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之因果图法
测试用例设计-错误推测法、判定表、因果图
2.判定表
举例3: 分析— 条件桩:1. 导入单位工程为清单计价;
2. 当前工程为定额计价工程,存在“导入清单计价工程”菜单; 3. “导入措施项目”勾选; 4. 导入窗口点“确定”; 5. 提示窗口点“确定” 动作桩:21. 执行导入清单计价工程操作; 22. 选择的项目工程文件或单位工程的定额计价工程,则给提示; 23. 选择的项目工程文件或单位工程的定额计价工程,系统自动弹出导 入GBQ的选项窗口; 24. 措施项目不被导入,提示导入成功; 25. 措施项目被导入,提示导入成功; 26. 退出提示窗口
25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26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2.判定表
举例3: 简化判定表—
1
2
3
5
6
7
9
17 25
条件 1 桩2
Y
Y
Y
Y
Y
Y
Y
NN
Y
Y
Y
Y
Y
Y
N
Y
N
3
Y
Y
Y
N
N
N ———
4
Y
Y
N
Y
Y
N ———
5
Y
N—
况不可能出现,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表明约束或限制 条件; 转换:把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输出:把判定表的每一列拿出来作为依据,设计测试用例
3.因果图
举例1: 需求—
“……对于功率大于50马力的机器,并且维修记录不全或已运行10年以上的机器
,应给予优先的维修处理……”
Y
N ————
第6篇:测试用例设计之因果图分析法
一、方法简介
1、定义
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 合情况。
2、意义
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没有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 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样虽然各种输入条件可能出错的情况已经测试到了,但多 个输入条件组合起来可能出错的情况却被忽视了。 如果在测试时必须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则可能的组合数目将是天文数字,因此必须考 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多种条件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方法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这就 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3、因果图介绍
一、方法简介 1、定义 2、意义 3、因果图介绍 4、因果图概念 5、采用因果图法设 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二、实战演习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1) 4种符号分别表示了4种因果关系。 2)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连接左右结点。左结点表示输入状态(或称原 因),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3)Ci表示原因,通常置于图的左部;Ei表示结果,通常在图的右部。Ci和Ei均可取值0或 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若单据不处于提交审批状态,则不处理 若单据处于提交审批状态且数据完整率达到 80%,则处理 若单据处于提交审批状态且经过业务员确认,则处理
3、画出因果图
4、将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条件
中间结果 动作
12345678 C1 0 0 0 0 1 1 1 1 C2 0 0 1 1 0 0 1 1 C3 0 1 0 1 0 1 0 1 T0 1 1 1 0 1 1 1 E1 0 0 0 0 0 1 1 1
A、输入条件的约束有以下4类: ① E约束(互斥/异或):a和b中至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b不能同时为1。 ② I约束(或/包含):a、b和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 a、b 和c不能同时为0。 ③ 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有一个为1。 ④ 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即不可能a是1时,b是0。
最新QQ登录界面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标题:手工制作坊2004年3月18日
第二步:从因果图导出判定表:
(一)上海的经济环境对饰品消费的影响
第三步:从判定表导出测试用例:
附件(一):
附件(二):调查问卷设计大学生个性化消费增多是一种趋势。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种新的消费品不断增多,流行文化时尚飞速变化,处于校园与社会两者之间的大学生肯定会受影响。目前在大学校园,电脑、手机、CD、MP3、录音笔被称为大学生的“五件武器”。除了实用,这也是一种表明自己生活优越的炫耀性的东西。现下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中的“负债消费”表现的典型的超前享乐和及时行乐——其消费项目多半是用于奢侈浪费的非必要生活消耗。如举办生日宴会、打网球、保龄球、上舞厅跳舞、进经济纠纷,动武斗殴,影响同窗友谊,重则引发犯罪事件,于社会治安不利。
1、作者:蒋志华《市场调查与预测》,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8月§11-2市场调查分析书面报告
2003年,上海市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就达到46700元,是1995年的2.5倍;居民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为14867元,是1995年的2.1倍。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在增加。2003年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1040元,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为3369元,是1995年的3.6倍。
