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中国民歌)教案

合集下载

音乐七年级上册《中国民歌欣赏》教案

音乐七年级上册《中国民歌欣赏》教案
板书设计:
劳动号子流畅细腻一领众和城镇集市 用于表演
山歌粗犷豪放独唱对唱乡村田野鼓励加油
小调节奏自由独唱为主劳动场合
教学后记
(反思成败、总结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民歌的感情,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
中国民歌的体裁,种类及分布
教学难点
1.中国民歌的音乐风格
2.如何区分中国民歌类型以及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动学习 参与体验
教学准备
录音机 钢琴
教材分析 :
《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与完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浩如烟海,各具特色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你们知道中国民歌的体裁有哪些吗?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录相感知,引导学生认识民歌。
1.观看视频(1)后,
【提问】《澧水船夫号子》的演唱场合、情绪、演唱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演唱场面是集体劳动场面、情绪是豪放节奏规律、演唱形式是有人领唱、他的作用是用来鼓励加油。
师:对的,同学们回答的很完整。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基本上认识了中国民歌这一民族瑰宝,这些民歌是我们东方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它们不仅朴实、简洁,更因其所具备的丰富的文化底蕴而独树世界音乐之林。我们要多去认识它、了解它,把它发扬光大,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去寻找发现身边更高更优美的民歌,从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标、增、改、删、调)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听民乐《步步高》进入教室。
(感受中国民族音乐,创设良好氛围)

中国民歌欣赏音乐教案设计

中国民歌欣赏音乐教案设计

中国民歌欣赏音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引导学生理解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 欣赏和学唱代表性民歌3. 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 欣赏法:播放代表性民歌,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3. 实践法:分组学唱民歌,进行合唱表演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音响设备3. 民歌乐谱4. 合唱麦克风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欣赏篇:播放代表性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民歌的美。

3. 学唱篇:分组学唱民歌,给予学生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 文化篇:讲解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如《茉莉花》所反映的江南水乡风情。

5. 实践篇:分组进行合唱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民歌的魅力。

6. 总结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民歌的意义和价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合唱等。

2. 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学唱和实践,评估学生对民歌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民歌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所学民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参观民间音乐表演:组织学生参观民间音乐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歌文化。

3. 制作民歌专题报告:让学生选择一首感兴趣的民歌,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并进行报告分享。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给予个别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2. 注重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唱和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现力。

中国民歌欣赏音乐教案设计

中国民歌欣赏音乐教案设计

中国民歌欣赏音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歌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 学习并欣赏中国民歌的代表曲目。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情感体验。

4. 引导学生通过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民歌的分类。

3. 中国民歌的代表曲目欣赏。

三、教学流程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中国民歌,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对中国民歌的初步认识,比如内容、表达方式等。

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简要介绍中国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中国民歌的分类,包括地域性、民族性、题材性等。

欣赏学习(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几首中国民歌的代表曲目,如《茉莉花》、《梁祝》、《采茶舞曲》等。

2. 欣赏过程中,教师介绍每首歌曲的背景故事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分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中国民歌。

2. 每个小组根据所选歌曲设计一段表演,可以是舞蹈、合唱或其他形式。

3. 小组表演结束后,学生互相评价并给出建议。

情感体验(10分钟)1.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自己在欣赏和表演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2. 学生可以用笔记、画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民歌的价值和意义。

2. 学生回答提问,对学习收获进行概括。

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民歌创作,根据自己对中国民歌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新的民歌曲目。

2. 学生可以选择乐器伴奏或自由发挥,发表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中国民歌的代表曲目,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分组活动和创作,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本节课设置了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让学生回顾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民歌的理解和认同。

《民歌欣赏》教案模板(5篇

《民歌欣赏》教案模板(5篇

《民歌欣赏》教案模板(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民歌欣赏》部分,详细内容包括我国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五首民歌:山西《走西口》、内蒙古《牧歌》、江苏《茉莉花》、四川《康定情歌》和广东《彩云追月》。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五首民歌的基本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各地民歌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五首民歌的基本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

难点:理解并把握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我国各地区的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民歌欣赏。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1)介绍五首民歌的背景和特点。

(2)钢琴伴奏,教师示范演唱五首民歌。

3.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学唱,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五首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

