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通用6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事实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也并无明显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1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及时的干预机制,能有效地减少大学生突发心理问题。
预警机制主要包括全体筛查、四级预警;干预机制主要包括宣传干预、教育干预、活动干预、咨询干预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干预高校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德才兼备,更要身心健康,只有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才有可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然而,大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自伤或伤人现象时有发生,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既要做好知识普及和心理疏导,更要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建立突发心理问题预警干预机制,有效减少大学生突发心理问题,进一步构建安全和谐的大学校园。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1、工作队伍不健全。
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都交给学生思政辅导员完成。
一方面学生辅导员可能并没有经过多少专业训练;另一方面其本身就负责众多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对象多,工作任务重,可能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无法完全及时掌握。
此外,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数量不够,有些高校有几千上万的学生,却只有一名心理健康专职工作人员,甚至有的高校连一名专职心理健康工作者也没有。
无论是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还是突发个案出现时及时有效的处理,相较于国外高校,每两千名学生就配备一个心理教育专职工作者的情况来说,国内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不健全,远远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群体的需求。
2、预警机制不完善。
高校新生入学之初,通常都会进行心理普测。
但心理测试结果是否引起高度重视,是否及时反馈给相关学院及班级,是否对“特殊”学生予以重点关注,持续追踪?很多高校这些环节没有步步落实,那么心理普测就会流于形式,甚少发挥作用。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5篇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5篇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公民健康和健康生活水平的有效措施,为帮助居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善环境,降低危险因素,促进人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篇1摘要: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的塑造和国家的强盛。
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
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国家教委近年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12.6万大学生中,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感情脆弱、意志消沉、迷惘困惑、自卑感强、人格丧失、心理承受能力弱、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上。
这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群体不仅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关系到国家的富强。
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表现(一)环境巨变引起心理不适应现在大学生多出身于独身子女群体,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一旦脱离原来由家长进行全方位照顾的环境进入到大学,一切生活起居皆要开始自行处理。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5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当代中学生处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面临诸多矛盾、冲突,加上他们生理、心理发展以及学习生活的特殊性(独生子女),常常会使他们产生这样那样的不良心理,因此,如何在初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如何疏导学生不良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事情。
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我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体育课上学生不良心理状况及成因: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不良因素主要有:①害怕心理;②逆反心理;③依赖心理;④焦虑心理;⑤孤独心理;⑥自责心理;⑦过敏心理;⑧冲动心理;⑨反感心理;⑩异性心理。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体质和学习成绩以及不良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
如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残疾等,他们在练习中因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抱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又如:在考核或成绩评定时,总觉得教师给别的同学的分数与评价比自己的高,怀疑教师不公正、有偏向,在进行集体项目的比赛时,总认为自己的技术水平对取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突出自己,表现自己为中心,这样做又往往得不到教师的肯定。
而对这些内心无法平衡,又难以从正常途径宣泄,从而造成在学习时心理极不稳定。
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基础差,或者学习动作时接受、掌握动作的能力差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
在平常学习时,与那些身体素质好、成绩好的学生比较时,总觉得自己既使再努力也技不如人,无法赶上其它学生,从而在练习时放不开思想包袱.显得胆小、怯懦、缩手缩脚,结果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有些学生虚荣心强,爱出风头。
喜欢在课堂上引起教师和其它学生的注意,爱表现自己。
遇到一些自己力不从心的动作时,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为了“面子”硬撑着去做,结果失败。
