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爱好者论坛_第4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合集下载

环评爱好者论坛-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案例精华总结

环评爱好者论坛-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案例精华总结

第四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1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生态类项目总体思路1、确定验收范围2、选择验收监测标准3、验收监测布点原则及点位布置4、分析调查重点5、公众参与6、结论分析、制定整改方案7、正确填报“三同时”竣工验收登记表确定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范围(注意范围的两层含义,一是工程的组成范围,二是项目的地域范围)1、与项目有关的环保设施(工程、设备、装置、监测手段、生态保护设施)2、与项目有关的环保措施(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中有关项目设计的规定)3、审批部门的审批意见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预审意见是关注的重点4、环评文件和设计文件的要求选择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标准1、国家、地方环保部门对项目环评批复的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2、地方环保部门的总量控制指标3、初步设计确定的环保设施设计标准4、若原来没有批复标准和设计标准的,按现行标准执行。

5、监测方法标准选择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中推荐的标准验收监测布点原则及点位布设布点原则:以最少的频次取得最有代表性的数据,如实反映项目排放浓度和总量。

布点方法:参见相关技术规范。

(注:以下方法也适用于工业类项目)(1)废气:◆有组织排放:布设于各处理设施各处理单元的进出口烟道、废气排放烟道◆无组织排放:SO2、NOx、颗粒物、氟化物的监控点高在源下风向2~50米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参照点设在上风向2~50米范围内。

其余污染物监控点高在单位周界外10米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

监控点最多4个,对照点1个。

(2)废水◆处理设施单元的进、出口,第一类污染物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生产性污水、生活污水、清净下水外排口;雨水排口。

(3)噪声◆厂界噪声:法定边界布设多个测点,包括距敏感建筑物较近及受被测声源影响较大的位置。

厂界外1米,高1.2米,距任一反射面不小于1米,厂界有围墙要高于围墙。

同时设点测背景噪声。

◆高速公路噪声:在公路两侧距路肩小于或等于200米范围内选取至少5个有代表性的噪声敏感区域,垂直于公路方向距路肩20、40、80、160设点进行噪声衰减测量。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4.1区域污染气象特征4.1.1资料来源本次评价气象资料来源于拟建工程附近的连云港市气象台,气象要素包括风向、风速、云量、降雨、气温、气压等,气象资料年限为1951〜1980年30年及 1982〜1996年15年,同时参考《新海电厂六期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能源部西南电力设计院, 1991 年 5 月)中的部分气象资料。

收集到的气象资料较为完整、丰富,完全可以满足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技术要求。

4.1.2区域基本气象特征连云港市气象台1951〜1980年30年及1982〜1996年15年的气象资料统计结果表明:连云港市新浦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4.0C,多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9.1 C, 多年平均最低气温为9.7C; 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4.5C, 8月份气温最高,日平均气温为30.9C。

年主导风向为,次主导风向为,年平均风速为3.1,春季风速大,秋季风速小。

连云港市阴雨天较多,7月份平均连续降雨天数最长达14 天,年平均降水量为937,多集中在夏、秋季,冬季降雨量较少。

全年相对湿度平均为70%,年平均气压为1016。

4.1.3地面风况1、风向特征评价区内年主导风向为,频率为12%,次主导风向为,频率为10%,从各月风向频率分析,三月至八月以风为主,十一月至次年二月以风为主,九、十月为转换期,表现出明显的春夏为海洋性暖气流,冬季为大陆性气流的季风状况。

各月及年平均风频分布详见表4.1-1,此表中可看出:①在四季代表月一、四、七、十月中,冬季以风为主,出现频率为14%;春、夏、秋季多以风为主,频率分别为15%、 17%、 12%。

这将对位于施工现场西北()及南偏西()方向且紧挨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居民区)产生较大影响。

