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诗歌比较研究
中外诗歌的比较研究
中外诗歌的比较研究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它可以反映文化、历史和社会变迁。
中外诗歌不同于其它文学形式,因其直诉人心,深受各国读者喜爱。
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诗歌的形式和样式有所不同,但其内核和精神是共通的。
本文将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点以及文化差异。
一、文化差异中外文化的不同是造成诗歌异同的主要原因。
中文和英文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而且诗歌文化背景也不同。
中国诗歌讲求写意而不讲求对仗,注重意境和美感的表达;西方诗歌则讲求韵律,注重音乐性和艺术感受的统一。
中文汉字本身就包含着很多寓意和象征意义,古典诗歌中常用多音字和字形相似字结合,来表现出情感、形象和意境。
而英语则重视音乐性和韵律,通常采用单音节、多音节和强调音节相间的押韵方式,追求音乐美和节奏感。
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导致了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的差异。
中国古典诗歌多表现出意境的意象、情感和思想,尤其强调对山水、情怀、人民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感受和思考。
而西方诗歌则更多地表现出个人感受、情感体验和情绪变化,尤其是偏爱对死亡、孤独、生命意义和社会现实的反思。
二、形式差异中外诗歌也存在形式上的差异。
中文古典诗歌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两大类,除了遵循诗歌的押韵、比律和平仄规则之外,还注重韵律变化,有时加入口语、方言和外来语,增强了诗歌意境的表现力。
而英语中的诗歌有多种形式,如简体诗、短诗、长诗、古诗、新诗等形式。
其中简体诗和短诗最为普遍,短时诗歌普遍采用十四行结构,包括四个锥形结构和两行对抗结构。
三、内容相似性尽管中外诗歌在形式和文化背景上存在不同,但从内容上看也存在很多相似性。
中国古典诗歌中常常提及自然、风景和情感,心灵和思想,同时也表达了难以言表的爱、恨、哀和乐情感。
同样,西方诗歌也关注自然、人类、人文和经验,常常探讨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带出了人类进化的主题和经验。
回顾历史,中外诗歌曾经历过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过程。
战后的中国新诗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经验,吸收了一些现代派的诗歌思想和风格特色。
中西诗歌的异同研究
中西诗歌的异同研究摘要:在诗歌领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和西方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一定的差异,但同时也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以及诗歌本身这一文学样式的限定和规则,中国和西方的诗歌自然都遵循着相同的法则,有着不可忽视的共通之处。
本文试图在中西文化中探索中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不同,归纳总结中西诗歌共通遵循的范式,进而让人们更加直观的领略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异同。
关键词:中国诗歌;西方诗歌;文化;差异;相同一、中西诗歌在内容上的差异诗歌是中国从古至今每个文学变革阶段的参与者。
中西方的诗歌,孕育在不同的摇篮之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就蕴含着不一样的思想感情。
传统认为,抒情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首要动力。
中国诗歌抒情的内容有着时代性的变化,例如同样是爱情的表达,最初诗歌被纯粹的用来表达爱慕,或是“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或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到了后来儒教的兴起,儒家思想统治下的爱情,则有了些许的禁锢。
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一个“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的提出,阻碍了男女爱情的积极表达。
再到近现代的诗歌,人们的天性又一次都得了解放,直抒爱情的方式再一次盛行。
较之中国的诗歌,西方的诗歌是不同的系统。
西方无论在什么领域都冠有理性之名,所以西方的诗歌偏重于真实事件的记录。
他们习惯于利用诗歌来讲故事,例如荷马史诗的两部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前者讲述希腊联军对特洛伊的战争,后者讲述在攻陷特洛伊后奥德修斯率队历经十年通过一系列困难后终于归国的故事。
除此之外,宗教性在西方诗歌中被运用的更为广泛,从神话中寻找诗歌创作的主题是西方诗歌中常见的现象。
中国和西方的诗歌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所以在创作内容上有着不同的倾向。
总的来说,中国从古至今的诗歌都建立在儒释道三家思想之上,无形中包含了许多哲学思想。
中西方儿童诗歌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儿童诗歌的比较研究对于中西儿童诗歌的比较研究目前较少,结合中西社会历史背景、文化差异和语言文字模式,从特点、思想内容、创作动机等方面入手,运用对比的手法分析中西方儿童诗歌。
标签:中西儿童诗歌;比较研究中西儿童诗歌有着迥异的历史演进历程。
欧洲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发现并确定了童年的地位,十八世纪法国卢梭的“自然主义”又对儿童文学及儿童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所以在欧洲,产生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经典,儿童诗歌也因此应运而生。
中国的儿童文学起步较晚,儿童诗歌更晚一些,但由于借鉴了西方的进步的儿童文学理论,其理论起点较高。
然而,由于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种种原因,中国儿童诗歌的创作成就并不是那么显著,作品的风貌也与西方儿童诗歌有着鲜明的差异。
对此,诸多评论家撰文分析了中西儿童诗歌的异同,并深入探寻了个中原因。
