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_城市的性质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第一部分:有关城市一城市的属性:城市:·城市社会·实质载体城市既是事又是物城市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组织)实质载体:·资源·生态·实体建设空间·居住生活建设·经济产业建设·交通工程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二城市的起源和发展1 起源:群居――原始群落――――固定居民点(雏形)以上进程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劳动分工的日益扩大而不断进行下去的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当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之后,出现了专业的交换场所,“市”就这样,城市的雏形不断形成了.2 发展(1) 城市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其历史进程如下:原始聚落――城市雏形――小城镇――中型城市――大城市――现代城市――国际化城市――经济生活中心――信息生活中心(2)社会思想的发燕尾服与城市的发展“图腾崇拜”:人们处于比较蒙昧的阶段,对自然现象认识不清,所以将精神寄托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对某种物的崇拜,这时的人们无力抵抗大自然,他们只能通过群居的方式,使种族延续下去. “英雄崇拜”:人们已经能够在一定限度内控制自然界,先前对自然界的迷茫与恐惧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某个有威力的英雄人物的崇拜,在这个时期常常会形成雄伟、威慑的建筑群和庞大繁华的城市空间。

“自我崇拜":人们已经很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实力,对改造自然界充满信心,掌握了较先进的科学技术,越来越科学地建设城市,城市向着个性、科学的方向发展下去.3 从时代发展言城市发展农业时代:生产力更低,自然经济,因此,多采用天然材料构筑城市实体,抵御自然的能力较差。

城市大都选在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

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提高,大机器工业的发展使建筑材料有了很大改善,城市实体更加坚固,抵御自然的能力增强,同时产生了更多提供人类新的需求的场所,但这时城市的生态环境已遭破坏,自然资源质量下降。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1、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2、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业用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得现象及过程。

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或城镇化发展S型曲线或城市化的基本规律:(1)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比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2)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3)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4、工业化前的城市与工业化后的城市特征:近代的工业革命,是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工业前城市的特征是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大,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为辅。

城镇化水平不高。

而工业城市的特征是第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大,农业现代化,城镇发展水平高,人口聚集,环境受到污染,城市的格局变化是城市以圈层式向外扩张,人工能源及加工工业的集中造成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这是构成工业城市发展的模式。

5、中国城镇化道路特点及启示:特点:(1)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水平基本上每年以1%的速度增加;(2)省际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3)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化的压力,又是推进城市化的动力。

启示:未来的城镇化应该是一种多元化的模式,即改变过去仅仅以规模作为政策标准的方法。

未来的城市和区域发展应当是超越单个城市的传统思维,走向区域协调,从更大区域范围来思索永续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走向和谐的城市区域,这也将是中国城镇化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还提出在统一邻里单位安排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1、城市的含义: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2、城市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3、城市化几个阶段: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1)田园城市理论:英国霍华德提出.意义:提出发展极限的概念;有机平衡的。

原则;动态管理的观点。

(2)卫星城镇理论:昂温提出。

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3)雅典宪章: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座位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4)马丘比丘宪章:重视人与人的联系。

(5)邻里单位:要求在交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称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1、一书两证: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一书两证”制度,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1、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2、城市规划任务: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1.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4.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5.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第一篇城市与城镇化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2.城市化水平指城镇水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简述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5、有机疏散思想(1)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与变化的机体(2)它从生物的成长现象中得到启示,认为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即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

(3)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的思想制定了大赫尔辛基规划,把城市分解成一个即统一又分散的城市有机整体。

各部分布置有住宅、商店、学校以及生产车间等,形成相对半独立的单元。

7.“雅典宪章”对城市规划目的的界定。

雅典宪章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

宪章认为:(1)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2)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3)新建居住区要多留空地,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4)应从整个道路系统入手规划交通,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要按照调查统计的交通资料来确定道路的宽度。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2.城市职能:城市职能(urban function)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3.用地性质: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

4.土地使用兼容性:定义:用地使用兼容是确定地块主导用地属性,在其中规定可以兼容、有条件兼容、不允许兼容的设施类型。

一般通过用地与建筑兼容表实施控制。

目前普遍缺少关于兼容设施的规模与容量标准的控制。

用地使用兼容不得改变地块的主导用地性质,并应给出兼容强度的指导性指标。

5.容积率:容积率(Plot Ratio/Floor Area Ratio/V olume Fraction)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6.建筑密度: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building coverage ratio),[1] 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一)1.城市的含义包括: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意义。

