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塌方案例分析
隧道事故案例总结范文
一、引言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隧道工程在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隧道工程涉及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隧道事故案例的分析,总结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提高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二、事故案例分析1. 事故原因(1)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工程往往穿越复杂地质环境,如岩溶、断层、软弱围岩等,易导致塌方、涌水等事故。
(2)施工技术不成熟:部分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不成熟,导致施工质量不合格,引发事故。
(3)安全意识淡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忽视安全操作规程,导致事故发生。
(4)机械设备故障:机械设备老化、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5)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对隧道工程造成严重影响,引发事故。
2. 典型案例(1)案例一: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发生塌方事故,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
(2)案例二:某城市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不成熟,导致隧道结构质量不合格,引发坍塌事故,造成2人死亡、6人受伤。
(3)案例三:某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反操作规程,导致高空坠落事故,造成1人死亡。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地质勘察:在隧道工程开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掌握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2. 优化施工技术: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隧道施工质量,降低事故风险。
3.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4. 定期检查机械设备: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隧道工程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6. 加强现场监管: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四、结论隧道工程事故原因复杂多样,预防事故发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小平羌隧道“4·20”重大事故由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宁至张掖段站前工程LXS-8标,设计里程为DK345+155~DK407+122,线路长61.363正线公里,位于甘肃省中牧山丹马场和张掖市民乐县境内,海拔高度3500米~2700米。
小平羌隧道地处祁连山中高山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西南方向祁连山小平羌沟至大平羌沟之间,平均海拔高度为3100~3800米。
洞身地表起伏较大,地表自然坡度30~40度;隧道起讫里程为DK345+329~DK349+312,隧道长度3983m 。
小平羌隧道距民乐县城约120公里,距张掖市约187公里。
事故发生的经过:2011年4月19日23时30分,钢筋班组安装完成DK349+035处最后一环工22a 型钢拱架,经领工员王伟检查无异常后,喷浆班组13人操作3台喷浆机喷浆。
4月20日4时05分,带班员陈吓文出去组织后续施工材料,当走到距离作业面约40米处时突然听见身后一声巨响,回头看见隧道喷浆作业面上方围岩发生了坍塌,导致初期支护的工22型钢拱架及喷浆作业台架被砸跨,12名作业人员全部被埋入坍塌体中,事故发生后,中铁二局兰新线甘青项目部三工区立即组织抢险救援,于4时40分发现一名遇难者遗体,后因连续发生坍方,抢险工作被迫停止。
经勘察事故现场,坍塌范围里程为DK349+035~DK349+050,距离地表深度约100~110m 。
坍塌岩石块体约400方(最大块径约1米左右),塌腔高8~10米。
直接经济损失约908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小平羌隧道位于祁连山区域地质构造带(纵向长约1000km, 横向宽200~300km )石炭系灰岩夹页岩、泥灰岩,泥盆系砂岩等软硬相间的地层中,由于多期构造运动挤压作用强烈,洞身发育多个向斜、背斜相间组成的复式褶皱。
地表覆盖风化残积土层较厚,基岩露头较少。
开挖揭示DK349+050~+035洞段总体位于背斜构造北翼,岩层倾角较陡,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岩层的层间结合力较差,加之小平羌隧道洞顶地表冻土冬春后开始融化,冰雪融水下渗软化软弱结构面,致使围岩抗剪强度降低,是该起事故发生的潜在客观因素。
铁路隧道塌方事故案例分析
