。她的词作可以说是天才、情感、理想的三位一体。在她的词作中,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女性情感世界,她发臻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而且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截止目前,研究李清照的著作主要有:陈祖美的《李清照新传》,王延悌的《李清照评传》,刘乃昌的《李清照词鉴赏》以及《李清照研究论文集》等。主要是对李清照的一生进行描述,其词作的社会背景,词的分期,特点,对词内容及李清照个性的解析,大多 ①况周颐.蕙风词话.[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36. ②李调元.雨村词话.[Z]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12. ③况周颐.蕙风词话.[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14.

浅论李清照在词史的地位(一)

浅论李清照在词史的地位(一) 引论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慕名女词人,自宋至今,称誉者不计其数。自有文学史以来,李清照于文学史地位渐高: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李格非女清照………亦以倚声有名。”胡适《国语文学史》称:“李易安乃是宋代一个女文豪。”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说:“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刘大杰则认为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中国文学发展史》)这些言词并非都是虑美,都是有其充分理由的。笔者在些无意于争论李清照究竟应称“名家”还是“大家”,但称好为一流的女词人并不过分。那么李清照究竟是怎样在词史上占一度之地,而且有那样崇高的地位呢?一个文学家于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最根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是看他(她)的作品。文学不是思辨的科学,而是形象思维的“人学”,所发它最根本反映的还是人类的自身情感,心理的历程与变迁,以及与人密切相关的道德伦理,家教信仰等。因此,评价文学作品是否人类精神产品中的精华,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首先是作品对社会精神或人类情感的反映深度;其次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再次是对艺术技巧的开创或完善。李清照于词史地位的确立,主要依凭于其作品(主要是词)。她的词作可发说是天才,情感理想的三位一体。在她的词作中,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即女性情感世界,她发臻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而且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本文拟就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一、女性情感世界的完全展示与前代那些“应歌”填词的作家不一样,李清照只抒写属于她个人的独特性情和真实感受,这是易安词最显著的特征。前代词作者,多是些“雌男儿”模写表现女性情感与生活的词作,故清人田同之于《西圃词说·诗之辨》中说唐宋词中有一奇特现象,即“男子而作周音”。他们虽以写男女伤离惜别为特长,并有过不少名作,但也有些难免发生隔靴搔痒乃至“伪情”的情况。再者,许多“雌男儿”为应歌笑欢娱之用,专写妓女娇揉卖弄的情态,其感情往往浅露轻浮,软弱无力,甚至于隐含着一种猥亵的心理。即如“大得声称于世”⑴的柳永词,也时有“辞语尘下”;⑵的弱点。而李清照的词,多发至于本人腑肝之诚,“满楮情至语”,把感性的生命部份发扬而光大了,故多有自然深挚之趣,没有“雌男儿”模仿女性的忸怩作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修养的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散文家,史载其母王氏也“善属文”。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环境,加之以李清照天资聪慧,极富文学禀赋;又酷爱读书,博闻强记,形成了词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其父母对待儿女教育的态度非常开明,所以她从小养成开朗的性格,其天才也得以发挥。王灼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脆,逼近前辈”。⑶我们可见的易安词中,大约是她少年时代所作的仅有《点绛唇》一首:蹴罢秋千,起来慷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俦门回首,却把青梅嗥。此词意虽浅,却可见李清照少年才力,以及她未出嫁前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一个侧面。作者用笔为自己作了一幅特殊格调的“肖像”。从线条上看,可能有点稚嫩,但并不纤弱;从构图上看,虽是轻浅色勒,却以传神之笔略加点染,塑了一个纯洁、活泼、聪毅、多情的少女形象。在封建社会里,要求女孩们“下面相逢,低头看顾”,⑷而作者虽则“和羞走”,却又“倚门回首”,假装“把青梅嗅”,更何况还“袜划金钗溜”,好一个“风魔相”。也难怪后人评说“清照乃名门闺秀,少有诗名,亦不致不穿鞋而着袜行瞳;含羞迎笑,倚门回道,颇似市井妇女之行径,不类清照之为人。”⑸并以此据列此词为存疑之作。实际上这首词通过人物行动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轻灵姿秀、活泼洒脱的少女形象,又揭示了她内心热爱生活的情愫和精神韵致。这恰恰再现了作者少女时代不受封建礼教过多约束,生活的丰富多彩,而慧一些名门闺秀只知“学针凿,刀剪缝”的生活;同时又再现了她敢于传达自己的一首回忆少女生活的小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在这首小词中,作者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勾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荷湖日暮图。同时,我们又可看到一位活泼开朗、豪爽潇洒的少女飘然而来。把这两首词中的少女

