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合集下载

乳腺癌寡转移的局部治疗进展

乳腺癌寡转移的局部治疗进展

・182・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9年6月第13卷第3期Chin J Breast Dis(Electronic Edition),June2019,Vol.13,No.3・综述.乳腺癌寡转移的局部治疗进展竺美珍俞洋杨红健【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经过综合治疗后,有近30%患者会发生远处转移,转移性乳腺癌治疗棘手,预后差。

如果远处转移灶的数目和大小都较局限,且处于低负荷肿瘤转移状态,不具备全身广泛转移的潜能,可能通过局部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的转移病灶称为寡转移。

对这部分寡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治疗方式与全身广泛转移者不同,手术或放射治疗等局部治疗可能达到完全缓解。

笔者就乳腺癌寡转移及常见寡转移器官的局部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乳腺肿瘤;肿瘤转移;外科手术;放射疗法【中图法分类号】R737.9【文献标志码】A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列中国城市女性肿瘤的首位,病死率位列第2位⑴。

少部分患者在首诊时即合并有全身远处转移,而接受综合治疗后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也有近30%会发生远处转移⑵。

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以系统治疗为主,主要治疗目标是改善生活质量,尽可能延长生存期。

但近10年来对乳腺癌远处转移灶的手术治疗有上升趋势,而且在寡转移患者中,手术完整切除能延长DFS I3]o2016年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对骨、脑、肝、胸膜转移灶提出了局部治疗方案⑷。

NCCN指南也提出乳腺癌骨、脑、脑膜、胸膜等局限性转移灶适用手术、放射治疗或局部化疗⑼。

欧洲肿瘤内科协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有96%的专家认为乳腺癌寡转移患者可实现完全缓解和长期生存⑷。

虽然这些指南对晚期乳腺癌的局部治疗提出了指导意见,但局部治疗的指征及策略仍未达成共识。

乳腺癌寡转移预后如何,选择何种治疗模式值得深入探讨。

笔者就乳腺癌寡转移及常见寡转移器官的局部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乳腺癌寡转移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使得乳腺癌的诊治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治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应运而生。

本指南旨在规范乳腺癌的诊治流程,提高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指南内容1、早期筛查:本指南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包括乳腺B超、X线摄影等。

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长期雌激素治疗等,应提前开始筛查。

2、诊断:指南详细描述了乳腺癌的诊断流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方面。

同时,强调了医生应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和误诊。

3、治疗:本指南提供了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指南强调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随访:指南规定了乳腺癌患者的随访计划,包括定期检查项目、检查间隔时间等。

随访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指南的意义本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和误诊;2、为医生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3、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医疗效率。

四、结论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是中国医学界在乳腺癌诊治方面的权威指南,对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我们也呼吁广大女性朋友积极参与到乳腺癌的筛查中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使得乳腺癌的诊治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治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应运而生。

中国已上市靶向药物使用特点

中国已上市靶向药物使用特点

【一文囊括】中国已上市靶向药物使用特点写在前面靶向药物目前主要分为两类:大分子单抗类药物和小分子靶向药物,如激酶抑制剂。

小分子靶向药物主要集中在蛋白酪氨酸激酶剂,蛋白酶和其他种类。

蛋白酪氨酸激酶分为受体酪氨酸激酶以及非受体酪氨酸激酶。

受体酪氨酸激酶主要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家族,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PDGFR)家族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家族。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主要有10大家族,其中明确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的是四个家族:ABL家族,JAK家族,SRC家族以及FAK家族。

蛋白酶和其他种类主要包括:mTOR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以及其他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靶向药物。

(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吉非替尼英文名:Gefitinib商品名:易瑞沙(Iressa)主要靶点:EGFR批准的适应症:EGFR敏感突变(19del或L858R)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

推荐对所有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EGFR突变检测,如果肿瘤组织标本不可评估,则可使用血液(血浆)标本中获取的循环肿瘤DNA(ctDNA)用于EGFR突变检测。