久而久之,这种挫折失败的阴影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9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9篇)第一次接触心理课程是在上大一的第二个学期的时候。
我想学校可能是为了减小大学生学习与心理的压力,为我们排解心中苦闷与压力才开设了这门课程的。
自认为心理还比较康健的我,听完课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和需要变更和疏导的地方。
从那时开始接触心理学,同样也开始慢慢了解心理学。
心理健康课为现代的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爱情观、价值观提供了条件。
认真回想一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硬式教育,是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
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心理将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这门课程帮助我培养健全的人格。
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
在心理课上,通过老师的教导和书本的指导,我慢慢的开始正视自己。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学⽣⼼理健康论⽂⼤学⽣⼼理健康论⽂(通⽤10篇) 从⼩学、初中、⾼中到⼤学乃⾄⼯作,⼤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吧,借助论⽂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
相信写论⽂是⼀个让许多⼈都头痛的问题,下⾯是⼩编整理的⼤学⽣⼼理健康论⽂,欢迎⼤家分享。
⼤学⽣⼼理健康论⽂篇1 摘要: ⽬前⾼校学⽣在具体的交往活动和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的正常发展。
因此,关注⾼校学⽣的⼼理健康,探究他们在⼈际交往中常见的⼼理问题、产⽣原因及调适对策,科学引导他们正确处理⼈际关系和⼈际交往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校学⽣;⼈际交往;⼼理问题;对策 ⾼校学⽣作为⼀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思想、⾏为有时还不够成熟,⾃我调节和⾃我控制能⼒还不强。
除此之外,由于⼤部分学⽣缺乏⼈际交往的经验、技巧和⽅法,导致在具体的交往活动和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的正常发展。
因此,关注⾼校学⽣的⼼理健康,探究他们在⼈际交往中常见的⼼理问题、产⽣的原因及调适对策,科学引导他们正确处理⼈际关系和⼈际交往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学⽣⼈际交往中常见的⼼理问题 ⼀般来说,⾼校学⽣在⼈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些困难或不适应是难免的,但有时他们的⼈际关系严重失调,⼈际交往时常受阻。
总的来说,⾼校学⽣在⼈际交往中存在的⼼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个⽅⾯: 第⼀,⼼理脆弱,容易出现创伤。
⾼校学⽣正处于青年期,⾃我意识迅速增强,开始了主动交往,但其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接触社会,了解⼈的整体⾯貌,⼼理上也不成熟,因⽽⼈际交往中常⼜带有理想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活中寻找知⼰,⼀旦理想与现实不符,交往就产⽣问题,⼼理出现创伤。
第⼆,常常以⾃我为中⼼。
⼈际交往的⽬的在于满⾜交往双⽅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
⽽有的⼤学⽣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常以⾃我为中⼼,喜欢⾃吹⾃擂、装腔作势、盛⽓凌⼈、⾃私⾃利,从不考虑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告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通用6篇)-最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通用6篇)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
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活动方案篇一为进一步推动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20xx年“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通知》(xx教办学[20xx]x号)文件要求,经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全院开展第六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
现将有关活动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5.25”我爱我——倾听·互助·成长二、活动时间:20xx年5月4日—5月28日三、活动对象:全体在校学生四、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丰富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导同学们心理健康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增进同学们心灵之间沟通的舞台;通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营造我校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五、活动内容:开幕式:开幕演讲、心理趣味游园会第一篇倾听心灵1、心协慢递内容:邮寄出一年前同学们在心协的留言,并继续为同学们开放这个平台,对未来的自己或他人留言,或与未来的自己或他人谈话,发现并记录自己和他人的成长。
时间:5月10日地点:食堂南门2、“房、树、人”心理解惑内容:通过绘画房树人,从专业的视角,帮助你认识内心最真实的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发展自己,更好的爱护自己。
时间:5月18日地点:食堂南门3、心理健康体检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随机抽取名单,邀请学生们来中心参加一对一的咨询,帮助你倾听心灵的呼唤。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三篇范文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供大家参考选择。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篇一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就社会实践这一问题,通过分析社会实践的心理效应,探究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从新的视角提出如何更有效的利用社会实践来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使纸上谈兵的教育体系更具有时效性。
