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 第5章-第4讲
《自动控制理论(第3版)》第05章课件
= Im
(1)极坐标图
A() = () = 90
0 =0
Re
(2)波特图
L() = 20lgA() = 20lg () = 90
注意:由于微分环节与
L()/dB
20
0
1
20dB/dec
10
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互
为倒数, L()和 ()
仅相差一个符号。因此,
()/(°)
90°
Im
=
=0
Re
0
1
36
8 延迟环节
其频率特性为 :G(j) = e jT 幅值为:A() = e jT = 1 相角为:() = T (rad) = 57.3T()
由于幅值总是1,相角随频率而变化,其极坐标图为一单位圆。
Im
L()/dB
0
0
=0
Re
()/(°)
0°
T大 T小
由于( )随频率的增长而线性滞后,将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37
L ()2l0 g G (j) dB “分贝”
坐标特点 纵轴 (),(单位:度或者弧)度
⑴ 幅值相乘 = 对数相加,便于叠加作图;
特点 ⑵ 可在大范围内表示频率特性;
⑶ 利用实验数据容易确定 L(),进而确定G(s)。
17
频率特性 G(jw) 的表示方法
以 G(j) 1 为例。
Ts1sj
1. 幅相特性(Nyquist)
称为RC网络的幅频特性,后者称为相频特性。
⑤
1
jarc T tan 1
j 1 1 j T 1
e e 1 (T )2
1 j T
1 j T
完全地描述了网络在正弦输入电压作用下,稳态输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KT j 1 2T 2
0 : U(0) K
V (0) 0
1: T
:
U(1) K T2
U() 0
V(1) K T2
V() 0
●
●
K
●
0.707K
V(ω)
K/2 K
●
●
U(ω)
-K/2
●
10
3 由零、极点分布图绘制
1)在[s]上标出开环零极点;
G( j ) K K / T 1 jT j 1 / T
低频段 1
T
L( ) 20lg A( ) 20lg () arctgT 0
10
高频段
1
T
20lg A() 20lgT ( ) arctgT 900
转折频率 1
T
20lg A( ) 20lg 2 3.01 0db
( ) arctgT 450
15
20 0 -20 -40 -60 90 45 0 -45 -90
3) 振荡环节
1
G(s) (s / n )2 2 (s / n ) 1
n
1 T
0
4) 一阶微分 G(s) Ts 1 (T>0)
0 1
5) 二阶微分 G(s) (s / n )2 2 (s / n ) 1 (n 0, 0 1)
6) 纯滞后环节 G(s) e s
19
5-3-2 最小相位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0.01
0.1
T
10
T
●
●
●
●
0.1
1/T1
10
T 0.1 () arctg0.1 5.70
T 1 ( ) arctg10 84.30
自动控制理论教学课件-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ppt
§5-1 频率特性及其与时域响应的关系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3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
§5-4 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绘制 §5-5 乃奎斯特稳定判据和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5-6 控制系统对数坐标图与稳态误差及瞬态
响应的关系
*§5-7 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
UmG(j )
2j
UmG(j)sinG(j)t0
A ( ) G ( j ), ( ) G ( j )
通常,把 G(j)G(j)ej()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它
反映了在正弦输入信号作用系。系统稳态输出信号与输入正弦信号的幅值比
A()G(j) 称为幅频特性,它反映了系统对不同频率的正
§5-8 根据闭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时域响应
§5-1 频率特性及其与时域响应的关系
一、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频率响应:在正弦输入信号的作用下,系统输出的稳态 分量。
频率特性:系统频率响应与正弦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 频域分析法:应用频率特性研究线性系统的经典方法。其
特点是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去判断闭环系统的性能。
按 L ()2 0 lgG (j)2 0 lg A ()线性分度,单位是分贝
( d B ) 。对数相频特性曲线的纵坐标按 ( ) 线性分度,单 位为度 ( ) 。由此构成的坐标系称为半对数坐标系。