用法用量:本品的成人推荐剂量为250 mg/次,1日1次,口服,空腹或与食物同服。

如果有吞咽困难,可将片剂分散于半杯饮用水中(非碳酸饮料),不得使用其他液体。

将片剂丢入水中,无需压碎,搅拌至完全分散(约需10分钟),即刻饮下药液。

以半杯水冲洗杯子,饮下。

也可通过鼻-胃管给予该药液。

常见不良反应:皮疹、皮肤瘙痒、腹泻和甲沟炎等。

临床试验代表(中国人群研究):IPASS研究注意事项:与阿司匹林联合服用会减轻皮疹反应,若患者需同时使用华法林,则需频繁监测INR水平。

厄洛替尼英文名:Erlotinib商品名:特罗凯(Tarceva)主要靶点:EGFR,PDGFR,c-Kit批准的适应症:EGFR敏感突变(19del或L858R)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

2024版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晚期乳腺癌治疗更新

2024版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晚期乳腺癌治疗更新

2024版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晚期乳腺癌治疗更新2024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年会千2024年4月12-13日在北京盛大召开。

万众瞩目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版》(后简称“《指南》“)于会议期间重磅发布。

本次2024版《指南》更新依旧坚持“基千药物的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药物可及性和医保因素、结合中国专家意见“原则,对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三阴性乳腺癌三大分子分型的早期新辅助、辅助治疗及晚期治疗均进行了全面升级。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版》更新亮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德曲妥珠单抗(T-DXd)“取代'恩美曲妥珠单抗T-D M1Y'成为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唯一I级推荐的ADC药怓1A),·三阴性晚期乳腺癌:原解救治疗推荐表格调整为解救化疗和解救免疫治疗两个表格,将免疫联合方案进行单独推荐。

•HR阳性晚期乳腺癌:国内已获批CDK4/6抑制剂(CDK4/6i)全部纳入了一线治疗的1级推荐,同时新增“AKT抑制剂(AKTi)+内分泌作为CDK4/6i治疗失败患者的III级治疗推荐。

·新增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章节对千HR阳也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德曲妥珠单抗'作为CDK4/6i经治患者的首选II级推荐方案1A1 对千HR阴性/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线治疗失败后应首选ADC药物治疗,可以选择德曲妥珠单抗'或'戈沙妥珠单抗'0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持续追求精准治疗,德曲妥珠单抗成曲妥珠单抗失败后首选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仍强调基千既往治疗方案进行精准分层,分为H治疗敏感'、“H治疗失败”、“TKI治疗失败“分别推荐方案,以追求更精准治疗模式。

对千曲妥珠单抗治疗敏感的患者,基千临床需求和产品可及性,在新版《指南》中曲帕双靶推荐新增皮下制剂。

对千曲妥珠单抗治疗耐药的患者,“德曲妥珠单抗(T-DXd),取代'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成为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唯一I级推荐的ADC药物(1A),该项更新基千D EST I NY-Breast03研究中的突破性成果,德曲妥珠单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前所未有的28.8个月,同时近80%患者实现肿瘤缓解,21%患者实现肿瘤完全缓解。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徐兵河,江泽飞,胡夕春代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晚期乳腺癌(ABC)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方面是有其特殊性的,并且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如何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是每一位肿瘤科医师面临的挑战。

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2~3年,不同分子亚型的情况有所不同。

对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抗HER2治疗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自然病程,并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但是对于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总体预后尚未取得明显改善;另外,对于最常见的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近年来新增了多种治疗药物,如氟维司群、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等[1,2]。

2016年,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国内乳腺癌病理和影像诊断、治疗方面的专家对国内外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经过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制订出《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需要强调的是,本共识是供中国范围内应用的诊疗建议,而各个地区可能需要根据现代肿瘤学的基本原则进行必要的调整,即结合晚期疾病的特殊性和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予以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一、指南总则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预计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27.2万,死亡约7万余例[3],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

早期患者中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20%[4]。

ABC是乳腺癌发展的特殊阶段,在治疗选择及疗效方面均不同于乳腺癌的其他阶段。

ABC患者面临着来自疾病本身、心理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

20世纪末提出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是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成就之一。

根据这一理念,医师需要为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措施,同时各学科相关人员的积极合作有助于为患者制订更好的治疗方案。

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

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

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高发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

在中国,每年有大量的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其中进展期乳腺癌(ABC)患者的比例不在少数。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治疗进展期乳腺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特地制定了《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指南》的内容和特点,并针对如何更好地利用该《指南》提出一些建议。

