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群落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群落:一定的种所组成的天然群聚体即为群落,形成群落的种对环境有大致相同的要求或一种依赖于另外一种而生存。
任何一个群落都有生长发育到成熟的阶段。
生物群落定义: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群落的基本特征:1.一定的种类组成: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因此,种类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2.一定的结构:生物群落具有形态结构,生态结构与营养结构。
如生活型组成,种的分布格局,成层性,季相,捕食者和被食者的关系等。
3.一定的动态特征: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生命的特征是不停地运动,群落也是如此。
其动态特征包括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4.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群落中的物种以有规律地形式共处。
一个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
5.一定的分布范围:任何一个群落都分布在特定地段或特定生境上,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
无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从区域角度讲,不同生物群落都是按着一定的规律分布。
6.形成群落环境: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群落环境。
7.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有些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可以清楚地加以区分;有的则不具有明显边界,而处于连续变化中。
但在多数情况下,不同群落之间都存在过渡带,被称为群落交错区(ecotone),边缘效应。
一、生物群落的性质:机体论 VS.个体论1.机体论: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就像有机体那样,有诞生、成长、死亡的过程。
是相对独立的,对外表现出整体性。
具有明显的边界,而且与其他群落是间断的,可分的、可重复出现的2.个体论: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是生态学家为了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集合体。
它的组成及结构依赖于特定的环境。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教学设计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阐述群落的概念,列举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理解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体会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
(2)群落的基本特征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种间关系的类型及特点。
(2)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森林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各种生物,提问:“在这片森林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些生物共同构成的整体又有哪些特点呢?”从而引出群落的概念,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1、群落的概念结合实例,讲解群落的定义: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强调群落是由多个种群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一个群落,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然后,讲解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如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各物种之间的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1)展示不同群落的图片,如草原群落、森林群落、池塘群落等,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物种丰富度。
(2)讲解物种丰富度的概念,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介绍衡量物种丰富度的常用指标,如物种的种类、个体数量等。
(3)组织学生讨论: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4、种间关系(1)通过展示具体的生物实例,如草原上的羊和草、蜜蜂和花朵、蛔虫和人体等,讲解种间关系的类型,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群落的稳定性
概念: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的自我维持能 力,包括对干扰的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 抵抗力: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恢复力:遭到破坏以后恢复原状能.垂直结构: 是指群落在 空间上的 垂直 分层现象。
(1)植物分层的主要影响因素: 光强度 (2)动物分层的主要影响因素: 食物、栖息 (3)分层的意义:提高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 能力,减少种间斗争
2.水平结构
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
特点:镶嵌分布 成因: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 空间等现象。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 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 甚至灭亡。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 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 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分开至少一方 不能独立存活。
密度指标 频度指标:含有某种生物的样方占总样方的 百分数 分析各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和群落的变化趋势 十分重要
返回
群落中少数能够凭借自己的大小、数量和生命力对 群落外貌和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样的物种就 是群落的优势种 特点:个体大、数量多、生活能力强
返回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 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群落的概念
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各个生物 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有规律的 集合体,称为生物群落
包括这个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群落的基本特征
1、物种的多样性 2、物种的相对数量 3、优势种 4、生长型 5、营养结构
丰富度:群落中 物种数目的多少 群落的物种组成 是区分不同群落 的首要特征
《第一节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课件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ZT ·生物 必修三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ZT ·生物 必修三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在校园内(或学生熟悉的公园)拍摄到一些能反映群落空间结
当 堂
案
双
设 计
构的照片,这些照片、图片能加深学生对群落空间结构的认
基 达
标
课 识,同时也使他们体验到所学知识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环境
前
自
课
主 里。
时
导
作
学
业
菜单
ZT ·生物 必修三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课
堂
●新课导入建议
教 学
①概念:群落中每个种群与其他种群在时间、空间 和营 当
方
堂
案 养关系上都存在的相对位置和 机能 关系。
双
设
基
计
②生态位越 相似 的物种,竞争越 激烈 ,选择压力也越
达 标
课
前 自
