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交流课件: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合集下载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护理PPT课件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护理PPT课件
• 4.外伤性动脉瘤 又称假性动脉瘤,占0.5%左右
.
4
临床表现
.
5
诊断
• 临床表现 • 影像学-CT、MRI、 • 血管造影(金标准)
.
6
危险因素及评估
健康史:年龄、性别、吸烟史、
居住工作环境、病史
精神状况
1.评估病人活动范围及活
动量;
1.病人活动(激烈);2.评估头痛、恶心、呕吐
2.高血压;
次,监测24小时;密切观察患侧足背皮肤温度及末梢血运 情况; 4、观察腹部情况,因导管拉伤或刺破可引起腹腔出血; 5、嘱病人穿刺侧肢体伸直,不可弯曲8小时; 6、导管造影后嘱病人平卧6小时。
.
24
Thank you
.
25
No Image
.
26
No Image
谢谢您的观看!
.
27
的程度;
3.情绪波动;
3.评估病人情绪状态;
4.排便用力;
4.评估有无便秘;
5.癫痫发作;
5.评估癫痫发作频率程度;
6.咳嗽激烈
6.评估咳嗽程度。
.
7
治疗
• 手术治疗 • 血管内栓塞术 • 非手术治疗
.
8
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前护理
1、一般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术前做好常规检 查,造影剂及局麻药物的过敏试验、手术区域备皮,术前 禁食和禁水。
.
15
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输液情况,加压袋加压情况,记录 患者所用的材料。
.
16
.
17
加压袋压力在300mmHg以上, 压力大于患者动脉压。
.
18
.
19
所用材料 图为:微导管塑形• 微导管 • 可解脱弹簧圈 • 血管重建装置和传送系

脑动脉瘤ppt课件

脑动脉瘤ppt课件
3
脑底动脉环
大脑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后动脉
4
大脑前后动脉供血区
5
6
蛛网膜下腔出血
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是一种新的X线成像系统, 是常规血管造影术和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 结合的产物。 成像基本原理---将受检部位没有注入造影剂和 注入造影剂后的血管造影X线荧光图像,分别经 影像增强器增益后,形成数字图像并分别存储起 来,获得了去除骨骼、肌肉和其它软组织,只留 下单纯血管影像的减影图像,通过显示器显示出 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
1
颅内动脉瘤
•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 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 因。 • 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 大部分。 • 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 • 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
2
大脑血液供应情况
• 颈动脉与椎-基动脉
12
造影成像
13
介入栓塞
• 开颅手术创伤较大, 90年代开展了新的可 脱卸弹簧圈栓塞技术来治疗颅内动脉瘤, 弹簧圈是用铂金制成,在微导管的指引下 导入弹簧圈,堵塞动脉瘤,其操作性和安 全性都很好,现已推广应用在临床之中, 弹簧圈非常细,像头发一样。
14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常规过程
右侧股动脉穿刺 置入导引导管 (粗导管) 将导引导管送 入载瘤动脉内
19
预防局部出血
• 穿刺侧下肢制动24h并保持伸直位 • 密切观察下肢末梢血运情况 • 拔管后应按压30 min,绷带加压包扎,沙 袋压迫12 h,严格控制血压 • 用1%硫酸鱼精蛋白1 ml+生理盐水10 ml缓 慢静脉推注 • 局部冷敷,抬高下肢15° • 后期给予热敷、理疗,血肿逐渐消退。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根据形态、部位和病因,颅内动 脉瘤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囊状动 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 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遗传因素、 损伤和感染等有关。
发病机制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多种生 物学过程,包括内皮细胞损伤、血流 动力学改变、基因突变等。
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治颅内动 脉瘤,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 且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颅内动脉瘤治 疗方法,通过血管内操作来填塞动脉 瘤腔或放置覆膜支架等,达到治疗目 的。
介入治疗的缺点在于复发率较高,需 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介入治疗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尤其适用于高龄、身体 虚弱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颅内动脉瘤。
典型案例二
•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李某,女性,58岁,因视力下降、头痛就诊。 • 诊断过程:经过头部MRI和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左侧后交通动脉有
一个直径约0.8cm的颅内动脉瘤。 • 治疗方式: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将动脉瘤内填入弹簧圈,术后患者视力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目录
• 颅内动脉瘤概述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 颅内动脉瘤的预防与护理 • 颅内动脉瘤的案例分析 • 颅内动脉瘤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颅内动脉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内腔的 局限性异常扩大,导致动脉壁的 一种瘤状突出,是造成蛛网膜下 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分类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医嘱使用药物, 如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以控制病 情。
04 颅内动脉瘤的案例分析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PPT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PPT
栓塞材料
根据动脉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如弹簧圈、胶状物质等。
闭塞程度
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选择完全闭塞或部分闭塞,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术中监测与处理
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神经功能以及造影剂的反应等情况。
处理
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血栓形成、血管 痉挛等,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 手术安全。
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长期随访研究
加强长期随访研究,评估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 情况。
多学科协作
加强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神经介入科等多学科协作,提高整体 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 括遗传因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吸烟、酗酒等。
发病机制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多种生 物学过程,如内皮细胞损伤、血流动 力学改变、炎症反应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颅内动脉瘤的典型表现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眼睑下垂、 视力障碍等。但不同部位的动脉瘤表现各异,需结合影像学 检查进行诊断。
人员配置
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进行手术,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04
介入治疗的过程
手术入路与血管造影
手术入路
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 手术入路,如股动脉入路、颈动脉入路 等。
VS
血管造影
通过导管向动脉内注射造影剂,以清晰显 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 血管的关系。
动脉瘤栓塞与闭塞
心理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过 程、风险和注意事项,减 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课件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课件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ppt课件
目录
• 颅内动脉瘤简介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最新进展 •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预后与康复
01
颅内动脉瘤简介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在颅内动脉壁上发生的异常膨出,根 据形态和部位可分为多种类型。
详细描述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颅内 动脉壁的薄弱部分在血流压力的作用下膨出形成。根据 形态和部位的不同,颅内动脉瘤可分为囊状、梭形、分 叶状等类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遗传、动脉硬化、高血压、吸烟、酗酒等多种因素相关。
详细描述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动脉硬化、高血压、吸烟、酗酒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颅内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增加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临床表现与诊断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的典型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 行诊断。
介入治疗的优点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一 些年老体弱、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介入治疗的注意事项
介入治疗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 充分了解治疗效果和风险,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概述
手术治疗的优点
手术治疗的局限性
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是一种根治性的治疗 方法,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切除 颅内动脉瘤或进行血管重建。
手术治疗可以彻底根治颅内动 脉瘤,降低复发风险。对于一 些大型、复杂的颅内动脉瘤, 手术治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 疗方法。
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恢复期较 长,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 险。对于一些年老体弱、基础 疾病较重的患者来说,手术治 疗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脑血管介入治疗PPT课件