隧道塌方事故案例分析洛湛铁路(茂名段)古榄隧道7.15坍塌一般事故一、工程及事故概况洛湛铁路(茂名段)古榄隧道进口里程为DMK480+725,出口里程为DMK484+295,全长3570米。
建设单位为广铁集团公司,施工单位为中铁**局,设计单位为铁道第**设计院,监理单位为广东**监理公司。
当时进口掌子面施工里程为DMK481+181,仰拱及仰拱填充里程为DMK481+150,二衬里程为DMK481+105。
塌方中心里程约DMK481+150,离进口洞门425米,围岩为V级,涌水量大。
洛湛铁路(茂名段)古榄隧道于2008年7月15日晚19:30时,开挖DMK481+150~+155段5米仰拱时,仰拱基坑基本开挖到位,挖机已退到DMK481+148填充面上对上述段进行清底作业。
当时掌子面处于停工状态,无人作业,仰拱开挖现场只有领班1人,汽车司机1人,挖掘机司机1人。
22:35时在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隧道左侧边墙突然发生掉块,随即洞内发生大面积坍塌,立刻将DMK481+148里程前后完全掩埋。
供电线路瞬间受损,隧道洞内一片漆黑。
现场领班郭朝华快速跑向洞口方向,汽车司机杨正林驾车幸运地安全撤出危险地段。
挖掘机司机陈其宝,正在挖掘机驾驶室内操作,不幸困在坍塌体内。
事故发生后,现场及时组织了紧急搜救。
由于塌方体极不稳定,救援工作异常艰难,抢救作业面多次发生险情。
为保障抢救人员的安全,经抢险指挥部决定于7月23日停止对被困挖掘机司机的搜救,由设计单位出具加固处理设计方案后,再由施工单位对塌方段按设计方案进行处理,并进一步调查事故原因和搜寻被困人员。
古榄隧道DMK481+150~+155塌方段围岩地质情况,揭示围岩为强风化砂岩夹页岩,局部为全风化,岩体破碎,裂隙纵横交错,层理产状不规则,岩层风化严重,多数呈软弱夹层产出,局部岩层层理接近水平状,岩体裂隙水和孔隙水丰富,受裂隙水和地表水渗透后,岩体自稳性差。
工程施工过程事故案例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
在施工过程中,事故时有发生,不仅给工人带来伤害,也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工程施工事故案例,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案例一:某地隧道工程塌方事故在某地隧道工程中,由于施工过程中对地质条件认识不足,未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导致隧道塌方,造成多名工人被埋压,死亡。
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发现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对地质条件判断失误、未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等问题。
此次事故给施工方和地方政府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影响。
案例二:某栋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在某栋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管理不善,火源失控,导致火灾事故发生,造成多名工人受伤,部分建筑材料被烧毁。
经调查,事故原因是施工现场电线乱拉乱接,工人违规使用电焊作业,以及现场消防设施不完善等。
这起事故不仅对施工进度造成了影响,还给施工方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案例三:某桥梁工程垮塌事故在某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方对桥梁结构认识不足,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导致桥梁在验收前发生垮塌,造成多名工人受伤。
经调查,事故原因是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对桥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认识不足,以及现场监管不到位等。
这起事故使得施工方在工程质量、安全和管理方面受到了严肃的处理。
防范措施:1.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2.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使施工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3. 完善施工现场消防设施,确保火灾事故的及时扑救;4. 强化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防止电线乱拉乱接等现象发生;5.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6. 认真开展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避免事故发生。
总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需要各方高度重视。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对施工条件认识不足、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安全监管不到位等。
襄渝二线隧道坍方处理案例
( 2。 图 )
3 进洞 方案 )
() 1隧道 拱 部 初 期 支 护 外 缘 设 18管 棚 进 行 O
预 支护 , 管棚 长 2 m( 中外露 1 m) 5 其 2 。
() 2 对暗洞部分 塌方影 响范围 内结合管 棚在隧 道
絮
\ 3
12 浅埋 段 冒顶 塌方 .
1 2 1 工 程 概 况 . .