2.城市定义: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城市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和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系统内部诸多要素按不同级别、层次有序地组成一个整体;动态性;环境联系性。

4.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分类: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分城市产业为——第一产业:城郊区的农、林、牧、副、渔业、采掘业。

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加工业。

是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

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服务服务的产业。

5.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6.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务的地区。

7.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8.城市用地分10大类及英文缩写(46中类和73小类):水域和其他用地[ E ]。

9.城市建设用地9大类划分居住用地[ R ] 公共设施用地[ C ] 工业用地[ M ] 仓储用地[ W ] 对外交通用地[ T ]道路广场用地[ S ] 市政公共设施用地[ U ] 绿地[ G ] 特殊用地[ D ]10.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11.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12.城乡规划法定的5个形式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3.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14.城市规划的两个阶段: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15.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强制性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控制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规划原理课件-城市性质、定位与城市职能

规划原理课件-城市性质、定位与城市职能

珠三角经济空间重构
珠三角城市职能定位
z 广州市是珠三角的综合服务中心、流通中心 z 深圳市适宜确立金融中心的地位,强化房地产业的区域服务功 能 z 东莞市适宜定位为制造业中心、流通中心 z 珠海市宜强化区域服务功能 z z 惠州市宜强化区域工业地位 香港宜成为“中国首要的商业城市及亚洲服务业之都”
专家意见: —— 应当从珠三角、广佛 都市圈及佛山本身的历史 特色来研究城市的定位。
本次概念规划综述结论: 定位:广东省第三大城市、珠江口西岸中心城市、广佛都市区有机组成部分; 性质: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城市、岭南历史文化名城。
中山
东莞
广州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深圳
广州到珠三角各市 深圳到珠三角各市 珠海到珠三角各市
珠海
佛山到珠三角各市 惠州到珠三角各市 肇庆到珠三角各市
江门
佛山
江门到珠三角各市 东莞到珠三角各市肇庆Biblioteka 惠州中山到珠三角各市
图3-14 珠三角各市间的货运流量图
• 2、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 (1)定性分析法。 (2)定量分析法。 (3)比较分析法。 (4)综合分析法。
区位商——最常用的方法
6 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区别
• 联系在于他们都是反映城市为外部服务的作用,在国家或 区域中的分工;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先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 区别在于城市性质不等于城市职能,城市性质是城市主 要职能的概括;城市职能一般指现状,城市性质一般指规 划;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城市 性质加进了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严格地说,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都应该区分历史的,现状 的和规划的三个时间尺度。 • 如何正确地确定城市性质? 1) 不要简单地把城市职能搬到城市性质中来,罗列一大 堆职能,也不要完全脱离现状职能,理想化地确定城市性 质。关键是要深入分析城市职能,继承和发展其中合理 的部分,抛弃其中不合理的部分,预计未来的可能变化。 2) 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跳出“就城市论城市”的观念。要 用区域分析的方法、城市对比的方法。 3) 城市性质对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深度上要适当,其繁 简要看用于什么目的。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是指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

2.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4.城市化水平,又称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6.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

它们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

7.城市建成区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8.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9.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0.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11.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12.风玫瑰是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

前者为“风向玫瑰图”,后者为“风速玫瑰图”。

因图形似玫瑰花朵,故名。

13.容积率是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1.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4.城市人口: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该城市的社会主体。

5.城市绿地: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6.城市用地区划: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7.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8.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9.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决定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城市各构成要素关系的合理性和运营的有效性。

10.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和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

11.城市景观规划: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景观布局的基本构思。

12.居住用地: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一般包括住宅用地、与居住生活相关联的各项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

13.对外交通用地:指铁路、公路、管理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及其附属设施等的用地。

14.城市公共中心:居民集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地方,是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而组合有序的地区或地段。

15.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性质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一方面,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另一方面,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去认识,明确其职能和发展方向。

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条文说明: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是反映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等社会因素引起人口增减变化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本年城市迁入人口数-本年城市迁出人口数)÷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1000(‰)3、城市功能分区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条文说明:城市功能分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各功能区既保持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