(2)讲解各地民歌风格的形成原因。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地区的民歌,激发学生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民歌欣赏》2. 内容:(1)五首民歌的名称及地区。

(2)五首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

(3)各地民歌风格形成原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学唱五首民歌,录制视频。

(2)分析五首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写成书面报告。

2. 答案:(1)视频提交至班级群。

(2)书面报告在课后一周内提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五首不同地区的民歌,使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民歌旋律、节奏的掌握情况,以及各地民歌风格特点的理解。

在拓展延伸环节,可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地区的民歌,如云南、贵州等地的特色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

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

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各地区的民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通过民歌欣赏,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评价音乐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并理解各地区的民歌风格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如《茉莉花》,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魅力。

(2)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歌的了解和感受。

2.新课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民歌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民歌的基本知识。

3.民歌欣赏(1)教师播放不同地区的民歌,如《康定情歌》、《小放牛》、《敖包相会》等,引导学生感受各地区的民歌风格。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首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4.民歌学唱(1)教师教唱一首简单的民歌,如《茉莉花》。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注意掌握民歌的旋律和节奏。

(3)学生分组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5.拓展与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区的民族音乐,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民歌。

(2)学生分组收集各民族的民歌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欣赏民歌过程中的收获。

四、作业1.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分析其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写成一篇短文。

2.学生收集一首家乡的民歌,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让学生对我国各地区的民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音乐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能够辨识并描述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快慢以及歌词中的地方方言和文化特色。

对话设计:“同学们,你们能听出这首《茉莉花》和我们在ktv里常听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吗?它的旋律和节奏有怎样的特点?”2.教学重点之二是通过学唱民歌,让学生体验并表达民族音乐的情感。

职高音乐欣赏教案第二单元中国民歌欣赏

职高音乐欣赏教案第二单元中国民歌欣赏

职高音乐欣赏教案第二单元:中国民歌欣赏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2. 掌握中国民歌的基本演唱技巧; 3. 能够欣赏并分析中国民歌的优秀作品。

二、教学内容1.中国民歌的特点分析2.中国民歌的发展历史3.中国民歌的演唱技巧4.中国民歌的欣赏和分析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教学录音带/CD3.民歌选集(提前准备一些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四、教学过程1. 中国民歌的特点分析(15分钟)•向学生介绍中国民歌的概念和特点,如:自然真实、朴素质朴、感情真挚等。

•播放一首典型的中国民歌,让学生通过听觉感知其特点,引导学生谈论。

2. 中国民歌的发展历史(20分钟)•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如:古代民歌、近代民歌等。

•播放一些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中国民歌,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变化和风格。

3. 中国民歌的演唱技巧(30分钟)•分别介绍中国民歌的演唱技巧,如:正确发声、把握节奏、情感表达等。

•对比演唱技巧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4. 中国民歌的欣赏和分析(30分钟)•分发民歌选集,让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民歌进行欣赏。

•学生分小组进行分享,谈论自己所选择的民歌的特点、创作背景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民歌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

五、教学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民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掌握了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演唱技巧。

通过欣赏和分析中国民歌的作品,学生培养了音乐欣赏和分析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播放民歌和实践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然而,在时间分配上可能稍显不合理,下次可以适当调整。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最后,教师还需注意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中国民歌》是人音版音乐课程的一年级上册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民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学唱并表演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中国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学唱并表演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让学生了解民歌的魅力。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独特韵味。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学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5. 实践:学生分组演唱所学民歌,教师进行指导。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及重视。

7. 拓展:教师推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供学生课后学习与欣赏。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终结性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对民歌知识的掌握和演唱技能的提升。

教师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准备1. 民歌教材和乐谱。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民歌。

3. 教学多媒体资料,如民歌视频、图片等。

4. 课堂活动所需的分组道具和乐器。

八、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耳熟能详的民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音乐教案-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民歌欣赏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民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民歌的分类、特点及欣赏方法。

2.教学难点:民歌的情感表达及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首耳熟能详的民歌,如《茉莉花》。