仍以RC电路为例:
L()20lg 1 20lg120lg 122
122
() arctanarctan 1
如图,设初始 u o(0 ) 0 , u i U m sint。 R
当输出阻抗足够大时有:
i(t)
C
u
i
Ri
uo
1
自动控制理论之频率域稳定判据及稳定裕度探讨讲诉
图5-47绘出了K>1 和 K<1的两条闭合曲线,可见:
当K>1 时,曲线逆时针包围了(-1,j0)点1圈即R=1 闭环系统稳定;当K<1时,曲线未包围(-1,j0)点,即 R=0,闭环系统不稳定。
在本例中,K值大才能使系统稳定,K值小反而使闭环系 统不稳定,这是与常见的最小相位系统截然不同之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辅助函数具有如下特征:
1)辅助函数F(S)是闭环特征多项式与开环特征多项式 之比,故其零点和极点分别为闭环极点和开环极点。
2)因为开环传递函数分母多项式的阶次一般大于或等 于分子多项式的阶次,故F(S)零点、极点的个数相同,均 为n个。
3)F(S)与开环传递函数G(S)H(S)之间只差常量1。 F(S)=1+G(S)H(S)的几何意义为:F平面上的坐标原点就是 GH平面上的(-1,j0)点,如图5-42所示。
负实数,即S平面右半部分无开环极点,P=0。频率特性及
其镜像组成的封闭曲线如图5-44右所示。可见,当ω 从 -∞→+∞ 时,闭合曲线并未包围(-1,j0)点,故N= 0。因此闭环系统总是稳定的。我们也可以利用劳斯判据 进行判定。
例5-8 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5.2 G(s)H (s) (s 2)(s2 2s 5)
图5-45 例5-8系统的极坐标图及其镜像
例5-9 系统结构图如图5-46所示,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 讨论K值对闭环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图5-46 解:图示系统是一个开环不稳定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在 S平面右半部分有一个极点P=1,频率特性曲线如图5- 47所示。当ω =0时,曲线从负实轴(-K,j0)出发;当 ω→∞时,曲线以-90°渐近角趋于坐标原点;当ω从-∞ 变化到+∞,频率特性(图中实线部分)及其镜像(虚线 部分)包围(-1,j0)点的圈数R与K值有关。
自动控制理论第五章
因为 G(j)G(j)ej() G(j)G(j)ej()
所以 C (t)AG (j)S(in t)
2019/11/13
第五章 频率响应
3
自动控制理论
图5-1
例:
E E 1 2((ss))1R 1 C ,E 1(Ss)S2A 2
20lg1 jT 20lg 1 1 jT
arg(1 jT) arg( 1 ) 1 jT
3. 积分、微分因子
1 1)积分因子 j
( j)1
L()20 lg
2019/11/13
图5-10
第五章 频率响应
10
自动控制理论
()90
2)微分因子 j
()20 lg
() a G 1 ( r j) g a G 2 r ( j) g a G n r ( j) g
例5-2 G(S)H(S)10 (10.1S) S(10.5S)
解 (1)幅频特性 10(1 j )
G( j)
j(1
10
j)
2
2019/11/13
2019/11/13
图5-2
第五章 频率响应
4
自动控制理论
e2(t)
A S
1T22
i(n tarcTta) n
G(j) 1TA22 ()tg1T
图5-3
2019/11/13
第五章 频率响应
5
自动控制理论
二、由传递函数确定系统的频率响应
例5-1 G (s) S 1 2 (4 S 0 S 1 ) 1 3 (S 2 1 j( 3 S )0 S ( 1 )2 j3 ) 试绘制系统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
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夏德钤翁贻方第五章笔记
第5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频域分析法是一种图解分析方法,其特点是可以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去判断闭环控制系统的性能,并能较方便地分析系统中的参量对系统暂态响应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指出改善系统性能的途径。
一、频率特性1.基本概念(1)定义频率特性是将传递函数中的s以j代替。
当电路中的输入为正弦信号时,其输出的稳态响应(频率响应)也是一个正弦信号,其频率和输入信号的频率相同,但幅值和相角发生了变化,其变化取决于。
(2)分类①幅频特性:输出信号的幅值与输入信号幅值之比;②相频特性:输出信号的相角与输入信号相角之差。
2.频率特性的图形表示(1)极坐标图①定义极坐标图是指在平面上,以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采用极坐标系的频率特性图,又叫做奈奎斯特图。
②表达式可以分为实部和虚部,即(2)伯德图①定义伯德(Bode)图是指将频率特性化成对数坐标图的形式,又叫做对数坐标图。
②表达式对数幅值表达式为,单位为dB。
③优点利用对数运算可以将幅值的乘除运算化为加减运算,并且可以用简便的方法绘制近似的对数幅频特性,从而使绘制过程大为简化。