脑血管介入治疗PPT课件
第23页/共45页
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的护理 为了防止出血后的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
性神经损伤。 如尼莫地平,该药能优先作用于脑部小血管,改
善脑供血,但在治疗过程中可出现头晕、头痛、 胃肠不适、皮肤发红、多汗、心动过缓等,少数 患者可出现失眠、不安、激动、易激惹等中枢神 经系统过敏反应,应注意密切观察。并告知停药 后症状很快消失,静脉给药时,应现配现用,并 注意控制好输液速度,防止发生低血压。
第25页/共45页
(7)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观察护理
※脑出血
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表现:为突发的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表情痛苦和呼吸困
难,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肌力减退或丧失,小便失禁。动脉瘤 破裂前多数患者还可再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眼痛、复视、颈项部 僵硬、癫痫发作、感觉或运动障碍等。
第24页/共45页
患者术后需常规皮下注射速碧林,稳定后应继续服 用阿司匹林等,以期达到有效抗凝抗血小板,抗凝 药物在使用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出血倾向。
在用药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有无皮肤淤斑,牙龈出血, 鼻衄、注射针眼出血、血尿、黑便等情况发生。应 避免摄入影响抗凝疗效的药物,和食物,如含乙醇 饮料、复合维生素、维生素K等。鼓励清醒患者术后 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 3.头面部富血管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 况,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 4.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第12页/共45页
禁忌证
• 1.对碘过敏者(需经过脱敏治疗后进行,或 使用不含碘的造影剂)。
• 2.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 • 3.有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 • 4.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第17页/共45页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PPT课件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PPT课件
43
禁忌症
1、肝肾功能、凝血障碍,对造影剂、肝素 过敏。
2、血管硬化导致动脉明显扭曲,导管无法 到位。
3、不能分辨瘤颈和邻近重要动脉关系的动 脉瘤。多见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44
动脉瘤颈夹闭手术的适应证:
1、伴有大的脑实质血肿,或出血多,需要 引流。
2、 从瘤顶和基底部发出正常的动脉分支。 3、 动脉瘤伴有局灶与血管内栓塞术 疗效对比观察》----- 宣武医院凌峰教授
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行夹 闭术与血管内栓塞疗效相近,外科手 术并发症的略多于介入治疗,两种手 术方式各有所长,应根据患者病情及经 济情况选择术式。
40
• 尽量行动脉瘤栓塞术,实在栓塞不 了可行动脉瘤颈夹闭术。 一般,前循环动脉瘤两种方法均可, 后循环动脉瘤以血管内栓塞为主。
?
38
• 目前对脑动脉瘤治疗影响最大的是国际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 (International SubrarachnoidAneurysm Trial,ISAT),
结果认为:在治疗后1年随访,血管内介
入治疗能提供更好的疗效,5年疗效也证 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病死、致残率低于 手术夹闭组,尽管介入治疗可能有更高 的复发率。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 神经外科
1
2
3
动脉瘤的定义
定义: 血管壁薄弱局部形成膨起(球形隆起),
形成瘤囊样改变,内充满血液。
4
5
动脉瘤的病因
1. 先天性动脉瘤:占80%左右。与动脉壁 弹力层及中膜发育异常有关。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及术后护理PPT课件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及术后护理PPT课件