市场环境所提供的创业机会是客观的,但还必须具备自身的创业优势,才能使我们的创业项目成为可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所具有的优势在于:
在上海,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商铺应运而生,并且在重要商圈已经形成一定的气候,投资经营地铁商铺逐渐为一大热门。在人民广场地下的迪美购物中心,有一家DIY自制饰品店--“碧芝自制饰品店”
7因果图法详解
找出因(输入条件)和果(输出结 果或者程序状态的改变), 然后通过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最 后为判定表中的每一列设计一个 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的定义:
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
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 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 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因果图中出现的基本符号
原因
结果
通常在因果图中用Ci表示原因,用Ei 表示结果,各结点表示状态,可取值 “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 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b)
(c)
E约束(异):a和b中最多有一个可能 为1,即a和b不能同时为1;
a E
异
b
I约束(或):a、b、c中至少有一个必 须是1,即a、b、c不能同时为0;
a I 或 b c
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 有一个为1;
a O 唯一 b
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
a R b 要求
M约束(强制):若结果a是1,则结果b 强制为0。
a M b 强制
对于输入条件的约束有4种:
E约束(异):a和b中最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b不 能同时为1; I约束(或):a、b、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a、b c不能同时为0; 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有一个为1; 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
因果图法举例
程序的规格说明要求:输入的第一个字符 必须是“#”或“*”,第二个字符必须是 一个数字,在此情况下进行文件的修改; 如果第一个字符不是“#”或“*”,则给 出信息N;如果第二个字符不是数字,则 给出信息M。
步骤:
软件测试用例之因果图法
软件测试⽤例之因果图法
简介
从⽤⾃然语⾔书写的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找出因(输⼊条件)和果(输出或程序状态的改变),可以通过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因果图法即因果分析图,⼜叫特性要因图、⽯川图或鱼翅图,它是由⽇本东京⼤学教授⽯川馨提出的⼀种通过带箭头的线,将质量问题与原因之间的关系表⽰出来,是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种⼯具。
作⽤
因果图法是⼀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输⼊条件组合的测试⽅法,根据输⼊条件的组合、约束关系和输出条件的因果关系,分析输⼊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设计测试⽤例的⽅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条件涉及的各种组合情况。
因果图法⼀般和判定表结合使⽤,通过映射同时发⽣相互影响的多个输⼊来确定判定条件。
因果图法最终⽣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采⽤因果图法能帮助我们按照⼀定的步骤选择⼀组⾼效的测试⽤例,同时,还能指出规范中存在什么问题,鉴别和制作因果图。
因果图法着重分析输⼊条件的各种组合,每种组合条件就是“因”,它必然有⼀个输出的结果,这就是“果”。
基本步骤
利⽤因果图导出测试⽤例⼀般要经过以下⼏个步骤:
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的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
原因是输⼊或输⼊条件的等价类,结果是输出条件。
给每个原因和结果并赋予⼀个标识符,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2)因果图上⽤⼀些记号表明约束条件或限制条件。
3)对需求加以分析并把它们表⽰为因果图之间的关系图。
4)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5)将判定表的每⼀列作为依据,设计测试⽤例。
测试用例设计技术之----因果图
测试用例设计技术之----因果图上次讲了因果图法的基本原理,这种方法是有因必有果,正是由于多个原因的不同组合,使得结果也不尽相同。
由于组合情况很多,才用因果图法能大大简化测试用例的数量。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有一个饮料自动售货机(处理单价为5角钱)的控制处理软件,它的软件规格说明如下:若投入5角钱的硬币,按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
若投入1元钱的硬币,同样也是按“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自动售货机在送出相应饮料的同时退回5角钱的硬币。
