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劳动力供给分析

合集下载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I. 概述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平衡随着时间和区域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在这个市场中,雇主和雇员相互作用,他们的需求和供给也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属性。

本文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劳动力市场,探讨如何优化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并促进经济发展。

II. 劳动力需求分析劳动力需求是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规模和结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等等。

1. 人口规模和结构人口的大小和结构对劳动力需求有直接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增加。

此外,不同年龄组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应根据其业务的性质和需求决定如何配置其人力资源。

2.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现代社会中劳动力需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技术进步,许多手工作业和传统行业正在被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所取代。

但是,新技术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新兴产业。

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应该了解这些变化,调整其人力资源规划以符合市场要求。

3. 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重要指标,因为它对企业的营收和盈利能力有重要影响。

如果经济增长率高,那么企业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来满足需求。

4. 产业结构不同的产业结构也会影响劳动力需求。

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需求不同,因此企业应该了解不同行业的需求,并在需要时进行适当的转型。

III. 劳动力供给分析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市场中可用的工作人员。

它受到教育程度、性别、年龄、技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 教育程度教育程度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密切相关。

受过更好教育的人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水平。

因此,教育政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应该被谨慎考虑。

2. 性别性别对劳动力供给也有决定性影响。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需求不同,女性在某些领域的就业机会较低,工资水平也较低。

因此,促进性别平等和消除性别歧视是优化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方面。

劳动经济学3

劳动经济学3

(五)劳动供给决策现象
讨论: 讨论: 在实际生活中,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旅游的多是 青年人和老年人? 青年人和老年人? 超过65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工 对"超过 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工 作?"的分析
1),就业年龄 ),就业年龄 ),
1,选择就业的年龄出现向后推移的倾向 , (1)由于一个人年轻,因此将时间资源用 来投资教育的机会成本是最低的.从经济 的视角看是合理的. (2)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其投资于教 育的时间越早,则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就越 大.
2,就业年龄向后推移是有条件的 , (1)这种推移是有极限的.因为人们接受教 育活动最终要与有酬的市场劳动联系在一 起,接受学历教育的活动总有终结之日, 接下来就是就业. (2)学历教育的发展要受到社会,经济的制 约.大学入学率并不是永远都是增长.
3,对于为什么读大学,从经济学的角度考 察有两种观念:一种是把大学教育看做人 力资本投资,另一种是把大学教育看做消 费. 讨论: 讨论:根据你自己的受教育经历及未来的 预期收入及发展态势,从经济学的角度分 析,选择读大学的决策是否合理?
关注妇女劳动参与率: 关注妇女劳动参与率:半边天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上 升的原因是什么? 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 量适合女性的岗位 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缩小,家 庭劳务市场化 观念的变化:独立意识,经济独立是基础 离婚率的上升:机会成本过高 妇女男女平等权意识
劳动和闲暇
闲暇: 闲暇:除了工作以外的时间,即可以用于各种消 费活动的时间.
闲暇可以带来直接效用,而劳动通过工作 获得收入,进而可以通过购买商品消费而 间接获得效用.
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 的分配.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们在闲暇 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 收入之间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 望.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曲线

c. 工资率
W2→W3
平均工作时间 40h→45h
.
17
(三)经验推导: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表现为 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原因:
1、个人偏好的差异。在某一工资率下,有些人可能倾向 于减少工作时数,其他人则增加。这说明,所有个人劳 动力供给曲线都不是重合的,通常的情况,在每一均衡 工资率下,愿意增加的工作时数比愿意减少的工作时数 可能更多。
(一)劳动力供给弹性
定义:因工资率变化而引起的劳动力供 给的相应变动率。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 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的 比值。
ES=
L / L W /W
.
19
劳动力供给弹性值的分布区间为 【0,∞】,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 值,可将之分为五类: (1)无弹性,即Es=0。 (2)无限弹性,即Es→∞。 (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 (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 (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
2、较高保留工资的影响。保留工资指个人愿提供工作时
数的最低工资水平。对于保留工资较高的人来讲,工资
率太低时,他们不愿提供市场工作,但他们的行为并不
会改变供给曲线的走向。当工资率较高时,工资率增加,
对他们替代效应远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将无限的增加他
们愿意提供的工作时效。 .
18
企业、行业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
22
练习1:
当现有的工时总量不足以完成预期的生 产任务时,有三种办法: (1)招聘新雇员或雇佣临时工; (2)增加现有雇员制度工作时间内的工作 负担; (3)组织雇员于制度工作时间外加班。 分析哪一种办法对企业来说适用?
.
23
练习2:
建立一组简单的模型,说明医生的劳动 力供给曲线与护士的供给曲线的区别。