大。激烈竞争的结果,可能使其中一个物种趋于灭绝 ,更多
双
群落的特征及结构。 基
计
达
课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 (重难点)
标
前
自 富度的研究。
课
主
时
导
作
学
业
菜单
ZT ·生物 必修三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群落生态学
Sol (Solitariae) 数量很少而稀疏
Un (Unicum)
个别或单株
2.密度(density) 指单位面积或单 位空间内的个体数。一般对乔木,灌木 和丛生草本以植株或株丛计数,根茎植 物以地上枝条计数。样地内某一物种的 个体数占全部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称做 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某一物种的 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物种密度的百 分比称为密度比(density ratio)。
前苏联著名植物群落学家B. H. 苏卡乔夫(1957)指出:“层片具有 一定的种类组成,这些种具有一定 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而且特别重 要的是它具有一定的小环境,这种 小环境构成植物群落环境的一部 分” 。现在人们一般将其定义为: 层片是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 要求的种组成的机能群落 (functional community)。
对种类组成进行数量分析,是 近代群落分析技术的基础。
1.多度(abundance) 多度是对物 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多 用于群落野外调查。国内多采用 Drude的七级制多度,即:
Soe (Sociales) 极多,植物地上部分郁闭,形成背景
Cop3 (Copiosae) 数量很多
Cop2 Cop1 Sp (Sparsal) 数量多 数量尚多 数量不多而分散
上式用于草原群落时,相对优势度可用相对盖 度代替: 重要值 = 相对密度十相对频度十相对盖度
相对密度=该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和
相对频度=该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和 相对盖度=该种的盖度/所有种的盖度和
※ 重要值的意义:
1 是一个反映种群的大小、多少和分 布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2 反映了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可确定群落的优势种,表明群落的 性质 4 可推断群落所在地的环境特点。
生物群落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生物群落的基本结构与特征生物群落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不同物种之间形成的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是一个相对稳定和自然的生态系统,包含许多不同类型和种类的生物体。
在这个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它们彼此以一定的方式依存。
生物群落的基本结构包括生物群落的组成、分布和特性。
生物群落的组成是由各种生物体组成的,这些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物群落的基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大量的能源。
动物是由植物和其他小型生物体组成的。
这些生物体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关系。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促进生物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微生物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分解生物群落残体的组成部分。
它们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更基本的形式并将它们返回到大气层中。
生物群落中存在着许多生态位,生态位是生物在一个特定生态系统内所占据的空间和角色。
生态位是指一个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及所扮演的角色。
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很多种,包括食物链、捕食关系、共生互利共生和竞争等。
食物链是生物群落中经典的互动形式,它描述了不同类型和种类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一个食物链包括一个摄食者、一个被摄食者和一些其他生物体。
例如,一只狮子吃掉了一只羚羊,那么羚羊就成为了它的食物。
捕食关系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依靠捕食其他生物体的行为。
这种关系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种的平衡。
共生互利共生是指在两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一种互利关系。
例如,昆虫可能会在植物上进行空中运输,而植物能够从昆虫身上得到新的信号和刺激。
竞争是在两个或更多个生物之间进行的某种形式的交互作用,这些生物之间受到同一生态位资源的限制。
比如,如果两种物种需要相同的食物并且它们生活在同一地区,它们可能会竞争。
竞争可以是间接的或直接的,并且可以涉及资源的不同方面。
生物群落在整个环境中占据了丰富的角色和功能,它在其中扮演着多种生态角色,包括养分循环、维持地球大气层的稳定、氧气供应、食物链的形成、物种适应性的演化等。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群落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由多个物种组成的生物种群群体。
群落的基本特征和结构与地理环境、物种组成以及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将针对群落的基本特征和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1.物种组成多样性:群落中包含多种物种,其物种组成的多样性是群落的一个重要特征。
物种组成多样化可以提高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适应性,同时也反映了生物多样性水平的高低。
2.功能分工:群落中的不同物种及其个体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功能分工。
不同物种基于其生理特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分别承担着生物群落中的不同角色和任务。
这种功能分工能够提高群落整体的适应能力和生态效益。
3.生态位:群落中的每个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
生态位指的是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地位和任务。
这些任务可能包括获得食物、竞争资源、避免掠食等。
物种之间的生态位划分使群落中的物种能够最大程度地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从而维持群落的稳定性。
4.物种间相互作用:群落中的各种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密切。
相互作用的形式包括捕食与被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群落的结构、组成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群落的结构:1.高等植物层:群落的最上层多由高大的树木和灌木组成,构成了群落的屋顶。
这些高等植物以其高度和枝叶构成形成母群落,为其他物种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2.矮化植物层:在高等植物层下方,通常有一层矮化植物,如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等。
这些植物通常生长在高等植物的荫下,起到保护土壤、保持水分和提供庇护的作用。
3.地表动物层:地表动物层包括昆虫、爬行动物、小型哺乳动物等,它们在地表上活动,以植物的果实、花蜜、树皮等为食物。
4.地下动物层:地下动物层由地下生活的生物组成,如蚯蚓、白蚁、地下根瘤菌等。
这些生物在土壤中获取食物和水分,还可以促进土壤的肥沃度和循环。
5.空中动物层:群落中的空中动物层主要包括鸟类和昆虫。
它们占据相对较高的空间,以飞行的方式在群落中活动,与植物和其他动物相互作用。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高中生物ppt课件
-
26
我国 南方
北方
热带雨林 苔原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
27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 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 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 水平结构的存在。)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 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 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 造成的。