黄庙 沟隧道 , 隧道进洞 后 2 0 左 右 , 子 面 该 0m 掌 正在 进行 喷射混凝 土作业 , 发现 有异 常情况 , 即组 立
织洞 内人员 迅速撤 离后 , 隧道拱 顶 出现塌落 冒顶 。
滑塌后 在洞 顶 地 面形 成 一 直 径 约 2 m 左 右 的 5
拱部 采用 2超前小导 管进行预支 护并注水泥浆 。 ( ) 明洞管 棚外 露段设 3榀 / m 的格 栅钢 架 , 3对 2
结合 管 棚 、 架 采 用 C 5混 凝 土 作 护 拱 , 拱 厚 钢 2 护
5 m。 0c
・ 43 ・
公路 隧道
21 年 第 4 ( 00 期 总第 7 期 ) 2
该 溜坍体 有 比较 明显 的 后壁 陡坎 , 约 3 溜 坍 体 高 m,
公路 隧道
21 0 0年 第 4期 ( 总第 7 2期 )
襄 渝 二 线 隧 道 坍 方 处 理 案 例
贾 良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 院 陕西 渭南 7 40 ) 1 0 0
摘 要 关键 词
通过对襄渝线增建二线老河口东至安康段几个隧道坍方的案例分析, 提出处理方案。本文提出了在围 隧道 坍方 分析 处理
矿山法隧道塌方事故案例经验及控制措施探讨
矿山法隧道塌方事故案例经验及控制措施探讨摘要:本文介绍了XX地铁X号线XX区间暗挖隧道发生的塌方事故,结合施工现场及周边的地质条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地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关键词:矿山法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引言国内地铁隧道施工工法主要有明挖法、盾构法和暗挖法三种。
其中,盾构法是使用盾构机进行掘进。
暗挖法主要是采取矿山法隧道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主要工艺包括爆破、人工或机械挖土、超前支护、二次衬砌等。
有些上软下硬地层不利于盾构机进行掘进,往往选用矿山法隧道施工。
暗挖法隧道施工的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塌方、透水及上部建筑物的沉陷等。
本文以XX地铁XX号线XX区间暗挖隧道发生的塌方事故为例,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地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一、前宝区间工程概况X-X区间设计为两条单线隧道,采用盾构法+矿山法施工,区间左线长2378.368m,右线长2370.161m。
其中盾构法隧道左线全长1331.133m、右线全长1331.613m。
分两大施工段,第一段为前海湾站~1号竖井【左线长602.629m (含空推163.929m)、右线长608.534m(含空推152m)】;第二段为宝安站~2号竖井【左线长728.504m(含空推238.043m)、右线723.079m(含空推193.245m)】;(详见图一)两竖井之间矿山法隧道左线长1006.026m、右线长1013.755m。
区间设5座联络通道、两个竖井(竖井作为盾构吊出及矿山法施工通道,后期回填)。
其中1、2号竖井内分别设2、4号联络通道,矿山法段中部设3号联络通道兼废水泵房,两端盾构区段各设1号、5号联络通道。
图一前宝区间平面布置图二、工程地质水文情况目前正在施工的1号竖井左线大里程隧道掌子面,设计为Ⅲ级围岩,采用A型断面支护。
设计ZDK19+427—ZDK19+520,长93m,均为Ⅲ级围岩,目前掌子面距Ⅲ级围岩终点距离14.5m。
隧道塌方案例及预防
机械施工管道逃生 ➢方式:从成孔方式来看,有逃生管顶进和大口径水平钻机 逃生管跟进两种。 ➢选型:当坍塌体长度在10米以内且为土质时可考虑逃生管 顶进方式;当
坍塌体长度大于10 时,地质较复杂时可 考虑大口径水平钻机 套管跟进方式。
➢:逃生管顶进:可采用挖掘机配合液压顶镐将逃生管顶进 坍塌体;用气压顶进机械设备将逃生管坍塌体形成逃生通道。 挖掘机配合液压顶镐顶进法边顶进边人工出碴,当坍塌体对 管道的握裹力增加,无法 继续顶进时可在顶管内再安 装一小直径钢管继续顶进, 此在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取 得了成功。
发生1起, 死亡3人。
小计
发生7起, 死亡9人。
发生11起, 死亡27人。
发生5起, 死亡16人。
发生8起, 死亡50人。
发生7起, 死亡31人。
发生6起, 死亡12人。
小结:
1. 随建设规模增大,隧道安全事故件数 也在增加,伤亡人数较多。近6年来发生隧 道安全事故44起,人员210人,其中145 人死亡。因此,隧道建设参建各方在管理 上应高度重视。
✓适用条件:当塌方体为砂土、黄土、粘土以及碎石土(碎 石粒径最大不超过60cm)可直接钻进,当碎石土最大粒径 超过60cm时可采用自带DTH潜孔锤套管钻进。
✓场地需求:钻机行进路线坡度小于15°,钻机就位场坪 基础水平坚实,空间尺寸不低于15m(长)×5m(宽) ×5.3m(高);