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Z

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Z
愿意工作H1H小时 工作0小时。
H1
H
但制家庭内部与就业有关的分工协作关系已经存在。 其简化状态是:在考虑妻子以及家庭其他成员(16-19
岁年龄段青年成员)是否就业时,家庭中已有人在就 业中了。
(以图示)
劳 动 时
a H

t
bc
d
U3
U2 U1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的 实证分析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趋势 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劳动参与决策
一、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1、含义:指劳参率依年龄增长呈周期性变动的 曲线。
劳 参 率
劳 参 率
男性
年龄
女性
年龄
2、特点:
⑴总的:
我国男性、女性劳参率都呈倒U形;男性劳 参率总体水平比女性劳参率高;
H
a
b
W1
W1
t
U c
R cVd
O
Y
Ya
Yb
中国
美国
时期
1970-1975年 58.0
73.3
1990-1995年 64.1
79.5
63.2
71.3
68.4
75.7
2、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
教育水平提高,工资率上升 灵活的用工制度 科技进步提高了家务劳动的效率 生育率下降
3、青年人劳参率下降。
4、高年龄群体的劳参率下降。
5、男性成年人是稳定的高水平劳动力供给的 主体。
世界上多数国家女性劳参率呈M形。
⑵具体的:
①中国劳动力参与率统计: 15-19岁年龄组女性劳参率大于男性劳参率。 50岁以后女性劳参率显著下降 60岁以后男性劳参率显著下降 21-54岁男性劳参率都在90%以上,说明成年男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分析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分析

入的组合,均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约 束线外的任何一点所示的组合,在既定 的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力的条件下是达 不到的。
收 入 Y
O
а
余暇 劳动 时间H

收入约束线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
1、斜率为负。表明闲暇时间会随着收
入增加而下降 2、约束线的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比
如AB线的斜率为-8,表示增加一小时
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表 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位移。
工 资 率
劳动量L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W S
W2 W0 W1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W
b
a c b W0
s2 s0 a c
s1
L1
L0
L2
L
L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0
L1
L
例:手工排版工供给的减少,不可能是由于( A、手工排版工的工资率下降

B、机械排版工的工资率上升
上一等式的经济含义解释了为什么X点是最 优的工作时点数, 工资率(约束线的斜率)表示额外工作一小 时所获的报酬,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衡量的 是劳动者从心理上感受到的每小时闲暇的价 值。 为了使效用最大化,劳动者的决策规则是只 要工作额外一小时的收入超过从心理上感受 的每小时闲暇的价值就继续工作;相等时, 效用达到最大化。
(三)社会制度因素
1、劳动制度 2、工资制度
第三节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
如果把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
劳动力供给量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 示,这个函数关系成为劳动力供给函数。 以S表示劳动力供给量,以Xi (i=1,2,3….)表 示影响因素,则 S = f(X1,X2,X3,X4,·· ·,Xn )

西方经济学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在西方经济学中,劳动力市场一直是研究和分析的重要领域之一。

西方经济学家通过不同的理论和模型,试图解释和预测劳动力市场的行为和运行机制。

本文将就西方经济学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展开探讨。

1. 劳动力供给在西方经济学中,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工资预期、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劳动力价格以及福利制度等。

