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设计
统计学基础课程设计
统计学基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统计学的定义、作用和基本术语;(2)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3)熟悉频数分布、图表制作、概率计算等基本统计分析方法;(4)了解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场景。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2)能够运用图表、公式等工具解决实际问题;(3)具备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4)学会如何提出统计问题、假设检验和制定预测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4)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学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统计学基本概念:统计学定义、统计学的基本术语、统计学的作用;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清洗;3.描述性统计分析:频数分布、图表制作、概率计算;4.推断性统计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5.统计软件应用:Excel、SPSS、R语言等统计软件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统计学的本质;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统计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3.实验法: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流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统计学教材,如《统计学原理》、《应用统计学》等;2.参考书:提供相关统计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和论文,供学生拓展阅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知识;4.实验设备:配置统计软件和计算机,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和统计有关的课程设计
和统计有关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2.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的方法。
3.学会使用统计图表来描述和分析数据。
4.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能够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6.能够解释和分析统计图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2.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描述性统计分析。
4.推断性统计分析。
5.统计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分析。
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第二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第三周: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四周:推断性统计分析。
第五周:统计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操作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实践。
4.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统计学原理》2.参考书:《应用统计学》3.多媒体资料:统计软件的使用教程、实际案例的视频等。
4.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统计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调整,以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统计学课程设计
统计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2. 学会使用图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3. 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理解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2. 熟练运用图表、统计量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3. 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数据背后的规律;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分享和交流统计学知识;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明白统计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基础知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形成良好的数据意识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统计学基本概念:-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图表的制作与解读;- 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2. 数据描述与分析:-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变异程度及趋势分析;- 相关性分析。
3. 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计算;- 独立事件与条件概率;- 概率分布及应用。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统计学基本概念,数据收集与整理;第二周:统计图表的制作与解读;第三周:统计量的计算与应用;第四周:数据描述与分析;第五周:变异程度及趋势分析;第六周:相关性分析;第七周:概率初步;第八周:独立事件与条件概率;第九周:概率分布及应用。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涵盖了《统计学》教材第一章至第四章的核心内容。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系统地掌握统计学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案例,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解,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知识。
统计学课程设计
▪ 三、调查问题的分析和预测 发展变化和预测 模型分析
▪ 四、调查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满意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不同性别、不同职业、 不同地区是否满意度有差别
(六)调查问卷的要求
▪ 设计过程中要求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 调查问题在20个左右
95% Confidence Interval Sig. Lower BoundUpper Bound
.804 -12.3756 15.7090
3
-17.00000* 6.58815
.021 -31.0423 -2.9577
2
1
-1.66667 6.58815
.804 -15.7090 12.3756
分析步骤一
分析步骤二
步骤三 选择输出的统计量
SPSS
的 输 出 结 果
SPSS
的 输 出 结 果
3 spss计算描述统计量
▪ 录入原始数据《产量》 ▪ 利用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 —
—descriptives ▪ 把产量点入 variable ▪ 点击options 选择所需统计量 ▪ ok
2.根据统计设计要求进行统计数据的调查和 收集,根据所选题目实地收集相关资料
3.对统计资料进行筛选和录入 对数据进行甄 选,有效录入数据并分析
4.撰写5000字以上统计报告并答辩
(三)统计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 所选题目统计调查的策划方案(2000字左 右)
▪ 调查问卷
▪ 统计分析报告 (3000字左右)
数学1 99.00 88.00 79.00 59.00 54.00 89.00 79.00 56.00 89.00 99.00 23.00 89.00 70.00 50.00 67.00 78.00 89.00 56.00