✓风水电需求:380V、50Hz的电力,满足225KVA使用 负荷;若使用潜孔锤钻头钻进,现场需2台空压机、2个储 气罐、1个风包的位置,合计30m2的空间位置;使用潜 孔锤钻头钻进除尘时 用的1000L清水; 10m2的水平场地 作为发电机或电动 机单元场地。
粉砂岩,钙质胶结,Ⅴ 级围岩。经20小时的 努力 “生命通道”打 通,经相关人员94小 时的紧张救援,坍塌体 正面梯形导坑成功打通, 被困人员成功获救。
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案例三:铁路施工隧道火灾事故
案例三:铁路施工隧道火灾事故
事故原因: (一)割除的灼热钢筋头,掉落在软式透水盲沟上, 引起燃烧,继而引燃防水板、脚手板等其他可燃物。 (二)电、气焊工违规作业,未执行相关的安全交 底、技术交底,没有注意下方有软式透水盲沟等可 燃物,也没有跟踪检查钢筋头的安全状态。 (三)对于散落在地面的防水材料,作业人员观察 不细,未做出适当处理,并且当时下方无人监护。
案例一:某高速公路某隧道坍塌事故
预防措施: (四)加强隧道施工生产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 者安全质量意识。 (五)加强安全检查工作,项目利用每周稽查及专 项检查,及时消除施工中的隐患。 (六)严格按照四部委发布的《隧道施工安全九条 规定》及股份公司隧道防坍塌卡控红线(如下)要 求施工及监督。
1、高度风险及以上隧道及地下工程项目,必须采用“自建 型架子队”模式组织施工。
事故简况: 某铁路施工隧道长980米,地质勘探有溶洞,在施工
时进口掌子面出现透水突泥,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案例二:某铁路施工隧道 透水突泥事故
案例二:某铁路施工隧道 透水突泥事故
事故原因 未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红外探水)、超 前地质探孔、地质判析等工作 项目部对高风险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缺陷; 隧道初期支护发生变形后,未及时对处理方案进行有 效论证和评估; 隧道监控量测不规范; 现场应急资源配备不足,未开展应急演练及相关安 全培训。
案例一:某高速公路某隧道坍塌事故
2、必须按规定进行地质预测、预报,项目部必须指定一名 领导负责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必须配置地质工程 师。对Ⅲ、Ⅳ级围岩必须进行地质素描,应特别重视判断围岩 块体结构非稳定体的状态,防止突发性崩塌事故。
3、必须建立完备的监控量测系统,否则不准施工。监控量 测点必须及时埋设,开挖2小时内读取初始数据,必须保证量 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必须用量测数据指导 施工,应特别注意仰拱开挖过程中的量测变形情况。
隧道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隧道施工事故案例分析藕明江前言:隧道工程施工复杂,有着太多的潜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具有高危险性的特点。
在近几年,隧道工程施工的事故频发,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本文即选取典型的隧道施工事故,对具体的案例进行了失稳分析,同时给出具体的维护措施及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隧道施工安全有所帮助。
案例兰新铁路小平羌隧道“4.20”坍塌事故2011年4月20日4时05分左右,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兰新路甘青段LXS—8标小平羌隧道出口掌子面,喷浆作业时拱顶突然发生坍塌,12名作业人员被掩埋致死。
构成生产安全重大事故。
1.现场还原2011年4月19日23时30分,钢筋班组安装完成DK349+035处最后一环工22a型钢拱架,经领工员检查无异常后,喷浆组13人操作3台喷浆机喷浆。
同日4时05分,隧道喷浆作业面上方围岩突然发生坍塌,导致初期支护的工22型钢拱架及喷浆作业台架被砸垮,12名作业人员全部被埋入坍塌体中,事故发生后,中铁二局立即组织抢险救援,于4时40分发现一名遇难者遗体,后因连续发生塌方,抢险工作被迫停止。
经勘察事故现场,坍塌范围里程为DK349+035~DK349+050,距离地表深度约100~110m。
坍塌岩石块体约400方(最大块径约1米左右),塌腔高8~10米。
2.原因分析2.1直接原因(1)小平羌隧道岩层倾角较陡,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岩层的层间结合力较差,加之小平羌隧道洞顶地表冻土冬春后开始融化,冰雪融水下渗软化软弱结垢面,致使围岩抗剪强度降低,是该起事故发生的潜在客观因素。
(2)施工单位未单独编制塌方应急处理方案且未向监理报验;在完成初期支护后未能及时对上部的空腔进行压注水泥砂浆回填处理,没有形成有效抵抗塌方冲击荷载的结构体系。
