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复习教案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光现象的章节,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
详细内容涉及: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影的形成。
2.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种类及作用、视深与视距。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
5.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源、幻灯片等。
2. 学具:学生用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彩虹、透镜成像等光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例题讲解:(1)光的传播: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是多少?(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3)光的折射:透镜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4)光的色散:彩虹是如何形成的?3. 随堂练习:针对例题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学生讨论:针对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答疑惑。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影的形成。
2.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种类及作用。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
5.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举例说明。
(2)简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3)分析透镜成像规律,并解释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光现象》复习教案
《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规律,理解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3. 通过光学现象的探讨,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光的色散现象。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规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光屏、白纸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水中倒影、彩虹、透镜成像等,引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现象,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 光的传播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光的传播规律,学生跟随教师思路进行学习。
3. 光的反射教学活动:讲解反射定律,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反射现象,并进行随堂练习。
4. 光的折射教学活动:讲解折射定律,演示凸透镜、凹透镜的折射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光的折射。
5. 光的色散教学活动:通过三棱镜分解白光,让学生观察彩色光谱,解释色散现象。
6. 光的波长与频率教学活动:讲解光的波长、频率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光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折射定律: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
4. 光的色散:白光分解为彩色光谱。
5. 光的波长与频率:光的性质及影响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规律。
(2)画出光的反射、折射示意图,并解释其原理。
(3)解释光的色散现象,以及与光的波长、频率的关系。
2. 答案:(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界面时发生反射、折射。
(2)反射示意图: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界面法线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折射示意图: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在界面法线两侧,入射角与折射角遵循斯涅尔定律。
2024年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2024年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光现象》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光纤通信和激光应用等。
重点聚焦于光的传播原理、反射和折射定律、色散现象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使学生了解光的色散原理,以及光纤通信和激光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的应用,光纤通信和激光技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光纤通信模型、激光笔。
2. 学具: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到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复习光的反射现象。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定律。
(2)通过实际例子,解释光的色散现象。
(3)介绍光纤通信和激光技术。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用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进行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
(2)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现象。
4. 小组讨论(15分钟)(1)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光纤通信和激光技术的优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定律。
2. 光的色散原理。
3. 光纤通信和激光技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定律。
(2)解释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论述光纤通信和激光技术的优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定律:光的传播是直的,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遵循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2)光的色散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的。
第四章光现象章节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章节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精心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这次的光现象章节复习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巩固和深化对光现象的理解。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光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提高他们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回顾和巩固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镜子、水槽、光线演示器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记录表。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光现象的图片,如太阳光、彩虹、镜子反射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回顾(5分钟)简要回顾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引导学生通过笔记本进行记录,巩固已学知识。
3. 实践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进行光现象的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4. 小组讨论和分享(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光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优秀7篇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①了解光源,并知道光源的分类,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掌握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②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通过实验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③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使用说明用15分钟阅读课本69-72页并完成问题导学,A层全部完成,BC层完成探究部分,分层达标。
三、预习指导1.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及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2.问题导学:依据启发性问题的引导,认识光源,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掌握光速。
四。
课内探究(一)光源(3分)1、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2、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15分)1、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学生实验):打开教室的白炽灯,每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让眼睛穿过小孔观察光源。
(探究一):①光在均匀的液体中的传播②光在均匀的空气中的传播③光在均匀的透明固体中的传播(学生总结):光的传播特点2、如何描绘光传播路径?3、学生看教材图4.1-3同时请学生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5分)①影子的形成(探究二)用白炽灯对着墙,把乒乓球放在灯和墙之间。
现象:总结影的形成:②(教师引导)用光的直线传播总结分析日食的成因(四)光速(5分)学生阅读课本71页,自主完成如下问题:1.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2.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为m/s,光在水或玻璃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看课本71页科学世界回答:1.“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2.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五、课堂小结(2分)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篇2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光现象”章节。
具体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 通过对光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难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现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复习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知识点,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
(1)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2)将凸透镜、凹透镜放在阳光下,观察光线的变化,引导学生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
(3)用三棱镜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4. 例题讲解:针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成像等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2.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一个光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给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图。
(3)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判断下列情况中,成像的性质是什么?a. 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b. 凹透镜,物距小于二倍焦距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光现象》复习课,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涉及第十二章《光与眼睛》和第十三章《光的性质》两章内容。
