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合集下载

第10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第10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治疗
1. 抗结核治疗
适应证: 重症病人 脑水肿引起ICP↑ 伴局灶性神经体征 脊髓蛛网膜下腔阻塞及结核结节产生 泼尼松, 成人60mg/d; 儿童1~3mg/(kg.d), p.o, 3~4w后逐渐减量, 2~3w停药
治疗
2. 皮质类固醇
重症患者: 地塞米松5~10mg, a-糜蛋白酶4 000u, 透明质酸酶1 500u, 鞘内注射, 1次/2~3d 4. 颅内压增高: 渗透性利尿剂(20%甘露醇\甘油果糖等)
无环鸟苷(阿昔洛韦, acyclovir): 15mg/(kg.d), i.v 滴注, q8h, 每次>1h滴入, 14~21d, 病情重可延 长疗程 副作用: 点滴部红斑\胃肠功能紊乱\头痛\皮疹 震颤\癫痫发作\谵妄或昏迷\血尿&血清转氨酶 暂时升高等 更昔洛韦: 5~10mg/(kg.d), 14~21d
治疗
2. 对症&全身支持治疗 颅内压增高: 脱水剂, 防治脑疝形成 脑积水: 侧脑室分流减压术 防治并发症
治疗
本病常进行性加重, 预后不良, 死亡率较高 未治疗者常在数月内死亡, 平均病程6个月 治疗者常见并发症&神经系统后遗症, 在数年内病情反复缓解&加重
预后
第四节 朊蛋白病 Prion diseases
概念
概念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
脑膜炎\脊膜炎\脑脊膜炎
脑膜脑炎
根据发病\病程
根据感染部位
CNS
病原体
细菌 病毒 真菌 寄生虫 螺旋体 立克次体 朊蛋白
脑膜 脑实质 脊髓 脊髓膜
概念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诊断标准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诊断标准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诊断标准包括脑脊髓膜炎、脑室感染和椎管内脓肿。

1.颅内感染包括脑脓肿、硬膜下或硬膜外感染和脑炎等。

标准一:从脑组织或硬膜中培养出病原体。

标准二:有脓肿或在外科手术或病理组织检查证实的颅内感染。

标准三:病人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两个且没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头痛、目眩、发烧(>38℃)、局部神经系统症状、意识改变或精神错乱[一岁或一岁以内的婴儿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两种且没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发烧(>38°C)或低体温(V36°C)、呼吸暂停、心动徐缓、局部神经系统症状或意识改变]。

同时具备下述条件之一者:(1)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或针刺抽吸组织中或尸检的脑或脓肿组织中镜检查发现病原体。

(2)血或尿液的抗原检查阳性。

(3)放射性证实的感染,如X线、CT扫描、核磁共振以及线或得标记扫描等发现异常。

(4)病人对病原体的IgM抗体达到有诊断意义的效价或双份血清IgG抗体呈4倍升高。

注意:如果病人同时存在脑膜炎和脑脓肿,应归于颅内感染。

2.脑膜炎或脑室炎标准一:从脑脊液培养出病原体。

标准二:病人有述症状或体征之一且没有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头痛、发烧(>38C)、颈强直、颅内神经系统症状或脑膜刺激症状[一岁或一岁以下的婴儿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之一且没有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发烧(>38℃)或低体温(<36℃)、呼吸暂停、心动徐缓、颈强直、颅内神经系统症状或脑膜刺激症状]O同时具备下述条件之一者:(1)脑脊液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上升,蛋白含量上升和/或葡萄糖含量下降。