3.线性定常系统的频率特性(1)定义频率特性是指,它反映了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稳态响应与输入正弦信号之间的关系。
(2)分类①幅频特性:系统稳态输出信号与输入正弦信号的赋值比;②相频特性:系统稳态输出信号对输入正弦信号的相移。
二、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1.比例环节(1)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为其特点是输出能够无滞后、无失真地复现输入信号。
(2)比例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3)比例环节的伯德图如图所示(K>1的情况)。
2.惯性环节(1)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为(2)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式中,。
惯性环节的幅频特性随着角频率的增加而衰减,呈低通滤波特性。
而相频特性呈滞后特性。
3.积分环节(1)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为(2)积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它的幅频特性与角频率成反比,而相频特性恒为,即。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L( )
Im
c
-1
1
0
ωc
(c )
Re
( )
90
180
2.增益裕度
定义: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相位为-π 时对应幅值的
倒数。
计算:
GM
1 1 1 , Kg Wk ( j ) A( j ) 1
或h 20 lg
20 lg
含义:
增益裕度含义
① 乃图上 WK ( j ) A( ) 1 的单位图对应于Bode图 的零分贝线。 ② 单位图以外对应L(ω )>0 ③ 乃图上负实轴对应于Bode图上相频特性的-π 线。
三、系统稳定裕度
稳定裕度:衡量闭环系统相对稳定性的指标。
相位裕度: 开环频率特性曲线上模值
等于1的矢量与负实轴的夹角。
增益裕度:开环频率特性曲线与负实轴相
交点模值的倒数。
1.相位裕度
定义:在频率特性上对应于幅值A(ω )=1的角频
率称为剪切频率,用 ω c表示。在剪切频率ω c使系统 达到稳定的临界状态所要附加的相角迟后量,称为相 位裕度。
计算: 含义:
( c ) 180 ( c )
相位裕度含义
L( )
1.BODE图
-2
20 lg K
1
-1
10
c
20 lg h
( )
-3
90
180
270
2.稳定分析图
L( )
-2
20 lg K
1
-1
10
c
20 lg h
( )
-3
自动控制理论 ppt 详解
代数式 极坐标式 指数式
A( )
1
2T 2 1
∠G(jω)=-arctanTω
j
=∞
0 = 100 =5
=0 1 =1
=3 =2
2.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Bode 图)
由对数幅频曲线和对数相频曲线组成,是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组曲线。
对数幅频曲线的横坐标采用对数分度lg(ω), 单位为弧度/秒(rad/s) 对数幅频曲线的纵坐标是对幅值 用 L()=20lgA(ω) 进行线性分度, 单位是分贝(dB) 。 对数相频特性图的纵坐标则对相 角进行线性分度,单位为度(o), 仍用 ( )表示。
(红色线)
j 0
幅相曲线
L(ω)=-20lgω φ(ω)=-90o
L
20
0
1
两重积分 G( j ) ( j )2
(蓝色线)
1
0 0.1 -20
10 20 dB dec
0 -90
-180
40 dB dec
L 20 lg
1
G j 180
对于某一特定频率 ω下的G(jω)总可以用复平面上的一个向量与之对 应,该向量的长度为A(ω),与正实轴的夹角为(ω)。
例:RC电路的幅相频率特性。
Uo ( j ) 1 1 G( j ) Ui ( j ) 1 RCj 1 Tj
ui
R C uo
G(jω)=R(ω)+jI(ω) =|G(jω)|∠G(jω) =A(ω)ejφ(ω)
§ 5.1 频率特性
§5.1.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例:RC 电路如图所示,ui(t)=Asinωt, 求uo(t)=?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
自动控制系统定义: 是一个带有反馈装置的动力学系统。系统能自动而连
续地测量被控制量,并求出偏差,进而根据偏差的大小 和正负极性进行控制,而控制的目的是力图减小或消除 所存在的偏差。
自动控制系统:为了实现各种复杂的 控制任务,首先要将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 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机 整体,这就是自动控制系统。
3、随动控制系统(或称伺服系统)
这类系统的特点是输入信号是一个未知函数, 要求输出量跟随给定量变化。如雷达天线跟踪系 统,当被跟踪目标位置未知时属于这类系统。随 动系统是指参考输入量随时间任意变化的系统。 其任务是要求输出量以一定的精度和速度跟踪参 考输入量,跟踪的速度和精度是随动系统的两项 主要性能指标。