-
28
生态位
生态位:是指物种能够存活和增殖的范 围,生态位不仅包括生物占有的物理空 间(栖息场所),还包括了它在生物群 落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注重后者)
每一种生物都处在一个对它来说最适合的位
置上,在此位置上获取资源,这样相对于其他
种群来说,在时间、空间及营养利用上存在相 对位置、功能的关系
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
水域中,某些水生生物也有分层现象。藻类总是分布在阳光能够照 射的水体。浮游动物生活在植物能够延伸到的地区,且能在较深的水 域活动。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蟹类则生活水体的底层。不同鱼类也常 分布在不同层次上。水体动物的垂直分布主要与阳光、温度、含氧量 和食物等有关。
-
24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
生
物
A
B
数 量
-
生物A
生物B
时间10
寄生
生
物
A
B数
量
体表寄生
例如:蛔虫、绦虫、血 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 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 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 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 内部。
B 寄生虫
A 宿主(寄主)
时间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直分层现象。
2.分层现象: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地
被物层
3.形成原因:自然选择的结果,群落中各植
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反映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木层
苔藓地衣层
鹰、杜鹃、麻雀等总是成 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 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思考讨论
(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 (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 食物、栖息场所等 (3)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 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 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温度、 湿度和盐碱地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地段往往分 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 ---镶嵌分布
3、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在生态学上,用丰富度来 描述一个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
两种草履虫单 独培养和混合 培养时种群个 体数量发生动 态变化的原因 是什么?
资料1
1、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当它们 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 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 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 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 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 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 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 了食物来源而灭亡。这就是竞争。
常绿针叶林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部分物种名录
苦槠、青钩栲
武夷杜鹃
毛杆玉山竹 武夷铁角蕨
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
群落的结构特征
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是指自然界中由不同种群组成的生态系统。
在群落中,不同的物种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
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分布等方面。
一、物种组成物种组成是群落的基本特征之一。
群落中的物种由不同的生物体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物种组成的多样性决定了群落的复杂程度和稳定性。
物种组成的变化会导致群落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丰富程度。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种多样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群落的稳定性和功能。
高物种多样性的群落通常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三、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数量。
物种丰富度反映了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物种丰富度的高低与环境条件、生态位的利用效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高物种丰富度的群落通常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四、物种分布物种分布是指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情况。
物种分布受到环境因素、物种间相互作用和适应性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物种的分布规律反映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态位的利用方式。
五、物种互作关系群落中的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物种互作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共生、共存等多种形式。
这些互作关系直接影响着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
例如,竞争关系会导致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的变化,捕食关系会影响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数量。
六、物种演替物种演替是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过程。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和结构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从初级群落逐渐发展为成熟群落。
物种演替与环境因素、物种间相互作用紧密相关,是群落结构的重要调节因素。
总结起来,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分布、物种互作关系和物种演替等方面。
这些特征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群落的稳定性、功能和适应性。
了解和研究群落的结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高中生物教案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中图版)
第一节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一、教学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板书设计:一、群落概念二、基本特征三、群落的结构1、水平结构2、垂直结构四、教学过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物种的生物集合体,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
群落是从比种群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由此引出在群落水平上科学家要研究哪些问题。
