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生长发育条件初探
人工栽培桑黄的技术_桑黄的栽培方法
![人工栽培桑黄的技术_桑黄的栽培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f6f88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12.png)
人工栽培桑黄的技术——桑黄的栽培方法CATALOGUE目录•桑黄简介•桑黄栽培技术•桑黄种植流程•桑黄种植经济效益分析•桑黄种植发展前景展望01桑黄简介桑黄是什么02生长在杨树、柳树等阔叶树树干上03桑黄是一种真菌药用增强免疫、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保肝、抗炎、抗菌等养生泡茶、煲汤、泡酒等桑黄的应用价值桑黄的生长环境与习性温带、寒温带气候生长周期长,一般为3-5年,甚至更长年平均温度12℃左右,最高温度不超过20℃湿度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土壤含水量在50%-70%之间02桑黄栽培技术1栽培前的准备工作23选择通风、湿度适中、温度稳定的场所,避免阳光直射。
场地选择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质,如锯木屑、小麦、玉米等,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培养基准备选择适宜的桑黄菌种,确保无杂菌感染。
桑黄菌种准备03培养条件将容器放置在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浇水保持湿度,并注意通风换气。
栽培方法与技巧01栽培容器选择适宜的栽培容器,如塑料袋、陶瓷罐等,注意容器底部排水孔通畅。
02栽培方法将培养基质和桑黄菌种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装入容器中,表面平整并适量加水。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如出现杂菌感染,应立即清除污染部分,重新更换培养基质。
杂菌感染桑黄菌种退化培养基质过湿或过干温度不适宜选择优良的桑黄菌种进行栽培,定期进行菌种提纯复壮。
调整培养基质湿度,过湿可添加锯木屑等吸水物质,过干可适当加水或增加湿度。
将容器放置在温度稳定的场所,避免阳光直射,如出现温度过高可采取通风、遮阳等方法降温。
03桑黄种植流程流程概述选择适宜的场地,如海拔、湿度、温度等,进行场地清理和平整。
场地选择与整理选择适宜的桑黄菌种,并准备好足够的优质菌种。
菌种准备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桑黄的栽培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栽培管理根据桑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及时进行采收和加工。
采收与加工材料准备根据桑黄生长需要,准备好木材、棉籽壳、麸皮、玉米粉等原料。
桑黄栽培分析报告
![桑黄栽培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71578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9.png)
桑黄栽培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对桑黄(学名:Phellinus baumii (Burk.) F. A. Wolf)的栽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桑黄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通过对桑黄的栽培分析,可以为农民提供合理的种植指导,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 桑黄的生物特性桑黄是一种木质蘑菇,寄生于桑科植物的树木上。
它的子实体呈扁平状,并具有黄色或褐色的表面。
其主要特点包括:•菌丝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喜阳性,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对土壤要求低,但对通气性较好的土壤适应性更强;•耐旱性较强,但对水分环境要求较高。
3. 桑黄的栽培技术3.1 选种和繁殖选择优质的桑黄种菇,是成功栽培的关键。
优质种菇应具备以下特点:•菌盖完整,无异味;•菌盖光滑,表面潮湿;•菌柄粗壮,柄色均匀,没有虫蛀。
桑黄的繁殖主要有孢子繁殖和菌丝繁殖两种方法。
孢子繁殖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生产,而菌丝繁殖则适合小规模的家庭栽培。
3.2 栽培基质的选择桑黄的栽培基质选择主要有木屑基质和秸秆基质两种。
木屑基质是目前栽培桑黄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利用废弃的木料资源。
秸秆基质则可以利用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但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破碎和消毒。
3.3 栽培环境的控制桑黄的栽培需要控制合适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30摄氏度,湿度保持在70-80%左右,光照可控制在适宜的强度下。
3.4 栽培管理桑黄的栽培管理包括菌袋装袋、灌水、通风等方面。
菌袋装袋是将菌丝接种到菌袋中,要注意接种的密度和均匀性。
灌水要控制适当的水分,避免菌袋过干或过湿。
通风是保持菌袋内适宜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子实体的正常发育。
4. 桑黄的病虫害防治桑黄的主要病虫害包括白蚁、蚜虫和菌核病等。
为了保证桑黄的顺利生长,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栽培基质要经过充分的消毒处理,确保繁殖环境无病菌;•定期检查和清除病虫害,如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条件。
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一)2024
![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12cb513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6.png)
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一)引言概述:桑黄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人工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包括选址、土壤准备、苗木选取、育苗技术和种植管理等五个大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桑黄的栽培技术。
正文:一、选址1. 桑黄适合在平坦、坡度较小的山地种植,选择海拔800-1500米的地区为宜。
2. 光照充足的地方有利于桑黄的生长和产量增加。
3.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避免过湿或过干的土壤。
二、土壤准备1. 在选址后,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适当的养分调整。
2. 种植前进行土壤翻耕,确保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透气。
3. 添加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桑黄的生长和营养吸收。
三、苗木选取1. 选择品种优良、疾病抗性强的苗木进行栽培。
2. 选择一年生苗木,根系完整、茎直立、无病虫害的苗木为佳。
3. 根据目标产量和种植区域的要求,选择桑黄的适宜品种。
四、育苗技术1. 将选取的苗木种植在育苗盆或育苗床上,保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供应。
2. 控制育苗盆或育苗床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3. 定期给予苗木适量的水分和营养,提高苗木的耐逆性和成活率。
五、种植管理1. 控制病虫害,定期喷洒农药进行防治,保证桑黄的健康生长。
2. 定期修剪桑黄的枝干和叶子,促进分支和分蘖,提高产量。
3. 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包括选址、土壤准备、苗木选取、育苗技术和种植管理等几个方面。
正确的栽培技术能够提高桑黄的产量和质量,帮助农民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在栽培过程中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修剪和水肥管理等细节,以确保桑黄的健康生长和最终的丰收。
桑黄菌最适生长条件的初探
![桑黄菌最适生长条件的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e917041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9.png)
桑黄菌最适生长条件的初探
江玉姬;吴伟凌;谢宝贵
【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4(020)0z1
【摘要】桑黄具有抗肿瘤功效,但由于难以人工栽培,目前国际市场的售价昂贵.探讨了桑黄菌菌丝人工培养的条件,可供进一步液体发酵,以提取桑黄有效成分参考.经初步实验表明:pH6.1~6.8、30℃条件下桑黄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桑树枝30g,葡萄糖30g,KH2PO4 1.0g,MgSO4 0.7g,麦皮15 g,黄豆粉10 g,琼脂20g,水1L.
