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歌赏析选

合集下载

《钱塘湖春行》诗词赏析

《钱塘湖春行》诗词赏析

《钱塘湖春行》诗词赏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春景的诗歌。

通过对春天的湖光山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以下是关于这首诗歌的详细赏析,主要从内容概括、创作背景、语言特点、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诗人情感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内容概括《钱塘湖春行》主要描绘了春天西湖的美景,通过对湖光山色、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

诗人漫步在湖边,欣赏着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二、创作背景白居易在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出任杭州刺史,创作了《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歌。

当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湖光山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三、语言特点1.简洁明了:白居易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语言质朴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

2.生动形象:诗人运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如“乱花渐欲迷人眼”,“几处早莺争暖树”,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动物的活动。

3.韵律和谐:诗歌的韵律和谐,富有音乐性,读起来节奏感强,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主题思想《钱塘湖春行》的主题思想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通过对春天西湖美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

这种主题思想贯穿于诗人的作品中,体现了白居易的人生观和自然观。

五、艺术手法1.寓情于景:诗人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将情感融入到景色之中,使得诗歌的表达更为含蓄和深刻。

2.细腻描绘: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对春天的景色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使得诗歌的画面感十分强烈。

3.对比手法: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早春与晚春、动物与植物进行对比,突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生命的力量。

六、诗人情感在《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歌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形象的词语,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同时,通过对春天西湖美景的描绘,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慨。

白居易的诗鉴赏精选4篇

白居易的诗鉴赏精选4篇

白居易的诗鉴赏精选4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白居易的诗鉴赏精选4篇白居易——《夜雨》鉴赏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歌原文赏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歌原文赏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歌原文赏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歌原文赏析「篇一」《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译文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大林寺桃花》注释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

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

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大林寺桃花》赏析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片始盛的桃花。

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

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

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诗歌鉴赏】白居易《长相思别情》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白居易《长相思别情》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白居易《长相思别情》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白居易《长相思?别情》原文及翻译赏析白居易《长相思?别情》原文汴水流,泗水流,流至瓜州和古渡头,吴山点点恨。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短春草?别情》译者、汴水敦: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2、泗水:来源于山东泗水,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向淮河。

3、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4、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5、悠悠:深长的意思。

白居易《短春草?别情》赏析《长相思?别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词作品,这首词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味深的特点。

《短春草》这首词写下的就是一位女子倚楼思念亲人的情形。

在光亮的月光下,年长的女子,凝视着脚下悠悠的流水,眺望着远处绵绵的群山,寂寞绝望的身影,充满著了忧伤疲惫面容。

思女的形象深邃而又仿佛很准确。

词的上阙连用了三个“流”字,写出了水的蜿蜒曲折,悠远绵长,也酿造了一种低徊缠绵的情韵。

“吴山点点愁”为本阙点睛之笔。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如果没有后边“吴山点点愁”,则没有任何意义。

而有了“吴山点点愁”,那悠悠的流水仿佛也就蕴含了绵绵的思念与哀愁。

下阙属格两个“悠悠”,更平添了愁思的绵长与猛烈。

“思悠悠,怨悠悠,怨至归属于时Azy休,”“归属于”了吗?“休”了吗?没,只是一个空想,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月明人倚楼”。

诗人运用浅显流畅的语言,和谐舒缓的音律,以“恨”写“爱”,巧妙而又明了地勾画出了思女形象,表现出了思女复杂的感情。

特别是那悠悠的流水和皎洁的月光,更烘托出了无限哀怨忧伤的情怀,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深、词义蕴藉的特点。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古诗赏析优秀4篇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古诗赏析优秀4篇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古诗赏析优秀4篇篇一: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古诗赏析篇一《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背景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

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

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

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二: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赏析: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暮江吟白居易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精选5篇)

暮江吟白居易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精选5篇)

暮江吟白居易白居易《暮江吟》赏析(精选5篇)《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

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下是勤劳的小编阿青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5篇暮江吟白居易的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篇一今天,我上第四课《古诗两首》,我像以往一样在理解诗的字,词,句上作了准备。

在教学《暮江吟》时,当学生自读古诗说了"暮","吟","残阳"的意思之后,要来说说重难点字"瑟瑟"的意思了,哪知道一个成绩不错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想说了:生:江面上有些颜色是红彤彤的,有些是深颜色的,因为江两岸的树木倒映有水中加上水里面水草的颜色,颜色深一些。