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是为了提高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升而制定的。

该《指南》由国内权威的乳腺肿瘤专家共同讨论和制定,包含了关于进展期乳腺癌的病理学、临床诊断、治疗策略和随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它强调了多学科联合诊疗的重要性,要求医生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诊疗服务;它引进了国外最新的乳腺癌治疗理念和技术,并根据国内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改进,更符合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它注重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倡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指南》中,专家们针对进展期乳腺癌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推荐意见。

其中包括:(1)对于ABC患者,推荐使用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包括外科、放疗科、化疗科、病理科和医学影像科等;(2)在制定治疗策略时,应该根据患者的病理学特征、临床分期、身体状况和生育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3)对于需要接受化疗的患者,推荐使用包括紫杉类药物、曲妥珠单抗、帕博西尼等在内的多种药物联合化疗方案;(4)在放疗方面,推荐使用精准放疗技术和设备,如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5)在内分泌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ER/PR状态和病情需要,可以选择使用他莫昔芬、来曲唑、依西美坦等内分泌药物进行治疗。

除了指南推荐外,《指南》还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以下建议:(1)在诊治患者过程中,应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其病情和需求,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依从性;(2)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意愿,合理选择治疗手段和药物,尽可能地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3)在放疗和化疗过程中,应注重观察和评估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在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ER/PR状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第3版)更新与回顾(最全版)

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第3版)更新与回顾(最全版)

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第3版)更新与回顾(最全版)2017年年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临床实践指南(第3版)以中文版形式华丽登场。

再次受到中国临床肿瘤专业医生的关注。

回顾NCCN临床实践指南进入中国的10余年历程,国内专家参照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及时更新指南推荐意见,已经成为指导和规范中国癌症临床诊治最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NCCN指南历史沿革NCCN是由21家世界顶级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联盟。

自1995年起,NCCN开始制定肿瘤临床实践指南。

目前,由不同专业专家组编制的临床实践指导意见,已经覆盖了人类97%以上的癌症,为全世界癌症治疗、康复领域的医生提供了先进和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

由于患者特点、医疗水平与体制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引进并在中国应用该指南存在实际困难。

2006年,在孙燕院士的倡导与组织下,NCCN指南专家组与中国肿瘤学专家密切合作,经过充分讨论达成共识,由不同肿瘤专业的中国医生组成专家组,以原版NCCN指南为依据,结合中国国情和临床实践经验提出加以标注的中国专家意见,并逐步出版不同专业的中文NCCN 指南(中国版)以规范中国肿瘤临床实践。

同年,首先由江泽飞教授和石远凯教授执笔,分别出台了《2006年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和《2006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截至2011年,共推出了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卵巢癌、肾癌、胰腺癌等10余个NCCN指南(中国版)。

同时,每年参照当年最新版NCCN指南原文对中国版指南内容加以更新,为中国不同肿瘤专业医生规范临床实践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权威理念。

二、2006至2016年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重点NCCN临床实践指南自诞生之日起,都会根据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推出年度更新。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肿瘤分子生物学认识的进步,以乳腺癌为代表的肿瘤临床实践突出体现了从局部到全身、从群体到分类,宏观诊治理念日渐精准的时代变迁(表1)。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感谢各位专家对患者的关爱和责任心,他们的努力将让更多的乳腺癌患者 受益。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本次专家共识的发布,将为乳 腺癌新辅助治疗提供规范化的 指导,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 患者生活质量,推动我国乳腺 癌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对参与制定工作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
感谢参与本次专家共识制定的各位专家,他们的学术造诣和临床经验为共 识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
感谢各位专家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宝贵时间,对共识意见进行认真评审和 修改,为共识的完善和质量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乳腺癌治疗面临挑战
尽管乳腺癌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仍面临复发、转移等挑战,如 何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辅助治疗意义与重要性
提高治疗效果
新辅助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 意义,通过术前治疗缩小肿瘤、降低 肿瘤分期,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 者生存率。
个体化治疗
新辅助治疗可实现个体化治疗,根据 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制定针对性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 质量。
专家共识制定背景与目的
规范化治疗
针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领域存在的争议和困惑,制定专家共识旨在规范治疗流 程,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指导临床实践
专家共识结合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实用的治 疗建议,指导临床实践。
0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概述
新辅助治疗定义及发展历程
定义
新辅助治疗是指在乳腺癌患者接受手术或放疗等局部治疗之前,先给予系统性的全身治疗,旨在缩小肿瘤、降低 肿瘤分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
80%
加速新药研发与应用
专家共识对新辅助治疗药物的研 发和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将推 动相关药物的加速上市和广泛应 用。