(3)施工速度过于缓慢,拱顶空腔围岩临空暴露时间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顶部围岩强度降低,进而引起岩体失稳而坍塌。
2.2间接原因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混乱,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
隧道塌方案例
阮家窑隧道
一、塌方经过
2008年4月30日下午6:30进口DK425+600~ DK425+632洞内发现裂缝,初期支护喷砼隆起,支护表面大 面积开裂、掉块。在2008年5月1日上午发现洞顶地表出现 多道纵、横向裂缝,裂缝达6~7cm,洞内初期支护出现严 重侵限情况。2008年6月1日收到设计院下发的阮家窑隧道 进口支护侵限段施工方案图。 2008年6月3日按施工方案图先进行下台阶及仰拱、拱 墙衬砌的施工,以满足施工注意事项第三条各工序距离要求。 截止到2008年7月25日阮家窑隧道暗洞下台阶施工至 DK425+620处(开累施工长度55米) ,仰拱施工到 DK425+612处(开累施工长度47米),二次衬砌施工到 DK425+588处(开累施工长度23米)。
2008年8月8日塌方基本稳定。
二、塌方原因分析
1、御河隧道在DK388+580~DK388+630段塌方是突发性 的,塌方之前据监控量测资料显示无任何征兆。通过对已 塌方段DK388+600掌子面地质描述,此段围岩较破碎, 弱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呈块状,拱顶及边墙渗水 较严重。 2、根椐塌方后洞内塌方处分析:隧道轮廓线以外的围岩 比较破碎并夹杂大量泥状土。地表处坍塌的空洞覆土厚度 最大约8米,且为无粘性粉状黄土,黄土层下为强风化片 麻状破碎岩层,隧道左侧存在一组垂直张节理,严重的断 裂破碎带,沿隧道中线方向。断裂破碎带岩石面存在一个 光滑面(白绿色),有滑动的趋势。断层里侧壁存在裂隙, 纵向已不受力,加上施工过程中爆破扰动,发生整体塌方。
三、塌方处理方案
1、DK388+568~DK388+580侵限段加固处理
隧道事故案例
(3)隧道洞口塌方
2006年5月21日上午10时40分,洛湛线 DK58+620处发生山体滑塌,正在双牌2号隧 道开工准备的4名作业人员被砸伤, 1人死 亡,其余3人受伤。
2008年1月20日,郑西客运专线盘东隧道出 口工区DK306+254处发生塌方,塌坑 27*26.8m,坍塌体约1800立方米,距掌子 面22.8米, 坍塌前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3人遇难;坍方原因是湿陷性粉沙质黄土, 塌方段地表为陡坎下一平台,隧道上方土 体荷载不对称,连续降雪使该处大量积雪, 雪水渗入地层,交通受阻,导致停工待料。
2009年10月29日,包西铁路新响沙湾隧道 已贯通,二衬剩余65m,进行仰拱施工时, 突然听到响声,人员及时撤离,拱顶塌方 28立方米。
2009年12月19日,包西铁路邓家楼1#隧道 出口方向距掌子面30m处,隧底开挖时塌方, 6名施工人员被困洞内,后获救。塌方处埋 深约70m,IV级加强衬砌。坍方原因:围岩 为不均匀的砂质黄土,局部含沙量较高, 自稳性差。
大规模突水突泥录像
(2)宜万铁路大支坪隧道
2008年4月30日,大支坪隧道进口开挖到2771米(DK132+913), 注浆完成后进行开挖,专职安全员发现异常,立即下令撤人。随后,突 然发生大规模突水涌砂,涌砂量约4000立方,最大涌水量4万立方/小时, 淤积长度200米。由于采取了防范措施,未造成人员伤亡。突泥点埋深
坍方照片
(3)隧道洞口塌方
2006年3月21日,武汉安康铁路增建二线襄胡 段王家沟隧道明洞洞口上部边坡突然坍塌,8 名施工人员被困洞内。后经紧张抢险,至22 日,被困人员全部获救。
2006年5月16日,昆明铁路局大丽线南场岭隧 道出口地段发生连续坍方,6名施工人员被困。 坍方段约26米。经铁道部组织全力抢救全部 获救 。
《隧道塌方案例》课件
塌方原因分析
通过对塌方事故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多个因素导致了这次塌方事件的发生,包括施工不当、监管不力和地质等原因。
现场状况介绍
详细介以及事后的清理和修复工作。
塌方影响与损失
塌方事故对当地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涉及到交通中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方面。
事故调查与处理
介绍了针对这次塌方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过程。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防范类似事 件的再次发生。
经验教训总结
总结了这次塌方案例带来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措施,以便在 类似工程中避免类似的事故和损失。