使用材料
• 1.颅内支架。 • 2.弹簧圈。 • 3.血管鞘、导丝、导管,微导丝、微导管等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Seldinger 法穿刺股动 脉
造影导 管造影
经导引导 管将微导 管置入动 脉瘤腔 填塞弹 簧圈
1.Seldinger法穿刺
• 经典Seldinger术: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血管前后 壁,退出针芯,缓慢向外拔针,直至血液从针尾喷 出,迅速插入导丝,拔出针,通过导丝引入导管, 将导管放至主动脉,即Seldinger 术。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 脑栓塞 这是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 化斑块的崩解或栓子脱落所致。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 意识、语言、运动、感觉等功能的障碍,一旦发现立 即告知医生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 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可表现为下肢剧痛、麻木、肿胀、皮肤温度 下降等。主要是由于下肢制动或患者的凝血机制存在 问题使血液粘度高和血流减慢而导致血栓形成,应给 予适量血管扩张剂、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 必要时予溶栓治疗。
2.造影导管造影
• 经股动脉鞘管置入造影导管至造影位置,推注造影 剂进行造影。
3.经导引导管超选择栓塞动脉瘤
• 经3D成像后选择合适的工作角度,借由导引导管在 微导丝辅助下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1/2处。

动脉瘤栓塞技术
• 篮筐技术(basket technique),首先送入1个或多 个三维型微弹簧圈于动脉瘤腔,利用三维型微弹簧 圈释放后的空间伸展性,从而在动脉瘤腔内形成一 个篮筐,使随后填入的微弹簧圈被筐住而不致突入 载瘤动脉,直至完全 闭塞动脉瘤,该技术 简便、易行,其缺点 是有时栓塞后期弹簧 圈仍向外凸。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 脑出血 这是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病死率高。术后脑出 血并发症多见于脑血管高度狭窄在置入支架后,或年 老、体质消瘦有明显高血压经溶栓治疗后的患者。如 患者表现有新的神经功能受损症状或体征则预后较差。 术后护士应教育患者避免一切可能引起脑出血的因素, 如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情绪激动等。如发生出 血应立即停止抗凝药物,适当控制血压,必要时予以 脱水。

脑动脉瘤讲课PPT课件

脑动脉瘤讲课PPT课件
脑动脉瘤讲课PPT课件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脑动脉瘤概述 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脑动脉瘤的预防和护理 脑动脉瘤的病例分享 脑动脉瘤的未来研究方向
定义和分类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 壁的局限性异常膨 出,通常呈囊状或 梭形
根据病因分类:继 发性脑动脉瘤、原 发性脑动脉瘤
根据形态分类:囊 状动脉瘤、梭形动 脉瘤、柱状动脉瘤
临床试验和应用前景
脑动脉瘤临床试验的进展情况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和应用 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和计划 脑动脉瘤治疗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脑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脑动脉瘤治疗后的并发症和康复问题 脑动脉瘤的复发和再次治疗问题 脑动脉瘤的病因和预防措施的研究
感谢您的观看
根据部位分类:前 循环脑动脉瘤、后 循环脑动脉瘤
病因和发பைடு நூலகம்机制
病因:脑动脉瘤 的病因较为复杂, 可能与遗传、环 境、生活习惯等 多种因素相关。
发病机制:脑动 脉瘤是由于动脉 壁的先天性缺陷 或后天损伤引起 的,在血流的冲 击下逐渐扩张, 最终形成动脉瘤。
病理生理:脑动 脉瘤的形成和发 展过程中,会对 周围的组织和器 官产生压迫和刺 激,引起相应的 症状和体征。
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尽早手术,避免 动脉瘤破裂引起并发症
手术方式:开颅手术、血管 内介入治疗等
手术目的:夹闭或栓塞脑动脉 瘤,防止其破裂和再次破裂
手术风险:可能引起脑缺血、 脑积水等并发症
介入治疗
定义:通过导管 等器械对脑动脉 瘤进行栓塞或血 流重建的治疗方 法。
优点:创伤小、 恢复快、并发症 少。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目前介入治疗是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未来将会有更先进 的介入治疗技术,如血流导向装置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管理课件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管理课件