个体根据自身工资预期和劳动力价格做出决策,选择参与劳动市场或者选择其他活动。

经济学家通过劳动力供给曲线,描述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供给情况。

2. 劳动力需求在西方经济学中,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生产率、资本投资、技术进步以及劳动力成本等。

生产企业会根据生产要素的价格和生产效率来决定雇佣的劳动力数量。

经济学家通过劳动力需求曲线,描述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情况。

3. 劳动力市场均衡在西方经济学中,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相等的状态。

当劳动力供求出现不平衡时,市场机制会通过调整工资水平来达到均衡状态。

当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时,工资水平下降,从而促使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需求增加,最终达到均衡状态。

反之,当劳动力供给小于劳动力需求时,工资水平上升,从而促使劳动力供给增加,劳动力需求减少,最终达到均衡状态。

4. 不完全竞争与市场失灵在现实中,劳动力市场往往存在不完全竞争和市场失灵的情况。

不完全竞争指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垄断或寡头垄断情况,企业可以通过操纵工资水平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调节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导致劳动力市场无法达到均衡状态。

这时,政府可能需要通过政策干预来改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如设立最低工资标准、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等。

5. 劳动力市场与经济增长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行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在劳动力市场运行良好的国家,劳动者和企业能够更好地匹配,从而提高劳动力效率和生产力。

此外,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也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劳动力供需与分析

劳动力供需与分析

劳动力供需与分析劳动力供需是指劳动市场上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之间的供求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供需的平衡与调整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劳动力供需的分析,探讨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解决劳动力短缺与就业失衡的对策。

一、劳动力供需状况与影响因素1.劳动力供给状况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愿意并能够提供劳动的总量。

其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人口规模和结构: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决定了劳动力的总量和质量。

人口的增长与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供给。

(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指适龄人口中就业或寻求就业的比例。

劳动力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劳动力供求的平衡。

2.劳动力需求状况劳动力需求是指用工单位在一定时间内需要的劳动力总量。

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1)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决定了经济活动的规模和力度,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2)产业结构调整:不同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需求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二、劳动力供需失衡的问题1.劳动力短缺与供给过剩劳动力短缺是指劳动力供给不足以满足劳动力需求的情况,而劳动力供给过剩则是指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

这两种情况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1)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将限制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发展空间,导致用工单位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抑制了经济的发展潜力。

(2)劳动力供给过剩的问题:劳动力供给过剩将导致就业困难和失业率上升,对社会稳定和个体的生计造成负面影响。

2.劳动力需求结构和技能匹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和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

然而,劳动力供给的结构和技能储备与之不匹配,造成了技能短缺和就业不平衡的问题。

三、解决劳动力供需失衡的对策1.改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加强职业教育的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适应能力,以满足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劳动经济学课件 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课件 劳动力供给

第四节 最佳劳动力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六、家庭劳动力供给(贝克尔)

2商品的特性
商品可以分为时间密集型和物品密集型两种


时间密集型:包含大量时间和少量物品 物品密集型:包含大量物品和少量时间
在一定的限度内,生产商品的时间和物品之间通常
是可以互相替代的
第四节 最佳劳动力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h
第四节 最佳劳动力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个人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对预算线的影响
Y Y3 Y2
个人可支配时间增加 曲线平移,收入增加 工资率提高,曲线旋转 收入增加
Y1
h1
h2
h
第四节 最佳劳动力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三、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
无差异曲线:个人的主观愿望 预算约束线:反映了个人的现实条件
劳动经济学
广东白云学院 黎超 15914509827 18670201827 705633025
广东白云学院
案例


人社部:中国劳动力供给总量还在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15至59岁的劳动年 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减少了345万人。有分析认为,劳动年 龄人口总量下降,这一历史性的拐点,意味着年轻人需要 抚养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即人口抚养 比上升,使得中国经济过去赖以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窗口 加快关闭,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会日益严重。 尹成基对此表示,虽然有关机构和专家预测,将来一个时 期,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会持续减少,但在“十二五”期间 ,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还是呈增加的趋势。主要有以下两 个原因:
ES=(ΔS/S)/(ΔW/W)
第三节 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供给曲线
E=0含义: 1短期内,劳动者来不及调整工作计划和职业技能 2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国内劳动力数据分析报告(3篇)