《隧道塌方案例》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一起隧道塌方案例,探讨案例背景、塌方原因分析、现场状况、 塌方影响与损失、事故调查与处理,以及经验教训总结。
案例简介
这个案例描述了一次发生在某地的隧道塌方事件。该事件给地方政府、工程 施工方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损失。
案例背景
在某地建设一条隧道的工程过程中,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塌方事故。这个隧道是该地方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之一,对 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公路工程施工事故案例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事故问题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损失。
本文将以湖北省为例,分析公路工程施工事故的案例,以期引起大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案例一:湖北某高速公路桥墩垮塌事故2020年5月,湖北省某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发生桥墩垮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
事故原因初步调查为施工过程中,桥墩模板支撑系统不稳定,导致桥墩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垮塌。
此事故再次警示我们,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安全生产规程操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案例二:湖北某公路隧道塌方事故2019年7月,湖北省某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塌方,导致3名施工人员被困。
经过紧张的救援,被困人员最终被成功救出,但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事故调查结果显示,施工单位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支护,导致隧道塌方。
这起事故再次强调了施工过程中遵循设计方案和安全生产规程的重要性。
案例三:湖北某公路施工现场火灾事故2018年8月,湖北省某公路施工现场发生火灾,导致1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施工现场堆放的易燃物品不慎起火,火势迅速蔓延。
事故调查发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消防设施不完善,火源管理不善等问题。
这起事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求施工现场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案例四:湖北某公路工程坍塌事故2017年6月,湖北省某公路工程发生坍塌事故,造成5人死亡、8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在路基填筑过程中,未对填土进行充分压实,导致路基不稳定,最终发生坍塌。
这起事故暴露出施工单位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控制不严、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
综上所述,湖北公路工程施工事故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安全生产是公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必须始终绷紧这根弦。
施工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程,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道路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警示
加强施工组织管理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预案,确保施工过程 中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控制。
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机构和责任制,明确各级管 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