60年代以来,城市功能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发展,如英国1970年开始建造的米尔顿·凯恩斯新城,不设置过分集中的工业区,而形成包括工厂、行政、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等布置在居住地段附近的综合居住区,力求做到就业与居住就地平衡。

1977年在秘鲁签署的《马丘比丘宪章》,强调要努力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主张不要过分追求严格的功能分区。

5、竖向规划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6、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条文说明:我国的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城市又分为市和建制镇,县城均设建制镇;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7、城市化(书)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汇编)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又称城镇化,其实质是农民从农业劳动转为从事工业,商业及其非农业劳动。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标准(36 课时+思政)2023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标准(36 课时+思政)2023

中等职业学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专业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的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以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为重点,把规划原则和布局方法作为基础,并以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它作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理论课,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全方位知识,在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成分;它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城市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和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美学、城市地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一般掌握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知识;掌握城市空间演化及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理;强调基本功的培养,掌握各层次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路径、方法,初步具备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的文本与图件编绘的技能。

了解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理解城市规划的实施与运行机制。

二、课时总课时36 ,(理论课时30、实践课时6 )三、学分2学分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城市规划研究方法与发展战略。

(2)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3)能够初步掌握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能力。

(2)能够独立思索城市规划所考虑的各种因素。

(3)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创新的能力。

(5)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分享、评价的学习能力。

(三)职业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职业精神;(2)培养学生诚恳、虚心、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公共道德、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遵纪守法和社会责任感;(4)培养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标准和规范意识以满足专业岗位的要求;(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创新的能力。

2014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重点知识10

2014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重点知识10

1. 我国城市按性质分,大体有以下几类: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商贸城市;科研、教育城市;综合中心城市;县城;特殊职能的城市。

2. 城市按城市人口规模分为以下三类:大城市(是指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人口20万以上不足50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人口不足20万的城市)。

3. 确定城市性质,就是综合分析城市的主导因素及其特点,明确他的主要职能,指出他的发展方向。

4. 在确定城市性质时,必须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以城市的共性作为城市的性质;另一种是不区分城市基本因素的主次,一一罗列,结果,却失去指导规划与建设实践的意义。

5. 城市性质确定的方法有: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

6. 定性分析就是在全面分析说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7. 定量分析就是在定性基础上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用一定的技术指标,从数量上去分析自然资源、劳动资源、能源交通及主导的经济产业部门,说明现有和潜在优势。

8. 经济职能的定量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分析主要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主要部门经济结构;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以用地的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定量地分析。

9. 城市的性质决定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用地构成,而城市的规模则决定城市的用地及布局形态。

10. 城市的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

11. 城市人口是指那些与城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了该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建设的参与者,又都是城市服务的对象;徒们赖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

12. 城市按照人口密度、经济联系、管理条件等因素,一般可划分为市区、近郊区、市辖县(远郊区)。

13.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人口是指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

14. 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除了个别直属该市的工业区(镇)以外,一般不计;而应将他们分别计入各市辖县镇中去。

15. 城市人口调查研究的意义:城市人口调查分析和预测,是一项极重要又复杂的工作,它既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又是制定一系列具体技术指标与布局的依据。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知识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知识点

填空形1. 现代城镇的本质特征:①产业构成②人口数量③职能2. 反映城镇化的水平: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 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提出诺瑟姆曲线”用S形曲线表示,将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阶段。

4. 春秋战国之际——《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5. 战国——《管子》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

6.托马斯·莫尔——空间社会主义的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方案罗伯特·欧文——新协和村傅立叶——法郎吉霍华德——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昂温——卫星城市7. 1933年《雅典宪章》中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城市四项基本功能——生活、工作、游憩和交通。

其解决办法就是将城市划分的功能分区。

8. 1978年《马丘比丘宪章》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9. 1992年,第二次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环境与发展宣言》和《全球21世纪议程》的中心思想是:环境应该作为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须对环境和发展进行综合决策。

10.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①主干法②从属法规③专项法④相关法11. 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

12. 规划法规系统是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作系统的法律固化总和。

13. 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的基本价值观:永续发展14. 永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15.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有三个方面:①现场勘踏②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③分析研究(填选型)16.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17. 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①战略目标②战略重点③战略措施18. 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中拟定的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应该选择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指标。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恩温(R. Unwin)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居住区里的“组成细胞”,它是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来作为规模控制的居住生活基本规划单元,配备有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并将这些设施安排在步行范围以内,不受外来交通的干扰,使居民有一个舒适、方便、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