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

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

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胡夕春;吴炅;任国胜;江泽飞;张瑾;张剑【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24(34)3【摘要】中国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轻,60%的女性患者在诊断时为绝经前。

与绝经后相比,未绝经女性卵巢功能旺盛,可持续大量分泌雌激素、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

卵巢功能抑制(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OFS)已用于乳腺癌临床治疗数十年,大量循证证据表明,单用OFS和加用OFS均可降低未绝经女性乳腺癌的复发风险并改善生存。

部分OFS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SOFT/TEXT研究12和13年随访、STO-5研究20年随访、亚裔人群的ASTRRA研究8年随访)近期陆续公布,进一步证实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加用OFS可显著降低10年以上的复发风险,提高治愈可能。

monarchE和NATALEE研究显示,部分CDK4/6抑制剂叠加在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含有药物去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alog,GnRHa)]的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时仍可进一步增加生存获益。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召集了国内乳腺癌治疗领域的临床专家,在2021年版的基础上共同商讨编制了《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

本共识建议,GnRHa仍作为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OFS方式的首选。

GnRHa联合内分泌治疗基础上添加特定CDK4/6抑制剂的激素受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获益人群包括:淋巴结阳性,淋巴结阴性且满足任一条件[G3,G2伴Ki-67增殖指数≥20%,G2伴多基因检测(21基因评分、Prosigna PAM50、MammaPrint、EndoPredict)高危]。

本共识也认可将2023年St.Gallen共识中有化疗指征的风险因素作为OFS适用判定标准之一。

乳腺癌患者病例分享2020-9-12

乳腺癌患者病例分享2020-9-12
问题3:三线内分泌治疗失败了,下一步治疗方案如何选择?
04 第三次PD
治 疗(晚期三线)
2019.07.29 起行单药卡
培他滨(2000mg Bid po)
治疗四周期
病理结果
• 手术:(右乳)免疫组化检测:ER>75%中(+),PR>50%中 (+),HER-2(+),Ki-67约10%。
• 穿刺:(胸壁)免疫组化示:ER>95%强(+),PR(-), HER-2(2+),Ki-67约20%。FISH检测:阴性,(未见HER-2 基因扩增)。
01 初次诊疗
病史 辅助检查 手术治疗
辅助化疗 辅助内分
泌治疗
➢2014年4月21日开始,给予第二周期EC*4-T*4方案化疗 (BS:1.68m2):
注射用环磷酰胺 1g 减少到 0.8g 盐酸表柔比星 150mg 减少到 120mg
T(多西他赛 120mg )
01 初次诊疗
病史 辅助检查 手术治疗
肿瘤治疗新时代 新药+坚持 = 希望
一例激素受体阳性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 癌病例分享
主讲人:
01 初次诊疗
病史 辅助检查 手术治疗
李XX,女,44岁。2014年02月22日因右乳肿物就诊于黑龙 江省医院。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病史、传染病史。
月经及婚育史:未绝经,月经周期规则,月经量中等,颜 色正常,有痛经。育一子,体健。 家族史:无肿瘤家族史。
*Proportion of women with definite metastatic disease not ascertainable for Priestman T, et al. 1978. Exclusion of this trial provides an estimated HR of 0.84, 95% CI: 0.70–1.02, P=0.08