李清照诗词与其中的女性角色

李清照诗词与其中的女性角色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有其突出的和独特的地位。她的作品对女性的生活和内心的描写,更是女性微妙而复杂的感情世界的成功反映。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宋代词作家多为男性,以男性作家描写女性的生活,代女主人公立言,对女性的思想、内心缺乏深入的了解,只有到了李清照,才开始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真正严肃而又深刻的剖析。”[1] 对于李清照的研究成果丰盛,李清照和其诗词中体现的女性意识的紧密联系也一直被学者所关注着探讨着,例如朱学忠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试析李清照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2]、曾小丹的《浅论李清照词中女性内心刻划的成就》[3]、周玲的《李清照词女性形象的性格美》[4]、李蔚会的《略论易安词的闺音特色》[5]等,这些研究论文都评论了李清照词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表现出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把握。正如马殿超所说,“从李清照的词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以深婉绵密的情感来打动人的,具有阴柔之美的中国古典女性的形象”,同时也提到了她的诗则表现了男性阳刚之美。[6]而传信、王冬梅的研究文章则从李清照和白朗宁夫人两位中西女性作家诗词的比较入手,讨论了她们相通的女性内心世界和在爱情上不同的表现方式。[7]而我的这篇文章能力所限不能达到这样的文化深度或地域广度,因此仅就其他男性作者与李清照诗词中演绎的女性角色做一个比较浅析。 词本有“男子而作闺音”的传统,而男性菁英文人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和真正的女性诗人李清照笔下的任务有何不同呢?通过一些实例,或许可窥一二。比如韦庄描写少女含情道“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思帝乡》)。李清照的少女则“蹴罢秋千,

李清照词的意境范文

李清照词的意境范文 李清照的一生的经历跌宕起伏,在艺术上她要求精铸历练,格调要高雅,典重。把一生的经历付诸在词作上,她的人生晚年,与词作为伴,留予世人词作不是很多,但价值不浅。 (一)意境之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意境就是文学作品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描写展现出来的意象与情趣的契合,意境是诗词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此李清照在探讨词意境的特殊性质时,根据《论词》中对词提出的审美要求:“词作品有完整的,浑然的意象的结构,给人以整体完美的审美感受。须用得贴切自然。还说词的风格不纤巧,要沉着、典雅。”所以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实践了她的主张,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一首《声声慢》真是写尽了李清照内心的痛苦,抒发了词人饱经忧患、家破人亡之后的悲痛情感。开头三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词人晚年冷清,孤寂的生活状态,给全文定下了一个愁惨而凄厉的基调。就意象来说词人把这种心境置于“乍暖还寒”的深秋时节,尤显无比凄苦的情感。雁过使人“伤心”,亦渲染出悲秋之意。“晚风”进一步抒写“冷清”等意象。只好用酒来排遣身心的寒意望向天空,看

到雁往南飞,想到自己也是背井离乡的来到南方,原来和它们也算是“旧时相识”。勾起自己沦落江南的愁思别绪中来。即抒写出了此时此刻的场景,又刻画了心理的素状,使词的意象与情趣契合在一起。“黄花”本是秋天最美的花,但此时已凋残不堪,其“憔悴损”的形象显然亦是晚年词人的写照。借物比喻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这么多个意象烘托词人这满腔的空虚寂寞之情无处寄托。“梧桐”、“细雨”本是秋天的意象,而缀以“点点滴滴”则涂抹上更悲凉的感情色彩。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词人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达到了意境是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李清照作品写出了词的意境是意象与情趣的契合,写出了每一个意象都是有生命,都离不开外界事物对它的熏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李清照词的意境的创造,以强烈的真挚感情,就自然的生命力量,创造了浑然一体的意境。而意向和情趣的契合的手法就是李清照所独有的特点,也是她卓越艺术成就、天才艺术创造力集中的体现。她用她所经历的人生起伏来感受情绪的产生,结合所发生的境界,在情绪与境界之间,用情绪与境界在她那浑然天成的笔触间不断的熔化和洗练,由依稀隐约而化为明朗确定,使作品的升华到一种隽永的艺术境界。 李清照词之所以那么脍炙人口,是由于她善于体察捕捉外界景物特征及变化,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注入外界景物,使其词作品成为情景交织,下面我们就李清照词意境的情景交融作下讨论。

