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竹笋产业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赤水市竹笋产业调研报告

赤水市竹笋产业调研报告

赤水市竹笋产业调研报告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国土面积1852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人,是黔北通往川渝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边城”之称。

赤水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以行政区名称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长征遗址”的美誉。

赤水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

现有林地面积224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32.8万亩,森林覆盖率82.77%,居贵州第一。

一、赤水竹笋产业发展基本情况(1)竹资源现状全市现有竹林面积132.8万亩,已查明的乡土竹类有12属34种,加上近年引种成功的竹类,全市现有竹子约25属300余种。

现有的300余种竹类中,竹笋可食用的有十数种。

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广阔,且具有一定资源量的有楠竹、水竹、绵竹、麻竹、箐竹(合江方竹)、苦竹等种类。

楠竹面积52.8万亩,年产冬笋及春笋约2万余吨;绵竹、麻竹面积约35万亩,年竹笋产量约2.7万吨;箐竹面积约2.3万亩,年竹笋产量约0.4万吨;苦竹、水竹共数千亩,年竹笋产量数百吨。

(2)竹笋加工现状现有规模性注册竹笋加工企业2家,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及赤水市黔原笋业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均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年竹笋加工能力近万吨;另有部分农村小作坊进行笋干加工,年加工量数千吨;其余所产竹笋基本以鲜笋销售。

企业加工产品主要有休闲风味食品笋、包装的清水笋、调味笋等;小作坊收购的竹笋烘干后直接销售。

二、主要做法(1)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竹笋基地改造选取我市产笋优势竹林,通过林地去杂、松土垦复、培土施肥及密度控制等综合育林措施,调节竹林结构与改善竹林生长条件进行试验示范,已累计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葫市林场3000亩楠竹笋材两用高效经营示范基地、天台镇星光村田坝组90亩麻竹笋用林基地、复兴镇凯旋村张家湾120亩绵竹、麻竹笋材两用林培育基地及同兴林场大坝山500亩箐竹笋用林基地等示范建设基地,带动全市笋用林培育工作。

赤水竹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赤水竹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亩 。而 距赤 水 2 0公 里 的桐 梓县 , 0 现有 竹林 面 积 3 0
产5 0万套 以上 。 21 .. 笋— — 赤 水 竹 笋 品种 多 , 9竹 比较 出名 的有 “ 筒
筒笋”“ 、 玉兰 片 ” 苦竹 笋 等 , 、 现年 加工 鲜 笋 2 . 5万吨
以上 。
万亩 。据赤 天化 纸 业股 份 有 限公 司 最新 的杂竹 资源
20 08年纂2期
维普资讯

综 述 ・
竹笋 25 吨 。2 0 .万 0 5年 , 现 山上产值 2亿元 。规 划 实 为赤 天 化 2 0万 吨竹 浆项 目原 料林 基 地 之一 的习水 县 和仁 怀市 ,现 有 竹林 面积 分 别 为 l 5万 亩 和 9万
庆 至上海 等沿 海各 大港 口、 头 。 码
赤 水 市 地 处 大 娄 山西 北 麓 贵 州 高 原 向 四川 盆 地 过渡 的斜坡 地 带 , 山山脉 延 伸 尾部 由东南 向西, 娄 北 以三 条 山 脊 伸 入 市 境 , 水 河 、 赤 习水 河 由东 南 向
慈竹 、 竹 、 竹 、 慈竹 、 风 竹 等 丛 生 竹 主 绵 黄 料 西
10 . 方 公 里 ; 81 2平 东接 贵 州 省 习水 县 , 、 、 分 西 南 北
力强 ; 内土壤 除个 别地 方外 , 境 大都 肥 沃 、 润 、 地 湿 质 适 中、 土层深 厚 , 适宜绝 大多数竹类 的生长 。
1 赤 水竹 资源现 状 . 2
别 与 四川 省叙 永 县 、 蔺 县 、 江县 毗邻 ; 古 合 出境 交 通
北 依次 递 减 为 中 山、 山 、 谷丘 陵三种 地 貌 类 型 , 低 河
等 丛生 、 生竹 类 主要 分布 于 海 拔 较高 的 低 中 山地 散

促进和培育笋竹制品加工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促进和培育笋竹制品加工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促进和培育笋竹制品加工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概述笋竹是一种优质食品,在中国南方地区有着广泛的种植和消费基础。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笋竹制品也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

笋竹制品加工产业是一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收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笋竹制品加工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研对笋竹制品加工产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专家访谈等多种调研方法,以全面、系统地了解笋竹制品加工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市场情况笋竹制品加工产业在当前市场的表现十分优异。

笋竹制品种类繁多,包括笋干、笋丝、笋片、笋粉、笋饼等多种品种。

这些品种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都非常不错。

笋竹制品的市场需求在不断上升,这为笋竹制品加工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产业现状笋竹制品加工产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产业链条较短,产品品种相对较少,笋竹制品的生产规模和产值都较小。