【总页数】4页(P258-261)
【作者】江玉姬;吴伟凌;谢宝贵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州,3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8-044;S567.3
【相关文献】
1.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最适生长条件 [J], 魏飞;孙军德
2.活性污泥中放线菌最适生长条件的实验研究 [J], 孙美玲;邬学勤;刘静
3.吐鲁番郊区22株放线菌最适生长条件和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J], 阿不都克里木·热依木;迪力夏提·托呼提
4.混合硫酸盐还原菌的筛选及其最适生长条件的研究 [J], 蒲佳洪;罗学刚;王经明;
梁朱明
5.酵母菌最适生长条件和自溶条件研究 [J], 吴宝平;陶树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桑黄人工栽培技术
![桑黄人工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8f63b1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0.png)
桑黄人工栽培技术桑黄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园艺作物,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之一。
桑黄色泽鲜艳、香气扑鼻、味道极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等领域,被誉为“黄金食品”、“天然美容品”、“养生良药”。
相信很多人对桑黄这种中药材不陌生,但你是否知道桑黄人工栽培技术方面却是值得探讨的一大话题?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桑黄的生态环境桑黄是一种野生植物,在自然环境下,比较喜欢沿着山坡或丘陵生长。
一定程度上,桑黄的生长周围会有浅浅的水流环绕,引入一点人工浇灌,同时附近要求没有污染源,气候适宜,没有强烈的自然灾害。
桑黄一般在5-6月份开花结实,果实成熟期为8-9月份。
二、桑黄的人工栽培桑黄的人工栽培过程中需要妥善的管理与维护,保证大量产出。
要想让桑黄人工栽培成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因素:1.土壤选择桑黄对土壤的要求较为严格,需要优质肥沃的、疏松透气的土壤,pH值以7.0左右为宜。
建议栽培场地可以选择在山坡附近、泥炭土地、黄壤地、砂质土等适宜土地上进行栽培。
2.育苗桑黄的育苗期比较短,一般需要在春季进行,需要选择育苗土地或盆地,并加入人工配制的土壤,同时需要注意保温、保湿、透气。
苗期一般在15天左右,成活率较高。
3.移栽待桑黄苗期成长至10厘米左右时,可移栽到开阔、阳光充足的区域,需要保持一块一块的分开移植。
同时,需要注意水的灌注和早晚温度变化。
4.管理桑黄的人工栽培过程中,需要进行管理和维护,主要包括浇水、施肥、除草、防病防虫等。
桑黄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不能过度浇水。
一般每周浇水1-2次,不需要过多。
施肥时可以选择有机肥料、复合肥等,在桑黄的生长期中进行多次施肥。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桑黄的病虫害问题,只有及时防控才能保证产量。
三、桑黄的收割和加工桑黄采收时间一般在9月份左右,等到桑黄的果实变黄,能感受到明显的成熟黄色即可收割。
采摘的时候需要切断整个花序或取下花序中成熟的桑黄果实。
桑黄的加工主要压缩成黄条形或者紫色颗粒,再经过天然晾晒或机器烘干即可。
乡郎桑黄:野生桑树桑黄来之不易!我的探访纪实录
![乡郎桑黄:野生桑树桑黄来之不易!我的探访纪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8809c3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7.png)
乡郎桑黄:野生桑树桑黄来之不易!我的探访纪实录他,是一位职业采药人。
他,今年43岁。
他,2个孩子的父亲。
他,一家之主,一家的顶梁柱。
他姓杨,目前主要以采桑树桑黄为生计,每天都在老林中穿梭,他今年40多岁,没有上过什么学,小学毕业的文凭让他没办法出去打工,因为南方的工厂最低也需要初中的文凭。
年轻的时候就没出去过,现在更不用说了,火车都没坐过的人。
去的最远的地方是宜昌。
以前平时就是去矿上找活干,但是近年来因为国家对于环境保护越来越严格,矿上的活也越来越少。
只能干从小到大最熟悉的老本行,就是去深山老林中寻找生计。
听说我要给他弄个专访发到网上,他特别兴奋,我都没注意,他自己就去街上剪了个头。
问的每一个问题,他都很实在的回答,但是回答当中又让我读到了其中的无奈,我想他这些话永远不会和他的妻子,儿女说。
问:采摘桑黄危险吗?他说很危险,很难找到,也很难采摘。
桑黄只生长在高山的野生桑树上,低山没有。
有时候有些桑树生长在悬崖峭壁上,采摘的时候很危险,有时候用力不到位桑黄就掰断了,掰断了就没有了品相,没有品相市场上不认可,就不值钱。
所以采桑黄要带锯子,斧头,绳子,这些是必备。
问:桑黄是不是越来越难采摘?他说,桑黄本来就少,因为价格贵,去找的人很多,越来越难找到了,现在要跑很远的地方才可以找到,很多时候都是一天下来两手空空而归。
问:桑黄以后会不会越来越少?他说,这东西要生长几十年,长的太慢,肯定越来越少。
以后说不定就没了。
问:现在平均每天收获如何?他说,现在不是每天都可以搞到了,有时候一整天只能搞到几个小不点的,晒干后还不到一两。
甚至有时候还会放空。
问:为什么下雪天还要进山采?他说,下雪天好找一些,白花花的一片,那个桑黄的黄色更容易看到。
问:大个头的桑黄是不是要进入很深的山?他说,那肯定的,只有高山,深山里才有大树,只有年份老的老桑树上才有几十年的老桑黄,才有好东西。
最后我们问他这么危险,为什么还要选择采桑黄?他说,因为桑黄很贵,能挣钱。
桑黄的种植方法栽培技术
![桑黄的种植方法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e92f24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8.png)
桑黄的种植方法栽培技术桑黄,又称桑葚黄,是指桑树上未成熟的桑葚果实,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桑黄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药食两用的珍品,具有调养肝肾、润燥止咳、益肾填精等功效。
以下将介绍桑黄的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
一、土壤条件选择桑黄的生长需要选择肥沃的土壤,并且土壤要具备良好的排水性。
一般而言,桑黄的适宜生长土壤是酸性土壤,pH值在5.5-6.5之间。
土壤的质地以壤土为佳,同时要求土壤富含有机质。
二、苗木选种选用优质的苗木是桑黄种植的基础。
一般苗木的高度在1-1.5米为宜,笔直、枝叶茂密,根系发达。
同时要求幼苗的分枝角度合适,根颈处有无血统病痕等。
选购时要以苗木的品种、规格、形态为主要依据。
三、种植方法1.选址: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种植,避免选择低洼、积水的地方。
2.整地:在选址的地块上进行整地,除去杂草、病虫害,松土并平整。
3.下坑:按照苗木的栽植深度进行挖掘大小适中的坑,坑底要松散。
4.堆肥:在坑中放入肥料,推荐使用有机肥,平均分布在坑底上。
5.栽植:将苗木放入坑中,使树体垂直,同时将土壤填入坑中,轻轻踩实。
6.浇水:栽植完毕后,充足地浇水,确保树木根部的水分充足。
四、栽培技术1.施肥:桑黄喜欢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进行适量的施肥。
一般每年春季和秋季进行追肥,可以采用有机肥配合化肥的施用方式,每次施肥量不宜过大。
2.除草:桑黄生长期间需要及时清除杂草,保持地面清洁。
可以利用人工或机械进行除草。
3.浇水:桑黄耐旱性较强,但在幼苗期和生长期最好保持土壤湿润。
要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进行适量的浇水,避免树根长期处于水浸泡状态。
4.修剪:每年冬季进入休眠期后,可以进行修剪整枝,去除病虫害枝叶,促进新梢的萌发和生长。
5.病虫害防治: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蚜虫、红蜘蛛等。