国内劳动力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报告通过对国内劳动力市场的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官方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加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劳动力市场现状分析(一)劳动力总量1. 总量规模: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截至2022年底,全国就业人员总数达到9.11亿人。

2. 增长趋势:从增长趋势来看,劳动力总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

(二)劳动力结构1. 年龄结构:我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比逐年下降。

2. 性别结构:男性劳动力占比略高于女性,性别比例相对均衡。

3. 城乡结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趋势明显,但仍有大量农村劳动力未实现转移。

(三)劳动力素质1. 教育程度:我国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逐年增加。

2. 技能水平: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劳动力技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四、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一)劳动力市场供需格局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总量将保持稳定,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2.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结构将发生变化,对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二)劳动力市场结构调整1.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将呈现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2. 区域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将呈现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三)劳动力市场流动1. 城乡流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将减弱,但仍有大量农村劳动力未实现转移。

2. 区域流动:劳动力市场流动将更加活跃,跨区域流动将成为常态。

五、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一)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1. 劳动力供给过剩:低素质劳动力供给过剩,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劳动供给理论

劳动供给理论
19
2、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工资率上升后来,劳动者实际上类
似于取得了一种非劳动收入,而在其他条件不 变旳情况下,非劳动收入旳增长会造成劳动者 劳动力供给时间旳降低。所以工资率上升旳收 入效应,会促使劳动者降低劳动力旳供给时间, 多享有闲暇。相反,工资率下降旳收入效应, 则造成劳动者好像失去了某种非劳动收入,从 而造成劳动者为了为了维持原有旳收入水平而 增长劳动力供给数量。
旳是,劳动力供给数量伴随工资率旳提升而提升。而当 工资率降低时,劳动者乐意供给旳劳动数量就会降低。
W
s
W
S
L 图a
L 图b
图b显示旳是一条垂直旳劳动力供给曲线。它反应旳 是不论工资率怎样变动,劳动力供给数量都不会增长或 降低,即工资率对劳动力旳供给数量没有影响。
7
还有一种是一条向后弯曲旳劳动力供给曲线。它表白在 一定旳阶段,劳动力供给数量伴随工资率旳提升而增长; 但当工资率超出一定水平之后,伴随工资率旳进一步提 升,劳动力供给数量反而会降低。
第三章
Labor
劳动力供给
Economics
劳动力供给是劳动力市场一种主要旳方 面,是决定劳动力市场形成旳主要原因 之一。它不但是微观经济学中要涉及到 旳内容之一,也是劳动经济学中旳主要 内容之一。
1
3.1 劳力供给概述
3.1.1 什么是劳动力供给 一、什么是劳动力 第一,指人旳劳动能力,是人在劳动过程中所利用旳体力和智 力旳总和; 第二,指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旳人,即劳动者; 第三,指一种国家、一种地域、或者一种部门劳动者旳总和。
26
就业与非就业旳选择
• 为分析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是怎样做出旳,
我们假设:一种家庭试图决定夫妻双方谁留在 家中,或从事工作时间不是十分严格旳工作, 以便照看孩子。

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卖方垄断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
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 X 产品的原价格 - 供给量 X 价格降低的部分
八. 边际成本
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 = 工资
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 = 工资+ 劳动者数量X 工资上升部分
九. 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劳动 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劳动力需求
可以获得何等程度的节约; 2、通过产品价格的下降,企业利
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 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的需求。
劳动力供给的分析
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二、劳动力供给的假设
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从质的角度定义:
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 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 用权出让;
从量的角度定义:
——《英汉劳动辞典》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 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 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曾湘泉
第一点 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
劳动力的含义
概念
1.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2.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3.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4.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与
智力的总和 5.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一. 劳动力需求概念
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 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派生性 需求
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 持理论之一。
劳动力需求是愿意与支付能力的统一。 劳动力需求不等同劳动力需要 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生产 剩余
一、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供给量是人口的函数
16 岁以 上人口

第2章劳动力供给分析..