关键字社会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义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大学生处在读书生涯与社会生涯的转型阶段,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为值得关注,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主动了解社会,正确认识社会,从而不断调整自己态度,行为,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把社会实践与心理健康工作相结合,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才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因缺乏社会实践而引起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许多心理问题,诸如学习压力,情感困惑,人际关系紧张,理想与现实冲突,考研与就业焦虑,经济困难等等,但因缺乏社会实践而引起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自我意识冲突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虽然如此,因只有学习经历少有生活实践经历的中学毕竟对人生的认识较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些大学生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不够稳定,在这一时期内,他们会经常产生一些自我意识冲突。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冲突。
第二,独立的我与依附的我的冲突。
一方面,进入大学离开了父母还存在依赖心理,另一方面,不断成熟的自我渴望独立。
同时,自己对自己有理想与规划,从单一的学习价值评价体系变成到综合的能力价值评价体系,大学生对生活的憧憬与现实还存在距离。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1500字(优秀7篇)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1500字(优秀7篇)心理健康的论文篇一《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需要一些技巧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让学生迅速参与,发生改变。
能够运用心理学理论训练感染力和推动力,学会把心理学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教学形式:针对的讲,提升学生的兴趣,你让学生动心;灵活的讲,提升学生的思考,你让学生动脑;互动的讲,提升学生的参与,你让学生动身。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会让人觉得特别形象生动,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例如,课程的开场,可以通过自我介绍和暖身,前台的展现和后台的实用分析操作相结合来设计课程。
在自我介绍中,不必提自己曾经有多少光环,获得过多少荣誉,而是轻描淡写而又非常动情的讲述教师自己的经历和故事,从故事中让人产生了对心理学的憧憬和思考,也能让人感觉到老师确实能够在学生和课程中间架起一座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这也是自我介绍环节的作用。
当然“讲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也可以借助其他方式,如视频音频等引人思考。
而暖身活动环节的设计则非常重要,它影响着团队的凝聚力、动力和信赖感,是否能让学生打开心灵自我开放。
比如:手指操、落手指、猫和老鼠、乒乓球、金龙拍拍操、记者采访、用手问好、四方块游戏等等。
从暖身活动引申它们在其他课程内容下的应用,比如和人际沟通交往哪个知识点结合、和情绪的哪个方面结合、和压力的其中一部分结合来应用。
并且在活动后需要分享的四个F,即Fact:刚刚做了说了画了什么;Find:对自己的发现是什么;Feeling:感受到什么;Future:对未来的影响是什么。
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注意力,动身动心。
备课程: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展现形式。
在内容设计上,主题、对象、时间都需要明确和控制。
关上电脑和ppt,从学生角度出发,无限接近学生的需要,通过自我辩驳或实地调查不断筛选,找到最好的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轻理论的系统传授,重心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学会例如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调适、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提升人格魅力、大学生涯规划、学习心理、调控情绪、提升人际交往、处理好恋爱与性、压力与挫折应对、珍爱生命等等方面,能够有效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心理潜力和能量,并且使他们在心灵上都得到成长和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例(共5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例(共5篇)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素质教育中十分关键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必要环节。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1篇: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关键在于把语文课程中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教给学生,并使之有所感悟、有所认知、有所升华,既要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更要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情感、体验和理解。
基于这一理念,笔者多年来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努力把小学语文的直接教育转变为对学生心灵和情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研究中较好地实现了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
一、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的是通过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帮助小学生不断、悦纳自己,逐步提高他们对研究、生活的适应能力,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正确的研究态度,以及开朗、向上、乐学、XXX、自信、独立的健康人格。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程总目标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态度和持久的研究热情,树立研究信心,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在语文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小我的体验与发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头脑感情”。
在语文教材中也到处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素,只要任课教师认真研究,就可以实现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无缝对接。
譬喻,在《瑞恩的井》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讲话、学生讨论等体式格局,让学生发现XXX的善良和真挚的爱心,从而变得更有同情心;《寻找幸运花瓣》一文让学生感受到,心中充溢美好的希望并为之努力,是人生中一件幸福的事;《无言的爱》让学生在感受植物之间友爱相处的温暖的同时,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更应当和谐相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5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篇1听了这次这次讲座,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日常的生活我们往只关注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的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