怎么分析这种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情况呢?按照因果图的说法,我们先分析一下,把原因与结果先找出来:原因是输入条件,在自动售货机里,硬币的投入、按钮的按下,都是输入,这样的话就有以下几个原因:(1)投入5角硬币(2)投入1元硬币(3)按下“橙汁”按钮(4)按下“啤酒”按钮结果有哪些呢?(1)送出“橙汁”饮料(2)送出“啤酒”饮料(3)找5角硬币按照因果关系,把因果图的雏形画出来:再加上因果图的约束关系,那么图形就成为以下:根据最终的因果图生成判定表:最后把测试用例写出来:用例编号用例说明输入数据预期结果SHJ-001 (1)投入硬币(2)按下按钮1元点击“橙汁”按钮退还5角硬币送出“橙汁”饮料SHJ-002 (1)投入硬币(2)按下按钮1元点击“啤酒”按钮退还5角硬币送出“啤酒”饮料SHJ-003 (1)投入硬币1元给出提示信息SHJ-004 (1)投入硬币(2)按下按钮5角点击“橙汁”按钮送出“橙汁”饮料SHJ-005 (1)投入硬币(2)按下按钮5角点击“啤酒”按钮送出“啤酒”饮料SHJ-006 (1)投入硬币5角给出提示信息SHJ-007 (1)按下按钮“橙汁”按钮给出提示信息SHJ-008 (1)按下按钮“啤酒”按钮给出提示信息。
测试用例设计—自动售货机因果图分析
测试用例设计—自动售货机因果图分析命题设计了一个自动售货机软件测试用例,用于处理单价为50美分的饮料。
规格如下:如果你放入50美分或1元硬币,并按下按钮[橙汁]或[啤酒],相应的饮料将交付如果自动售货机没有零钱,红灯将显示[零钱已经被换了],然后在放入1元硬币并按下按钮后,饮料将不会被递送,并且1元硬币将退出。
如果有零钱,显示“换出”的红灯将熄灭,50美分将在饮料交付时返还。
分析根据这个命题,我们可以分析自动售货机业务中存在5个条件和5个结果。
条件如下:1。
自动售货机有零钱。
投入1元硬币3。
投入50美分硬币4。
按下橙汁按钮5。
按下啤酒按钮结果:1。
自动售货机[换出]灯亮着。
当自动售货机没有变化时,会出现红灯2。
当硬币投入1元并且自动售货机没有零钱时,返还1元硬币。
3.当硬币投入1元时,返还50美分。
当自动售货机4有变化时。
发送橙汁饮料5。
发送啤酒饮料因果图-绘制条件和结果有变化红灯亮1元1元50美分,啤酒50美分,橙汁因果图-绘制简单关系在绘制空白条件和结果后,我们可以标记1为主题中最直接和最简单的因果条件。
条件“有变化”和结果“红灯亮”之间的关系是“没有”。
当“有零钱”时,红灯不亮,而当自动售货机“没有零钱”时,红灯必须亮。
2年,有条件的“投1元”和有条件的“投50分”是一种“E”关系。
这两个动作不能同时发生,即1元钱和50美分(不能同时发生);但是,我们允许“没有1元钱”和“没有50美分”(同时可能是假的)3,“啤酒选择”条件和“橙汁选择”条件为“e”关系,这两个动作不能同时发生,即“啤酒选择”和“橙汁选择”(不能同时为真);但是我们允许“不喝啤酒”和“不喝橙汁”(这可能同时是错误的)4,条件“啤酒选择”和条件“橙汁选择”相当于程序处理过程,即价格和系统处理方法都是相同的,因此这两个条件可以组合成一个中间节点此外,在两个条件之间使用“或”的关系5。
请注意,有条件的“1元”和有条件的“50美分”不是等价关系。
软件测试第四章--因果图讲解
(4)把因果图转换为决策表。 (5)根据决策表中的每一列设计测试用例。
3.6.3 因果图法测试举例
实例 用因果图法测试以下程序。
程序的规格说明要求:输入的第一个字符必须是#或*, 第二个字符必须是一个数字,此情况下进行文件的修改;如 果第一个字符不是#或*,则给出信息N,如果第二个字符不 是数字,则给出信息M。
和果(输出结果或程序状态的改变),画出因果图。
(2)将得到的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3)为判定表中每一列所表示的情况设计一个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的简介(续)
使用因果图法的优点:
(1)考虑到了输入情况的各种组合以及各个输入情况之间的 相互制约关系。
(2)能够帮助测试人员按照一定的步骤,高效率的开发测试 用例。
a
R
b
要求
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即a为1时,b不能为0。
因果图(续)
因果图中用来表示约束关系的约束符号:
a
M
b
强制
M约束(强制):若结果a为1,则结果b强制为0。
因果图(续)
因果图中用来表示约束关系的约束符号:
E 异
a
I
b 或
a
a
O
b b
唯一
c
a
a
R
M
要求
b
强制
b
因果图(续)
因果图法最终生成的是决策表。利用因果图生成测试用例的 基本步骤如下:
(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中哪些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 件的等价类),哪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并给每个原因 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11、因果图法
11、因果图法因果图法的定义因果图法是⼀种利⽤图解法分析输⼊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设计测试⽤例的⽅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特点:(1)考虑输⼊条件的相互制约及组合关系(2)考虑输出条件对输⼊条件的依赖关系因果图的核⼼因果图法⽐较适合输⼊条件⽐较多的情况,测试所有的输⼊条件的排列组合。
所谓的原因就是输⼊,所谓的结果就是输出。
因果图的“因”—输⼊条件因果图的“果”—输出结果因果图法要注意考虑:所有输⼊/输出条件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组合关系输出结果对输⼊条件的依赖关系,也就是什么样的输⼊组合会产⽣怎样的输出结果,即“因果关系”因果图中的基本符号通常在因果图中⽤Ci表⽰原因,⽤Ei表⽰结果,各结点表⽰状态,可取值“0”或“1”。
“0”表⽰某状态不出现,“1”表⽰某状态出现。
因果图中的约束条件利⽤因果图导出测试⽤例需要经过以下⼏个步骤:①找出所有的原因,原因即输⼊条件或输⼊条件的等价类。
②找出所有的结果,结果即输出条件。
③明确所有输⼊条件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及组合关系。
哪些条件不能组合到⼀起,哪些条件可以组合到⼀起④明确所有输出条件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及组合关系。
哪些输出结果不能同时输出,哪些输出结果可以同时输出⑤找出什么样的输⼊条件组合会产⽣哪种输出结果⑥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决策表。
⑦为判定表/决策表中的每⼀列表⽰的情况设计测试⽤例。
案例:交通⼀卡通⾃动充值软件系统需求-系统只接收50、100元纸币,⼀次只能使⽤⼀张纸币,⼗次充值⾦额只能为50元或100元。