应用场合:
1. 控制量的变化规律可以预知。 2. 可能出现的干扰可以抑制。 3. 被控量很难测量。
应用较为广泛,如家电、加热炉、车床等等。
闭环控制
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 而且还有反向联系. 闭环控制又称为反馈控制或按偏差控制。
例 转速负反馈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给系定统电组压成:
反直馈流电电压机
控制系统的组成
比较
r(t) 元件 + e(t)
串联
+
输入 偏差 校正元件
放大元件
信号 - 信号
-
执行元件
扰动
控制对象 C(t)
输 出
主 反 馈
并联校正元件
局部反馈
信
号
测量元件
主反馈
典型自动控制系统方块图
测量反馈元件——用以测量被控量并将其转换成 与输入量同一物理量后,再反馈到输入端以作比 较。
比较元件——用来比较输人信号与反馈信号。
自动控制理论最新版精品课件第5章 频率法
5-1 频率特性的概念
一、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频率响应:系统对正弦输入的稳态响应。
u1 U1 sint
在稳态情况下,输出电压 u2 U2 sinωt
1
•
U2
•
U1
jC
R 1
jC
1
1 j RC
1
1 jT
➢频率特性的定义:
该电路的频率特性
零初始条件的线性系统或环节,在正弦信号作用下, 稳态输出与输入的复数比。
➢与传递函数的关系:
G(j) G(s) s j
•
A() G(j)
U2
•
G( j )
A( )e j ( )
U1
1
1 (T )2
() G(j)
•
•
U 2 U1 arctan(T)
A(ω) 称幅频特性,φ(ω)称相频特性,G(jω) 称为幅相频率 特性。
二、频率特性的求取
➢已知系统的运动方程,输入正弦函数求其稳态解,取输出稳
特征点1: n 时
A,
An 1 2
n
2
特征点2: 令
dA d 0
1 0
0.3
0.5 0.707
r
n
谐振频率 r n 1 2 2 0.707
1
2
谐振峰值 Ar 2 1 2
0.5 0.3
0 0.707,出现谐振
0.707 阶跃响应既快又稳,比较理想(也称为“二阶最佳”)
G( j )
1
1
n
2 n2
2
2
2
n
2
j 1
2 n2
2 n
2 2
n
2
自动控制理论电子教案第5章PPT资料47页
2、典型环节的极坐标图(幅相曲线)
(3)一阶微分环节
(4)振荡环节
G(s)
2 n
( n 0
s2 2 nsn2
0 1)
1
12TsT2s2
(T 1 )
n
G(j)
1
12T2j2T
A()
1
(12T2)2(2 T)2
()
t
g1
2 T 12T
2
t
g1
2 T 12T
180
tg1
2
2T 2T2 1
T 1
低频段: 1
T
高频段:
1 T
时, L()0dB
时, L()2l0g T
两直线交点频率(转角频率):20 lgT0
()tg1T
1 T
0 1
T
() 0 45 90
(3)振荡环节
G(s)
2 n
( n 0
s2 2 nsn2
0 1)
1
12TsT2s2
(T 1 )
n
G(j)
1
12T2j2T
A()
()arcT tg
反映 u o 、u i 的相位差
即为系统的频率特性:为的函数
NOTE: G(s) 1
Ts1
令 s j
G (j ) 1 1 ejarT ctg j T1 12T2
即
A()G(j)
() G(j)
—— 幅频特性 —— 相频特性
定义:
(1)频率响应:正弦输入信号下,系统输出的稳态分 量。
(2)系统的频率响应与正弦输入信号间的关系(复数 比)称为频率特性,用G( j) 表示。幅值比 A()为幅频 特性,相位差 ()为相频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第四和五次)
虚线的终端落在负实轴上
P=1, N=-1/2, Z=1-2(-1/2)=2 该闭环系统不稳定。
24
5-5 频域稳定判据(奈氏判据)
自动控制原理
例4 开环传递函数 G(s)
K
求临界稳定时K的取值
s(s 1)(2s 1)
Im
G( j)
K
j( j 1)( j2 1)
- 3K - K (1- 2 2 ) j (1 2 )(1 4 2 )
(
arctgx
)
0
dx
x2
( arctg 3) 1.21
3
27
5-5 频域稳定判据(奈氏判据)
自动控制原理
1. 奈氏判据的数学基础
设s为复变量,F(s)为有理分式函数
(1)幅角原理:
设在s平面上任一闭合曲线包围了F(s)的Z个零点 和P个极点,并且不经过F(s)的任一零点和极点,则 当s沿闭合曲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圈时,映射到F(s) 平面内的F(s)曲线逆时针绕原点( P–Z )圈。即
-1
0 (b) K Re
K Gb(S) (T1S 1)(T2S 1)(T3S 1)
P=0, NN N 011
闭环不系统稳定。 Z=P-2N=2
Im
0 0
K -1
Re
(c)
Gc
(S)
K (TS1)
P=1,
N
N
N
1 2
0
1 2
Z=P-2N=1-1=0
闭环系统稳定。
21
5-5 频域稳定判据(奈氏判据)
