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音乐组成
东北秧歌调教案
《东北秧歌调》教学设计授课单位:哈尔滨市阿城区亚沟中学执教者:赵丽娟《东北秧歌调》教学设计年级初一授课单位阿城区亚沟中学执教者赵丽娟教学目标1.乐于参与对东北大秧歌音乐的体验与尝试,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逐渐地喜欢上这种民间艺术形式2.学生通过对三种秧歌调的演唱、演奏和舞蹈体验,能听辨秧歌音乐的三种类型并即兴根据音乐自主表演。
3.学生能用有处理的声音表现句句双调《八路军真正强》,说出东北大秧歌中主要的三种音乐类型及代表曲牌。
教学内容1.学唱《八路军真正强》2.知道跑场音乐、清场音乐和走场音乐的特点及代表曲牌。
重点通过学唱《八路军真正强》,体会东北秧歌清场音乐的特点。
难点对歌曲《八路军真正强》的情绪处理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二.学习歌曲《八路军真正强》1.初听歌曲2、复听音乐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表演,同学们看看老师表演的是哪种艺术形式?1、教师手拿扇子用《八路军真正强》的音乐为大家表演东北大秧歌。
2、学生讨论表演形式师:老师表演的就是在我们东北最为喜闻乐见的大秧歌!你喜欢我的表演吗?为什么喜欢?是什么吸引了你呢?3、结合学生的回答介绍起源、特点、道具、服装等相关知识师:同学们能这样认真地关注我的表演,老师真的好感动,是什么让老师能够陶醉于其中、尽情地舞蹈,以抒发我喜悦的心情呢?那就是我们东北秧歌的灵魂----音乐。
今天,老师就跟同学们细细地品味我们韵味独特的东北秧歌调!师:首先,就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刚才老师跳舞的那段音乐,听完之后告诉我:你熟悉吗?在哪里听过?生:略师:1、既然同学们这么熟悉,就跟着音乐用嗒设疑,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入主题为后面学唱歌曲做铺垫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了解东北秧歌的相关知识。
引入音乐有针对性地聆听,避免枯燥的同时熟悉旋律两种方案3.随琴视唱4、简单总结音乐特点5·教师范唱歌曲6.介绍歌曲背景及内容7.教师再次范唱、学生对口型8、学生初次随音乐演唱9、纠正错误10、组织学生完整准确地随音乐演唱。
山东秧歌与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及区别
山东秧歌与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及区别首先是舞蹈形式。
山东秧歌的舞蹈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单人独舞、对舞以及集体舞等。
其中,集体舞形式最为常见,通常由十人以上的群众组成,规模宏大,舞姿优美,动作矫健。
而东北秧歌则更注重对舞和集体舞形式的结合,动作力度大,舞姿有力,展现了东北地区勇敢豪爽的民风特色。
其次是音乐节奏。
山东秧歌的音乐节奏快速、活泼,以《山东鼓》为主要伴奏乐器,鼓声激昂有力。
而东北秧歌的音乐节奏更加狂放豪迈,以锣鼓和民族乐器为主,旋律强烈有力,给人一种磅礴的气势。
再次是表演特点。
山东秧歌的表演特点是注重舞蹈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并且舞蹈动作较为规范、精确。
舞蹈动作包括跳跃、转身、扭腰等,舞姿娇媚,线条流畅。
而东北秧歌的表演特点则更加豪放、激情四溢,动作幅度较大,常常伴有跳跃、旋转等高难度的动作,给人一种热情奔放的艺术魅力。
最后是文化内涵。
山东秧歌的舞蹈动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和民俗特色,表达着人们对丰收、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而东北秧歌则更加强调团结、勇敢和民族精神,表达了东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总结起来,山东秧歌与东北秧歌在舞蹈形式、音乐节奏、表演特点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山东秧歌注重舞蹈的艺术性和技巧性,舞姿娇媚,动作精准;东北秧歌强调豪放、激情四溢的表演风格,动作幅度大,力度强。
这两种秧歌都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展示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和艺术审美。
无论是山东秧歌还是东北秧歌,都在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东北秧歌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支,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和地方文化色彩。
它起源于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被称为东北三大秧歌。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东北秧歌的形式多样,既有歌、舞、乐、说的组合形式,也有单独的歌、舞、乐、说等形式,同时还包括器械、脚蹬、刀枪等的使用。
内容方面,东北秧歌的题材广泛,涉及民间故事、历史传说、宗教神话、农耕生活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多彩。
二、舞蹈动感强烈。
东北秧歌的舞蹈动作快速、有力,节奏感强,动感十足。
其舞蹈形式多样,有翩翩起舞的舞段,也有翻跟头、跳高跳远等技巧动作。
舞蹈动作中融入了大量的“鞭劲”和“摆灵”,表现出东北人民的豪放、辽阔的性格特点。
三、音乐节奏明快。
东北秧歌的音乐曲调以东北地区的民间曲调为主,如二胡曲、老胡曲等。