-若输⼊50元纸币,并选择充值50元,完成充值后退卡,提⽰充值成功;-若输⼊50元纸币,并选择充值100元,提⽰输⼊⾦额不⾜,并退回50元;-若输⼊100元纸币,并选择充值50元,完成充值后退卡,提⽰充值成功,找零50元;-若输⼊100元纸币,并选择充值100元,完成充值后退卡,提⽰充值成功;-若输⼊纸币后在规定时间内不选择充值按钮,退回输⼊的纸币,并提⽰错误;-若选择充值按钮后不输⼊纸币,提⽰错误结果:分析:1、找到所有输⼊条件编号2、找到所有输出条件编号3、找出所有输⼊、输出的制约关系根据因果图再制作出对应的“表格”。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例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及错误推断法在对输⼊条件的考虑中并未重视输⼊条件的组合。
事实上,当输⼊条件存在若⼲种可能的组合时,必须对这些组合加以考虑,以证实测试程序在某种输⼊组合的情况下恩能否完成规格说明书中预先规定的功能,否则所做的测试是不充分的。
因果图(Cuase-effect Graph)是⼀种描述输⼊条件的组合及每种组合对应的输出的图形化⼯具。
在因果图的基础上可以设计测试⽤例。
因果图的画法:(a)恒等。
若原因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b)⾮。
若原因出现,则结果不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出现。
(c)或。
若⼏个原因中有⼀个出现,则结果出现;若⼏个原因均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d)与。
若⼏个原因都出现,结果才出现;若⼏个原因中有⼀个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为了表⽰因果图中的约束条件,可⽤⼀些符号在因果图中加以标识。
从原因⽅⾯考虑主要有4种约束条件:(a)E(互斥、排他)。
a、b两个原因不会同时出现,最多只有⼀个出现。
(b)I(包含、或)。
a、b、c三个原因⾄少有⼀个出现。
(c)O(唯⼀)。
a、b两个原因必须有⼀个出现,且仅有⼀个出现。
(d)R(需求)。
a出现时b必定出现。
从结果⽅⾯考虑主要有1种约束条件:(a)M(屏蔽)。
a出现时,b必定不出现;a不出现时,b则不确定。
利⽤因果图设计测试⽤例应遵循的步骤:1)分析程序的规格说明书中哪些事原因,哪些是结果。
所谓原因,是指输⼊条件或输⼊条件的等价类,⽽结果是指输出条件。
给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个标识符。
2)分析程序规格说明书中的语义,确定原因与原因,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画出因果图。
3)由于语法环境的限制,⼀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不能出现。
对于这些特殊情况,在因果图中⽤⼀些记号标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4)将因果图转化为判定表。
5)根据判定表的没⼀列设计测试⽤例。
当然,若能直接得到判定表,可以直接根据判定表设计测试⽤例。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2——因果图判定表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2——因果图判定表判定表法判定表是分析和表达多种输入情况下执行不同动作的工具,判定表方法主要用于处理程序输入条件的不同组合,但是要求条件的组合必须是bool类型,而且条件和预期的结果都是可以分析出来的。
判定表能够有效地弥补等价类和边界值方法的不足,使得输入条件之间的组合和相互影响得到充分的测试。
使用判定表的一般思路是:1、需求分析,分析出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各种组合2、将条件和结果分别填入判定表3、讲条件和结果进行二进制排列4、针对每一项组合,分析出结果,并去除无效项,是判定表得到简化。
在合并判定表时,如果条件之中只有一个不同,则可以合并。
如果判定表的组合不够多,建议不要进行合并,这样可以测试的充分一些。
5、每一列生成一个测试用例以阅读指南的例子来设计一个判定表:从例子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条件组合使用判定表方法可以充分弥补等价类边界值得不足,但是当输入条件过多时,使用判定表会产生大量测试用例。
而其无效用例不易发现,更不能覆盖条件之间的先后关系。
因此,在一定情况下,使用判定表还需要因果图的帮忙。
--------------------------------------------------------------------------------因果图因果图用于描述系统之间的输入输出,输入输出之间的约束关系和因果关系。
因果图与判定表往往结合使用,使用因果图可以得到判定表。
使用因果图的方法:1、分析输入输出并进行标识2、分析输入和输入、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3、将得到的关系使用因果图的方法表示出来4、根据因果图得到判定表5、依据判定表生成测试用例这里分析一个自动售货机的因果图分析方法:条件:有一个处理单价为5角的自动售货机,当投入5角或1元硬币时,选择橙汁或啤酒,饮料出来;若自动售货机没有零钱,则显示零钱照完,亮红灯,这时候投入的1元被退出来,饮料不送出来。
如果有零钱,则出饮料并找5角钱。
黑盒测试用例--因果图设计法
黑盒测试用例--因果图设计法
•因果图:是一种简化了的逻辑图,能直观地表明程序输入条件(原因)和输出动作(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果图法:是借助图形来设计测试用例的一种系统方法,特别适用于被测试程序具有多种输入条件,程序的输出又依赖于输入条件的各种的情况。
描述:
1.年薪制员工:严重过失,扣年终风险金的4%;
过失,扣年终风险金的2%
2.非年薪制员工:严重过失,扣当月薪资的8%
过失,扣当月薪资的4%
要求:如果年薪制员工既是过失又是严重过失则扣年终风险金的4% ;非年薪制员工既是过失又是严重过失扣当月薪资的8%
首先列出原因和结果
其次画出因果图:
再次:转换为判定表:
最后:分析测试用例
因果图的优点、缺点:
优点:不论输入条件的组合多么复杂,总可以按照上面的例子给出的步骤找出测试用例。
不足:输入条件的组合数2ª随a的上升急剧增长,当a较大时,因果图的结构将变得十分复杂,而把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则更为麻烦。
转自:哈尔滨软件测试交流/。
常见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常见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一、等价类划分法。
这就像是把东西分类哦。