但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笋竹制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潜力非常大。

在生产环节,笋竹制品加工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只有部分企业采用了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存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壁垒。

在管理和营销方面,笋竹制品加工产业多数是传统的个体户和小作坊,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营销手段。

在市场环节,笋竹制品加工产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品牌建设的问题。

目前,笋竹制品加工企业在市场上的品牌认知度较低,品牌影响力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

产业前景笋竹制品加工产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笋竹制品加工产业是新兴的、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市场需求必然会继续上升。

另一方面,笋竹种植具有环保、低碳、生态等特点,符合当前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为实现笋竹制品加工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具体如下:政策建议1.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笋竹制品加工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的创业和运营成本。

竹笋产业调研报告

竹笋产业调研报告

竹笋产业调研报告竹笋产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竹笋作为一种美味佳肴,在我国有着广泛的消费群体和市场需求。

为了了解竹笋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竹笋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为相关企业及政府部门提供参考,促进竹笋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调研内容及方法1. 调研内容:(1)竹笋种植的规模、技术及现状;(2)竹笋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3)竹笋产品销售的渠道和市场分析。

2. 调研方法:(1)参观竹笋种植基地,了解种植模式和技术;(2)走访竹笋加工企业,了解加工工艺和设备;(3)对竹笋产品销售渠道进行调研,分析市场潜力。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 竹笋种植(1)竹笋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但种植技术普及程度不高。

许多竹笋种植基地仍采用传统的种植模式,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支持,限制了竹笋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2)尽管竹笋种植面积增加,但竹笋供应仍不足。

由于竹笋的生长周期长,季节性种植的限制,导致市场上竹笋的供应紧张,价格较高。

2. 竹笋加工竹笋加工企业较少,加工技术相对简单。

现有的竹笋加工企业大多仅进行竹笋的脱壳、切割等初加工工序,缺乏进一步加工和创新的能力,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3. 竹笋销售竹笋产品销售主要通过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进行,渠道较为单一。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竹笋产业的销售方式相对滞后,与消费者的需求不太符合,需要加强营销手段和渠道拓展。

四、建议与对策1. 制定科学的种植标准和技术指导,提高竹笋的产量和质量。

引进新技术,推广先进的种植模式,提高竹笋种植的效益和生产水平。

2. 鼓励竹笋加工企业进行创新,开发更多种类和品牌的竹笋产品。

加强技术培训和设备更新,提高企业的加工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3. 探索竹笋产品的多元化销售渠道,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基础上拓展产品销售。

加强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竹笋产品。

五、总结竹笋产业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效益分析

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效益分析

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效益分析赤水市位于贵州省的东北部,在这个地区,竹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产业。

赤水市采用了一种独特的竹业生态建设模式,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对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其效益进行分析。

赤水市的竹业生态建设模式主要包括竹林保护与恢复、竹子种植与利用、产业链延伸与发展三个方面。

竹林保护与恢复是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的基础。

赤水市拥有丰富的竹资源,而过度砍伐和乱砍滥伐严重损害了竹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为了保护和恢复竹林资源,赤水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竹林保护区、限制伐竹数量和培育竹林护林员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非法砍伐和滥伐行为,保护了竹林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竹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竹子种植与利用是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

赤水市通过大规模推广竹子种植和培育技术,提高了竹子的种植品质和产量。

赤水市积极开展竹子的深加工和利用,将竹子制成各种竹制品,如家具、纸张和建筑材料等。

这不仅增加了竹子的附加值,促进了竹业的升级转型,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赤水市的竹业生态建设还涉及产业链的延伸与发展。

赤水市将竹子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竹子产业链。

赤水市开展了农田与竹林的生态农业发展,通过竹子种植和农作物种植的互补作用,提高了农田的综合效益。

赤水市还开展了竹子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建立了竹文化村和竹子主题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赤水市的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带来了丰富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从经济角度来看,赤水市的竹业不仅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从环境角度来看,赤水市的竹业生态建设保护了竹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改善了土壤质量和水源保护,减少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赤水市的竹业生态建设还促进了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了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

赤水市的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促进贵州省赤水市竹产业发展研究

促进贵州省赤水市竹产业发展研究

贵州省赤水市是我国著名竹子之乡,竹林总面积、人均占有竹林面积分别居全国县级行政区域的第二和第一位。

经十数年的发展,竹产业已成为地方主导产业,现全市竹业综合收入占GDP 总量的50%左右,财政和农民收入50%以上来自于竹业。

竹产业的发展在赤水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研究竹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应对措施与策略,对促进赤水市竹产业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赤水市竹产业发展现状1.1 竹林资源蕴藏丰富土地肥沃、水热充沛、生态环境多样,孕育促进贵州省赤水市竹产业发展研究沈晓君 董存琴(贵州省赤水市林业局 赤水 564700)摘 要:贵州赤水市竹资源丰富,竹林培育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竹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但在竹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竹林培育技术亟待推广、竹产品开发亟待深化、产业结构需要优化、人才队伍需要加强等问题。