统计学实践课程设计
统计学实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学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数据描述和分析。
2.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频数分布直方图等方法整理和展示数据的能力,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
3. 使学生掌握概率的基本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2. 提高学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能,如Excel、SPSS等。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问题解决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认识到统计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有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数据和分析结果要有批判性思维。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运用统计学知识对社会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针对高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统计学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对课程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和落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统计学基本概念: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进行讲解。
2. 数据整理与展示: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饼图等,引用教材第三章案例进行分析。
3. 概率初步:概率的定义、计算方法,条件概率,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进行教学。
4. 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引用教材第五章实例进行讲解。
5. 统计软件应用:Excel、SPSS等软件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结合教材第六章内容进行操作演示。
统计学教学课程设计方案
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
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设计本统计学教学课程。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3. 能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1. 绪论- 统计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描述性统计- 集中趋势的度量:均值、中位数、众数;- 离散趋势的度量:极差、四分位数、标准差;- 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饼图。
3. 推断性统计- 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单样本检验、双样本检验、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4. 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
5. 统计软件应用- SPSS、Excel等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 数据录入、数据清洗、数据转换;- 统计分析、结果展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统计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4. 实践报告:考察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统计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 参考书籍:《应用统计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网络资源:统计学相关网站、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
数学统计学课程设计
数学统计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2. 学会使用图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描述数据,并理解其含义;3. 掌握概率的基本原理,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统计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或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认识到数据在决策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善于倾听和表达。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统计学,旨在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具备一定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年级,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习自觉性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统计学的价值和魅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统计学基本概念:数据、变量、频数、频率等;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问卷调查、实验数据、数据录入与整理;3. 数据描述: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4. 概率初步:随机事件、概率公式、概率的计算;5. 统计推断:样本与总体、估计、假设检验。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统计学基本概念及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二周:数据描述方法,如图表的使用及统计量的计算;第三周:概率初步,理解随机事件及概率计算;第四周:统计推断,学习样本与总体关系,掌握估计和假设检验方法。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 统计学与数据收集;第二章 数据的整理与描述;第三章 概率初步;第四章 统计推断。
《统计学》教案
《统计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如总体、样本、变量等。
(2)数据收集的方法,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
(3)数据的整理和图表展示,如频数分布表、直方图、折线图等。
2、难点(1)抽样方法的选择和抽样误差的理解。
(2)统计量的计算和应用,如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城市的人口数量、商品的销售数据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这些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引出统计学的概念。
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约 30 分钟)(1)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通过举例,如研究某学校学生的身高情况,全校学生的身高就是总体,抽取的部分学生的身高就是样本。
(2)变量和数据变量是指研究对象的特征或属性,数据则是变量的具体取值。
例如,学生的身高、体重、年龄等都是变量,而每个学生的具体身高值、体重值、年龄值就是数据。
3、数据收集(约 30 分钟)(1)普查普查是对总体中的所有个体进行调查。
讲解普查的优点(准确性高)和缺点(成本高、费时费力),并举例,如全国人口普查。
(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
介绍抽样调查的优点(节省成本、高效)和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抽样方法的应用场景。
4、数据整理与描述(约 40 分钟)(1)数据分组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讲解分组的原则和方法。