第2章劳动力供给分析..

2.2.3福利制度与劳动力供给
2.2.1个人劳动力供给假设
理性的经济人 完全竞争
匀质假设
2.2.2工作时间决策理论
(1)劳动和闲暇 (2)偏好与无差异曲线
(3)工资,收入和预算约束线
(4)均衡的工作时间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6)工资变化与工作决策
(5)
(1)劳动和闲暇时间 时间划分: 在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时候,我们总 是做一下划分:一天24小时,分为可以 自由支配的时间(16小时)和不可以 挪用的固定时间(8小时),可以自由支 配的时间分为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忽略 了家务劳动和闲暇时间的区别)。 工作决策:个人劳动力供给就是单个劳 动者在外出工作与闲暇之间的选择
(5)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率不变的情
况下,收入变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 响 替代效应:个人可支配时间不变,收 入不变,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供给的 影响
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变动。
因此,其影响是使得预算约束线平行移动。上移,闲 暇增加,工作减少。
Y
E2 E1 U2 U1 H2 H1 H H
⑤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如图 二的E
图二:劳动力供给曲线
概念五: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工资率不变的 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 给的变动
图三: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2.1.1 自然因素
人口规模:长期影响因素
人口的自然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 构、民族构成(如:美国中年黑人男子 劳动参与率只有83.4%,而白人男子为 92.5%, Freeman) 劳动者自身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和 健康状况
劳动力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100 % 总人口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当前的劳动力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一些影响因素。

首先,中国目前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庞大,但结构不合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4年末,中国劳动力人口总量达到了9.74亿人。

然而,与此同时,劳动力的中高端结构比例相对较低。

具体而言,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农村劳动力占比较高,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比例相对较低。

这种劳动力结构的不合理性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创新和竞争力。

其次,劳动力供给还受到年龄结构的影响。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1%。

这一现象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老龄化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劳动力供应量的减少。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劳动力供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三,劳动力供给还受到教育水平的影响。

尽管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教育成就,但仍存在教育水平不均衡的问题。

根据数据显示,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而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这种教育不平衡现象直接影响了劳动力的供给。

高等教育的缺乏使得很多企业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也存在技能水平较低的问题。

第四,劳动力供给还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劳动力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一些传统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而一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

这对劳动力供给带来了新的挑战。

总结而言,中国目前的劳动力供给状况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劳动力总量庞大但结构不合理,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教育水平不均衡等问题都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了调整劳动力供给状况,中国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应加速推进老龄化社会和人口结构调整,鼓励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流动,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我国劳动力供给概况的演变当前,我国的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从所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演变为区域性和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已经大幅下降。

改革之前的1978年,农村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高达76.3%,随着非农产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2009年这个比重下降到60.1%。

难道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比重仅仅减少了16.2%?事实上,这由于统计数据是依据劳动者的户籍所在地和城乡就业统计数作出的,并没有反映真实的劳动力城乡分布。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09年农村就业人员为4.69亿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2009年末农村外出就业人员超过1.49亿人,加上在本地企业的从业人员0.88亿人,在非农部门就业的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37亿人,也就是说农村劳动力的51%以上已经实现了就地或外出转移就业。

按照目前的农业劳动生产水平,农业生产尚需要近 1.8亿劳动力。

因此,从2009年农村就业人员4.69亿人中,依次扣除转移就业的2.37亿人和农业生产所需要的1.8亿人,实际剩余劳动力仅为5200万人,40岁以下的只有4600万人左右,大大低于通常认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人口的1/3或者有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的说法。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已经大幅下降,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1.1%,易于转移就业的40岁以下人员仅占10%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不再无限供给。

(二)区域性和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显现。

2003年末,我国沿海地区已经开始出现农民工短缺现象,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民工输入集中地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招工难,用工企业以过去长期支付的工资水平,无法完成预定的招工目标,民工缺口高达10%—20%,这一问题至今仍然存在。