论李清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论李清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女性在整个社会中所占据的部分越来越大,女性在社会生产和人类进步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李清照在当时就打破了封建的观念,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诗词选集和诗词文化。无论从历史借鉴的角度还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李清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李清照作品中女性意识综述 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少女、初为人妇、丈夫去世和背井离乡四个阶段。在李清照作词初期,仅是少女的李清照就在诗词上展现了很深的造诣。“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一首《如梦令》清晰地表达了这一点。用上述各种情景的描写来给下文“绿肥红瘦”做了铺垫。而在李清照和赵明诚初婚时,赵明诚常常把守边疆,李清照的词风渐渐变为了思夫、忧愁,充分表达了李清照对爱情的渴望和敢于表达爱情的勇气。而在丈夫去世时,恰值“靖康之变”,李清照的词充满了对宋王朝的讽刺和对大无畏精神的向往,“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展现了李清照渴望为国家出力却又无可奈何的情绪,这种女性意识可以称之为担当。而在李清照生命末期,词风大都转向了重夺国土和忧国忧民的情感,这是她对国家、生活所带来困倦的发泄,从而将她豪迈的一面再次展现了出来。 二、李清照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 李清照的词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婉约,一个是豪迈,从而对应了两种意识形态。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在并不相同,也无法按照现在的情况照搬上去,只能按照当时的情况来分析。李清照成长于书香世家,从小接受了别的女性很少接受的东西,如文化和才能,并且将这项才能发展下去。这得益于李清照的家庭因素和个人的性格原因。到后来,在国家逃亡和丈夫去世的双重打击下,李清照的词风也由婉约转向了豪迈,而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也随即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与传统习惯和社会环境做斗争,而是为国家考虑,把女性意識深处的担当、坚强和责任充分展现了出来。这不是突然的转变,这是由于在面临国家逃亡、百姓凄苦、丈夫去世、感情被骗等一系列事情的打击下,最终造就了她完整的意识形态。 三、李清照词作中女性意识体现的现实意义 李清照词中展示出来的女性意识形态对当今社会的女性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在我们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男女并不完全相等,而有的人选择了忍受,有的人则是争取到了自己的权益,李清照的意识形态在初期就把这点做到了。另外,现代女性应该是坚强的、有责任的、有担当的。而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做到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获取利益的时候叫嚷着男女平等,在奉献付出的时候就要躲在男性身后。李清照的词作中常常把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显现出来,展现了

评李清照词不同于“代言体”的女性特征

外交学院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论文题目评李清照词不同于“代言体”的女性特征 课程名称 课程号及课序号 学号 200914033 姓名李潜 班级 2009412班 提交时间

评李清照词不同于“代言体”的女性特征 外交学院国际法系200914033 李潜 【摘要】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女性词人,她才华横溢,文学造诣极高,被后世尊称为“婉约正宗”。然而,在男权社会,不少男性词人,甚至文学造诣同样极高的男性文人不乏“代言闺音”之作,那么李清照作为宋代词坛少有的女性作家,她的词究竟与“代言体”有何不同,她的词中究竟蕴含着哪些女性特有的性格特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探究其与“代言体”不同的女性特征。 【关键词】代言体,女性特征,感情表达 【正文】在浩浩荡荡、群星璀璨的中国文学史中,李清照是闪耀着奇异光芒的明星。她虽为女性,但出生书香门第,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尤其在词作方面造诣甚高,受到了自宋以后历代文人和诗词研究家的高度评价,被不少评论家认为是“婉约正宗”。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清代诗人刘体仁更是将李清照誉为“此道当行本色第一人”。①虽然李清照词中所写的内容也大多难逃时代的限制,反映女子闺怨或是离情别绪,但是李清照却运用的高超的艺术手法以及自己洋溢的天性和丰富的感情,在这片传统的土壤上开辟出了一块闪烁独特光彩的绿洲。 前代词人多为男性,而且北宋时期一些爱情词和闺怨词只是反映士大夫与歌妓舞女之间的艳情,又多有一些轻佻浮华的描写,如柳永的“似恁偎香倚暖,抱著日高犹睡”,李清照在自己的《词论》中评价其“词语尘下”,格调不高。更重要的是,北宋时期一些流连于歌儿舞女的男性词人为了写词供歌女吟唱,有时便会代女性言情,反映女性的闺怨或是离情,这便是“代言体”亦称“男作闺音”。如“从今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这类词作虽不乏名篇,但有致命之硬伤,那便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男性不可能完全深入女性的内心,所以这类诗词多关注女性闺房陈设、容态服饰及一般生活情态的描绘上,缺乏真情的涌动与表达,正所谓“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刘勰《文心雕龙》)。②然而李清照是女性,在填词的时候她既没有男性玩狎女性的心态,又不会有歌舞宴前的应歌之需,她只需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而且这种情感的表达直接而不可遏止。有人说“历代词人当中,再没有谁像李清照那样善于表达自己了” ③,这话我不敢苟同,因为至少苏轼在表达自己感情方面是毫不逊于易安的,但是如果说,没有人像李清照那样善于表达女性情感了,这便是无可置疑的。 一、天性洋溢,感情率真,无需男性理解而自然流露 我前面已经说到,男性写女性,必然要去理解女性,然而在男权社会,这种理解往往肤浅甚至有偏差,难以为我们展现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然而对于易安而言却全无此顾虑。再加之她成长的环境与天性使然,使得李清照可以率性的表达自己的真感情。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父亲李格非以文章著于天下,深受苏轼赏识,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家学之深对李清照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且李 ①侯健:《李清照诗词评注》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6页。 ②白军芳:《李清照词中创作主体的性别表达》 ③徐应佩:《古典诗歌鉴赏学》南京大学出版社第267页