(2)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名称及演唱者。

(3)简要介绍民歌的定义及特点。

2.民歌分类及特点(1)播放不同类型的民歌,如《康定情歌》、《小放牛》等。

(3)讲解各类民歌的背景及文化内涵。

3.民歌欣赏方法(1)播放一首民歌,如《青藏高原》。

(2)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

(3)讲解如何欣赏民歌,如感受歌曲的情感、理解歌词的意境等。

4.民歌欣赏实践(1)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欣赏。

(2)各小组讨论歌曲的特点、情感表达等。

(3)每组派代表分享欣赏心得。

5.民歌演唱实践(1)教唱一首简单的民歌,如《茉莉花》。

(2)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演唱技巧,如气息、音准等。

(3)分组练习,集体演唱。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分享自己在民歌欣赏方面的收获。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民族音乐,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四、课后作业1.搜集一首自己感兴趣的民歌,了解其背景及特点。

2.结合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民歌欣赏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民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在欣赏民歌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民歌的分类、特点及欣赏方法在讲解民歌分类时,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民歌大致可以分为几类吗?”“是的,有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种类型。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民歌欣赏》一文,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形式和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3、通过学习和欣赏多种类型的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导入: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课堂讲解: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形式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中国民歌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觉分析。

3、音乐欣赏: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特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4、互动讨论:在欣赏完一首民歌后,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歌词、旋律、语言等方面分析歌曲的内涵和文化特点。

5、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唱歌、打节奏等方法,巩固学生对民歌的理解和听觉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民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中国民歌的起源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类型,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时期。

中国歌谣传统始于口头文学,包括无数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经验和智慧,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性。

2、中国民歌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民歌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演变,从最初的歌谣变成了各种类型的民间歌曲、小调、诗歌歌曲、民间舞蹈和音乐戏曲等。

在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中,可以看到不同的音乐形式、歌唱方式和文化特征。

第二节:中国民歌的形式特征和演唱技巧1、中国民歌的形式特征中国民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它往往是由一段简单的旋律、朴素的歌词和传统的乐器伴奏组成。

在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中,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形式特征,如简单明了的旋律结构、抑扬顿挫的节奏和丰富多样的歌唱技巧。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第一章:民歌简介1.1 了解民歌的定义:民歌是指民间口头传唱的歌曲,它反映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

1.2 探讨民歌的分类:根据地域、风格和内容,民歌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

1.3 分析民歌的特点:民歌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地域性、时代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1.4 介绍中国民歌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代社会,民歌一直在不断发展演变。

第二章:地方民歌欣赏2.1 江苏民歌《茉莉花》:学习这首经典的江苏民歌,了解其歌词内涵和旋律特点。

2.2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欣赏这首具有浓郁云南特色的民歌,分析其音乐元素。

2.3 陕西民歌《信天游》:感受这首西北民歌的豪放与激情,探讨其歌词寓意。

2.4 四川民歌《康定情歌》:学习这首具有四川特色的民歌,了解其音乐风格和历史背景。

第三章:民歌演唱技巧3.1 发声练习: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为演唱民歌做好准备。

3.2 咬字清晰:掌握正确的咬字方法,使演唱更加清晰易懂。

3.3 情感表达:学会通过歌声传达歌曲的情感,使演唱更具感染力。

3.4 节奏把握:掌握民歌的节奏特点,准确演唱歌曲。

第四章:民歌伴奏乐器4.1 简介民歌伴奏乐器:了解民歌演唱中常用的乐器,如二胡、笛子、古筝等。

4.2 学习民乐演奏技巧:以二胡为例,学习基本的演奏技巧。

4.3 分析民歌伴奏模式:探讨民歌伴奏的常见模式及其作用。

4.4 练习合奏:分组练习,模拟实际演唱场景,提高合作能力。

第五章:民歌活动实践5.1 举办民歌演唱会:组织学生进行民歌演唱,展示所学成果。

5.2 制作民歌海报:学习设计制作海报,为演唱会宣传活动做好准备。

5.3 开展民歌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形式,检验学生对民歌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民歌与文化背景6.1 探讨民歌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分析不同地域的民歌如何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传统。

6.2 研究民歌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了解民歌如何体现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欣赏》教材第六章“中国民歌”部分,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分类。

具体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不同类型的民歌,深入剖析其音乐特点、地域特色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民歌的基本知识和分类;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审美情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3. 通过学习民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民歌的地域特色及其音乐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民歌的分类、特点以及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音响设备。