依托泊苷胶囊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

依托泊苷胶囊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

依托泊苷胶囊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曾惠爱;闫敏;律慧敏;张梦玮;牛李敏;刘真真;崔树德【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toposide capsule o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ethods Forty-f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oral etoposide during Feb.1,2012 and Oct.31, 2016 in our department were enrolled in our study,with their general data,median number of treatment lines, treatment effect,common adverse reaction collected. Such indexes of objective response rate,rate of clinical benefit,disease control rate,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time were anlayzed. Results All patients received median five lines of etoposide capsule therapy. Th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CR + PR)was 6.7% and the clinical benefit rate(CBR,CR+PR+SD≥6.0 months)was 26.7% and the disease contr olrate(DCR,CR+PR+SD) was 68.9%.The 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time(PFS)was 4.0 months(95% CI:2.3~5.6).The main toxic-ities were grade 1-2 neutropenia(37.8%),grade 3-4 neutropenia(6.7%).Conclusion Etoposide capsule could be an option with efficacy and safety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目的评估依托泊苷胶囊在晚期转移性性乳腺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2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口服依托泊苷胶囊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中位治疗线数、常见的毒副反应、治疗效果等临床特征,分析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疾病控制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等疗效指标.结果总共45例患者入组,中位治疗线数5线(2-10线),客观缓解率(ORR)为6.7%(3/45),临床获益率为26.7%(12/45),疾病控制率为68.9%(31/45),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0个月(95% CI:2.3~5.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为37.8%(17/45),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为6.7%(3/45).结论在晚期转移性乳腺癌中,依托泊苷胶囊方案可能是一个有效的化疗方案,且毒副反应可控.【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4)002【总页数】4页(P285-288)【关键词】依托泊苷胶囊;转移性乳腺癌;疗效【作者】曾惠爱;闫敏;律慧敏;张梦玮;牛李敏;刘真真;崔树德【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郑州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郑州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郑州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郑州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郑州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郑州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郑州450008【正文语种】中文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目前仍是临床上的挑战。

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_CABC2015_.

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_CABC2015_.
关键词:进展期乳腺癌;专家共识;指南;中国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1877/j.issn.1672-1535.2015.13.03.01
Chinese Guideline for Advanced Breast Cancer 2015(CABC 2015)
China Medical Women′s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Oncology Chinese Anti-Cancer Association of Breast Cancer
在 乳 腺 癌 患 者 的 治 疗 领 域 中 ,早 期 诊 断 技 术
和 新 药 研 发 都 出 现 了 蓬 勃 发 展 的 态 势 ,尤 其 是 一 系 列 新 药 的 出 现 ,更 让 乳 腺 癌 的 治 疗 得 到 了 前 所 未 有 的 进 步 ,即 便 是 进 展 期 乳 腺 癌 包 括 的 原 发 局 部晚期乳腺癌(即诊断时不能 R0 切除)、局部复发 乳 腺 癌 和 转 移 性 乳 腺 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BC)仍 然 有 很 多 方 法 可 以 治 疗 。 目 前 进 展 期 乳 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 2~4 年[4-5],但不同亚 型和不同转移部位的结果完全不同。有文献报道 并分析了 544 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位生存 时间为 33 个月(13.6~53.4 个月)[6];另一篇文献则 报道,146 例单纯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激素受 体(HR)阳 性 患 者 的 中 位 生 存 时 间 为 65 个 月 ,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阳性和三阴性(ER 阴
Key words: advanced breast cancer; experts consensus; guideline; China Prog Oncol, 201年 升 高 ,这 部 分 患 者 的 治 疗越来越受乳腺肿瘤科医生的重视。在新发乳腺 癌患者中,有 6%~7%的患者初次诊断即为进展 期乳腺癌(advanced breast cancer,ABC)[1],而最初 诊 断 为 早 期 乳 腺 癌 的 患 者 在 接 受 辅 助 治 疗 后 ,其 中有 30%的患者最终会出现复发转移[2-3],这就意 味 着 在 今 后 的 几 年 内 ,我 国 进 展 期 乳 腺 癌 的 比 例 也会增加,并会出现一个较大的群体。目前认为, 进 展 期 乳 腺 癌 还 不 能 被 治 愈 ,但 可 以 被 治 疗 ;所 以 ,治 疗 是 以 延 缓 疾 病 进 展 、改 善 生 活 质 量 、延 长 生存为目的的。进展期乳腺癌虽然没有绝对的标 准治疗方案,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附 1)。