对以后的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3、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4、城市化与城市化水平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二、简答(共20分,每题5分)1、城市规划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其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举例说明.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三个基本方面。

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以英国为例,主干法:《城乡规划法》(1990年);从属法规:《城乡规划(用途类别)条例》(1987年),《城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1988年),《城乡规划(发展规划)条例》(1991年)等.专项法:如英国《规划(历史保护建筑和地区)法》(1990年).相关法:《环境法》(1995年)、《保护(自然栖息地)条例》(1994年)等。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1.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规划理论,指城市中一个相对完备的居住地区。

2.两证一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者《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3.绿地率、绿化率: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用地的比率;绿化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4.城市的性质和城市的职能: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5.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6.城镇化水平和指标: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

7.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的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建成区: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建设地段。

8.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城市设计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9.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道路红线,指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用地红线是指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10.建筑红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性质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一方面,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另一方面,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去认识,明确其职能和发展方向。

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条文说明: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是反映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等社会因素引起人口增减变化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本年城市迁入人口数-本年城市迁出人口数)÷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1000(‰)3、城市功能分区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条文说明:城市功能分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各功能区既保持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

60年代以来,城市功能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发展,如英国1970年开始建造的米尔顿·凯恩斯新城,不设置过分集中的工业区,而形成包括工厂、行政、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等布置在居住地段附近的综合居住区,力求做到就业与居住就地平衡。

1977年在秘鲁签署的《马丘比丘宪章》,强调要努力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主张不要过分追求严格的功能分区。