p为开环传递函数在s右半平面的极点个数55频域稳定判据奈氏判据autocumt126com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自动控制原理381imrek10055频域稳定判据奈氏判据autocumt126com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自动控制原理39reim55频域稳定判据奈氏判据autocumt126com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自动控制原理40reimimre增补圆55频域稳定判据奈氏判据autocumt126com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自动控制原理41开环传递函数含个积分环节型系统绘制开环幅相曲线后应从频率0对应的点开始逆时针补画半径无穷大角度为的圆弧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 教学课件 作者 左为恒 周林 演示文稿17(第5章(5))
20
20
0
0.1
1 40 10
60
(1)容易写出:
G(s)H (s) s(
1
K s 1)( 1
s 1)
0.1 20
20
而 20 lg K 0 K 10 10
G(s)H (s)
10
s( 1 s 1)( 1 s 1)
0.1 20
(2)先求剪切频率(截止频率):
2
0
lg
10
L (
50
G' ( jg1)
50 0.1 500
10
500
G'(
jg 2 )
20
G' ( jg 2 )
20 500
0.04
500
G' (
jg 3 )
0.05
G' (
jg 3 )
0.05 500
0.0001
由奈氏判据,欲使系统闭环稳定,应有:
K
G'(
jg1 )
1
K
1/
G'(
jg1 )
1 0.1
为v•π/2的垂直线,自上而下地与φ(ω) 曲线相连.
L()
v 1
0
( )
0
/2
(N 0)
L()
v2
0
( )
0
(N 1) 8
4、奈氏判据的另一种形式 奈氏判据也可表示为:
N
N
N
P 2
系统闭环稳定的充要条件是:逆时针包围 (-1,j0)点的次数,与顺时针包围(-1,j0) 点的次数之差,应为p/2(p为开环极点位于s 右半平面的个数).
试用对数频率特性判据判别系统闭环的稳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五章
1 幅相频率特性
• • •
曲线或极坐标图。 在复平面,把频率特性的模和角同时表示出来的图就是 幅相曲线或极坐标图。 它是以 为参变量,以复平面上的矢量 G ( j ) 表示的一 种方法。 例 惯性环节幅相频率特性
G ( j ) k 1 jT k 1 T
2 2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称奈奎斯特(Nyquist)
模从- 相角从-/2-3/2
-1
Im
ω
∞
Re
ω ω
0
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例题2
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例题3
系统开环传函:
G (s)
-1 -1 0.05 0.1 1 2 10 100 -2 -90°
20 lg 40 20 lg 1 0 . 05 20 lg
L( )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
5-3 典型环节及开环频率特性 一、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p177
•要求掌握以下各环节幅相频率特性及对数频率 特性。
比例环节、微分环节、 积分环节、 惯性环 节、 振荡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 二阶微分 环节、 延时环节。 非最小相位环节 开环传函中包含右半平 面 的零点或极点。
比例 G( s ) k , G( j ) k , 积分 ( s ) , G ( j ) G , s j 微分
1 1
k, 0
1
, 90
G( s ) s, G( j ) j ,
, 90
惯性环节(对比一阶微分环节)
G( s) 1 Ts 1 1 1 T
s
G ( j ) e
j
cos j s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Ⅳ 0
Ⅰ
R e j
e j
Ⅲ
Ⅱ
17
S平面
下面讨论增加的第Ⅳ部分小半圆在Gk(s) 平面的映射: 当s沿小半圆移动时,有
0 Ⅳ 0
Ⅰ
R e j
e j
s lim e
0
m
j
Ⅲ
Ⅱ
Gk ( s ) s lim e j
0
21
[例]某Ⅱ型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如下图所示,且s右半平面 无开环极点,试用奈氏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 [解]:首先画出完整的奈氏 曲线的映射曲线。如右图:
0
0
1
从图上可以看出:映射曲线顺时 针包围(-1,j0)两圈。因 P 0 , 所以 Z P N 0 ( 2) 2 , 闭环系统是不稳定的。
18
S平面
下面讨论增加的第Ⅳ部分小半圆在Gk(s) 平面的映射: (a)对于Ⅰ型系统: 这一段的映射为:半径为 , 角度从 变到 的右半圆。
2 2
0 Ⅳ 0
Ⅰ
R e j
e j
Ⅲ
I m 0
Ⅱ
Gk(S)平面
Re
2 0
第1个问题:先假设F(s)在虚轴上没有零、极点。按顺时针方 向做一条曲线包围整个s右半平面,这条封闭曲线称为乃奎斯 特回线,简称奈氏回线。如下图:
Ⅰ 0Ⅲ jFra bibliotek e j
Ⅱ