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成像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相关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 理解光的反射、折射现象,掌握透镜成像规律,能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透镜成像。
难点:光的色散现象,透镜成像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教室内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回顾光的传播规律。
2. 知识点回顾(15分钟)(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4)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5)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成像规律。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讲解透镜成像的计算题,强化学生对成像规律的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光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透镜成像等知识点。
2.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
(2)计算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并根据成像规律判断物体与像的关系。
2. 答案:(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影子、日月食等。
(2)凸透镜焦距为正值,成像为实像;凹透镜焦距为负值,成像为虚像。
《光现象》总复习优质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优质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涉及《光现象》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光与色彩等子章节的详细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2. 使学生了解透镜的种类及其成像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3. 培养学生对色彩形成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色彩的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激光准直、镜子反射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具有哪些性质。
2. 例题讲解(1)光的直线传播:讲解光的传播规律,通过激光穿过烟雾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
(2)光的反射: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引导学生学习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通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实验,让学生了解折射现象。
(4)透镜及其应用:讲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及眼镜、照相机等实际应用。
(5)光与色彩:通过三棱镜分解白光,让学生认识色彩的形成。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镜子扩大空间感?为什么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速度等。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
4.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成像规律。
5. 光与色彩:三原色、色彩形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性质。
(2)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A. 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凹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眼镜的度数与透镜的焦距成反比。
2. 答案(1)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速度为3×10^8 m/s。
2024年《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2024年《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中物理教材《光现象》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成像等基础知识,着重对光学现象的原理和应用进行系统复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成像规律。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激发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的经典例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光学现象相关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点回顾(15分钟)通过提问、解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点。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光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学习心得。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光学现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3. 透镜成像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解释生活中一个与光学现象相关的实例。
(3)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 答案:(1)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影子的形成。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如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如透镜成像。
(2)实例: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虹。
(3)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实像,凹透镜成虚像。
《光现象》复习课设计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种类、反射现象;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种类、折射现象;4. 光的色散:色散现象、光谱;5. 光的热效应:热效应现象、紫外线。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和光的传播方式;2. 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定律及其应用;3. 认识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光谱;4. 理解光的热效应,认识紫外线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定律;难点:反射和折射的计算,光的色散现象,光的热效应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日食、月食、平面镜成像等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光的基本概念和光的传播方式;2. 讲解光的传播:复习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定律,通过示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计算方法;3. 讲解光的色散:通过展示彩虹、光谱等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光谱的组成;4. 讲解光的热效应:通过展示太阳光加热物体、紫外线杀菌等现象,让学生理解光的热效应,认识紫外线的应用;5.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六、板书设计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种类、反射现象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种类、折射现象光的色散:色散现象、光谱光的热效应:热效应现象、紫外线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光的传播方式及其特点;2. 请说明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定律及其应用;3. 请描述光的色散现象,并解释其原因;4. 请举例说明光的热效应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和热效应等光现象,使学生巩固了光的基本概念和定律,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学案教案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学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光学》教材第四章“光现象”,具体内容包括: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电效应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的基本原理。
2. 学会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干涉、衍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光源、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光源、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水面反光、彩虹、光的传播等,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光的反射: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原理,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
(2)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现象,解释为何在水中物体看起来更浅。
(3)光的干涉:讲解干涉现象的原理,演示双缝干涉实验。
(4)光的衍射:讲解衍射现象的原理,演示单缝衍射实验。
3. 随堂练习:布置与光学现象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反射:原理、反射定律、应用。
2. 光的折射:原理、折射定律、应用。
3. 光的干涉:原理、条件、应用。
4. 光的衍射:原理、条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解释为何在水中物体看起来更浅。
(3)简述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及其原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掌握较好,但对光的干涉、衍射现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实验演示。
2. 拓展延伸:(1)研究光在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现象。
(2)探索光的偏振现象及其应用。
(3)了解光学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包括:教学难点、例题讲解、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光现象》复习教案
《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光现象”章节。
具体包括光的折射、反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现象的基本原理,如光的折射、反射、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等。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提高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光屏、图示等。
2. 学具:学生用光现象实验盒、直尺、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
教学细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2. 例题讲解:讲解光的折射、反射、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教学细节:通过图示和实验,形象直观地讲解原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细节:及时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2. 光的反射3. 平面镜成像4. 凸透镜成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
(2)简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计算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和像距。
2. 答案:(1)光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
(2)平面镜成像原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平面镜上的交点即为像。
(3)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1/f = 1/v 1/u,结合实际情况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光现象的知识点。
课后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光现象,探索光的奥秘,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复习教案