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能帮助我们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帮助我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
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第一,需要我们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听了这些,我觉得我还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够,比如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自我心里调节这两个方面。
很多人来到大学后就变得松散,逃课、泡网吧、谈恋爱。
在大学我们肩负改变自己命运的责任,所以要保持心理健康。
第一,我们应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学会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
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恋爱心理健康”从健康的心理行为,如何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和如何对待困扰大学生的恋爱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精彩分析。
恋爱给人带来美妙的感觉,我们需要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行为。
第一,加速自我的心理成熟。
培养独立的人格,能体贴、关怀、尊重他人。
第二,培养与异性交往的能力。
异性间的交往需要注意的是:注意交往的范围、间距、场合、分寸。
第三,选择与自己心理特点相配的恋人。
要使恋爱生活和谐,减轻恋爱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选择与自己心理特点相配合的恋人是有必要的。
第四,学习掌握性生理和性心理卫生知识。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文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文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当属起步阶段,在实际开展活动中特别需要理论的支持和指导。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文篇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摘要]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的共识。
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加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分析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找到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也跟随其不断调整,人们在不断追求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联合国专家曾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美国一位资深心理医师也曾断言: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于中国人的生理疾病。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国当前就业压力和传统思维的冲击下,他们接受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多的是承载着家庭或家族的希望。
在竞争激烈的当代,他们面临着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以及青春期所固有的困惑和烦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据了解,心理疾病已成为当前导致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轻生的主要原因,并因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引导大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已成为当前高校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尚无一致的看法,也没有一个公认的界定。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
⼤学⽣⼼理健康课论⽂⼤学⽣⼼理健康课论⽂3000字(精选6篇) 当代,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它包括学年论⽂、毕业论⽂、学位论⽂、科技论⽂、成果论⽂等。
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学⽣⼼理健康课论⽂3000字(精选6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学⽣⼼理健康课论⽂篇1 摘要: 作为具有较⾼⽂化⽔平和较强⾃尊⼼的群体,⼤学⽣在成长过程中会⾯临各种各样的⼼理问题。
⽂章阐述了本⼈经过⼼理健康教育之后对⼤学⽣⼼理健康的感想感悟,并就⼤学⽣不适应⼤学⽣活的⼀个案例进⾏了分析,最后对⼤学⽣⼼理教育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 ⼤学⽣;⼼理健康;教育 ⼀、⼼理健康教育的感想感悟 ⼤学⽣正处于⼈⽣中的黄⾦时期,也是⼈的⼀⽣中⼼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
这个时候,个⼈的情绪容易不平衡,并且⼀系列的现实问题扑⾯⽽来,例如⼈际关系中的问题、性意识的困惑、学习中的挫折、⽆法适应新环境等问题。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很容易产⽣⼼理⽭盾冲突,扰乱学业和⽣活,甚⾄可能影响⾃⼰和他⼈的前途和发展。
因此,认清⼀些⼤学⽣常见的⼼理问题,并学会避免、解决这些问题对⼤学⽣⾄关重要。
通过⼀个学期的⼤学⽣⼼理健康教育,本⼈对这些问题有了深层次的认知,对这些问题也有了⼀些⾃⼰的认知和感悟。
对于⼤学⽣⼼理问题的类别,主要有这⼏种类别:难以适应环境、对⽹络的依赖、⾃我认知问题以及⽣活中的挫折等问题。
以下将分别就这⼏种类型的问题以及原因做⼀些分析。
⾸先是难以适应环境。
⼤学⽣在跨⼊⼤学校门之前,都经历了激烈的⾼考竞争,他们全⾝⼼的投⼊到学习之中,家长对他们过度照顾,学校推⾏应试教育制度。
然⽽进⼊⼤学之后,⼀切都变了,学⽣要⾯临新的学习、⽣活⽅式。
例如⼤学中的学习强调⾃主性,⽼师不会像中学那样将知识点讲的⾯⾯俱到,也不会添加很多⾃习课,有的只是每周短短的⼏节授课,如果学⽣不做好充分的准备,会很难接受如此密集的知识量,以⾄于跟不上学习进程导致破罐破摔;还有很多学⽣进⼊⼤学之后,第⼀次离开⽗母的照顾,个⼈的独⽴性⼜很差,因此⽆法适应新⽣活。
心理健康论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分析(6篇)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分析(6篇)第一篇: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分析【摘要】21世纪是尊重知识、注重人才素质全面提升的时期。