师:刚好是半江红彤彤,半江深颜色吗生:不是的,诗上说说的,真正的是不一定的。

师:那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半江……半江……生:是为了读起来好听。

师: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江面上那感觉是怎样的生:被夕阳照到的水面波光粼粼,霞光倒映在水中是那么漂亮,有的像……有的像……生:垂柳下的水面,被遮住了脸,飘拂的枝条倒映在水中,加上这些地方特别浅,水草都隐约能看见……生:还有一些江面,颜色会变,夕阳西下了,刚才还是紫红的,现在冷下来了。

我在课堂上很惊讶,惊讶四年级学生有如此的想象力,我为之兴奋,但我马上冷静下来,在接下去两句诗的理解上,我马上转换了方法,顺势利导,问学生,诗人除了看到这些如此美丽的景象外,还看到了些什么同学们很自然而然地去轻声念了那剩下的两句古诗,说出了大致的诗中描述的景象,在大概理解了这两句诗的意思之后,我问学生"可怜"是真的可怜吗很多学生来不及举手就说,"是可爱",因为看到了这么美,有趣的景象,诗人觉得很可爱。

重难点字的意思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没有看注解自然而然得体会到了。

白居易的诗歌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诗歌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诗歌诗词赏析白居易的诗歌赏析1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

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2、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

“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

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赏析优选篇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赏析优选篇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赏析优选篇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赏析 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翻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9.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细致描绘夕阳与夜景的韵味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细致描绘夕阳与夜景的韵味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细致描绘夕阳与夜景的韵味《暮江吟》是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其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意境广受赞誉。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二、译文及注释译文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三、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白居易作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途中沿长江作此诗。

1、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1)景物描绘:前两句描绘了夕阳西沉时江面的绚丽景象。

残阳(即快要落山的太阳)将余晖酒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几乎是贴着江面照射过来的情景,给人一种亲切、安闲的感觉。

同时,“半江瑟瑟半江红”通过色彩对比,展现了江水受光部分呈现红色,未受光部分则呈现碧绿色的美丽景象。

(2)语言运用:“铺”字的使用非常巧妙,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夕阳的柔和光线,还赋予了画面一种平静而壮观的视觉效果。

同时,“瑟瑟”和“红”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色彩感和层次感。

(3)情感寄托:诗人将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后两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时间转换:第三句“可怜九月初三夜”引入了时间的转换,从黄昏过渡到夜晚。

这里的“可怜”是可爱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九月初三这个夜晚的喜爱之情。

(2)景物描绘: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新月初升时的夜景。

白居易《忆江南》赏析:诗人笔下的江南春色与深情回忆

白居易《忆江南》赏析:诗人笔下的江南春色与深情回忆

白居易《忆江南》赏析:诗人笔下的江南春色与深情回忆《忆江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原题为《忆江南三首》,但通常人们提及的主要是其第一首,这首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无限怀念与赞美。

作品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译文及注释译文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创作背景白居易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又先后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因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他后来定居洛阳,犹忆江南旧游,于是创作了《忆江南三首》。

关于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一。

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

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唱和白居易的词,其小序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刘禹锡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作品赏析1、语言与结构《忆江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色图。

全诗仅五句,二十七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画面感和深厚的情感。

开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喜爱与熟悉,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白居易《咏菊》原文翻译及古诗赏析

白居易《咏菊》原文翻译及古诗赏析

白居易《咏菊》原文翻译及古诗赏析《咏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诗。

这首诗描写了在寒霜中傲然而立的菊花,诗人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咏菊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咏菊》原文唐代: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咏菊》翻译译文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断,荷叶倾倒。

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注释①金粟:黄色的花蕊。

《咏菊》赏析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惟有那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开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香。

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

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

用霜降之时,芭蕉的新折和荷叶的残败来反衬东篱菊的清绝耐寒。

此诗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

整诗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的。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赏析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赏析

白居易《卖炭翁》诗歌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卖炭翁》解释: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两句诗用同情的口吻,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

当时正是“夜来城外一尺雪”的寒冬季节,身上只穿着单衣的老翁照理应该盼望着天气和暖起来,可是他却巴望着更冷一些,因为天气一暖,他的炭也就不值钱了。

两句诗只写了老翁的一个心理活动,便把当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痛苦有力地揭示了出来。

【原文】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一车炭一千多斤,太监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注释】1.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2.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3.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白居易买花诗歌鉴赏

白居易买花诗歌鉴赏

白居易买花诗歌鉴赏白居易的《买花》是一首流传甚广的著名诗作,通过对花卉购买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美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下面是这首诗的赏析:诗词的整体意境《买花》一诗开篇就有“朝代更替,风俗变迁”之句,表现了时光流转、变化无常的历史进程。