一、中西儿童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对比谈及中国古诗中描绘的人物形象,有许多是描写儿童的,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受中国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古诗中描写儿童的诗句大多指男孩。
此诗描写一个小男孩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
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
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中国古诗往往会省略主语谓语,词的位置的调整与词性的改变也比英语更灵活,这就使整首诗读起来简洁紧凑,语言精切而意蕴丰富,为读者营造出无穷的想象空间。
同样是描写儿童,艾伦·亚历山大·米尔恩(1882~1956),英国著名剧作家,小说家,童话作家和儿童诗人,他笔下的《铁甲骑士》,试译如下:我是个铁甲骑士/ 我紧紧扣上我的甲胄/然后我打量着四周/我,最爱冲锋陷阵援助战友/最爱到魔鬼的巢穴里去搭救战友/ 这就得同魔鬼们发生一场恶斗/有时候战斗刚刚开始/ 我就担忧也许魔鬼会取得胜利....../然而我想我决不能失败/毕竟他们是魔鬼而不是铁甲骑士都是描述儿童的形象,中英诗歌各有特色,英文诗歌以音为主,对词的词性、结构、时态等都非常严谨,这使其更具有明确性和准确性,描述的对象更直观。
中西情爱诗比较研究
中西情爱诗比较研究摘要:在中西情爱诗中,诗人对男女之间纯洁美好、忠贞不渝、欢乐幸福爱情的描写和歌颂,是基于人类自然的、共同的人性本质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中西爱情诗的共通点。
但是,由于中西方社会不同地域特征、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的影响,其情爱诗也必然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艺术特征,昭示出中西方不同的爱情诗歌风貌。
中西方情爱诗反映出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底蕴及文学旨归。
关键词:中西情爱诗;特征;成因爱情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
爱情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是任何政治、宗教、道德、家庭以及人为的羁绊都不能阻挡和消灭的。
这种纯洁的、神圣的爱情完全出于自觉和自愿,因而也往往是欢乐的。
我们可以把描写人类最幸福、最甜蜜、最愉悦、最纯洁、最神圣的欢爱之情的诗歌称为情爱诗。
古今中外人们对爱情都怀有共同的心理与追求,因而唱出了一曲曲情意绵绵、感人肺腑的爱情颂歌,给人以前进的力量、审美的愉悦,丰富了中西诗歌艺术的宝库。
在中西情爱诗中,诗人对男女之间纯洁美好、忠贞不渝、欢乐幸福爱情的描写和歌颂,是基于人类自然的、共同的人性本质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中西爱情诗的共通点。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中西方社会不同地域特征、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的影响,其情爱诗也必然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艺术特征,昭示出中西方不同的爱情诗歌风貌。
中西情爱诗反映出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底蕴及文学旨归。
一中西情爱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含蓄与奔放一般而论,中西情爱诗在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欢乐和甜蜜时,情感基调体现出很大的差异。
无论是作者对于爱情的描写还是爱情主人公内心情愫的倾吐,中国的诗歌往往委婉含蓄,西方的诗歌则热烈奔放。
纵观中国诗歌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也有一些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情爱诗由于较少受礼教的约束,往往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表现男女之爱显得热烈执著、泼辣大胆,但这些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只是少数。
从中国文学史上卷帙浩繁的诗作来看,民歌作品远远少于少于文人作品,而民歌情爱诗由于语言直白往往不为评论家和文学史编撰者所推崇,所以,含蓄蕴藉的文人情爱诗自然成为情爱诗的主流。
中西诗歌对比李莫珍
思念(马克思)
燕妮,即使大地盘旋飞翔, 你比太阳和天空更光亮。 任凭世人把我无限责难, 只需你对我爱,我一切甘当。
思念比永恒的宇宙要久长, 比太空的殿宇还高昂, 比幻想之国还更加美丽, 焦急的心灵—深过海洋。
思念无边,无穷无尽, 你给我留下来的形象—, 象似神灵塑造的一样, 使我永远把你记在心上。 你值得思念,但思念一词 无力表达我热烈的心肠, 可以说,思念似我在燃烧, 在我的心中永远永远激荡。
• 阿喀琉斯英勇善戓,每次上阵都 使敌人望风披靡。他珍爱友谊, 一听到好友阵亡癿噩耗,悲痛欲 绝,愤而奔向戓场为友复仇。他 对老人也有同情乊心,允诹白发 苍苍癿特洛亚老王归还赫兊托尔 尸体癿请求。可是他又傲慢仸性, 为了一个女俘而和统帅闹翻,退 出戓斗,造成联军癿惨败。他暴 躁凶狠,为了泄愤,竟将赫兊托 尔癿尸体拴上戓车绕城三圈。
• 2、丌同癿恋爱观和婚姻观:中国传统文化中 癿爱情受到伦理道德不责仸癿约束,叧重生儿 育女,丌重圣不灵癿结合;中国人重男女乊大 妨,婚外情是严厉禁止癿;中国人重婚姻而轻 恋爱,婚恋合一由亍种种因素而成为一种丌可 企及癿理想,同旪宎教成分很少。 • 而西斱人往往将恋爱不结婚当作人生中癿一件 大事,有“爱情至上”癿传统,将爱情看作是 一种情感癿历险,“婚外情”一般是丌受到谴 责癿。西斱人重恋爱,婚恋合一比较普遍,同 旪宎教成分相当浓厚。
• 罗赛蒂(D.G.Rosseotti)在《 并福癿女郎》中,设想他死去癿情 人倚在天国边境癿金栏干上,俯瞰 地面,等待下一班天使携带其灵魂 升天;诗歌中所描绘癿天国,从少 女癿服饰到圣堂中癿七盏灯等,给 人癿感觉极其真实。
区别五:感情含蓄与奔放
• 从风格上讲,中国古典爱情诗主要使用癿是含蓄 蕴籍癿表现法。 • 西斱爱情诗,大多采用一种开放式癿、奔迸癿表 情法,笔调直率、大胆,往往先写景、然后让感 情一泻而出。
[中西诗歌表现手法的比较研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中西诗歌表现手法的比较研究]诗歌的表现手法文化的源流传统决定着文化的基本精神,不同的文化土壤造就了其本身特点和流变模式不一的中西文化精神差异。
无论是哪个国家,无论何种风俗,诗歌都是最美的语言精华,也是人类真情实感的凝结。