作为特殊社会群体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处于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甚至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本文就新时期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现今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与挑战。
他们在对新环境的适应、自我意识的形成、人格的完善、人际交往的拓展、爱情的选择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很有可能发展成心里问题,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这不仅会对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带来危害,还会对学校、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因此,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状况进行分析,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时期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指不具有某种心理疾病或病态心理,还要具有正常的智力,稳定的情绪,健全的人格,自我持有的肯定态度,对自我的客观评价,良好的情绪感受,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判定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应从心理健康的本质出发,依据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心理活动的系统性特点,从心理活动的各主要方面进行考察。
并且,它离不开个体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年龄、情景等诸多方面。
现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环境应急问题。
环境应急问题尤其突出表现在大一新生中。
现今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备受亲人的呵护。
步入大学校园后,他们离开了父母、亲人和朋友及熟悉的环境,在新环境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自己独立进行解决。
一些大学生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还不习惯,出现适应困难、失眠、紧张、焦虑、自信心降低、自卑感严重等问题,甚至导致神经衰弱。
2.自我认知问题。
由于大学生正值青春期,社会阅历尚浅,往往对一切事物都寄予美好的希望,过于理想化,且很大程度上与现实条件相脱离。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六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六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六篇【篇一】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发现班级中最受宠是那些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因为他们代表着一个班级的水平和荣耀,象征着一位教师教育教学的成功,这些优等生沐浴在老师的青睐和同学的羡慕里,享受着老师的“厚爱”;而那些曾一度被冷落,甚至被遗弃的“差生”,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用爱心、平等和尊重把他们“呼唤”和“拯救”了回来,老师已不再歧视他们,而把他们作为实施“爱心和耐心教育”的对象,小心翼翼地呵护,细心耐心地启发,把“特别的爱”给了“特别”的他们。
那些中等的学生似乎成了被遗忘的一族。
这里的中等生暂且给它界定为那些属于学习成绩一般,排名在班级的21—40名(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在50—55人)的学生,平时他们在学习上也能做到努力刻苦,在思想行为上基本也没有越轨,属于那种循规蹈矩,不需要老师操心的一类,尽管教师在平时也常实行“爱每一个学生”和“抓两头,促中间”的教育教学原则,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似乎很容易忽略这“中间”,其实这些中间生学得很不容易,他们受到了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他们要随时提防下面“差生”的“追赶”,有一种被超过的惧怕感;另一方面又被上面的优秀生压着,想超越有时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一种永无出头的被压抑感,而老师认为他们很“乖”,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很少关注他们。
所以我们每一个老师也许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吧:每当一届学生毕业后事隔几年,老师和学生记得的总是其班级中最优秀的和最差的学生,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也许你会发现其中一个你以前从不认为是原因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给了这些中等生太少的关爱,忽略忽视了他们的感受,很少去注意,去发现,去了解,去挖掘他们。
下面我想谈谈这些中等生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一些问题。
他们的心里到底渴望什么?而其表现出来的相应的行为又是什么?老师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处理?我班的A同学,进班时排名三十几,不爱多说话,对老师有礼,碰见老师总是以微笑和一声“老师好”打招呼。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3篇
⼼理健康教育论⽂范⽂3篇德育⼼理健康教育论⽂[摘要]德育与⼼理健康教育既有区别,⼜有联系。
应加强德育与⼼理健康教育的相互作⽤,促进德育与⼼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德育;⼼理健康教育;⼤学⽣思想政治⼯作德育与⼼理健康教育既有区别,⼜有联系,只有有机整合,才能体现德育⼯作以⼈为本的原则,才能最⼤限度地发挥德育与⼼理健康教育的作⽤,共同促进育⼈⽬标的实现。
⼀、德育与⼼理健康教育的区别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和道德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的活动。
⼼理健康教育是运⽤⼼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和⽅法给教育对象的⼼理发展以帮助和启发的过程,是⼀种技术性服务,根本指向在于促进学⽣的⼼理健康发展。
⼆者的最终⽬的都是培养⼈格完善的全⾯发展的⼈,但是其理论依据、包含内容及其实施⽅法等⽅⾯是有区别的。
(⼀)理论基础有区别德育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理健康教育以⼼理学、教育学等为理论指导。
(⼆)⽬标侧重点有区别德育按社会要求规范个⼈⾏为,以塑造个⼈完善的道德品⾏为⽬标,其教育核⼼问题是⼈⽣观问题。
⼼理健康教育关注个⼈合理的⼼理需求,以塑造个⼈完善的⼈格为⽬标,其教育核⼼问题是个性的⾃我完善。
(三)内容有区别德育内容始终充满着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感,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等内容。
⼼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没有阶级性,主要包括⼼理卫⽣、智⼒发展、⼈格评定、⾏为适应等内容。
(四)学⽣观有区别德育把学⽣当作塑造的对象,在师⽣关系上重视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强调教育性。
⼼理健康教育把学⽣当作帮助、服务的对象,在师⽣关系上重视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强调⼈性。