试论李清照词的意境创造

2008年7月 第4期(总第166期) 中州学刊 AcademicJournalofZhongzhou July,2008 No.4 【古代文学研究】 试论李清照词的意境创造 王令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1150) 摘要:李清照词前期清新爽朗、婉约隽秀,后期悲愤苍凉、沉郁凄怆,达到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在整体上她的词以女性独有的柔情、敏感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意境。她所创造出的意境给人的美感是多方面的,既有感情表达的情景交融,又有词的精巧和谐的形式;既有栩栩如生的形象塑造和深刻含蓄的情感表达,又有富于美感的音律。 关键词:李清照;意境;音律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4珈214珈2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人称为“易安体”。她的词作内容写愁的较多,前期生活悠闲舒适,多写闲愁;后期背井离乡,国破家亡,境遇悲惨,流露出对国土家园的怀念,对自己身世的感伤。她的词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她论词强调协律,崇尚高雅情致,提出词“别足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的词以女性独有的柔美,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意境。 一、感情表达的情景交融 李清照的词被推为“婉约之宗”,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在词中她选择的意境特别独到,具有立体感,景中含情,情现景中,她善于营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这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或清新明丽或庄重典雅,都是通过情景交融的笔墨渲染出来的,显示出作者不肯趋于软俗香媚的典雅词格。同时,她学习柳永善于自描和叙事的长处,加以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使人物紧密联系环境,不忘在物我交融中刻画出人物跌宕起伏的内心世界,构造出她特有的意境。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①李清照赋予作品中的自然景物以活的灵性,词人有时将它们引为自己的红颜知己,有时把花当做“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友人。词人写到人老春暮,心中伤感“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收稿日期:2008—05—.21 作者简介:王令,女,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院长,高级政工师。214词人把流水当知音,用柔情、多情、顺从的流水表现对爱的单一,对相思的痴念。在她的词作中,春花流水均有情,自然万物皆有意,陪伴愁苦灵气的词人,衬托出词人孤独无依的心理和对韶华易逝的感慨。在《渔家傲》中,作者借仙境来表现自己美好的理想境界,这情景交融的意境是那样的美,可是对李清照本人来说又是那样的无奈! 李清照词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无论是清新明丽的、还是庄重典雅的,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词人在生活和社会中对美的执着追求,词人用巧夺天工之笔。创造了她独特的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二、精巧和谐的形式和富有美感的音律 李清照的词不但具有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而且形式精巧和谐,富有文学的音乐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指出:“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中不仅严格遵循这一原则,而且在此基础上也有所创新。 李清照喜欢在词里用叠字、叠句来增强词的音乐性。如“知否,知否”,“浮槎来,浮槎去”。“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又还秋色,又还寂寞”等句子大多同句重叠,或是改换两个字,但字数不变,因而音调和谐,句式整齐,语言流畅,节奏轻快,既淋漓尽致地表达词人情感,又合乎词的格律,极富音乐美感。 万方数据

