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和《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答案
三峡、答谢中书书
一、主要内容及情感(主旨)
1、《三峡》: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 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 三峡风光的欣赏之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赞美之 情。 2、《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 秀美的山川景色,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 勃勃生机,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表达 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 的得意之感。)
二、山水等景物特点(总的景物特点 见上)及写法
1、《三峡》: 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高峻美) 水—夏水:水涨流速、交通阻绝;(奔放美)
春冬之水:水退潭清、风景秀丽;(清幽美) 秋水:水枯气寒、猿鸣凄凉。(凄婉美)
二、山水等景物特点(总的景物特点 见上)及写法
①为何先写夏水再写其他季节的水?作者是为江水作注, 重点写水,而水又以夏季水为盛,故先写夏水。 ②为何先写山再写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既揭示水急 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 的图画。 ③哪句话写山的连绵不断?哪句话写山的遮天蔽日?写山 的遮天蔽日用了什么手法?“自三峡……阙处。” “重 岩……曦月。”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④为了写夏日江流湍急,用了什么写法?正面描写与侧面 描写相结合 ⑤全文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数笔,就将 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 影”等字;写秋景,着“寒、肃、凄、哀”等字,便将景 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①景物特点:空阔、肃杀、冷寂、脱俗 ②从哪几个角度写景:未游西湖时,概写; 游时,先总写,后具体描写。 ③写“湖上影子”的手法:白描(作用:宛 如中国画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包含了 诸多变化,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悠远脱 俗,人与自然精神上统一和谐) ④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人教版2017审定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课后练习及答案
《三峡》同步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字注音。
(5分)阙()湍()涧()曦()啸()溯()漱()嶂()襄()属()2.填空题。
(13分)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字,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③故渔者歌曰:“ ,。
”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1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绝巘多生怪柏()()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6分)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今义:5.解释下列词句。
(7分)①重岩叠嶂:②素湍绿潭:③清荣峻茂:④林寒涧肃:⑤晴初霜旦: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二、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4分)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2分)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2分)(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3分)11.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3分)12.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3分)13.《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
郦道元(470-527):偏学术性的,客观的; 陶弘景(456-536):偏娱乐性的,潇洒的; 吴 均(469-520):偏劝导性的,恬淡的。 谢中书(500-536)
பைடு நூலகம்
南北朝时期
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与中国南朝同时代并存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 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北魏、东魏、西魏及北 周均由鲜卑族建立,北齐则由鲜卑化汉人所建。
清谈务虚
写山水
根据视频描绘山水(优酷上有很多山川景色的视频)
万水千山总是“情”
南朝政治,先后有刘宋、萧齐、萧梁和南陈,多 为禁军首领政变所建。鉴于东晋王室孤微、门阀 势盛的教训,南朝皇帝为维护皇权和制衡高门世 族,往往以宗室子弟掌握军权,守为外藩。但皇 室与外藩诸王之间,多有猜忌,常起冲突,以致 骨肉相残,政局更迭,各朝维持的时间都不甚 长。
尊佛重道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内心矛盾)
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
之情;
2.都运用了多种修辞;
3.俯仰,远近,动静,视听等;
4.郦、吴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青白之色;
5.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
密林,泉水,猿啼……
异
1.形式上:骈散不同; 2.描写上:顺序不同; 移步换景、移时换景、移目换景 3.目的上:动机不同。
陶水:
清流见底;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吴氏山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吴山:
夹岸高山——千百成峰;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水: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同
描写 1.都主要运用了
(一)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训练(三)
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训练(三)(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2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4分)(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
(二)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一.解释词语。
五色交.辉.()晓雾将歇.()夕日欲颓.()但.少闲人()沉鳞竞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遂至..寻张怀民()()二.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清:清流见底()回清倒影()水尤清冽()其境过清()寻:寻张怀民()寻向所志()寻病终()念:念无与为乐者()念鬼()三、句子翻译: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②俱备。
译:。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峡》历年中考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一)(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
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
人滩,江水非常湍急。
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沿溯阻绝..阻断,隔断;有的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
(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山险水急三峡景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二)【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三峡》含答案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三峡》一、课内阅读(2022·重庆沙坪坝·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时朝发.白帝/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B.良.多趣味/此皆良.实(《出师表》)C.每至晴初霜旦./旦.辞爷娘去(《木兰辞》)D.属.引凄异/忠之属.也(《曹刿论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水时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依次写作。
B.本文第一段的描写突出了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
C.第二段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直接描写出夏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D.本文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本文与链接材料都以落泪作结,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听者落泪的不同原因。
【链接材料】舟出巴峡[清]王士禛曲折真成字,沧波十月天。
云开见江树,峡断望人烟。
新月数声笛,巴歌何处船。
今宵羁客泪,流落竹枝前。