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光的传播路径、反射定律以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光现象的感知和观察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对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光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光的传播路径和原理。
(2)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
2. 教学难点:(1)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实际问题解决。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激光笔。
(2)平面镜、玻璃板。
(3)反射定律图示。
(4)实验器材(如光屏、物体等)。
2. 教学资源:(1)光现象相关视频或图片。
(2)平面镜成像实验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激光笔演示光的传播,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现象。
(2)提问:光是如何传播的?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又是怎样的过程呢?2. 光的传播:(1)讲解光的传播路径和原理。
(2)展示光现象相关视频或图片,加深学生对光的传播的理解。
3. 光的反射:(1)讲解反射定律及其应用。
(2)利用反射定律图示和实验器材,进行反射定律的演示和验证。
4. 平面镜成像:(1)讲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
(2)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成像过程。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1.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强调光的传播和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作业:(1)完成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个利用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的创意小制作。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光现象》教材,涉及第3章“光的折射”和第4章“光的反射”两大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如凸透镜成像、光的色散等;2. 光的反射现象及其应用,如平面镜成像、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基本原理;2. 学会运用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并运用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解释复杂的生活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平面镜、光源、白屏、三棱镜等;2. 学具:实验报告册、画图工具、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池底部的光线弯曲、镜子中的成像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现象背后的原理。
2. 例题讲解(1)光的折射: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2)光的反射: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画出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并解释成像规律;(2)让学生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应用。
4. 小组讨论(1)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2)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1)凸透镜成像规律;(2)光的色散。
2. 光的反射:(1)平面镜成像原理;(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水池底部的光线会弯曲;(2)分析镜子中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
2. 答案:(1)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导致光线弯曲;(2)平面镜成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应用于化妆镜、反光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课后需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024年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2024年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现象的基本原理。
2. 学会运用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现象的基本原理,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的应用。
难点: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偏振片、光屏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回顾反射定律。
2. 例题讲解(15分钟)(1)一束光线从空气中垂直入射到水面上,求折射角。
(2)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解释原因。
3. 随堂练习(10分钟)(1)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
(2)观察偏振片的作用,解释偏振光现象。
4. 知识点回顾(10分钟)(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速度、光年等。
(2)反射:定律、应用。
(3)折射:定律、应用。
(4)光的色散:原因、表现。
(5)光的干涉、衍射、偏振。
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原理。
2. 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3.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2)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请解释原因。
答案:(1)折射角为37°。
(2)白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不同,导致彩色光带的形成。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彩虹、太阳镜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光现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光现象复习课,依据教材第九章《光》的内容进行。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以及光与物体颜色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传播、反射、折射等;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理解光与物体颜色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折射规律的应用;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基本概念;光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白板、PPT等。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到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复习光的反射定律。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应用;(2)光的反射:结合平面镜反射现象,解释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通过凸透镜成像,讲解折射定律;(4)光的色散:使用三棱镜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根据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画出相应的光路图;(2)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基本概念;2. 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3. 光的色散现象;4. 生活中的光现象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解释为什么镜子可以照出我们的样子;(3)结合光的折射,解释为什么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
答案:(1)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如影子、日食、月食等;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平面镜等光滑物体时,按照反射定律反射;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方向改变。
(2)因为镜子是平面镜,光线射到镜子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了镜子中的自己。
光现象单元复习教案
光现象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种类。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
4. 光的色散:光谱、彩虹。
5. 光的应用:光纤、显微镜、望远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学问题。
2. 利用实验演示,增强学生对光学现象的直观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2. 教学过程:a) 复习导入:回顾光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 课堂讲解: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
c) 实验演示:进行光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光学现象。
d) 小组讨论:围绕光学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e)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f)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光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b) 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 学生光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d)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七、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光学实验器材(如凸透镜、平面镜、玻璃棒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八、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验演示:进行光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光学现象,如凸透镜成像、平面镜反射等。
4. 小组讨论:围绕光学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第四章《光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1. 光的传播:教材第4.1节,涉及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光的反射:教材第4.2节,包括镜面反射、漫反射、光的反射定律等内容。
3. 光的折射:教材第4.3节,包括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视深与实际深度的关系等。
4. 光的色散:教材第4.4节,涉及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学会运用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认识自然界中的光学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基本概念的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光现象图片,引导学生复习本章内容。
2. 光的传播:a. 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b. 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c. 学生随堂练习:画光线路径图,分析光在介质中的传播。
3. 光的反射:a. 讲解镜面反射、漫反射、光的反射定律等内容。
b. 演示光的反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
c. 学生随堂练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4. 光的折射:a.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视深与实际深度的关系等。
b. 演示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方向。
c. 学生随堂练习:运用折射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5. 光的色散:a. 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等。
b. 演示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分解现象。
c. 学生随堂练习:分析彩虹的形成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光现象》复习教案