(2)频数分布表根据分组情况,制作频数分布表,展示数据在各个组中的分布情况。
南安统计学课程设计
南安统计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推断的方法。
2. 学生能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分析,解释数据的内在规律。
3. 学生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运用图表、统计量等方法描述数据。
2. 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和预测,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统计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统计学,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数据观念。
2.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交流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统计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南安七年级统计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为主,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可能对统计学的概念和方法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激发兴趣,逐步引导。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学基本概念:包括数据、变量、频数、频率等基本统计量的定义及运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统计与概率基本概念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习如何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分类、排序和编制频数分布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 图表表示方法: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的绘制方法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4. 统计量度:学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统计量度,并了解其应用。
统计课程设计怎么做
统计课程设计怎么做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能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技能;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够制作和解读统计图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数据的类型、统计变量等;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数据收集工具、数据整理方法等;3.描述统计:频数分布、图表、统计量度等;4.推断统计:概率、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统计学导论》、《应用统计学》等;2.参考书:《现代统计学》、《统计学与应用》等;3.多媒体资料:统计学教学视频、统计图表案例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统计软件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我们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来说,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3.考试: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和一次期末考试,考试内容涵盖本章节的所有知识点,通过考试的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大学统计学课程设计
大学统计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2. 学会运用概率论知识分析随机事件,理解概率分布、期望、方差等概念;3. 能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掌握常用的统计图表绘制方法;4. 了解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技能;2. 学会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 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学在日常生活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严谨、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民生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大学年级学生,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统计学基本概念: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数据类型、变量、总体与样本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描述性统计:介绍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描述性统计量,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概率论基础:讲述随机事件、概率计算、条件概率、独立性等概率论基础知识,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概率分布:学习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包括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统计推断:介绍假设检验、置信区间、回归分析等统计推断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五章和第六章内容。
6. 统计软件应用:教授常用的统计软件(如SPSS、R等)操作,进行数据处理、图表绘制和统计分析,对应教材第七章内容。
大学生统计课程设计
大学生统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如平均数、标准差、概率分布等;2. 学会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掌握数据可视化技巧;3. 了解统计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生物学、社会学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2. 掌握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的能力;3. 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统计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其在讨论和分析统计问题时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学习;3. 增强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实证精神,使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科学决策。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生统计学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统计学基础,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统计学的实际应用和价值认识不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敏感性,使其能够将统计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学基本概念:包括统计学定义、数据类型、变量等基础知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统计学导论2. 数据收集与整理:学习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清洗、数据整理技巧;-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据收集与整理3. 描述性统计:研究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图表展示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描述性统计4. 概率与概率分布:探讨随机事件、概率计算、概率分布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5. 假设检验与推断统计:学习假设检验原理、两类错误、参数估计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假设检验与推断统计6.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研究变量间关系,掌握线性回归模型;- 教材章节:第六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7. 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学习时间序列基本概念、模型建立与预测;- 教材章节:第七章 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8. 统计软件应用:实操Excel、SPSS、R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教材章节:第八章 统计软件应用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每章分配2-3个学时,共计16周完成。