(2022·湖南株洲·统考模拟预测)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①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③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亦。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去月:上个月。
①还觅薜萝:寻找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这里是指准备隐居。
①葺宇:修建房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沉鳞.竞跃(líng)B.与.其奇者(yù)C.葺.宇其上(róng)D.偏饶.竹实(rào)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晓雾将歇.( )①孤峰限.日( )A.休息B.遮挡C.消散D.限制(2)①夕日欲颓.( )①岂徒.语哉( )A.坠落B.颓废,自甘堕落C.徒弟,学徒D.白白,空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4.【甲】【乙】两文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
汉阳、五老,俱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俱庐南面之.山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览不能.兼收C.实是.欲界之仙都始知是.山之阴D.自.康乐以来则五峰排列自.掩7.文中划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B.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C.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D.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专题05 八年级上册(上)-部编版初中语文全六册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专题05 八年级上册(上)(《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共17组)(一)(2021年安徽省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
水巴落,峡中平如油盎①。
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
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①油盎:油瓶。
②罅:裂缝。
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潮阻绝沿:______________(2)不以疾.也疾:____________(3)发.大溪口发:_____________(4)仰视天如.匹练然.如.……然:___________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3. [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濒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___________ ;等到夏秋水涨时,___________。
4. [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1)顺流而下(2)迅速,快(3)出发(4)好像……的样子2. (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3. (1)江水低于滟濒堆(数十丈) (2)江水高于滟灏堆(数十丈)4. 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
第1篇三峡[北魏]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段解】三峡的特点:山势高峻,连绵起伏。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段解】三峡夏水的特点:迅猛、湍急。
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段解】三峡春冬之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段解】三峡秋季特点:凄清肃杀。
每逢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肃杀,2知识清单文学常识1.郦道元,字善长,2.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3.重点词句通假字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不以疾.也。
古义:快。
今义:疾病。
一词多义 1.自绝.山献多生怪柏。
(绝:极,最)3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
(自:如果) 2.绝沿溯阻绝.。
(绝:断绝) 哀转久绝.。
(绝:消失) 3.清回清.倒影。
(清:清波) 清.荣峻茂。
(清:水清)重点词句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
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3.晴初霜旦。
霜:名词作动词,结霜,下霜。
4.素湍绿潭。
湍:形容词作名词,急流。
特殊句式省略句(两岸)重岩叠嶂。
4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三峡山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写作特点1.抓住特征,绘景写物。
2.有张有弛,动静结合。
3.语言精练,形象生动。
《三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三峡》练习题1.给下列字注音。
(5分)阙()湍()涧()曦()啸()溯()漱()嶂()襄()属()2.填空题。
(13分)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字,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③故渔者歌曰:“ ,。
”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1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绝巘多生怪柏()()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6分)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今义:5.解释下列词句。
(7分)①重岩叠嶂:②素湍绿潭:③清荣峻茂:④林寒涧肃:⑤晴初霜旦: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4分)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2分)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2分)(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3分)11.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3分)12.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3分)13.《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2分)14.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3分)15.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6.下列加点词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
【初中文言文阅读】《三峡》《与顾章书》比较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三峡》《与顾章书》比较阅读答案(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b)仆人去岳歇看病,寻找薛洛①. 梅溪河以西有石门山。
森林之墙争夺着玫瑰色的云朵。
与世隔绝的山峰限制了白天,与世隔绝的山峦中有云朵,深邃的溪流中储存着翡翠;蝉鸣鹤鸣水环猿啼。
英语和英语② 混合在一起,形成押韵。
因为他总是隐居,所以他在上面修缮房子。
幸运的是菊花丰富,竹子偏饶。
有了硅谷的资金,这项工作已经在斯里兰卡完成③. 仁与智的喜悦无非是文字——吴军与顾樟树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
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
③办:具备。
一.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钟)a随时准备好前人之述备矣B.遂葺宇其上选择好的并遵循它c.仆人去月球感谢他的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陌生的城市人2拓展联想和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以下句子所代表的情况(2)分)林墙争彩云,孤峰限日。
秀云河碧云密布。
3这两种写景方式有什么相似之处?它的功能是什么?(2分)四.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钟)参考答案:一.答案:a(a)完备b信息技术C在哪里辞官;道歉d美丽的风景;(惊讶)2答案示例:陡峭的悬崖直达天空,仿佛要与彩云竞争,高耸的山峰穿过云层,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和想象合理,描述具体,句子流畅。
总数2分。
第11课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讲义(含答案)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讲义(含答案)文言知识积累,作者思想的理解。
(一)文章概述《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开始,作者从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入手: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赞美青山绿水的,特别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是柔媚亮丽、清秀绝尘,是如此的典雅、飘逸。
接着描写了山水、石壁、丛林、翠竹和早晨、黄昏的景象,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
最后,作者发出慨叹:从谢灵运后,又有谁能欣赏如此美景呢?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