甚至在许多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地区,如四川、河南的一些城市劳动力市场也陆续发出劳动力短缺的信号。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二、劳动力供给的假设
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从质的角度定义: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 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出让;
从量的角度定义: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间中可 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市场可供企业录用的人力资源。劳动 力供给主要包括:应届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待业人员、 在职同行人员等。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劳动参与率 (%)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男士
女士
全体
20
00
男士按年龄劳动参与率
120 100
劳动参与率 (%)
• 年轻男士劳 动参与率相对较稳定 ,但年长的劳动与率 下降幅度很大。
二、时间效用
余暇时间可以带来效用
收入也是一种效用
人们面临的是牺牲收入增加余暇时间,还
是增加劳动时间以提高收入的选择
三、收入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
Y D C B y 收 入 e d c b 工资率 余暇时间
l
h
劳动时间
(一)收入约束线
tgα= OY = OH 劳动收入 时间 =W
Y
斜率表明消费要享用余暇时所必须放弃的收入

洗衣机、微波炉、真空吸尘器等等。
女士劳动参与率为何上升
生育率下降

学龄前儿童总是与低劳动参与率相 联系,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为市场 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时间。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与劳动关系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与劳动关系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与劳动关系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劳动力市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社会稳定。

劳动力供需关系以及劳动关系的合理运行是维持劳动力市场平衡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和劳动关系进行探讨。

一、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力数量。

它受到人口数量、劳动者素质、教育程度、技能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总体来说,劳动力供给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2.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它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进步、公司规模等因素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关系。

3.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

当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相等时,劳动力市场呈现平衡状态。

然而,在现实情况下,供需关系常常出现不平衡的情况。

4. 影响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因素影响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经济政策、技术发展、教育培训政策等。

政府的宏观调控、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等都可以促进劳动力市场供需的平衡。

而经济衰退、技术变革等因素则可能导致供需关系失衡。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与管理1. 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工资待遇、劳动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合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劳动关系的良好管理对于维护劳动力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

2. 劳动关系的特征(1)劳动双方利益的统一:劳动关系应追求雇主与劳动者双方的利益平衡,既要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又要兼顾企业的合法利益。

(2)平等协商的原则: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基于平等原则,通过协商解决双方的矛盾和问题,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3)合法合理的权责关系:劳动关系应建立在合法、合理的权责基础之上,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3. 劳动关系的管理为了有效管理劳动关系,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需要依靠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劳动保护等手段。

(4)劳动力供给分析

(4)劳动力供给分析

4.4.4
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假说
经济景气变动与劳动力参与率假说 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1)经济景气变动与劳动力参与率假说
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 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劳动力参与率假说: 劳动力参与率假说 共同的前提:二级劳动力的存在 共同的前提:
Y Ya
a
a’
Yb
0
b
U0 U1
ha ha’
hb
H
劳动时间分配的无差异曲线
(3)预算约束线与效用最大化 预算约束线与效用最大化
预算约束线: 预算约束线:劳动者受其能支配的 时间与收入的限制 给定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
MC H Y ∆Y = = =W MCY H ∆H
Y Y Ya α 0 预算约束线 H 0 Ha
T
H
家庭的无差异曲线与最低工资率
例:当个“全职太太”挺好的 当个“全职太太”
导致“全职太太”的因素有哪些? 导致“全职太太”的因素有哪些?
4.4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4.4.1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 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 4.4.2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参与率 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参与率 4.4.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4.4.4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假说 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假说
(2)闲暇商品与无差异曲线 闲暇商品与无差异曲线
假设只有两种商品, 假设只有两种商品,闲暇与用货币购买到的 一般商品, 一般商品,它们具有替代性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越远, 离原点越远,效用越大 不能相交 斜率为负, 斜率为负,凸向原点 边际替代率递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济景气变动与劳动力参与
通过工资变动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家庭成员收入变动的影响 “灰心丧气”与“附加工人”

(2)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劳动力供给量不同 已婚妇女的劳动力参与模式 一生中工作时间的相互替代