(五)教育原则有区别德育的主要原则是政治⽅向性原则,有明确的是⾮价值取向。
⼼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则是根据学⽣⼼理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在尊重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帮助,帮助学⽣解决⼼理⽭盾,培养⼼理能⼒。
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论文六篇
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论文六篇本文将介绍六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论文。
这些论文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预防和减少精神疾病。
论文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这篇论文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向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如何进行教育。
作者提出,青少年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学校压力、社交关系、媒体影响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应对压力、情绪管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论文二:基于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这篇论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作者采用了网络视频、即时聊天和在线测试等方法,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不必担心时间和地域限制。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论文三: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和干预这篇论文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对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抑郁症的作用。
作者指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自我认知、情感认知和应对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抑郁症发生。
对于已经患有抑郁症的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促进康复。
论文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实施效果研究这篇论文研究了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效果。
作者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对照组不接受。
结果表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在自我认知、情感管理、人际沟通和压力应对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论文五:父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这篇论文探讨了父母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认为,父母是最重要的教育者和引导者。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情感支持和行为引导等方式,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论文六: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互联网成瘾的干预效果这篇论文研究了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互联网成瘾的干预效果。
作者采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对互联网成瘾的学生进行了干预。
研究结果表明,该干预方案能够显著减少学生的互联网使用时间,促进学生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6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6篇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时期。
现在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充分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和多方面的发展机遇,而他们可凭借的竞争优势已不单单是智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段,也是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尤其重要,大学生们应加强认识,掌握技巧,积极训练,不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促使自我健康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培养,大学生恋爱心理,大学生自我认识,心理教育。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
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以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一、大学生的时代主题心理健康是时代的主题,是现在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为其提供了成才得广阔舞台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带来更多严峻的挑战,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强的要求。
提高个人的修养,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强人格的魅力,优化心理素质是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
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
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同时又渗透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之中。
由于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导和锻炼。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
健康心理学论文【最新5篇】
【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论文【最新5篇】健康心理学论文篇一从积极心理学出发,提出从以下方面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为核心确定课程目标,以积极、生动、实用的内容为主体丰富课程内容,以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积极素质,创建积极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思潮,它利用心理学较为成熟、完善的实验测量方法,研究人类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潜能等积极方面。