(2)革兰氏染色可见有病原微生物。

(3)从血培养出病原体。

(4)脑脊液、血或尿液的抗原检查阳性。

(5)病人对病原体的IgM抗体达到有诊断意义的效价或双份血清IgG抗体呈4倍升高。

注意:A.新生儿脑膜炎应视为医院感染。

除非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它是通过胎盘而感染。

B.脑膜脑炎应归为膜炎类。

C.有脑膜炎同时伴有椎管内脓肿者应归为脑膜炎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课件

适量运动:每天进 行适量的运动,如 散步、慢跑、瑜伽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保持乐观积极 的心态,避免过度
焦虑和紧张
充足睡眠:保证每 天有足够的睡眠时
间,避免熬夜
定期体检:定期进 行身体检查,及时
发现和治疗疾病
4
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的研究进展
新型治疗方法
抗病毒药物:针对病毒感染的
A
新型抗病毒药物,如瑞德西韦
安全性研究等
02
03
疫苗应用:预防 感染、治疗疾病、
提高免疫力等
03
抗真菌药物:用于治 疗真菌感染,如氟康 唑、伊曲康唑等
05
糖皮质激素:用于减 轻炎症反应,如地塞 米松、泼尼松等
04
抗寄生虫药物:用于 治疗寄生虫感染,如 阿苯达唑、吡喹酮等
06
其他药物:如免疫调 节剂、镇痛药等,用 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 活质量
手术治疗
手术风险:手术可 能导致神经损伤、 出血等并发症
01
疫苗类型:针对不同病原体,有 多种疫苗可供选择
02
接种时间:根据年龄、健康状况 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
03
接种方式:肌肉注射、皮下注射 等
04
接种效果: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降低发病率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保持营 养均衡,多吃蔬菜 水果,少吃油腻食

戒烟限酒:尽量避 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3
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的预防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0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避免接触病毒和细菌。
02
避免接触感染者,减少去人群密 集的地方。
0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 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引起感染的疾病。

这种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引起。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病因和传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因主要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脑膜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常见的病毒包括脑膜炎病毒、乙脑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常见的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隐球菌等;寄生虫感染则较为罕见。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经血液、经淋巴和直接扩散三种。

病原体可通过血液或淋巴经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也可以通过面部骨折、颅脑手术等直接侵入。

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具体症状取决于感染的部位、细菌或病毒类型以及患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颈硬、意识障碍等。

新生儿和老年人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可能较为隐匿,且出现的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高度警惕。

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通常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头颅CT扫描、脑脊液检查和血液培养等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对于病原体的鉴定也非常重要,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方案。

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包括补液、控制发热、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抗感染治疗的药物选择应根据具体病原体确定,必要时可联合应用多个药物以增加疗效。

