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孔与外孔 南宗与北宗的渊源

合集下载

孔氏家谱考略

孔氏家谱考略

孔氏家谱考略《孔子世家谱》是孔氏家族总谱,以其延时之长,纂辑之广被誉谱牒之冠,是世界上连续传承时间最悠久,记录最完整,资料最详谨,内容最广泛的家族谱牒。

2005年,《孔子世家谱》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

孔氏族谱虽然最早由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刊行于元丰八年,迄今已有九百三十三年,但是孔氏世系早已散见于各种史籍和官方谱碟及孔氏著述。

如《左传》、《史记·孔子世家》、《汉书·孔光传》、《后汉书·孔僖传》、《后汉书》太子贤注、《南史·孔愉传》、《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还有被裴松之《三国志注》和刘义庆《世说新语》所引用的《孔氏谱》及唐黄恭之《孔子系叶传》(今已亡佚)。

孔氏家学著作《孔子家语》、《孔丛子》记载孔氏家学渊源和世系传承。

这些史料也同时佐证无论官修还是私修均有孔氏家谱历代相承并广泛流传。

孔宗翰创刊孔氏族谱就是凭依家传古谱而作。

但是此古谱只是记载袭封嫡长一系,所以他感叹“吾族家谱,但次承袭一人,疏略之敝,识者痛之。

盖先圣之后,于今千五百余年,世有贤俊,苟非见于史册,即后世泯然不闻,是可痛也。

”于是他搜集史料,汇集成册,“用广流传”。

从前面史料内容看早期孔氏族谱并非仅仅限于袭封一系,而是记载很多旁系孔氏如《孔氏谱》载会稽孔氏,《宰相世系表》记有下博孔氏。

孔宗翰元丰谱之后,孔氏族谱刊修不断,如:南宋绍兴谱(南宗)、南宋景定谱(南宗)、元大德阙里世系图(北宗)、元天历谱(南宗)、元中兴重立宗支图(北宗)、元至正谱(南宗)、明洪武谱(南宗)、明成化谱(南宗)、明天启谱、清顺治谱、清康熙谱、清乾隆谱、民国谱直至2009年。

另有收录孔氏世系和闻达子孙的《东家杂记》、《孔氏祖庭广记》、《阙里志》和《阙里文献考》。

纵览孔氏不同历史时期的家谱,从内容到体例是逐步发展,由简单粗略渐次充实完善,以致成为今日详尽完备的煌煌巨著,不愧为世界谱碟之冠。

南宗孔庙介绍

南宗孔庙介绍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对后人的影响极其深远。

联合国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世界上对孔子的思想和学说的研究相当热门。

孔庙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

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后,“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

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

“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

其后,历代王朝不断扩建。

唐初除了国都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建周公、孔庙各一所外,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又下诏州、县皆立孔子庙。

自此,衢州也开始有了孔庙,又称文庙。

孔子辞世后,起初以宅为庙,这实际上就是家庙,在曲阜孔庙成为官庙后,最迟在宋代,遵照孔子“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教导”,孔氏嫡裔依然保留着孔氏家庙。

孔氏南宗家庙的历史在孔学中占有相当地位,缺了这一内容,研究孔子是不完整的。

(一)衢州孔氏家庙是因为宋朝皇室的南迁而建立。

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北宋亡。

五月,赵构在应天府(河南商丘)继位,改号建炎。

建炎二年(1 128年),宋高宗移跸扬州,诏东京所属官吏,举行统位之后的首届冬祀大典。

衍圣公孔端友与中奉大夫孔传承旨陪祀。

郊祀不久,金军大举南犯,锋芒直指徐州、扬州。

孔端友令弟孔端操留守厥里,权代衍圣公事,自己背负孔子及丌官夫人楷木像,与从父孔传等率族人随跸南渡,历尽艰辛。

绍兴元年(1131年),高宗权都临安。

翌年,孔传率族诣厥,叙孔氏家门后典。

那时,有两队金兵南下追击宋高宗,而衢州正处于两路金兵的夹缝之中,相对较为安全。

时衢州为临安辅郡,四省通衢而又未遭兵燹,宋高宗遂赐南迁孔裔于此,“权以州学为家庙”。

因衢州位于长江以南,故世称孔氏南宗。

从此,衢州成孔氏的第二故乡,被誉称“东南厥里”、“南孔圣地”。

孔庙遍布全国各地,但家庙却只有曲阜和衢州两座。

自孔端友及今,孔子嫡裔在衢州已生息繁衍了二十八代。

衢州孔氏家庙建立以来的八百多年间,历经宋、元、明、清,三迁其址。

董其昌南北宗论名词解释

董其昌南北宗论名词解释

董其昌(1895-1931)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是他在《中国哲学史论》一书中提出的一种哲学观点,它提出了中国哲学史上「南宗」与「北宗」之间的对比和辩证关系。

「南宗」指的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家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为老子、庄子和莲花生。

南宗认为,万物皆有「道」,「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一切事物的根本,人们应当通过内在的修养来达到自然的和谐和自在。

「北宗」指的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家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为孔子、孟子和荀子。

北宗认为,人是天地之间的中介,应当遵循礼仪秩序,以积极的行动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董其昌认为,南北宗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流派,它们之间具有辩证的关系,应当在自己的基础上进行融合。

