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标准 (1)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标准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能力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学习的选修课。
学时:108学时开课学期: 第3、4学期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南方常用农业务机械的种类与组成结构。
2.了解常用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
3.掌握常用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与调整方法。
4.掌握常用农业机械的简单维修方法。
(二)能力目标1.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和防止意外的规章制度。
2.会正确识读产品使用说明。
3.懂得机械传动原理,能读懂机械装配图。
4.能正确编制维护和调整的工艺方案。
5.能自觉保持安全作业,遵守6S的工作要求。
6.能维护和保养农业机械设备。
(三)素质目标1.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良好的小组成员协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2.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处理能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3.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养成负责任的工作习惯。
4.有良好的节约与保护环境的意识。
5.具备整体与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自主正确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设计(一)课程教学设计根据学校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发展出发,特制订本课程训练项目:液压式铧式犁的使用与维护、液压式铧式犁的使用与维护、圆盘耙的使用与维护、插秧机的使用与维护、电动喷雾器的使用与维护、单相潜水泵的使用与维护、半喂入式脱粒机的使用与维护、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护训练项目六示例:单相潜水泵的使用与维护1、训练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按规范操作要求正确画出手柄的平面图形。
2、训练技术标准及要求1.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
2.能看懂装配图纸。
3.了解单相潜水泵的结构与原理。
4.掌握单相潜水泵的安装、调整、使用、维护、保养。
3、训练所需器材和用具单相潜水泵4、训练注意事项(1)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
(2)训练结束后,归还器材、整理工具、清洁工作场地。
5、项目考核(1)考核时间:120分钟四、教学组织与评价(一)教学组织在本课程的教学组织中贯彻“专业+工厂+顶岗实习”的理念,根据《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和企业岗位特征,采用集中教学、分组技能训练、现场实践和讲座等来具体实施。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XXX学院课程标准课程编号:__________________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负责人:_______________制定时间:_________________专业负责人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系部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二、内容简介:《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程。
本课程培养在汽车机电维修、汽车检测、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销售岗位上从事与发动机机械系统相关的诊断、检测、维修等专业职业能力,是为学生后续学习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专业课程做准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前导课程:《汽车机械基础》后续课程:《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三、课程定位《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面向汽车售后服务岗位群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岗位群包括汽车机电维修、汽车服务经理、技术总监、汽车销售经理、索赔员等。
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轿车结构与维修为主要内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对发动机机械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发动机机械系统零部件检测与修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四、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为核心,以发动机机械系统的诊断与检修工作过程为主线,通过构建学习情境、设计工作任务、建设仿真和真实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职业行动中构建知识,锻炼专业技能。
让典型的工作任务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工作评价用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评价一一对应,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获得未来工作所必须的综合职业能力。
《汽车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汽车构造》《汽车使用与维护》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汽车机械系统检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性能检测》《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汽车机械系统检修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汽车机械系统拆装、检修等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根据课程目标,以及汽车维修工、机动车检测工等职业岗位需求,围绕汽车机械系统检修的关键能力,反映汽修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汽车机械系统检修为主线,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系统设计课程结构、统筹安排教学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汽车机械系统检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汽车传动系统、汽车行驶系统、汽车制动系统和汽车转向系统的检修,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1.了解汽车机械系统常见故障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以及零部件的损伤形式及损伤原因。
2.掌握汽车机械系统各组成之间的装配关系、连接关系、传动关系,能根据维修资料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汽车传动系统、汽车行驶系统、汽车制动系统和汽车转向系统的拆卸、装配和调整。
工业机器人的维护和保养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的维护和保养课程标准
1. 前言
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其具有高效、精准且低成本的优势,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在使用中,机器人也面临着磨损、故障等问题,需要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稳定运行和长期使用,在此基础上,本课程标准就应运而生。
2.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掌握以下技能:
- 理解机器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 掌握机器人的维护和保养技巧;
- 具备机器人故障诊断和排除的基本能力;
- 研究应对机器人特殊工况的技巧。
3. 课程内容
3.1 机器人简介
介绍机器人的分类、构造和应用领域,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3.2 机器人维护
以常见的机器人关键部件(如伺服电机、减速器等)为中心,
介绍机器人的维护知识和技能。
3.3 机器人保养
介绍机器人保养的理念、方法和步骤,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机
器人保养计划,并能够定期进行保养。
3.4 机器人故障诊断与排除
从常见的机器人故障(如传感器故障、机械部件故障等)入手,介绍机器人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3.5 机器人特殊工况
介绍机器人在特殊工况下(如高温、低温、灰尘、湿润等环境)的保养和维护技巧。
4. 课程评估
学生应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并参加课程考核,主要考核内容包括
机器人维护和保养计划、机器人故障排除等。