应定期巡查,一旦发现病害则需要进行及时的防治措施,可以使用农药进行喷洒。
总之,桑黄的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条件,选用优质的苗木,合理进行土地整理和浇水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桑黄生长要注意什么
![桑黄生长要注意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f731a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c.png)
桑黄生长要注意什么桑黄生长是指桑树和黄才生长的过程,主要指的是桑叶和黄才的生长过程。
桑树是传统的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品种资源。
而黄才是由桑树上的桑叶所培育出来的一种菌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被人们广泛种植和使用。
那么,桑黄生长要注意什么呢?以下为你详细解答:1. 地理条件:桑黄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适温为20-28摄氏度。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微酸性、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好,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场地进行种植。
2. 种植方法:桑树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也可以通过枝条扦插繁殖。
一般情况下,种植桑树要选择健康的种苗,并且注意良好的管理和栽培措施。
对于黄才的生长,需要选择新鲜、干燥的桑叶,进行适当的发酵处理和培养,以提高菌丝体产量和质量。
3. 水分管理:桑黄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在生长初期和果实成熟期需要适量的水分补给。
为了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需要合理安排灌溉,并注意排水措施。
同时,在多雨季节或者长时间的降雨后要及时排水,以免造成病害的滋生。
4. 营养管理:桑黄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特别是氮、磷和钾等主要元素。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和作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和施肥时间。
同时,还要注意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品种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补充。
5. 病虫害防治:桑黄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蚜虫、螨虫、白粉病等。
为了保证桑黄的生长和产量,需要定期巡查和观察植株的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调整光照、增加通风等。
6. 收获和储存:桑树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采摘,采摘时选择嫩叶且毛发不密集的叶子。
为了保持桑叶的品质和功效,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储存。
一般来说,可以选用晾晒、腌制等方法进行桑叶的处理,然后将其贮存在避光、通风、干燥的地方。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在桑黄的生长过程中,关注地理条件、种植方法、水分管理、营养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储存等方面的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桑黄的生长状况和品质,为农民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种植桑黄方法
![种植桑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d9281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4.png)
篇1:种植桑黄方法桑黄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其种植方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环境选择、栽培料准备、接种与管理等。
以下是关于种植桑黄的一些方法。
一、桑黄的生长环境温度:桑黄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到28℃,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22℃到28℃之间。
湿度:桑黄喜欢高湿环境,空气湿度要求在90%-95%之间。
光照:桑黄需要半阴的环境,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通风:棚内要方便通风,尤其是子实体开始生长后需定期通风,提高氧气含量。
二、种植方法1. 搭建大棚:选择地势宽阔、靠近树荫及水源处搭建大棚,棚内可采用层架式结构,并安装供暖设备以及排气设备。
2. 制作养料:使用木屑、磷肥、棉籽壳、石膏粉、腐叶等物质混合配制成的养料,再将养料放置在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等其发酵成功后,即可对养料进行高温灭菌。
3. 接种:在无菌室中进行接种,将接种成功的桑黄移到大棚中,并且每周要翻动一次养料袋,使袋中的氧气增加,促进桑黄快速发菌。
4. 适宜温度: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2℃到28℃之间,每天通风30分钟左右,待菌丝长满后再划破养料袋。
5. 出菇管理:在形成菌包和菌丝扭结部分的原基上画一个V形口,将培养袋移到出菇室内的出菇架上,垂直放置菌包,距离菌包10厘米。
同时,出菇室要创造适宜桑黄生长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良好的环境条件。
三、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在栽培过程中,采用预防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的方针,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
主要病菌及防治:如绿霉、曲霉等,应及时通风,降低栽培场地的温度,并用石灰水涂擦病菌感染处。
主要虫害及防治:如菌蚊、菌蝇、造桥虫等,可通过搞好环境卫生、用灯光诱杀成虫等方法进行防治。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桑黄的产量和质量。
不过,种植桑黄需要一定的耐心和专业知识,建议在充分了解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篇2:种植桑黄方法桑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通淋等功效。
桑黄的主要成分是桑色素,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抵抗自由基的损伤,保护细胞和DNA。
桑黄菌栽培条件及室内袋料栽培关键技术
![桑黄菌栽培条件及室内袋料栽培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612a28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5.png)
桑黄菌栽培条件及室内袋料栽培关键技术一、栽培条件(一)营养桑黄是一种木腐菌,其营养以碳源和氮源为主,最适碳氮比为20:1,同时辅以少量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
栽培中桑黄菌原料来源广泛,大多数阔叶树及桑枝、杜仲枝木屑、中药材植物提取废渣,加适量的麸皮即可作为培养料。