针对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赤水市竹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及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深化体制改革、优化竹产业发展环境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竹资源;竹产业;发展对策;贵州赤水A Study of Promoting Bamboo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shui City, Guizhou ProvinceShen Xiaojun Dong Cunqin(Chishui Forestry Bureau, Chishui 564700, Guizhou, China)Abstract: Chishui City, Guizhou Province, is rich in bamboo resources, where has some technical experiences in forest cultivation and forest industry has showed some scale effect in its development. However,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te extension of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urgent need to deepen bamboo product development,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talent cultivation, have arisen.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the paper proposed the general thought on how to promote the bamboo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city and came up the response strategies to op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mote industry restructuring, deepen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improve bamboo industr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Key Words: bamboo resources, bamboo industr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了赤水市种类繁多,蕴藏丰富竹类资源。

贵州赤水探索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推共同富裕

贵州赤水探索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推共同富裕

位产业ꎬ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ꎮ
竹木家 具 产 值 16 42 亿 元ꎬ 绿 色 食 品 加 工 产 值
2 1 依竹而农ꎬ 做大竹基地
围绕建设百万亩丰产竹林ꎬ 持续推进退化林
修复、 丰产林培育、 笋用林改造培育和国储林项
目ꎬ 完成退 化 林 修 复 0 33 万 hm 2 、 笋 用 林 培 育
以竹为业ꎬ 形成了独特厚重的生态文化、 绿色自
然的美食文化、 巧夺天工的非遗文化ꎮ
1 1 以竹促绿ꎬ 传承生态文化
“ 竹 王”
“ 红赤水” “ 桫椤妹红油脆笋” 等获得贵州省名
理标志ꎮ
1 3 以竹兴文ꎬ 传承非遗文化
赤水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ꎬ 成
功申报 “ 赤水独竹漂” 国家级非遗项目和 “ 竹雕
“ 竹科技” 、 探索 “ 竹碳汇” 、 加强 “ 竹交流” ꎮ 文章从传承弘扬竹文化、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探索生态价
值实现路径等多个角度阐述了赤水市发展竹产业的经验做法ꎬ 以期进一步探索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
路径ꎬ 持续做大 “ 中国竹都” 的有效支撑ꎬ 让竹子成为赤水发展的强市之竹、 富民之竹ꎮ
川渝ꎬ 总 面 积 1 852 km 2 ꎬ 总 人 口 32 万ꎬ 素 有
界自然遗产地、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ꎮ 赤水市竹木
面积 8 85 万 hm 、 乡土竹种 12 属 34 种ꎬ 竹农人


率 82 51%、 位居贵州第一ꎬ 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
会授予 “ 中国竹都” 称号ꎮ
近年来ꎬ 赤水市深入践行 “ 绿水青山就是金
环招商引资等特色专班ꎬ 编制发展规划ꎬ 出台系
零售商场ꎬ 成 功 占 据 国 内 竹 笋 食 品 领 域 市 场 份

笋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笋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笋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本调研报告旨在对笋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全面了解该行业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调研报告根据实地考察和相关数据统计得出一系列结论和建议,希望能够对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产业概况1. 产业发展历史及现状:笋作为一种传统的农产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目前,笋产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农业产业,并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2. 产业规模和产能:笋产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不同地区的产能也有所增加。

特别是近年来,笋产业在一些农村地区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3. 产业链完整度:笋产业的产业链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

其中,种植环节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决定了整个产业链的质量和效益。

三、产业存在问题1. 市场需求不足:笋产品的市场需求虽然有所增加,但与产能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市场供大于需的问题。

2.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种植、加工等环节的管理不到位,笋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行业整体的形象和竞争力。

3. 缺乏标准化和品牌建设:笋产品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难以形成品牌效应,限制了其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发展机遇1. 健康饮食的推动:随着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提高,对于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笋作为一种天然、营养丰富的食品,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2. 市场拓展需求:笋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新兴市场对于笋产品的需求潜力巨大,具有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

3. 政策支持:国家对于农业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资金等措施,为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保障。

五、发展策略1. 加强品牌建设:笋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绿色、有机、高品质的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提升产品质量:笋产业应加强种植、加工等环节的管理,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