《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光现象》这一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成像特点;透镜的种类、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光谱与光的色彩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传播、反射、折射等,能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不同光学元件的成像特点,能运用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3. 培养学生对光的色彩现象的认识,了解光谱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色散现象。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平面镜、透镜的成像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凸透镜、凹透镜、色散实验器材。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水面倒影、透镜成像等,引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光速等概念。
反射: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介绍反射定律。
折射:讲解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折射现象,介绍折射定律。
成像:分析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凸透镜为例,讲解实像、虚像的形成。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与例题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谱。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基本性质传播、反射、折射、色散2. 光学元件成像特点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透镜3. 光谱与色彩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说明平面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描述光的色散现象。
2. 答案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平面镜成像规律:物距等于像距,物像等大;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像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正立、放大。
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学现象,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物理I》中第五章《光现象》的内容,具体包括第5.1节光的直线传播,5.2节光的反射,5.3节光的折射,以及5.4节光的色散。
详细内容涉及光的传播原理、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以及光的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原理,了解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光的反射、折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光的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以及光的色散现象。
难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激光笔、白屏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准备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激光笔、白屏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光具座上的小孔,观察光在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光的反射、折射定律,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光的反射、折射知识。
4. 分组讨论与实验(10分钟)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光的色散现象,解释光的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7.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回答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光的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定律3. 光的折射定律4. 光的色散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运用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分析实际现象。
(3)简述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因。
2. 答案:(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根据反射定律、折射定律进行解答。
(3)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偏折程度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现象复习 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 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5. 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 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7. 了解物体的颜色。
二、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三、整体把握
(1)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点燃的蜡烛、萤火虫
(2)光的传播: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中 沿直线传播;在不同种介质或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
(3)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小孔成像、日食(月食)、 激光准直
(4)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为c=3×108m/s ,这是宇宙中的极限速度。
光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的速度大,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大。
1.光的传播
四、相似对比(火眼金睛)
1、“影子”与“倒影”
影子倒影成因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特点黑色,有物体的形状,是光不能照到的地
方
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明亮,彩
色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相同点
1)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光路是可逆的 2)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3)反射角、折射角都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 不同点
界面
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 返回 原介质 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 进入另一种介质 方向 改变 斜射进入时方向 改变 ,垂直射入时方向不变 速度
不变
改变
角度
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
折射角可能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
小结:空气中的角大于水中的角,水中的角大于玻璃中的角。
光 路 图
O 2
A
B
N
12
M
N
P
Q
O
空气玻璃
1
B
A
其他 光射到透明介质的分界面,会同时发生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它们分别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例1. 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像的形状是( )
【针对练习一】2009年7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
产生日食的原因和下面示意图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区域分别是( ) A. 光的反射;a 区 B. 光的折射;b 区 C. 光的直线传播;a 区
D. 光的直线传播;b 区
【针对练习二】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知识点二: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
例2. 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
如图所示,
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 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
应为()
A. 1m
B. 1.5m
C. 2m
D. 3m
【针对练习一】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
B. 一束光贴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用刻度尺量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C.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D. 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能否看见反射光线
【针对练习二】小洋家买了一辆崭新漂亮的小汽
车,她高兴极了,把车的里里外外都观察了个够。
通过观察,小洋发现小汽车的许多部件都用到了
物理知识,下面是她列出的几项,请你帮她补充完整.前面的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这是为了避免因__________________而干扰驾驶员的视线。
【针对练习三】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
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
A. 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 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C. 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 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
知识点三:光的折射
例3.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进行解释的是()
【针对练习一】如图所示,一直角三棱镜顶角为30°,一束光垂直AB边入射,从AC边又射入空气中,请画出从AC边出射的光线。
【针对练习二】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入射角
10°20°30°40°50°60°70°80°i
折射角 6.7°13.3°19.6°25.2°30.7°35.1°38.6°40.6°(1)请你结合下图,以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 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并且分居于法线两侧;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练习三】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中,在水面发生折射后,经过P 点。
请你在图中大致作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知识点四:物体的颜色
例4. 夜晚的剧场,一舞蹈演员身穿蓝色毛衣、白色裤子表演,当红色聚光灯投射到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演员的毛衣颜色为______________色。
当灯光射向演员,观众就能看见她,是因为灯光在演员身上发生了____________。
【针对练习】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不同颜色的光。
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乙),则光屏上就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住:光速,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折射的实验结论。
·操作: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三个实验
1.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正常人眼在观察约25cm远的物体时,感到既清楚又不易疲劳,通常把25cm称为明视距离。
如果你的视力正常,则当你对着镜子梳妆时,你和镜子间的最适宜距离约是cm。
2.以下是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低一些
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D.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3.如图甲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自上而下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一束红光沿AO从空气斜射向玻璃,OB和OC分别是红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
如果一束紫光也沿A0斜射向玻璃,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该紫光的折射光线(大致位置)和反射光线,并标出传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