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章、政府补助对民营企业可持续成长理论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政府补助对民营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影响理论分析

相关理论:

1、委托代理分析

委托代理理论产生的基础是非对称信息的博弈。非对称信息是指参与某项活动的参与者获得的而另外一些参与者无法获得的信息。委托代理关系是指某个或者某些行为主体根据某种契约(包含显性的和隐含的契约),雇佣、指定另外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提供服务,被雇佣的行为主体代替前者进行决策,并根据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获得相应的报酬。以上关系中的授权者及委托人,后者即代理人。但是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存在不一致,委托人和代理人追求的是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显然这会导致委托人和代理者的利益冲突。如果委托人不能利用合理的制度来对代理人进行监督,代理人可能会产生投机行为,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并有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政府对企业进行财政补助的过程中就存在明显的委托代理关系,政府将资金补助给企业,作为委托人,政府希望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实现增长,并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企业作为代理人可能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为了自身目标的最大化而没有合理的、按照政府期待的方式进行使用,甚至在某些民营企业中代理人就是民营企业的经营者,经营者的投机行为会同时对委托人(政府)和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害。所以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来监督企业的行为,防止政府利益受到损害;或者对企业实行合理的激励,是企业更合理的使用政府补助。

2、信息不对称分析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不同的参与者对信息的了解村子差异性。能够充分掌握信息的参与者,往往能够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谋求有利地位,而不能充分把握信息的参与者,一般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由上述委托代理理论可知政府补助企业的过程中,政府是委托者,企业是代理者,两者之间可能会存在信息不对称。当政府给企业补助一些资金后,资金流向了哪里、企业是如何使用这笔资金的以及企业使用这笔资金的效果和效率如何,这些信息政府都不可能完全获得。当政府不能完全掌握这些信息时,企业就有可能做出损害政府利益的行为,或者利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骗取政府的补助资金。

所以政府在对企业进行监督时,应该尽量打破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使企业使用补助

的信息做到透明化,降低企业的投机行为。

3、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由弗里曼在1984年提出,《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做了明确的阐述: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了使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综合平衡而进行的管理活动。该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与利益相关者息息相关,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只是某些利益主体的利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有很多,凡是受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都是利益相关者,例如股东、企业管理者、员工、上下游供应商、客户、政府、企业所在的社会、自然环境等。所以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除了给股东的利益,还应该考虑企业员工的利益,政府的利益,以及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政府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希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带来税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反过来,企业也是政府管理活动中的利益相关者,政府委托企业实行某种经济政策,有时会给企业的利益带来损害,所以政府通过政府补助的方式来平衡企业的利益损失。政府和企业是相互作用的一对利益相关者,政府科学的决策和治理能给企业带来好的经营环境,提升企业的利益,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贡献社会效益帮助政府实现其管理目的。

目标一致性理论分析

目标一致性理论是指在在建立评价系统时,系统目标、评价目的和评价指标三者应该达成一致,这是构建有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如图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政府-企业是一个系统,如果要对政府补助企业的这种行为进行效率方面的评价就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目标决定一切活动,政府补助企业的系统中,系统目标就是企业合理的利用补助资金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能否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成长,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本文的评价目标是评价企业获得政府补助后能否可持续成长,这与系统目标是一致的。本文需要构建评价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的指标体系,所以指标构建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指标与评价目的和系统目标具有一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