本文试从中西传统诗歌在体裁、题材、意境及诗者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说明中西方诗歌的差异,进而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
一诗歌体裁的不同比较中西诗歌,可见中西不同的诗体传统。
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学作品侧重于短小的抒情诗,而西方各民族最早出现的文学作品则偏向于长篇叙事诗。
例如:西方最早描述战争与爱情的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可谓宏篇巨制。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西方的诗歌也一直沿袭长篇叙事的题裁,例如: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弥尔顿的《失乐园》、《复乐园》等。
而中国最早的诗歌是以短篇抒情诗为主。
例如:《诗经・国风》里的篇章,内容抒情,篇幅短小。
西方叙事长诗的风格塑成和中国的抒情短诗的酝酿形成都离不开文化的土壤。
西方长篇叙事诗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文化消费市场刺激的结果,是文化消费市场需要的产物。
首先,在古希腊,作诗、唱诗或诗歌表演是一种“生计”或行业。
根据柏拉图的《伊安篇》所载,这个行业从人数、专长、内容上都颇成气候,形成为一种职业群体,他们四处奔波,以吟唱自己的创作或以表演传统的史诗为生活手段,而荷马被公认为是这个行业的领袖。
诗歌表演作为一种文化消费的行业,文化市场的需求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古希腊发达的祭祀庆典和观剧制度使这种市场和消费者的形成有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与希腊完全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出现过大众意义上的文化消费市场,作为文化垄断的结果,文学和文化遂成为宫廷尊严和荣誉的标志,文化和文学的消费只是在狭小的贵族圈中才存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及平民与此几乎无缘。
文学由此成为一种政治舆论工具,而丧失或掩盖了审美功能的本质。
孔子虽有弟子三千,但与西周当时的总人口相比,微乎其微,与古希腊的文化普及相比,相差甚远。
中西诗歌之比较
中西诗歌之比较品读中西诗歌,感受文化魅力自古以来,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是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文化长廊中浓墨重彩的一朵奇葩,没有诗歌的文化世界,将逊色不少。
而无论是中国的诗歌,还是西方的诗歌,都有其自身悠久的历史和各自的特色。
由于其环境、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东西方诗歌有着很大的差异。
同时,当你深入下去细细比较的话,在差异的同时也能看出许多相同的地方。
下面就针对孟郊的《游子吟》与W.Dayton Wedgefarth的《Mother’s Hands》,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化的长廊,感受诗歌文化的魅力。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游子吟》与《Mother’s Hands》之间共同的文化魅力。
第一,在其主题内容上,表达的都是母爱,对母亲的赞颂。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孝”,将“孝”作为修身、治国、平天下中所必需的素养。
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也有许多表达“孝”与“母爱”的主题形式,这首《游子吟》就是其中的代表。
诗篇中,诗人通过写一个母亲在游子临行的时候,为儿子赶制衣物的动人故事,并以“密密缝”表现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悉心关怀,这是中国传统母爱中一个典型的场景。
在诗的最后,作者为了表达游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成为传颂千古的佳话。
在W.Dayton Wedgefarth的《Mother’s Hands》中,诗人将母亲的手作为线索与描述的对象,写母亲用温柔的手表达对儿子的爱,用直接赤裸的语言歌颂母爱,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第二,在表达的方式上,都借助一定的事物,或者意象来表达主题思想。
在《游子吟》的结尾处,诗人通“寸草”、“春晖”来表达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在《Mother’s Hands》中,我们可以更明显的看出,诗人借助“母亲的手”来表达母爱。
无论哪一个,都借用一定的事物寓于表达,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在节奏方面,都比较注重诗歌的节奏感。
虽然由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在节奏的安排上存在很大差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西方都比较注重诗歌的节奏感,是诗歌读起来顺畅而且感觉舒服。
中西诗歌比较
像云雀喜爱 凌空高唱, 像朝花喜爱 天香芬芳, 我这样爱你,
热血沸腾, 你给我勇气、 喜悦、青春, 使我唱新歌, 翩翩
起舞, 愿你永爱我, 永远幸福!”
(歌德《五月之歌》)
“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 ,四月里迎风初开。 我的爱人像一首甜甜的曲子 ,奏得又合拍又和谐”
(罗伯特·彭斯《一朵红红的玫 瑰》 )
由于语法不同,中西诗歌也形成不同特点。 如汉字的字形没有时态、语态、性数的变化,所以也 不必在诗歌中象英诗那样要有主语、谓语、冠词、连 接词等,且诗中的词还可以倒置,可以改换词性。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 头搔更短,挥欲不胜簪。”
中国抒情诗的这一特点正是现代不少西方诗人努 力掌握但又难以做到的。如,“漂泊如云”四字的景 象,华兹华斯也得写成“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无名氏)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杜甫)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杜牧)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名声——我对你若有兴趣,并不是爱听你响亮的吹
嘘;是为要看她灼灼的目光——她也懂得了:我并非
配不上她!”