预防措施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2. 避免与感染病人密切接触;3. 接种疫苗,如乙脑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等;4. 保持家庭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通风消毒;5. 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作息时间;6. 加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结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人的护理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人的护理课件
症状可能包括发热、头痛、呕吐、意识模糊及神 经系统功能障碍。
早期识别症状有助于及时治疗。
病因与症状
感染的传播途径?
感染通常通过血液、淋巴或直接侵入神经系统而 传播。
了解传播途径有助于预防措施的制定。
护理目标与措施
护理目标与措施 护理目标是什么?
确保病人安全、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及预防 并发症。
目标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如何进行健康教育?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知识、护理技巧的培训,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信心和依从性。
谢谢观看
护理目标与措施
日常护理措施有哪些?
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保持舒适的环境。
合适的体位和保持安静环境对病人恢复至关 重要。
护理目标与措施 如何进行心理护理?
提供情感支持,帮助病人及家属理解病情, 减轻焦虑。
可以通过倾听和及时沟通来建立信任关系。
监测与评估
监测与评估
如何进行症状监测?
加强家属对感染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整体护 理效果。
康复与随访
康复与随访
如何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计划。
康复计划应包括物理、职业及心理康复措施。
康复与随访
随访的重要性?
定期随访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随访还可以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
康复与随访
定期评估病人的神经系统状态及生命体征,观察 病情变化。
使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可以提高监测的有效性。
监测与评估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来评估 护理效果。
定期与医生沟通,调整护理计划。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健康宣教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健康宣教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健康宣 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3.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4.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5. 总结与呼吁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定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影响大脑和脊髓的感染, 包括脑膜炎和脑炎等。
了解易感人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保护。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有哪 些?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包括头痛、发热、 呕吐、颈部僵硬和意识模糊等。
早期症状可能与普通感冒相似,但症状逐渐 加重时需引起警惕。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严重症状
严重时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死亡等危 急情况。
这些感染通常由病毒、细菌或真菌引起,可能导 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常见类型
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细菌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和脊髓灰质炎等。
不同类型的感染有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早期 识别至关重要。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影响人群
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影响,但某些群体如 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系统受损者风险更高。
集体努力可以大大增强预防工作的效果。
总结与呼吁
未来展望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我们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的认识和治疗将不断提升。
希望未来能更好地降低感染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
谢谢观看
这些症状需要立即就医,以尽早进行诊断和 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症状变化
不同类型的感染可能导致不同的症状表现, 及时识别是关键。
注意症状变化,有助于更快速的诊断和干预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PPT课件
欢迎参加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PPT课件。本课件将深入介绍中枢神经 系统感染的定义、类型、病因和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治疗方法 和预防措施,以及结论和建议。
疾病介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脊髓等组织炎症反 应的一类疾病。这类感染可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和生命威胁。
头痛和发热
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常见的症状。
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穿采集脑脊液进行检查,可以确定感染 的类型。
意识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严重时,可表现为昏迷或意 识模糊。
影像学检查
如脑部MRI或CT扫描可帮助确定中枢神经系统的 损伤程度。
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1
Hale Waihona Puke 抗病毒治疗2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常采用抗病毒药物。
3
个人卫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定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侵入脑脊髓,引起炎症反应并 影响神经功能的一类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类型
细菌性脑膜炎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常 见病因包括脑膜炎球菌和肺炎链 球菌。
病毒性脑炎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组织炎症, 常见病因包括乙型脑炎病毒和单 纯疱疹病毒。
4
注意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常采用抗生素。
抗真菌治疗
真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常采用抗真菌药物。
结论和建议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一类严重的疾病,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个人 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可能传播病原体的环境。
真菌性脑膜炎
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常 见病因包括念珠菌和曲霉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防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防课件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流行病学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病率因地区、季节而异, 某些人群(如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
了解流行病学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健康后果,甚至 死亡,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谁容易感染?
怎样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锻炼 ,提高免疫力。
有助于身体抵御感染。
在哪里获取更多信息?
在哪里获取更多信息? 专业机构
可访问世界卫生组织(WHO)、疾病控制与预防 中心(CDC)等官方网站获取信息。
这些网站提供最新的研究和指南。
在哪里获取更多信息? 医疗机构
谁容易感染? 高风险人群
婴幼儿、老年人、免疫系统受损者(如HIV患 者)等是高风险人群。
这些人群的免疫系统较弱卫生条件差的地方的人群 感染风险更高。
例如,难民营、监狱等场所容易爆发集体感 染。
谁容易感染? 职业风险
医疗工作者、实验室研究人员等职业人群也 面临感染风险。
接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时应采取隔离措施。
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怎样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怎样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疫苗接种
定期接种疫苗是预防脑膜炎等感染的重要措 施。
如流感疫苗、脑膜炎疫苗等。
怎样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保持家庭及公共环境的清洁卫生。
避免病原体通过手传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 谁容易感染? 3.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4. 怎样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5. 在哪里获取更多信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护理PPT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护理PPT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护 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 为什么需要特别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4. 如何实施护理措施? 5. 护理评价与反馈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定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感染影响大脑和脊髓的疾 病,如脑膜炎和脑炎。
这些感染可能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病情严 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病情危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往往病情危重,需密切监 测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可以减少病死率。
为什么需要特别护理?
防止并发症
护理要注重预防并发症,如癫痫发作、脑水肿等 。
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支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风险。
为什么需要特别护理?
心理支持
患者在感染期间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恐惧,护理人 员需提供心理支持。
如何实施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病情和护理措施,增强其对疾 病的理解。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康复。
护理评价与反馈
护理评价与反馈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和护理效果,调整护理 计划。
评估可以通过患者的自我报告和客观指标综合进 行。
护理评价与反馈
与医护团队沟通
与医生、营养师等团队成员沟通,确保护理措施 的协调性。
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帮助患者缓解情绪。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入院时
入院后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 实验室检查。
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的护理计划。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病情变化时
一旦患者出现新症状或病情加重,需及时进行干 预。
可以通过增加监测频率或调整治疗策略。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治

年龄因素
关注儿童、老年人等年龄 较大或较小的人群,他们 通常免疫力较弱,易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基础疾病患者
针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 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 的人群,加强筛查和监测。
疫苗接种情况
了解个人疫苗接种史,对 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接种 的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和提 醒。
健康教育内容设计
疾病知识普及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 定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 犯脑和脊髓实质、脑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
• 分类: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分为脑炎、脑 膜炎、脑脓肿、颅内寄生虫感染等类型。
• 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头痛、恶心、 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
诊断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
SPECT和PET
可显示脑水肿、脑室变小、脑实质病 变等
可显示脑部血流和代谢情况,有助于 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
头颅MRI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更清晰地显示 脑实质病变和脑室系统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符合中枢神经系 统感染的诊断标准即可确诊
脑膜刺激征阳性,如颈强直、 克氏征和布氏征等
局部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 失语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 粒细胞比例增高
脑脊液检查
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 增高,蛋白含量增高,
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
细菌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脑脊液细菌培养、血细 菌培养等可明确病原菌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增高, 特异性抗体检测有助于

【医学课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医学课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xx年xx月xx日•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目录•治疗与预后•临床病例讨论•文献导读01概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定义根据病原体类型,可分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