他提出了「南北融合」的理念,并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孔庙讲解稿

孔庙讲解稿

孔庙讲解稿我今天将为大家介绍的是著名的文化圣地——孔庙。

孔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等。

说到孔庙,必提孔子,那么孔子究竟是何人呢?相信大家也对他有一定的了解。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在在山东曲阜降生,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更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孔子是贵族出身,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后代,是商朝的宗室,所以他是殷商的贵族后裔。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

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成就巨大,其对后世影响深远,认为他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著《春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为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以至作为任贤用能的标准,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

人们对于孔子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孔子是春秋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开了战国诸子百家之先河。

孔子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在古代率先打破‘学在官府’的贵族垄断文化格局,提倡在平民阶层中普及文化教育,而且身体力行。

他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指导。

他还提出了许多至今仍有价值的教学箴言。

后世对于孔子的纪念则表现在以下方面。

现在世界各地均设立了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4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孔子南宗族谱

孔子南宗族谱

孔子南宗族谱孔子南宗族谱是孔子的后裔南宗族的家谱纪录。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影响深远,他的后代中也有很多杰出的人物。

南宗族谱记录了这些后裔的姓名、字辈、生卒年月、生平事迹等详细信息,展现了孔子家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

孔子南宗族谱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孙子孔籍,他被封为鲁国卿,成为了南宗一支的始祖。

南宗族谱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和传承,形成了一本精密的文化遗产。

在南宋末年,孔子南宗族谱被列为国家珍贵文献之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尊敬和推崇。

南宗族谱除了记录后代人物的基本信息外,还记录了一些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

例如,南宗孔悝是南宋时期的重臣,他曾任宰相,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威望。

南宗族谱中还记录了一些南宗后裔在文学、历史、经学等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人物,他们的学问和才华传颂于世,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普及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南宗族谱还记录了一些南宗后裔在家族中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例如,南宋末年,由于战乱导致南宗族谱遗失,直到明代嘉靖年间才有人奉旨重修。

此次修谱是在大规模补充人物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得南宗族谱更加完善和丰富。

南宗族谱的传承和重修工作得到了孔庙管理局和孔子后裔孔令贻等人的大力支持。

他们深知南宗族谱代表了孔子家族的荣誉和传统,对于弘扬孔子的思想和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孔子南宗族谱记录了孔子后裔南宗族的家族史和人物资料,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存在和传承不仅为孔子家族的历史传承提供了依据,也为后人研究孔子家族和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南宗族谱的价值在于保护和传承孔子文化,使其永存于世。

南北宗论名词解释美术史

南北宗论名词解释美术史

南北宗论名词解释美术史
南北宗是中国古代画史中的两个流派,分别指南宗和北宗。

南宗以婉约、淡雅、写意为特点,追求意境的抒发和传神的写生。

北宗以工整、严谨、写实为特点,追求形式的精细和技巧的表现。

南北宗的形成和发展,既与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有关,也与画家个人的艺术追求和创作风格有关。

在美术史中,南北宗的名词解释主要指:
1. 南宗:南宗是中国画史上的一个流派,起源于南宋时期,以苏州画家为主要代表。

南宗画家追求绘画的意境和墨色的深浅,注重写意和气韵,善于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复杂的形象和情感,代表作有唐寅的《临潼草堂图》等。

2. 北宗:北宗是中国画史上的一个流派,起源于北宋时期,以洛阳、开封等地的画家为主要代表。

北宗画家注重形式的工整和细腻,追求画面的写实和细节的描绘,擅长以精细的笔触表现各种物象和人物形像,代表作有李公麟的《玩双簧图》等。

南北宗论名词解释美术史,主要是指讨论和研究南北宗在中国美术史中的地位、特点、影响等问题。

这其中涉及到南北宗的起源、发展轨迹、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等内容,旨在深入了解和把握中国画史中南北宗的独特价值和学术意义。

孔子家族:北宗世袭衍圣公南宗明清只世袭八品文官

孔子家族:北宗世袭衍圣公南宗明清只世袭八品文官

孔子家族:北宗世袭衍圣公南宗明清只世袭八品文官核心提示:关于五经博士一职,“家庙志”一书是这样介绍的:“虽然明武宗封赐南宗嫡长裔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一职,但官秩仅正八品,与明代正二品的衍圣公地位相差太远”。

本文摘自:新华网,作者:佚名,原标题为《"内孔"与"外孔" "南宗"与"北宗"的渊源》。

【背景资料】内孔外孔周时除孔子孔姓外,还有卫国孔姓、陈国孔姓、郑国孔姓等。

公元442 年,南北朝刘宋文帝诏令蠲免孔景等五户的课役,专司林墓洒扫。

孔景等本不姓孔,因随主改姓,称洒扫户。

五代后梁乾化间,公元913 年,孔景后人孔末乘时不纲,欲冒圣裔,潜通乱民残灭曲阜孔氏,并弑四十二代宗子孔光嗣。

那时孔光嗣的儿子孔仁玉出生才九个月,幸好其母张氏抱回外祖家,幸免于难。

后至公元930 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鲁人将孔末夺爵之事告于官。

朝廷杀孔末,孔仁玉袭爵,被朝廷授予县主薄,后封文宣公,后来的二十派六十户皆仁玉一人之后,所以称为中兴祖。

然孔末之孙仍屡冒圣裔,而屡被清除。

而孔仁玉的外祖家则成为孔家的世代恩亲,世称张姥姥。

传说将张氏讹为保姆,纯属民间演义。

南宗北宗南宗的世系据《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志》一书载:孔氏南宗世系由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开始,第四十九代孙孔玠,字锡老,端友弟端操子,过继于端友为嗣。