其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欢快,节奏感强烈。
同时,东北秧歌中还常常采用地方民歌,如《太阳出了》,使音乐更加接地气,贴近生活。
四、唱腔独特,表演技巧丰富。
东北秧歌的唱腔以嘶哑、激昂为特点,常常采用气势磅礴的豪放唱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表演技巧方面,东北秧歌既有身段轻盈的舞姿表演,也有声情并茂的歌唱表演,同时还有用刀枪等器械表演的技巧动作。
五、服饰独特,色彩丰富。
东北秧歌的服饰以明朗、豪放为主,色彩丰富多样,金黄、翠绿、火红等暖色调居多。
男演员常常穿着褴褛的帽子、蓝色的衬衣和长裤,女演员则穿着五彩缤纷的长袍、大红头巾等,形象鲜明。
六、情感表达深刻。
东北秧歌通过表演来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和感受。
“豪爽”是东北秧歌情感的主要特点,代表着东北人民乐观、豁达、激情四溢的精神风貌。
总体而言,东北秧歌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东北地区人民世世代代的精神象征。
东北秧歌以其独特的舞蹈、音乐、唱腔、服饰等特点,成为东北地区民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秧歌的表演形式与风格特点
秧歌的表演形式与风格特点秧歌的表演形式与风格特点扭秧歌,是我国北方汉族民间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秧歌的表演形式与风格特点,欢迎大家分享。
秧歌的表演形式与风格特点秧歌的历史悠久,据清代吴锡麒《有正味斋集》载:“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
所扮有耍和尚、耍公子、打花鼓、拉花姊、田公、渔妇、装态货郎、杂沓灯术,以得观者之笑。
”由此可见,秧歌几乎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秧歌的发展演变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伴随劳动生活的小曲到独立的民间歌舞演唱,由歌舞演唱逐渐向小戏过渡。
秧歌演唱的内容多为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具有反抗封建统治,歌颂农民起义的内容。
秧歌表现男女爱情大胆、直率,曾为历代封建王朝所不容,屡遭查禁。
到了近代,秧歌才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1942年,在陕甘宁边区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新秧歌运动”,创造出具有革命内容,形式健康的新秧歌。
如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
1949年后,秧歌的活动已不限于传统节日,在各种欢庆集会中都有秧歌表演。
秧歌已成为一些专业歌舞团体经常演出的保留节目,如东北大秧歌、山东鼓子秧歌以及脱胎于秧歌的《红绸舞》、《腰鼓舞》等。
秧歌的表演形式可分为地秧歌(徒步在地面上歌舞)与高跷(双腿缚以木跷,双脚踩在木跷上歌舞,亦名“踩高跷”)两种。
一般由十余人到数十人组成,舞者扮成生活中和神话传说里的各场,中间穿插各种小场。
大场是集体舞,由一至二名领舞者率领秧歌队边舞边走各种队形图案,如“二龙吐须”、“卷白菜心”、“门转子”等。
秧歌的基本动作为挥臂跳跃,扭腰甩肩,一步一拍,以四拍为一组,前三拍向前行进,后一拍退后一步。
小场为两、三个人的舞蹈和歌舞小戏表演。
此外,还有演唱情节比较简单的秧歌小剧,唱腔大都一剧一曲,或小曲联唱;也有吸收了地方戏曲的成分,发展成类似板腔体的结构。
过场音乐的打击乐曲目不多,常用的有《三点水》、《杀锣鼓》、《老三堆》、《凤凰乱点头》、《什样锦》等。
第三单元 第一节 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
3.前后动律 准备拍 正步位,双手持巾背手叉腰,双膝 微屈。 1拍 上身左侧向前扭身,压脚跟动律一次。 2拍 上身右侧向前扭身,压脚跟动律一次。 前后动律 4.划圆动律 准备拍 正步位,双手持巾背手叉腰,双膝微屈。 1拍 左肩带动上身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右肩走下 弧线到后方,压脚跟动律一次。 2拍 右肩带动上身后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左肩走 下弧线到后方,压脚跟动律一次。
划圆动律
5.屈伸动律 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 音乐重拍的动作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示动作的“哏、俏”特点。
(三)基本步伐动作
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主要包括前踢步、后踢步、跳踢步、双颤步、顿步。 做踢步时双膝屈伸要短促而有弹性、松弛且有韧性,动力腿保持快而又力要快 踢、快收,形成一种“单短双长”的节奏,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要短,收回落地 时快、稳而扎实,踢出的一刹那体现了“艮”、“俏”的特点。
东北秧歌的基本体态配合身体的“扭”,脚上动作利落扎实,膝部屈伸 的韧性,手中绢翻转,形成独有的律动表现。东北秧歌的身体动律主要是上 下动律,前后动律和划圆动律。
1.压脚跟动律 准备拍 正步位,双手持巾背手叉腰,
双膝微屈。嗒拍 双脚上提半脚尖,双腿 直膝并拢。1拍 慢提快落,重拍在下。
2.上下动律 准备拍 正步位,双手持巾背手 叉腰,双膝微屈。 1拍 上身向右提侧胸腰,随之向 左压侧胸腰,压脚跟动律一次。 2拍 上身向左提侧胸腰,随之向 右压侧胸腰,压脚跟动律一次。
(二)手巾花基本动作
1.里绕花 2.片花
3.缠花
4.交替花 5.蝴蝶花 6.蚌壳花 7.顶转花 8.立转花