但施工现场的地面扬尘受建筑物的阻挡后,其影响范围较小。

表4.1-1 累年各风向频率(%)②从各月静风频率来看,以秋、冬季较高,在16%~18%之间,其中以十二月最高,静风频率为18%,四月最低为7%。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二、评价等级
判据:等标排放量(评价等级参数)、地形(或: 污染源强、质量标准、地形)
式中: Pi——等标排放量,m3/h; Qi ——单位时间排放量,t/h; Coi——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mg/m3。
Qi 9 Pi 10 Coi
评价工作级别
Pi(m3/h) 地形
Pi≥2.5×109
2.5×109>Pi≥2.5×108 Pi<2.5×108
式中:Cm——标准浓度限值,mg/m3; 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所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 地面积S(m2)计算,r(S/π)0.5;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 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6-3查取。 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 · -1。 h
; 微机选取
危险风速(绝对最大落地浓度) ③ 模式的参数选取
• U——排气筒出口处风速,
c 0 u
, m/s;
z P u u10 ( ) 10
• y、z——大气扩散参数,m,国标

取样时间订正: y2 y1 (
2 q ) , 1
y1h=20.3 y0.5h=1.23 y0.5h 时间稀释指数 适用时间h q
(Z He )2 y2 (Z He )2 Q C( x , y, z) exp( 2 ) exp exp 2u y z 2 y 2 2 2 2 z z
② 实用公式 地面浓度公式
Cm 2Q 0.0195mg / m 3 2 ueH e P1
② Cm He-2

06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06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WNW 2.0 1.0 2.9 2.0 1.5 2.5 2.4 2.3 0.0 0.0 1.0 1.0 2.2
NW 2.2 2.0 3.3 1.0 2.0 2.7 2.1 3.0 2.5 2.5 1.5 1.5 2.3
NNW 3.4 2.9 3.5 2.4 2.8 2.8 3.6 2.7 3.2 3.2 2.8 2.7 3.0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Pij
cij coi
Qij
污染源j有n种污染物参与评价,则污染源j的等标污染 负荷Pi为各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Pij之和;
气象要素——对大气状态和物理现象给
予定性或定量描述的物理量
气温:离地面1.5m高处的百叶箱中观 测到的空气温度。
气压:大气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 力。
湿度:相对湿度、露点。
百叶箱
百叶箱是安置测定温度、湿度仪器用的 防护设备。它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 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 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 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 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气象要素
云:云高、云量等(用于确定大气稳定度)。 能见度:反映大气的混浊程度。 降水量、蒸发量 日照时数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等
各种气象要素星边界层):受下垫面影响的 低层大气,厚度1~2km
近地层(摩擦边界层):下垫面以上100m左右 的一层大气
逆温
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 成的逆温;
下沉逆温:又称为压缩逆温,由气团下 沉,顶部绝热增温比低部多形成;
湍流逆温:由低层空气的湍流混合而形 成的逆温;
逆温
锋面逆温:多在对流层中,暖气流受地球旋转 作用力而与相邻的低温气流相遇时,形成一冷 暖气流交界面,当暖气流在冷空气之上时且温 差较大时,即出现锋面逆温;

环评爱好者论坛_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大气现状调查与评价)总结归纳

环评爱好者论坛_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大气现状调查与评价)总结归纳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1熟悉自然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地理位置、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土壤与水土流失、动植物与生态2 了解社会环境状况调查的内容:社会经济: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文物与“珍贵”景观人群健康状况其他根据当地环境情况及项目特点而定的内容(如:电磁波、振动、地面下沉等)(一)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掌握大气污染源的调查与分析:新建项目: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在建和未建项目: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利用已有有效数据进行实测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评价范围内拟替代的污染源的调查方法参考项目的污染源调查方法现场实测法:排气筒排放的大气污染物:Q i= Q N.c i X10-6Q i i类污染物的源强,Kg/hQ N 废气体积(标准状态)流量,mg/hc i 废气中污染物i的实测质量浓度值,mg/m3物料衡算法:对一些无法实测的污染物,可采用此法计算∑G投入=∑G产品+∑G流失排污系数法:2、掌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布点方法:(1)布点数量: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一级评价项目:包括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点位不少于6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强监测点数目。