比如说,我们要测试一个输入框能接受的数字范围。
如果规定是1到100之间的整数,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范围分成几个等价类。
像1到10是一类,11到50是一类,51到100是一类。
为什么这么分呢?因为在每个小类里,它们的性质差不多呀。
对于1到10这个小类,我们只要测试其中一个数字,比如5,就大概能知道这个小类里其他数字的情况啦。
这就好像一群小伙伴,他们都有相似的特点,测试了一个就大概了解一群啦。
二、边界值分析法。
这个可有趣啦。
还是上面那个1到100的输入框例子哦。
最容易出问题的往往是边界的地方呢。
那我们就得重点测试1和100这两个边界值,还有比1小一点的,像0,比100大一点的,像101。
就像走在悬崖边,最危险的就是边缘那一块啦。
边界值就像是那些特殊的小伙伴,他们处在边缘位置,得特别关注他们,因为他们很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呢。
三、决策表法。
想象一下我们在做选择。
比如说要去旅游,天气是晴、雨、雪,交通工具是汽车、火车、飞机,目的地是海边、山区、城市。
这时候就可以用决策表啦。
把各种情况列出来,像天气晴的时候坐汽车去海边怎么怎么样,天气雨的时候坐火车去山区又怎么怎么样。
这样就把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考虑到了,就像把所有旅游的路线和情况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一个都不落下,是不是很有条理呢?四、因果图法。
这有点像找事情的因果关系呢。
比如说,有个系统登录功能,密码正确和用户名正确是原因,能成功登录就是结果。
但是呢,如果密码错误或者用户名错误,就不能登录啦。
我们就可以用因果图把这些关系画出来,就像画一个小地图一样,把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都清楚地展现出来。
这样在测试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去操作,去验证这些因果关系是不是正确啦。
五、场景法。
这个就像是在演小话剧一样。
比如说测试一个电商网站的购物流程。
从用户登录,到挑选商品,加入购物车,结算,支付,每一步都是一个场景。
我们要按照这个场景一步一步地去测试,就像演员按照剧本表演一样。
测试用例--因果图、判定表法
测试⽤例--因果图、判定表法因果图、判定表法⼀、应⽤场合 在界⾯中有多个控件,控件之间有组合或限制关系,不同的输⼊组合会对应不同的输出结果,如果想弄清楚不同的输⼊组合到底对应哪些输出结果,可以使⽤因果图/判定表法。
(因果图/判定表法⽐较适合测试组合数量较少的情况,⼀般少于20种)⼆、因果图 因(原因):输⼊条件 果(结果):输出结果 因果图:就是通过画图的⽅式来表⽰输⼊条件(因)和输出结果(果)之间的关系。
三、因果图中的图形符号 1、基本图形符号 表⽰的是因与果之间的关系 恒等 如果a=1 ,那么b=1 如果a=0,那么b=0 与 与的含义:只有所有条件都为1时,结果为1,有任何⼀个条件为0(或者所有条件为0)那么结果为0. 简化:全1为1,有0为0 分析过程如下图: 与的图形符号: 或 或的含义:只有所有条件都为0时,结果为0,有任何1个条件为1(或者所有条件为1)时,结果为1 简化:全0为0,有1为1 或的关系图形符号: ⾮:取反 如果a=1,那么b=0 如果a=0,那么b=1 2、限制关系图形符号 限制关系图形要么在因(输⼊条件)之间,要么在果(输出结果)之间。
互斥(E-exclude) 含义:可以不选,如果选只能选1个 唯⼀(O-Only) 含义:有且只有1个(必须要选,⽽且只能选1个) 唯⼀和互斥的区别: 互斥可以不选 唯⼀必须要选1个 包含(I-include) 含义:⾄少选1个(可以多选,不能不选,最少得选1个) 要求(R-required) 含义:如果a=1 那么要求b必须是1,反之如果a=0,那么b值⽆所谓 屏蔽(M-masked) 含义:当a=1时,b=0 当a=0,b的值有可能是1,也有可能是0四、测试步骤 被测程序:交通⼀卡通充值模拟系统 步骤1:了解需求,找出所有的输⼊条件(因) 投币50元 投币100元 充值50元 充值100元 步骤2:找出所有的输出结果(果) 成功充值并退卡 找零 错误提⽰并退卡 将因和果填⼊《判定表》中 步骤3:找出输⼊条件之间的组合和限制关系。
因果图法的简介
因果图法的简介
缺点 1、输入条件与输出结果的因果关系,有时 难以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得到。
2、即使得到了这些因果关系,也会因为因 果关系复杂导致因果图非常庞大,测试用 例数目及其庞大。
因果图介绍
恒等
0:某状态不出现
1:某状态出现 c1=1 c1=0 c1=1 c1=0 e1=1 e1=0 e1=0 e1=1
1 原因 c11 c12 c2 结果 e1 0 0 0 0 2 0 0 1 0 3 0 1 0 0 4 0 1 1 1 5 1 0 0 0 6 1 0 1 1 7 1 1 0 8 1 1 1
e2
e3
1
0
1
0
0
1
0
0
0
1
0
0
无此 无此 可能 可能
设计测试用例:根据决策表,列出有效的状态组 合和结果,给出对应的测试用例,可以单独画一 个表,也可以直接加到决策表中。如下图:
I
或
b c
输入交通方式(至少一种): 铁路、公路、航线
因果图
• 因果图法最终生成的是决策表。利用因果图生成测试用例 的基本步骤如下: (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中哪些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 件的等价类),哪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并给每个原 因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2)分析软件规格说明中的语义,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原 因与原因之间对应的关系, 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3)由于语法或环境的限制,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 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可能出现。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 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表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4)把因果图转换为决策表。 (5)根据决策表中的每一列设计测试用例。