而后面的“浅斟低唱,深情化蝶”等词句则勾勒了一幅雅致的画面,展现出一种含蓄的情感和人间美好的一面。

这首诗通过一对对比的形象,表现出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

如何欣赏诗词首先要读懂诗词的字面意思,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比如隐喻、比喻、拟人等手法。

然后通过诗歌中的形象描写、情感表述等方面,体验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对诗歌的欣赏,还可以从中得到对生活、世界的启迪。

诗句分析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这一句描绘了江南的风景美丽,但诗人已经对这一夸赞变得有些厌倦。

可以说这是诗人对于日常生活美好而又常见的事物的情感体验和感叹,也有一定的情感亲近感。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两句是对江南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表现出江南的景色美丽,抓住了东方美学的精髓。

首句所用的“红胜火”比喻,描绘出太阳升起照射下的江花的艳丽美丽。

后句则借用了“蓝如”之类的比喻,表达出春天江水的清澈多姿。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两句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秋季晚上的月色和露珠。

首句暗示了中秋佳节已过,人们值得同情,触动了人们的感情。

后句中用了“似”这一修辞手法,巧妙地表现出诗人对于月色和露珠的情感评价。

4.白露未晞宁知道,鲜花了却催人老。

这两句描写了鲜花的短暂,暗示生命的短暂。

其中的状貌修辞“白露未晞”请意读者注意,表达的是早晨露珠还未干的意像。

下句则运用了反讽,可怜鲜花既然如此美丽,可又过于短暂,意味着人生百态的无常和缺憾。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表现出诗人的人生观和对美的崇拜。

春天的美好景色,蔚为大观,而那一枝只垂在墙壁上的红杏,则体现出诗人对于美好、新鲜事物的向往。

白居易经典诗词九篇含赏析

白居易经典诗词九篇含赏析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凄凉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往。

注释昔年:去年、以往。

湓浦:今名龙开河。

源出江西瑞昌西南青山,东流经县南至九江市西,北流入长江。

唐代: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及注释译文去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

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

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

从逻辑上应该“明、曲江池畔、朝廷盛会欢饮图。

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召唤其昔日的觥筹交颔联的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

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

可是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

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

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更多承载了怀乡思亲。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产生而寄寓感情的。

不过月亮也会出现时间概念,它却成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春江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这些诗句里的月亮意象无不指向时间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给个体生命的怅惘痛苦。

白居易 《望江南》赏析

白居易 《望江南》赏析

【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行人吃语】一、刖≡i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赞叹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形容美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他留.卜传说“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他书写农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他同情百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他说尽沧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他的诗老妇能吟,童子会唱。

在他离世以后,皇帝写诗悼念他“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是谁?他就是有着“诗魔”和“诗王”之称的白居易。

他的诗取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浅近、通俗易懂,风格淡泊悠远,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宋朝大文豪苏轼也是白居易的粉丝。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大唐最著名的诗人白居易,去领略他创作的两首词作《望江南》的魅力!二、鉴赏《望江南》这两首词大约写作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此时的白居易已经六十四岁,退居洛阳,回忆青年时期的江南漫游,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在这里,我们只对前两首作赏读。

第一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开头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只用“江南好”三字缓缓道出。

江南好在哪里?我们如何得知?接下来诗人不疾不徐说来:“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的意思。

“曾谙”,曾经熟悉。

“旧曾谙”,先前曾经很熟悉。

诗人有绝对的发言权。

年年岁岁,朝朝暮暮,来来往往,打从那片江南走过,风景便永远驻足在诗人的心头。

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再度回忆起江南的种种过往,只一个“好”字概括!诗人对江南深厚而诚挚的思念,以平淡无奇的语气缓缓道出,却透露着非凡而动人的力量。

这便是典型的语浅情长!江南好,你走过,你熟悉过,你喜欢,但你总要给别人说出江南究竟好在哪里?而偌大的一个江南,风景又从何描绘呢?诗人的妙笔停在“江南”的“江”上。

【诗歌鉴赏】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原文首先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第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第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白居易纪念江南三诗札记、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2.熟悉(ān):熟悉。

3、江花:江边的花朵。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色如蓝色:绿色比蓝色更绿。

蓝色,蓝色的草,它们的叶子可以制造青色染料。

5、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6、吴宫:指苏州西南部灵岩山Fu Chai王吴为西席建造的官娃宫。