第五十代孔搢,字季绅,玠子。

五十一代孔文远,字绍先,搢子。

五十二代孔万春,字耆年,文远子。

五十三代孔洙,字思鲁,一字景清,号存斋。

万春子。

元至元十九年(1282)世祖忽必烈议立孔子后,众臣皆以寓衢者为大宗。

遂召衍圣公孔洙赴阙,欲令其载爵回曲阜主持奉祀。

孔洙以先世庙墓在衢,不忍离去,毅然让爵于曲阜宗弟孔治,并以母老为由,乞求南还。

世祖赞曰:“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后也。

”拜孔洙为承务郎、国子监祭酒兼提举浙东学校,给俸养廉,并予护持林庙玺书。

正宗之罢封自此始。

中国的佛教禅宗--五家七宗

中国的佛教禅宗--五家七宗

中国的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五家七宗我国南宗禅各派的总称,又称五派七流。

即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为七宗。

禅宗自初祖菩提达磨,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六祖慧能的南宗禅及神秀的北宗禅。

此中,北宗禅主张渐悟,不久即衰落;南宗禅主张顿悟,在中唐以后渐兴,成为禅宗主流,而传衍出五家七宗诸派。

中国禅宗的禅法至晚唐五代出现五家宗派,进入了兴盛时期,高度的发展必然造成宗派分歧的情况。

其时,南怀让一系就出现有临济宗、沩仰宗两家,青原行思一系分出了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三家。

唐宋时期尤以临济宗和曹洞宗为盛,有“临天下,洞一隅”之说(洞,指曹洞宗。

禅宗五宗七派只有这两宗还比较完整,其他的都渐渐失传了)。

初祖达摩在传法二祖慧可的偈语中说:"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偈中的一花五叶,所指就是六祖慧能的南宗顿教禅法这一枝花,发出了后来的五家之叶。

尔后临济宗下又衍生出黄龙派和杨歧派,会同前面的五宗合称五家七宗。

各家宗派的门风各有特色,接引学人的手法各自不同,传承自成完备的体系。

其中沩仰、法眼二宗在宋元时代相继断绝衰微,临济、曹洞与云门三宗则延续至今。

尤以临济宗的杨歧派门庭繁茂,于宋代五祖法演以后几乎囊括了临济宗之全部道场,至今后嗣仍灿若繁星,成为中国汉地佛教的主流。

临济宗:中国禅宗"五家"之一,属"南辙"大系。

创始人为唐代希运禅师(?-867),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山的黄檗寺时暂露端倪,因子黄檗山成为佛教临济宗的祖庭圣地。

希运(?-857),少时在家乡福建福清县随师出家。

之后,参谒名师,得奉新百丈山怀海禅师(720-814)正传,唐开成年间(836-840)到宜丰黄檗山驻锡,宣讲自己所悟得的禅宗新法,四方僧侣趋往问法者甚众。

僧徒义玄(?-867)从希运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广为弘扬希运所倡启的禅宗新法。

孔子后代辈分对应的字_孔子后代辈分生平简介

孔子后代辈分对应的字_孔子后代辈分生平简介

孔子后代辈分对应的字_孔子后代辈分生平简介孔子的后代至今已有七十六代了,每个后代都有相应的成就,把你知道他们的字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后代对应的字第二代,孔鲤,字伯鱼。

第三代,孔伋字子思。

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圣元年(公元1330年)追封沂国述圣公,孔氏后人称其为三世祖。

他受业于孔子学生曾参,颇得孔子思想的真传,著作《中庸》,以述父师之意。

孔伋成为述圣,前继承孔子,后通过门人传给孟子。

孔伋享年82岁。

第四代,孔白,字子上。

博通群书,又善兵法,齐威王召为国相,不就,享年47岁。

第五代,孔求,字子家。

享年45岁。

第六代,孔箕,字子京。

享年46岁。

第七代,孔穿,字子高。

博学、清虚、沉静,有遁世之志。

当时楚、魏、赵三国争相聘请,孔穿不仕。

享年51岁。

第八代,孔谦,字子顺。

为魏相。

享年57岁。

孔鲋,字子鱼,或子甲。

博通经史,秦始皇召为鲁国文通君。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将其家传《论语》、《尚书》、《孝经》、《礼》等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得以保留下来。

第九代,孔腾,字子襄。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孔腾为奉祀君,专管祭祀孔子的事务,此为奉祀孔子之始。

享年57岁。

第十代,孔忠,字子贞。

有高尚之志,被汉文帝封博士、褒成侯。

享年57岁。

第十一代,孔武,字子威。

汉文帝封为博士。

早卒。

第十二代,孔延年。

博览群书。

汉文帝时以治《尚书》出名,征为博士,转继太傅,后又任大将军。

享年71岁。

第十三代,孔霸,字次孺。

少年时就显示出非凡才华。

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赐爵关内侯,食封800户,号褒成君,并赐黄金200斤,宅一区,昭帝时征为博士。

此为世袭爵位奉祀之始。

享年72岁。

第十四代,孔福。

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封为关内侯。

享年62岁。

第十五代,孔房。

汉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袭封关内侯,赐932户。

第十六代,孔均,字长平。

本名莽,因避王莽讳,改名均。

丹道中的南、北、中、东、西五派,是怎么一回事?