(二)温度桑黄菌属于高温型药用菌,菌丝在15~32℃的温度条件下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3~25℃;出菇温度在15~35℃,最适出菇温度为25~28℃,温度低于15℃、高于35℃均不利于桑黄子实体生长。
温度过高,子实体容易感染霉菌,产量低或生长停止;温度低于15℃时,子实体形成缓慢或不产生原基。
(三)水分及湿度袋料栽培菌袋培养基含水量应为60%~65%,子实体生长期空间相对湿度应为 85%~95%。
(四)光照桑黄菌菌丝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照,强光照会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的生长需散射光(三分阳七分阴,透光度30%~50%),最适合的光照强度为300lx。
(五)空气桑黄菌菌丝生长对空气无特殊要求,但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空间氧气不足不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和发育。
(六)酸碱度袋料栽培菌袋培养基pH在 5.5~6.5 为宜。
二、栽培技术要点(一)栽培季节自然条件下桑黄子实体发生在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陕南在每年8~10 月为集中盛产期。
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陕南地区的气候特点,要求当年 2 月中下旬制袋,3~4 月栽培菌袋养菌管理,5~10 月出菇。
(二)栽培方式目前,国内桑黄栽培方式是室外阴棚木段埋畦栽培、阴棚袋料立式栽培和室内层架式栽培等。
其中室内层架式栽培相对栽培环境条件易控,空间利用率高,不易造成污染,推荐使用。
(三)室内出菇架规格出菇架长 2.5m、宽 1m,搭 3~4 层,层间距 40cm,底层距地面15~20cm,每个出菇架每层纵向隔30cm加横担,后架上搭木板或电镀丝网,架子间留走道1.0~1.2m,操作方便,室内悬挂干湿温度计。
桑黄栽培技术
![桑黄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218bc1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2.png)
桑黄栽培技术桑黄,又称黄柏木,是广泛应用于中药材、木材、植物染料等领域的树种。
其栽培技术对于保障品质和高产量的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桑黄的栽培技术,以及在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土壤选择及准备以北方湿润地区为例,桑黄生长的土壤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黄壤、红壤、黄土等为宜。
应避免选择肥力差、质量不良、土层浅或丘陵地带的土壤。
使用前需要进行土壤消毒,以杀灭病菌和害虫。
消毒方式可选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如煮沸、喷雾消毒剂等方式均可。
二、播种和造苗桑黄可选用撒播、穴播两种方式进行播种。
在撒播前需要将种子进行消毒。
造苗期通常从春季开始,播种密度以每平米10克左右为宜,撒种后覆盖一层土并轻压,保持湿润情况下发芽一般需要7-10天左右。
注意增温保湿、控制害虫以及定时浇水,务必确保苗期生长环境舒适,为后期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三、培育和管理(1)环境条件:桑黄适宜在气温14℃~32℃之间生长,要保持足够的阳光和空气流通。
每年一般需要施肥两次,第一次在生长季的开春,第二次在秋季。
营养成分以氮、磷、钾为主,尤其是在春季,肥料的使用量应适中。
(2)剪枝修剪:修剪合理可以增加生长速度和花果的质量,每年冬季和早春季节是修剪最佳时期。
避免过度修剪和过度摘除枝叶,以免对桑黄生长造成影响。
(3)控制害虫:桑黄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多种害虫的侵扰如蚜虫、螟虫、蚧虫等,建议使用生态农药进行防治,在上述肥施、修剪过程中,也要随时巡查并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进行处理。
(4)水培栽培:水培栽培桑黄,需要养好水培液,按照比例加入相应的营养液、生长素等,并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开展定时换水、营养液调整、灌水等管理工作,虽然照管较多,但收成也很丰盈。
四、收获和加工桑黄一般在生长3-4年后进行首次修剪,每次修剪后,把枝条上的皮和弱枝适当剪掉,以保证次年重生,一步一步积累能量。
随着桑黄年龄的增长,所采摘的质量和数量也会不同,一般5年左右,桑黄生长成熟,每株可收获量超过5公斤以上。
桑黄的种植条件,有什么要求
![桑黄的种植条件,有什么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d8c2d5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d.png)
桑黄的种植条件,有什么要求桑黄适合在营养丰富、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种植桑黄温度要保持在20-23°C,湿度保持在90%,种植的过程中还要定期通风换气。
桑黄一般在2月份种植,在3月份的时候就能对菌袋进行栽培了,5月份即可生长成熟。
种植桑黄时要用桑枝、杜仲树的木屑、中药材废料等材料混合配制培养土,培养土装袋后要进行消毒。
一、桑黄的种植条件1、桑黄适合在营养丰富、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种植桑黄要把温度控制在20-23°C左右,空气中的湿度控制在90%左右,养殖的地方要定期通风换气,这样可以给桑黄提供充足的氧气。
2、桑黄种植时间在每年的2月份,桑黄菌在春末夏初、夏末秋初等时候生长比较旺盛。
2月份的时候种植桑黄,3月份就可以对菌袋进行栽培,5月份之后桑黄菌就生长成熟了。
3、种植桑黄的时候要用桑枝、杜仲树的木屑、中药材废料等材料混合配制培养土,然后把培养土装袋并进行消毒处理,再把桑黄菌接种在菌袋上,每天要向菌袋喷洒一次水分。
4、在接种3天之后,桑黄菌的菌丝开始生长,这个时候不宜翻动菌袋,避免损伤菌丝。
在接种7天之后菌丝遍布培养土,这个时候子实体开始生长,要注意定期进行通风,提高环境中氧气的含量,这样有利于桑黄菌生长。
二、种植桑黄有什么要求1、桑黄菌丝要在15-32°C的温度下进行生长,而出菇温度条件需要在15-35°C。
袋料栽培菌袋培养基含水量为60%-65%,子实体生长期相对湿度要控制在85%-95%,袋料栽培菌袋培养基PH要在5.5-6.5之间。
2、在桑黄菌丝长满之后,可以把两端切成硬币大小的圆形口,这样有利于出黄。
出黄的时候棚温保持在18-26°C,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并且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
3、桑黄采收前一周要停止喷水,并且关闭通风口,在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把散发的孢子粉收集起来。
桑黄的种植条件
![桑黄的种植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ad35c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d.png)
桑黄是一种草本植物,需要一定的种植条件来确保其生长和发育。
以下是桑黄的种植条件:
1.气候条件:桑黄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
同时,它也能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但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一般在光照充足的地区种植效果更好。
2.土壤条件:桑黄喜欢肥沃的疏松土壤,土质过于粘重或过于砂质的土壤都不适宜种植。
土壤的PH值应在6.0-7.5之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3.水分条件:桑黄对水分要求较高,一般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要避免水logging。
需要注意,种植桑黄的地区应当具有充足的降水量或有灌溉水源。