里绕花 里绕花 缠花 交替花
交替花
蝴蝶花
蝴蝶花
花城出版社高中音乐选修:音乐与舞蹈东北秧歌《喜雪》
热身活动 4/4
x x x xx x x x(咚)o x o x x x (台)xx x
x (怡)
o o o x (哐)
东北秧歌 《喜雪》
东北秧歌的起源
流行地域: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 起源:它源自中原,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 发展与完善: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 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 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成为民间歌舞。 大致的分类: 高跷秧歌、矮秧歌、地秧歌、小 秧歌。 东北秧歌是汉、满两个名族之间歌舞艺术的结 晶。
东北秧歌的韵律特点
哏、 俏、 浪
活泼
俏皮 大摆
要做到上身活 下身稳
东北秧歌的代表性动作
手巾花的动作: 单臂花、交替花、片花、缠头花、 叉腰单托式
东北秧歌的代表动作
脚下的代表性步子: 四方步(十字步)、 顿步、后踢步等 下身稳
东北秧歌音乐的伴奏乐器有
打击乐器:
锣、鼓、钹
吹管乐器:
锁呐
乐器的音色特征与性格特征
谢谢观赏
音色
性格
大鼓: 浑厚低沉 小钹: 清脆明亮 唢呐: 清亮婉转 大锣: 高亢宏亮
朴实潇洒 泼辣火爆 幽默善良 热情乐观
我们班的秧歌队 4/4
x x x xx x x x ( 咚 ) (鼓)
o x o x o x x ( 台 ) (小钹)
xx x
x ( 怡 ) (小锣)
o o o x ( 哐 ) (大锣)
东北秧歌
东北秧歌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简介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
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
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每逢重大节日,人们就会自发地组织秧歌表演和比赛。
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艳丽,多以戏剧服装为主。
从装束上即可判断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纷纷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轻快上路。
各种舞蹈中尤以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最为著名,这些舞蹈生动活泼,技巧高,造型美,深受群众喜爱。
历史东北秧歌是东北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杨宾于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写的《柳边纪略》中,对当地人民的秧歌活动有过记载:‚上元夜,好事者辄扮秧歌。
‛又说:‚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妇女,又三四人扮参军,各持尺许两圆木,戛击相对舞,而扮一持繖镫(伞灯)卖膏者为前导,傍以锣鼓和之,舞毕乃歌,歌毕乃舞,达旦乃已。
‛东北秧歌分地蹦子和高跷两类。
地蹦子又称地秧歌,流传面较广;高跷盛行于辽南,特别是营口(大石桥)、海城和盖县一带。
说的是某地有某水田农民插秧时唱田歌,叫秧歌。
秧歌起源于擂秧耕田的劳动生活,也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析福攘灾时所唱的颂欣、镶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成为民间歌舞。
东北秧歌曲大全
东北秧歌曲大全东北秧歌,是中国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它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东北地区人民生活和劳动的产物,也是东北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秧歌曲则是伴随着秧歌舞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音乐形式,它通常以明快、热烈的旋律和节奏为特点,富有朴实、豪放的东北民俗风情。
一、《扭秧歌》。
《扭秧歌》是东北秧歌曲中最为经典、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这首歌曲的旋律欢快明快,富有朝气和活力,歌词内容贴近生活,歌颂了东北人民的劳动生活和精神风貌。
每当这首歌响起,东北人民便会纷纷跳起欢快的秧歌舞蹈,表达对丰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二、《东北农民》。
《东北农民》是一首歌颂东北农民劳动生活的秧歌曲。
歌词真实、朴实地描绘了东北农民的艰辛劳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曲的旋律简单明快,富有感染力,让人不自觉地跟随着节奏一起踏着秧歌的舞步,感受着东北大地的朴实和真挚。
三、《东北风情》。
《东北风情》是一首展现东北地区独特风土人情的秧歌曲。
歌曲的旋律热烈欢快,歌词中描绘了东北地区的壮美山河、豪放人民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东北大地,感受着那份朴实和豪放。
四、《东北姑娘》。
《东北姑娘》是一首歌颂东北姑娘美丽风采和坚强个性的秧歌曲。
歌曲的旋律轻快明朗,歌词中描绘了东北姑娘的美丽与坚强,以及她们在东北大地上的独特魅力和风采,让人感受到东北姑娘的勇敢与坚韧。
五、《东北夜雨》。
《东北夜雨》是一首富有诗意的秧歌曲。