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效益分析

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效益分析

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效益分析赤水市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南部,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赤水市古树名木和竹子资源丰富,竹子是当地的主要特色产业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过度采伐和不合理利用等原因,当地的竹子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浪费,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赤水市从生态化竹业建设方面入手,率先开展竹子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竹子种植和种苗、茶叶和竹林互作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对竹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具体来说,赤水市在竹业生态建设方面采用了以下的模式和措施:1.协调发展模式采取了竹子种植和茶叶种植相互结合的方式,即把竹林和茶园混合种植,形成了“茶竹共生”的生态模式。

这种种植方式具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特点,不仅能够保护当地的竹子资源,减少竹子的砍伐,还能够增加茶叶种植的品种和数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适度经营模式建立了生态竹林经营的管理体系,实行竹子的流转经营模式。

基于竹子资源的消耗性特点,通过合理的经营和管理,实现了对竹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3.全生态利用模式在竹子生长过程中,充分利用竹子秸秆、竹片等废弃物,采取了“废弃物利用”、“循环利用”等措施,实现了竹子资源的全生态利用。

通过对竹子的全方位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也使当地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提升。

以上几种模式的实践效果表明,生态竹业建设不仅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推广生态竹业的过程中,还需要继续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以推动竹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

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效益分析

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效益分析

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效益分析赤水市是一个以竹为主的产业城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的探索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竹业生态建设模式下,竹子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生态资源,将其种植、加工和利用的各个环节纳入整个生态链中,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方面提升。

一、竹业生态建设模式的基本概念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具有相对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其中包括如下几个主要要素:竹林种植、生态资源合理利用及综合开发、环境保护和公益性服务等分子环节。

这一产业生态系统有望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几个方面产生显著的正向推动,如:城市经济增长、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福利的提升等。

1. 竹林种植:竹林种植是竹业生态建设模式的基础和前提,它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规模和质量。

竹林种植的特点就在于它既是一种黑土地的生态修复方式,也是一种经济价值的收益模式。

2. 生态资源合理利用及综合开发:在竹业生态建设模式下,无论是竹林还是其它生态环境,处于生长周期的任何生物资源都应该被充分利用。

同时,针对不同阶段的生态资源,竹业生态建设模式也会在其生长、成长、收获等各个环节中,采用种植、采摘、成型、加工等多种手段进行有效利用。

3. 环境保护:竹林生长环境的改善、竹子综合利用的环保措施以及后续的生态修复等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竹业生态建设模式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将涵盖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以及植被保护多个方面,以此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4. 公益性服务: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将在竹林围护、环境整治、保洁清理、旅游开发等领域进行公益性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起到社会贡献的作用,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1. 直接经济收益:竹业生态建设模式从竹子种植开始,通过技术手段改良竹子品质、提高加工转化率和品质的同时,也最大化挖掘了其它各种潜在价值。

这样可以达到稳步提升竹林经济收益的目标。

四、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1. 土地生态的改善:赤水市位于中国典型的山区,过去多年因建筑、采煤等人类活动,大片土地遭到破坏。

竹笋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竹笋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竹笋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竹笋是一种独特的食材,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竹笋特有的营养价值的逐渐认知,竹笋产业迅速发展。

本报告将对竹笋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调研分析。

二、竹笋产业的现状1. 产区分布竹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如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省份。

其中,浙江是我国竹笋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等地以其优质的竹笋品质享誉全国。

2. 产业规模竹笋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我国竹笋年产量已达到150万吨以上。

竹笋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口到国外,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品种之一。

3. 产业链条竹笋产业的发展涉及到从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等多个环节。

种植环节主要包括竹林培育、选种、施肥等工作;采摘环节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加工环节涉及到竹笋的清洗、切割、脱毛等步骤;销售环节需要建立健全的销售渠道和品牌。

三、竹笋产业的发展趋势1.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饮食的追求,竹笋作为一种低脂肪、低糖分、高纤维的健康食材,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竹笋可以用于烹饪各种菜肴,口感鲜嫩,营养丰富,适合不同年龄层的人群食用。

2. 科技创新推动发展竹笋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和创新。

当前,一些科技手段正在被应用于竹笋的种植和加工中,如无土栽培技术、温室大棚种植技术、脱毛机械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竹笋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竹笋产业的发展。

3. 产业升级与转型随着竹笋产业的发展,单一的竹笋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业升级和转型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

例如,将竹笋加工成竹笋干、竹笋罐头等深加工产品,延长竹笋的保质期和增加附加值,提高竹笋产业的竞争力。

四、竹笋产业面临的挑战1. 品质问题由于竹笋的生长受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品质不一致成为竹笋产业的一个难题。

为了提高竹笋的品质和口感,需要加强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培训,确保供应的竹笋品质稳定。

赤水竹产业调研

赤水竹产业调研

赤水市竹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2019年3月25日一、林区产业道路建设(共需资金5.15亿)现状:2016-2018年累计新增产业路2892公里,硬化2344公里,全市公路里程累计达5533公里,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交通基础不断夯实。