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

若评价范围内没有其他污染源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可适当减少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在各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评价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

04四、大气和声环境影响评价

04四、大气和声环境影响评价
52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 交通粉尘削减与控制 施工道路应保持平整,设立施工道路养护、维修、清扫专职人员,保持道路 清洁、运行状态良好。在无雨干燥天气、运输高峰时段,应对施工道路适时洒水。 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减少产尘量,并定时对车辆进 行冲洗。 (4) 材料仓库防散漏 材料仓库和临时材料堆放场应防止物料散漏污染。仓库四周应有疏水沟系, 防止雨水浸湿以及水流引起物料流失。运输车辆应入库装卸。临时推放场应有遮 盖篷遮蔽,防止水泥等物料溢出污染空气环境。 (5) 劳动保护 粉尘、扬尘、燃油产生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害,对受影响的施工人员应做 好劳动保护,特别是材料加工、运输粉尘较大施工场地更应做好防护措施。
2004 年海淀区范围内设立的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子站共 4 处,分别设在车公 庄、玉泉路、香山、清华园。据北京市监测中心系统室提供的 2004 年数据资料, PM10 的年平均值为 143μg/m3 、 SO2 年平均值 61μg/m3 、 NO2 年平均值 77μg/m3 , 三项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和 SO2 的浓度高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限值, NO2 的浓度略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限值,与整个北京市的监测结果一致。
因此建设单位必须采取抑尘措施,如施工场地洒水抑尘、加强管理措施等, 这些措施将降低扬尘量 50~70%,可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是短期与局部的,施工完成后就会消失。为减少施 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应采取以下对策: (1) 工程开挖防尘 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防止浮尘产生,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开挖 土方应集中堆放,缩小粉尘影响范围,及时回填,减少粉尘影响时间。 (2) 燃油废气的消减与控制 施工期间燃油机械设备较多。对燃柴油的大型运输车辆、推土机,需安装尾 气净化器,尾气应达标排放。运输车辆禁止超载;不得使用劣质燃料。对车辆的 尾气排放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汽车排污监管办法、汽车排放监测制度。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1/7/2021
第十八页,共92页。
坐标系的建立 (补充(bǔchōng)理 解)
• 风向坐标系 • 取x轴与主导风向一致,坐标系随风向改变 • 地理坐标系 • 固定在某个(mǒu ɡè)地理位置上的直角坐
标系
• 两种坐标系可转换 •
第十九页,共92页。
风向(fēngxiàng)坐标系 (补充)
x,
y,
z
Q
2u y
z
exp
y2
2
2 y
exp
z
He
2
2 z
2
exp
z
He
2
2 z
2
(5 3)
式中: He - 烟囱(yāncōng)(排气筒)有效源高,为烟囱(yāncōng)几何高度Hs与 烟气抬升高度△H之和; u - 取烟囱(yāncōng)出口处的平均风速。
第二十六页,共92页。
第二十七页,共92页。
扩散参数 y ,
z用下述回归(huíguī) 式表示
y 1xa1 , z 2 xa2
将上两式代入下风向 x 轴线地面浓度(nóngdù)公式(5-5), 然后对 x 求导并令其等于0,可分别求得
max
2Q
e
uH
2 e
P1
xmax
He
2
1
2
1
1 2
1
22
P1 1
1.评价的主要任务
评价的主 要(zhǔyào) 任务
① 明确工程项目性质与工程分析 (fēnxī)
② 划分评价等级 ③ 环境现状和评价 ④ 大气环境影响与预测 ⑤ 提出控制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
第三十二页,共92页。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大气环境污染与大气扩散
一、大气环境污染 2、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含硫化合物
化 学 成 分
含氮化合物 含碳化合物 卤代化合物
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物质
按相态分:气体、固体和液体污染物。 按形成的方式: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大气环境污染与大气扩散
二、大气扩散过程 1、大气湍流 2、大气稳定度与污染 3、影响大气污染的其他因素 风和湍流是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动力因子。 大气的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是影响大气扩散能力 的主要热力因子。 扇形、圆锥形、波浪形、熏烟形、屋脊形
C( x , y , z , H )
2 Q y exp 2 2 y z u 2 y