4.肥料条件:桑黄在生长期需要大量的养分,特别是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应当在种植前适量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料,也可以适量使用化肥来提供养分。
5.病虫害防治:桑黄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病虫害有叶枯病、白粉病、蚜虫、螨虫等。
总之,种植桑黄需要注意保证气候、土壤、水分、肥料等条件的适宜性,同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以确保桑黄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桑黄生长发育条件初探
![桑黄生长发育条件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c04f0d11b7360b4c2e3f64cc.png)
桑黄生长发育条件初探摘要: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培养基及不同pH、温度等条件对野生桑黄——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桑黄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果糖,最适有机氮源为牛肉膏,最适无机氮源为NH4NO3,最适碳氮比为20∶1;桑黄菌丝生长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pH 4~9菌丝均可生长,桑黄菌丝适宜在中性偏酸环境下生长;桑黄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 ℃,并初步探讨桑黄子实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0 ℃;桑黄最适宜的培养基为新鲜桑枝120 g、麸皮50 g、葡萄糖10 g、琼脂10 g,去离子水定容至500 mL。
关键词: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生长条件;生长发育桑黄又名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是珍稀药用真菌,其子实体可入药,主要分布在吉林、河北、山西、甘肃、黑龙江等。
桑黄在生物抗癌领域被公认为最具抗癌功效的真菌,是国际医药界与保健品行业抗癌产品的生产原料,此外还有抗突变、抗肝纤维化、抗脂质过氧化、降血脂及抗肺炎等作用。
长期大量的开发将导致桑黄资源的枯竭,因此,人工栽培桑黄已成为研究热点。
桑黄菌丝体的人工培养已取得初步成功,但有关桑黄的人工栽培驯化还有待研究。
为此,通过不同条件对野生桑黄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旨在为桑黄人工栽培驯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2007年6月于江西省九江市郊野外采集新鲜的桑黄,经形态特征和孢子形态的观察,鉴定为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1-4]。
分离纯化获得母种,保存备用。
1.2 试验设计1)不同碳源试验。
基础培养基:马铃薯200~25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1 g,琼脂20 g,去离子水定容至1 000 mL。
以基础培养基20 g葡萄糖的含碳量为准,分别用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甘露醇、红糖、可溶性淀粉代替基础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基础培养基中其他配方不变。
桑黄菌栽培技术
![桑黄菌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7db308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2.png)
桑黄菌栽培技术桑黄菌又称松茸,是一种宝贵的野生珍品,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高食用和药用价值。
由于桑黄菌的自然生长条件十分苛刻,且采摘难度大,使得其市场价格极高。
因此,桑黄菌的人工栽培技术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桑黄菌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帮助您了解如何在家中成功的种植和生产出高质量的桑黄菌。
第一部分:桑黄菌的生长条件在进行桑黄菌的人工栽培之前,首先要了解其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
桑黄菌主要生长在地下,其生长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酸碱度等多种因素。
具体条件如下:1. 温度:桑黄菌生长适宜温度在10℃-25℃之间,萌发温度为5℃-7℃。
2. 湿度:桑黄菌生长需要适当的湿度,湿度一般在60%左右。
3. 光照:桑黄菌不喜欢强光,一般采用遮光的方式,光照度在10-100Lx之间。
4. 土壤:桑黄菌喜欢生长在林缘和林下微酸性土壤中,含水量在25%~70%,有机物质含量较高。
5. 酸碱度:桑黄菌的酸碱度通常在pH值为5.5-7.5之间。
以上是桑黄菌的基本生长条件,对于它们的栽培来说,这些条件都需要重点关注。
第二部分:桑黄菌的育苗和培育1. 育苗获得桑黄菌的人工育苗属于传统的混菌母菌法,常用松树树根为基质,接种桑黄菌种子培养的苗期为3-6个月,苗高20-25cm。
其主要流程为:①选择健康松树生根,长度10-15cm;②备份基质,如秸秆、石棉、蛤壳;③萃取菌种,将桑黄菌小孢子湿法萃取出来;④将湿法萃取出来的菌种接种在基质上⑤放入桑黄菌育苗专用的菌棚中,进行无菌培养;⑥5个月左右可以开始移栽苗木,进行后期的营养生长。
2. 培育桑黄菌的人工培育主要流程如下:①选择合适的地点,将桑黄菌苗木移植到适宜的栽培地点;②培育期间要保持土壤的适宜湿度和温度,为了保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通常需要毛巾膜覆盖,防止水分蒸发;③定期施肥,保证桑黄菌的营养需要;④在桑黄菌长成后,需要定期清理杂草和干叶子,保证蕈体光照通风;⑤进行桑黄菌的收获,通常需要等到蕈体长大后,再进行采摘。
桑黄的栽培技术及配方(一)2024
![桑黄的栽培技术及配方(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f45b278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e.png)
桑黄的栽培技术及配方(一)引言概述:桑黄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材,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介绍桑黄的栽培技术及配方,帮助农民了解如何种植和管理桑黄,以及使用最佳的配方提高药材的品质和产量。
大点一: 桑黄的栽培环境1. 土壤要求:桑黄适宜生长在土壤疏松、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
2. 光照需求:桑黄喜欢充足的阳光,建议选择光照充足的地块种植。
3. 温度要求:桑黄对温度较为敏感,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
大点二: 桑黄的繁殖与种植1. 繁殖方式:桑黄的主要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
2. 种子处理:在种植前,将桑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提高发芽率和病虫害抵抗力。
3. 播种与定植: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或扦插定植,控制株距和行距,便于管理和采摘。
4. 水肥管理:合理浇水和施肥,保持土壤湿润和提供充足营养,有利于桑黄的生长和发育。
5. 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并防治桑黄的病虫害,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保障草药的品质。
大点三: 桑黄的生长管理1. 茎叶修剪:适时进行茎叶修剪,促进桑黄的分枝和侧芽生长。