利用“问题探讨”中的素材,通过一些事例,进一步说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剖析池塘生物群落,引出群落结构的话题。
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应联系具体的事例,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和总结,避免教师直接“下定义,举例子”的教学方法。
关于“群落的物种组成”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认识到:(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例如,我国新疆北部的森林,主要是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而南方许多森林的主要树种是阔叶乔木;(2)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
例如,在热带森林的生物群落中,植物种群数以万计,无脊椎动物种群以10万计,脊椎动物种群以千计。
但是,在冻原和荒漠的生物群落中,种群数量要少得多。
认识一个群落的物种组成,首先,要调查该群落分别有多少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列出它们的名录。
其次,还要进一步搞清群落中各种群的相对数量和比例。
在生态学上,描述一个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是用丰富度来表示。
在学习完这些内容之后,学生对群落的概念、群落水平上要研究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时,可以有两种教学策略:一是先进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然后再回到正文学习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二是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教学,将探究活动安排在本节结束时进行。
中图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二章《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ppt课件
裸露 泥滩
米草 群落
招潮蟹 类
厚蟹类
沙蚕 泥螺 类类
蛤类
物 种 数
个 体 总 数
物种 数个 体 总 数 Nhomakorabea物 种 数
个 体 总 数
物 种 数
个 体 总 数
物 种 数
个 体 总 数
5 18 1 14 2 12 1 10 2 14
3 12 2 9 0 0 1 10 0 0
栏目 导引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 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 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 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 个体总数
栏目 导引
②特点:个体大、数量多、生活能力强. ③实例:蒙古草原上的大针茅。 (4)生长型 ①定义:根据___植__物___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 同类群。例如,乔木是一种生长型,分为阔 叶树和针叶树等。
栏目 导引
②作用:_____优__势__种____的生长型决定群落的 外貌。 (5)营养结构 ①定义: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 ___营__养__关__系___。 ②作用:决定群落中物种的___相__对__数__量___及 其变化。
栏目 导引
要点二 群落的结构
1.形成原因:基本与生态因素有关,是长期 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于当地环境的最佳空 间形式,能尽可能利用自然资源。 (1)影响森林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因素主要 是阳光。 (2)影响森林中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因素主要 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栏目 导引
2.群落的空间结构形式 (1)群落的垂直结构(以森林为例)
栏目 导引
(2)二者的关系图解:
栏目 导引
3.群落与物种的关系 群落是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同 一群落由不同物种的个体构成,同一物种的 个体以种群形式分布在不同的群落中.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集合”不是简单机械聚集,而是通过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相适应的有机体】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优势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不同(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的数目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3)丰富度变化情况:从赤道到两极丰富度下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随水深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4)丰富度大小比较:平原<山地草地<林地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拓展: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5)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生态因素有多种,如光、温度、水、无机盐等,在某些条件下通常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
优势种:指对群落影响最大的种群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或器官)为食的现象。
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即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①)。
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高中生物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素材1 中图版必修3
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与种群一样,生物群落也有一系列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不是由组成它的各个种群所能包括的,也就是说,只有在群落总体水平上,这些特征才能显示出来。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如森林、灌丛、草地、沼泽等)和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优势种(群落中以其体大、数多或活动性强而对群落的特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相对丰盛度(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营养结构等。
[1]作为一般名词时与群落同义。
现在使用的生物群落一词,只限于强调沿袭克列门茨和谢尔福德〔F.E.Clements & V.E.Shelford,1939〕的考虑方法。
克列门茨认为,植物群落并不是个体和种的组合,而是用生长形〔growth form〕为代表的生态群组合,这种必须以生物个体为准据的新阶段的有机体,称之为复合生物〔complex organism〕。
谢尔福德〔1912〕对动物曾使用了生理活动型这个名词,它相当于植物的生长型,并称之为生态种群〔mores,用复数形,单数形为mos,涵义不同〕,它的组合即是动物群落。
以后把植物和动物作为mune 的机能生活形的集群,而进一步强调了统一性。
演替是复合生物的发育、成长,相当于它的成体的顶极群落是仅仅由气候决定的。
也有把这种观点特称之为生物生态学〔bio-ecology〕的。
群落划分[2] 主要是按气候条件划分的生物带〔lifezone〕,也就是冻原、夏季绿林、热带雨林、稀树干草原〔savannah〕等划分范围内的生物的群落单位。
F.E.Elements〔1916〕提出这个术语,当时是指一般生物群落,强调具有与生物栖息场所相关连的形态构造,并向顶极发展。
然而V.E.Shelford〔1932〕以后,多局限于与植物社区〔formation〕相对应的大型动植物构成的群落〔biotic forma- tion,生物社区〕,而Clements和Shelford〔1939〕等,根据植物的顶极,提出群落外貌〔physiognomy〕特征,并根据动物的影响种所鉴别的单位,把两者合并起来加以命名,例如stipa-antilocapra群落这种称呼。
举例说明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举例说明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 什么是生物群落?生物群落,说白了就是一群生物在同一个地方,像小区的邻居一样,大家各自生活,却又紧密相连。