12、押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
13、应当找5角零钱并且售货机有零钱找 14、钱已付清
功能测试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功能测试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功能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一种重要测试方法,主要用来验证软件系统是否符合用户需求,并且功能是否正常运行。
在功能测试中,测试用例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合理的测试用例设计可以提高测试的效率和覆盖率。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功能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等价类划分法(Equivalence Partitioning)等价类划分法是将输入条件分成若干个不相交的等价类,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测试用例来代表每个等价类。
这是因为对于每个等价类,如果能覆盖到代表性的测试用例,则可以推断这个等价类中的其他测试用例也能覆盖到。
这样可以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提高测试效率。
例如,一个输入范围为1-100的整数验证功能,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测试用例,比如输入50,其他的等价类可以是小于1的数、大于100的数以及1-100之间的数。
2. 边界值分析法(Boundary Value Analysis)边界值分析法是基于等价类划分法的基础上,对边界情况进行特殊测试,因为边界值常常是软件出错的地方。
在边界值分析法中,选择最小边界值、最大边界值以及这些边界值的前后值作为测试用例。
例如,一个输入为1-100的整数验证功能,选择测试用例为0、1、2、99、100、101。
3. 错误推测法(Error Guessing)错误推测法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直觉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测试人员通过自己的经验来猜测可能出错的地方,并且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不依赖于具体的测试方法,主要靠测试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来发现问题。
例如,对于一个输入用户注册功能的测试,测试人员可能会猜测到可能出错的地方有用户名重复、密码长度不符合要求、验证码错误等,然后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这些猜测。
4. 因果图法(Cause-Effect Graphing)因果图法是一种基于图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测试人员通过构建因果图来表示软件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根据因果关系选择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
1. 边界值分析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输入参数的最小和最大边界值以及边界内的其他值,构造测试用例,以检验系统在边界值情况下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2. 等价类划分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将输入参数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选择典型的代表性测试用例,用以验证每个类别的功能是否正常。
3. 因果图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系统功能组成和功能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因果图并选择相关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在各种因果关系下的正确性。
4. 场景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用户使用系统的不同场景和流程,设计相关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在各种使用场景下的正确性和用户友好程度。
5. 错误猜测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常见的错误猜测和用户的非正常操作,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对错误输入和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
6. 性能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系统的性能要求和用户加载的负载情况,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在高负载、并发访问的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7. 安全性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系统的安全要求和潜在的安全漏洞,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在各种攻击和安全威胁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8. 兼容性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系统的兼容性要求和不同的操作系统、浏览器、设备等组合情况,设计对应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兼容性和一致性。
9. 复杂业务流程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系统的复杂业务流程,
设计相关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在复杂业务流程下的功能完整性、数据一致性和算法正确性。