丹道中的南、北、中、东、西五派,是怎么一回事?

丹道中的南、北、中、东、西五派,是怎么一回事?南北中东西五派概考盛克琦南宗创始于浙江天台张紫阳(984—1082),北宗创立于陕西咸阳王重阳(1112—1170)。

其实张紫阳并没有开宗立派之意,虽传丹道于石泰、刘永年等,薪传不断,但传播面并不大,影响也不广。

一传石泰(1022-1158)著《还源篇》,二传薛道光(1078-1191)著《还丹复命篇》,三传陈泥丸(?-1213)著《翠虚篇》,四传白玉蟾(1194-1289?)著《紫清指玄集》等。

直至传承到白玉蟾(1194-1289?)才在南方建立教团组织,初具规模,但也无“南宗”、“南派”之称谓。

王重阳于甘河镇得仙人修炼真诀,在终南山“活死人墓”修炼有成后,去山东传道,先后传道法于马丹阳(1123-1183)、刘处玄(1147-1203)、王玉阳(1142-1217)、丘处机(1148-1227)、谭处端(1123-1185)、郝大通(1140-1212)、孙不二(1119-1182)等七人,先后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等会社组织,后统称“全真”,创立“全真道”。

王重阳及其弟子积极创办教团组织,也无“北宗”、“北派”之名目。

在其时由于政治上北方金元与南方宋朝对峙,南北方割据,虽然全真教弘教迅捷,但当时也仅仅传教北方,声势比较浩大;白玉蟾及其弟子彭耜等则布道南方,颇具影响。

随着元朝政府的南进,政治上逐渐统一,宗教南北分峙的格局也渐进影响,以致交流、融合。

南宋景定年间袁州(今江西宜春)人李简易,号玉溪子,遇异人授以丹道,著《玉溪子丹经指要》三卷,阐述《悟真》一派丹法。

其卷首有《混元仙派图》,列举唐宋丹道派师承谱系,其间张紫阳至白玉蟾、王重阳、丘处机等都在其列,可见当时修炼丹道一派自称为“混元仙派”。

宗派的合流最初是谱系的融合和互相承认。

元·陈致虚师承全真教马钰一系,其在《金丹大要序》中说:“华阳、玄甫、云房、洞宾授受以来,……燕相海蟾,受于纯阳而得紫阳以传,杏林、紫贤、泥丸、海琼接踵者多;我重阳翁受于纯阳而得丹阳,全真教立,长春、长真、长生、玉阳、广宁、清净诸老仙辈,枝分接济,丹经妙诀散满人间。

内孔与外孔,南宗与北宗:坎坷的孔氏家族发展史

内孔与外孔,南宗与北宗:坎坷的孔氏家族发展史

内孔与外孔,南宗与北宗:坎坷的孔氏家族发展史翻阅孔氏家族发展史,你会发现,孔子后人,不仅有“内孔”和“外孔”区别,还有“南宗”与“北宗”之分。

这些现象,与史上“孔末乱孔”和“端友南渡”这两个事件有关。

●孔末乱孔:内孔与外孔孔府有一个仆人,叫做孔末。

这孔末的祖先姓刘,后来进入孔府当“洒扫户”,跟着主人姓了孔。

到五代残唐时候,传到了孔末这一代,他趁着局势动荡,孔氏力量大减,就背叛主人,把孔家第四十二代长孙孔光嗣一门全都杀死,夺其家产,取代其位,主孔子祀,俨然以孔子嫡裔自居。

当他得知孔光嗣还有一个九个月的儿子孔仁玉,随母亲住在张家村的外祖母家时,就派人追杀到此,以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孔仁玉的外祖母张姥姥为了保住外孙,就把自己的孙子送出来给追兵杀掉,这才保住了孔氏血脉。

“中兴祖”孔仁玉画像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孔仁玉已经长大成人,孔氏庶支的族人上书皇帝,奏明了孔末杀主篡位之事。

皇帝派人查实后,诛杀了孔末,扶正孔仁玉,任命孔仁玉为曲阜县主簿,从此孔家又回到正统上来。

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加封孔仁玉为“文宣公”。

这一事件,史上叫做“孔末乱孔”,孔仁玉因此被称作“中兴祖”。

孔末虽诛,他的后人依然存在并仍然姓孔,为了区别这一点,后人便把孔末的后代称为外孔,而孔子正宗称为内孔。

历来孔氏家族对内孔、外孔都有明确划分和严格规定,除外孔不准按内孔颁发的行辈字样起名外,还规定,凡属外孔都不能续圣裔孔氏家谱,如有冒宗续谱者,就要获罪。

当然,随着岁月的变迁,历史上的恩仇早已烟消云散,内、外孔之分,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端友南渡:南宗与北宗北宋后期,金兵南侵,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山东更是“群盗起”。

这些自发而起的数十万农民义军队伍,人们称之为“忠义军”。

这些义军在抗金的同时,也冲进阙里的孔庙和孔府,以致使其“家所蓄藏,荡然云散”。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义军的冲击,金兵的入侵,使四十七代衍圣公孔端友在曲阜再也呆不下去了。

20世纪以来讨论中的“南宗”

20世纪以来讨论中的“南宗”

20世纪以来讨论中的“南宗”1. 引言1.1 南宗的起源南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社会风气保守,人文学术界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

南宗在这种传统学术背景下逐渐兴起,主要是因为南宗的学者们对传统学术的局限性和僵化性有所不满,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打破传统束缚,开拓新的学术思路。