(二)作者简介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三)创作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欣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
谢中书(谢徵)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
谢徵任中书舍人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
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徵(zhēng),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四)三行对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共同谈赏的___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___ 交相辉映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四季都___消此起彼伏坠落潜游在水中的鱼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三峡-答谢-与朱-记 比较阅读
“__________”的语句中。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猿鸟乱鸣 ”
和 “沉鳞竞跃”。乙文写景名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描写了“月色(月夜)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与古今知音共 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3、从结构上看,两文都采用了总分的结构。甲文总写山水特点的句子是“山川之 美,古来共谈”,乙文总写山水特点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猿,目的是为了表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甲文写“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是为了渲染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乙文写“蝉则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是从听觉的角度表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令人神往。 从写景手法上看,两文写景都采用了衬托和动静结合的写法。
南朝齐吴均《与朱元思书》:爱慕美好自然、鄙弃功名、避世
退隐。
尊佛重道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内心矛盾)
清谈务虚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万水千山总是“情”
《三峡》 《与朱元思书》习题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高峻和水的清澈、湍急。
2.两文都写猿鸣《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萧瑟凄凉,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陶水:
清流见底;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吴氏山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吴山:
夹岸高山——千百成峰;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水: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答谢中书书》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答谢中书书》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37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B.不以疾.也(快)C.晓雾将歇.(消散)D.夕日欲颓.(坠落)371.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哀转久绝.B.沉.鳞竞跃/静影沉.璧C.不以.疾也/自康乐以.来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372.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A.甲文作者写山之高、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B.乙文作者以感慨收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C.甲乙两文绘景都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美景。
D.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猿鸣”,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37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74.甲乙两文写景都讲究色彩搭配之美,寓情于景。
请结合两文有关内容选一处加以简述。
【答案】370.A 371.B 372.D373.(1)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迅速的。
(2)夕照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竞相跳跃。
374.示例一:甲文“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更有那青山、花草,色彩十分鲜明,展示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轼①顿首再拜。
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木有瘿②,石有晕③,犀④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
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苏轼《答李端叔书》)【注】①轼:苏轼。
①瘿(yǐng):树木上生长的瘤状物。
①晕(yùn):环形花纹或波纹。
①犀:犀角。
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坠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C.闻.足下名久矣(听说)D.谪.居无事(被贬官)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①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3.下列对语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语段(一)“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B.语段(一)“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使人烦闷。
C.语段(二)“轼顿首再拜”中的“顿首”是本是指磕头,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也可用于书信的末尾或开头,用在这里表示作者对关心自己的同辈李端叔的敬重。
D.语段(二)“闻足下名久矣”中的“足下”是谦辞,这里是对晚辈李端叔的爱称。
4.语段(一)(二)题材相同,其中也都有“值得与言”之人。
但两个语段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别,试比较两个语段句式和用词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答谢中书书》全文南朝齐梁·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河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都存在。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坠落时,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确实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重点注释1. 答谢中书书,答:回复。
第一个书:中书,官名;第二个书:即书信。
2. 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季节,3. 晓雾将歇,歇:消散。
晓:早晨4. 猿鸟乱.鸣,乱:此起彼伏。
不是杂乱。
5. 夕日欲颓,颓,坠落。
6. 沉鳞.竞跃,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鳞:鱼,借代手法7.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 自康乐.以来,康乐:指诗人谢灵运。
9.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欣赏的意思。
复:再,奇:奇丽的景色。
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重点理解1.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鄙弃名利之情。
2.全文的主旨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山川,描写了:山川之美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美”字4.文中的论点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文中的结论(议论句)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本文多用骈句,但也有对偶、散句(后两句)。
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
6. 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7.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8.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初中语文比较阅读《三峡》和《答谢中书书》文言文复习
考点分析
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重点词语 理解文意 写作手法 赏析评价
写作方法
这两篇文章作者都采用同一 种写作方法,它是什么?请在文 中找出有关语句。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此时的郦道元和陶弘景有一个
相同的心情:
个性却不同
热爱、赞美 大自然!