术后苏醒与恢复管理
术后苏醒
在手术结束时,使用适当的药物和方法促进患者的苏醒,并确保患者在苏醒过 程中安全无并发症。
恢复管理
在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进行必要的恢复管理,如监测生命体征、处理疼痛和 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术后注意事项等。

03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
仅对手术部位周围神经进行麻醉, 使患者保持清醒状态。适用于小 型、表浅的手术,如小型颅内动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了解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 查结果等,评估患者对麻醉的耐受性 和风险。
术前禁食禁饮
术前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术 前用药,如镇静药、镇痛药、抗焦虑 药等,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焦虑 状态。
确保患者在手术前已经禁食禁饮足够 的时间,以减少术中误吸的风险。
麻醉药物选择与剂量控制
总结词
麻醉药物过敏反应是麻醉管理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详细描述
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呼吸急促、胸闷、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 ,导致血压骤降、心跳骤停等严重后果。为预防过敏反应,麻醉前应详细询问患 者的药物过敏史,并避免使用已知过敏的麻醉药物。
呼吸系统并发症
总结词
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麻醉管理中常见的并 发症,可能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合并疾病的特殊要求和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VS
详细描述
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梗阻、 通气不足、支气管痉挛等。为预防和减少 呼吸系统并发症,麻醉前应进行严格的呼 吸道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密切监测 患者的呼吸功能。
循环系统并发症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麻醉管理PPT课件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麻醉管理PPT课件
总结词
快速反应、有效止血
详细描述
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如果发生术中出血,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麻醉医生应迅速调整麻醉深度, 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同时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有效的止血操作。在处理过程中,应保持冷静,确保各项操作 准确无误。
案例三: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预防为主、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控制术中出血
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减少失血量。
术后苏醒与恢复
苏醒室管理
将患者送入苏醒室,监测患者的 意识状态、呼吸状况等,确保患
者安全苏醒。
疼痛控制
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采取适当 的疼痛控制措施,如使用镇痛药
物。
离院标准
确保患者在达到离院标准后才可 离院,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术后疼痛和镇静是颅内动脉瘤介 入栓塞术后的常见问题,对患者
恢复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术后疼痛和镇静管理需要综合应 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 疗等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麻醉师应在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 疼痛和镇静状况,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确保患者舒适和安全。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一种通 过血管内操作,使用栓塞材料封 闭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法。
重要性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 疾病,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 脉瘤的有效手段,能够降低破裂 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麻醉管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角色
01
02
03
确保患者安全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是麻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医生应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对于已经发生的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积极预防类似并 发症的再次发生。通过有效的术后管理,确保患者的快速康复。

颅内动脉瘤治疗PPT课件

颅内动脉瘤治疗PPT课件

患者年龄与健康状况
高龄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可能对手术 和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术后护理与康复
良好的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治疗 效果和预后。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诊断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CTA、MRA和 DSA等。这些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02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颅内动脉瘤的辅助治 疗方法,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缓 解疼痛和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 镇痛药、抗癫痫药等,需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手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01
手术治疗适应症
02 对于症状较重,需要迅速控制出血或解除 压迫的患者。
03
手术治疗禁忌症
04
存在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无法 耐受手术的患者。
04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并发症 及处理
药物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
药物治疗过程中,动脉 瘤可能破裂出血,需立 即就医,必要时手术治
入治疗。
脑缺血
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影响脑部 供血,需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及时处理。
血管痉挛
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诱发血管 痉挛,需及时给予解痉药物治
疗。
感染和出血
介入治疗后需预防感染和出血 ,定期换药和复查。
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脑水肿
手术过程中可能刺激脑组织, 导致脑水肿,需给予脱水药物
治疗。
脑积水
手术后可能出现脑积水,需定 期复查,必要时行分流手术。
药物治疗的优点在于方便、无创, 但并不能根治颅内动脉瘤,需结
合其他治疗方法综合治疗。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ppt课件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ppt课件