2 2 z H z H e e . exp exp 2 2 2 z 2 z
n = - 4 ~ 4 即可达到足够的精度。 (2)当σz>1.6h 浓度在铅直方向已接近均匀分布,可按下式计 算: 2
C x , y , H
y Q exp 2 2 2 u y h y
3.熏烟扩散公式
高架连续点源排入稳定大气层中的烟流,在下风 向有效源高度上形成狭长的高浓度带。当低层增温使 稳定气层自下而上转变成中性,或不稳定层结扩展到 烟流高度时,使烟流向下扩散产生熏烟过程,造成地 面高浓度。
• 烟羽的扩散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正态分 布; • 在扩散的整个空间风速是均匀、稳定的; • 污染源排放是连续、均匀的; • 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没有衰减和增生; • x方向,平流作用远大于扩散作用; • 下垫面平坦。
1.连续点源烟流扩散公式 当有风时(u≥1.5m/s),可采用烟流扩散公 式。设地面为全反射体: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条款说明与实施问答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条款说明与实施问答

评估中心近期结合当前实行修订版大气导则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按照环评工作程序及导则条款,编写了有关大气导则的条款说明及实行说明。

经评估中心授权,环评爱好者论坛全文转载发布如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23)条款说明与实行问答说明:以下条款说明与实行问答仅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23)中各条款的实践与案例应用提供参考性意见,标准最终解释权归环境保护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23年6月一、规范性引用文献及术语和定义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三、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四、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五、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六、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七、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八、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九、附录A: 推荐模式清单十、附录B: 估算模式一、规范性引用文献及术语和定义问题1:规范性引用文献中涉及TJ36-79 工业公司卫生标准,但工业公司设计卫生标准在2023年发布了GBZ1-2023和GB Z2-2023,TJ36-79是否还应当参照执行?GBZ1-2023及GB Z2-2023并未完全替代TJ36-79,TJ36-79中关于“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标准值仍然有效。

对于TJ36-79中规定的有害物质浓度标准,如其中污染因子后续有新的国家标准发布,则按新发布的国家标准执行。

问题2:假如评价项目涉及有多个不同高度的排气筒,部分排气筒比周边地形高,部分排气筒比周边地形低,如何拟定区域地形为简朴地形还是复杂地形?在模拟计算时,建议均输入地形参数,让模式判断是简朴地形还是复杂地形,以便在计算时做地形修正。

判断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模式要使用高空气象数据时,以评价项目重要污染源的高度为主,作为判断评价范围是否是复杂地形。

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问题1:核算项目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时,是否需要考虑项目的面源?核算项目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需要考虑项目建成后正常排放的所有面源的影响。

第四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本章介绍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方法,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内容与要求,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与要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及要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推荐模式等从事大气环评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概述一、术语和定义1. 环境空气敏感区指评价范围内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规定划分为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

2. 常规污染物常规污染物指GB3095中所规定的二氧化硫、颗粒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污染物。

3. 特征污染物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

4. 大气污染源分类点源: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

面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

线源: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源。

体源: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

5. 大气污染物分类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其中粒径小于15 m的污染物可划为气态污染物。