10. 用户界面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的用户友好性和界面美观程度。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根据因果图法来设计测试用例步骤如下:
1、第一步,明确测试品级:在进行测试用例设计之前,必须明确所
要测试的产品,包括其品牌、型号等。
2、第二步,了解产品的用途及其使用规则:明确产品的用途,
了解产品的特点和性能指标,以及产品的使用规则。
3、第三步,设计因果图:将了解到的产品的用途和使用规则,
以因果图的形式描述,以明确测试的案例点。
4、第四步,设计测试用例:根据案例点,设计测试用例,填写
用例文档,完成测试用例设计。
因果图法就是通过图形来表示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依
据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设计测试用例。
因此,设计测试用例时,应尽量充分考虑因果图中的各种可能情况,例如正常工作流程、
可能出现的错误处理流程、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流程等。
同时,设计测试用例时还应考虑该测试方案的设计结构,如用例
的组织方式、对流程的剖析程度。
,确定测试的开始条件、结束条件、测试的优先级、预估的测试工期等,以及编写测试用例和其他测试文档,最终完成测试用例的设计。
因此,运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需要仔细分析考虑,以确保准确、完善的测试用例设计,有效提升测试的质量。
11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1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用例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设计测试用例,可以全面覆盖软件的各种功能和场景,有效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11种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帮助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更好地进行测试工作。
一、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基于等价类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它将输入域划分为多个等价类,每个等价类代表了一组具有相同功能和特性的输入。
测试用例应该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输入进行测试,以覆盖不同的情况和可能的错误。
二、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法是一种基于边界值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它将输入域的边界值作为测试用例,包括最小值、最大值以及接近边界的值。
通过测试这些边界值,可以检测到因边界条件引起的错误和异常。
三、错误推测法错误推测法是一种基于开发人员或测试人员经验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预测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异常情况,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这些情况。
这需要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对软件系统的深入了解。
四、因果图法因果图法是一种基于因果关系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通过分析系统的功能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因果图,找出潜在的错误和异常情况,并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进行验证。
五、决策表法决策表法是一种基于决策规则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通过将系统的各种可能的输入和条件组合列成表格,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和输出。
六、状态转换法状态转换法是一种基于系统状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通过分析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和转换条件,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系统在状态转换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七、路径覆盖法路径覆盖法是一种基于程序执行路径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通过分析程序的控制流图,选择一组测试用例,能够覆盖程序中的每个执行路径,从而验证程序的各种场景和可能的错误。
八、接口测试法接口测试法是一种专注于系统接口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通过分析和设计针对系统接口的测试用例,包括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外部接口等,验证不同接口之间的兼容性和一致性。
测试方法因果图法
C2 E2
C3 E3
E
C4
V
12
E4
C5
3决策表
c1:投入1元5角硬币 c2:投入2元硬币 c3:按可乐按钮 c4:按雪碧按钮 c5:按红茶按钮 11:已投币 12:已按钮 a1:退还5角硬币 a2:送出可乐饮料 a3:送出雪碧饮料 a4:送出红茶饮料
1234 1111 0000 1000 0100 0010 1111 1110
11
c5
E
c6
V
E1
V
E2 E3
V
V
E4
c7
规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选项
1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C5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C6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C7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2因果图