严格执行施工许可制度,确保施工前取得相关部 门的批准和验收。
完善安全防范措施
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道路施工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促进安 全水平的共同提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事故原因
施工人员未佩戴安全带,加上场安全防护措施,确 保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同时对工作平台等设施进行定期 检查和维护。
03
事故原因分析
施工组织管理不到位
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01
施工企业未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缺乏对施工人员的安全
02
道路施工安全事故案例介绍
案例一:某高速公路施工隧道塌方事故
01
02
03
事故概述
某高速公路施工隧道发生 塌方事故,造成多名施工 人员被困。
事故原因
隧道内部支撑结构未达到 设计要求,加上施工过程 中的扰动,导致隧道塌方 。
事故教训
应加强隧道施工过程的监 控和检测,确保支撑结构 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教育不足
施工企业未对施工人员开展足够的安全 教育培训,导致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安 全知识和技能,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施工人员对安全问题缺乏足够的 认识和重视,未能自觉遵守安全规定 ,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违规操作普遍
部分施工人员为了图方便、赶进度,往 往忽视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违规操作, 给自己和其他作业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192-教学案例-塌穴处置技术案例
6. 塌穴处置技术案例一、塌方介绍张集铁路旧堡隧道位于阴山东西复杂构造带南部,中朝准地台燕山沉降带与内蒙古地轴分界处。
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前震旦纪、中生代及新生代三期较明显的构造运动,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造成地质构造极其复杂。
洞身范围均为太古界变质岩,以麻粒岩和浅粒岩为主,局部侵入花岗伟晶岩及辉绿岩岩脉。
因原岩成分的差异及遭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致使构造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不同,加之多期岩脉的侵入和断裂的切割阻隔作用,形成了部分地段和层位含水及隔水构造,从而形成了承压含水层。
在隧道开挖和持续的施工扰动下,极易诱发突泥涌水事故,在含承压水的地层易发生大规模坍塌,形成塌穴。
隧道DK29+424~420段,由于水压较大,于2010年11月30晚开始从挡墙头(大里程端DK29+424)缝隙冒水,至2010年12月1日发展至DK29+420,涌水量增大至40m3/h,DK29+424处注浆止浆墙开裂,裂缝宽度达15cm,如图11,已支护段拱顶偏左1m初期支护突然遭到破坏,发生塌方,塌体为泥土夹碎石、块石,顶部有渗水,最后形成一个垂直线路宽5m、平行线路长度12m、高6~8m的塌穴。
图11 DK29+424突泥突水二、原因分析根据施工可知,DK29+401~DK29+406出水点附近曾多次涌水,围岩被多次扰动,带出了大量的破碎的岩体,在挡墙背后形成空洞,充填了坍塌下来的松散的饱和岩土体,当挡墙不足以抵挡其背后岩土体及水的共同作用的压力时,饱和的岩土体中水势必要找到其水流通道,以达到平衡。
因DK29+401附近以前曾多次涌水,已经形成了水力通道,开挖后边墙后部局部不足以抵挡岩土体和水的力的作用,水就会从该处流出,从而出现涌水。
三、治理措施(1)临时套拱加固临近塌方段初期支护待塌方形成塌穴稍微稳定后,立即组织人员对临近塌方段初期支护采用临时套拱①进行加固(如图12所示),防止塌方范围向隧道成形段进一步发展。
(2)喷射混凝土封闭坍塌面待塌穴内坍塌面稍微稳定后,及时对坍塌面进行喷射混凝土②封闭,以控制塌方范围继续扩大,使坍塌面尽快稳定,也可为后续处理提供安全保障。
盾构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1
