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竹笋产业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水市竹笋产业调研报告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国土面积1852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人,是黔北通往川渝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边城”之称。赤水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以行政区名称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长征遗址”的美誉。赤水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现有林地面积224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32.8万亩,森林覆盖率82.77%,居贵州第一。

一、赤水竹笋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竹资源现状

全市现有竹林面积132.8万亩,已查明的乡土竹类有12属34种,加上近年引种成功的竹类,全市现有竹子约25属300余种。现有的300余种竹类中,竹笋可食用的有十数种。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广阔,且具有一定资源量的有楠竹、水竹、绵竹、麻竹、箐竹(合江方竹)、苦竹等种类。

楠竹面积52.8万亩,年产冬笋及春笋约2万余吨;绵竹、麻竹面积约35万亩,年竹笋产量约2.7万吨;箐竹面积约2.3万亩,年竹笋产量约0.4万吨;苦竹、水竹共数千亩,年竹笋产量数百吨。(2)竹笋加工现状

现有规模性注册竹笋加工企业2家,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及赤水市黔原笋业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均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年竹笋加工能力近万吨;另有部分农村小作坊进行笋干加工,年加工量数千吨;其余所产竹笋基本以鲜笋销售。企业加工产品主要有休闲风味食品笋、包装的清水笋、调味笋等;小作坊收购的竹笋烘干后直接销售。

二、主要做法

(1)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竹笋基地改造

选取我市产笋优势竹林,通过林地去杂、松土垦复、培土施肥及密度控制等综合育林措施,调节竹林结构与改善竹林生长条件进行试验示范,已累计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葫市林场3000亩楠竹笋材两用高效经营示范基地、天台镇星光村田坝组90亩麻竹笋

用林基地、复兴镇凯旋村张家湾120亩绵竹、麻竹笋材两用林培育基地及同兴林场大坝山500亩箐竹笋用林基地等示范建设基地,带动全市笋用林培育工作。

(2)扶持加工企业

依托中央财政林业贷款贴息及省级林业产业发展政策,积极为企业申请资金,开展竹笋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近三年来,已累计为红赤水集团公司、黔原笋业有限责任公司申请到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60余万元。有力地助推了我市竹笋加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3)建立科技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针对地方特色优势竹笋产业的发展,每年邀请包括南京林业大学丁雨龙教授、贵州大学苟光前教授为主的竹类研究专家,赴赤解决方竹林高产基地培育、笋用食品开发等关键技术。为林农及竹笋加工企业提供科技支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竹农采笋方式不当

竹产区的群众长期按照采大留小、采强留弱、采好留坏甚至只采不育等粗放经营方式,超强度采笋,导致竹林资源成为林分质量差、立竹密度大、竹笋产量低的低产林,竹产区群众收入低,贫困面大,严重影响了我市竹笋产业的健康发展。

(2)笋用林培育技术水平低下

政府对笋用林培育缺少引导和扶持,鲜有林农和企业潜心笋用竹林培育,笋用林培育技术研究和实用技术推广几乎无人问津,致使笋用林培育现今仍处于低下技术水平。除有少量的方竹、苦竹笋用林采取了砍除杂灌、松土除草等粗略的培育措施外,绝大多数的笋用林未采取其提高竹笋产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基本处于生产竹材为主附带收获竹笋的状况。笋用竹林培育新技术推广应用鲜有涉及,有机、绿色、无公害竹笋培育等新理念未普及和推行。

(3)笋用林培育组织化程度不高

多以分散的、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主,全市及数个乡镇虽成立有竹产业协会,但大都有名无实,未能真正发挥职能作用。导

致笋用林培育市场信息不灵、经营手段落后、专业化程度低,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经营效益无保障。

(4)竹笋加工能力弱,产业发展拉动力不强

全市现仅有注册竹笋加工企业2家,年加工能力近万吨;另有部分农村小作坊进行笋干加工,年加工量数千吨;其余所产竹笋基本以鲜笋销售。竹笋加工能力弱,导致竹笋产业发展缺少整体拉动力。(5)竹笋综合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竹笋加工主要是利用笋肉,笋头、笋壳等均作为废物丢弃,竹笋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导致加工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经营效益下降,同时限制了竹笋加工产业链的延伸。

(6)品牌意识不强,市场开拓不足

作为全国知名竹子之乡,赤水市竹笋资源丰富,其所产楠竹笋、箐竹笋在国内也有一定声誉,但一直没有创建有商标。竹笋加工历史不可谓不久远,品种也不少,但迄今仍没有具有影响力的商标。缺少品牌优势,严重制约竹笋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致使竹笋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四、发展竹笋产业的建议

(1)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科学规划

我市竹笋产业的发展思路应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加工利用为龙头,以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开发新产品和绿色食品为重点,以抢占市场占有率为关键,逐步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创名牌,公司加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在理清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应全面、深入调查全市的竹笋资源情况及竹笋资源发展潜力,结合当前的竹笋产业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竹笋资源培育和竹笋加工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提出推进措施和政策,为竹笋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2)推广实用技术,强化资源培育

富足的竹笋资源是支撑竹笋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加工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我市的笋用林面积不小,但竹笋产量却很有限。主要是对笋用林培育还未予以重视,没有推行科学的培育技术。现今笋

用林的培育技术已比较完善,主要包括调整竹林结构和改善生长条件两个方面,关键技术含合理调整密度和年龄结构、垦复和清除杂灌、施肥等。只要重视了以上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竹笋产量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推行科学培育技术过程中,要加强竹笋有机、绿色、无公害生产的标准制定及其推广应用,为加工企业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奠定基础。

(3)加强新产品开发,提高竹笋资源利用率

我市开发的竹笋产品种类还很有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今竹笋产品的开发已从食品扩展到保健、饮料、药用等领域,对竹笋加工剩余物笋头、笋壳的开发利用已取得可喜的进展。要紧密根据竹笋加工行业发展趋势,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加强对竹笋加工剩余物笋头、笋壳的开发利用,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拓展竹笋加工的产业链。(4)培育龙头企业,壮大竹笋加工业

积极引导加工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转变,对重点企业要加大扶持培育,使其尽快做大做强。要扶持和引导企业走联合之路,整合资金、人才、土地、市场、品牌的发展要素,加快企业规模的扩大。要鼓励企业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森林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确保竹笋及精深加工产品的安全质量。

(5)加大品牌培育,打造知名品牌

加大品牌培育,把品牌建设作为提升竹笋产业综合实力、赢得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任务,综合运用政策、资金、宣传等手段,强化技术创新、标准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创建,打造具有特色的竹笋产业品牌,提高我市竹笋的市场知名度。

(6)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改革市场营销方式

要大力培育农产品现代营销主体,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中介流通组织,培养农产品营销人才;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经纪人代理等现代农产品交易方式,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建配送公司、物流中心;要不断优化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加快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和开展农产品推广活动。(7)健全政策保障,优化发展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