歌曲的旋律轻柔悠扬,歌词中描绘了东北夜晚的雨景,以及人们在雨中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让人仿佛置身于东北夜雨中,感受着那份宁静和清幽。
六、《东北大地》。
《东北大地》是一首歌颂东北大地壮美风光和丰富资源的秧歌曲。
歌曲的旋律豪放激昂,歌词中描绘了东北大地的壮美山河、肥沃土地和丰富资源,让人感受到东北大地的无限魅力和活力。
七、《东北情歌》。
《东北情歌》是一首表达东北人民淳朴情感和真挚情感的秧歌曲。
歌曲的旋律悠扬动听,歌词中表达了东北人民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感受到东北人民的淳朴和真挚。
东北秧歌的知识介绍
东北秧歌的知识介绍秧歌可以视为民间自发性的群众娱乐,所以融入了一些民间粗朴的艺术表演理念。
整理了东北秧歌的知识介绍,欢迎欣赏与借鉴。
东北秧歌起源介绍满族秧歌的起源很早。
据记载,康熙十九年(1680)新年之际,“八旗章京、兵丁皆大吃大喝……男扮女装,唱着‘祷仰科’歌戏乐”。
据考证,“祷仰科”当为“大秧歌”的译音。
康熙初年杨宾著有《柳边纪略》,记载了当时“莽式”的动作和表演形式:“满洲有大宴会,主家男女,必更迭起舞,大率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曰莽势。
中一人歌,众皆以‘空齐’二字和之,谓之‘空齐’。
”《柳边纪略》中更有诗词吟咏佐证满族先人群众性的歌舞活动:“马闲秋草后,人醉晚风前,莽式空齐曲,逍遥二十年”,“夜半村姑着绮罗,嘈嘈社鼓唱秧歌,汉家装束边关少,几队胡儿簇拥过。
”从清朝康熙年间已具雏形的满族秧歌,在历史的演变和发展中,已成为满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秧歌”一词,在中国舞蹈词典上说:“源于农民在插秧和耕田劳动中唱的歌。
”秧歌起源于农业劳动生活。
清人吴锡麟著《新年杂咏抄》认为秧歌是由宋《村田乐》演化而来。
村田乐和秧歌都产生于农业劳动生活,二者有继承关系是完全可能的。
东北满族秧歌是一种由民间娱乐而形成的,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歌舞形式。
满族是东北的土著民族。
满族文化历史悠久。
它囊括了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
满族民间歌舞有多种,流传较广的有“莽式舞”“大五奎舞”“野人舞”等,秧歌也是由萨满文化衍生的群众性歌舞娱乐活动。
至今它大约已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
东北秧歌文化背景知识介绍我国最早的秧歌产生于中原一带,后来传到东北地区,由汉满两族人民共同培育使它发展起来的。
清朝顺治年间"杨宾"在《柳边记略》中曾有记载:"上元夜,好事者辄扮秧歌。
"由此可见,东北秧歌的流传和发展至少有三百年历史。
在我国东北地区有三种类型的秧歌形式:1、高跷秧歌2、二人转3、地秧歌。
解放时期东北秧歌剧的音乐表现形式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9民歌“绣纱灯”的曲牌,它一共可分为6个乐句,其音乐结构可以划分为:a a1 b b1 b2 a2。
其唱词密集并且唱腔较短,第三到第五乐句之间唱词是排比式的词句,从第四句的后半句到第五句的前半句之间加入了“清角”音而出现了短暂的离调,但是在第五句的后半句上回到了主调,音乐结构上得到了扩充。
在《姑嫂劳军》、《自卫队捉胡子》、《土地还家》、《送公粮》等东北秧歌剧中都运用了“捡棉花”、“寒江”、“锯大缸”、“绣耳包”、“放风筝”、“绣锅台”“绣纱灯”、“绣灯笼”等东北风格的音乐曲调,体现出了东北地方特有的曲风特色。
东北秧歌剧是主要以东北二人转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东北二人转又是在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东北特有的音乐表现形式。
所以可以说东北秧歌剧、东北二人转和东北民歌相互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
(二)音乐伴奏东北秧歌剧的音乐伴奏形式是以东北二人转、东北秧歌为基础的。
其中音乐伴奏主要是由管弦乐与打击乐组成的。
其中重唱功的戏主要是以声乐、管弦乐伴奏为主,重武功的戏主要是以打击乐伴奏为主。
所以,可以把重唱功的戏称之为文场(或者叫小场),重武功的戏称之为武场(或者叫大场)。
文场戏一般是以演唱的形式来表演,配合简单的舞步动作,伴奏乐器主要是以唢呐、竹笛、二胡、板胡等管弦乐为主;武场戏的音乐伴奏乐器主要是以锣、鼓、镲、钹、鉢、竹板等打击乐为主。
这些伴奏乐器的加入,使得东北秧歌剧的音乐更加赋有地域性色彩。
(三)音乐节奏在音乐节奏形式上,东北秧歌剧一般以常见的2/4拍、4/4拍子为主,也有1/4拍子或者散拍子的,其节奏多变,符合民族民歌的节拍,并且像是附点音符、切分音这些节奏形式在曲子中运用的较多,体现出了东北地区音乐的民族性。
二、东北秧歌剧的音乐演唱形式“唱”——是秧歌剧也是戏曲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唱”也包括运气、字正、润腔、道白等诸多方面,这些对于东北秧歌剧的演唱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谈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1
浅谈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姓名:罗美蓉学号:20085145028院(系):音乐学院专业:舞蹈学指导老师:冯燕职称:讲师摘要:东北秧歌是东北三省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艺术, 拥有一套完整的表演形式:热烈、欢快、火暴、诙谐是它的特点。
其音乐特征也十分明显,既火暴热烈,又欢快、俏皮、风趣,优美抒情。
旋律跌宕起伏,迂回曲折。
常用道具有手绢、扇子、花棍和提花灯等。
既有广场歌舞自娱性特点又有表演性舞蹈特点,基本风格是艮劲、美劲、泼辣劲。