5、竖向规划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6、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条文说明:我国的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城市又分为市和建制镇,县城均设建制镇;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7、城市化(书)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汇编)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又称城镇化,其实质是农民从农业劳动转为从事工业,商业及其非农业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3、城市性质的特征 ① 动态性
② 多元化 ③ 纲领性 ④ 主观客观结合的特性
4、确定和认识城市性质
①认识城市性质(怎样确定) 城市的宏观影响范围、 是相对稳定的、综合的区域 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 城市其他主要职能
城市 规划 原理
城市 性质 与 城市 用地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城市 规划 原理
城市 性质 与 城市 用地
三、城市用地及适应性评价
(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的分析主要着重在与城市用地选择 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面的分析。
C.冲沟 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可采用绿化、截流 和护坡等方式防治。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第三产业
城市 规划 原理
农、林、牧、渔、水利业 工业 地质普查和勘探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 金融、保险业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其他
城市规划中的防震措施 1) 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以便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 2) 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一般规定,在地震烈度7度以下,工程建 设不须特殊设防;在9度以上地区则不宜选作城市用地。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城市 规划 原理
灾难发生时,我们怎么做
特殊职能城市 风景旅游 张家界:湘鄂黔渝边区 的交通和商贸中心,面向 国际的新兴山水旅游城市。
城市 规划 原理
城市 性质 与 城市 用地
一、城市性质
2、确定城市性质的作用
特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确定城市合理发展规模提供依据 明确城市内部及城市所在区域范围内,重点项目及部门的比 例关系 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A.建筑地基 城市各项工程建设都由地基来承载。自然地基的构成无非 是土与石。由于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土层的自然堆积情况不一,其组成物 质也各有不同,因而对建筑物的承载力也就不一样。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城市 规划 原理
城市 性质 与 城市 用地
三、城市用地及适应性评价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D.地震 地震是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它对城市用地选择、规 划布局、具体的建筑布臵,以至于各项工程的抗震设防等方面都有一定 的影响。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城市 规划 原理
城市 性质 与 城市 用地
三、城市用地及适应性评价
(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的分析主要着重在与城市用地选择 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面的分析。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城市 规划 原理
城市 性质 与 城市 用地
二、城市规模
1、城市的规模的含义
① 城市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用地规模 ① 城市人口规模 城镇人口:通过行政确认的城镇地区常年居住人口 城市人口:指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 20—50万 中等城市 20万以下 小城市 50—100万 大城市 100万以上 特大城市
城市 性质 与 城市 用地
三、城市用地及适应性评价
(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的分析主要着重在与城市用地选择 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面的分析。
E.矿藏 矿藏是地质条件之一,也是一种资源。它的分布与开采还影响 到城市用地的选择和城市布局的形态。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的分析主要着重在与城市用地选择 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面的分析。
B.滑坡与崩塌 滑坡与崩塌是一种物理地质现象。滑坡是斜坡在风化作 用、地表水或地下水、人为的原因,特别是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斜坡 上的土、石向下滑动。崩塌的成因主要是岩层或土层的层面对山坡稳定 造成的影响。当裂隙比较发育,且节理面顺向崩塌的方向,则易于崩落; 尤其是因争取用地,过分的人工开挖,导致坡体失去稳定而崩塌。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城市 规划 原理
城市 性质 与 城市 用地一、城来自性质5、城市性质的表述
三个方面:行政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 性质分类: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商贸城市、科研、 教育城市、综合中心城市、县城、特殊职能的城市
北京:中国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世界著名的古都 和国际大都市 佛山: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区域性专业物流中心之一 南京:四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省会,全省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长沙: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区的区域性 现代化中心城市,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片区之一 天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 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城市 规划 原理
城市性质 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 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狭义:反映一定时期内城市的主要职能。 广义:包括城市的主要职能与其发展方向。
城市 性质 与 城市 用地
一、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2、人口构成
自然构成:年龄构成 性别构成 社会构成:家庭构成 劳动构成 产业与职业构成 文化构成
城市 规划 原理
城市 性质 与 城市 用地
二、城市规模
2、人口构成 自然构成:
①年龄构成: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北京、西安、洛阳、南京、成都、 遵义、延安 杭州、苏州、蓬莱、张家界、青岛 黑河、满洲里、丹东
香港、澳门 深圳、珠海、大连、黑河、绥芬河
城市 性质 与 城市 用地
株洲:湖南省重要的工业 城市,长株潭地区重要的 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 多种工业城市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城市 性质 与 城市 用地
人口百岁图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城市 规划 原理
城市 性质 与 城市 用地
二、城市规模
2、人口构成 自然构成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性别构成:反映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它直 接影响城市人口的结婚率、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就业结构。在 城市规划工作中,必须考虑男女性别比例的基本平衡。 中国 119:100(出生婴儿性别比)正常值103—107
城市 性质 与 城市 用地
二、城市规模
2、社会构成 文化构成:大学学历人口的比重 人口地域构成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居住在城市和乡村以及行政区、自然区和经济 区等各种区域的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A 城乡人口构成 1900 城市人口13.6% 乡村86.4%(世界数据) 1986 43% 57% B 行政区、自然区和经济区人口构成 行政区人口构成:在一国一地区范围内,下属各行政区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重 经济区人口构成:下属各经济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自然区人口构成:根据地形或气候等因素划分的各自然区的人 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市用地规模 城市用地规模=城市人口*人均用地指标 A= P*a 2008年1月7日,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 严格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城市 规划 原理
一般将年龄分成六组: 托儿组(0—3岁) 幼儿组(4~6岁) 小学组(7~11岁) 中学组(12一17岁)、 成年组(男:18或19…60岁,女:18~55岁) 老年组(男:61岁以上,女:56岁以上)。 意义:比较成年组人口数与就业人数—就业情况 掌握学龄前儿童数量、趋向、制定公共设施规划指标 掌握老年组的人口数量及比重
1、城市的性质和类型
③ 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联系:
联系性: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 区别性: 城市职能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表示规划的目标和方向 城市职能具有客观性,城市性质具有主观性 城市职能有多个且不同,城市性质是最本质的职能 ④ 我国城市性质的分类 综合性中心城市
全国性中心城市 区域性中心城市 地方性中心城市 县城及县级市 首都及直辖市 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 地级市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一种工业 多种工业 铁路枢纽 港口城市
城市 规划 原理
以森林工业为主的城市 以渔业为主的城市 以特殊职能为主的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 革命历史城市 风景旅游城市 边境城市 特区城市 行政特区 经济特区
包钢、鞍山 上海、唐山 郑州、鹰潭 大连、青岛 伊春 北海
劳动构成 按其参加工作与否:劳动人口、非劳动人口(被抚养人口) 劳动人口又按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 城市人口分为以下三类: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
城市 规划 原理
城市 性质 与 城市 用地
二、城市规模
2、社会构成
产业构成:指城市人口中的社会劳动者按其从事劳动的行业性 质(职业类型)划分,各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