PEGGCSF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ppt课件

PEGGCSF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ppt课件
黑色素瘤
• 达卡巴嗪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达卡巴嗪、顺铂、 长春花碱)(晚期,转移性的或复发)
• 达卡巴嗪为基础,联合IL-2、α干扰素(达卡巴 嗪、顺铂、长春花碱、IL-2、α干扰素)(晚 期、转移性的或复发)
PP 20%>FN >10%方案例举
这份表并不全面,另外还有一些药物/治疗方案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中度风险。
张菁,于世英,临床肿瘤学医生对G-CSF使用的认识及化疗和放疗患者使用 G-CSF 的现状调查,TUMOR,2013 :439-444
03
PEG-rhG-CSF的规范适应症
国内首个PEG-rhG-CSF共识 PEG-rhG-CSF详解 PEG-rhG-CSF的规范适应症
FN一级预防 放疗粒缺应用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 FN二级预防 粒缺治疗性应用 髓性肿瘤应用
隐性原发性腺癌
• 吉西他滨、多西紫杉醇
乳腺癌
• 多西紫杉醇 每21天一次 • 表阿霉素(辅助性) • 表阿霉素+序贯环磷酰胺+甲氨喋呤+5-氟尿嘧啶(辅助性) • CMF经典 (环磷酰胺、甲氨喋呤、氟尿嘧啶)(辅助性) • AC (阿霉素、环磷酰胺)+序贯多西紫杉醇 (辅助性)(仅
taxane 部分) • AC+序贯多西紫杉醇+曲妥珠单抗(辅助性的) • FEC(氟尿嘧啶、表阿霉素、环磷酰胺)+序贯多西紫杉醇 • 紫杉醇 每21天一次(转移性或复发性) • 长春花碱(转移性的或复发性的)
作用机制和代谢途径
G-CSF与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外源性CSFs 中性粒细胞
PEG-rhG-CSF 主 要 由 中 性粒细胞受体介导清除 (与年龄、性别、肝肾功 能 无 关 ) , 随 着 ANC 升 高 , 血 浆 PEG-rhG-CSF 浓度明显下降的现象称为 PEG-rhG-CSF 血 药 浓 度 的 “ 自 我 调 节 ” ( Sel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徐兵河,江泽飞,夕春代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晚期乳腺癌(ABC)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方面是有其特殊性的,并且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如何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是每一位肿瘤科医师面临的挑战。

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2~3年,不同分子亚型的情况有所不同。

对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抗HER2治疗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自然病程,并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但是对于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总体预后尚未取得明显改善;另外,对于最常见的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近年来新增了多种治疗药物,如氟维司群、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等[1,2]。

2016年,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国乳腺癌病理和影像诊断、治疗方面的专家对国外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经过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制订出《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需要强调的是,本共识是供中国围应用的诊疗建议,而各个地区可能需要根据现代肿瘤学的基本原则进行必要的调整,即结合晚期疾病的特殊性和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予以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一、指南总则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预计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27.2万,死亡约7万余例[3],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

早期患者中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20%[4]。

ABC 是乳腺癌发展的特殊阶段,在治疗选择及疗效方面均不同于乳腺癌的其他阶段。

ABC患者面临着来自疾病本身、心理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

20世纪末提出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是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成就之一。

根据这一理念,医师需要为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措施,同时各学科相关人员的积极合作有助于为患者制订更好的治疗方案。

乳腺病专科的建立是另一重要举措,我国最早的乳腺癌中心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近20年的发展中得以不断完善。

多学科合作和乳腺病专科的成立在乳腺疾病诊疗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对于ABC患者的治疗,多学科合作尚显不足,尤其是针对某些特定转移部位(例如骨转移、脑转移)的综合治疗还亟待加强。

本共识中的一部分建议针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和转移性乳腺癌(MBC)或Ⅳ期乳腺癌均适用,而另一些建议则仅适用于MBC。

1、ABC管理复杂,多学科参与非常重要(包括肿瘤科、放疗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妇科、心理肿瘤学家、社会工作者、护士和姑息治疗专家)。

2、患者一旦被诊断为ABC,个性化提供适当的心理关怀、支持治疗和症状相关的干预作为常规。

3、确诊为ABC后,同患者讨论未来的治疗及护理目标,与患者沟通ABC虽然通常很难治愈,但合理的治疗能够显著延长生存时间,部分患者可长期带瘤生存。

谈话时应选择患者易于接受的语言,避免过于专业的术语,同时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文化差异,并尽可能提供文字信息。