2. 支撑管理:出苗后,采用支撑杆等结构物支撑桑黄,防止植株倒伏和茎叶病害的发生。
3. 杂草防控:及时清除杂草,减少竞争,保障桑黄的生长和养分摄取。
4. 病虫害监测:定期巡视桑黄植株,注意观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5. 果实采摘:根据桑黄的生长周期,合理安排和掌握果实的采摘时机,确保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大点四: 桑黄的配方应用1. 桑黄煎剂:将干燥的桑黄进行煎煮,得到桑黄煎剂,可用于治疗中医药方面的相关病症。
2. 桑黄药膏:将桑黄粉末与适量的乳膏或软膏基质混合,制成药膏,用于外用治疗皮肤病。
3. 桑黄茶饮:将桑黄切片或粉碎后,泡制成茶饮,可起到清热解毒、抗氧化等功效。
4. 桑黄浸泡液:将桑黄浸泡在酒精或其他溶剂中,得到浸泡液,可用于制作中草药酊剂等产品。
5. 桑黄药片/胶囊:将桑黄提取物与辅料制成片剂或胶囊,便于口服,适用于药物的长期使用。
桑黄菌子实体分化发育条件初探
![桑黄菌子实体分化发育条件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3580de48336c1eb91a375df8.png)
桑 黄 , 名 鲍 氏 层 孔 菌 P el u n r s ( . .rQ e, 又 hlnsg i i ,Le F ) ul i i au x
属 于 担 子 菌 ( a ii y o ) 多 孔 菌 目 , 孔 菌 科 , 层 孔 菌 B s o ct , d m a 多 针
实 体生 长 最 快 。
气 , 供散 射光 ( 度约 1 0 x , 提 强 0l) 日本 桑 黄 采 用 侧 切 破 袋 出 0
菇, 国桑黄直接开盖 出菇 。 韩 在此优 化培养 条件下 , 国桑黄和 韩
日本桑 黄 均 能 正 常分 化 发 育 子 实 体 , 且长 势 良好 。 关键 词 桑 黄 菌 子 实 体 发 育 条 件
维普资讯
食 用 菌
EDI BLE FUNGI
2 0 1) 0 8(
1 . 光 照 对 子 实体 形 成 的 影 响 .6 2
设 2种 不 同光 照 处 理 : 光
桑黄菌子实体分化发育条件初探
秦俊 哲 王 雪莲 姚 艳 芳
( 陕西科技大学生命 科学与工程学 院 , 西西安 7 0 2 ) 陕 1 0 1
12 试 验 方 法 菌丝 生 长 条 件 :8 , 时通 风 以利 发 菌 。待 _ 2℃ 定
菌 丝生 长 满 袋 或接 近 满 袋 时 转 入 自制 人 工 培 养 箱 中进 行 出 菇
管 理 。控 制 培 养 箱 内条 件 :温 度 2 ℃ ,空 气 相 对 湿 度 9 %一 8 0 10 0 %.给 予 散射 光 ,每 天 早 中晚 各 打 开 培 养 箱 门通 风 1 『 次4 I ( 每次 1 i) 5mn 。 1 . 碳 源 对 子 实体 彤 成 的 影 响 设 3种 不 同碳 源 处 理 : .1 2 棉 子 壳 7 % 、 子 壳 与 木 屑 各 3 % 、 屑 7 % 。 每 个 处 理 做 8 棉 9 木 8
桑黄种植种植方法
![桑黄种植种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ec0e7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9.png)
桑黄种植种植方法桑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
它是由桑叶和桑枝经过加工研磨成粉末状而成的。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桑黄的种植方法。
1. 土壤选择:桑黄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宜种植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一般来说,选择砂质壤土或壤土为宜,并保持土壤的酸碱度在PH值6-7之间。
2. 环境条件:桑黄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生长温度在20-30摄氏度之间,湿度大约在60%-80%。
在种植桑黄时,可以选择在温暖季节进行种植,并注意避免干燥和高温天气。
3. 收购种子:选用优质桑黄种子进行种植,种子应该饱满、不破碎、没有明显的虫蛀等问题。
可以通过农业合作社或者专业种子公司进行采购。
4. 播种:一般情况下,桑黄的种子在春季或秋季播种较为适宜。
在播种前,可以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浸泡12-24小时,促进其发芽。
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在预先松土的地块上,并轻轻覆盖泥土,厚度控制在1-2厘米。
5. 保持湿润:播种后,必须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湿。
如果天气干燥,可以适量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需要注意的是,浇水时要避免直接浇在种子上,以免影响发芽。
6. 施肥:桑黄生长期间需要适量施肥。
可以在播种后3-4周施用一次基肥,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或复合肥。
在生长过程中,根据植株的状况进行追肥,保证植株的养分供应。
7. 病虫害防治:桑黄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桑黄蚧、桑黄螨等。
可以采用药物喷雾或者农药进行防治,如使用杀螨剂、杀虫剂等。
另外,在种植过程中,及时修剪枝叶,清除病虫害的根源,也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8. 收获:桑黄一般在播种后3-6个月开始收获。
收获时,将整株桑黄连根拔起,并晾晒或烘干。
晾晒的时间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一般需要晒干1-3天。
总结起来,桑黄的种植方法主要包括土壤的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选用优质种子进行播种,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施肥,注意防治病虫害等。
掌握了这些种植方法,相信能够成功地种植出丰富的桑黄,为人们的健康带来福祉。
桑黄栽培技术
![桑黄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3cf937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d.png)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桑黄简介 • 桑黄栽培技巧 • 桑黄病虫害防治 • 桑黄栽培注意事项 • 桑黄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
01
桑黄简介
桑黄是什么
桑黄是一种真菌
桑黄是一种珍贵的真菌,生长 在特定的环境中,如桑树、杨 树、柳树等阔叶树或针叶树上
。
形态特征
桑黄的形态多样,通常呈现出半 圆形、圆形、肾形或扇形等,表 面光滑,有光泽,颜色为深褐色 、淡褐色或棕褐色等。
生长环境
桑黄通常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生长 ,需要充足的氧气和光线,适宜生 长温度为15℃-35℃,湿度为50%80%。
桑黄的历史与文化
历史记载
桑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神农 本草经》中就有关于桑黄的记载,被列为上品中药材。
文化内涵
桑黄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物,与“福、禄、寿”等文化元素联 系在一起,被用于制作成各种吉祥物和纪念品。
温度
适宜生长温度为25-35℃,耐高温 能力较弱。
湿度
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干或过湿。
空气流通
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空气浑浊。
种植时间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一般春季和秋季是较为适宜的种植季 节。
种植前应先对种子或幼苗进行催芽处理,以提高成活率。
施肥管理
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 ,应定期进行施肥。