分类定义和分类1流行病学2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病率较低,但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发病率多数情况下,传染源为其他感染患者或隐性感染者。

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和直接接触传播。

传播途径症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乏力、脑膜刺激征等表现。

严重病例对于严重病例,可能会出现脑炎、脊髓炎、脑膜炎等,这时可能会有偏瘫、意识障碍等症状。

临床表现02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包括化脓性细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的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如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如新型隐球菌、念珠菌等。

发病机制病原体通过多种途径进入颅内,引起脑膜炎症和颅内压升高。

细菌性脑膜炎结核分枝杆菌通过淋巴系统或血行播散至脑膜。

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感染后通过血液或淋巴途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病毒性脑膜炎真菌感染后通过血液或淋巴途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真菌性脑膜炎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充血、渗出等。

炎症反应血管壁坏死、血管周围出血等。

血管病变脑水肿、脑组织坏死等。

脑组织损伤免疫细胞浸润、免疫复合物沉积等。

免疫反应病理改变03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合脑脊液检查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明确病原体类型,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病原学诊断通过脑活检或尸检确诊。

病理学诊断病毒性脑膜炎常表现为急性病程,伴有头痛、发热、恶心等症状,脑脊液检查可见压力增高,蛋白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真菌性脑膜炎常表现为亚急性病程,伴有头痛、发热、恶心等症状,脑脊液检查可见压力增高,蛋白质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PPT课件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PPT课件
消毒和卫生
保持环境卫生,对可能接触到病原体的物品和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可 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
医疗保健工作者培训
培训医疗保健工作者如何识别、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提高 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公众教育
向公众宣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疾病防范意识 。
公共卫生管理
监测和预警系统 国际合作与交流
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
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
下肢伸直,抬高时出现疼痛和屈曲受限。
伴随症状
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
鉴别诊断
01
02
03
04
颅内占位性病变
如颅内肿瘤、血肿等,可通过 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脑血管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多见于 中老年人,常有高血压、糖尿
病等基础疾病。
脑膜炎
如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 炎等,常表现为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检查有相应病原体。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与体征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与评估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案例分析
01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 述
06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
总结词
急性起病、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详细描述
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通常表现为急性起病,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 症状。脑膜刺激征阳性,即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该病进展迅速,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因及发病机制:
经血行
结核杆菌
脑膜、软脑膜
播散
纵隔淋巴结
干酪样坏死
溃破到血管
膜下腔
TMB
破溃
结核结节
蛛网
临床表现: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颅内压增高。 (1)、早期 (2)、晚期 (3)、严重期 3、脑实质损害症状(4—8周) (1) 精神症状 (2) 癫痫 (3) 意识障碍 (4) 肢体瘫痪 4、脑神经损害 5、老年人表现
职业性向类型测试
如果有机会让你到六个岛屿旅游,你最想去的是哪个?
A岛 B岛
D岛
C岛
F岛 E岛
选择A岛
类型:艺术型(Artistic) 喜欢的活动:创造,喜欢自我表达,喜欢写作、
音乐、艺术和戏剧。 喜欢的职业:作家、艺术家、音乐家、诗人、漫
画家、演员、戏剧导演、作曲家、乐队指挥和室内装 潢人员。
选择B岛
2、肌强直:
锥体束损害
折刀样强直
PD
铅管样强直
伴有震颤
齿轮样强直
临床试验 ①、②、③
1、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运动迟缓、面具脸、精细动作困
难、写字过小征。 2、姿势、步态异常:①小步态②头、躯干同时转弯③慌张步态 3、其他症状: ① Myerson征 ② 口、烟、腭肌运动障碍 ③ 脂颜 ④ 多汗 ⑤ 便秘 ⑥ 直立性低血压 一、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1)、帕金森综合征: (2)、抑郁症 (3)、特发性震颤 (4)、肝豆状核变性、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
一、辅助检查: 1、脑脊液常规、生化: 2、脑电图检查: 3、CT、MRI: 4、脑脊液病原学检查: 5、脑活检:
一、诊断及鉴别诊断: 1、临床诊断依据: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二.病毒感染性疾病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Encephalitis Herpes Simplex Virus
• 是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CNS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
• HSE最常累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 出血性坏死和/或变态反应性脑损害,故HSE有称急性坏 死性脑炎或出血性脑炎。
1.
• 前驱期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肌痛、嗜睡、 腹痛和腹泻等症状,多急性起病,约1/4患者可有 口唇疱疹史 • 体温可达38.4-40.0℃,头痛、轻微的意识和人格 改变 • 精神症状表现突出 • 智能障碍也较明显
(3)神经症状 • 多数病人有意识障碍 • 约1/3的病人可出现全身性或部分性痫性发作, • 重症患者可因广泛脑实质坏死和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 高,甚至脑疝形成而死亡。 • 病程为数日至1-2个月 • 以往报道预后差,死亡率高达40-70%,现因特异性抗 HSV药物的应用使多数患者得到早期有效的治疗,死 亡率有所下降
• 确诊尚需选者如下检查
(1)脑脊液中发现HSV抗原或抗体 (2)脑组织活检或病理发现组织细胞核内包涵体,或原 位杂交发现HSV病毒核酸 (3)脑脊液PCR检测发现该病毒DNA (4)脑组织或脑脊液标本HSV分离、培养和鉴定 (5) PCR检查脑脊液中其它病毒,以除外其它病毒所致
脑炎
2.
HSE需与下列病毒性脑炎鉴别 本病临床少见,病变程度相对较轻,预后较好
• 药物:免疫血清球蛋白(ISG)、Pleconaril
(2)对症治疗
• 结核性脑膜炎
Tuberculous Meingitis TBM
• 结核性脑膜炎是又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髓膜的非 化脓性炎症,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结核病
1.病因及发病机制 • TBM是由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所致,TBM发病通常有两个 过程,首先是细菌经血播散后在脑膜和软脑膜下种植, 形成结核结节;其后结节破溃,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 膜下腔,引起TBM发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科普讲座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科普讲座PPT课件
这些感染可能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严重时 可危及生命。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常见类型
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类型有病毒性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和脑炎。
病毒性脑膜炎通常较轻,而细菌性脑膜炎则相对 严重,需及时治疗。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影响人群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以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但 儿童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风险更高。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 动、充足睡眠,可以增强免疫力。
健康的身体更能抵抗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方法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脑膜炎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疗,早期用药可 以显著改善预后。
医生会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方法? 抗病毒药物
对病毒性脑膜炎,抗病毒药物可能有帮助,但效 果因病毒类型而异。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方法? 支持性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也非常重要,包括补 液、退烧和观察病情变化。
综合治疗更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谢谢观看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是预防某些类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的有效方法,尤其是脑膜炎疫苗。
定期检查接种记录,确保接种及时。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保持卫生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和避免与感 染者密切接触,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特别是在流行季节,注意个人防护。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健康生活方式
严重感染可能导致癫痫、昏迷甚至死亡。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哪些症状? 早期识别
早期识别并及时就医是关键,尤其是出现典型症 状时。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