南宗的起源可以说是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启发和推动,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多元发展。

南宗的学者们对于南方文化和传统的研究,也让南宗在文化领域有了独特的声音和影响力。

南宗的起源不仅是学术领域的一场变革,更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解构,为中国现代化的学术建设和文化建设开辟了新方向。

1.2 南宗的定义南宗的定义主要指的是在20世纪以来讨论中对南方佛教传统的一种归纳和总结。

南宗一般指的是禅宗、净土宗和律宗等南方佛教传统。

这些传统在教理、实践和传承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与北方佛教传统有所不同。

南宗强调内观禅修、信愿念佛和戒律遵持等修行方式,注重修身养性、追求解脱和悟道。

南宗的教义和教规都有其独特的体系和传统,在佛教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南宗的定义既体现了南方佛教传统的特色,也反映了南宗与北宗在教义和实践上的差异。

南宗在20世纪以来讨论中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学者们通过对南宗的探讨和比较,不仅深化了对佛教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也为当代佛教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提供了新的思考和理解。

的探讨对于理解南宗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南宗与北宗的对立南宗与北宗的对立是20世纪以来讨论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南宗和北宗在历史上就存在着对立和分歧,这种对立在20世纪尤为凸显。

南宗强调个人的内心修行和心性的转化,注重禅定和顿悟,倡导“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念。

而北宗注重经学和律规,认为通过持戒修行才能得到解脱,主张“依教修行,依戒出禅”。

南宗和北宗的理念在修行方法、教学传承以及教义解释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导致了二者的对立。

“南北宗论”的意义及其影响

“南北宗论”的意义及其影响

“南北宗论”的意义及其影响南北宗论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宗教论战,对中国的宗教、文化、哲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南北宗论的意义及其影响。

南北宗论是中国历史上宋明理学在北方和南方两个不同地理环境中发展的两个不同的学派。

南宗是指理学的南方一派,北宗是指理学的北方一派。

南北宗论起源于宋明儒学在南北地区的传播与发展,宋明两代理学在南北地区因地域差异而对儒学理论有了不同的强调,形成了南宗与北宗的两个不同学派。

南宗强调继承传统,注重经典的注疏诠释,强调对经典文献的精细解释,而北宗则注重抽象的原理性思考,关注的焦点不再是文字、经典本身,而是对儒家思想的本质、本原的探讨。

这种分歧不仅关乎理论范畴,更关系到政治、宗教和文化意义上,南北宗论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一次重要的学术论争。

南北宗论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学术和哲学领域。

南北宗论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次重大事件,南学反对理学,北学推崇理学,这在当时萦绕起了一场关乎儒家正统地位的大争论。

南宗注重传统,追求经典的原本,善于注疏诠释,着意于经义,强调实学、治学、生活;北宗更强调哲学思辨,提倡即物即知,批判经学思想。

南北宗论在儒学领域的提出和发展,为中国传统哲学提供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中国哲学的丰富多样发展,并且为东亚及整个亚洲哲学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南北宗论的意义还体现在文化领域。

南北宗论的发展造成了南方和北方文化、教育、议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加剧了南方与北方的文化矛盾,南学与北学的差异成为了南北文化差异的象征。

南方主张实学、经学,强调对经典的解释和实践,推崇生活化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品质,典雅成章、自由开放;而北方注重理学思辨,着重于抽象的理性思考,追求思维的清晰与严密,倾向于层层架构、稳扎稳打的秩序。

南北宗论的发展引发了南方与北方文化的碰撞和交锋,南方诸多学者在文化上独树一帜,也对北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南北宗论的意义还体现在政治领域。

南北宗论的兴起,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孔家世系严谨,却有蒙古基因?内外孔南北孔的形成原因,相当复杂

孔家世系严谨,却有蒙古基因?内外孔南北孔的形成原因,相当复杂

孔家世系严谨,却有蒙古基因?内外孔南北孔的形成原因,相当复杂据统计,当代孔姓人口有270多万,排全国姓氏第83位。

按理说,孔家谱系在汉族内是最严谨和纯正的,可是经检测,有相当一部分孔姓家族DNA序列却与蒙古高原贵族王罕克烈、北元达延汗后裔相似,而且比例还相当高。

包括蒙古基因C3在内,还有Q1a1、O3人群。

2015年前后,有人利用山东曲阜地区已有的办案资料,对当地孔姓男性的1118个血样进行了研究。

出现三个高频单倍群:C3占46.06%、Q1a1占27.01%、O3占20.66%。

要想究其原因,还得从历史的印记中寻找。

周朝时期,除孔子之孔姓外,还有卫国孔姓、陈国孔姓、郑国孔姓,也就是说,最初姓孔的也不仅是孔子一家。

公元442年,南北朝宋文帝免除了孔景等500户的课役,让他们专门负责孔林孔墓的打扫和维护工作。

孔景原来并不姓孔,而是姓刘,根据“仆随主姓”惯例,进入孔门之后,改姓孔的,他们进不了主嫡,按说也造成不了什么大影响。

关键是时过470年后,也就是公元913年的五代时期,孔景的后裔出现了个孔末,他乘天下大乱,时局动荡之机,伙同暴徒将曲阜阙里孔氏主系全部杀害,然后又跑到泗水,杀了孔子42世孙孔光嗣,夺其家产,取代其位,主孔子祀,俨然以孔子嫡裔自居。