6. 排气筒指通过有组织形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各类型装置。

7. 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

8. 复杂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

9. 推荐模式指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包括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10.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民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通过调查、预测等手段,分析、判断建设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和建成后生产期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为建设项目的厂址选择、污染源设置、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其他有关的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性意见。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除此之外,还应考虑项目建成前后,评价区域内环境背景浓度 的变化,即其他在建、拟建项目和区域内将要淘汰的项目引起 的环境背景浓度的变化。
四、大气扩散模型
在大气环境影响平均的实际工作中,大气扩散计算通常 以高斯大气扩散公式为主。
高斯模式是一类简单实用的大气扩散模式。在均匀、定 常的湍流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满足正态分布,由此可导出一 系列高斯型扩散公式。实际大气不满足均匀、定常条件, 因此一般的高斯扩散公式应用于下垫面均匀平坦、气流稳 定的小尺度扩散问题更为有效。
1.1一次(30min)和24小时取样时间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
1.2不利气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的频率。不 利气象条件系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 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条件也可称典型气象 条件)。熏烟状态可按一次取样计算,其它典型气象条件可酌情按 一次取样或按日均值计算。
高斯扩散模式的一般适用条件是: ①地面开阔平坦,性质均匀,下垫面以上大气湍流稳定; ②扩散处于同一大气温度层结中,扩散范围小于10km; ③扩散物质随空气一起运动,在扩散输送过程中不产生 化学反应,地面也不吸收污染物而全反射; ④平均风向和风速平直稳定,且u>1~2m/s。
高斯扩散模式适应大气湍流的性质,物理概念明确, 估算污染浓度的结果基本上能与实验资料相吻合,且只 需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即可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因此使 用最为普遍。
项目四: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目的与方法
预测的主要目的是为评价提供可靠和定量的基础数据。具体 有以下几点:
(1) 了解建设项目建成以后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2) 比较各种建设方案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3) 给出各类或各个污染源对任一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污染分 担率)。

环评爱好者论坛_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环评爱好者论坛_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污染(P102) 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
定义: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 按污染物产生的来源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又分为工业、交通运输、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按几何形状分为:点源、线源、面源、体源 按运动特性分为:固定源和移动源 按几何高度分为:高架源、中架源和低架源 按排放的时间长短分为:连续源、瞬时源和持续有限时间源 按排放形式分为: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
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污染源基本调查内容中的⑶⑸⑹⑺⑻ !
3
(1)现场实测法(已投产的污染源)
有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如烟囱排放的SO2、NOx和烟尘 等),可根据实测的废气流量和污染物浓度,依下式计算:
Qi = QN×ci ×10-6
式中:Qi ——废气中污染物i的排放量,kg/h; QN——废气体积(标准状态)流量,m3/h; ci ——废气中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值,mg/m3;
QN=S·u
式中: QN——废气流量,m3/s; S——排气管道的截面积,m2; u——废气平均流速,m/s。
(2)物料衡算法
物料衡算法是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情况进行定量 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对一些无法实测的污染源,可采用此 种算法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其通式如下:
∑G 投入=∑G产品+∑G流失
式中:∑G 投入——投入物料量总和; ∑G产品——所得产品量总和; ∑G流失——物料和产品流失量总和。
工作程序的主要内容大体可按“三三制”来理解和记忆。
工作程序分三阶段: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和编制报告书阶段; 正式工作依次包含调查、预测和评价三大部分; 调查主要包括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三个方面。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范围(P13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其中一工程、项目、政策或规划等行为所产生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和评估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提供信息和建议,以便在决策过程中合理权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通常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众参与、基准和监测、模型模拟和预测等手段。

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大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排放、气象因素、大气扩散条件、敏感区域和敏感群体等。

以下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和具体内容。

首先,需要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估。

评价过程中需要收集和分析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数据,包括源头排放和环境监测数据。

同时,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如工业排放、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

评价可以基于国家和地方的环境质量标准,从而评估大气环境的健康风险和持续性。

其次,需要进行大气环境模拟和预测。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和预测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以及其在大气中的化学变化。

这种模型通常基于现有的气象和排放数据,并使用物理方程和统计技术来计算大气扩散和化学反应的过程。

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至关重要。

然后,需要识别和评估敏感区域和敏感群体。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不仅需要考虑整个地区或城市的整体影响,还需要对局部区域和特定群体进行评估。