劳 动 力 供 给 O
男性
女性
年龄
市 场 工 作 孩子较大时 孩子较小时 O
O
H2H1 H (3)
(1)单亲母亲与其孩子的效用最大化决策 (2)额外收入增加与决策变动 (3)工资变动与决策变动 其中:U为家庭的偏好,H为母亲在家的时间,假定 全为家务劳动时间,没有闲暇。
Y
Y2 E2 E1 U H2 H1 (1)
Y
Y1
Y2 Y1
E2 E1 H2 H1 (2)
U
o
家务
休闲
(1)家务劳动与外出工作的替代性更大 (2)休闲于外出工作的替代性相对较小
4.2.1个人劳动力供给假设 4.2.2需算约束与效用最大化 4.2.3个人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4.2.4福利制度与劳动力供给

4.2.1个人劳动力供给假设
理性的经济人 完全竞争 匀质假设 劳动是收入的唯一来源

4.2.2预算约束与效用大化
(1)效用最大化与闲暇商品 (2)闲暇商品与无差异曲线 (3)预算约束线与效用最大化 (4)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调整 (5)工资变化与工作决策

4.3.2单个决策者的行为分析(单亲母亲) 二重选择:把单亲母亲的时间分为有酬 劳动与家务劳动,则其决策与闲暇分析 大同小异 三重选择:有酬劳动,家务劳动与休闲

– 家务劳动与有酬工作的替代性更强 – 休闲与有酬劳动的替代性较差
Y
Y1
Y E
U H1 H U2 U1 Y
O
O
(1)
H1 H2 H (2)
U3
U2
c b W3 a
(1)Ht为制度工作时间。 (2)W1,W2,W3为工资水平 (3)U1,U2,U3为无差异曲线 W2 w1 E (4)Y1,Y2,Y3为家庭收入水平
Y3 Y2 Y1 Y0 O
t
H
结论:当工资小于W2时,不会就业
(2)不同条件下家庭劳动力供 给
家庭成员收入增加后的影响 家务劳动的影响 劳动时间长短的影响 教育培训的影响
Y1
HA 为失业保险水平,当失业 保险较低时,不改变就业 与休闲的组合。 当失业保险 达到HB时,它就不会就业, 形成一些“懒人”。
E1 B A
U3 U2 U1
O
H1
H
(2)福利计划的改进
规定劳动达到一定时间 之后才能享受救济,而 收入超过一定水平(或) 劳动时间超过一定时间 Y2 后就不能领取救济。 Y1 CE3=HB U1 U2 U3
E3 B C A H2 H
O
H1 H3
4.3家庭劳动力供给分析
4.3.1家庭生产理论 4.3.2单个决策者的行为分析 4.3.3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

4.3.1家庭生产理论
家中的大多数时间用于生产活动而非休 闲活动 与家庭成员一起生活的人,其有酬劳动、 家务劳动、休闲受其他家人的影响 有酬劳动与家务劳动可以替代,生命不 同阶段,从事有酬劳动的时间也可以相 互替代
– (1)一定年龄(劳动适龄人口) – (2)具有劳动能力 – (3)愿意参加有酬社会劳动

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劳动力人口数量
4.4.2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参与 率

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 统计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 性劳动的程度。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人口 100% 总人口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力人口 100%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力参与率 年龄别(性别)劳动力 参与率 某年龄(性别)劳动力 人口 100% 与分子同范围人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专用
劳动经济学
——劳动力供给分析
4.劳动力供给分析
4.1劳动力供给 4.2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 4.3家庭劳动供给分析 4.4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4.1劳动力供给
4.1.1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4.1.2劳动力供给弹性

4.1.1劳动力供给含义
(1)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如工资水平),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 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量 供给函数:
4.3.3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
一方工作且收入不变条件下的决策 不同条件下家庭劳动力供给

(1)一方工作且收入不变条件下的决策

假设:
– 丈夫已就业,收入不变 – 妻子的决策是在丈夫的收入基础之上 – 工作时间为制度时间:对一个劳动者来说, 要么不工作, 一旦工作,必须工作的时间。
结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U1