字 词 冲 浪
通假字 1.略无阙处(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2.绝:沿溯阻绝( ) 绝巘多生怪柏( ) 哀转久绝( ) 3.清:回清倒影( ) 清荣峻茂( ) 4.属:属引凄异( )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 5.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能以径寸之木( ) 6.至:至于夏水襄陵( ) 每至晴初霜旦( ) 7.素:则素湍绿潭( ) 调素琴( ) 8.欲:夕日欲颓(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9.共: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为字共三十有四.( ) 10.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头. 11.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一起.(
) ) )
)
) ) )
字 词 冲 浪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 古义: 今义:虽然 4.泪沾裳 古义:古人的下衣 今义:衣服 5.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疾病 6.四时俱备 古义: 今义:时间 7.晓雾将歇 古义: 今义:休息 8.夕日欲颓 古义: 今义:颓废
字 词 冲 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 ) ② 哀转久绝(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②绝:沿溯阻绝( ) 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 ③清:回清倒影( ) 清荣峻茂( ) ④属:属引凄异( )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 ⑤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能以径寸之木( ⑥至:至于夏水襄陵( ) 每至晴初霜旦( ⑦素:则素湍绿潭( ) 调素琴( ) 欲:夕日欲颓( ) 实是欲界之仙都( 共: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为字共三十有四. ( )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比较阅读练习6篇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比较阅读练习6篇班级: 姓名: 整洁: 得分:(一)【甲】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夜登华子冈, 辋水沦涟, 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 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 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 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 僮仆静默, 多思曩昔携手赋诗, 步仄径, 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 草木蔓发, 春山可望, 轻鲦出水, 白鸥矫翼, 露湿青皋, 麦陇朝雊。
斯之不远, 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节选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实是欲界之仙都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晓雾将歇: (2)夕日欲颓: (3)白鸥矫翼: (4)然是中有深趣也:3. 翻译下列语句。
(1)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2)非子天机清妙者,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4. 【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声音描写, 其作用有何不同?5. 【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 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二)【甲】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 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 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 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 负土而出, 争为奇状者, 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 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 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 ①鱼梁: 一种捕鱼的设施。
②突怒偃蹇: 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上专题复习-教师版-专题04:八上期末文言文
八上语文期末古诗文一、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三峡》1.从视觉角度描写三峡群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三峡》中侧面烘托渲染山峰高峻,江面狭窄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使我们想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1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冬、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
春冬: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夏: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秋: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1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句与唐朝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句诗是一致的。
13.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二)《答谢中书书》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三峡》和《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12分)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
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
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
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③其奇者。
7.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 晓雾将歇() (4)
四时俱备()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夕
日欲颓,沉鳞竞跃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B.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绝巘多生怪柏。
C.
实是欲界之仙都;鱼我所欲也 D.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吾与徐公孰美 10.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分) 参考答案: 9、A 10、《三峡》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气氛《答》渲染了山中早上欢快、生机
勃勃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