它可分为三部分:Ⅰ部分是正虚轴, 0 Ⅱ部分是右半平面上半径为无穷大的半圆; s R e j , R ,从 ; 2 2 Ⅲ部分是负虚轴, 0 。
5
二、乃奎斯特稳定判据:
设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 k ( s ) G( s ) H ( s ) K g M ( s) N ( s)
闭环特征多项式
F ( s ) 1 G( s ) H ( s ) 1 K g M ( s) N ( s) N ( s) K g M ( s) N ( s)
Re
20
[例]某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如下图所示。开环系统在s右半平 面没有极点,试用乃氏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 [解]:显然这是Ⅰ型系统。先根据 乃氏回线画出完整的映射曲线。
0
从图上看出:映射曲线不包围 (-1,j0)点,所以 N = 0 , 而 P 0 ,故闭环系统是稳定 的。
1
可见,F(s)的极点就是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开环 极点)。
6
设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 k ( s ) G( s ) H ( s ) K g M ( s) N ( s)
闭环传递函数
( s ) G( s ) G( s ) 1 G( s ) H ( s ) F ( s )
可见,F(s)的零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闭环 极点)。
乃氏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解]:开环极点为 1 ,
1 j 2都在s左半平面, 所以 P。乃氏图如 0 右。
从图中可以看出:乃 氏图顺时针围绕 (-1,j0) 点2圈。所以闭环系统在s 右半极点数为:
Z P N 0 (2) 2
闭环系统是不稳定的。
14
上面讨论的乃奎斯特判据和例子,都是假设 虚轴上没有开环极点,即开环系统都是0型的, 这是为了满足幅角定理的条件。 对于Ⅰ、Ⅱ型的开环系统,由于在虚轴上 (原点)有极点,因此前述的乃氏路径不满足幅 角定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重构乃奎斯特 回线。
12
[例]开环传递函数 Gk ( s ) 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解]:开环系统的乃氏 图如右。
K ,试用乃氏判据 (T1 s 1)(T2 s 1)
系统在s右半平面没有 开环极点 乃氏图不包围(-1,j0) 点 故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13
52 [例]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k ( s ) ,试用 2 ( s 1)(s 2 s 5)
7
对于一个控制系统,若其特征根处于s右半平面,则系统 F ( s ) 1 G( s ) H ( s ) 的零点恰好是闭环系统的极 是不稳定的。 点,因此,只要搞清F(s)的的零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就可 以给出稳定性结论。如果F(s)在s右半平面的零点个数为零, 则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我们这里是应用开环频率特性研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开环频率特性是已知的。设想: 如果有一个s平面的封闭曲线能包围整个s右半平面,则 根据幅角定理知:该封闭曲线在F(s)平面上的映射逆时针包 围原点的次数应为: N F ( s ) |右半极点数 F ( s ) |右半零点数
0
K ( i s 1) s (Ti s 1)
i 1 j 1 n
K j e (lim e j )
0
s lim e j
0
当 从 变化到 ,在 G ( s ) 平面上的映射曲线将沿 k 2 2 着半径为无穷大的圆弧按顺时针方向从 变化到 。 2 2
9
第2个问题: 对于实际的系统,G(s)H(s)中n≥m,当 s→∞时, lim F ( s ) lim[1 G ( s ) H ( s )] 常数
s s
这意味着当s沿着半径为无穷大的半圆变化时, 函数始终为一常数。
由此可知,平面上的映射曲线CF是否包围 坐标原点,只取决于奈氏路径上虚轴部分的映射, 即由 j 轴的映射曲线来表征。
3
一、映射定理(幅角定理):
F ( s) K1 ( s z j )
j 1 n
设
(s p )
i i 1
n
对于s平面上的每一点,在F(s)平面上必有唯 一的一个映射点与之对应;同理,对于 s平面上 的任意一条不通过极点和零点的闭合曲线 Cs,在 F(s)平面上必有唯一的一条闭合曲线CF与之对应。 若s平面上的闭合曲线Cs按顺时针方向运动,则其 在平面上的映射曲线CF的运动方向可能是顺时针, 也可能是逆时针,它完全取决于F(s)本身的特性。
开环系统右半极点数 闭环系统右半极点数
当已知开环右半极点数时,便可由N判断闭环右极点数。
8
这里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如何构造一个能够包围整个s右半平面的封闭曲线,并且 它是满足幅角条件的?