5. 注意事项
- 本课程为基础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机械、电子等领域的知识;
- 本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建议学生结合实际进行练。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掌握机器人的基本维护和保养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为工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工程机械综合维修课程标准
工程机械综合维修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工程机械综合实训课程编码: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开课部门:车辆工程系规定课时: 56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公共平台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工程机械整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工程机械整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是工程机械维修技术人员在工程机械维修企业第一个5年需从事的重要工作。
本课程以工程机械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维修生产中具有代表性的故障为基础,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做中学”,使学生具备工程机械整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定位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基于工程机械整机维修生产工作过程,在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基础上深入企业调研,认真分析现行国家和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召开教学专家讨论会划定学习情境。
学习任务以工程机械维修企业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整机故障产生的部件总成及系统为切入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独立任务到综合化任务的思路分层次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实施以小组学习方式,体现“做中学”,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随着学习任务进行逐步增加,每个学习任务着力体现完整工作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在解决当前任务的情况下形成对其它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迁移能力。
课程的考核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侧重于过程性评价。
前导课程: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修等后续课程:顶岗实习、毕业设计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走“学校与企业结合+任务驱动和操作实训结合+顶岗实习和就业结合”的专业课程建设道路。
在确保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用的前提下,强化、优化专业实训、实习教学,实施“核心案例教学→模拟上岗仿真训练→工作环境适应性训练→顶岗实习过渡性训练”的递进式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典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课程标准
《典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课程标准XXXXX学院教务与科研处2011年3月10日专业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代码:09021002课程名称:典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所属系部:机电装备系目录一、课程基本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教学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课程考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标准
《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的性质1.1.1《机械设备维修》课程它是高职机槭类专业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属必修课程。
依据职业标潍和机械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工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设置的。
本课程采用基于“机械设备生产、销售、服务;处理机械类故障,功能性故障和使用性故障”的职业工作过程,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培养从事机械设备零部件、整机的装配、故障排查、生产设备维保等设备的维修、保养、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的关键性岗位能力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机械设备维保、售后等从业人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掌握机械设备的维修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机械设备的解体,设备零件的拆卸、清洗、技术鉴定方法;熟悉机械零件各种修复技术;掌握表面工程技术;具有分析、选择和应用机械零件修复技术的基本能力;熟悉常用研、检具和维修工工具的选用;掌握机械设备几何精度的检验方法、装配质量的检验和机床试验方法、机床大修质量检验,绘制设备备件施工图等生产通用性技术要求;掌握螺纹、键、销联接件、轴与轴承、丝杠螺母副、套类零件、齿轮、过盈配合件等典型零部件的修理、装配和调试方法;熟悉常用机械设备等典型机械设备的修理技术,常见故障分析及其排除方法。
懂得保障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优质、高效、低成本、低消耗、节能环保;同时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敬业爱岗和自信心。
该学习领域分成6个机械设备维修项目,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是一门教学项目与生产项目一致,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一致,虚拟与实操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1.1.2前置课程:机构分析与机械零件的选用、公差与测量、机械制图与CAD、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选用、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选用、零件的手工制作、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焊工实训车、铣实训、焊接工艺与设备选用、钳工技能实训。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及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依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机电设备装调维修工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设置的。
本课程采用基于“机电设备生产、销售和服务”职业工作过程的“做”中“学”教学模式,培养从事机电设备机械部件、电气系统和整机的装配、故障排查等机电设备制造和机械加工的关键性岗位能力,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机电设备从业人员。
二、课程目标通过《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的学习,基于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根据我校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大专学生毕业后从事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作岗位的实际提出如下具体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熟悉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相关职业标准。
2)了解设备老化、失效、故障、维修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内容,对设备维修与故障诊断有较完整地认识。
3)了解传统的和现代的主要的故障诊断技术和方法,能正确运用故障诊断参数和标准等对实际故障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和诊断。
4)深入理解设备的拆卸与装配原则,能进行典型零部件的装配。
5)熟悉机械零件的各种修复方法,能进行机械修复、焊接、热喷涂等操作。
6)熟悉设备精度检验中常用的工具,能正确进行常用设备的精度检验。
7) 具有典型零部件、普通机床、农业机械的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8)能进行数控设备的安装和简单故障排除2.能力目标1)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2)能运用电脑、网络等现代学习工具,有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3)具有安排任务与解决现场问题能力。