血栓形成
原因: 导引导管和微导管之间滴注不畅 填塞过程中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或原有血栓脱落进入 载瘤动脉 弹簧圈部分脱入载瘤动脉诱发血栓形成 血管痉挛未进行全身抗凝或长时间的血管内操作 动脉瘤栓塞后有少许残留的瘤颈处血栓的发展,血 凝块脱落进入脑动脉 弹簧圈过小从动脉瘤内脱出而闭塞载瘤动脉或溢出 动脉瘤腔,引起动脉瘤远侧脑血管栓塞。
处理
除动脉瘤破裂超急性期都应常规术中抗凝,处于超 急性期的,在成功填入第一个弹簧圈后立即抗凝, 然后继续栓塞; 术中保持导管内滴注通畅 选择弹簧圈合适,减少弹簧圈在动脉瘤内滚动,并 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避免过度栓塞,若出现该情况,可考虑术后抗凝 术中发现有血栓形成,可考虑在栓塞动脉瘤后超选 溶栓(需慎重)
预防: 术中麻醉一定要平稳,严格控制血压形态的弹簧圈填塞,避免挤 破动脉瘤。
破裂时处理
应镇定,迅速中和肝素(必要时降压) 根据患者情况尽快栓塞动脉瘤,然后行CT 检查决定 是否手术,若插管栓塞困难或破裂较大出血多,应即 刻手术 如果弹簧圈刺破动脉瘤并外置,切忌回拉,应设法将 后部分弹簧圈放置于动脉瘤内,然后继续囊内栓塞。 继续栓塞时要尽量减少造影剂注射,大量造影剂外 溢可造成致命的后果。
载瘤动脉的痉挛
原因: 原有存在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导管或导丝对血管壁的刺激,引起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包括导引导管、微导管、微导丝 术中应用大量的高渗性造影剂,其对血管壁 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处理
手术期应用钙拮抗剂,术中可给予罂粟碱动 脉内应用。 术者尽量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操作轻柔、 缓慢、匀速,切忌过度用力、过多的上下导 管与导丝 所以尽量使用等渗性造影剂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简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簧圈; 2、右侧后交通:LVIS支架+弹簧圈
术前Βιβλιοθήκη 基底动脉顶端:Y型支架(Solitaire 2枚)+弹簧圈;右侧后交通:LVIS支架1枚+弹簧圈
术后1周复查CT,动脉瘤无特殊
病例2
❖ 女性,59岁 ❖ 突发剧烈头痛10天 ❖Hunt-Hess II级 ❖ 外院CT:SAH ❖ DSA:基底动脉顶端分叶状动脉瘤 ❖治疗方法:双导管辅助技术
双导管辅助技术+弹簧圈
术后6月复查,动脉瘤无复发
病例3
❖ 女性,45岁 ❖ 头痛伴左侧眼睑下垂20天 ❖Hunt-Hess I级 ❖ DSA:基底动脉中上段及顶端宽颈动脉瘤 ❖ 治疗方法:Solitaire支架1枚+弹簧圈
Solitaire支架1枚+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满意,1周后出院,待复查
影像学特点
❖ 后循环动脉瘤的首发症状多表现为SAH。 ❖ CT及MRI扫描可发现脑室、脚间池、环池、桥前
池、枕大池等部位有积血,三维重建有助于提 示动脉瘤的部位和发现较大动脉瘤。 ❖ DSA检查是最后确诊后循环动脉瘤的最佳方法。
解剖学特点
❖ 后循环动脉瘤多不规则,以瘤体大、宽颈、梭状或
夹层等复杂性动脉瘤较为常见。
病例8
❖ 女性,37岁 ❖ 突发头痛伴呕吐1天 ❖Hunt-Hess III级 ❖ CT示:SAH并破入脑室 ❖ DSA:右侧大脑后动脉P2段动脉瘤 ❖ 治疗方法:弹簧圈栓塞+载瘤动脉闭塞
弹簧圈栓塞+载瘤动脉闭塞
术后3月复查,动脉瘤无复发,未见新发脑梗塞
病例9
❖ 女性,45岁 ❖ 头痛伴复视5天 ❖Hunt-Hess II级 ❖ CT示:脑干左分出血 ❖ DSA示:左侧小脑上动脉远端假性动脉瘤 ❖治疗方法: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术
病例4
❖ 男性,73岁 ❖ 左侧肢体无力3月 ❖Hunt-Hess I-II级 ❖ CT示:左侧椎动脉大动脉瘤 ❖ DSA:左侧椎动脉V4段大夹层动脉瘤 ❖ 治疗方法:多支架重叠(LVIS支架4枚)+弹簧圈
多支架重叠(LVIS支架4枚)+弹簧圈;术后顺利出院,待复查
病例5
❖ 男性,58岁 ❖ 右侧面部麻木2周 ❖Hunt-Hess II级 ❖ MRI:脑干前方动脉瘤 ❖ DSA:右侧椎动脉V4段宽颈动脉瘤 ❖治疗方法:Solitaire 1枚+LVIS 1枚+弹簧圈