李清照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摘要 李清照与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位优秀的女作家,她们都是注重内心感受,执著地把个人体验、直感向着作品投入的作家。她们以自己的生命体验,对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当文学回归家园,人们展开属于文学自身的思考的时候,李清照与张爱玲这两位曾被时代尘埃掩盖的作家的作品,又重新唤起了读者的兴趣,一时成为海内外研究者研究的热点。两人都因为政治和个人遭际的变化使两人的女性意识截然不同,变故发生后,李清照能够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使她后期词有了更深的意蕴; 而张爱玲则置国家于不顾,丧失了一位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后期的创作几乎毫无社会价值可言。本文对两位女作家的女性意识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张爱玲;李清照;女性意识

目录 摘要 (1) 一、引言 (3) 二、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3) (一)李清照的生活经历 (3) (二)李清照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 (4) (三)女性意识在李清照词作中的体现 (5) 三、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8) (一)张爱玲的作品背景 (8) (二)张爱玲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 (8) (三)张爱玲女性意识的表现与特征概述 (9) 四、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一、引言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出身名门的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特别是在词的创作上修养甚高,其词如出水芙蓉,自然可爱。她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多才多艺的李清照因其修养、才华及独特的个性气质,其词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淑女情怀。 “淑女”一词,最早出于《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指善良、美好、有修养的女子。李清照的淑女情怀与这种古代传统女子的淑女情怀既有相同之处,又颇有区别。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女性,她也具有善良、柔美的一面;作为一名修养、性情不俗的文化女性,她又多了一种一般人所没有的文化特质,如喜欢寄情山水、雅好文艺、关心国家大事等。 四十年代登上文坛的女作家张爱玲,也对女性悲剧命运进行了深刻理性的剖析。她从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开始,就从未停止过对女性悲剧的叙述和思考。通过对旧文化背景下女性绝望苍凉的不幸命运以及殖民文化背景下尴尬失落的生存状态的书写,她对女性悲剧命运有个自己独特的认识。她的小说超越了对女性世界的平面描写,她善于通过对爱情、婚姻、家庭、社会环境的剖析,揭示女性如何质变成自私、冷酷、变态乃至异化的悲剧性格,冷静地探索女性悲剧的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最终完成对男权宗法制度的控诉。笔者经过长期对张爱玲小说及其研究的关注,试图通过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从张爱玲看文学革命:首先对张爱玲作品对女性神话的消解对女性情欲的展示揭示了女性意识的内省倾向,和传统女性世界形成强烈对比;第二,从女性的异化和反抗以及对女奴性的批判和揭露反映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第三,张爱玲的创作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探究女性生存的价值,并试图唤起女性自我解放和自我独立意识。 二、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一)李清照的生活经历 李清照作为女性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与众不同的女性意识与她的生活经历、所处的环境氛围是分不开的。 李清照(1084-1155) 出生于北宋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大明湖旁一个书香之家,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学熏陶。她的父亲李格非是个博学多才而又耿介不阿的官员,在文章、历史、佛学、文学理论等方面皆有深厚造诣,是北宋著名的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亲是名门之后,很有文学修养。其父在山东享有盛名。古代山东属齐鲁,山东的曲阜,为春秋时孔子的家乡;山东的邹县,为战国时孟子的家乡。因此,齐鲁大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今天,我们要讲的题目是关于李清照的女性意识。李清照是谁呢?相信大家都知道——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是与苏轼的豪放派相对应的婉约词派代表作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堪称大家的女性文学家。但历史上有很多的才女,为什么李清照与众不同?她与其他才女的区别在哪里?事实上。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个男权社会,文化传统也是男子本位的文化传统。多少聪颖秀慧的女性被这种传统埋没了灵性和才情,平平庸庸地生活,悄无声息地逝去。而李清照,这位生于九百年前的中国最优秀的女作家,却在这千古黯然的背景上怒放成一朵灿烂的奇葩。她以典雅优美、独特而又多彩的诗、词、文,在几乎属于男人世界的封建文坛上卓然而立,成为唯一一个堪与众多男性家媲美的女作家,这不能不让人惊讶。 我们先来看一下李清照的生平,有以下几方面对她的人生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1、名门之后 父——李格非(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著有《礼记说》数十万言,《史传辨志》时人称:“李格非之文,自太史公之后,一人而已。”把他与司马迁相提。至今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生母王氏乃北宋名相王珪的孙女,后母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后母的开放的思想对李清照影响很大。 2、地灵人杰 山川灵秀所钟,遗传窥赋之厚,又加上文学的家庭的教养、陶冶和熏育,使她的文艺创作的慧根,早已在她幼小的时候深深种下。早年就创作传诵千古的佳作《如梦令》。 3、李清照的两次婚姻(稍后将在下文中详细阐述) 4、经历国破家亡,生离死别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那么,李清照的女性意识究竟体现在哪儿呢? 1、破天荒以女性的眼光批评历代大文豪,并首次指出诗词的不同旨归和风格 本朝柳屯田永,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绎、晁次鹰辈继出,虽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丞相、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耳。又往往不协音律。……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黄鲁直出,始能知之;而吴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少游