《统计学》教案完整版doc(2024)
移动平均法
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的移动平均 值来消除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的影响,从而揭示时间序列的长
期趋势。
指数平滑法
根据时间序列的近期数据对未来 进行预测,通过加权平均的方式 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使得近期 的数据对预测结果具有更大的影
响。
线性回归法
通过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 线性关系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 求解模型参数,从而实现对时间
软件安装与启动
介绍SPSS软件的安装步骤和启动方法,以及软件界面的基本组成。
2024/1/26
数据文件建立与管理
讲解如何在SPSS中建立数据文件,输入和编辑数据,以及数据文件的保存和管理。
33
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在SPSS中实现
描述性统计
介绍如何使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 计分析,包括频数分布、集中趋 势、离散程度等指标的计算和解
拒绝原假设的决策。
19
05 回归分析预测技 术探讨
2024/1/26
20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01
02
03
04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定 义与假设
最小二乘法原理及其在 一元线性回归中的应用
回归系数的估计与解释
模型的检验与评估:拟 合优度、显著性检验等
2024/1/26
2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01
02
03
04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定义与假 设
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
利用样本数据计算出检验统计量的值。
作出决策
将计算得到的检验统计量的值与拒绝域进行比较,作出 是否拒绝原假设的决策。
17
方差分析应用
2024/1/26
方差分析的概念
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不同因素对总体均值是否有显著 影响的统计方法。
基础统计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基础统计学2. 课程代码:XXX3. 学分:XXX4. 授课对象:XXX专业学生5. 授课时间:XXX周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了解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3)熟悉统计学的基本软件操作。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结果解释等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描述性统计;(3)推断性统计;(4)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5)统计软件应用。
2. 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每周2学时,共计XXX学时;(2)实践教学:每两周1学时,共计XXX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实践操作法: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利用PPT等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2)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宽知识面;(3)实验实训: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1)课堂表现:10%(2)作业完成情况:10%(3)实验实训报告:10%2. 期末考试(70%):(1)笔试:60%(2)实践操作:10%六、课程资源1. 教材:《基础统计学》(XXX出版社,XXX版)2. 参考书目:《统计学原理》(XXX出版社,XXX版)《SPSS统计分析》(XXX出版社,XXX版)3. 网络资源: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学术数据库七、课程实施与评价1. 课程实施:(1)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2)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3)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实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大学统计相关课程设计
大学统计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核心理论知识;2. 学会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图表绘制和数据分析;3. 了解统计学在实际应用领域的案例,如经济学、生物学、社会科学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2. 掌握基本的概率分布、假设检验等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熟练使用统计软件,如Excel、R、Python等,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数据背后的规律;2.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思维,使他们认识到统计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在学术研究中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本科统计学相关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他们在实际应用中运用统计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本科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动机,但对统计学的实际应用可能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统计学基本概念:概率、随机变量、分布函数、期望、方差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概率论基础2. 描述性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图示和描述性度量;教材章节:第二章 描述性统计3. 概率分布:离散分布、连续分布、多变量分布;教材章节:第三章 概率分布4. 假设检验与推断性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置信区间;教材章节:第四章 推断性统计5. 回归分析: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回归诊断;教材章节:第五章 回归分析6. 统计软件应用:Excel、R、Python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教材章节:第六章 统计软件与应用7.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结合实际案例,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材章节:第七章 统计学应用案例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前四周:概率论基础和描述性统计;2. 第五至八周:概率分布;3. 第九至十二周:推断性统计和假设检验;4. 第十三至十六周:回归分析;5. 第十七至二十周:统计软件应用及实际案例分析。