例如,工厂附近的居民、学校和医院可能更容易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

因此,评价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些人群的健康和安全。

最后,需要提供环境保护和管理建议。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合理的决策和管理建议。

根据评价结果,需要识别和分析潜在的环境问题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减少大气污染和改善大气质量。

这些建议可能包括改进技术和工艺、加强监测和监管、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总而言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用科学方法。

通过合理的评估和决策,可以达到保护大气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四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本章介绍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方法,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内容与要求,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与要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及要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推荐模式等从事大气环评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概述一、术语和定义1. 环境空气敏感区指评价范围内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规定划分为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

2. 常规污染物常规污染物指GB3095中所规定的二氧化硫、颗粒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污染物。

3. 特征污染物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

4. 大气污染源分类点源: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

面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

线源: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源。

体源: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

5. 大气污染物分类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其中粒径小于15 m的污染物可划为气态污染物。

6. 排气筒指通过有组织形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各类型装置。

7. 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

8. 复杂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

9. 推荐模式指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包括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10.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民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通过调查、预测等手段,分析、判断建设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和建成后生产期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为建设项目的厂址选择、污染源设置、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其他有关的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性意见。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6~20 ≥10 ≥2 ≥7 ≥6 ≥3
冬夏
最近3 年
大气 边界 层观 测 (复 杂地 形)
冬夏 两季

10~14 ≥6 1~2 ≥5 ≥4 ≥1最 冬夏
近1年 两季
污染源 其它工 调查 作内容
评价区 工业和 民用污 染源
评价区 工业和 民用污 染源
按导则 (略)
按导则 (略)

4~6 1~3 1
第四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大气环境污染与大气扩散 ❖ 一、大气环境污染 ❖ 1、大气污染概念 ❖ 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有害物质
的数量、浓度和存留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所 允许的范围。即超过了空气的稀释、扩散的 能力,使大气质量恶化,给人类和生态环境 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
2004-9-19
❖ 大气层处于不稳定层结促使湍流运动的发展,使大 气扩散稀释能力加强;反之,当大气处于稳定层结 时,则对湍流起抑制作用,减弱大气的扩散能力。
三、评价等级划分
1、判断依据 ❖ (1)等标排放量
p i
Q i
C0i
109
❖ 式中:Pi——等标排放量,m3/h

Qi——单位时间排放量,t/h

Coi——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1).物料衡算法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在生产过程中进料量等 于产品中所含的该物质的量之和。
❖ 即Q=∑G-∑G1=∑G2 ❖ 式中Q——污染物排放量; ❖ G——进料总量; ❖ G1——为产品中所含的该物料的量, ❖ G2——为物料总流失量,包括从废气、废水和废渣中流失的量 (2).排放系数法 污染物的排放量可用经验性的排放系数计算。
造成的地面污染物浓度可相差几十倍乃至几百倍是 因为大气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能力随着气象条件的 不同而发生巨大变化。 ❖ 大气扩散过程直接影响到大气环境污染的程度。