4、选择治疗决定时,应平衡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考虑患者意愿,尽可能鼓励患者与其亲属一同商讨治疗决定,遵循个体化原则,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5、应注意ABC治疗费用的问题。

因此做出治疗决定时应综合考虑包括经济承受能力、生活质量、预期寿命、患者意愿等多方面因素。

6、患者的主观感受往往反映了症状的严重程度、同时反映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应准确地收集这些信息并结合其他临床评估方法,鼓励患者记录症状。

以往患者感受常与医生记录不一致,有可能医生未能完全描述患者的疾病体验,如仅简单记录精神恐惧、失落、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参与记录症状显得更为重要。

7、关注长期生存者的生活质量,如担心长期治疗的不良反应、恐惧肿瘤复发,化疗导致记忆力下降、睡眠不足,在家庭护理、基础治疗措施、工作需求、社会融入等方面的需求。

二、肿瘤评估原则诊断分期相关检查至少应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

若准备进行曲妥珠单抗治疗,还应加入心功能检查(如心脏彩超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部位应包括胸(X线片,必要时行CT)、腹(超声,必要时行CT或MRI)、骨扫描等。

当需要明确是否复发或判断是否为多发病灶时可考虑选择PET-CT[5]。

由于目前缺乏高级别的证据的支持,不推荐PET-CT作为常规检查。

肿瘤标志物是评价治疗反应的辅助指标,尤其在缺少可测量病灶时意义更加重要。

但肿瘤标志物的变化不能作为调整治疗的依据。

有明显头部相关症状或体征的患者应接受头部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或MRI。

无症状的患者,不应常规接受头部影像学检查,包括HER2阳性和三阴性患者,这两类患者脑转移发生率较高,需要更仔细地询问症状和检查体征,一旦怀疑有脑转移可能时,及时考虑接受头部影像学检查。

如果临床上可行,推荐进行转移灶的活检以明确诊断,尤其是在首次诊断转移时。

确诊转移后建议进行至少一次乳腺癌生物学指标的再评估(如HR、HER2和Ki67)。

肿瘤标志物是评价治疗反应的辅助指标,其动态变化能够协助疗效评价,尤其在缺少可测量病灶时意义更加重要。

ABC治疗过程中肿瘤标志物持续上升可能是肿瘤进展的早期表现,应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来明确判断,以决定是否需要更改治疗方案;肿瘤标志物的单纯升高不能作为更改治疗方案的依据。

建议动态观察,1~2个月后再次复查。

分泌治疗(ET)的疗效评价间隔时间应该为2~3个月,化疗的疗效评价间隔时间应该为2-3个周期;对于不同治疗的具体评价间隔还应综合考虑疾病进展速度、转移部位和围、以及治疗方式来决定。

对于疾病进展迅速的患者,应考虑缩短疗效评价间隔时间。

部分情况下,例如疾病相对惰性、进展缓慢等,可以考虑适当延长评价间隔时间。

如果怀疑疾病进展(PD)或出现明显疾病相关症状,应及时采取进一步检查。

在进行影像检查的同时,应详细记录病史和体格检查的情况。

三、ABC治疗基本原则1、治疗选择应考虑HR和HER2状态、既往治疗(疗效、毒性、耐受性等)、无病间期、肿瘤负荷(转移部位和数量)、年龄、一般状态、月经状况、合并症等因素,并应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是否有快速控制疾病和(或)症状的需求以及患者的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做出调整。

2、当原发灶和转移灶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只要有1次HR和(或)HER2阳性,就应推荐相应的分泌治疗和(或)抗HER2治疗[6]。

3、对高龄患者也应该根据具体病情尽量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对于年轻患者应避免过度治疗。

4、对于初治W期乳腺癌患者切除原发病灶是否能够获益尚有争论[7],部分患者可以考虑姑息性手术。

目前证据均来自回顾性研究,存在选择性偏倚,最终结果还有待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5、单个病灶的局部复发晚期乳腺癌应尽可能选择根治性治疗包括乳腺切除术、根治术联合辅助放疗或根治术联合局部加量照射。

如果选择局部手术,应尽可能完全切除复发肿瘤。

不适合手术切除的患者,全身治疗仍应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对于急需缓解症状或解除并发症的患者可采用局部治疗[8]。