【医学课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医学课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死亡
03
严重或未及时得到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康复与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
对于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长期的康复训练是必要的,有助于 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除了生理上的恢复,患者及其家庭也需要心理支持以应对生活中 的困难和挑战。
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从而影 响生活质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预防接种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接种相关疫苗,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 。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接触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
05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后与转 归
预后影响因素
感染类型
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病 毒性、细菌性、真菌性等,其预后效 果各不相同。
感染严重程度
感染的严重程度对预后有直接影响, 重症感染往往导致较差的预后。
抽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导 致患者抽搐,表现为肢体 或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动 。
呼吸困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导 致患者呼吸困难,表现为 呼吸急促、紫绀等症状。
03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与鉴 别诊断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 、进展情况、伴随症状等,以 及既往病史、免疫状态、接触
史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检查神经 系统相关体征,如意识状态、 瞳孔变化、肌力等。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脑脊液检查,检 测相关病原体抗原或抗体。
影像学检查
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观察 脑部病变情况。
鉴别诊断
颅内占位性病变
如脑肿瘤、脑脓肿等,需通过影 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第二版-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第二版-2)

2.对症及支持疗法:
停药指征: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检查正
常,连续三次脑脊液真菌培养无菌。 (七)预后:
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免疫功能低下患
者死亡率达50%以上。