2、如何确定相应的映射F(s)对原点的包围次数N,并将它和 开环频率特性 GK ( j ) 相联系?
10
乃奎斯特稳定判据: (1)如果开环系统是稳定的,即P=0,则闭环系统稳定的 充要条件是 Gk ( j )曲线不包围 ( 1,j 0) 点。 (Z P N 0 )
(2)如果开环系统不稳定,且已知有P个开环极点位于s 的右半平面,则其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Gk ( j ) 曲 线按逆时针方向围绕(-1,j0)点旋转P周。 (Z P N 0 )
自动控制原理
第5章 第4讲 奈圭斯特稳定
荆楚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一、教学目标:
掌握乃奎斯特稳定判据
,能够熟练运用稳定判据判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乃奎斯特稳定判据、相对稳定性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课后作业: P154 T6-13,T6-14 T6-17
( )
0
o
180o
奈氏图
Bode图
23
临界稳定点:(-1,j0)点 乃氏图中 (-1, j0)点以左负实轴的穿越点对应伯德图 中L(ω )> 0范围内的与-180°线的穿越点。 正穿越(相角增大)对应伯德图中L(ω )> 0范围内 随着ω的增加相频特性从下而上穿过-180°线。 负穿越(相角减小)对应伯德图中L(ω )> 0范围内 随着ω的增加相频特性从上而下穿过-180°线。
15
三、虚轴上有开环极点时的乃奎斯特稳定判据
具有积分环节的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Gk ( s ) K ( i s 1) s (T j s 1)
j 1 i 1 n m
可见,在坐标原点有 重极点。若取乃氏回线同上时 (通过虚轴的整个s右半平面),不满足映射定理。 为了使奈氏路径不经过原点而仍然能包围整个s右半 平面,对奈氏路径作如下修改: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无 穷小做右半圆,使乃氏回线沿着小半圆绕过原点。
2
5-4
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为了保证系统稳定,特征方程 1 G( s ) H ( s ) 0 的全部根,都必须位于s左半平面。
乃奎斯特稳定判据正是一种将开环频率响 应 G( j ) H ( j ) 与 1 G( s ) H ( s ) 在s右半平面内的 零点数和极点数联系起来的判据。 因为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可以由开环频率响 应曲线图解确定,无需实际求出闭环极点,所 以这种判据在控制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1
开环幅相频率特性 Gk ( j ) 曲线 从0 和 从 0 部分是关于实轴对称的,运用乃氏判 据时,可以利用对称性把乃氏曲线补全,再进行判 断;也可以只画出的部分来判断,如果系统稳定, 则应有 N P 。
2
当 Gk ( j )曲线恰好通过 ( 1,j 0) 时,说明闭环 系统有极点落在虚轴上,系统也是不稳定的。
22
临界稳定点:(-1,j0)点
五、根据伯德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开环系统的极坐标图(奈氏图)和对数坐标图(Bode 图)的对应关系: 1、奈氏图上单位圆对应于Bode图上的零分贝线; 单位圆以外对应
Im 0 -1 0 Re
L( ) 0dB
2、奈氏图上的负实轴对应于Bode图上的-1800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