学具:笔记本、笔、音乐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域的民歌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民歌的地域特色,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民歌的起源、发展、分类及其音乐特点,讲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不同类型民歌的代表性曲目。

3. 实践情景引入(15分钟)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号子,让学生模仿劳动场景,亲身体验民歌的音乐魅力。

4.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茉莉花》这首山歌的音乐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民歌的审美价值。

5. 随堂练习(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欣赏》2. 内容:民歌的起源与发展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民歌的音乐特点及地域特色代表性民歌:《茉莉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首民歌,阐述其音乐特点、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2. 答案:以《小河淌水》为例,分析其悠扬的旋律、抒情的歌词以及云南地域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中;2. 学生对民歌的分类、特点及文化内涵的掌握程度;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讲解不清晰、实践环节不充分等问题。

拓展延伸建议:1. 组织学生参加民歌比赛或演出,提高实践能力;2. 邀请民间艺人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歌;3. 带领学生参观民俗博物馆,深入了解民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教案教案:《民歌欣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第二章第三节“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民歌欣赏》。

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国民歌的分类、特点以及代表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地区的民歌,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和特点,能够分辨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

2. 通过欣赏和分析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特点及代表作品。

难点:欣赏和分析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音响设备、投影仪。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民间舞蹈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中国民歌的分类(如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和特点(如节奏、旋律、演唱方式等),并通过音响设备播放一些典型民歌,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地区民歌的风格。

3. 欣赏与分析(10分钟)分别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陕西民歌《信天游》和四川民歌《康定情歌》,引导学生分析三首民歌在旋律、节奏、演唱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并讨论它们各自所属的民歌类型。

4. 实践环节(10分钟)分组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进行学唱,可以邀请部分学生上台进行演唱,让大家一起分享和学习。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民歌分类、民歌特点、代表作品等。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民歌的相关知识。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课后搜集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了解其背景、特点及演唱方式,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2. 分析本节课欣赏的三个地区的民歌,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地区的民歌,使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歌的魅力。

《中国民歌》教案

《中国民歌》教案

《中国民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民歌》的第一节《中国民歌》。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具体涉及的章节有:民歌的界定、民歌的流传与演变、民歌的题材与形式、各地区民歌的特色及代表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通过学习各地区民歌的特色,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使学生掌握民歌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地区民歌特色的区分与理解。

教学重点:民歌的界定、发展、题材与形式、代表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茉莉花》,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并提出问题:“这首歌曲属于哪个地区的民歌?它有什么特点?”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民歌的界定、发展、题材与形式。

(2)讲解各地区民歌的特色及代表作品。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如《小河淌水》,分析其音乐特点,并与学生互动讨论。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提供的其他民歌,然后进行分享。

5.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让学生模仿不同地区的民歌演唱风格,感受民歌的魅力。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歌的界定、特点及各地区民歌的特色。

7. 课堂延伸(5分钟)推荐学生课后观看相关民歌表演视频,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歌。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2. 内容:(1)民歌的界定、发展、题材与形式(2)各地区民歌特色及代表作品(3)民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首民歌,阐述其音乐特点及所在地区的特色。

2. 答案示例:(1)歌曲:《康定情歌》(2)特点:旋律优美,节奏自由,表现了川西高原的壮美景色。

(3)地区特色:四川民歌,以高亢激昂、旋律优美为特点。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音乐教材第七章《中国民歌欣赏》中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对民歌的定义、分类以及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

重点掌握山歌、小调、号子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以及分类,提高音乐素养。

2. 通过欣赏和分析各地区民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山歌、小调、号子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难点:分析各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理解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民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2)分析民歌的分类及特点,重点讲解山歌、小调、号子。

3. 欣赏分析:(1)播放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如《青藏高原》、《小河淌水》、《茉莉花》等。

(2)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其风格特点。

4. 随堂练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喜欢的民歌进行学唱。

(2)学唱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5. 小组展示:(1)每组派代表进行演唱展示。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歌的分类、特点及代表作品。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欣赏2. 内容:民歌定义、起源、发展民歌分类:山歌、小调、号子各地区代表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喜欢的民歌,分析其风格特点,并学唱。