4)能自觉评价学习效果,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5)具有方案设计和开拓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文字表达能力;2)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3)具有系统概括知识的能力;4)具有拆卸、清洗、检验、修理及装配机械零件的基本能力;5)具有良好的工程表达能力;6) 具有科学思维方法;7) 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 具有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课程标准
校本教材《新型农机维修手册》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农业机械与维护专业(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新型农机维修、管理与销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备对新型农机组建、管理和维护能力,达到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同时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使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实现零距离就业,提高就业竞争力,跟上时代步伐。
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邀请行业专家和本专业资深教师共同对星星农机组建与管理方向的人才需求,以及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案。
从新型农机组建与管理的实际案例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六个模块化教学项目;每个项目按工作过程分解成若干个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构建教学体系。
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
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一体化”教学的模式,在同一个教学环境中完成项目介绍→任务分析→理论知识→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实践的完整过程。
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
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做中教,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3.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能从事现代化新型农机规划与搭建、维护与管理工作,新型农机设备售前和售后服务工作。
(二)课程目标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想,借助于实际环境、模拟环境和虚拟环境,通过项目任务驱动式、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过程实施,使学生具备新型农机构造、组建、管理、维护等基本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组织各个项目、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大大增强了团队意识、质量意识、规范意识和安全意识。
这些都使学生更能适应当今社会和市场对高素质、高技能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总学时: 78学分: 3.5开设学期:15年秋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三年制高职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高度“机电”结合的课程,将学生所学“机”与“电”的知识与技能,在实践的基础上高度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
本课程开设一学期,教学时数为78学时,3.5学分。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是机电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技术课程,是其它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的集成和技能汇总。
(二)设计思路根据教学的基本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归类、组合设计,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六个具体的教学项目单元。
1) 按照项目驱动、完成任务的设计思想,依据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行动能力,由理论和实训教师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开发;以学习者为主体,让学生在学院里就可以接受到“职业化“的培训,并着重强调学员知识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升,实现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统一。
2) 本课程全面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法、角色变换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参照“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由理论和实践教师共同制定课程质量标准和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设备维护与检修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零部件维修技能和设备故障的检测水平。
掌握正确使用检测和维修的常用器具、方法,并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分析、诊断及排除。
能够制定通用机械设备检修方案,制定机械设备维修计划;掌握通用机械设备的维修、安装与调试等技能。
为学生未来从事专业方面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一)知识目标1、掌握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2、了解机电设备的拆卸与装配工艺:3、掌握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4、掌握机电设备修理精度的检验:5、了解典型零部件及电器元件的维修:6、了解典型机电设备的维修等(二)能力目标1. 会使用计量、检测仪器;2. 会分析、调试、维修步进驱动系统、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变频调速系统;3. 会分析、调试、维修能使用、调试、维修通用设备;4. 能维修机/气/液综合控制部件与系统。
《机电设备调试与维修》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调试与维修》课程标准制定人:范云龙审核人:贾鹏程批准时间:2019.06.29一、课程定位1.课程名称《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2.修订版本2019级第1版3.教学对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级4.学时学分48学时 3学分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6.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电机与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技术》、《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后续课程:《数控综合设计》、《顶岗实习》7.参考教材《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何冰强林辉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朱强赵宏立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8.课程开设依据依据2019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典型数控机床安装调试过程为学习情境载体,结合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场地进行课程学习,利用数控原理实训室进行数控机床安装调试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使学生具备数控机床安装调试与维修能力,满足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机械部件作用和安装要点。
2.熟悉数控机床数控装置、伺服驱动等核心部件控制原理。
3.掌握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原理。
4.掌握数控机床常见电气故障排查方法。
(二)技术目标1.具备数控机床电气图的识图能力。
2.能够正确识别数控机床核心部件、各类接口及其作用。
3.具备数控机床机械部件和电气安装调试的能力。
4.能够识别数控机床常见电气故障现象,具备故障排查能力。
(三)素养目标1.人文素养通过德育故事、企业案例,培养学生树立真善美的人生价值观,具有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具有坚守真善美的意识和素养。
2.职业素养通过金工实训中心、数控原理实训室训练,使学生具备7s素养,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意识。
3.技能素养(1)电气图识读能力通过对数控机床原理图的分析和介绍,使学生具备正确识读数控机床原理图的能力。