10为导出结果的中间原因
c1
a1
V 10
~
V
c2
a2
c3
~
a3
因果图表示
带有E约束的因果图
c1
a1
E
V 10
~
V
c2
a2
c3
~
a3
具有E约束的因果图表示
将因果图转化为判定表
12 3
C1 1 1 1
C2 1 1 0
C3 1 0 1
10
1
a1
a2
√
a3 不可能 √ √
测试
3
用例
45 10 01 01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之因果图法
(一)因果图法的来源
➢大家熟悉的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相互组合等;
➢但是,如考虑所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会由于组合情况数目相当大,需要大量的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是一种帮助人们系统地选择一组高效率测试用例的方法。
(二)因果图法的特点
➢考虑输入条件间的组合关系;
➢考虑输出条件对输入条件的信赖关系,即因果关系;
➢测试用例发现错误的效率高;
➢能检查出功能说明中的某些不一致或遗漏;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产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和各种组合情况。
(三)因果图法基本步骤
1.分割功能说明书
对于规模比较大的程序来说,由于输入条件的组合数太大,所以很难整体上使用一个因果图。
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分别对每个部分使用因果图。
例如,测试编译程序时,可以把每个语句作为一个部分。
2.识别出“原因”和“结果”,并加以编号
所谓原因,是指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而结果则是指输出条件或输出条件的等价类。
每个原因或结果都对应于因果图中的一个节点。
当原因或结果成立(或出现)时,相应的节点取值为1,否则为0。
例如,有一个饮料自动售货机(处理单价为5角钱)的控制处理软件,它的软件规格说明如下:
若投入5角钱的硬币,按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
若投入1元钱的硬币,同样也是按“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自动售货机在送出相应饮料的同时退回5角钱的硬币。
分析这一段说明,我们可以列出原因和结果。
原因如下:
✧投入1元硬币;
✧投入5角硬币;
✧按下“橙汁”按钮;
✧按下“啤酒”按钮
结果
✧退还5角钱;
✧送出“橙汁”饮料;
✧送出“啤酒”饮料
3.根据功能说明书中规定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画出因果图
因果图的基本符号如图1所示:
1.因果图的基本符号
图中左边的节点表示原因,右边的节点表示结果。
恒等、非、或、与的含义:
✧恒等:若a=1,则b=1;若a=0,则b=0;
✧非:若a=1,则b=0,若a=0,则b=1;
✧或:若a=1或b=1或c=1,则d=1;若a= b= c=0,则d=0;
✧与:若a= b= c=1,则d=1;若a=0或b=0或c=0,则d=0。
画因果图时,原因在左,结果在右,由上而下排列,并根据功能说明书中规定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用上述基本符号连接起来。
在因果图中还可以引入一些中间节点。
利用上面的例子,根据原因和结果,可以画出相对应的因果图,如下图所示:
投入1元硬币
投入5角硬币
按下“橙汁”按钮
按下“啤酒”按钮
退还
5角硬币
送出“啤酒”饮料
因果图
注意:在绘制因果图时,需要引入一些必要的表示中间状态的处理节点。
4. 根据功能说明在因果图中加上约束条件
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可能出现。
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表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因果图的约束条件如图所示:
E
互斥
I
包含
O
唯一
R
要求
屏蔽
M
其中互斥、包含、唯一、要求时对原因的约束,屏蔽是对结果的约束。
他们的含义如下:
✧ 互斥:表示不同时为1,即a ,b ,c 中至多只有一个1; ✧ 包含:表示至少有一个1,即a ,b ,c 中不同时为0; ✧ 唯一:表示a ,b ,c 中有且仅有一个1;
✧ 要求:表示若a=1,则b 必须为1。
即不可能a=1且b=0; ✧ 屏蔽:表示若a=1,则b 必须为0
完善上面的因果图,添加必要的约束条件,如原因①和原因②不能同时发生,也即1元硬币和5角硬币不会同时被投入到自动售货机内;而原因③和原因④也不能同时发生,因为程序的规格说明书规定,在投入硬币后,只能按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
添加约束条件的因果图如下图所示:
投入1元硬币投入5角硬币按下“橙汁按下“啤酒
退还5角硬币
送出“橙汁”饮料
送出“啤酒”饮料添加约束条件的因果图
E
5.根据因果图画出判定表
画判定表的方法一般比较简单,可以把所有原因作为输入条件,每一项原因(输入条件)安排为一行,而所有的输入条件的组合一一列出(真值为1,假值为0),对于每一种条件组合安排为一列,并把各个条件的取值情况分别添入判定表中对应的每一个单元格中。
例如,如果因果图中的原因有4项,那么,判定表中的输入条件则共有4行,而列数则为24=16。
确定好输入条件的取值之后,我们便可以很容易地根据判定表推算出各种结果的组合,也即输出,其中也包括中间节点的状态取值。
上述方法考虑了所有条件的所有组合情况,在输入条件比较多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过多的条件组合,从而导致判定表的行数太多,过于复杂。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这些条件之间可能会存在约束条件,所以很多条件的组合是无效的,也就是说,它们在判定表中也完全是多余的。
因此根据因果图画出判定表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排除掉这些无效的条件组合,从而使判定表的列数大幅度减少。
例如,根据图所示的因果图,可以画出如表所示的判定表。
6.为判定表的每一列设计一个测试用例
即为从因果图中导出的判定表中的每一列设计一个测试用例。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