需求:一是新建产业路1601公里,以解决竹材运输,二产得不到原料保障的问题。

建议省级列入交通投入计划,解决新建产业路投资金入3.2亿元(按20万/公里测算);二是在相对平缓的竹林地内新建连接主路的机耕道(宽2-3.5米)1500公里(按13万/公里),需投入资金1.95亿元;三是争取减免修建产业路应缴纳的植被恢复费。

实施:产业公里以乡镇为业主组织实施,市交通部门一是加技术指导,验收会格后按照20万元公里的标准进行补助。

(建设标准:路基宽5米,有效路面4.5米,块石20公分,碎石8公分厚,纵坡不超过18%,边沟规格30*30cm)。

效益:该产业路建成后,可覆盖40万亩的竹林(其中杂竹原料林20万亩,楠竹林20万亩),一是降低劳动成本;二是实现林农净增收2.46亿元,人均增收1518元,其中增加竹原料采伐运输30万吨(按500元吨计算),净增收1.5亿元;增加楠竹材480万株(按12元/株计算)、竹笋2万吨(冬笋4000吨,按16元公斤,春笋16000吨,按2元/公斤计算),竹材净增收0.576亿元,竹笋净增收0.96亿元;三是解决龙头企业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促进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二、将竹材采伐、起运机具列入省级农机补贴范围(需补贴资金1390万元)现状:一方面当前竹采伐方法落后,以刀砍、肩抗为主,采伐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另一方面竹农采运机械一次性投入过高,负担不起。

需求:一是购置采伐机具1400套(按0.7万元/套计算),需980万元(其中申请省级农机补贴700万元)。

二是购置竹原料起运机具45台(按22万元/台计算),需990万元(其中申请省级农机补贴690万元)三、设立竹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现状:当前贴息及贷款政策偏向国企多,私企融资难。

竹笋产业调研报告

竹笋产业调研报告

竹笋产业调研报告
文中涉及的竹笋产业调研报告内容如下:
一、引言
竹笋是一种传统的可食用植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竹笋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并具有独特的风味,因此备受消费者喜爱。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竹笋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竹笋产业概述
2.1 竹笋在中国的历史和地域分布
2.2 竹笋的品种和特点
2.3 竹笋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
三、竹笋产业链调查
3.1 原料供应链
3.1.1 竹笋种植面积和产量
3.1.2 竹笋种植技术和管理
3.2 加工生产链
3.2.1 竹笋加工工艺和设备
3.2.2 竹笋加工企业现状和规模
3.3 销售渠道链
3.3.1 竹笋产品销售市场和主要渠道
3.3.2 竹笋产品品牌和市场占有率
四、竹笋产业发展态势
4.1 竹笋产业的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
4.2 竹笋产业的竞争格局和市场份额
4.3 竹笋产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五、竹笋产业发展建议
5.1 支持政策推进和引导
5.2 提升竹笋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5.3 加强竹笋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
5.4 加强竹笋产业的质量监管和食品安全管理
六、结论
本次调研发现,竹笋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

我们建议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竹笋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七、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列表)
附录一、调研问卷
附录二、调研数据表格。

2023年竹笋加工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竹笋加工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竹笋加工行业市场调查报告竹笋是一种富含营养的蔬菜,具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其独特的口感和多样的制作风味,竹笋加工已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行业。

本文将对竹笋加工行业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一、市场概况竹笋是中国南方乃至东南亚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对于这些地区的民众来说,竹笋是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蔬菜。

而随着交通和物流的发展,竹笋也逐渐被推广到全国各地。

竹笋制品不仅具有良好的质量保证和风味,而且价格适中,比较受消费者的喜欢。

因此,竹笋加工行业的市场需求非常大。

二、市场竞争分析目前竹笋加工行业存在一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品质:竹笋的加工过程对其品质影响很大,造成了市场上产品的差异化。

一些大型竹笋加工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竹笋制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2.产品种类:竹笋加工行业的产品种类多样,不仅有鲜竹笋、腌竹笋等传统产品,还有竹笋干、竹笋罐头等新型产品。

这些产品丰富消费者的选择,也提高了竹笋加工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3.价格竞争:由于竹笋加工行业存在规模经济效应,一些大型企业能够降低成本,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产品。

这对小型企业来说是一种威胁,也使得市场上竹笋产品的价格比较竞争激烈。

三、发展前景分析虽然竹笋加工行业存在一定的竞争,但随着人们对健康膳食的重视和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增加,竹笋加工行业仍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这对于竹笋加工行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2.市场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的要求也在增加。

竹笋作为一种传统的绿色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健康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3.产品创新:竹笋加工行业可以通过产品创新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比如,可以开发出更多口味的罐头竹笋、竹笋粉和竹笋饮料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