四、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非炎性乳腺癌约20%的乳腺癌在首诊时为LABC。

LABC通常包括可手术的原发性乳腺癌(ⅡB,ⅢA期)和(或)累及皮肤或胸壁和(或)广泛淋巴结受累(ⅢB,ⅢC期)。

本共识仅针对不可手术、尚未扩散至远处的LABC。

1、开始治疗前,应行穿刺活检,获得组织学及生物标志物表达情况(ER、PR、HER2和Ki67),以协助制定治疗方案。

LABC存在高转移风险,开始全身治疗前建议完整评估分期,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胸腹部影像、骨扫描。

可选择行PET-CT(若可行)。

2、全身治疗(非手术或放疗)应为初始治疗。

若全身治疗、甚至放疗后,LABC仍为不可手术,不应行姑息性乳房切除,除非手术可改善总体生活质量。

在大部分情况下推荐多学科综合治疗(全身治疗、手术、放疗)。

化疗优先考虑含蒽环、紫杉类药物的方案。

对于HER2阳性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推荐曲妥珠单抗与紫杉类药物同时使用,可提高病理完全缓解(pCR)率。

与蒽环类药物同时使用并没有提高pCR率,发生心脏毒性的风险增高,推荐蒽环类药物与曲妥珠单抗序贯使用。

对于管腔(Luminal)型的乳腺癌,初始治疗选择化疗或分泌治疗,取决于肿瘤特征(分级、HR表达水平及HER2状况、肿瘤进展的速度)及患者特征(月经状态、PS体力评分、并发症)及意愿等。

3、不可手术的LABC经过全身治疗多数可转变为可手术乳腺癌,可行保乳手术的比例取决于肿瘤本身和患者特征,对于不能行保乳术和所有的炎性乳腺癌患者,全乳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仍然是标准的手术方式[9]。

五、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炎性乳腺癌1、总体治疗原则与非炎症性局部晚期乳腺癌一致,首选全身治疗。

2、绝大部分情况下建议行乳腺切除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

3、不推荐行即刻乳房重建术。

4、即使在全身治疗获得pCR的情况下,应行局部-区域放疗(胸壁和淋巴结)。

六、E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治疗1、重要的ABC定义:脏危象:由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疾病快速进展确认的数个脏器功能异常。

脏危象并非单纯指存在脏转移,而指危重的脏情况需快速有效治疗而控制疾病进展,尤其指进展后就失去化疗机会的情况。

1)原发性分泌耐药:术后辅助分泌治疗2年出现复发转移,或转移性乳腺癌分泌治疗6个月出现疾病进展。

2)继发性分泌耐药:术后辅助分泌治疗2年后出现复发转移,或在完成辅助分泌治疗12个月出现复发转移,或一线分泌治疗异6个月出现进展[10]。

2、治疗原则:对于HR阳性、HER2阴性的MBC,病变局限在乳腺、骨和软组织以及无症状,肿瘤负荷不大的脏转移患者,可以优先选择分泌治疗。

但对于分泌治疗耐药、肿瘤快速进展、脏广泛转移或症状明显,需要快速减轻肿瘤负荷的患者应该先给予化疗等更有效的治疗[11]。

对于既往分泌治疗有效的患者(至进展时间[TTP]>6个月),无论患者是否绝经,后续分泌治疗仍然有可能控制肿瘤,疾病进展后可以换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其他分泌药物治疗。

连续三线分泌治疗无效通常提示分泌耐药,应该换用细胞毒药物治疗。

在分泌治疗期间,应每2~3个月评估一次疗效,未进展患者应继续维持治疗。

如肿瘤出现进展,应根据病情决定更换新的分泌治疗或改用化疗等治疗。

对于不适合分泌治疗的患者,可先行化疗,在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给予分泌维持治疗。

这种治疗策略虽然尚未在随机临床试验进行评价,但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在晚期一线治疗中,FACT研究比较了氟维司群联合阿那曲唑与阿那曲唑单药治疗的疗效[12]。

结果显示联合组的疾病进展时间(TTP)并不优于单药组;S0226研究采用同样的方案,但入组人群中包含了更多既往未用过他莫昔芬治疗的患者,结果显示联合组无进展生存期(PFS)优于单药组[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