单纯弹簧圈行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术
术后复查,动脉瘤未见复发
病例10
❖ 女性,74岁 ❖ 突发头痛6天 ❖Hunt-Hess II级 ❖ CT:SAH ❖DSA:右侧 小脑上动脉起始部动脉瘤 ❖治疗方法:微导管辅助弹簧圈
微导管辅助+弹簧圈
病例11
❖ 女性,71岁 ❖ 突发头痛伴呕吐3日 ❖Hunt-Hess III级 ❖ CT:SAH ❖ DSA:右侧PICA动脉瘤(延髓外段) ❖治疗方法:支架(LVIS 1枚)+弹簧圈
❖ 女性,57岁 ❖ 突发头痛、头晕伴四肢无力9天 ❖Hunt-Hess II级 ❖ CT:SAH ❖ DSA:右侧PICA远端动脉瘤 ❖ 治疗方法:单纯弹簧圈+载瘤动脉闭塞
支架(LVIS 1枚)+弹簧圈
病例12
❖ 女性,47岁 ❖ 突发头痛伴恶心4天 ❖Hunt-Hess II级 ❖ CT:SAH、脑室积血 ❖ DSA:左侧PICA远端梭囊状动脉瘤 ❖治疗方法:单纯弹簧圈行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
单纯弹簧圈+载瘤动脉闭塞
术后患者出现呛咳症状,经康复治疗后好转
病例13
支架(Enterprise 1枚)+弹簧圈
术后复查,动脉瘤无复发
病例7
❖ 女性,39岁 ❖ 突发剧烈头痛2天 ❖Hunt-Hess II级 ❖ CT:SAH ❖ DSA:右侧椎动脉V5段夹层动脉瘤 ❖治疗方法:支架(Enterprise 2枚)+弹簧圈
支架(Enterprise 2枚)+弹簧圈
多支架(Solitaire 1枚+LVIS 1枚)+弹簧圈;术后出现吞咽困难,经康复治疗后好转
术后6月复查,动脉瘤无复发
病例6
❖ 男性,40岁 ❖ 突发剧烈头痛15h ❖Hunt-Hess III级 ❖ CT:SAH ❖ DSA:右侧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 ❖治疗方法:支架(Enterprise 1枚)+弹簧圈
❖ 后循环动脉瘤部位较深,毗邻脑干及丘脑,周围解 剖结构复杂,外科手术入路选择相对困难。
❖ 据统计,后循环动脉瘤外科手术术后相关并发症及 死亡率分别为12.9%及3.0%[2]。
❖ 介入治疗具有微创、疗效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 后循环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3]。
[2] Tykocki T, Kostkiewicz B. Aneurysms of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 comparison of the morphometric features [J]. Acta Neurochir (Wien). 2014 Sep;156(9):1647-1654.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概念
后循环动脉瘤是指位于椎-基底动脉主干及其分 支的动脉瘤,主要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 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 等部位的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5%[1]。
[1] Ding D, Starke RM, Jensen ME ,et al. Perforator aneurysms of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case seri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J Neurointerv Surg, 2013,5(6):546-551.
[3] 秦尚振,马廉亭,徐国政,等. 颅内动脉瘤治疗十年回顾(附1372 例治疗及随访)[J]. 中国临 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1):1-4.
病例1
❖ 女性,55岁 ❖ 突发头痛20余天,外院左后交通动脉瘤栓塞术后10天 ❖ Hunt-Hess III 级 ❖ CT:SAH、脑积水 ❖ DSA:双侧后交通及基底动脉顶端多发动脉瘤 ❖ 治疗方法:1、基底动脉顶端:Y型支架(Solitaire 2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