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资料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学资料整理大一(下)

第一章文献的概念、内容和意义

•文献概念:最早见于《论语•八佾》“文献不足故也”,元马端临《文献通考》首先用“文

献”作为书名。南宋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文,典籍也;献,贤也。”历史上“文”指书面材料,“献”指当代人物的口述与相关材料,文与献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转化的。因此,文献可认为是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和,可以是书,也可以是人,是我们认识、研究和验证历史的依据。

文献学研究的内容: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第二章甲骨文、金文和简帛的概念和价值

一、甲骨文的概念和价值:

1、概念:殷商时期刻在龟甲骨或动物骨上的记录占卜的象形文字,记录了纪年、帝王世系、祭祀、战争在内的丰富资料。是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清代光绪年间发现,至今出土约十至十五万件。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刘鹗《铁云藏龟》第一部。孙诒让《契文举例》研究第一人。

2、价值:①殷商史研究价值。以前对于商周历史的认识研究只能依靠《尚书》、《诗经》、《左传》、《世本》、《竹书纪年》、《山海经》等,真伪难辨,学者有巧妇难为之叹。研究商史,要首先确定君王世系排列。王国维1917年发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其《续考》,根据甲骨文中记载纳献祖先神灵的先后次序,据此将《史记•殷本纪》中的世系错误改正过来,同时也证明了《史记》记载,恢复了古史的可信度。矫正史书部分错误,同时引导历史研究者自觉遵守“二重证据法”,引起治学方法上的进步。

②语言文字价值。在甲骨文发现以前,古文字研究主要依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甲骨文的发现大大丰富了的材料,矫正了一些错误的说法。所刻的文字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为人类象形文字史提供巨大意义。

甲骨四堂

▪罗振玉(雪堂)

▪王国维(观堂)

▪郭沫若(鼎堂)

▪董作宾(彦堂)

二、金文文献

1、概念:金文主要指镂刻或熔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商代中期开始有铭文,战国晚期被铁器取代。如毛公鼎有497字。宋吕大临《考古图》,乾隆敕编《西清古鉴》等。

2、价值:

▪语言文字价值:了解汉字自古至今的发展脉络,揭示文字结构发展的规律,纠正《说文解字》的错讹,探究古字古义,古代音韵,古代文法均有作用。金文的押韵是研究音韵学的重要材料,如王国维《周代金

石文韵读》

▪释读考证传世文献的价值:助读先秦文献,订正古书错误。如《史记周本纪》的矫正。

▪研究古代历史的价值,特别是商周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材料,如友多鼎记载的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三、简帛文献:

1、概念:简,指简牍,竹木制成的长条用绳连为册,用于书写。椟则为木质方版,用于写信或上奏,也用于其他内容的文字记载。帛是丝织品,用于书写。我们所说的简帛文献,是对简牍文献和缣帛文献的概括。

2、价值:

▪佚籍复出。丰富了古文献内容,解决了学术上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为学术提供了新资料、新课题。如《孙膑兵法》的出土。

▪考校释读传世古籍。为考证古书的时代及真伪、校补古书讹脱、释读古书文义提供了可靠的最新依据,推动古文献学深入研究。如《孙子》作者的考证。

▪历史资料宝库。

▪文字学资料。为研究战国、秦汉文字提供了大量素材。

▪书籍制度史实物。

第三章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1、文献的形成:(无高下之分,唯有深浅之分) P30

着:也叫“作”、“造”、“著作”。(古人对著作要求很高,强调“无本于前”、“前始未有”)述:强调“古已有之”,有所承因。《说文》:“述,循也。”即遵循之义。开创者为作,遵循者为述。但述并不止于简单的继承,对于前人的创造,要有消化、理解领会过程,使之更为完善。(传、注、义疏)

编:又叫纂、辑。根据一定体例缀辑旧文,其重要特点是原始条文都是其他文献的原文,不加改窜。(辑佚也属编纂范围)最常见的编纂成果有总集(如《诗经》、《楚辞》、《昭明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类书(如《初学记》、《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永乐大典》)、丛书(如《汉魏丛书》、《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

▪译:就是翻译。学术翻译*主要是西方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书籍的汉译)、文学翻译(、佛典翻译(始于东汉,唐代佛教进入全盛期。最早的佛经汉译本《四十二章经》。鸠摩罗什和玄奘法师)

2、文学的流布:讲唱、镌刻、抄写、印刷、摄影。

注意佛典部分.

第四章书厄、藏书家

牛弘(隋)“五厄”:

1.秦始皇焚书

2.西汉末年战乱(王莽之乱)

3.东汉末年战乱(董卓移都)

4.西晋末年惠怀之乱(八王之乱)

5.候景之乱与梁元帝焚书

明胡应麟补充“十厄”:

6、隋末唐初(混战)

7、安史之乱

8、黄巢起义(唐代)

9、靖康之难(北宋)

10、伯颜军入临安(南宋)

(明:李自成起义;清:乾隆禁毁、嘉庆宫火、太平天国起义、英法联军纵火圆明园、庚子事变、日本侵华战争、“文化大革命”;钱谦益)

第五章版本的概念和沿革、善本的界义

(一) “版本”概念

“版”常常写作“板”,“本”,原意是树根。“版”与“本”二字合用为一词,始于宋代。“版本”指同一部书在编辑、传抄、刻板、排版、装订以及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本子。

按时代划分:

1.唐本(雕版印刷初创时期)

2.五代本

3.宋本

4.辽、金、元本

5.明本

6.清本

(清稿本:注意不是指清朝,有作者亲手誊写的,但大多数是请人誊清,往往经过作者校过,有少量添改,添改手迹为作者亲笔。此类清稿本往往有作者的印鉴。)

(二)“善本”的含义

指珍贵难得的版本,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经过名家精校的一般可视作版本,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也均可视作善本。

张之洞提出具体“善本”的三个条件:

一、足本(无阙卷,未删削);

二、精本(精校、精注);

三、旧本(旧刻、旧抄)。

学术意义上的善本可归纳为八个字:精注精较,不缺不讹

民国时期,明刻本渐渐进入旧刻行列,本世纪中期以后,乾隆以前刻本全都变成了善本,甚至无论残缺多少,有无错讹,均以年代划界。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第六章校勘的方法和条件

校勘,就是改正书面材料上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字句讹误,使其接近本来面目,以及指出有关记载的疑似问题。

文献错讹的类型:

1.讹

(1)字形致误

(2)语音致误

2.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