想象一下,森林里那些高大的树木、嬉戏的小鸟、静静流淌的小溪,哎,简直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谁说大自然没有艺术感呢?每种生物在这个大家庭里都有自己的角色,像是电影里的演员,少了谁都不行。
1.1 多样性的重要性首先,生物群落的最大特点就是多样性。
就像我们去餐馆,总希望能看到各种菜品,才能满足不同人的味蕾。
生态系统也是如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使得群落更加稳定,生存环境更为丰富。
你想想,要是只有一种植物在这儿扎根,那日子还真是单调得像白开水。
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共存,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各种关系就像交响乐团,各种乐器齐奏,才能演出和谐的旋律。
1.2 竞争与合作不过,这个大家庭可不是一帆风顺的。
生物之间有竞争,有合作,简直就像家庭聚会,表面上和和气气,背后却暗流涌动。
有些动物为了争夺食物、栖息地而斗智斗勇,像小狐狸与小兔子的追逐战;而有些则相互依赖,比如蜜蜂和花,花提供花蜜,蜜蜂则帮忙传粉,双赢的局面,谁说不是呢?2. 生物群落的结构再说说生物群落的结构。
这个结构其实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像分级的蛋糕,最上面是顶级捕食者,像狮子、老虎这些“霸主”;接下来是中层捕食者,比如狼和狐狸;最底层则是草食动物,比如鹿和兔子,当然还有植物。
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任务,谁也不能掉链子。
比如,如果顶级捕食者数量减少,下面的动物就会疯狂繁殖,结果就是草原被啃得干干净净,生态平衡就此打破。
2.1 食物链的奇妙说到食物链,那简直就是自然界的“连锁反应”。
从小虫子到大老虎,每一个生物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假如有一天,某种植物消失了,那它的食客就得另寻他路,结果可能导致某些动物数量暴涨,而某些动物则可能面临饥饿,简直就是一场生态的大变革。
想象一下,一个小小的变化,就能引发连锁反应,真是太神奇了!2.2 环境的影响除了生物之间的互动,环境对生物群落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群落的基本结构
群落的基本结构
群落的基本结构包括物种组成、种群数量、空间结构以及时间动态四个要素。
首先,物种组成是群落的基本特征,主要指群落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及其数量,这对于群落特性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仅如此,物种组成也反映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表现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其次,种群数量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群落生态系统生物量、生产力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它可通过物种的种群密度、生物量、生物生产力等来表征。
种群数量的差异,标志着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异质性。
再次,空间结构是群落的另一个基本构成要素,表现为生物种群在空间位置上的分布格局。
空间结构的类型有随机型、均匀型和聚集型。
这三种类型的空间结构反映了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种群的生存状况和生存能力。
最后,时间动态是描述群落变化的重要工具,反映了群落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
群落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可分为群落的演替和种群的波动两种类型。
群落的演替表现为物种组成和数量的长期连续变化,种群的波动则表示物种数量的短期内的起伏变化。
总的来说,群落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物种组成、种群数量、空间结构和时间动态四个要素构成。
每一个构成要素都与生物种群的生存状况紧密相关,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产力以及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2、物种的相对数量: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
3、优势种: 不同群落其优势种不同。
4、生长型: 5、营养结构:
探究点二、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
1、两者起点不同,生物数量存在差异
2、不同步变化: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 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
第一节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教学目标 1.群落的概念 2.群落的特征 3.种间关系与种内关系 4.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 一定区域 各种生物种群(识记并 提问)
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 例: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
个群落,或都不是? 做例1(1分钟)
探究点一:群落的基本特征
捕食
个 体 数
A
个
B
体
数
竞争 A
1 时间
B 2 时间
A
个
B
体
数
互利共生
3 时间
• 记忆学案上的表格 完成思考题
种内关系
• 种内关系: 在同一种群及内部成员之间的关 系。 种内互助: 互相合作、分工。 如蚂蚁、狼等。 种内斗争: 为生存或地位或求偶等而发生的 内部斗争。
小结
1、群落的概念 2、群落的特征与丰富度 3、种间关系与种内关系 完成例2例3
默写(3分钟)
❖
1、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
❖ 2、能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是 年龄结构
❖ 3、J曲线出现条件 理想条件 Nt= N0λt
❖ 4、K值的含义 环境容纳量
❖ 5、S曲线对应的增长速率图
❖ 6、样方法的取样关键、适用生物有哪些
随机取样、取多个样方的种群密度求平均值 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 范围小的动物
生
物
A
B
数
量
生物A
生物
B 时间
图a: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大小草履虫 图b: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同
A C
B
例如:跳蚤寄生动物的 体表;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 部。
A
B
体表寄生
B A
体内寄生
地衣
地衣(真菌和蓝藻)、 大豆与根瘤菌
数量上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A
B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思考讨论
(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
(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食物、栖息场所等
(3)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什么?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
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 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
群落的水平结构
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
探究点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阅读课本P75-76完成学案填空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木层 地被物层
垂直结构
森林中鸟类分层现象示意图
林冠
杜鹃等
中层
啄木鸟等
下层
画眉等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 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 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 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 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 完成学案例4(1分钟)
总结
1.群落的概念 2.群落的特征 3.种间关系与种内关系 4.群落的空间结构
布置作业
• 课时作业群落部分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பைடு நூலக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