经此事件,曲阜的孔子主系后裔几乎被杀尽。

孔光嗣的堂兄孔桧避乱,辗转南迁到浙江平阳。

所幸当时孔光嗣9岁的儿子孔仁玉,正住在姥姥张氏家里,躲过一劫。

中间还传出一段曲折,说孔末又跑到张氏家里,张氏用自已的孩子顶替孔仁玉送了命,也有人猜测真孔仁玉当时丧命,后来的孔仁玉是张氏家的孩子。

不过事实是孔末并未去张家,也就不存在孩子丧命、真假仁玉的问题了。

公元930年(后唐明宗元年),这时孔仁玉已经二十六七岁。

当地人将孔末杀孔夺爵的事向官府告发。

朝庭杀了孔末,让孔仁玉袭爵,任命为曲阜县主薄,后来又封为文宣公,世称仁玉为“中兴祖”。

张家也成为孔家世代恩亲。

孔末的子孙并未杀绝,那么孔仁玉的后代就被称为内孔,孔末的儿孙以及从原来卫国、郑国传下来的就被称做外孔了。

世家的家族分支有哪些?

世家的家族分支有哪些?

世家的家族分支有哪些?世家家族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代相传,家族关系紧密。

一些世家家族又分为多个分支,各个分支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著名世家的家族分支。

1. 孔氏家族孔子乃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圣人之一,孔氏家族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世家之一。

据记载,自孔子以来,孔家分为南宗和北宗两大支系。

南宗源于孔子的直系子孙,北宗则是孔子的弟子及其他后人组成的另一支系。

南宗和北宗在历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曾氏家族曾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贵族世家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曾氏家族在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被封为“东方曾国”。

根据历史记载,曾氏家族分为南曾和北曾两个分支,南曾是曾氏家族的主要分支,北曾则是南曾之下的次要分支。

两个分支共同维护了曾家在当时社会中的尊崇地位,世世代代繁衍至今。

3. 司马氏家族司马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世家家族之一,源于春秋时期的宋国。

司马氏家族在历史上产生了许多杰出人物,其中以司马迁最为闻名。

根据史书记载,司马氏家族分为东晋、西晋、东汉、西汉四大分支。

各个分支在不同时期都有重大的政治、军事和文化贡献。

4. 刘氏家族刘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世家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黄帝时期。

刘氏家族分为东刘、西刘和南刘三个主要支系。

东刘和西刘源于汉代刘邦的后裔,南刘则是刘备的后代。

刘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刘备更是被尊称为“一统中国”的帝王。

5. 杨氏家族杨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世家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魏国。

杨氏家族分为北杨和南杨两大支系,两者在历史上各自有着辉煌的时期。

北杨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南杨则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杨氏家族的成员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所述仅为世家家族分支的部分代表,世家家族众多,各个家族分支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力。

孔氏族谱的辈分说明

孔氏族谱的辈分说明

孔氏族谱的辈分说明孔氏家族,作为“天下第一家”,是由同一始祖孔子繁衍下来的一个庞大家族。

其中,衍圣公是孔子的嫡系后裔,世袭公爵,在家族中是大宗;其余旁系等则为小宗。

随着孔子后裔的不断繁衍,为数益众。

为便于管理,在孔氏家族内部建立起了一整套组织系统。

最初曾分为“五位”,后又分为“十二派”,到明清两代,发展到高峰时期,又增为60户。

每户设有户头户举一至三人。

清代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六十户户头户举点名清册》中一一列举了60户的名称,诸如:大宗户、道沟户、终吉户、栗园户、泗北户……等等。

这60户孔氏家族各设族长一人,负责管理全部孔氏族人,另设林庙举事一人辅佐族长。

族长是由衍圣公在孔氏族人中检选的,在家族中德高望重,辈长年高。

孔氏族人把族长的办事处叫做“族长衙门”,“族长衙门”和“知县衙门”、“百户衙门”、“管勾衙门”合称“孔府四衙门”。

60户的户头户举则是“每户族众表率,必得老成持重,心地明白,衣冠整齐,为本户所钦服者,始克充选。

”曲阜的孔氏家族自分为60户以来,至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修谱时,仅在谱的人数就多达2万多人,每户约有数百人不等,人数多的达千人以上,只有极少数户为数十人。

孔府还要给族长约十大亩土地作为养赡,户头户举也拨给二、三大亩作为养赡,外地的户头户举则“各赐衣巾,赏给劄付”。

孔子的家乡在曲阜,对于所有迁居外地的孔氏族人,均称做“流寓户”。

孔氏的流寓户经过多年来的迁徙,已遍及全国,他们分布于浙江、江西、山东、四川、江苏、广西、福建、河北、安徽、岭南、湖南、山西、甘肃、吉林、青海、陕西、黑龙江、云南、贵州、湖北等20余省。