2. 答案要求:提交一份分析报告,包括歌曲名称、风格特点、学唱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学唱过程中,部分学生演唱技巧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组织音乐实践活动,如民歌比赛、音乐会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教案一、教学内容1. 民歌的界定与特点:介绍民歌的定义、分类、地域特色、音乐元素等。

2. 各地民歌赏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各地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小河淌水》等,进行详细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界定、分类、地域特色及音乐元素,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各地民歌的赏析,培养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兴趣,鼓励他们尝试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民歌的地域特色、音乐元素的理解和把握。

2. 教学重点:各地民歌的赏析,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知识讲解:(1)介绍民歌的界定、分类、地域特色;(2)讲解民歌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调式等。

3. 茉莉花》为例,进行赏析:(1)播放《茉莉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元素;(3)讨论歌曲的地域特色。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分析其音乐元素和地域特色。

5.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歌。

六、板书设计1. 民歌欣赏2. 内容:(1)民歌的界定、分类、地域特色;(2)音乐元素:旋律、节奏、调式;(3)各地民歌赏析:《茉莉花》、《康定情歌》、《小河淌水》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民歌,包括歌曲背景、音乐元素、地域特色等。

答案示例:歌曲:《康定情歌》背景:四川康定地区民间传唱的情歌,描绘了青年男女真挚的爱情。

音乐元素:旋律优美,节奏欢快,采用五声调式。

地域特色:具有明显的四川地方风格,歌词中融入了四川方言。

2. 拓展作业:尝试创作一首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歌。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设计:(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学习,使同学掌握以下知识:1、民歌的内涵与外延。

2、民歌的特点和分类。

3、地域特征与民歌风格的关系。

4、了解中国音乐的多样性。

5、懂得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能力发展目标:1、在欣赏中引导同学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训练同学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2、通过方法的介绍,培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示力和发明力,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三)情感培养目标:1、培养音乐兴趣,以和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

2、激发同学不时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

3、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同学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材内容和重点、难点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1、中国民歌是我国保守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其它种类民族音乐(民间歌舞、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的基础。

本节课中,选入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民歌,突出体现了中国民歌的地区特色和民族风格。

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同学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培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示力和发明力。

2、内容的选材,符合高中同学的年龄特点,是对小学、初中阶段所学民族音乐知识的补充与衔接,并能使同学在现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激发不时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同学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通过欣赏各地民歌,在现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分类。

(2)在欣赏过程中让同学自身去听辨、分析,学唱民歌片断,通过体会与感受,培养同学实际的区分能力与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2024年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教案

2024年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教案

2024年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第四章《民歌的鉴赏》第二节《民歌的风格与特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各地民歌的代表作品,详细讲解民歌的音乐特征、地域特色以及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各地民歌的基本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对民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灵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各地民歌的音乐特征、地域特色及其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音乐鉴赏中,准确地把握民歌的风格与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音响设备。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我国各地区民歌的剪辑,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地域民歌的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1)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

(2)详细讲解民歌的音乐特征、地域特色以及文化内涵。

3.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一位会唱当地民歌的学生现场演唱,让大家亲身感受民歌的魅力。

(2)教师现场演奏一曲民歌,让学生对比分析教材中的歌曲。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教材中的《茉莉花》为例,分析其音乐特征、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强调民歌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教材中的一首民歌,从音乐特征、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2)尝试创作一首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

2. 答案:(1)分析教材中的《康定情歌》。

音乐特征:旋律优美、节奏自由、富有民族特色。

地域特色:四川康定地区特有的山歌风格。

文化内涵:表达了康定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创作一首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

(此题答案略,根据学生实际创作情况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使学生对我国各地民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民歌欣赏》获奖教案设计

《中国民歌欣赏》获奖教案设计

《中国民歌欣赏》获奖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欣赏不同地区的民歌,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

3. 引导学生参与民歌演唱和演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 增强学生对中国民歌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歌的概述:介绍中国民歌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历史地位。

2. 民歌欣赏:筛选具有代表性的各地区民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3. 民歌演唱与演奏:教授民歌演唱技巧,引导学生参与演奏民歌乐器。

4. 民歌创作与传承:鼓励学生创作新民歌,培养传承民歌文化的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历史地位。