大气 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 环境影响评价
精选ppt
❖5.1 基础知识
5.1.3典型大气污染源产生大气污染物的种类与机制
5.1.3.1 燃煤废气及其所含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热致NOx与燃烧温度、燃烧气体中氧的浓度,以及气体在 高温区停留时间密切相关。已有的实验数据证明,在燃烧气体氧
浓度相同的条件下,NO的生成速度随燃烧温度升高而加快。燃
烧温度在300 ℃以下时NO的生成量很少,燃烧温度高于1
精选ppt
❖5.1 基础知识
5.1.2 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源是指导致环境污染的各种污染因子或污染 物的发生源。例如:向环境排出污染物或释放有害因子的工 厂、场所或设备。
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 2.2-2008)的规 定,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火炬四种类别,其出 发点之一是依据导则推荐模式中参数输入的格式要求而进行 的。
精选ppt
❖5.1 基础知识
5.1.3典型大气污染源产生大气污染物的种类与机制
5.1.3.3 钢铁工业源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2)炼焦
表5-3 生产1 t焦炭废气中的污染物含量
污染物 煤尘 CO H2S SO2
排放量/kg 0.5~5.0 0.33~0.8 0.10~0.8 0.02~5.0
污染物 芳香烃 氟化物 NOx
精选ppt
排放量/kg 0.16~2.0 0.07~0.6 0.37~2.5
❖5.1 基础知识
5.1.3典型大气污染源产生大气污染物的种类与机制
5.1.3.3 钢铁工业源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3)烧结和球团 ① 烧结 烧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率约为8%,粉尘粒径为 0.1~100m,1 t产品产生废气4 000~6 000 m3,烧 结排气温度在200 ℃以上。原料中的硫90%转化为SO2,随 烧结烟气排入大气。此外,1 t烧结矿产生NOx约0.5 kg。 ② 球团 球团设备分为竖炉、焙烧机和链篦机—回转窑三 种,我国主要采用竖炉球团。未经净化时其排放量见表5-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培训复习资料_第4章2010年6月11日(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发生特性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

(2)大气污染源: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称为大气污染源,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

(3)大气污染物: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

分类1:①常规污染物(SO2、TSP、PM10、NO2、CO);②特征污染物分类2:①气态污染物;②颗粒污染物(4)环境空气敏感区:指评价范围按GB3095规定的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为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

(5)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

(6)复杂地形:距污染源中心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

(7)推荐模式: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8)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保护人类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9)长期气象条件:达到一定时限及观察频次要求的气象条件。

一级评价:近五年来至少连续三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二级评价:近三年来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10)复杂风场:指评价范围内存在局地风速、风向不一致的风场。

(11)大气环境导则修订内容:1. 评价工作分级和评价范围确定方法;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内容和要求;3.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和要求;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方法及要求;5. 环境影响预测推荐模式等。

(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单内容:1. 取消氮氧化物指标;2. 对二氧化氮二级标准的年平均浓度限值、日平均浓度限值、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进行了修改;3. 对臭氧的一级标准、二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进行了修改。

(13)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业区。

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特殊工业区。

(14)常见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要记住的)SO2二级标准小时平均浓度:0.50NO2二级标准小时平均浓度:0.24PM10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0.15(1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1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三项指标:1. 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 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3. 以无组织方式排放废气,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

(1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排气筒高度及排放速率1. 排气筒高度应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的建筑5m以上,不能达到要求的,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2. 两个排放相同污染物的排气筒,若其距离小于两个排气筒的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为一根等效排气筒;3. 若某排气筒的高度处于本标准列出的两个值之间,则执行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以内插法计算;当某排气筒的高度大于或小于本标准列出的最大或最小值时,以外推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4. 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低于15m,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m,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法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5. 新污染源的无组织排放从严控制,一般情况下不应有无组织排放的存在,无法避免的无组织排放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值;6. 工业生产尾气需燃烧排放的,烟气黑度不得超过林格曼1级。

(18)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P103(必出计算题)(19)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任务:通过调查、预测等手段,对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及建成后运营期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程度,范围和频率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为项目的厂址选择,排污口设置、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制定以及其他有关的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性意见。

(2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3个阶段P107-P108(21)评价工作等级分级方法1. 估算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2. 计算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标准值选取的5个原则P109)3. 根据估算结果确定D10%;4.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22)评价工作等级确定应符合的其他规定P1101. 多源排放同一污染物,取评价等级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2. 高能耗多源项目,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3. 改、扩建项目建成后全厂污染物明显减少的,可低于一级;4. 评价范围内有一类功能区、主要评价因子接近超标,污染物危害大,不低于二级;5.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项目,不低于二级;6. 公路、铁路,按照集中式排放源(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评定等级;7. 根据项目情况,评价范围敏感区分布情况,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对等级进行调整;8. 确定股评家工作等级应同时说明估算模式计算参数于选项。