这些流寓户在异地一般都是聚族而居。

孔氏家族还有一条规定,就是不准随意取名,要严格按照皇帝赐给的行辈取名。

孔府曾专门颁布过《孔氏行辈告示》:“立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别长幼。

迩来我族人满数万丁,居连数百里。

岂唯目不能偏识,而且耳不能遍闻。

若无行辈则昭穆易紊,无表字则称谓不论。

“内孔”与“外孔”的区别

“内孔”与“外孔”的区别

“内孔”与“外孔”的区别与其它姓⽒相⽐,孔姓⼈还有⼀个特殊的现象:分为内孔和外孔。

⼀般说来,作为圣裔的孔⽒宗族常常⾃称“内孔”或“真孔”,⽽把同姓不同宗的孔⽒称为“外孔”或“伪孔”。

这⾥的内外、真伪,是以圣脉的流传作为对照的。

圣裔们所强调区别的“外孔”,其情况⼤致有⼆:⼀是与圣裔同姓不同宗的孔⽒。

在古代也有⼏⽀孔姓并⾮出之⼦姓之后,在孔⽗嘉⾄孔⼦⼀系后世的繁衍、扩⼤的同时,这些“圣裔”之外的孔姓渐渐淹没⽆闻,也⽆世资料存世,然⽽这为数不多⾮圣裔的孔⽒有时会想⽅设法混进圣裔中去,以图享受到朝廷对孔⼦后裔的优厚待遇。

正是“累朝优礼”,“与常⼈异”的待遇,在孔⽒宗族史上引起了⼤量伪孔冒宗的现象,在曲⾩县之外的其它州县,时有和孔⼦后裔并⾮⼀脉的外孔假冒“圣裔”,以期得以优免地⽅差徭,这种情况每朝每代都有发⽣。

⽽在曲⾩,由于管理严格,冒宗易于识别,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是出于衍圣公府的奴仆孔末所传的后代。

据载,孔仁⽟的后裔在北宋时期传⾄五⼗三代⽽分为“孔⽒五位”的同时,洒扫户孔末的⼦孙也已⽴为“五院”,分布在曲⾩的⼩薛社、张阳社、西村社、东忠社、西忠社。

到了清代,这些所谓的“仆随主姓”的外孔,⼜发展到曲⾩之外的邹县等地。

既然同属⼀姓,⼜并⾮同脉,为了明确主仆、圣裔庶民之区别,以衍圣公府为代表的孔⽒宗族“不准其随钦赐⾏辈取名,以免混乱”。

外孔如冒宗续谱,则要因“冒宗谱,滥邀恩崇”⽽获罪。

“内孔”和“外孔”的区别,可归纳为以下⼏个⽅⾯:⼀、不同祖共宗。

外孔是因仆随主姓⽽姓孔,或者⾮为⼦姓之孔。

⼆、内孔是圣裔,由衍圣公府单⽴户籍,不归地⽅机构管辖;外孔则是普通民籍。

三、逐代续⼊宗谱,是内孔⼦孙的权利和义务;外孔不能续⼊圣裔孔⽒宗谱。

四、源于孔末的外孔族⼈因祖上曾为内孔执役庙廷,所以在名分上与内孔有主仆之分。

五、由于孔末曾⾏翦灭圣裔之恶事,冒宗冒爵。

因此内孔与孔末之后永为世仇。

“南宗”与“北宗”之间的区别

“南宗”与“北宗”之间的区别

“南宗”与“北宗”之间的区别2017-09-25 10:34:08 东方教育2017年14期李青青摘要:董其昌是明朝著名的画家,他提出南北宗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其价值在于发现了中国画中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

以王维为首的“南宗”一派,与李思训为首的“北宗”一派,分别从艺术特色、画家身份、作画目的等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禅宗;院体画;文人画南北宗论的提出在绘画史上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说出自董其昌,也有人说出自莫是龙,原因是在陈继儒《宝颜堂秘笈续集》中有记载说在莫是龙的《画说》一书中有提到南北宗论。

但是更多人认为是董其昌提出的,原因是董其昌好禅,南北宗论是借禅宗南北宗论来论述的,更有说服力。

“南北宗”原意是指禅宗的的两个小宗派,慧能、神秀时出现,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

这两个小宗派为敌对关系。

以神秀为宗主的“北宗”为渐悟派,修行需要的是十年如一日的苦读苦悟,成就出于力行。

以慧能为首的“南宗”是顿悟派。

慧能连字都不认识,未读过也为学习过禅学,突然作偈,而且那么优秀,这种才能是根于灵性的,是顿悟,修行起来相对容易很多,方法也简单。

由此可以清楚的看出南北二宗讲的是修行的方式和领悟的快慢。

“南宗”又被称为“南顿”,“北宗”又被称为“北渐”。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就取自此事。

既知道了它源起何处,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首先,先了解一下“南北宗”在艺术特色上的区别,董其昌说的很清楚“其人非南北耳”,意思就是说南北宗论的划分是与画家的籍贯无关的,是说艺术表达方式上的区别,也可以说是审美倾向上的不同。

“北宗”是以李思训为宗主的青绿山水,南宗是马远、夏圭为中坚力量,马远和夏圭的绘画作品有许多流传下来,而且他们所用的线条全是刚猛的大斧劈皴,南宋四家在南北宗中列出马夏,而未列刘松年和李唐,是因为刘松年、李唐的没有马远、夏圭的画刚硬,马远、夏圭的画能更好的体现出北宗的特点。

李思训作画时,主要特点是用线刚硬,用刚硬的线来勾花草树木及石头的纹路轮廓,形成了斧劈皴的皴形,李思训的线条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顾恺之的春蚕吐丝一样,线条无变化,但区别在于顾恺之线条细柔,李思训的线条直折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孔与外孔南宗与北宗的渊源
内孔外孔
周时除孔子孔姓外,还有卫国孔姓、陈国孔姓、郑国孔姓等。