2.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民歌作品,分析作品风格和特点。

3. 实践法:教授民歌演唱技巧,引导学生参与演奏民歌乐器。

4. 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新民歌,培养传承民歌文化的责任感。

四、教学资源:1. 音频、视频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分析。

2. 民歌乐器:提供相关乐器,如二胡、笛子、琵琶等,供学生演奏。

3.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民歌欣赏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演唱和演奏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对民歌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民歌演唱和演奏的能力。

3. 创作性评价:评价学生在民歌创作方面的创新能力,以及传承民歌文化的意识。

教案设计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

2. 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3. 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4. 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5.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民歌的定义:民歌是指民间口头传唱的歌曲,它反映了中国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

2. 讲解中国民歌的特点:民歌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3. 引导学生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中国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听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3. 学生讨论对中国民歌的感受和认识。

第二章:民歌的分类与分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分类和分布的认识。

教学内容:1. 讲解中国民歌的分类:根据音乐形式和题材,中国民歌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几类。

2. 介绍中国民歌的分布:中国民歌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汉族地区,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本民族的民歌。

3. 引导学生欣赏几首不同类别和分布地区的代表性民歌,如《高山流水》、《小放牛》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和分布。

2. 学生听赏不同类别和分布地区的代表性民歌。

3. 学生讨论对中国民歌分类和分布的认识。

第三章:民歌的音乐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音乐特点的认识。

教学内容:1. 讲解中国民歌的音阶:中国民歌主要采用五声音阶,也有一些民歌采用七声音阶。

2. 介绍中国民歌的节奏:中国民歌的节奏多样,有均匀的、自由的、变换的等。

3. 讲解中国民歌的韵律:中国民歌的韵律丰富,有押韵、不对称韵、叠韵等。

4. 引导学生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分析其音乐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中国民歌的音乐特点。

2. 学生听赏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分析其音乐特点。

3. 学生讨论对中国民歌音乐特点的认识。

第四章:民歌的歌词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歌词特点。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音乐欣赏》教材第四章“民歌”,详细内容包括了《茉莉花》、《小河淌水》、《康定情歌》三首经典民歌的欣赏与分析。

通过对这些歌曲的学唱和解读,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民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首中国民歌的旋律和歌词,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 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发展历程,感受不同地域民歌的特色。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民歌韵律、节奏的把握以及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三首民歌的旋律、歌词学习以及音乐特点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歌谱、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茉莉花》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三首民歌的背景、地域特点及音乐风格。

3. 学唱:带领学生学唱《茉莉花》、《小河淌水》、《康定情歌》,注重音准、节奏的把握。

4. 例题讲解:分析三首民歌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结构等。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演唱练习,互相评价,提高音乐表现力。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欣赏》2. 内容:a. 三首民歌名称b. 民歌地域特点c. 音乐特点分析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中国民歌,如《十送哥哥》、《月光下的凤尾竹》等,拓宽音乐视野。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民歌演唱比赛,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民歌韵律、节奏的把握以及情感表达。