(2)应用电工工具和仪表能力通过典型控制电路的故障排查,介绍常用电工仪表的应用,使学生具备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能力。
《机械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
学时:108学时开课学期: 第2、3学期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作用、型号、电路符号和主要参数。
2.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电动机常用控制电路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保护环节。
4.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电路符号和字母标注。
5.了解常见机床控制电路的分析方法。
6.了解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选用常用的低压电器。
2.能正确绘图控制电路图的技能。
3.学会控制电路安装接线图的绘制。
4.能对简单控制电路进行检测和故障排除。
(三)素质目标1.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良好的小组成员协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2.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处理能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3.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养成负责任的工作习惯。
4.有良好的节约与保护环境的意识。
5.具备整体与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自主正确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设计(一)课程教学设计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讲授法、启发法、案例法、演示法、示范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实操法等教学方法。
(二)训练项目设计本课程训练项目包括:项目一:常用低压电器;项目二: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项目三:三相异步电动机异地控制;项目四: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控制;项目五: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项目六: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电路;项目七: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项目八: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控制;项目九:典型机床控制电路。
教师根据产业特点和就业岗位需求,参照训练项目示例合理设计训练项目和方法。
训练项目一示例:接触器作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图1 接触器辅助触点作联锁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1、训练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按规范操作要求正确安装该控制电路并进行检测与调试。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教学计划)
阿克苏地区技工学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中级工)一体化课程标准专业名称: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代码:0112—4学制年限:初中毕业生三年一、培养目标面向企业生产一线 培养熟悉企业本岗位的工作流程,能按照作业规范熟练完成通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任务,具有良好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人才。
二、综合职业能力1、能严格遵守企业工作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安排。
2、能根据工作任务主动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查阅资料,并在工作中有效应用。
3、能按照作业规范熟练完成通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任务常规工作任务。
4、能按照工作要求,执行本岗位工作流程,并能规范填写工作记录。
5、能与领导、同事等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质量意识、道德品质、职业素质、竞争和创新意识 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健康心理。
6、取得与本专业工种相关的1—2个四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三、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从事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
取得机修钳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四级),焊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四级)。
四、课程设置(一)一体化课程列表(二)一体化课程描述(三)学习任务(参考)五、一体化课程指导性教学计划表(一)一体化课程指导性教学计划表说明:1、各学校可根据教学条件适当调整每门课程的课时及细化每学期的课时安排,也可将一门课程分解到不同学期内执行。
2、原则上每周一体化课程的课时安排为20个课时,其余时间由学校根据专业的整体要求,补充安排其他课程。
3、本标准不再单独安排专业基础课程,相关内容根据一体化课程实施的需要分解融入到具体的一体化课程中,体现学以致用的课程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标准1.前言课程的性质《机械设备维修》课程它是高职机槭类专业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属必修课程。
依据职业标潍和机械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工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设置的。
本课程采用基于“机械设备生产、销售、服务;处理机械类故障,功能性故障和使用性故障”的职业工作过程,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培养从事机械设备零部件、整机的装配、故障排查、生产设备维保等设备的维修、保养、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的关键性岗位能力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机械设备维保、售后等从业人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掌握机械设备的维修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机械设备的解体,设备零件的拆卸、清洗、技术鉴定方法;熟悉机械零件各种修复技术;掌握表面工程技术;具有分析、选择和应用机械零件修复技术的基本能力;熟悉常用研、检具和维修工工具的选用;掌握机械设备几何精度的检验方法、装配质量的检验和机床试验方法、机床大修质量检验,绘制设备备件施工图等生产通用性技术要求;掌握螺纹、键、销联接件、轴与轴承、丝杠螺母副、套类零件、齿轮、过盈配合件等典型零部件的修理、装配和调试方法;熟悉常用机械设备等典型机械设备的修理技术,常见故障分析及其排除方法。
懂得保障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优质、高效、低成本、低消耗、节能环保;同时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敬业爱岗和自信心。
该学习领域分成6个机械设备维修项目,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是一门教学项目与生产项目一致,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一致,虚拟与实操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选用、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选用、零件的手工制作、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焊工实训车、铣实训、焊接工艺与设备选用、钳工技能实训。
设计思路工作过程为导向,邀请行业专家按照设备管理要求对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检修等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普通机床、数控机械部件的安装与故障检修等能力而设置的行动、学习领域。
该领域共归纳6个学习情境,按低、中、高等难度进行序化,完全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式展开教学,以项目为载体,教学手段从任务提出(创设情境、演示任务、激发兴趣、明确要求)→任务分析(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分解任务、循序渐进)→任务实施(教师讲解、学生跟随、边学边做、检查辅导)→任务完成(共性问题、集中讲解、总结知识、强调重点)→到扩展提高(类似任务、举一反三、自主实战、提高能力)。