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如腐熟 的动物粪便、草木灰等。
生长期间可适当施用化肥,如 尿素、磷酸二氢钾等,但要注 意控制用量和频率,以免对植
物造成伤害。
05
桑黄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
桑黄市场现状
桑黄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需求逐年增长,尤其在中药材市场和保健品市场上颇受欢 迎。 目前市场上桑黄价格持续走高,供不应求的局面日益凸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黄生长发育条件初探摘要: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培养基及不同ph、温度等条件对野生桑黄——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桑黄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果糖,最适有机氮源为牛肉膏,最适无机氮源为nh4no3,最适碳氮比为20∶1;桑黄菌丝生长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ph 4~9菌丝均可生长,桑黄菌丝适宜在中性偏酸环境下生长;桑黄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 ℃,并初步探讨桑黄子实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0 ℃;桑黄最适宜的培养基为新鲜桑枝120 g、麸皮50 g、葡萄糖10 g、琼脂10 g,去离子水定容至500 ml。
关键词: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生长条件;生长发育中图分类号:s56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3-0599-04桑黄又名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是珍稀药用真菌,其子实体可入药,主要分布在吉林、河北、山西、甘肃、黑龙江等。
桑黄在生物抗癌领域被公认为最具抗癌功效的真菌,是国际医药界与保健品行业抗癌产品的生产原料,此外还有抗突变、抗肝纤维化、抗脂质过氧化、降血脂及抗肺炎等作用。
长期大量的开发将导致桑黄资源的枯竭,因此,人工栽培桑黄已成为研究热点。
桑黄菌丝体的人工培养已取得初步成功,但有关桑黄的人工栽培驯化还有待研究。
为此,通过不同条件对野生桑黄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旨在为桑黄人工栽培驯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2007年6月于江西省九江市郊野外采集新鲜的桑黄,经形态特征和孢子形态的观察,鉴定为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1-4]。
分离纯化获得母种,保存备用。
1.2 试验设计1)不同碳源试验。
基础培养基:马铃薯200~25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1 g,琼脂20 g,去离子水定容至1 000 ml。
以基础培养基20 g葡萄糖的含碳量为准,分别用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甘露醇、红糖、可溶性淀粉代替基础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基础培养基中其他配方不变。
2)不同氮源试验。
以基础培养基1 g蛋白胨的含氮量为准,分别用nh4no3、kno3、(nh4)2so4、nano3、酵母膏、牛肉膏代替基础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基础培养基中其他配方不变。
3)不同c/n试验。
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重量的蛋白胨(蛋白胨含碳量忽略不计)配成碳氮比为10∶1、20∶1、30∶1、40∶1、50∶1、60∶1、70∶1、80∶1的培养基。
4)不同ph试验。
调节基础培养基ph分别为4、5、6、7、8、9培养,观察记录。
5)不同温度试验。
设置不同温度(5、10、15、18、20、22、25、28、30、32、35、38、40、45 ℃)培养,观察记录。
6)不同培养基配方试验。
培养基①:pda培养基;培养基②:胡萝卜120 g、葡萄糖10 g、琼脂10 g、去离子水定容至500 ml;培养基③:新鲜桑枝120 g、麸皮50 g、葡萄糖10 g、琼脂10 g,去离子水定容至500 ml。
将新鲜桑树枝条洗净,切成约5 mm长的短枝与麸皮煮沸1 h,4层纱布过滤;培养基④:玉米粉10 g、蛋白胨0.5 g、k2hpo4 0.5 g、mgso4 0.2 g、vb1微量,葡萄糖10 g、琼脂10 g,去离子水定容至500 ml;培养基⑤、⑥、⑦、⑧分别用麸皮10 g、豆粉10 g、红糖10 g、蔗糖10 g代替培养基④中的玉米粉,其他配方与培养基④相同。
以上试验组按照常规方法灭菌,接种活化菌丝后置于25 ℃培养箱中培养(温度试验组除外),每天观察1次,共观察记录5 d。
每个处理10次重复。
1.3 桑黄菌丝生长观察记录观察桑黄菌丝的生长状况、菌落特征、菌丝密度等特征,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每天的生长情况,每隔24 h测量一次,连续测量9 d,取其平均值。
1.4 数据分析试验数据用spss 13.0和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 碳源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碳素是真菌最重要的营养,它不仅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同时又是重要的能量来源[5]。
试验结果表明,桑黄菌丝对不同碳源的选择性比较敏感,从图1可知,桑黄菌丝对单糖的利用以果糖最好,菌丝长势好、色白、菌丝致密,对葡萄糖利用次之。
对红糖也能很好地利用,这可能是红糖的化学成分较复杂所致,对蔗糖和乳糖利用较差,对麦芽糖利用萌发快,但长势一般,且菌丝生长稀疏。
对可溶性淀粉、玉米粉利用一般,对甘露醇的利用最差。
由此可见,桑黄菌丝对9种碳源利用效果从好到差为果糖、红糖、麦芽糖、蔗糖、乳糖、可溶性淀粉、葡萄糖、玉米粉、甘露醇。
因此,桑黄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果糖。
2.2 氮源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氮素是真菌合成蛋白质、核酸的必需原料,对菌丝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5]。
选择7种氮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桑黄菌丝在供试的7种氮源培养基中生长差异较大。
桑黄菌丝在3种有机氮源培养基中以在牛肉膏培养基中长势较好,其次为蛋白胨,酵母膏较差;在4种无机氮源培养基中,以nh4no3为氮源的菌丝生长最好,其余依次为(nh4)2so4、nano3、kno3。
因此,桑黄菌丝生长的最佳无机氮源为nh4no3,最佳有机氮源为牛肉膏。
2.3 c/n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培养基中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配比也直接影响真菌菌丝的生长繁殖,其中碳氮比(c/n)的影响较大,碳氮比还影响着真菌的活力和寿命。
从表1可以看出,当碳氮比为10∶1时,菌丝长势较好,边缘较整齐,菌丝较致密;碳氮比为20∶1时,菌丝长势好,生长茂盛,边缘整齐,菌丝厚实浓密,生长速度快;碳氮比为30∶1时,菌丝长势较差,边缘较整齐,菌丝较致密,但生长速度较快;碳氮比为40∶1~60∶1时,菌丝长势较差,边缘不整齐,但菌丝较致密,生长速度较快;碳氮比为70∶1~80∶1时,菌丝长势较差,边缘不整齐,菌丝稀疏,生长速度慢。
因此,综合来看桑黄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为20∶1。