公元442 年,南北朝刘宋文帝诏令蠲免孔景等五户的课役,专司林墓洒扫。

孔景等本不姓孔,因随主改姓,称洒扫户。

五代后梁乾化间,公元913 年,孔景后人孔末乘时不纲,欲冒圣裔,潜通乱民残灭曲阜孔氏,并弑四十二代宗子孔光嗣。

那时孔光嗣的儿子孔仁玉出生才九个月,幸好其母张氏抱回外祖家,幸免于难。

后至公元930 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鲁人将孔末夺爵之事告于官。

朝廷杀孔末,孔仁玉袭爵,被朝廷授予县主薄,后封文宣公,后来的二十派六十户皆仁玉一人之后,所以称为中兴祖。

然孔末之孙仍屡冒圣裔,而屡被清除。

而孔仁玉的外祖家则成为孔家的世代恩亲,世称张姥姥。

传说将张氏讹为保姆,纯属民间演义。

南宗北宗
南宗的世系
据《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志》一书载:
孔氏南宗世系由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开始,第
四十九代孙孔玠,字锡老,端友弟端操子,过继于端友为嗣。

第五十代孔搢,字季绅,玠子。

五十一代孔文远,字绍先,搢子。

五十二代孔万春,字耆年,文远子。

五十三代孔洙,字思鲁,一字景清,号存斋。

万春子。

元至元十九年(1282)世祖忽必烈议立孔子后,众臣皆以寓衢者为大宗。

遂召衍圣公孔洙赴阙,欲令其载爵回曲阜主持奉祀。

孔洙以先世庙墓在衢,不忍离去,毅然让爵于曲阜宗弟孔治,并以母老为由,乞求南还。

世祖赞曰:“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后也。

”拜孔洙为承务郎、国子监祭酒兼提举浙东学校,给俸养廉,并予护持林庙玺书。

正宗之罢封自此始。

第五十四世孙孔思许,先名公许,字与道。

孔洙无子,以孔传(即孔若古)六世孙孔津长子思许为嗣。

五十五世孙孔克忠,先名宏,字信夫,一字献夫。

思许亦无子,以兄思栗子克忠为嗣。

五十六世孙孔希路,又作希辂,原名希鲁,字士正,克忠子。

五十七世孙孔议,字明伯, 希路子。

五十八世孙孔公诚,字贵文,议子。

五十九世孙孔彦绳,字朝武,公诚子。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衢州知府沈杰奏请朝廷,授南宗派五十九代孔彦绳为将仕郎,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奉衢州先圣庙祀。

是为孔氏南宗再次受袭封之始。

关于五经博士一职,“家庙志”一书是这样介绍的:“虽然明武宗封赐南宗嫡长裔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一职,但官秩仅正八品,与明代正二品的衍圣公地位相差太远”。

《孔子世家谱》为孔氏家族总谱。

孔子世家谱以其延时之长,纂辑之广被誉谱牒之冠。

同时各支派各有自己的支谱。

各支支谱需要报衍圣公府审核备案。

重回北宗
元元贞元年(1295),北宗五十三代孔治袭封衍圣公,正式为全族宗子,传五十四代思晦,再传五十五代克坚、五十六代希学,希学为大宗户始祖,爵位一直传至七十七代孔德成。

南宗与曲阜衍圣公的关系
大宗主衍圣公对衢州翰林博士拥有绝对的管辖权。

衢州翰林博士必须随时将情况报明衍圣公府。

清代对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有严格的规定,将应袭者的亲供与里邻、亲族甘结,附上应袭者三代履历
由西安县逐级转呈,经衍圣公批示,呈请吏、礼部选任。

吏、礼部批准后,经予文凭,咨文衍圣公府,转发至翰林公署。

衢州翰林博士接到文凭后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到任,延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并将到任时间上报衍圣公府,转报吏、礼部。

民国二年北洋政府颁布《崇圣典例》保留衍圣公爵位,改衢州世袭五经博士为世职“南宗奉祀官”,奉祀官的承袭由衍圣公咨文“地方行政长官呈明内务部核准”,承袭过程中仍需族长、各支房长及邻右出具甘结,附上应袭者三代履历相关宗图,印花税洋一元,付衍圣公府掌书厅监印等手续费30元,一并呈衍圣公府,再由衍圣公府将相关文件及印花税交由山东省长转呈内务部。

待内务部批准后,发给任命执照,经山东省长交衍圣公府,再札付南宗奉祀官收悉。

现存孔氏南宗《钦定孔氏家规》是明正德元年(1 506)衢州知府沈杰制定,并上奏朝廷钦准刊行。

第一条:遵制典。

要求孔氏南宗子孙严守本分,遵崇制典,不得觊觎北宗衍圣公之职。

为恐后世南北两派子孙“互相嫌隙,妄起争端”,因此严立规戒,“行令在衢子孙永遵制典,恪守祖风”,“有违者以不忠不孝论,审之重典,永不叙录”。

第七条:责报本。

规定“南渡孔氏子孙,每十年
一赴阙里,谒拜圣祖家庙,祭扫山林……就令会同南北宗谱,开保历代子孙名讳,居曲阜县者书引于前,居衢州府者书引于后……且以见我国家一统文明之化普及南北……”。

以上资料与曲阜存档案相符,如曲阜所存南谱记载“世祖皇帝及时宰之意谓洙当袭爵无疑洙乃以子非亲出而又志欲回南,上章力辞而行”“津子公许改名思许继洙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