关于统计的课程设计
关于统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学生能掌握数据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的方法,如制作频数分布表、条形图、折线图等。
3. 学生能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描述和推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或手工计算方法准确地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如调查、实验等,收集数据并整理成清晰的统计图表。
3. 学生能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撰写简单的统计分析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统计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统计学的兴趣和认识。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探究,培养实证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形成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本课程设计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统计学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掌握统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初步的统计学素养,为未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统计基本概念: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2. 数据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来源、调查问卷设计、数据录入与整理。
3. 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频数分布表等。
4. 数据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概率初步、简单推断。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介绍统计学基本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第二课时:讲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实施。
第三课时:教授制作条形图、折线图等统计图表,学会运用图表展示数据。
第四课时:深入学习频数分布表,探讨数据分布特征,引入方差概念。
第五课时:介绍概率初步,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对数据进行简单推断。
高职统计学教案课程设计
高职统计学教案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和变量;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理解概率分布、统计推断和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包括:学会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批判性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和变量、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概率分布、统计推断和假设检验。
具体安排如下: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介绍统计学的定义、目的和作用,理解统计学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数据类型和变量:区分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变量测量的不同层次。
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观察法等;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包括频数分布、图表展示等。
4.概率分布:学习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包括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学习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包括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
5.统计推断:掌握参数估计的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学习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案例分析法: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动手操作统计软件,实践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统计学原理》或《实用统计学》等。
统计学课程设计大纲
统计学课程设计大纲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统计学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学会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描述数据集中趋势,了解其适用场景。
3. 掌握方差、标准差等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方法,并能解释其意义。
4.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概率计算和统计推断的方法。
技能目标:1. 能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运用计算机软件(如Excel、SPSS等)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3.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就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
2. 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增强学生的数据保护意识,尊重个人隐私,遵循学术道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年级统计学课程,旨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实际问题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统计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统计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学基本概念:数据的类型、变量、频数、频率、概率等。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问卷设计、数据录入、数据清洗、数据分类与排序。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 数据的描述:图表法、数值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离散程度(方差、标准差)。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4. 概率计算:组合与排列、条件概率、独立性检验。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概率计算5. 统计推断:抽样分布、置信区间、假设检验。
大学统计课程设计
大学统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大学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概率论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2.技能目标:学生会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分析的方法;能够运用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统计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学在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概率论和统计软件应用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描述统计: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分析,常用描述性统计量及其应用。