论李清照词的女性特征

论李清照词的女性特征 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44 学号:44 指导教师:44 摘要:身为女性作家,李清照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及其女性的情感和笔触给我们展示了男性文学之外的女性世界,以女性为主动叙事者的地位表达着女性情怀。同时,她在强调词的协律,崇尚典雅情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自己的词作语言风格独树一帜。 关键字:李清照女性意识女性视角女性情怀女性形象 一、李清照独特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李清照现存48首词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内容和格调有很大的不同。(一)前期: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和郁郁寡欢的少妇时代及其词作。 1、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及其词作。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修养的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史载其母王氏也“善属文”。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环境,加之李清照天资聪慧,极富文学禀赋;又酷爱读书,博闻强识,形成了词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其父母对待儿女的教育的态度非常开明,所以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了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山水,表现出蓬勃的青春气息。如写于她十七八岁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一颗自由的种子,健康地成长着。在她身上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封建规范,礼教枷锁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其作品中洋溢的朝气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分明可以看到一个十七八的少女那无拘无束、天真浪漫的形象。 2、郁郁寡欢的少妇时代及其词作。李清照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夫妻志同道合,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颇舒心满意。然而婚后不久,随着赵明诚的两次出仕,夫妻之间出现了短暂的别离,这在李清照宁静的心湖上吹起了阵阵涟漪。她借助女性特有的细腻、丰富的感情,敏感地感知到了大自然的“风吹草动”、细微变化,且脱去了少女时的羞涩和稚气,大胆地把千种情怀、百般思念都付诸笔端,写下了许多充满离愁别绪、相思之苦的词作。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上片词人寓情于物,通过对代表别离的“兰舟”和传递锦书的鸿雁等的刻画,把自己对丈夫热烈、真挚的爱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内容摘要】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词坛的大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女文学家。她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形成自已独特的艺术个性:婉中见直,柔中有刚。她的词作发臻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她的词作就是她的一部思想情感的发展史。李词也为后世、为今人留下了一系列既各自独立、又前后发展衔接的知识女性形象,填补空白的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史的人物画廊。 【关键词】李清照;艺术风格;情感;语言 李清照(1084--约1155),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她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名之,称为“易安体”。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她的词作,不仅在古典时代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而且至今仍有不少名篇,被人们传诵把玩,以为绝唱。词史上大量的作品都是描写相思苦衷,离愁别恨,李清照作为“婉约之宗"流传下来很多的作品内容是伤春悲愁,离别相思和晚年愁苦,但与前人不同的是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侧面的、立体的、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 一、寂愁哀婉真挚朴素 所谓寂愁哀婉,就是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来抒发含蓄婉约的感情,简言之即“曲径通幽”。柔美是婉约派的共同特点,但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表现。柳永多发露线俚,市民意识十足;周邦彦浑厚典雅,文人色彩浓厚;秦观细赋婉丽,而“格力失之弱”。与之相比,易安词的个性化色彩更为明显和突出。李清照的词是她生活经历艺术的再现,她将自己体验的感情用艺术形象毫无掩饰地真实地表现出来。作品中的“情”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者通过词中“情”的发展变化,感觉词人生活的波澜起伏。 (一)、青春激情的少女时期和新婚期。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平静舒适,她在有教养的家庭长大,思想上受封建礼仪的束缚较少,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受到良好的文学的熏陶,养成了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聪慧高洁、活泼开朗的品格。如<<点绛唇>>“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将闺门少女突然见到生客来访时的天真娇憨之态写得逼真自然。嗅梅观客,将少女羞涩中又带新奇的心理描写得大胆明朗。一个天真活泼、热情、纵性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又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如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里展示的是包括作家本人在内的一群少女形象,表现了那种热情活泼,无拘无束,顽皮好胜,憨态可掬的少女的天然情态,在作家恬淡悠闲的回忆里,又蕴涵了多少留恋向往的感情。 又如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

