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早期电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南开中学研究性学习学生片段研究登记表(其他过程材料可另附,如相关图片、照片等)
(二)文献法研究成果
查询得到的内容(续)
【分析】我小组经过讨论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在意大利电影发展初期,市场上影片数量虽多但没有形成成熟的管理运营体系,影片放映较为分散稀疏。且由于电影初期主要贩卖的是技术方面的新奇有趣,满足的是人们的猎奇心理,因此早期电影的质量也并不高,大多拍摄都是属于民间玩票性质,所以电影产量之盛况有虚高之嫌。此时观众也大多对电影抱着“新奇的小玩意”的心态,观看电影更类似于一种心血来潮的体验,难说爱好。因此观众暂时没有独特的观影口味和特点,更偏向于电影的视效,奇观元素,并不会太注意剧情和细节。在这样的情况下古装片既符合脱离现实的奇观元素,也有现成的,易于操作的剧情。于是古装历史片在一段时期内大行其道,而对于视效的追求也间接影响了此时意大利电影的镜头技法引领世界潮流,使用了比例模型,合成伪装镜头,绘画风格布景等等方面的技巧。至于剧情也难免为更受欢迎的视效开道,所以出现不重视历史事实的现象。再看此段时期的意大利大事件,1902-1905罢工成风,1911-1912意大利征服利比亚,一战打响前的几项事件都极大地促成文化娱乐产业的兴盛,电影行业的发展也与意大利当时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我们认为罢工象征着意大利人对于娱乐方面的需求变大,一战前经济的增长使意大利人对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娱乐产业热情更甚于他国,因此意大利电影在这段时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二.战时意大利电影(一战到二战期间,约1915-1945)
【文献选取】【可惜的是,意大利电影产业的繁荣与蓬勃并不长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电影失去一部分国外市场,开始进入不景气时期。这时,只有演员兼导演E.吉奥内的作品还保持着声誉。他拍摄了浪漫主义的惊险样式影片,其中最著名的是系列片《灰鼠》(1918)等。为了挽救日益衰退的局面,意大利电影企业家们把当时20几家影片公司组成了一个托拉斯,即意大利电影联合公司。但这未能恢复昔日的繁荣。1921年以后,意大利的影院上映的主要是美国电影。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及之后的20年内,因当时动荡的政治形势,意大利电影产业陷入危机。法西斯政府的上台,严重影响了意大利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在困苦之中,意大利电影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电影成了墨索里尼政府法西斯主义的宣传工具,而每年的影片产量也受到严格的控制。
1939年,法西斯战争的寒风袭击了全欧洲大陆。墨索里尼为了拍摄鼓吹法西斯军国主义及粉饰繁华盛世的影片,在罗马郊区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大的综合电影制片厂——罗马电影城。
基于意大利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这时候所拍摄的电影,大多具有较强的政治指向性。年产量也下降至不足一百部影片。另外,美国影片的进口也严重影响了意大利电影产业的生存;意大利在这时期进口的美国影片数量竟达到500部以上,美国电影成了处在强权重压下的意大利人民寻找心灵与精神慰籍的港湾。】
【趋势】:战时意大利电影主要由两种电影类型组成:白色电话电影(整体水平不高,无有影响力的作品)和书法派电影(《小小的古老世界》《空想家贾科莫》《手枪射击》),两个类型的电影在风格和主题上几乎针锋相对:白色电话电影主要描述上层资产阶级生活的场景,其中的有钱人都使用白色电话,因此而得名。白色电话电影在手法和架构上更偏向写实,但是事实上为了迎合法西斯政权,主题上十分虚浮,严重脱离现实、一味宣扬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白色电话电影可以说是在写实的框架下做梦。而书法派电影大多改编自过去的文学作品,这些影片讲究技巧,手法细腻,但在内容上远离现实,不动感情,故称“书法派”。书法派则是在通过非现实来表达对现实的感想。
【分析】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白色电话电影和书法派电影都从某种程度上受到法西斯政权
的影响。由资料可知一二战期间法西斯政权对于电影产业的控制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样的控制使电影产量锐减,能够发行的电影大多沦为资产阶级的宣传工具,于是宣扬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庸俗喜剧片和艳情情节剧泛滥,这一类电影极强的享乐主义主题和偏离现实的美好很容易使民众沉浸于法西斯政权所虚构的“美好的资产阶级生活”,能够达到政权目的,所以白色电话电影的盛行明显是背后的政治鼓励在推波助澜。有政治目的的需要就会有相应的供应与迎合,这才是白色电话电影一时间风行的原因。同时,既然有某种类型就会有反类型的存在。白色电话电影是在迎合政治需求,那么就必定会有正直的电影工作者拒绝庸俗电影,于是就有了书法派电影的存在。通过反现实来表达艺术,注重作品形式的探索。我们认为,书法派电影是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研究小组注: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于1911年发表一篇论著,第一次宣称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第七艺术。)对于强权的一次无声但也无力的反抗。也因时代而带有一定政治色彩。但是在二战后,意大利本土的电影类型和资源严重缺乏,无法靠白色电话电影和书法派电影撑起一片天,战争导致意大利电影在政治势力影响下走向衰落。
三.新现实主义运动(约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
【文献选取】【在战争的摧残下,意大利面临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崩溃。此时意大利电影人反观本土电影发展的局势,深刻感受到法西斯主义对电影产业的摧残,发起一个抨击法西斯电影中虚假面具,振兴本土电影的运动,在民主运动高涨形势下,产生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意大利电影震撼世界影坛的不朽之作,许多便是这个时候产生的。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出现是40~50年代世界艺术界的一个重要现象。
1945年,导演罗西里尼,R.拍摄了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歌颂人民群众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团结精神的影片成了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它使新现实主义电影在国际上确立了地位。翌年,他又拍摄了同一主题思想的影片《游击队》,展示了战争年代意大利人民生活的广阔情景。罗西里尼在摄制这部影片时,拒绝应用摄影棚、服装、化妆和专业演员。这部影片创造的一种新颖的风格很快被其它国家效仿。导演利萨尼,C.、A.维加诺、勃拉塞蒂,A.也拍摄了反映游击队和地下工作者斗争的影片。其后,新现实主义者们转向描写战后生活中一些紧迫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批判性的社会剖析,例如德•桑蒂斯的《艰辛的米》(1949)、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等。
但是新现实主义电影所带来的,是昙花一现的火花。并没有给萎靡不振的意大利电影产业带来奇迹。事实上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多票房一塌糊涂。因此,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意大利电影的特点是电影产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其电影艺术上的进步。】
《偷自行车的人》1948【趋势】:此段时期被称为新现实主义运动,于意大利涌现大量经典新现实主义电影,如《偷自行车的人》,《大地在波动》,《擦鞋童》,《风烛泪》等电影。新现实主义运动间接影响了许多国家的电影事业,也对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起到了启蒙作用。新现实主义的导演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