全过程采用六步法来实施:任务讲解、资料收集、启发引导、分组讨论、汇报展示、检查评估,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基于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根据我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高职学生毕业后从事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作岗位的实际,从学生的行动领域和学习领诫提出如下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知识目标熟悉设备精度检验中常用的工具,能正确进行常用设备的精度检验;?掌握典型零件修复施工图的绘制技术要求;能力目标能运用电脑、网络等现代学习工具,有信息收集和处理、设备管理技术员撰写施工文件的文字处理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诚信、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法律法规、安全、质量、保密和环保意识,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3.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对职业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对学习领域的提炼,针对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特点与作用,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内容,设计6大学习情境,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
对应的学习情况(项目)载体与学时分配见表1。
4.实施建议教材选用与自编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吴宪文主编。
建议选用参考书有工业出版社丁加军主编《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人艮邮电出版社吴宪文、冯邦军编的《机械设备维修技术》。
教学方法建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视听微课等多媒体资料,通过搭建起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注重“真实的工作任务实习”、“项目模块过程考核”等资源的开发,让学生置身于“生产现场”实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提高从事机电类生产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通过“真实工作任务实操”,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反复训练完成结构类型不同、工艺特点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的工作项目和任务,积累经验,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会排除不同的故障和减少零件失效的措施。
最后通过在各项目的综合实训中“实际操作”,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自我处理技术问题、自我调适人际关系、独自面对竞争压力,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施工现场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仿、借鉴和引申的范例。
本课程对失效的典型零件修复工艺编制、工艺分析内容均采用案例教学,极具针对性和鲜活性,效果良好。
角色模拟教学法1)将传统的“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为企业“设备管理经理”和“技术支持”,学生按企业项目岗位分班组,定岗位,如,设备故障诊断保全员、设计员、外协加工员、现场操作员等,实行岗位责任制,学生填写项目验收标准的《机械设备拆装记录》《项目修理说明书》,将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质纳入考核。
通过角色转换,学生能很快进入“情景”而适应自己的角色,通过轮流换岗,学生的团队精神、独立工作能力、新鲜感、执行力都能得到培养。
2)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知识重点循环应用,四结合贯穿课程其中;3)串联学习结果的开放式评价,串联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从而立体化、全方位地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把传统的“应知应会”,发展为“能做能干”。
4)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现场判断故障→到拆、装→到修复方案确定→到出待修零件施工图纸→到修理调试达到正常使用功能→整个工作过程与企业维修工程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轨,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组成数个学习小组,对教师下达的任务和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实现教学互动,达到解决问题和形成成果的目的,增强学生的学习的目的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原创动力。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机械设备典型零部件修理现场一线实践经验的学习,注重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的拓展,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并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敬业、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
5.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建议考查,过程性考核考勤+作业完成质量+课堂参与程度+最终完成项目质量+提交时间+课程考核方案本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过程性考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完成项目任务质量和实际操作能力,占总成绩的60%。
素质考核:包括平时考勤、作业、学习态度、完成项目时间、实训场地的6S管理,占总成绩40%考勤(10%)+作业完成质量(10%)+课堂参与程度(10%)+现场6S管理(10%)..1技能考核结合机电设备维修模实际工作任务,根据6个项目的拆、装调试设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能力。
机械设备维修技能成绩计算办法:各单项任务成绩之和÷任务次数=任务总评成绩。
包括团队合作能力评价、问题分析能力评价、工作态度评价、现场6S管理等4个方面。
表2 考核方案表成绩计算公式总成绩=Σ单项积分6.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条件为保证学生项目、任务的实施与完成,本课程必须在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室或专用实训室完成教学过程,学习场地、设施的具体要求见表3。
表4 校内教学条件具有系统的机械加工、维修技术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具有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
《机械设备维修工程学》,李新和编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常用机电设备电气维修》,春雷,宋家成,于文磊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
《机电设备装配安装与维修》,马光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周宗明吴东平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
《实物测绘与工艺设计》,杨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吴先文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
《设备管理》,郁君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参考的教学资料学习情境授课计划、引导文、参考资料、工艺文件、项目检查单、项目评价表、教学课件、练习题、企业生产视频。
课程资源及使用情况.1钳工与机电设备维修项目实训教程校企合作教材(编写中)内容包括学习情境授课计划、引导文、参考资料、工艺文件、项目检查单、项目评价表、教学课件、练习题、试卷、工艺与设计方案案例、部件拆装图学习指南、企业维修视频资源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方便课余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资料,通过搭建起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注重“真实的工作任务实习”、“项目模块考核”等资源的开发,让学生置身于“生产现场”实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提高从事机械类生产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积极尽快开发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提供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在线实训,以突破教学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使教学过程多样化,丰富教学活动。
进一步开发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提供学生企业生产现场,使学生深入现场第一线向现场生产、管理、安全人员学习,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交底、隐患排查、事故处理等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