2.4 ph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桑黄菌丝生长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试验中在ph 4~9内均可生长,但生长速度有明显差异。
ph 6时菌丝生长最快,日生长量达到3 mm。
ph大于7时菌丝生长速率随ph的增大而减小。
表明桑黄菌丝适宜在中性偏酸环境下生长。
罗杰等[6]研究了ph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桑黄菌丝在偏酸性环境中生长较好,其适宜ph为4.5~5.0,研究结果与此次研究相似。
而姜明等[7]研究结果表明不同ph的pda培养基中桑黄菌丝在相同时间内菌丝生长长度是不同的。
2.5 温度对桑黄生长的影响真菌生长发育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
大部分真菌营养生长所需温度基本相近,而生殖生长所需温度差别较大,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同一种类不同品种甚至同一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也有所不同。
温度的高低主要影响食用菌菌丝的生长速度以及子实体的分化数量和质量。
由图4可见,桑黄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5~40 ℃,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 ℃,25 ℃时生长速度最快。
表明桑黄菌丝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差异反映了构成菌丝的细胞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分裂速度,也是菌丝代谢酶活性的间接反映。
与罗杰等[6]报道桑黄菌丝在13~38 ℃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 ℃的结果基本相符,但存在差异,说明不同菌株对温度的要求不同[8,9]。
桑黄子实体原基在15~30 ℃均能形成,但子实体原基形成时间长短、数量、长势、大小等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在15 ℃下桑黄由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形成子实体原基的时间较长(25 d)、数量较少、长势一般、大小不均,在20 ℃下形成子实体原基的时间最短(菌丝满袋后10 d形成原基)、数量多、长势强、大小均匀,在25 ℃下形成子实体原基的时间较短(与20 ℃相隔5 d,15 d形成原基)、数量较多、长势较强、大小均匀,在30 ℃下形成子实体原基的时间较长(22 d)、数量较多、长势一般、大小不均,在35 ℃下形成子实体原基的时间最长(30 d)、数量少、长势差、大小不均,在40 ℃下只有零星子实体原基形成。
由此可见,桑黄子实体原基形成最佳的温度为20 ℃。
2.6 培养基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在不同培养基上桑黄菌丝生长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表2)。
培养基①上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体淡黄色、新生区分层明显、生长茂盛、厚实浓密、呈毯状,生长速度为7.12 mm/d;菌丝在培养基③上的生长速度与培养基①上的大致相同,但在培养基③上的菌丝体没有pda培养基上的的浓密,在培养基③上的菌丝长势一般,菌丝生长薄而稀疏,不能覆盖培养基;其次是培养基⑥,生长速度为6.56 mm/d;在培养基⑧上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为3.12 mm/d,菌丝发育不良,甚至生长停滞,不适宜菌丝生长,这可能与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不足有关。
赵昊璐等[10]报道以玉米粉作为母种培养基,桑黄菌丝生长速度为5.58 mm/d;姜明等[7]研究表明桑黄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粉1 g,蔗糖4 g,琼脂3 g;吕英华等[11,12]对秦巴山区产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以菌丝日均生长速度为指标,比较了其在玉米粉综合培养基、马铃薯综合培养基、木生菌标准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野生桑黄菌在玉米粉综合培养基上的日均生长速度最快,表明不同桑黄菌株菌丝的生长对营养成分要求不同。
3 小结试验研究了不同的培养基、碳源、氮源、碳氮比、ph及温度等对野生桑黄——火木层孔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桑黄菌生长发育的培养基配方为新鲜桑枝120 g、麸皮50 g、葡萄糖10 g、琼脂10 g,去离子水定容至500 ml和适合桑黄生长的营养培养条件、环境条件。
因桑黄所含有的多糖体能激活体内免疫系统,增强抗癌活性、免疫活性,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桑黄的需求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高,人工栽培桑黄已成为当务之急。
期待着桑黄这一古老的珍贵药用真菌能够早一天大规模进入市场,给人类的健康带来福音[13-15]。
参考文献:[1] 张小青,戴玉成.中国真菌志(第二十九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 潘学仁,邹利,户岩岩,等.东亚地区“桑黄”物种问题讨论[j].中国食用菌,2008,27(1):63-64,67.[3] 刘波.中国药用真菌[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8.[4] 谢丽源,张勇,彭金华,等.桑黄真菌分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菌物学报,2010,29(3):347-356.[5] 杨菁,黄大斌.碳源和氮源对桑黄菌丝(phellinus liteus)生长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05,24(4):31-32.[6] 罗杰,崔凤杰,王文兵,等.不同发酵条件对桑黄菌丝体生长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9,30(1):165-166,169.[7] 姜明,刘岩,王伟功,等.不同ph值和培养基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0(8):192-194.[8] 王秋颖,陈邦国,秦绍新.桑黄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j].食用菌,2005,27(5):32.[9] 池玉杰,潘学仁.7种木层孔菌属真菌的培养特性[j].菌物系统,2001,20(3):379-380.[10] 赵昊璐,赵春燕,任蜀豫,等.桑黄固体培养基选择及发菌条件探讨[j].中药材,2008,31(4):482-483.[11] 吕英华,杜明,高凯,等.野生桑黄菌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试验[j].蚕业科学,2010,36(4):676-679.[12] 吕英华,王建芳,李玉平,等.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j].蚕业科学,2009,35(1):204-210.[13] 骆冬青,郑红鹰,汪维云.珍稀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08,15(1):76-78.[14] 张春凤,黄瑞海,王玉莲.珍稀药用菌桑黄发展趋势预测的依据[j].中国林副特产,2007(3):85-87.[15] shon m y, kim t h, sung n j. antioxidants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phellinus baumii(phellinus of hymenochaetaceae) extracts[j]. food chemistry,2003,82(4):593-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