(拜伦)
“一个是不再爱,一个是不再被爱,这都是难以忍受 的死亡,至于冥目咽气,倒没有什么。”(伏尔泰)
“爱情激荡着活跃的情绪,它可以使死亡的人复活, 它可以使沙漠有人居住,它可以使爱的人幻影重现。”
中西方诗歌意象比较研究
中西方诗歌意象比较研究在人类文学发展的历史中,诗歌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域的诗歌常常通过各自具有特色的意象或表现手法,体现出文化特色与文学风格的不同。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诗歌意象的比较研究,以期探究其差异性和共性。
一、景物与情感中西方诗歌意象表现方式中,议论比较大的方面当属景物和情感。
在中国古诗的意象中,常常能够看到对于山、水、云、石等自然景物的阐述。
这种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交融,在中国古诗歌中表现尤为明显。
同时,情感变化也是很有特色的。
例如在唐代河北胡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便表现出了悲壮、疏离和坚定的情感;而在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了对于家乡、亲友的思恋之情。
相比之下,西方诗歌的意象,虽阐述的仍然是景物和情感,但强调的更多是形式化的咏叹和抒情。
尤其是在诗歌的形式上,以长短句、诗行和押韵作为意象的表现形式。
例如英国的浪漫主义诗歌,诗歌语言表达清晰,表现手法丰富,情感直接饱满。
如《狄波拉》中的“春天神仙狄波拉,裸身不挂云朵乘,轻轻飞越天际和漾流光,一路追逐拂晓草泥跳跃,弯下芳草采撷哈士奇,喜欢小桥流水红鱼跃,为食忘忧挑营色泽艳丽,朱橙紫绿微寒凉夜月舞。
”二、受众与文化中、西方诗歌意象的形成、发展和受欢迎程度与本土文化息息相关。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中凝结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包含着中国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特色。
如《静夜思》表现了诗人吟咏其心灵感受和环境氛围的交融;《江南逢李龟年》表现了对故乡之美的景仰和感慨。
西方诗歌的意象同样反映了西方文化的演进。
如英国十几世纪的抒情小诗,表现出英国自然风光的浪漫情感;美国一战前后的洛杉矶诗派,体现出对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反思。
不同的文化影响不同的受众。
中国的传统诗歌源远流长,以熟练精湛的表达方式和睿智生动的形象表现来吸引古典诗词的爱好者。
而西方的现代诗歌,则倾向于以现代性、个性和独立自由的表达方式来吸引读者。
05中西文类__11_
2、不同的艺术风格
西方:写实,坚持戏剧是对现实人生的模仿。 舞台布景要造成一种真实的幻觉; 要求演员与所演的角色最好重合为一体。 逐步取消剧本里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独白 和旁白这些传统的戏剧手法,使戏剧语言更接近 生活。
中国戏曲:写意,舞台是一个非现实的空 间。 舞台空间的虚拟性。 演员表演时的超脱感。演员一方面要 体验角色,另一方面又清醒地认识到他在 表演,并表现出他那一派的程式和风格。 唱词、宾白的诗意性。是经过刻意锤 炼的有一定意境的诗体语言。
下下周讨论题: 科技与文学 灾害与文学 疾病与文学
3、中西自然诗构图比较 、
中国: 中国:静,对景物本身不作大的变形。 对景物本身不作大的变形。 西方:动,画面新奇动人。 西方: 画面新奇动人。
西诗偏于刚,中诗偏于柔。 西诗偏于刚,中诗偏于柔。西方诗人 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 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 崖荒谷,是日景; 崖荒谷,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 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 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 是月景。 是月景。 朱光潜
西方学者将小说界定为“ 西方学者将小说界定为“虚构的散文体 叙事文” 叙事文”。
“小说(fiction )这个字眼就意味着印刷页上 小说(fiction 的词并不等同于经验世界的任何既定现实,而仅 仅表现某种虚假的东西。因此,‘小说’与‘现 仅表现某种虚假的东西。因此,‘小说’ 实’总是作为对立面出现的。” 总是作为对立面出现的。” ——伊瑟尔:《阅读活动》 ——伊瑟尔:《阅读活动》
中:唐宋以降,程朱理学的提出,戏 唐宋以降,程朱理学的提出, 曲小说的兴起, 曲小说的兴起,爱情诗受到压制 西:“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 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 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 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着的轴心。 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着的轴心。” 恩格斯) (恩格斯)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诗歌比较概述:诗歌是一种以表达情感、思想和美感为目的的文学形式。
中西方文化盛行的两种不同诗歌传统,即中国古代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比较中西诗歌在形式、主题和风格方面的差异,并探讨背后的文化因素。
形式比较: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如唐诗和宋词。
这些古代诗歌注重音韵的和谐和规则的押韵,表达中心思想的方式更加隐晦含蓄。
而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自由和开放,不受格律的限制。
现代诗人追求表达个人内心体验的自由,他们破除了传统的诗歌形式,采用自由诗和断行诗等形式,以更自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主题比较: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自然的情感。
中国诗人以山水田园为背景,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而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关注个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现代诗人通常以自己的经历、观察和感受为主题,表达对生活、人际关系和存在意义的独特见解。
风格比较: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意境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中式诗歌常常以意象化的语言和比喻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追求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视觉、听觉和心理上的共鸣。
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直白和直接,注重真实和直接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现代诗人少使用修辞和寓意,他们通常以直观和真实的方式来传达他们的情感和思考,追求读者在阅读中直接领悟他们的意图。
文化因素:中西诗歌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主题和风格上,背后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因素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受到儒家思想和禅宗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追求超脱尘世的理想和对自然的崇拜。
而西方现代诗歌则受到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的影响,注重个人情感和自由的表达。
结论:中西诗歌在形式、主题和风格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意境的表达。
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自由和直接,注重个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这些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通过了解中西诗歌的比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两种文化的不同之处,并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中西方诗歌意象比较研究
中西方诗歌意象比较研究摘要: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深厚积淀形成的典型意象以及古代诗学中的意象理论,对世界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英国的意象派,还是此后美国诗人伊兹拉·庞德发起的“意象派运动”,无不受到中国古典意象理论的影响。
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文化背景,决定了西方现代意象诗学与中国古代意象诗学的不同特征,两种意象理论在交流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派;诗歌意象;异同在中西方漫长的诗歌发展历程中,意象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诗歌美学范畴。
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深厚积淀形成的典型意象以及古代诗学中的意象理论,对世界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英国的意象派,还是此后美国诗人庞德发起的“意象派运动”,无不受到中国古典意象理论的影响。