从网络文学解读女性意识

从网络文学解读女性意识 摘要:网络文学作为近年来繁盛发展的一种新型文学形式,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女性意识,从其中的题材、人物形象刻画和情节设置都可解读出我国当代女性独特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意识;网络文学 2015年的中国,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形态都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并且在历史上独一无二,几种因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特别是在经济上,互联网经济作为新型经济模式近年来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效益。而网络文学作为现代文化与互联网经济的交互点不仅能够反映当代的经济特征,也反映了当代的思想意识。 所谓网络文学,指新近产生的,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的,借助超文本连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其中,以网络原创作品,特别是网络小说为主。 网络文学实际上具备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以经济资本追逐为根本,将读者作为消费者,创作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作品,所以其读者群体的思想代表了读者的某种意识追求,足够深切的反映他们的某种思想或意识。在网络文学中,女性既可以扮演作品创作者角色,即女性作者,亦能扮演读者群体的角色,即女性读者,可以说其中蕴含了大量且丰富的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实际上,女性意识就是女性对与自身性别有关的情感上、心理上的活动。 网络文学中,与男性作者不同,女性作者创作的作品大多与爱情生活题材有关。热爱创作和阅读爱情小说,源自女性的心理和感情诉求。女性本身就比较重视

女性意识论文文献综述700字

女性意识论文文献综述700字 篇一:李清照女性意识的体现文献综述 李清照词中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 文献综述 前言: 李清照的词作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历来研究李清照的词多从词体特征、前后期词风变化或者爱国主义等常见角度研究,但是作为文学史上最出名的女词人,她在词作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体意识是十分真切且珍贵的。 本课题主要研究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自我意识,因为她的词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她心路历程的记录,带有明显的自传性,对自我形象自我意识的描写是其重要内容。 自近代以来,人们对文学的接受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再仅仅把文学作为政治的产物,而是能够真正的把文学作品与作家的特性与个性紧密结合起来研究,所以,这一现象应用在对李清照词作研究中则突出表现为女性主体意识对词作的影响。 主体部分: 自我的觉醒首先是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对自己的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后,所形成的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一系列认识。女性文学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反映。女作家们往往通过自己的角度,审视女性的内部世界、审视女性与社会的关系。在男权当道的封建社会里,男性掌控着一切,包括政治,包括婚姻,也包括

文学。自古以来,男作家站在女性角度上写相思、写闺怨、写离愁别绪的作品数不胜数,但却始终局限在男性视角和话语权之内。 李清照在她的词中凭借其独特的女性自我意识,以其独具魅力的女性创作心态以及细腻感受向我们展示了女性被历史和封建束缚的灰尘蒙蔽的心灵世界,带我们感悟到她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她用女性独有的方式发出了对女性悲剧人生的呐喊,首次呈现了女性自己对世界和人生、情感态度的认知。 李清照由于家庭地位的显赫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形成了文学史上独特的生命意识和勇敢洒脱的性格。“她以纤纤词笔、抒发爱恋痴情,人生失意,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一往情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把自己全部的情爱和失落怨恨都通过词表达出来,显示出其词不同于别词的独特风格”【1】。 关于李清照词作中表现出的女性自我意识,可以根据其作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欣赏自我形象,追求人格精神。 花作为一种美好的意象,历来是墨客骚人吟咏的对象和抒情的媒介。李清照作为一名女性词人,用花作为自身形象的定位,虽说有点落入俗套,但是细细分析开来,却没有人像她这般通过各种花的意象向我们展示了她从少女情怀到思妇的美满幸福生活,又从思妇到遗妇孤零的心态变化。 杨冬梅在《花:李清照自我情感的外在表征》中认为,在李清照的审美体验中,“以花寓情、含情赞花。花的含苞绽放、花的凋零枯萎无不蕴含着她生命的律动和情感的波澜”、“词人写花,无论是梅花、牡丹,抑或是菊花、梨花、桂花等等,甚至包括那些只了南共同写花的词作中出现的花,其共同特点就是与众不同,都是花中极品,都是词人对自己品性的

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作业3---2

作业三:思考题11: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她以突出的才能另辟天地,形成了易安体艺术格调的独特性。李清照的词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无论哪一时期的作品,李清照都能写得独具韵味、真切动人,因此,人们将李清照这种独具韵味的风格称之为易安体。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因为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特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被称作“易安体”。她的词作凭借独特的艺术特色,取得了很高的造诣:首先,从题材到风格形成了以婉约柔媚为主的女性化特点,展现了一个在那个时代十分特殊的知识女性的心灵世界;其次,她的词能够集雅俗于一体,将极精美雅致的画面与极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在一起;在语言方面,李清照的词既造句精巧,又善于生动地化用口语,贴切自然,通俗流畅,富有韵律之美。 【关键词】李清照;词;艺术特色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交替时著名的女词人。她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博古通今、多才多艺,擅长诗文;母亲王氏,知书善文,也是当时的才女。父母给了她宽松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自由的土壤,使得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