(23)不同评价等级的预测要求一、二级评价: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预测三级评价:不预测或者使用估算模式进行预测(24)评价范围的确定1. 以排放源为中心,以D10%为半径的圆或者以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25km的矩形区域。

2.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小于3km;3. 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25)大气污染源调查于分析对象一、二级评价:1. 分析项目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2. 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未建项目等污染源;3. 若有区域替代方案的,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拟替代的污染源。

三级评价: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26)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1. 新建项目污染源调查:利用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2. 评价范围在建、未建项目污染源调查:利用已批准环评报告的核定的数据;3. 改,扩建项目污染源调查:利用已有有效数据或进行实测;4. 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污染源调查: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5. 评价范围内拟替代的污染源调查:参考项目的污染源调查方法(27)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内容1. 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 改、扩建项目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已经现有工程经过改造后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3. 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4. 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

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0~1,一般可按季节、月份、星期、日、小时等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

(28)点源调查内容1. 排气筒参数:底部中心坐标,底部海拔高度,几何高度,出口内径。

2. 烟气参数:出口速度,烟气温度3. 污染物:排放速率、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4. 毒性较大的污染物:非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29)面源调查内容1. 面源参数:起始点坐标,海拔高度,初始排放高度2. 污染物:排放速率、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3. 矩形面源:起始点坐标,面源长度和宽度,于正北方向的逆时针夹角;4. 多边形面源:顶点数和边数,各顶点坐标5. 近圆形面源:中心点坐标,近圆形半径,近圆形顶点数和边数(30)体源调查内容1. 体源参数:中心点坐标,海拔高度,体源高度,体源边长2. 污染物:排放速率、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3. 特殊参数:初始横向扩散参数、初始垂直扩散参数(31)线源调查内容1. 线源参数:几何尺寸(分段坐标),线源距地面高度,道路宽度、街道街谷宽度2. 污染物: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平均车速、各时段车流量、车型比例(32)其他需要调查的内容1. 建筑物下洗参数:排气筒离建筑物的距离,建筑物的长宽高建筑物下洗:指由于周围建筑物引起的空气紊流,导致烟囱排除的污染物迅速扩散至地面出现高浓度的情况。

2. 颗粒物的粒径分布(3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资料来源1. 收集评价范围内以及邻近评价范围内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2. 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3. 进行现场监测。

(34)现有监测资料的分析内容1. 对照各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分析其长期浓度和短期浓度的达标情况;2. 若监测结果出现超标,需要分析其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和超标原因;3. 分析评价范围内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35)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1. 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内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2. 一、二级评价项目还应调查逐日、逐次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其他气象观测资料。

(36)气象贯彻资料调查要求一级评价1. 评价范围小于50km的,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模式要求,调查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2. 评价范围大于50km的,必需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3.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获取近5年至少连续3年的逐日、逐次的常规地面气象贯彻资料,若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位置超过50km,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则需要补充地面气象观测;4.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高空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如果高空气象观测站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50km内的格点气象资料。

二级评价与以及评价基本相同,年限要求为近3年至少连续1年。

(37)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1.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时间(年、月、日、时)、风向(16个方位或角度)、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2.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时间(年、月、日、时)、探空数据层数、每层的气压、高度、气温、风速、风向(16个方位或角度)(3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1. 确定预测因子——前提:要有对应环境质量标准2. 确定预测范围——规则:预测范围覆盖评价范围,取东西向为x轴,南北向为y轴,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3. 确定计算点——三类:环境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和区域最大地面落地浓度点4. 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于污染源调查内容同5. 确定气象条件——规则:计算小时(日)平均浓度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逐时或逐次(逐日)计算,并选择针对所有计算点污染最严重的小时(日)气象条件和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的若干个小时(日)气象条件作为典型小时(日)气象条件6. 确定地形数据7. 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P121-P122 重要,经常是考点8. 选择预测模式9. 确定模式中的相关参数10. 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P124,重要,经常是考点(39)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建议(P125-P126,对工作有帮助)1. 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 污染源的排放强度和排放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