竹笋企业实地考察报告

竹笋企业实地考察报告

竹笋企业实地考察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将介绍竹笋企业实地考察的背景与重要性。

竹笋作为一种优质的食材,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

因此,对竹笋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既可以深入了解该产业链的情况,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本报告将就竹笋企业的实地考察过程与所得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相关企业的未来发展与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首先概述竹笋企业实地考察的背景和意义,然后介绍本文的结构框架和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对竹笋企业的背景进行介绍,同时详细介绍实地考察的地点选择与准备工作,并描述实地考察的过程与所见所闻。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竹笋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总结实地考察的收获与启示,并提出对竹笋企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以上结构,将全面展现竹笋企业实地考察的全貌,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竹笋产业并得到启发。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实地考察的目的和意义的阐述。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本报告中,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竹笋企业,深入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发展状况和面临的挑战,为竹笋企业的发展提供实际参考和建议。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希望了解竹笋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于全面了解竹笋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竹笋企业的实地考察,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促进竹笋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

通过本次实地考察,我们将全面了解竹笋企业的发展现状,为竹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2.正文2.1 竹笋企业的背景介绍竹笋企业是以竹笋的种植、采摘、加工和销售为主要经营内容的企业。

竹笋是一种传统的绿色食品,富含营养,具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和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加,竹笋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竹笋企业在种植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竹笋生长的品种,并采用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确保竹笋的质量和产量。

调研报告竹笋产业

调研报告竹笋产业

调研报告竹笋产业竹笋产业调研报告一、引言竹笋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以其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喜爱。

竹笋产业是中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本报告将对竹笋产业进行深入调研,以探索目前产业现状、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二、竹笋产业现状1. 产业规模:竹笋产业在我国已经有着较大的规模,主要分布在竹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如江浙沪地区、福建、广东等省份。

据统计,我国竹笋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2. 产业链条:竹笋产业涵盖了竹子栽培、笋苗培育、苗种繁殖、采摘加工等环节。

目前,竹笋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其中,竹笋采摘和加工环节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3. 产品销售:竹笋主要以鲜笋和腌笋两种形式进行销售。

鲜笋主要供应给餐饮行业,而腌笋则主要用于家庭消费。

此外,竹笋还可以加工成竹笋干、罐头等多种产品,供应给食品加工行业。

三、竹笋产业问题1. 品种单一:目前竹笋产业主要以毛竹为种植对象,较为单一,导致竹笋市场供应相对单一。

因此,提高竹笋品种选择,增加品种多样性的培育工作非常重要,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 供给不稳定:竹笋的生长周期较长,以及受到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竹笋供给不稳定。

因此,探索提高竹笋生产效益、优化供应链管理等策略是竹笋产业发展的关键。

3. 品质标准不统一:目前,竹笋行业在品质标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地区、市场的竹笋质量标准存在着相应的差异,影响了产品的交易和市场竞争力。

四、竹笋产业发展前景1. 市场需求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竹笋作为一种低脂肪、低热量、高纤维的绿色食品,符合现代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需求。

因此,竹笋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 品牌建设重要:竹笋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

只有通过品牌效应,才能更好地引导消费者购买竹笋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行业竞争力。

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效益分析

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效益分析

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效益分析赤水市坐落在贵州省的中部,是一个以竹业闻名的地方。

赤水市拥有大片竹林资源,竹子是当地人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实现经济效益,赤水市积极探索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本文将对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及其效益进行详细分析。

一、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1. 竹林保护和修复赤水市大力推行竹林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采取轮作种植方式,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指导,保持竹林的生态平衡。

在竹林保护方面,政府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禁止乱砍滥伐,保护竹木资源。

在竹林修复方面,采用合理的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方法,促进竹林的健康生长。

2. 引进新技术赤水市积极引进新技术,提高竹业种植、加工和利用的效率。

引进先进的竹木加工设备,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减少劳动成本。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生产管理效率。

这些技术的引进不仅提高了产值,还提高了竹业的生态效益。

3. 生态旅游开发为了保护竹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赤水市将竹林作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通过合理利用竹林资源,开发出一系列的生态旅游项目。

利用竹子搭建生态农家乐、竹楼等农业旅游项目,通过开发生态旅游,吸引游客,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保护了竹林资源的生态环境。

1. 经济效益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竹业种植方面,利用新技术和科学管理,提高了竹木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

在竹业加工方面,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提高了竹木的加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利润。

在生态旅游方面,利用竹林资源开发了一系列的生态旅游项目,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的经济效益显著。

2. 生态效益赤水市竹业生态建设模式还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通过竹林保护和修复,保持了当地竹林的生态平衡,维护了地区的生态环境。

引进新技术,提高了竹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

通过生态旅游开发,提高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增强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023年竹笋加工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竹笋加工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竹笋加工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竹笋是一种高营养、低热量的食品,含有充足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