4.4.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1)教育制度及教育供给规模 (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3)工资水平 (4)个人非劳动收入 (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6)社会保障制度 (7)宏观经济状况 (8)其它因素
4.4.4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经济景气变动与劳动力参与 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4.4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4.4.1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 4.4.2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参与率 4.4.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4.4.4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假说

4.4.1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 力


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 阶段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参加有酬劳动愿望 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社会 劳动力供给总量) 条件
G E
U2 U1 H
H3 H1 H2 (2)
(1)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效应为正 (2)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工资效应为负
4.2.3个人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 线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W W3 W2
w
s
W1
O H3 H2 (1) H1闲暇
o
w
L1 (2)

Y
Y W2 W1 W3
Y1 Y0
Y1
Y0
W2 W1
O t H O t H (1)家庭成员收入增加的影响 (2)家庭成员收入增加的影响
(1)家庭收入(如丈夫收入)增加以后,如果家庭的 偏好保持不变,则妻子的工作决策不变,对最低工资的 要求不变。 (2)如果偏好改变,则妻子的工作决策要变化。现实中 家庭收入增加后偏好总是倾向于增加闲暇,则妻子对工资 的要求提高。

4.1.2劳动力供给弹性
(1)概念:劳动力供给变动对工资水平 变的反应程度 (2)种类: 无限弹性 正弹性 无弹性 逆变弹性
W
无限弹性
W
正弹性 S3 S1
S
S2
0
W
L
0
L W
无弹性 S
逆变弹性
S
0
L
0
L
劳动力供给起曲线的弹性
W S
s
A
SE AC OC
0
B
C L
SE
BC OC
4.2个人劳动力供给
U3
E1 t1 H
劳动时间长短的影响 如果工资率不变,制度时间越长,闲暇边际效用 提高,制度时间越短,闲暇边际效用越小。因此, 制度时间越长,劳动力参与率会低;制度时间越 短,劳动力参与率会越高。
Y
W2 Y1
W1 H
U1 U2
O
t 教育培训的影响
W2为进行教育、培训后的预期工资;W1为现行工 资。U1,U2意味着教育程度不同的人偏好不同。 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只限于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 投资较高的回报预期,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力供给 是负面影响的。因此,青年人劳动力参与率较低。
U1 U2 (1)
0
日闲暇
日 货 币 收 入 0 (3) 日闲暇
日 货 币 收 入 0
U
U
(2)
日闲暇
(3)预算约束线与效用最大 化
预算约束线:劳动者受其能支配的时间 与收入的限制 给定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

MCH Y Y W MCY H H
Y
Y YE α E
U3
U2
0 预算约束线
L2 L3工作时间
H1+L1=H2+L2=H3+L3 为什么劳动力的总供给 曲线不向后弯曲?
o
(3) 劳动力总供给
4.2.4福利制度与劳动力供给
(1)失业保险与劳动力供给 (2)福利计划的改进

(1)失业保险与劳动力供给
当存在失业保险时,如果 劳动者的收入低于失业保 险。理性的选择就是不就 业,预算线成了拐折形状

替代效应:个人可支配时间不变、收入 不变、工资变化的影响
Y2 注意: α 、β表示 工资水平 E2 E1
Y1
U
β H2 H1 α
(5)工资变化与工作决策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工资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Y
Y
Y2 Y3 Y1
O
G F E H3 H2H1 (1)
Y2 U2 Y 3 U1 Y1
H O
F
如果把家务劳动与闲暇区分开来,在工作时间不变 的条件下,闲暇时间相对较短,使其边际效用增加, 从而会要求更高的工资水平,才会就业。因此,家 务劳动对劳动力供给由负作用。
Y
U2 U3 c
U1
家务劳动的影响
Y1 O
b1 W1 W2
a1 W1 b a H
t1 t H1 家务劳动的影响
U Y Y0 O t2 E2 E W t U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