东北秧歌的动律风格可概括为“稳中浪”,而舞蹈中的艮劲儿、美劲儿及泼辣劲儿给这一舞种增色不少。
关键词:地域文化;民俗风情;步伐;动律风格Abstract:Yangge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in northeast China is the people's vast regions of the popular folk dance art, possess a complete performance forms: warm, lively, witty and fiery is its characteristics. Its music feature also obviously, already surging warmly, and lively,smart-alecky, charming, beautiful lyric. Melody ups and downs, twists and turns. Commonly used word handkerchief, fans, with HuaGun and carry lanterns, etc. Both square dance ZiYuXing characteristics also have presentational style is dance characteristics, basic Burgundy strength, beauty strengths, provocative strength. Northeast yangko dynamic law style can be summarized as "stability waves", and the dance is strength and beauty of chidon, for this is a vigorous dances that graces many.Key Words:Regional culture; Folk customs; Paces; Dynamic law style一、东北秧歌的地域文化历史上汉族人进入东北地区曾有两次高潮:一次是在辽金时期,另一次是在清代。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舞蹈》预测试卷三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舞蹈》预测试卷三[单选题]1.斗牛舞(Pasodoble)是斗牛戏的一种诠释表现;男舞者的角色可比拟为斗牛士,(江南博哥)女舞者则代表(),因此舞蹈应表现出男子强壮英武和豪迈昂扬的气概。
A.公牛B.用以吸引公牛注意的红斗篷C.以上都是参考答案:B[单选题]2.“时值”是指每一舞步的时间正好与()合拍。
A.舞步B.音乐C.以上都是参考答案:B[单选题]3.基本节奏是指音乐的()。
A.均衡循环B.时值C.节奏间隔参考答案:A[单选题]4.拉丁舞握持姿势有正常闭握姿即闭握面对姿、分式面对姿、()、影位姿、纽约线条。
A.扇形舞姿B.开式舞姿C.闭合舞姿参考答案:A[单选题]5.摩登舞主要体现()风情。
A.拉丁美洲B.欧洲C.非洲参考答案:B[单选题]6.伦巴(Rumba)起源于()。
A.奥地利B.巴西C.古巴参考答案:C[单选题]7.被称为“20世纪三大艺术巨匠之一”的是:()A.玛莎·格莱姆B.鲁道夫·拉班C.依莎多拉·邓肯参考答案:A[单选题]8.哪一朝代制定的《六大舞》和《六小舞》标志着我国宫廷舞蹈的正式建立?()A.周代B.汉代C.唐代参考答案:A[单选题]9.“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铤右铤生旋风”描写的是哪一舞蹈?()A.《柘枝舞》B.《胡旋舞》C.《屈柘枝》参考答案:B[单选题]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是谁的乐舞思想?()A.孔子B.老子C.孟子参考答案:C[单选题]11.《火鸟》取材于哪一国家的民间传说故事?()A.俄国B.德国C.法国参考答案:A[单选题]12.“地秧歌”属于哪一地区?()A.山东地区B.冀东地区C.陕北地区参考答案:B[单选题]13.“阿细跳月”是哪一民族的民间舞蹈形式?()A.苗族B.彝族C.傣族参考答案:B[单选题]14.下列对于“雅舞”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宫廷中的舞蹈。
B.“雅舞”产生于唐代。
C.“雅舞”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
民族舞东北秧歌
民族舞东北秧歌东北秧歌是中国东北地区独特的传统舞蹈形式。
它以激情四溢、优美独特的舞姿和节奏感著称,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之一。
东北秧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东北秧歌起源于东北地区农民阶层的生活和劳动。
它最早出现在祈祷五谷丰收的丰年祭祀仪式中,后来发展为婚庆和其他重要场合的舞蹈形式。
秧歌的舞姿独特,充满了青春活力,充分展现了东北地区的豪迈、豪放的民族气质。
秧歌舞蹈通过奔放而矫健的舞蹈动作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收的祈祷。
东北秧歌的舞蹈形式多样,包括男女对唱、合唱、伴舞等等。
舞蹈动作活泼轻快,结合了手臂的摆动、腰部的旋转和腿部的扭曲等多种元素,使得舞蹈具有丰富的变化和艺术魅力。
舞者的表演技巧要求高,他们需要具备出色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强大的舞蹈技巧,才能演绎出秧歌舞蹈的魅力。
除了舞蹈动作的独特性,东北秧歌的音乐也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秧歌音乐通常由锣鼓和唢呐等传统乐器组成,节奏明快、欢快活泼。
音乐的旋律婉转动听,引人入胜,让人难以抗拒地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起舞。