7、竹叶:酒名。

即竹叶青。

亦泛指美酒。

8.吴娃:原来是吴国一位美女的名字。

醉芙蓉:描述歌舞伎的美丽。

9、早晚:犹言何日,几时。

白居易纪念江南三首诗的翻译其一长江以南的风景多美啊。

这如画的风景早已为人所熟悉。

春天来了,太阳从河边升起,把河边的花儿照得比火还红。

青草比河水更绿。

人们怎能不怀念江南?其二江南最令人难忘的记忆是杭州,它就像天堂:参观灵隐寺,在明月里寻找桂子,爬上县亭,躺在上面,欣赏钱塘江涨落的潮水。

我什么时候能再来?其三江南的记忆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

喝下吴宫的酒,春天的竹叶,看看吴宫的歌女们像迷人的芙蓉一样跳舞。

我们总是在早上和晚上再见面。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赏析《江南三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

白居易曾在杭州刺客两年,后来在苏州刺客一年多。

年轻时,他在长江以南游荡,住在苏州和杭州。

他对江南有相当的了解,所以江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他因病离开苏州刺客的职位时,他在返回洛阳十多年后写了这三首歌《忆江南》。

第一首诗总是关于江南的记忆。

它选用江花和泉水,在日出和春光的衬托下显得十分明媚,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光明媚的景象;第二首诗描绘了杭州之美,通过山庙寻桂、钱塘观潮的画面印证了“江南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记忆;第三首诗描绘了苏州的美丽。

白居易《秋雨夜眠》诗歌鉴赏(共9篇)

白居易《秋雨夜眠》诗歌鉴赏(共9篇)

白居易《秋雨夜眠》诗歌鉴赏〔共9篇〕篇1:白居易《秋雨夜眠》诗歌鉴赏白居易《秋雨夜眠》诗歌鉴赏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秋雨夜眠”是古人写得腻熟的题材。

白居易却能开拓意境,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展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闲闲淡的老翁形象。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这就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未见风雨,尚且如此凉冷,加上秋风秋雨的袭击,自然更感到寒气逼人。

运用这种衬叠手法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增强诗的感染力。

次句点明人物。

“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卧迟”写出老翁的特性。

老年人瞌睡少,宁可闲坐闭目养神,不喜早上床,免得到夜间睡不着,老翁假设不是“卧迟”,恐亦难于雨声中“睡美”。

以“灯灭后”三字说明“卧迟”时间,颇耐人玩味。

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虚,具有闲淡的情怀。

以上两联是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

诗的`下半那么从老翁睡醒之后情况作进一步描绘。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老翁的“睡美”。

才三秋之夜已经要烤火,突出老翁的怕冷。

夜已经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与首句遥相照应,写气候对花木和老翁的影响。

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

“霜叶满阶红”,夜来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多么冷酷的大自然啊!从树木移情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岂能无感触!然而“老翁”却“晓晴寒未起”,对它漫不经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静淡泊。

全诗紧紧把握老翁秋雨之夜安眠的特征,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译文及鉴赏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译文及鉴赏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译文及鉴赏《忆江南三首》是由白居易所创作的,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

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

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忆江南三首》,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忆江南三首》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忆江南三首》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

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江南的回忆,最让人容易想起的就是杭州:游走在天竺寺中寻找中秋盛开的桂花,登上郡亭枕卧其上,观赏起落的潮头。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容易想起苏州的吴宫。

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忆江南三首》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竹叶:酒名。