2. 例题讲解:分析三首民歌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结构等。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演唱练习,互相评价,提高音乐表现力。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1. 对民歌韵律、节奏的把握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讲解民歌的韵律、节奏特点,如平仄、押韵、对称等,并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模仿、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分钟
让大家运用手机小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说说他们对这两首歌曲的了解。
新授(详细)
师:中国民歌,中国民歌大致分为几个类型?(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1.首先要进行小组分组讨论,找出大家最为熟悉的能够代表西北民歌和江南民歌的歌曲,然后进行讨论,并且运用多媒体打开QQ音乐,找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茉莉花》这两首代表作品,让学生首先聆听并熟悉音乐试着跟唱。
让学生学习演唱《茉莉花》、《小河淌水》。
板书设计
教学小结
本节课主要欣赏并了解了《茉莉花》、《小河淌水》两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并进行了学习演唱。
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1、歌曲《茉莉花》创作背景
扬州民歌《茉莉花》传承了扬州文化精髓,以优美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美的热爱,至今仍然散发着茉莉芬芳。我国最早刊载《茉莉花》歌词的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间,记载了《西厢记》的剧词,没记曲谱;中国最早刊载《茉莉花》曲谱的是道光十七年(1838)(在《乐歌考源》上又说是1837年)贮香主人编辑出版的《小慧集》,卷十二载有箫卿主人用工尺谱记录的《鲜花调》曲谱;《茉莉花》最早名称叫《双叠翠》,以后才称为《鲜花调》或《茉莉花》。各地民歌《茉莉花》在音乐形态上有着不同演绎。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评论家易人、冯光钰和钱国桢在各自的论述中,都是以扬州的《茉莉花》为最基本的形态。茉莉花这种植物在汉代就已传入中国,最早种植于广东一带(南越、南海),到宋代开始广泛种植于福建并传入江浙等地;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中国化,并因其香气而受喜爱,常作女子簪发之用,还成为了熏香的材料之一,影响着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日常生活;由于其芳香独特,迎合了中国文化对“香”的崇尚,逐渐成为人们歌颂的对象。这首中国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国哲学家卢梭的《音乐辞典》中就有收录,而曲谱则是在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一书中被记录下来;意大利作曲家吉亚卡摩·普契尼将该曲重新编曲成女声合唱,作为音乐主题用于1926年首演的歌剧《图兰朵》。这些民歌以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山歌、小调)P15
3、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书中P16
4、学习演唱《茉莉花》、《小河淌水》,让学生根据两首不同的歌曲分组,运用多媒体进行歌曲演唱、PK、打分,评选出今天唱的最好的两位同学上台来给大家展示,并给予奖励。
30分钟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茉莉花》、《小河淌水》,并给学生讲解两首歌曲的创作背景然后教授学生学习演唱。
复习导入
在上课前,老师先介绍一款关于音乐方面的小游戏(节奏大师),让学生能够迅速引起注意,并且运用手机试玩一下这款小游戏,一方面可以在学习歌曲之前练习音乐的节奏感,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很快对音乐产生兴趣。
师:上节课老师布置预习的作业,让同学们分别感受一下西北民歌和江南民歌有什么不同,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运用一下电子软件进行生动而有趣的新课程。
教材名称
中职生音乐素养
教学参考书
(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授课教师姓名
张钰
专业技术职务
教师
从事专业
行政职务
理论课教案
授课章节名称
第二章中外民歌
第一节《茉莉花》
第二节《小河淌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交流与鉴赏、听辨与反馈、创造与表现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与体验中国民歌,简单介绍民歌三大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2、歌曲《小河淌水》创作背景
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民歌,由尹宜公创作于1947年。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感情真挚、内在,音区较高,音域较宽,表现出少女的活力与纯情,是一首经典的民歌作品,其中朱逢博演唱的《小河淌水》,以轻松、优美、抒情、浪漫为特点,甜甜的滋味让人倾倒,陶醉在诗一般情景境中,浮想联翩。《小河淌水》诞生于1947年春云南大学月亮高悬亮汪汪的一个夜晚。
师:大家听了这两首歌,有什么感受呢?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感受出大西北的大山里一种奔放、豪爽的感情,《茉莉花》感受出江南小桥流水,温婉、细腻的感情)。
2.其次打来电脑中的播放器(优酷),查找这两首民歌的MV,用直观感觉来感受歌唱家是怎么样表达这两首歌的唱法与感情的。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由歌手阿宝演唱,歌曲中略带方言,演唱时声音洪亮,有一种在山野间唱山歌的感觉,唱出了西北人民的奔放、粗狂、豪爽的感情。《茉莉花》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声音轻柔、婉转,唱出了江南人民的优美、细腻、温婉的感情。
课程教案
2015 ~ 2016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音乐与形体
主讲教师
张钰职称系(Fra bibliotek)名称信息工程系
编写时间:2016年3月
课程名称
音乐与形体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总学时/学期学时
38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学时:38实验(实践)学时:
授课学生系别/专业班级/人数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2.能力目标:通过课前上网以及运用软件等电子设备查找学习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及资料的筛选与整理能力,给学生提供创造与展示的舞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合作伙伴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音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欣赏并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然后学唱
教学重点
掌握不同的民歌歌曲的演唱。
教学难点
了解民歌种类及民歌曲风并弹奏演唱。
教学方法和手段
师生互动法、问答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
更新、补充、删节的教学内容
计划课时
2课时
教学结构安排
教学环节(可在此基础上有所增添)
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