2.推断统计:包括概率分布、假设检验、置信区间、回归分析等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概率论:包括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期望和方差等基本概念,以及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等基础知识。
4.统计软件应用:学习和使用统计软件(如SPSS、R等)进行数据分析,熟悉基本操作和功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统计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统计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讨论法: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4.实验法: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实验,使学生掌握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统计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统计学著作,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展示统计学知识和方法。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 统计学教学设计方案大全(五篇)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统计学教学设计方案大全(五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统计学教学设计方案篇一《统计学》是财经院校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定性和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掌握统计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各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研究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好地掌握《统计学》课程,除课堂教学应有的54课时外,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总结,重视本课程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实现本课程的既定目标。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总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及总的要求:社会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明确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掌握统计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各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时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课程提供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教学的重点: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变量、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统计调查的意义,统计调查的分类。
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和调查表、调查时间等概念。
统计报表制度的意义、作用和内容。
各种专门调查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统计整理的意义、步骤。
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和形式。
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分配数列中的名词概念,尤其是组中值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课程:统计学课程作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姓名:班号:学号:目录一.调查方案 (4)(一)调查目的 (3)(二)调查范围 (3)(三)调查方法 (3)(四)调查项目 (3)(五)调查时间 (3)(六)问卷发放方案 (4)二.调查问卷 (6)大学生关于食品安全调查问卷 (6)三.SPSS数据分析 (19)(一)原始数据 (7)(二)描述统计分析 (15)(三)推断统计分析 (19)四.归纳总结 (20)一.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食品安全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对于大学生来说,自从”三鹿”奶粉事件以后,大家都对食品安全产生了很大的怀疑,将”三鹿“奶粉事件作为一个引例,调查大学生是否同意购买食品安全检测仪器以及它和食品安全的相关程度,得出结论和一些建议。
(二)调查范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届到2010届在校就读大学生(三)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自填式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四)调查项目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2.被调查者对食品的放心程度3.被调查者对食品安全检测仪的认知程度(五)调查时间2014年五月(六)问卷发放方案对于本科生共发放了160份问卷,大一至大三每个年级各50份,大四10份,男生女生各80份,专业属性各80份,理论上年级、性别、专业分别构成大样本,由于采用自填式问卷收集方式,问卷的回收率比较低,因为被调查者往往不够重视,在完成问卷方面没有压力,所以把问卷放弃不答。
为了提高问卷的回收率,本人做了很多跟踪回访,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00份,问卷回收情况见表1-1、表1-2及表1-3。
表1-1 性别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男50 49.0 50.0 50.0女50 49.0 50.0 100.0合计100 98.0 100.0缺失系统 2 2.0合计102 100.0表1-2 专业类别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理工类54 52.9 54.0 54.0文史艺术类46 45.1 46.0 100.0合计100 98.0 100.0缺失系统 2 2.0合计102 100.0表1-3 年级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 1.00 26 25.5 26.0 26.02.00 27 26.5 27.0 53.03.00 36 35.3 36.0 89.04.00 11 10.8 11.0 100.0合计100 98.0 100.0缺失系统 2 2.0合计102 100.0二.调查问卷大学生关于食品安全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您好!请原谅占用了您一些私人宝贵的时间。
食品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更好的收集到一手资料,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希望您能用几分钟时间来完成这份问卷。
您的奉献将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我们保证,您的私人信息绝对不会泄露出去。
谢谢您的合作!您的性别:男()女()您的专业属:理工类()文史艺术类()年级:1、您是否关注过食品安全问题?A、是B、略有关注C、从不关注,觉得自己吃的东西都很安全2、您到食堂、餐馆吃饭时,对食品安全放心吗?A、完全放心B、不是很放心C、很不放心3、对于“三鹿”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你是否怀疑过每天吃的食物的安全性?A、怀疑B、偶尔怀疑C、毫不怀疑4、您是否觉得有必要开发一种食品安全检测仪检测您日常食物的安全性吗?A、很有必要B、可有可无,检测起来有点麻烦C、完全没有必要5、如果有一种食品安全检测仪面世,您觉得对食品安全问题有好处吗?A、有B、不一定有C、没有,不相信这种技术6、如果现在有食品安全检测仪销售,您会选择购买吗?A、会,健康才是最重要的B、有钱的话就买C、不买,充分相信市场产品的安全性7、对于食品安全检测仪的检测准确性,您的态度如何?A、应该可以检测出有毒物质B、期望不大C、完全不报希望,现在有毒的物质太多了8、如果某大型超市(如家乐福、鲁广)宣布,他们所有出售的食品都经过食品安全检测仪检测安全,您会更放心的购买吗?A、会,至少感觉更安全B、将信将疑C、完全不相信9、您觉得食品安全检测仪的价格定位应该在什么范围?A、1000以下B、1000-5000C、5000-10000D、高于1000010、您对于食品安全检测仪有什么建议吗?再次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三.SPSS数据分析(一)原始数据(见图3-1)图3-1原始数据分析:本次原始数据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得,以填写自填式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