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普通人的积极力量,提倡以一种积极的观念重新解读人的心理现象,并在该过程中挖掘个体在现有条件下获得幸福感受的各种因素。
积极心理学相信人性的优点和价值,主张用积极的理念审视人的潜力与价值,使人的积极品质得到培养,人固有的正向力量得到激发,人格优势和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与目标就是寻求人类的人文关怀与终极关怀,它以关怀全人类的福祉为宗旨,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作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吸收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要素,着眼于全体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课程目标不仅是课程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课程建设的归宿。
课程目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方向具有规范作用,它指导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明确指出,能够时常体验到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增进主观幸福感,获得幸福体验。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不仅仅是矫治心理缺陷、预防心理问题,更主要的是挖掘大学生的各种外显和潜隐的积极体验,并在实践中扩展和深化这些积极体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人格,使大学生能够学会以欣赏的态度对待生活,提升创造幸福的能力,增进大学生的幸福感。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3篇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第一篇: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没有异常表现,即个体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是人的整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不仅与个人的幸福感、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更与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责任承担、能力发挥、事业和财富的创造密切相关。
失去心理健康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幸福、社会交往和晋升,同时还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障碍甚至严重疾病,给个人、家庭甚至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整个社会层面上,心理健康的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心理健康的社会水平是评价一个社会文明建设水平和社会心态的重要标志。
一个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社会,通常具有较良好的社会秩序、较高的社会道德水平和较低的社会矛盾,是一个具有和谐与稳定的社会。
因此,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建设和谐社会、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每个人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通过积极的心理保健与干预,更好地维护和提高个人和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当今社会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第二篇: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人们通常将其分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个体因素方面,包括个体生理和心理的基本素质如遗传、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性格、认知风格、自尊心、社交能力和情感状态等。
因为这些因素是与个体本身的生理或心理素质相关的,它们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基础性的影响,也是更为稳定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方面,包括家庭、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如家庭关系、工作环境、生活压力、社会支持、文化传统等。
这些因素相对于个体因素来说较为灵活和可变化,它们能通过合适的干预和改变而具有更明显的调整和影响作用。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下都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自己的内在素质决定了能否应对压力的能力和程度。
而环境因素则是压力发生时的“触发器”,可以对个体产生较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大学生的抑郁症
摘要
近年来,“抑郁症”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人们关注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
步入大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问题,有的学生能够积极解决,从而快乐学习;有的学生却无法解决,会患上抑郁症,甚至走上极端。
本文主要从大学生患上抑郁症的现状,抑郁症的症状,大学生患上抑郁症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大学生的抑郁症等角度去探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从而为了解和解决大学生的抑郁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症;大学生心理问题
1大学生抑郁症的现状
以抑郁障碍为主的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患病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近些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抑郁症患者年龄也在不断地降低,即有向年轻化蔓延的趋势,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患上抑郁症,我们国家1/4的大学生曾经出现过抑郁的状况。
据调查,大学生心境障碍患病率是4.06%,其中抑郁障碍3.59%,焦虑障碍患病率是4.98%。
焦虑障碍在这次调查里包括了8到9种疾病,包括特殊恐惧症、强迫障碍、社交恐惧等等。
[参考文献1]
2大学生抑郁症症状
2.1情绪低落
情绪低落表现在:大学生遇事缺乏信心,无精打采,无论对学习、对生活兴趣感到厌烦;他们常常逃课,不愿与人交流思想;当谈及前途时心情暗淡,他们对生活没有信心,甚至公开流泪;思维抑制,反应迟缓;上课时精力不集中,常常走思;行为被动,自我封闭;凡事缺乏主动性,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个人卫生懒于料理,有沉默和独处倾向。
2.2不合群
不合群表现在:突发冲动,行为极端。
因为大学生刚刚远离父母,一旦他们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在长时间的失望、焦虑中会突然产生怪异的想法及反社会的行
为。
长时间的严重个性压抑使个性膨胀,最终往往导致悲剧的发生。
2.3寻找新的环境