据统计,竹笋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是中国的传统农产品之一。

同时竹笋也是一个产业,竹笋加工行业的发展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竹笋加工行业的概况、市场情况、竞争状况、发展前景等。

二、竹笋加工行业概况竹笋加工行业涉及到竹笋的采摘、储存、运输、清洗、切割、加工成品、包装等多个环节。

在传统的竹笋加工中,主要的加工产品包括竹笋干、竹笋酱、竹笋丝等。

而在现代的竹笋加工中,除了传统的产品外,还涌现出了种类繁多的加工品种,如竹笋罐头、竹笋脆片、竹笋粉等。

竹笋加工行业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和产业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竹笋加工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竹笋加工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创新和开发。

同时,由于竹笋生长季节短,竹笋的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创新也是产业化的重要一环。

三、竹笋加工行业市场情况竹笋加工行业市场主要的销售渠道是零售市场、超市、商超、餐饮企业、网上销售等。

当前,人们在生活中对于食品的需求的日益增加,中国的竹笋加工行业也在迅速发展。

而竹笋加工品常被生产商作为礼品、伴手礼等商品出售,如竹笋酱、竹笋脆片等在一些旅游城市和特色小镇销售非常火爆。

根据相关的调研报告显示,竹笋加工行业市场的规模较大,年销售收入已达几亿元,而未来这一市场的增长速度也会非常迅速。

四、竹笋加工行业竞争状况在竹笋加工行业中,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品牌知名度、价格等方面。

目前,竹笋加工行业中的知名品牌还比较少,市场上存在很多小型的竹笋加工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

这也意味着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加强自身技术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优化。

此外,竹笋加工行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产能过剩。

在竹笋生长季节,对于竹笋的采购和加工都会非常火爆。

由于竹笋脆嫩易变,生鲜时效性较强,因此竹笋的加工企业在短时间内大量加工竹笋,以满足市场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水市竹笋产业调研报告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国土面积1852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人,是黔北通往川渝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边城”之称。

赤水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以行政区名称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长征遗址”的美誉。

赤水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

现有林地面积224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32.8万亩,森林覆盖率82.77%,居贵州第一。

一、赤水竹笋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竹资源现状
全市现有竹林面积132.8万亩,已查明的乡土竹类有12属34种,加上近年引种成功的竹类,全市现有竹子约25属300余种。

现有的300余种竹类中,竹笋可食用的有十数种。

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广阔,且具有一定资源量的有楠竹、水竹、绵竹、麻竹、箐竹(合江方竹)、苦竹等种类。

楠竹面积52.8万亩,年产冬笋及春笋约2万余吨;绵竹、麻竹面积约35万亩,年竹笋产量约2.7万吨;箐竹面积约2.3万亩,年竹笋产量约0.4万吨;苦竹、水竹共数千亩,年竹笋产量数百吨。

(2)竹笋加工现状
现有规模性注册竹笋加工企业2家,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及赤水市黔原笋业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均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年竹笋加工能力近万吨;另有部分农村小作坊进行笋干加工,年加工量数千吨;其余所产竹笋基本以鲜笋销售。

企业加工产品主要有休闲风味食品笋、包装的清水笋、调味笋等;小作坊收购的竹笋烘干后直接销售。

二、主要做法
(1)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竹笋基地改造
选取我市产笋优势竹林,通过林地去杂、松土垦复、培土施肥及密度控制等综合育林措施,调节竹林结构与改善竹林生长条件进行试验示范,已累计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葫市林场3000亩楠竹笋材两用高效经营示范基地、天台镇星光村田坝组90亩麻竹笋
用林基地、复兴镇凯旋村张家湾120亩绵竹、麻竹笋材两用林培育基地及同兴林场大坝山500亩箐竹笋用林基地等示范建设基地,带动全市笋用林培育工作。

(2)扶持加工企业
依托中央财政林业贷款贴息及省级林业产业发展政策,积极为企业申请资金,开展竹笋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

近三年来,已累计为红赤水集团公司、黔原笋业有限责任公司申请到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60余万元。

有力地助推了我市竹笋加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3)建立科技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针对地方特色优势竹笋产业的发展,每年邀请包括南京林业大学丁雨龙教授、贵州大学苟光前教授为主的竹类研究专家,赴赤解决方竹林高产基地培育、笋用食品开发等关键技术。

为林农及竹笋加工企业提供科技支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竹农采笋方式不当
竹产区的群众长期按照采大留小、采强留弱、采好留坏甚至只采不育等粗放经营方式,超强度采笋,导致竹林资源成为林分质量差、立竹密度大、竹笋产量低的低产林,竹产区群众收入低,贫困面大,严重影响了我市竹笋产业的健康发展。