即竹叶青。

亦泛指美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 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 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 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 “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 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 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 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 满青春活力;
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 感真挚。
(2)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 各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欢悦、惊喜。
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 蓄委婉;末句则卒章显意,“断 人肠”直抒别情。前三句蓄势 (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 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九.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 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 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三.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唐代诗人元稹。他曾和白居易一起 倡导“新乐府”运动。写这首诗时,元稹被 贬通州(四川),白居易正在被贬江州(江 西)的途中。
1.向来诗家最忌重复,小诗尤其如此。 可这首绝句一反故常,四句三用“灯” 字,以“灯前”、“灯残”、“灭灯” 三个意象,前后映照,突出时间漫长, 环境阴森,心情灰暗
①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好诗,以极 其通俗简练的语言说出了一个千古颠扑 不破的真理,这真理是什么?请作具体 的分析。
【解题指要】颔联所含的哲理是 从对“试玉”和“辨才”两件事 的阐述中体现出来的,总结起来 不难。
只有凭长期的实际考察,才能识 别形形色色披着各种伪装的人。
②诗人在结尾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假设, 虽然从表面上看是非常无理的,甚至是 荒唐的。这样写妙在那里?
现在的句子好。理由有三点: “醉”为下文“醉折”铺垫,使 起句与次句联系紧密;
起、承两句重复使用“花”和 “醉”二字,相映成趣;
首句为三四句写“忽忆”伏笔, 可见转句波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 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①刘熙载《艺概》中说:“香山用常得奇,此境 良非易到。”请结合这句话谈谈这首诗的主要特 色。
【解题指要】王安石有诗云:“看似寻常最奇 崛,成为容易却艰辛”。白居易诗歌语言特点 是“白”,“白”而有味,这是很难做到的, 这一点要牢记,再加上创作时代背景,要答好 就不难了。
这首诗自然平直,如话家常,不假雕饰 的抒情诗中,诗人伤战乱,想家人,道 出了那一个时代人民的心声,且感情浓 郁。
(1)两位作者在寻觅春天的方法上 有所不同,请找出相关的两句来。
白诗是“长恨春归无觅处”。 黄词是“除非问取黄鹂”。
(2)上述诗、词反映的作者感情的共同 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两位作者的感情的共同点是 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不同 点是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 充满惊讶和喜悦;黄庭坚没 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 和苦闷。
②诗人对孤雁和秋蓬的传神描绘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这一描绘揭示了什么?
【解题指要】比喻是诗词创作最常用的 修辞手法,要看出并不难,至于诗中所 揭示的内容大多与时代和作者的身世有 关。
用比喻修辞手法。极其深刻地揭 示出那个时代国家的动乱,人民 的无尽苦难。
六.白云泉①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十.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飐 风:在水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 发的簪子。
(1)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 的异同点。
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 劳动,辛勤劳作。
“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 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 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 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 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 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 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 片依依惜别之情。
(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 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2.全诗最后以景结情。其中的 “风浪”既实指 也喻指
江中的狂风巨浪
险恶的政治风浪或诗人心中的悲愤 不平的感情。
3.这首绝句,字面上“读君诗”,
主题则应是“忆斯人”,表达诗人
在《琵琶行》中所说的

”的感慨。
同是天涯沦落人
四.放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赏白 析居 选易
诗 歌
一.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帮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1.谁在“计程”?谁“今日到梁州”?
白居易(或:作者与李十一) 元九(或:元稹、故人)
2.据白居易的《三梦记》记载,首句原 为“春来无计破春愁”。你认为改句与原 句相比哪个好?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 俗)(意思答对即可)
八.送杜十四之江南 白居易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哪些含 义? “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 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 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 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 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注] ①白云泉在苏州市西二十里,号称“吴中第一 水”。自白居易题以绝句,白云泉遂名显于世。 白居易贬官江州后,济世抱负渐减,随遇而安、 独善其身的思想日增,反映了其后期人生观的 一个侧面。
1.诗评家说“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 极为传神。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同意。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 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 自由流泻,从容自得。表现了白 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娴静雅 致的神态。连用两个“自”字, 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逍遥 惬意。
【解题指要】“愈远于理,则愈显得情之痴, 也就愈觉得妙想独步,所以语愈荒诞,情愈炽 烈,心愈真诚。”这句话要背下来,一看到类 似的题目,套上去用就是了。
因为这是真情的流露,所以使读者思而 生趣。从表现手法上看,愈远于理,则 愈显得情之痴,也就愈觉得妙想独步, 所以语愈荒诞,情愈炽烈,心愈真诚。
五.自河南经乱 白居易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释】
①诗共五首,这是第三首。②决:判断。狐疑:犹豫 不决。钻龟:古代用龟甲占卜要钻要灼,用它的裂纹 来卜吉凶。祝蓍:古代占卜的一种方法,取蓍草的茎 以卜凶吉。③试玉:作者自注说:“真玉烧三日不 热。”辨才:作者自注说:“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 ④周公:周武王之弟姬发,历史有名的大圣人。他害 怕流言蜚语,因为管、蔡、霍三叔诬陷周公要篡夺周 成王之权。王莽:他未篡位时伪装谦恭,蒙蔽了一部 分人。⑤向使:当初假使。
2.本诗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 请结合诗句加以解说。
用泉水激起的波浪象征社会 风浪。意在象外,理趣盎然。
七.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 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 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 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 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 适之感。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
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 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 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 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 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 这可爱的夜晚。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
①时难:指河南兵乱。世业:祖先留下的遗产。羁旅: 寄居外地。西东:即“东西”倒装。②寥落:荒废的 意思。干戈:指战乱。骨肉:兄弟姐妹。③吊影:对 影感伤。九秋:深秋。蓬:草本植物,秋天常被风连 根拔起,在空中飞转。喻迁徙离散或客旅行踪无定。 ④垂泪:掉泪。乡心:思念故乡之情。五处:指标题 中浮梁等五个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