学生可能在学校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感到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工作,迫切要求调换班级或者宿舍。
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他们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3大学生抑郁症的原因
大学生患上抑郁症的原因是复杂的。
对于大学生,面对新的朋友,新的环境,会遇到新的挑战。
由此会因为自己高考的不理想,在大学的人际关系,学习问题,恋爱问题,以及自己性格原因等,会患上抑郁症。
3.1现实与理想差别大
大学是每个学生向往的地方,上一个良好的大学更是学生的愿望。
由于自己高考的不理想,或者自己报考的失误,现实的大学或者大学生活与自己心里所憧憬的大学有巨大差异,由此心里不平衡,从而会患上抑郁症。
3.2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社交不适,是大学生患上抑郁症的一种病因,尤其是80、90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因此导致为人处事更多是以自己为中心,从而很难适应集体生活,骤然的空间变化,非常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3.3学业问题
学业压力过大是大学生抑郁症的另外一个形成原因,因为大学生的角色依然是学生,学习就是他们主要的工作。
大学课程并非外人想象般轻松,因为这个时候的他们除了专业课外,各类外语考级、考研等沉重的学习压力,还需要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面对沉重的学业压力,他们一时难以排解,这就容易导致他们患上抑郁症。
3.4家庭原因
大学生患上抑郁症还与家庭有关系。
这种家庭因素,可能来自于自己家庭问题,也有可能来自于同班同学,自己朋友,或者自己宿舍。
3.4.1自己家庭问题
大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上的竞争外,还要承受因高额的学费和生活开支而带来
的经济方面的压力,导致有些学生因缺乏经济保障而忧郁不安。
除此之外,家庭变故也是导致大学生患上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3.4.2自己与同学家庭差别
在大学,阶级分化严重。
大学的同学来自各地,出身不一样,贫富差距也不一样。
家庭贫困在生活条件方面,从吃穿乃至言行举止,都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有很大的反差。
由此产生的攀比心理以及心理落差,就容易导致大学生患上心理疾病。
3.5性格缺陷
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会与抑郁症的出现有关,一般表现为倔强这类性格,并且伴有攻击性人格的人容易出现抑郁症症,因为一遇到重大挫折,就会表现出攻击性,但是这种攻击性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而是转化为抑郁倾向的,随着攻击性的强度增强,抑郁程度也越大,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抑郁症。
3.6生理恋爱问题
大学生正值青年期,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恋爱现象逐年增多,但恋爱的成功率却比较低。
有许多大学生经受过恋爱挫折,有过失恋的心理体验。
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失恋,有的学生出现了失恋后情绪低沉,精神萎靡不振,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及强烈的失败感和挫折感。
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这些都是抑郁症的表现。
4治疗抑郁症的措施
4.1药物治疗
抑郁症虽与其他疾病不一样,但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缺的。
是否采用药物治疗,我们需要分别看待。
对于轻度的未必需要吃药,可以通过一些心理疏导,通过一些压力管理,通过一些运动调节等等方式,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但对中度的抑郁建议药物治疗,应当成为一个基础性治疗。
抑郁症治疗需要综合性手段,对于中、重度抑郁症,药物治疗应该作为基础。
4.2学校需要做出预防
学生主要时间是在学校,所以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校、领导、教师有义务有责任来引导大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解决所面临的大学生活问题,比如心健康教育课程的讲授、心理干预机制的建立等等,是预防大学生抑郁症重要的措施之一。
学校的主要工作在于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关注学生,积极发现问题。
一旦发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第一时间就要与学生本人,学生家长沟通,必要时需要与医疗机构联系,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的预防做到首位,防患于未然。
4.3家庭需要采取配合
父母把学生送到大学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对学生的关心减少。
父母要关注学生,通过打电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大学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除此之外,父母在家里要努力工作,为学生学习提供经济支持,不能让学生有经济方面的负担;父母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学生提供温馨的家庭环境。
另外,家长要不断配合学校的工作,一旦学校发现学生有心理疾病,就要配合学校一起努力。
4.4国家要完善医疗体制机制
为了保证患者出院以后,回到社区、回到家能够稳定病情,除了让他坚持服药以外,还需要为这些患者的社会功能的康复、人际交往能力的康复,在康复的基础上还有一些就业的需要。
把这些病人社区康复工作服务体系建立起来,让他们出院以后能够有很好的归属,还需要加强力量,不断地在医疗机构中强化服务的数量和能力。
4.5学生本人要积极预防和治疗
大学生最重要就是要承认自己的心理疾病,遇到挫折要积极向父母老师朋友寻求帮助。
大学生抑郁症治疗的第一步就是将自己的生活作息合理化,坏习惯。
每天至少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让自己充实起来。
否则,整天无所事事,或打了一天网游,心理不会产生满足感,只会产生失落感,进而加重抑郁情绪。
大学生是人体生理活动最为旺盛的时期,不应该一副懒洋洋、无精打采的样子,多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多参加体育运动,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抒发心中的沉闷和忧郁,能够有效的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如果以上自我调整没有办法彻底解决大学生抑郁症状,那么只有向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求助。
大学生抑郁症患者想要获得正规、专业、细致、有保证的抑郁症治疗效果,最好尽快向心理医生咨询,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结论
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抑郁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关注,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去为大学生提供帮助。
大学生除了抑郁症外还有其他心理疾病,我们在关注抑郁症的同时还要注重其他心理疾病的治疗,为祖国下一代的健康发展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计生委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2]田烟郑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