(2)笋用林培育技术水平低下
政府对笋用林培育缺少引导和扶持,鲜有林农和企业潜心笋用竹林培育,笋用林培育技术研究和实用技术推广几乎无人问津,致使笋用林培育现今仍处于低下技术水平。

除有少量的方竹、苦竹笋用林采取了砍除杂灌、松土除草等粗略的培育措施外,绝大多数的笋用林未采取其提高竹笋产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基本处于生产竹材为主附带收获竹笋的状况。

笋用竹林培育新技术推广应用鲜有涉及,有机、绿色、无公害竹笋培育等新理念未普及和推行。

(3)笋用林培育组织化程度不高
多以分散的、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主,全市及数个乡镇虽成立有竹产业协会,但大都有名无实,未能真正发挥职能作用。


致笋用林培育市场信息不灵、经营手段落后、专业化程度低,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经营效益无保障。

(4)竹笋加工能力弱,产业发展拉动力不强
全市现仅有注册竹笋加工企业2家,年加工能力近万吨;另有部分农村小作坊进行笋干加工,年加工量数千吨;其余所产竹笋基本以鲜笋销售。

竹笋加工能力弱,导致竹笋产业发展缺少整体拉动力。

(5)竹笋综合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竹笋加工主要是利用笋肉,笋头、笋壳等均作为废物丢弃,竹笋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导致加工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经营效益下降,同时限制了竹笋加工产业链的延伸。

(6)品牌意识不强,市场开拓不足
作为全国知名竹子之乡,赤水市竹笋资源丰富,其所产楠竹笋、箐竹笋在国内也有一定声誉,但一直没有创建有商标。

竹笋加工历史不可谓不久远,品种也不少,但迄今仍没有具有影响力的商标。

缺少品牌优势,严重制约竹笋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致使竹笋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四、发展竹笋产业的建议
(1)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科学规划
我市竹笋产业的发展思路应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加工利用为龙头,以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开发新产品和绿色食品为重点,以抢占市场占有率为关键,逐步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创名牌,公司加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在理清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应全面、深入调查全市的竹笋资源情况及竹笋资源发展潜力,结合当前的竹笋产业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竹笋资源培育和竹笋加工业发展规划。

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提出推进措施和政策,为竹笋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2)推广实用技术,强化资源培育
富足的竹笋资源是支撑竹笋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加工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我市的笋用林面积不小,但竹笋产量却很有限。

主要是对笋用林培育还未予以重视,没有推行科学的培育技术。

现今笋
用林的培育技术已比较完善,主要包括调整竹林结构和改善生长条件两个方面,关键技术含合理调整密度和年龄结构、垦复和清除杂灌、施肥等。

只要重视了以上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竹笋产量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在推行科学培育技术过程中,要加强竹笋有机、绿色、无公害生产的标准制定及其推广应用,为加工企业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奠定基础。

(3)加强新产品开发,提高竹笋资源利用率
我市开发的竹笋产品种类还很有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现今竹笋产品的开发已从食品扩展到保健、饮料、药用等领域,对竹笋加工剩余物笋头、笋壳的开发利用已取得可喜的进展。

要紧密根据竹笋加工行业发展趋势,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加强对竹笋加工剩余物笋头、笋壳的开发利用,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拓展竹笋加工的产业链。

(4)培育龙头企业,壮大竹笋加工业
积极引导加工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转变,对重点企业要加大扶持培育,使其尽快做大做强。

要扶持和引导企业走联合之路,整合资金、人才、土地、市场、品牌的发展要素,加快企业规模的扩大。

要鼓励企业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森林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确保竹笋及精深加工产品的安全质量。

(5)加大品牌培育,打造知名品牌
加大品牌培育,把品牌建设作为提升竹笋产业综合实力、赢得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任务,综合运用政策、资金、宣传等手段,强化技术创新、标准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创建,打造具有特色的竹笋产业品牌,提高我市竹笋的市场知名度。

(6)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改革市场营销方式
要大力培育农产品现代营销主体,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中介流通组织,培养农产品营销人才;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经纪人代理等现代农产品交易方式,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建配送公司、物流中心;要不断优化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加快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和开展农产品推广活动。

(7)健全政策保障,优化发展环境
把竹笋产业发展作为特色产业予以重点扶持。

在原材料基地建设、技术推广、打造龙头、产品流通、产业融合等方面给予明确的政策支持。

要建立完善规范的竹林地评估流转制度,鼓励竹林地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竹业经营大户流转,推进规模经营;要加强公共财政和专项资金对竹产业发展的扶持,设立扶持竹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整合支农项目资金和有关优惠扶持政策向竹竹笋产业倾斜,支持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重大产业化项目,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加大金融信贷对竹产业的支持力度,推进林权证抵押贷款,完善林农小额信贷制度;要鼓励开展笋用林培育科学技术研究和实用技术推广,努力提高笋用林培育的科学技术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