The happiest of people don't necessarily Have the best of everything; They just make the most of Everything that comes along their way.
(六)鉴别诊断:
1.其他病毒性脑炎:带状疱疹病毒性脑 炎,巨细胞病毒性脑炎等。 2.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多在感染或疫 苗接种后急性发病,累及脑白质、脑 膜和脊髓,病毒学检查阴性等。
(七)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 主要包括早期抗病毒治疗、辅以免疫治疗和对症 支持治疗。
1.抗病毒药物:
二、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
指各种病毒感染引起脑膜的急性炎 症,一般病程短,症状轻,预后好。
1.病因及发病机制: 以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和肠道病 毒71型最常见,其次为腮腺炎病毒、 HSV和腺病毒。病毒经皮肤粘膜、消化 道、呼吸道等到体内,最后通过脉络丛 进入脑脊液侵入脑膜,引发炎症。
3.抗菌治疗:合并其他感染时采用。 4.对症支持疗法:注意护理,维持营 养及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呼吸道通 畅,降颅压,控制癫痫,营养支持 等。
5.康复治疗:
(八)预后:
取决于治疗是否及时和疾病的 严重程度。发病数日内及时治疗, 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约10%患者可 能留有精神智力障碍、癫痫、瘫痪 等后遗症。
②氟康唑(Fluconazole):每日200~400mg, 口服或静滴,疗程较长,副作大较小,主 要为消化道反应和皮):用量 50~150mg/kg· d,口服,一疗程为数周至数 月,副作用有恶心、厌食、白细胞及血小 板减少、皮疹和肝肾功能损害。 ④大蒜液。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防PPT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防PPT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锻炼,提高免疫 力。
健康的身体能更好地抵御感染。
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
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 早期识别
注意发热、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早期表现。
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专业检查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 谁需要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4. 如何实施预防措施? 5. 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定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大脑和脊髓, 导致炎症和功能障碍。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大大提高康复机会。
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 定期复查
有过感染史的人应定期复查,监测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做好后续治疗。
谢谢观看

应根据目的地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疫情期间
当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疫情时,应加强防范 。
包括限制人群聚集、佩戴口罩等。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健康检查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有潜在感染风险的人 群。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感染。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旅行前
前往高风险地区之前,做好疫苗接种和防护准备 。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常见类型
主要包括脑膜炎、脑炎和脊髓炎等。
这些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神经损伤和死 亡。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传播途径
感染通常通过血液传播、直接接触或通过呼吸道 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脑膜炎(脑膜或脊膜的炎症),大脑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细菌侵犯出现的脑部临床表现),脑炎(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引起的脑部临床表现),脓肿以及蠕虫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病原体的侵犯有较强的抵抗力,但是脑和脊髓一旦受到感染则后果非常严重。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按病因分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病原体的侵犯有较强的抵抗力,但是脑和脊髓一旦受到感染则后果非常严重。

如脑(脊)膜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无菌性脑膜炎有时用来指病毒引起的脑膜炎症,但也可由自身免疫反应(如发生多发性硬化)、药物副作用(如布洛芬)或骨髓腔注入化学物质引起。

脑炎是脑组织的炎症,常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以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

脓肿是局限的感染,可在身体各部位形成,包括脑。

细菌和其他感染源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中枢神经系统。

可由血行感染或直接感染通过穿通性外伤、手术或邻近组织感染蔓延入颅。

病理由于个体免疫反应的差异,同一病原体可以引起轻的、反复的甚至致死的疾病,也可以不引起疾病。

血液中的蛋白不能轻易地弥散进入CNS,因此不利于抗体的产生。

脑脊液(CSF)正常时可见到IgG及IgA但无IgM,因为IgM分子量要大些。

体液免疫反应,往往形成抗原抗体复合体。

这种反应常在血管内进行,导致神经组织内或邻近组织的严重的血管炎性反应。

炎性反应CNS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由于病原体的毒力及机体的反应可表现(1)化脓性炎性反应,常由于化脓性细菌引起;(2)非化脓性炎性反应,如由于斑疹伤寒;(3)出血性反应,见于炭疽及某些病毒感染时;(4)组织细胞及肉芽肿性反应,见于慢性炎症过程。

髓鞘破坏CNS感染时常有髓鞘的破坏:髓鞘的破坏可继发于神经元的受损,即神经元溶解性脱髓鞘(neuronolyticdemyelination),另外一种称为轴周脱髓鞘(periaxialdemylination)。

后者可见于病毒感染时,也可见于脱髓鞘疾病时。

炎性过程中引起脱髓鞘的机制可能有下列5种:①病毒对少突胶质细胞的直接细胞病理效应;②免疫介导的病毒对少突胶质细胞向性的改变;③免疫介导的对感染的少突胶质细胞的破坏;④病毒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⑤旁观者”脱髓鞘。

伴随脱髓鞘可能出现髓鞘再生,导致症状的缓解。

一度以为只有周围神经髓鞘再生。

这对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脑膜炎是最常见的CNS感染:细菌引起脑膜炎与其有关的三种成分:(1)细菌包膜(2)细菌的细胞壁(3)脂多糖物质。