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文化背景,决定了西方现代意象诗学与中国古代意象诗学的不同特征,两种意象理论在交流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一、中西方诗歌意象的契合相通之处注重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固有的传统,中国古典意象理论和中国诗歌对美国意象派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美国诗人埃温说:“到如今,不考虑中国诗的影响,美国诗就无法想象。
这种影响已成为美国诗传统的一部分。
”①这种影响使得美国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具有相通之处。
1.主客契合交融美国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的实质都在于主观情意与客观景物契合交融,创造出“象外之意”。
在中国,意象这一概念的古义是“表意之象”,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神用象通,情变所孕”揭示了意象创造的真谛,即诗人在创造活动中“心物交融”,“情景交触”,达到内意与外象契合交融的境界。
意象派诗歌运动领袖庞德给意象下的定义是“一刹那间所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情感的复合物”②。
关于复合物,庞德在《关于意象主义》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扩展:意象可以有两种。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第一篇:中西方诗歌的比较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
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
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中国的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其标志特征,西方的诗歌同样的耀眼夺目,我们可以从数量浩大的诗作中发现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
中西的诗歌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寻找到彼此的影子。
中国的诗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的诗歌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国诗歌的影响。
中外、古今之间虽自成体系,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非完全隔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相同的地方.相同点一:中国古典诗词用词凝练,意境含蓄,诗画合一,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交流中融入了英美现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先来比较下面的两首诗: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茵纳斯弗利岛(爱尔兰)威廉〃巴勒斯〃叶芝我就要动身去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泥巴房;支起几行云豆架,一排蜂蜜巢,独个儿住着,荫阴下听蜂群歌唱。
我就会得到安宁,它徐徐下降,从朝雾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紫光,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动身去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
①从上面的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意境和用词是非常相似的,“结庐”与“造屋”如出一辙,“采菊”与“种豆、养蜂”异曲同工,“山气”与后一首的中间四句的意境完全可以互相补充。
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要离开这个充满痛苦的红尘世界,去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表现了宁静致远的思想和远离尘嚣的真意。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这种文字艺术形式在中国和西方文化中都非常受欢迎,并且在历史上也有着悠久的传统。
因此,在中西诗歌的比较鉴赏和翻译理论方面,也有一些重要的内容可以探讨。
### 一、中西诗歌的异同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在表达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从形式上来看,中国古典诗歌多以五言、七言为主,而西方诗歌则多以四行、六行、八行为主。
此外,中国古典诗歌还有很多独特的表达方式,比如“对仗”、“百科”、“反复”等,而西方诗歌则更注重基于情感的表达,比如抒情诗。
### 二、中西诗歌翻译理论在中西诗歌翻译方面,文化差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使是有着相似性的文学作品,也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带来不同的理解。
因此,在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尊重原文的风格和表达,并尽量在译文中保留原有的文学特点。
另外,在中西诗歌翻译时,也应注意语法差异。
中文和英文在句法结构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翻译时,应根据句法结构对原文进行修改,以便使译文更加流畅。
### 三、中西诗歌鉴赏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在风格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鉴赏时也应注意这些差异。
在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时,应注意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文学手法;而在鉴赏西方诗歌时,则应多注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在对中西诗歌进行鉴赏时,还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下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比如中国古典诗歌会使用“对仗”、“百科”等修辞手法;而西方诗歌则会使用抒情手法、形而上学手法、比喻手法、幽默手法等。
### 四、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形式上来看,它们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在鉴赏和翻译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鉴赏和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时,我们应多加留意文化差异和修辞手法的使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作者的想法。
中西爱情诗比较研究
中西爱情碰撞内容提要:中国爱情诗在儒家倡导的中庸哲学熏染下注重情感表现的委婉与节制,向往温婉柔情和温柔敦厚的含蓄有致,宁静如水;西方爱情诗则崇尚刚性之美,在作品中充溢着率性的铺张,浪漫的激情和深沉博大的气势,热情如火。
本文通过几个文本分析比较了中西文学作品里情感表达的差异性,并简要阐述了这种差异性的文化根源。
关键词:含蓄; 奔放; 情感表达; 文化根源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这一点中西概莫能外。
中国古语云:“语必关风始动人。
”西方人也认为,爱情从来没有使诗歌炉膛里的火焰熄灭过。
然而,由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爱情诗也存在着种种差异。
一:中西爱情的不同表达方式爱情主题在中国文化结构中处于边缘系统,其发展与作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在实践中逐步发张一整套“隐喻式”的表达方式。
恋人之间可以用物品如:绢帕、团扇、玉簪等求爱,或者用谐音寓意的东西,如:青丝(思)、莲子(怜子)、红豆等表达心意。
汉代以后,随着儒教思想的日益风行,男女青年之间无法自由地表达彼此的情感,深谙“男女授受不亲”,含蓄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中国爱情的主调。
由于在社会文化中居于首位系统,对其制约的因素又少,西方文化中表达爱情的方式就显得直露、开放。
人们可以公开谈论自己的感情,社会舆论也对此予以支持。
人们在个人生活中对自己倾心的对象往往公开表露爱意,就没有太多道德上的顾忌。
经常第一次见面就“眼光离不开对方”,或者当夜就携琴在姑娘窗外弹奏,倾吐衷肠。
面对社会的压力时,双方甚至会采取“出走”的策略,对爱情充满了执着和敬意。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人初次舞场的会面,《浮士德》中,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相遇,都很好的体现了这种奔放的表达方式。
二:中西爱情诗的特征首先,中国诗歌写婚前热恋的少,写离愁别恨的多。
如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她和赵明诚是恩爱夫妻,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写了一首悼亡诗《武陵春》,表达了她与丈夫生前的深厚爱情,读来凄婉感人: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汉语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对比研究