相比的。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是当时一个很有才气的文人,给她带来了许多的温馨浪漫与诗情画意,两个人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经常一起饮酒赏花做词。出生在名门的李清照,从小就喜爱诗词,她过目不忘,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擅长文赋,精通音律,擅作书画,尤其以词的艺术成就为最高。她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流传至今,仍然绽放光彩。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面的、立体的。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还是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李清照的词作,字字句句都体现出了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婉约文风。本文以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几首代表作为根本,对她词作的艺术特色,做一些简要的分析。在李清照之前虽然有许多诗人、词人,做了很多反映闺中妇人的词,但却是对闺妇情感思想的一种临摹和揣测,其诗词停滞于便面,无法体现贴切真实的思想感情,而李清照却以她自身的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为前提,塑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她运用女性特有的婉约,结合其与生俱来的刚毅之气,赋予了词新的元素,为当时日渐枯竭的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她的词几乎每一首中都塑造了一个形象生动、呼之欲出的女主人公形象,这是一种女性的自我描写、自我记叙,因而也更能打动人。作品中的抒情女主人公随着女词人的成长一起成长,一同经历,在不

论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论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内容摘要]李清照钟爱于花,在她的词中,花作为主要的意象频频出现,这些“花”意象和词人自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隐喻和象征关系。花地开谢枯荣贯穿在李清照人生的不同阶段,她把感情完全地融注在花的世界中,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不是单纯地咏物抒情,而是已经上升为词人的人生哲理与情感寄托,达到人亦是花,花亦是人的境界。不同时期的花正代表着词人不同时期的心态和思想。从“花”的意象中我们感受着李清照细腻的情怀和感伤的人生。其笔下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寡妇时期,花的意象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李清照的生命流程及其蕴涵的深刻情感,本文试通过剖析她词作中的“花”意象来再现她人生各个时期的生命状态和情感历程。 [关键词]李清照词花意象 意象作为古诗词中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范畴,它很早就出现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与文论中。“意”指审美主体的意识、心志、情义、旨趣等心理内涵,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则指其思想含义、情理内容、精神境界。“象”来自于物,又不是单纯的物,它是从具体的形象概括而来,不仅成为形象与想象的共名,而且积淀了具象思维的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意象主义者认为意象是主观选择、加工和创造而融入了情义和美感的有意味的形象。将人的情思融入对意象地体察中,把它写成有知有觉有爱有恨的有情物,以形传神,从有限中传出无限。 中国的诗词是古代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历代许多文人地创作往往由“物”而引发某种深思或者情感体验。而其中的“花”更是文人骚客的至爱,娇美的花带给他们许多的遐思,同时更是个人情感与品性的一种寄托。屈原的“制芰荷以为衣服兮,集芙蓉以为裳”,李商隐的“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欧阳修的“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等。在这些男性文人的诗词中寄寓了他们对于自我生命的一种深刻感悟。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亦写了许多关于“花”的词,作为女性词人,她所显露的更多的是作为女性主体的生命经历和情感体验,与男性诗人有着微妙的区别,她的“花”比男性文人写得更为细腻、真切。因为女性的观“花”与男性的赏“花”往往是两种不同的心境,由于这种不同的心境也就造成了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与众不同。这是一个把自我的情感体验深刻地融入于花的喜好之中的女子。从这些“花”中我们看到了李清照的空灵、忧愁与悲戚,在李词中“花”的意象被李清照用个人情感升华了,几乎超脱了花作为物的范畴。梅花、菊花、桂花、荷花、海棠等在《漱玉词》中已成为主人公心态的外化或生命状态的象征,烙上了词人心灵的轨迹。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很有名望的、学者型的官宦家庭,祖籍济南。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学识渊博,精通诗文,和当时著名的文人学士多有交际,在文坛上颇有名望,与廖正一等并称为“后四学土”。母亲也是一位博读诗书精通文墨的大家闺秀。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学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她所受到的教育和熏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相比的。她是一个生性活泼开朗、热爱生活的女孩子,开明的家庭环境使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那样被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吟诗填词,交友聚会,无拘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