秧歌音乐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使人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尽情享受舞蹈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东北秧歌不仅是一种传统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也是东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东北地区的农村中,秧歌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表达欢乐和团结的一种方式。
每到夏秋之际,农民们就会组织起旅游祭祀队伍,穿着盛装,载歌载舞地向田里劳作的“老大哥”“老大嫂”致敬,表达对农作物丰收的祝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东北秧歌已经不再是农民阶层的专属表演形式,而成为了一项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
无论是在东北地区的乡村,还是在城市的舞台上,东北秧歌都能够吸引着观众的目光,激起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情感。
东北秧歌作为中国传统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代表着东北地区独有的民俗文化,并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东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农作物丰收的祈祷。
探析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
探析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东北大秧歌的音乐,是东北大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对整个东北大秧歌的繁荣与发展,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实践参考意义。
文章以民族性、地域性、民间性为三大视角,对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进行系统、细致的论述。
关键词:东北大秧歌音乐特点民族性地域性民间性秧歌,是我国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
据考,这种民间舞蹈起源于农业劳动,为“插秧之歌”的简称。
舞者通常扮成各种人物(如白蛇、青蛇、许仙、唐僧、孙悟空、傻柱子、小老妈等等),手持扇子、手绢、彩绸等道具而舞。
在表演形式上,分为论文发表 “大场”与“小场”两部分:大场为变换队形的大型集体舞;小场为两三个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有时也为一人单独演唱的民歌、小曲。
东北大秧歌的音乐是东北大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东北大秧歌的舞蹈各占整个东北大秧歌的半壁江山,构成载歌载舞、视听一体的格局。
研究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对于东北大秧歌的繁荣与发展,具有理性思辨与实践参考的双重价值。
具体而言,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民族性民族性是一切艺术的生命与灵魂。
“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早已在许多艺术家心中达成共识。
俄罗斯作家赫尔岑早在19世纪就指出:“诗人和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
”①东北大秧歌音乐的民族性,与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族性相匹配,并为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族性服务。
东北大秧歌为中国汉族的民族舞蹈,其“大场”的大型集体舞的队形变换方式有“卷白菜心”“走剪子股”“编蒜辫”“珍珠倒卷帘”“迷魂阵”,以及踩高跷、跑旱船、跑驴、竹马灯、花灯等歌舞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汉族舞蹈的特点。
“小场”的歌舞也都是民族歌舞。
东北大秧歌的音乐,分为“大场”舞蹈的伴奏音乐(器乐)与“小场”中的演唱(声乐)、伴奏(器乐)两种。
无论是“大场”的器乐伴奏,还是“小场”的声乐演唱与器乐伴奏,都是典型的民族音乐。
其一是乐器的民族性。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东北秧歌是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源自于东北地区。
它以洪亮的歌声、激情四溢的舞蹈和独特的表演方式而闻名。
东北秧歌有着丰富的风格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特点东北秧歌的音乐节奏明快,通常由锣、鼓、笛子、板胡等乐器组成的民间乐队伴奏。
音乐旋律优美、富有悦耳的旋律感,节奏感强烈。
在表演过程中,乐手们可以根据舞蹈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通过即兴演奏来增强舞蹈的氛围感。
二、舞蹈特点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短促有力、姿态刚健,注重节奏感和舞蹈动势的表达。
舞蹈动作包括高举双手、劈叉跳跃、转圈等,具有较大的舞蹈幅度。
舞者身体协调性要求较高,要求舞者全身肌肉得到充分的动用,以保证舞蹈动作在表演中的完整性和高质感。
三、表演形式特点东北秧歌注重群体舞蹈的表现形式,通常由一支较大的群体共同表演。