某些细菌如流感杆菌、脑膜炎球菌等均在细胞外有一含多糖的包膜,这种包膜使细菌易于侵入宿主。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的区别主要基于细胞壁。

阳性菌壁含有大量多糖肽(peptidoglycan),而阴性菌则只含少量;阳性菌胞壁还包含壁酸(teichoicacid),而阴性菌则无。

这两种物质都引起强烈的脑膜炎性反应。

但阴性菌有脂多糖分子附着于外膜上,含有毒性脂质物质“脂质A”(lipidA),细菌死亡时释出,作用似内毒素,也引起强烈的脑膜炎性反应。

在脑膜炎过程中某些细胞因子起重要的炎性反应介导作用。

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cachectin)以及白细胞介素-1。

这两种物质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及促使中性白细胞进入CNS而触发炎性过程。

血小板活化因子,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及其他白细胞介素亦参与这一炎性过程。

而在CSF中体液因子及吞噬细胞的不足,病原体迅速分裂衍殖,并释出细菌胞壁或膜的成分,导致脑膜炎的迅速演变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脑屏障(BB B)通透性亦因而增加,产生血管性水肿。

由于大量多核白细胞进入蛛网膜下腔,释出毒性物质,这些毒性物质虽然是用以防御对抗病原体,但由于对“外来”及“自体”的鉴别能力的不足也引起细胞毒性水肿。

这些情况都会进一步影响CSF动力学,脑代谢及脑血管的自我调节,如炎症不能得到控制,则将会产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脑血循减少,进而导致神经元的损害,发生不可逆转的局灶性或弥散性脑损害。

治疗原则主要是消灭或抑制病原体,这常常需要外力的介入,如抗菌药物以及清除病灶等。

激发或促使机体的体液及细胞免疫机制有适度的改善,以增强防御及修复能力也很重要。

另外,校正或调节病理生理机制以减轻炎性反应对靶器官的损害,保护脑的功能,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等亦是冶疗的极为重要的辅助手段。

治疗方法化脓性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0年根据1986年五个州和洛杉矶地区的调查认为流感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是最常见的化脓性脑膜炎的感染源,约占45%,其他有肺炎球菌占18%,脑膜炎双球菌14%。

是那一种感染源感染?与年龄及季节有关。

新生儿(<1个月)以B族链球菌为主(如缺乳链球菌)。

婴幼儿(1个月至4岁)以流感杆菌为多。

儿童及一般成人则以肺炎球菌及脑膜炎双球菌多些。

治疗第一步是维持血压及纠正休克,并及时给予抗菌药物。

如临床高度怀疑化脓性脑膜炎,不一定等腰穿或等待腰穿的结果,先根据年龄、季节特点针对性地给予抗菌药物,然后根据CSF化验结果调整药物。

应选择较易进入BBB者,一般都采用静脉给药途径,以期有较高的血药浓度。

新生儿首选氨苄青霉素加广谱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cefotaxime)50mg/kg体重,每6小时1次或头孢三嗪(ceftriaxone;菌必治)50~100mg/kg体重,每12小时1次,均静脉给药。

也可以氨苄青霉素加氨基甙类抗菌素,但要警惕听力或前庭功能受到损害。

婴幼儿用广谱头孢菌素或加氯霉素。

儿童及一般成人则静脉每日给予青霉素(儿童30万U/kg 体重,成人2000万U,均分为4小时1次)或予头孢菌素(头孢噻肟2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头孢三嗪2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年龄超过50岁成人除头孢菌素外最好再加氨苄青霉素。

对那些有免疫功能受损或神经外科手术后的病人,根据病情可能需要应用或加用头孢他定(ceftazidime;fortum)或万古霉素。

选择头孢菌素时应选择CSF中浓度较高者或炎症时CSF中能达到治疗浓度者。

常用的有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头孢呋肟等。

先锋必素(cefoperazone)虽为第三代头孢菌素,但不易通过BBB,不宜用于化脓性脑膜炎。

在应用抗菌素的同时,是否给予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药物?仍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

近年多数学者认为可有助于减轻炎症、降低颅内压、改进脑灌注压、增加CSF中细胞因子(cytokine)的浓度,从而提高存活率,减少儿童的听力受损及其他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危险。