汉语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对比研究在世界文学史上,诗歌被视为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自古以来,诗歌就是文人雅士追逐的艺术,也是无数时代之人感叹情感的方式。
而汉语诗歌与西方诗歌,在文化、语言背景和审美观念上的不同,使得它们的艺术形式、表现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一、文化与语言背景的不同汉语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有纵横千年的历史,由于中国文化长久以来注重道德、哲学和文学的融合,因而汉语诗歌在创作和阐释上强调意境、凝练和含蓄。
而西方诗歌则是欧洲文化的表征,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创作风格在形式与内容上更为多元化。
同时,语言背景的不同也导致了两者的表现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汉语诗歌主要采用平仄和韵律来体现音乐美,注重以形象、意境和象征的方式来表达作品的内涵;而西方诗歌更强调形式的多样性,如英国十四行诗、意大利十四行诗等,而诗歌中的韵律和节奏往往是作品整体结构的基础。
二、诗歌表现形式的不同在诗歌表现形式方面,汉语诗歌更侧重于字数的限制,这是由于汉语特有的语言结构和单音节词汇的较多造成的。
汉语诗歌的限词规定虽然给创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也为诗歌的凝练风格提供了基础。
相比之下,西方的自由韵律诗则较少有字数限制,以及不在乎韵脚和数量之类的限制,它通常是通过押韵、音节等方式来展现美感。
三、对比研究的启示通过对比研究汉语诗歌与西方诗歌的不同点,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一方面,汉语诗歌与西方诗歌高低不同,本身各有长处,它们的风格和表现方式不同是由文化和语言的不同决定的,这也提醒我们在学习和欣赏西方经典文学作品时,应该摒弃一切观念与刻板印象,从作品本身出发去品味享受。
另一方面,对比研究也有利于文化交流和跨文化沟通的拓展。
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相互纵横交织,汉语与西方诗歌的比较研究可以促进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相互理解,让人们能更深入地认识各种文化和语言之间互相影响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
综上所述,汉语诗歌与西方诗歌在文化、语言背景和审美观念等方面有着不小的差异,要深入理解两者的异同点,可以通过对比研究来探究其背后的学术和文化价值,这也为跨文化交流与沟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中西诗歌比较研究
中西诗歌比较研究中西诗歌比较研究(一)不同的历史传统大致的说,西方重叙事诗,但有向抒情诗发展的趋势;中国诗歌重抒情,但也有叙事诗。
西:叙事诗,荷马史诗,圣经中的雅歌,中世纪英雄史诗:弥尔顿、拜伦、雪莱、抒情诗:萨福、品达、维吉尔、奥维德中:《诗经》《楚辞》诗言志土重表现论以抒情诗为主的中国诗歌,也不乏叙事诗的作品。
《诗经〃大雅》“生民” “公刘” “绵” “皇矣” “大明”《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象西方“英雄史诗”那样大规模的叙事诗呢?丰华瞻①与中国哲学有关。
孔子、老子②中国文学歌颂英雄,不是用诗而是用历史、小说来歌颂。
③中国自古以来认为,诗的功能在于抒情,陶情冶性,而不在于叙事。
朱光潜《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①中国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感的浅薄。
②西方民族生性好动,其理想的人物是英雄;中国民族个性好静,理想的人物是圣人。
(二)别有天地的田园诗同:中:兴起于魏末西晋,山水诗以谢灵运为代表,田园诗以陶渊明为代表。
盛唐时期的王孟诗派西:又称牧歌,创始人是古希腊的忒俄克里托斯维吉尔《牧歌》十首、《田园诗》四卷,其地位远不如中国诗歌中那么重要,这与《圣经》的极大影响有关系山水田园诗主要产生于退隐生活的基础上。
中西隐逸诗人,都有不满现状,逃避现实,归隐田园,自寻乐趣的倾向,中西山水田园诗,都表现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和赞美,表现了中西诗人向往自然,反朴归真的思想。
异:①西方田园诗多写牧民生活,中国侧重农民生活。
斯宾塞《牧人月历》马洛《热情的牧人赠给情人的诗》布莱克《羔羊》彭斯《赶羊上山》②西方田园诗多写爱情主题,中国的田园诗往往涉及政治。
③不同的宗教观念:西方诗人受基督教影响,置身大自然时,会情不自禁感到上帝的存在。
中国田园诗中,参佛和求仙的思想时有反映。
④表现了不同的哲理思考。
西方田园诗除了上帝和爱情之外,还常常表现一些发人深思的哲理。
中国诗人的哲理思考,往往涉及宦海浮沉,穷通蹇达的个人遭遇,或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
中西方诗歌比较阅读成果简介
中西方诗歌比较阅读成果简介
中西方诗歌比较是一门研究中西方文化和语言差异的学科,它通过比较中西方的诗歌作品,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
在阅读中西方诗歌比较的成果中,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 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的根源和发展路径不同,通过比较诗歌作品可以了解到中西方文化在宗教、哲学、历史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西方诗歌注重个体表达和情感表达,而中国诗歌则更注重抒发对自然的感悟和社会思考。
2. 语言特点:中西方文化是建立在不同的语言基础上的,通过比较诗歌作品可以了解到中西方语言的文体特点和表现方式。
例如,中文以象征和借代为主,西方诗歌则更注重音韵和韵律的表现。
3. 艺术形式:中西方诗歌的形式和结构有着显著差异,通过比较可以了解到中西方诗歌艺术形式的不同,并体会到不同形式对表达效果的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诗歌追求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而西方诗歌有着复杂的韵律结构和对押韵的要求。
通过阅读中西方诗歌比较的成果,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相通之处,丰富个人的跨文化视野,同时也能够启发思考和创作,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中西诗歌比较研究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 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 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 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 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 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 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 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 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 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 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 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 焉哉。
雅歌 我是沙仑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 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荆棘内。 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苹果树在树林中。我欢欢喜喜坐 在他的荫下,尝他果子的滋味,觉得甘甜。 他带我入筵宴所,以爱为旗在我以上。求你们给我葡萄乾 增补我力,给我苹果畅快我心,因我思爱成病。 他的左手在我头下,他的右手将我抱住。耶路撒冷的众女 子阿,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嘱咐你们,不要惊 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 听阿,是我良人的声音。看哪,他蹿山越岭而来。 我的良人好像羚羊,或像小鹿。他站在我们墙壁后,从窗 户往里观看,从窗棂往里窥探。 我良人对我说,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来,与我同去。 因为冬天已往。雨水止住过去了。地上百花开放百鸟呜叫 的时候已经来到,斑鸠的声音在我们境内也听见了。 无花果树的果子渐渐成熟,葡萄树开花放香。我的佳偶, 我的美人,起来,与我同去。 我的鸽子阿,你在磐石穴中,在陡岩的隐密处。求你容我 得见你的面貌,得听你的声音。因为你的声音柔和, 你的面貌秀美。 要给我们擒拿狐狸,就是毁坏葡萄园的小狐狸。因为我们 的葡萄正在开花。良人属我,我也属他。 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 我的良人哪,求你等到天起凉风,日影飞去的时候,你要 转回,好像羚羊,或像小鹿在比特山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诗歌比较研究
(一)不同的历史传统
大致的说,西方重叙事诗,但有向抒情诗发展的趋势;
中国诗歌重抒情,但也有叙事诗。
西:叙事诗,荷马史诗,圣经中的雅歌,中世纪英雄史诗:弥尔顿、拜伦、雪莱、抒情诗:萨福、品达、维吉尔、奥维德
中:《诗经》《楚辞》诗言志±重表现论
以抒情诗为主的中国诗歌,也不乏叙事诗的作品。
《诗经·大雅》“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孔雀东南飞》《木兰辞》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象西方“英雄史诗”那样大规模的叙事诗呢?