本次调查,面对的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一到大四在校就读的大学生。
获取数据的时间是2014年5月。
按时间状况来看,是截面数据;按搜集方法来看,是观测数据;按计量尺度来看,原始数据包含了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原始数据中体现的调查项目有被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被调查者对食品的放心程度以及被调查者对食品安全检测仪的认知程度这三块内容。
(二)描述统计分析1、重要指标的频率表1)1.您是否关注过食品安全问题?表3-1 您是否关注过食品安全问题?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是27 27.0 27.0 27.0B、略有关注60 60.0 60.0 87.0C、从不关注,觉得自己吃的13 13.0 13.0 100.0东西都很安全合计100 100 100.0图3-2 图3-3分析:通过对是否关注过食品安全图表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出关注的人频率为27,占总体样本的27%。
而略有关注的人频率为60,占总体样本的60%。
由此可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校就读的大学生中普遍比较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2)就餐,食品安全的放心程度表3-2 您到食堂、餐馆吃饭时,对食品安全放心吗?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完全放心24 23.5 24.0 24.0B、不是很放心49 48.0 49.0 73.0C、很不放心27 26.5 27.0 100.0合计100 98.0 100.0缺失系统 2 2.0合计102 100.0图3-4 图3-5分析:通过对就餐对食品的放心程度图表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出完全放心的人频率为24,占总体样本的23.5%。
而不是很放心的人频率为49,占总体样本的48%。
由此可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校就读的大学生对就餐的食品安全程度存在一定的怀疑。
3)对食物安全性的怀疑表3-3 对于“三鹿”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你是否怀疑过每天吃的食物的安全性?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怀疑23 22.5 23.0 23.0B、偶尔怀疑 51 50.0 51.0 74.0C、毫不怀疑 26 25.5 26.0 100.0合计100 98.0 100.0缺失系统 2 2.0合计102 100.0图3-6 图3-7分析:通过对食物安全性图表的观察,我们可以由累计百分比看出,偶尔感到怀疑的人数达到一般。
由此,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大学生对食物存在一定的怀疑性。
4)食品安全仪对检测日常食物的必要性表3-4 您是否觉得有必要开发一种食品安全检测仪检测您日常食物的安全性吗?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很有必要18 17.6 18.0 18.0B、可有可无,检测起来有点麻烦45 44.1 45.0 63.0C、完全没有必要37 36.3 37.0 100.0合计100 98.0 100.0缺失系统 2 2.0合计102 100.0图3-8 图3-9分析:通过对食品安全仪对检测日常食物的必要性的观察图表,我们可以看出认为可有可无的人频率为45,占总体样本的45%。
而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的人频率为37,占总体样本的37%。
由此可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校就读的大学生中认为食品安全仪的存在没有多大的意义。
5)食品安全仪对食品问题的影响表3-5 如果有一种食品安全检测仪面世,您觉得对食品安全问题有好处吗?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有26 25.5 26.0 26.0B、不一定有52 51.0 52.0 78.0C、没有,不相信这种技术21 20.6 21.0 99.0合计100 98.0 100.0缺失系统 2 2.0合计102 100.0图3-10 图3-11分析: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由累计百分比看出,认为食品安全仪不一定对食品安全有帮助的人占样本的52%。
由此,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大学生认为食品安全仪是否会给食品安全带来帮助还有待考证。
6)是否购买食品安全仪表3-6 如果现在有食品安全检测仪销售,您会选择购买吗?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会,健康才是最重要的28 27.5 28.0 28.0B、有钱的话就买52 51.0 52.0 80.0C、不买,充分相信市场产品的安20 19.6 20.0 100.0合计100 98.0 100.0缺失系统 2 2.0合计102 100.0图3-12 图3-13分析: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由累计百分比看出,在有钱的情况下会购买的人占样本的52%。
由此,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大学生认为食品安全仪的存在与否与自身的生活水平相关。
7)对食品安全检测仪的态度表3-7 对于食品安全检测仪的检测准确性,您的态度如何?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应该可以检测出有毒物质33 32.4 33.0 33.0B、期望不大44 43.1 44.0 77.0C、完全不报希望,现在有毒的物质太多了23 22.5 23.0 100.0合计100 98.0 100.0缺失系统 2 2.0合计102 100.0图3-14 图3-15分析: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由累计百分比看出,对食品安全仪不报希望的人占样本的23%。
由此,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大学生认为食品安全仪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一定的帮助。
8)是否相信经过检测的食物表3-8 如果某大型超市(如家乐福、鲁广)宣布,他们所有出售的食品都经过食品安全检测仪检测安全,您会更放心的购买吗?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会,至少感觉更安全30 29.4 30.0 30.0B、将信将疑46 45.1 46.0 76.0C、完全不相信24 23.5 24.0 100.0合计100 98.0 100.0缺失系统 2 2.0合计102 100.0图3-16 图3-17分析: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由累计百分比看出,完全不相信的人占样本的24%。
由此,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大学生相信进过检测后的食物。
9)食品安全仪的定价表3-9 您觉得食品安全检测仪的价格定位应该在什么范围?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A、1000以下24 23.5 24.0 24.0B、1000-5000 43 42.2 43.0 67.0C、5000-10000 23 22.5 23.0 90.0D、高于10000 10 9.8 10.0 100.0合计100 98.0 100.0缺失系统 2 2.0合计102 100.0图3-18 图3-19分析: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由累计百分比看出,42%的大学生认为食品安全仪的价格范围应控制在1000到5000.2、各项指标的统计量表3-101.您是否关注过食品安全问题?2、您到食堂、餐馆吃饭时,对食品安全放心吗?3、对于“三鹿”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你是否怀疑过每天吃的食物的安全性?4、您是否觉得有必要开发一种食品安全检测仪检测您日常食物的安全性吗?5、如果有一种食品安全检测仪面世,您觉得对食品安全问题有好处吗?N 有效100 100 100 100 100 缺失 2 2 2 2 2偏度8.630 -.044 -.042 -.303 8.437 峰度81.958 -1.027 -.943 -1.019 79.497 峰度的标准误.478 .478 .478 .478 .4781)是否关注过食品安全问题由偏态系数8.630可知,食品安全关注问题呈现高度右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