因此儿童应加用皮质类固醇。

可辅助给予地塞米松0.15mg/kg体重,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共给4天。

结核性脑膜炎典型病人诊断不难,但也有个别初期症状持续较长,表现为人格改变等;或发病急遽,进展快,很像化脓性脑膜炎。

因此,对有结核性脑膜炎可能的病人应多次查CSF,包括细胞计数、分类、测血和CSF糖的比值、多次涂片找抗酸杆菌等。

免疫诊断方法,如ELISA及PCR等灵敏度及特异性均尚不够理想。

治疗:从流行病学角度判断,如所患为敏感菌株,根据WHO建议采用三联疗法:每日异烟肼10mg/kg体重,合用利福平及吡嗪酰胺(pyrazinamide)。

这3种药在炎症情况下通过BBB均较好,治疗3个月,停吡嗪酰胺,异烟肼及利福平再继续用7个月。

如系耐药菌株引起,则加用第四种药,链霉素或乙胺丁醇(ethambutol)。

如致病菌对利福平不耐药,则治疗9个月已够。

如发现系对利福平耐药菌株引起,则需要连续治疗18~24个月。

也有人主张由于中国人对异烟肼为快速代谢型,因此,每日剂量可加大至600~1200mg,但以此种剂量与利福平合用很容易影响肝功能,因此,可舍弃利福平,用大剂量异烟肼加链霉素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对是否合并应用皮质类固醇仍有争议,多数人认为对降颅压,减轻脑水肿,减轻颅底粘连及椎管梗阻有帮助,有好转后逐渐撤停。

螺旋体感染(1)梅毒:近年有上升趋势,但多为Ⅰ、Ⅱ期梅素,主要是脑膜血管梅毒。

青霉素仍是首选药物,大剂量时仍可在CSF中获得有效的杀菌浓度。

建议每日剂量为1200~2400万U/日,分为4小时1次,静脉滴注,10~14天为一疗程。

如对青霉素过敏,则可用头孢三嗪1g肌注,每日1次,连用14天。

或强力霉素(doxycycline)200mg,每日2次,连用21天。

(2)莱姆病:为Borreliaburgdorferi感染引起。

中国流行病学研究,有23个省市有此螺旋体分布。

经蜱咬传染,但被感染的蜱咬后不一定患莱姆病,因为人血清中有杀此种螺旋体的活性物质。

但如发现有高滴定度的抗B.burgdorferi抗体,虽然没有症状,也应进行CSF检查,如异常则治疗,如正常则追随观察。

对神经系统莱姆病的治疗,原则上同梅毒。

对钩端螺旋体的治疗也是相同的。

霉菌感染多种霉菌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生机会增多。

常见的有新形隐球菌,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以隐球菌为多见。

(1)新形隐球菌:CNS的新形隐球菌感染主要是脑膜炎,也可发生脑膜脑炎。

当然也可累及颅神经,如视神经病变。

隐球菌脑膜炎常表现为以高颅压为特点的亚急性脑膜炎。

近年来多采取二性霉素B和氟康唑(fluconazole)联合治疗。

氟康唑口服吸收良好,每日200~400mg,5~10天可达稳态,血药浓度达到10.1mg%~18.9mg%,超过对隐球菌的抑菌浓度(0.39~6.25mg%)。

二性霉素静脉滴入,应逐渐增加剂量,总剂量为2~3g,有人主张同时椎管内给药,以增加CSF中二性霉素浓度。

近年出现以微脂粒(liposome)包裹的二性霉素制剂,副作用减少,剂量可增大。

这两种药也可以单独治疗。

有人以二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5FC)联合用药,可增强疗效。

其他咪唑类抗霉菌药尚有咪康唑、酮康唑等,虽然价格要便宜,但疗效稍逊,酮康唑肝毒性也大一些。

(2)毛霉菌病:为条件致病感染,可分为全身型与鼻眼脑型。

全身型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时,鼻眼脑型则多见于糖尿病酸中毒病人。

毛霉菌侵犯血管,发生血管炎导致血管闭塞,造成干性坏死,因而药物不易达到病灶处。

毛霉菌病死亡率极高,必须早期诊断,配合外科切除病灶,积极抗霉菌药物治疗,才有存活希望。

药物用二性霉素B或氟康唑,或联合用药。

寄生虫感染(1)囊虫病:为常见病,由于摄入猪绦虫卵在人体内发育为囊尾蚴,成为囊尾蚴病或囊虫病。

CNS囊虫病为中国症状性癫痫的最主要原因。

根据囊尾蚴在CNS的部位及表现可分为6型:①无症状型;②脑实质型;③蛛网膜下腔型;④脑室型;⑤脊髓型;⑥眼型。

上述类型可以合并发生于同一病人。

临床表现与个体反应与囊尾蚴所在部位,数量以及是活的、正在死亡或已死亡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