表演的时候,舞者之间通过接力状的排列变化,以展现舞蹈的整体感和群体协作的美感。
在表演过程中,每个舞者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动作,通过不同的舞蹈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角色的特点。
四、剧情叙事特点东北秧歌在表演中通常会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来进行编排,表达剧情叙事的特点。
剧情通常表达东北地区农村生活、爱情、英雄事迹等内容。
在编排过程中,舞者们可以通过表演动作和舞蹈氛围来表达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特点,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五、民俗文化特点东北秧歌是东北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在表演中,舞者们通常会穿上具有东北农民特色的服装,如破布衣、红军服、锦衣等,以展示东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和民族特色。
同时,东北秧歌在表演中也融入了一些民间元素和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增强了舞蹈的地域特色。
总之,东北秧歌以其独特的音乐、舞蹈、表演形式等多重特点而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其丰富的音乐特色、独特的舞蹈动作、群体表演形式、剧情叙事特点以及民俗文化特色使得东北秧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吸引力,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同时,东北秧歌也是东北民众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保护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如何学好东北秧歌组合
如何学好东北秧歌组合一、东北秧歌的学习模式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单一动作到组合、从手脚分解到手脚配合、从单一的组合到高级别的综合组合、从训练意义的慢慢转换可以看出,要学好民族民间舞是急不得的。
东北秧歌的学习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东北秧歌是有规的进行授课,以训练目的不同进行深入的学习。
从“跳踢步组合”的头、脚配合的协调能力练习开始,到最后的技巧性、表演性组合之间,经历了步法、呼吸、身体、头、手、等多方面的学习。
如:挽花踢步组合、扑蝴蝶组合、饲养员组合、小蹉步组合、别步组合等。
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任务。
到了学习更高级别的组合时,表演性占据了主导地位。
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强调动作的感觉,在民族民间舞中不用做高难的翻腾与旋转,但必须要有每个民族的韵味,只有感觉对了,才能体现出民族舞蹈的美。
所以,在东北秧歌中,综合的表演性组合也就成为了最难的高级别组合。
(一)初学者的授课内容东北秧歌在民族民间舞中起重要作用,任何一位受过专业舞蹈院校熏陶的舞者,在入学的第一学期都会先从东北秧歌组合学起。
简单的压脚跟、手巾花与身体摆身,训练了初学者的协调能力,为之后的高级别练习打好基础。
在初期学习组合中还会涉及到踢步组合的训练,其中又分为前踢步、后踢步、跳踢步组合。
踢步是一切动作的根本,是最常用、最普通的秧歌步法,也是最难领会的秧歌步法。
要将踢步的“哏劲儿”做好是很困难的,跳舞、学秧歌也是一样的,看似简单的不一定是好理解的,看似容易的不一定是好掌握的。
在初期学习东北秧歌时,教师往往都是从简单的教起,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帮学生打好根基,让学生领悟到动作要领、特点等。
除了上面说过的组合以外,还会涉及到向扑蝴蝶组合、片花组合、挽花组合等。
每位教师在教授内容上都会有不同,可根据学员的整体素质和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组合,但东北秧歌的几个组合特点、音乐和学习顺序基本上是不变的。
经过了第一学期的基础训练之后,开始不断加强难度,步法和手巾花也都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形式。
东北秧歌有哪些传统乐曲-东北秧歌的传统乐曲分类
东北秧歌有哪些传统乐曲-东北秧歌的传统乐曲分类东北秧歌有哪些传统乐曲-东北秧歌的传统乐曲分类大家知道东北秧歌有哪些歌曲吗?知道这些歌曲有哪些分类吗?下面,店铺为大家讲讲东北秧歌的传统乐曲分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走场音乐走场比较稳健,边走边扭,互相之间常有逗趣,表演时秧歌队也要变换各种队形,如“四面斗”、“十字梅”、“摆葫芦阵”、“别花丈”(又称“别篱笆”)等。
走场音乐平稳、连贯、欢快、律动感强、有弹性,速度中等。
走场音乐也由若干首曲牌组成。
常用乐曲有《柳摇金》、《柳青娘》、《小抱龙台》等。
小帽音乐秧歌表演除歌与舞外,还要表演“二人转”小戏,在表演小戏前,演员常演唱“小帽”,作为溜嗓、试弦。
小帽音乐都是民歌小调,如《月牙五更》、《下盘棋》等。
清场音乐(又称情场音乐或逗场音乐)清场为表演性舞蹈,分单人场、双人场及三人场等,某些人物(如头跷、渔翁、老)上场表演,有一定的情节,音乐特点与上场人物有关,如表现青年男女的.清场音乐华丽、优美、流畅;表现老的清场音乐则幽默、风趣、诙谐。
清场音乐在整个东北秧歌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常用乐曲有《句句双》、《满堂红》、《大姑娘美》、《鹁鸪》等。