丰华瞻
①与中国哲学有关。
孔子、老子
②中国文学歌颂英雄,不是用诗而是用历史、小说来歌颂。
③中国自古以来认为,诗的功能在于抒情,陶情冶性,而不在于叙事。
朱光潜《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
①中国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感的浅薄。
②西方民族生性好动,其理想的人物是英雄;中国民族个性好静,理想的人物是圣人。
(二)别有天地的田园诗
同:中:兴起于魏末西晋,山水诗以谢灵运为代表,田园诗以陶渊明为代表。
盛唐时期的王孟诗派
西:又称牧歌,创始人是古希腊的忒俄克里托斯
维吉尔《牧歌》十首、《田园诗》四卷,其地位远不如中国诗歌中那么重要,这与《圣经》
的极大影响有关系
山水田园诗主要产生于退隐生活的基础上。
中西隐逸诗人,都有不满现状,逃避现实,归隐田园,自寻乐趣的倾向,
中西山水田园诗,都表现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和赞美,表现了中西诗人向往自然,反朴归真的思想。
异:①西方田园诗多写牧民生活,中国侧重农民生活。
斯宾塞《牧人月历》马洛《热情的牧人赠给情人的诗》布莱克《羔羊》彭斯《赶羊上山》
②西方田园诗多写爱情主题,中国的田园诗往往涉及政治。
③不同的宗教观念:西方诗人受基督教影响,置身大自然时,会情不自禁感到上帝的存在。
中国田园诗中,参佛和求仙的思想时有反映。
④表现了不同的哲理思考。
西方田园诗除了上帝和爱情之外,还常常表现一些发人深思的哲理。
中国诗人的哲理思考,往往涉及宦海浮沉,穷通蹇达的个人遭遇,或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
(三)各呈异彩的爱情诗
西方开始于古希腊女诗人萨福
中国始于《诗经》
中西爱情诗之两个共同点
1、中西在早期都有大胆而热烈的情诗。
如《诗经》中有《关睢》、《蒹葭》、《静女》、等,“汉乐府民歌”中也有《上邪》,从敦煌出土的唐代无名氏有《菩萨蛮》,明代有《子夜歌》。
西方的情诗:如《圣经》中的《雅歌》、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相思》、古罗马卡图卢斯《歌集》、但丁的《新生》、彼德拉克的《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白郎宁夫人的十
四行诗;
西方的情诗是一条明线,中国的情诗是一条暗线;西方不论是文人创作还是民间创作,都很明显,而中国的文人作品中真正的情诗则很少,民间作品中还是有所谓的真正的情诗。
2、都有一个曲折反复而冲突阻力的发展过程。
在中国,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思想,主张“男女之大妨”、“男女授受不亲”以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因而情诗创作受到影响;但另一方面,历代的妓馆青楼却又是公开的。
因此,文人作品中自然形态的情诗少,但民间的情况又不太一样。
在西方,由于受到长达千年的中世纪宗教统治,写情诗也是受到禁止的;自文艺复兴开始,西方人冲破禁欲主义的思想与体制,于是情诗也取得正常发展。
在古希、罗时期,人的“性”与“情”基本上是开放的;文艺复兴以后,也就更加开放。
西方比中国的开放时间要长得多。
中西爱情诗的差异:
1、数量上的不同:爱情诗在西方诗歌中的比重,比它在中国诗歌中的比重大得多。
《诗经》中的《关雎》《静女》《卷耳》
2、主题上的差异:中国关于“婚后恋”、“死亡恋”的诗比较多,如无名氏的《菩萨蛮》、李白的《长相思》、陆游的《钗头凤》、白居易的《长恨歌》;
而西方关于“婚前恋”、“婚外情”的诗多,如萨福的《相思》、《圣经》中的《雅歌》、中世纪骑士抒情诗中的《破晓歌》、拜伦的《雅典的少女》等。
3、情感上或情调上的差异:
中国情诗多写“怨”情,多悲苦与悲愤之情,多“悼亡诗”而少“求爱诗”。
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
西方则多写“慕”情,多“求爱诗”而少“悼亡诗”,多欢快幸福之情。
拜伦的抒情诗:
4、中西情诗在性质上的差异:
中国诗少性的描写,少写身体、话语和动作,如陆游的《钗头凤》;
而西方诗多“性”的展示,多写身体,并且大胆而热烈,如康明斯的一首诗,这里不便于展示。
5、宗教情感上的差别:中国人对于超生死的存在本身没有什么信心,情人死后也就与草木同朽了,等待来世渺不可期。
西方诗歌却并不一样,弥尔顿《悼亡妻》、勃郎宁《展望》,都坚信死后会与亡妻在天国见面,天国几乎具有地理的真实性。
6、中西情诗在情景上的差异:
中国:闲庭深院、沉香亭畔、罗帐半掩、炭火微温、月影阑珊,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纳兰性德的《菩萨蛮·回文》。
西方:碧草如茵之大地,月光皎洁之林间,白雪皑皑之小径,浪卷细沙之海滩,如华兹华斯的《露茜组诗》等。
7、中西爱情诗的风格很不相同。
西方爱情诗,大多采用一种开放式的、奔迸的表情法,笔调直率、大胆,往往先写景、然后让感情一泻而出。
中西情诗差异的三种根源
1、社会与文化根源:中国是一个高度伦理化的宗法制农业社会;中国的文化是儒道释综合而以儒家为主;封建仕人追求功名利禄,重规范,不重感情,妇女没有任何地位。
西方是一个海洋性的开放体系,有以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基督教的上帝宗教和罗马帝国的冒险精神相统一的文化传统;女性有出入社交场合的自由;西方人比较注重人间的现世的及时行乐的生活。
2、不同的恋爱观和婚姻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受到伦理道德与责任的约束,只重生儿育女,不重圣与灵的结合;中国人重男女之大妨,婚外情是严厉禁止的;中国人重婚姻而轻恋爱,婚恋合一由于种种因素而成为一种不可企及的理想,同时宗教成分很少。
3、不同的诗歌价值观:孔子有“兴观群怨”之说,讲究“发乎情,止乎礼仪”,讲究“温柔敦厚”。
而西方,在亚里斯多德的时代,强调诗是客观之再现,强调主观之移情作用:华兹强调“自然”,柯尔强调“想象”,雪莱强调“情感”,济慈追求“美感”,都有一种“唯美主义”倾向。
中西戏剧比较研究
(一)中西戏剧的起源和形成
中西戏剧起源和形成相同之处:
①都起源于生活和劳动,其基础都在农村,但其形成和发展却在城市;
②它们很早都是即兴表演,没有剧本,经历了一个从无剧情到有剧情的过程。
殊异之处:
①西方戏剧起源于酒神祭,其源头是单一和明确的,中国戏剧的来源主要是歌舞、滑稽戏和说唱艺术,其源头是多源的;
②西方戏剧早出、早熟,中国戏剧晚出、晚熟。
异:西:悲剧起源于酒神颂歌,从古希腊戏剧开始
中:“戏曲”,中国戏剧的起源是多源的—民间歌舞,说唱艺术,滑稽戏
(二)写实与写意的戏剧观
在“模仿说”原则下产生的西方“写实”性戏剧,它首先要创造出与实际生活形态基本一致的舞台形象,在“形似”和“神似”方面,它关注的是前者;与西方“写实”戏剧不同,中
国传统戏剧是“写意”的戏剧。
即表现客观生活对象的本质,而不是其表面形态。
在“形似”和“神似”两方面,它更关注的是后者,即通过虚拟的手法来传人物之“神”。
这种虚拟性的写意特征,是在中国绘画艺术影响下形成的。
中国戏剧如何达到这种“写意”效果?
①表现为对舞台时空处理的灵活性。
②表现在其程式化的创作手法上。
③体现在对现实生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虚拟。
(三)紧密和松懈的戏剧结构
西:结构多为网状,脉络复杂,矛盾冲突往往交织在一起。
三一律——时间、地点、情节的集中
《俄狄浦斯王》、《玩偶之家》、《威尼斯商人》
中:多为线状,结构崇尚单纯,线索以明白简单为主,矛盾随起随结,不存暗线,脉络清晰,矛盾冲突呈直线式发展。
按生活逻辑结构,即按时间顺序展开事件进程。
时间和地点都没有限制。
四)不同的诗的语言
从文体形式来看,中西戏剧都是韵文在先,散文在后,是从韵文向散文过渡的。
西:《玩偶之家》《哈姆莱特》
西方戏剧的语言是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语言,它既能塑造形象,绘声绘色,又精炼含蓄,饱和着情感和意志,富于潜台词。
它虽也是一种诗的语言,但那是一种充满了感情、表现了性格,进行着动作的语言。
它重在人物间思想感情的交流。
中国传统戏剧由词曲和宾白两部分组成,宾白固然重要(推进戏剧动作),但中国传统戏剧的戏剧语言主要还是词曲——诗的语言。
中西悲剧比较
一、相同点
追求主题的严肃;追求道德认同
二、不同点
1.不同的主人公
西方:强者(h e r o)过失或悲剧性缺陷(T r a g i c F l a w)
中国:弱者
2.不同的悲剧理念
西方:人与人或人与自然的冲突(抗争),英雄主义气概(崇高)
中国:社会或传统对人的迫害(束缚),悲惨
3.不同的悲剧结局
西方:死亡或毁灭
中国:“大团圆”
中国传统悲剧大团圆结局的根源
以“和”为重,以“和”为美的民族性格;
儒道两家对情感节制的宣教;
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
对君王歌功颂德的心理;
家庭演出场所的限制。
中西短篇小说比较研究
(一)关于性格塑造
1、中国古代短篇小说是以性格取胜的;而西方短篇小说从薄伽丘到霍夫曼、爱伦·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