跑场音乐跑场即由头跷、二跷领队,在头跷指挥下快速变换各种队形,如“龙摆尾”、“蛇脱壳”、“二龙吐须”、“倒圈帘”(又称“圈白菜心”)等。
跑场音乐热烈火爆,速度较快。
与舞蹈动作的“万马奔腾”之势相协调。
常用乐曲有《五匹马》、《对五》等,多为曲牌联缀的形式,跑场音乐中,“浪头”是必不少的。
提示:把东北秧歌音乐分为上述四类只是一个粗略的划分,同一首乐曲,由于速度不同和变奏手法的差异可作不同的用途,因此,要严格地把音乐分类是十分困难的。
下载全文。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东北秧歌
中国民族民间舞 教学法——东北秧歌
第二章 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和内容
东北秧歌包括高跷秧歌、寸跷秧歌、地秧歌三大类:
一、高跷秧歌: 高跷秧歌在辽宁省流传甚广,遍及城乡各地,它演
出形式共有两种:大鼓高跷、小鼓高跷。 1、大鼓高跷
主要是以大鼓、钹、锣、小钹和唢呐等乐器为主,在 秧歌队伍的尾部伴奏表演的秧歌,称大鼓高跷。
纵观流传在辽宁地区的各种秧歌形式,体现其基本特 征的共同点是上身扭、摆、圆,下肢软、硬、颤,扭法 圆、活、抖,节奏有长又短,男逗女、屈伸、体态、扭法、节奏、手绢。
第五章 组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以各种不同 形式的组合予以体现的。为达此训练目的,将动 作、复合动作、动律、技巧、表演,组织在一起, 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训练单元——组合,这是对 学生进行课堂训练的主要教学内容。在东北秧歌 教学中,同样是通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组合训练来 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小鼓高跷又分天津高跷和回民高跷。
天津高跷主要流传于丹东,营口沿海一带,是由天 津传入该地区,表演者多是渔民。
回民高跷主要流出于沈阳一带,表演者多是沈阳回 回营的居民,该秧歌由十六至二十人组成,跷腿高约 一尺六寸左右,有各种花场和下场表演,载歌载舞形 式丰富。
二、寸跷秧歌
寸跷秧歌,又名踩寸子,主要流传于辽宁省本溪、 丹东等市县。寸跷秧歌基本上吸收了地秧歌的表演形 式和表演特征,结合寸跷的表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艺术种类。寸跷秧歌是由大鼓、钹、小钹和唢呐组成 乐队为之伴奏。
形式又有辽南、辽东、辽西和辽北之分,其中尤以辽 南高跷为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秧歌音乐组成
内容摘要东北大秧歌的音乐,是东北大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对整个东北大秧歌的繁荣与发展,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实践参考意义。
文章以民族性、地域性、民间性为三大视角,对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进行系统、细致的论述。
关键词东北大秧歌音乐特点民族性地域性民间性秧歌,是我国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
据考,这种民间舞蹈起源于农业劳动,为插秧之歌的简称。
舞者通常扮成各种人物如白蛇、青蛇、许仙、唐僧、孙悟空、傻柱子、小老妈等等,手持扇子、手绢、彩绸等道具而舞。
在表演形式上,分为大场与小场两部分大场为变换队形的大型集体舞;小场为两三个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有时也为一人单独演唱的民歌、小曲。
东北大秧歌的音乐是东北大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东北大秧歌的舞蹈各占整个东北大秧歌的半壁江山,构成载歌载舞、视听一体的格局。
研究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对于东北大秧歌的繁荣与发展,具有理性思辨与实践参考的双重价值。
具体而言,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民族性民族性是一切艺术的生命与灵魂。
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早已在许多艺术家心中达成共识。
俄罗斯作家赫尔岑早在19世纪就指出诗人和艺术家们在他们的
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
①东北大秧歌音乐的民族性,与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族性相匹配,并为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族性服务。
东北大秧歌为中国汉族的民族舞蹈,其大场的大型集体舞的队形变换方式有卷白菜心走剪子股编蒜辫珍珠倒卷帘迷魂阵,以及踩高跷、跑旱船、跑驴、竹马灯、花灯等歌舞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汉族舞蹈的特点。
小场的歌舞也都是民族歌舞。
东北大秧歌的音乐,分为大场舞蹈的伴奏音乐器乐与小场中的演唱声乐、伴奏器乐两种。
无论是大场的器乐伴奏,还是小场的声乐演唱与器乐伴奏,都是典型的民族音乐。
其一是乐器的民族性。
为大场舞蹈伴奏的乐器,主要有唢呐、鼓、锣、镲,都是古老的民族乐器;为小场伴奏的乐器,除上述乐器以外,还有竹板、手玉子、二胡、三弦等,也都是传统的民族乐器。
其二是乐曲的民族性。
为大场伴奏的《将军令》《得胜令》《句句双》《大姑娘美》等乐曲;小场中的民歌《绣哈尔滨》《翻身五更》《看秧歌》等,也都是典型的民族声乐作品。
而且,这些乐曲的作曲法,也都是民族化的。
例如在旋律上,都是民族音乐特有的旋律;在节奏上,多用四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