盾构法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及风险控制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傅德明盾构法隧道已经发展到十分先进和安全的技术,但是由于地质水文条件的复杂性,或由于施工操作的错误,还存在许多风险,近年来,我国的盾构隧道工程也出现一些工程故事,因此, 隧道工程的安全和风险控制十分重要.1、盾构法隧道工程事故分析和风险控制1.1 南京地铁盾构进洞事故事故描述:1.工程概况南京某区间隧道为单圆盾构施工,采用1台土压平衡式盾构从区间右线始发,到站后吊出转运至始发站,从该站左线二次始发,到站后吊出、解体,完成区间盾构施工。
该区间属长江低漫滩地貌,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地层呈二元结构,上部主要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下部以粉土和粉细砂为主,赋存于粘性土中的地下水类型为空隙潜水,赋存于砂性土中的地下水具一定的承压性,深部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与长江及外秦淮河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到达端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中密、局部稍密粉土,上部局部为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端头井6m采用高压旋喷桩配合三轴搅拌桩加固土体。
2. 事故经过在盾构进洞即将到站时,盾构刀盘顶上地连墙外侧,人工开始破除钢筋,操作人员转动刀盘,方便割除钢筋,下部保护层破碎,刀盘下部突然出现较大的漏水漏砂点,并且迅速发展、扩大,瞬时涌水涌砂量约为260m3/h,十分钟后盾尾急剧沉降,隧道内局部管片角部及螺栓部位产生裂缝,洞内作业人员迅速调集方木及木楔,对车架与管片紧邻部位进行加固,控制管片进一步变形。
仅不到一小时,到达段地表产生陷坑,随之继续沉陷。
所幸无人员伤亡,抢险小组决定采取封堵洞门方案。
3.处理措施抢险小组利用应急抽水泵排除积水,同时确定采取封闭两端洞门的方案,在该车站端头外层钢筋侧放置竹胶板,采用编织袋装砂土及袋装水泥封堵,迅速调集吊车及注浆设备进场,采用钢板封堵洞门;始发站洞内积极抢险,利用方木对车架与管片进行支顶,在无法控制抢险的情况下安全撤出作业人员,在洞内进行袋装水泥挡墙施工,共用水泥90t,码砌过程中有局部渗水,为确保挡墙稳固,决定在始发站洞口堵封,之后开始拆除洞口钢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变形处理:
原因:大规模断层并含膨胀性;高地应力区, 水平应力>垂直应力。施工不当,台阶过长未能及 时封闭等。 处理:初期支护补强(打长锚杆、加密锚杆间 距、增加喷砼厚度、采用钢纤维砼);改变曲墙曲 率;初期支护分几层施作;二衬适时施作;加大预 留变形量。缩小台阶长度,及时封闭成环。工程实 例:家竹青隧道、乌梢岭隧道。
塌方段处理完成后采用未塌段加固方式处理剩余的段落至掌子 面,初期支护及时封闭,未塌段换拱应逐榀拆除,换拱方式参见阮 家窑侵限处理方案图。二次衬砌及时跟进,二次衬砌钢筋加强,施 做完成后地表夯填处理。 地表截水处理措施: 地表漏斗体外缘作截水天沟,遮盖地 表坍口,以防止山体地表水流入漏斗,根 据提供的地表塌方示意图,截水天沟长度 约65m;地表应加强监控量测,出现裂缝 继续发展应采取对地表陷坑坑口加撑处理, 防止地表陷坑的规模扩大。 待洞内坍方处理完毕,二次衬砌施做 完成后,对地表坍口进行不透水的粘土夯 填处理,回填高度应高出原地面0.5~1m。
3、施工过程中急功近利,为赶工期、抢进度, 忽视屡次强调的“控制台阶的开挖长度,支护衬 砌紧跟”的施工原则。 4、由于施工人员盲目的赶工期,在地质围岩等级 变化交错地段,对围岩自稳能力作过高的估计, 造成思想上的麻痹大意,抱着盲目乐观和侥幸心 理,对隧道地质条件的变化及复杂性认识不足, 工程措施针对性不强。
• 4、地表塌穴处处理方案 • 待塌方段二次衬砌施工完毕后,强度达到设计 要求,对拱顶塌方部分进行回填。为提高竣工后 安全运营系数,首先回填C25混凝土3m。后分层 回填3:7灰土5米,每层回填夯实,每层回填厚 度不大于0.5cm。顶部采用原状土回填,以保护 环境。
五、塌方相关影像资料
阮家窑隧道进口洞顶裂缝
侧拱腰部分突然出现坍塌,形成直径约两米左右的空洞,周围88+580~ DK388+610段从左侧拱顶中心至左侧边墙,上台阶左侧初期支护垮塌,当时 掌子面DK388+660处测量人员和初期支护人员正在施工准备中,塌方后组织 人员迅速撤离施工现场。正在施工作业的挖掘机被塌方体掩埋。塌方前无任
2008年8月8日塌方基本稳定。
二、塌方原因分析
1、御河隧道在DK388+580~DK388+630段塌方是突发性 的,塌方之前据监控量测资料显示无任何征兆。通过对已 塌方段DK388+600掌子面地质描述,此段围岩较破碎, 弱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呈块状,拱顶及边墙渗水 较严重。 2、根椐塌方后洞内塌方处分析:隧道轮廓线以外的围岩 比较破碎并夹杂大量泥状土。地表处坍塌的空洞覆土厚度 最大约8米,且为无粘性粉状黄土,黄土层下为强风化片 麻状破碎岩层,隧道左侧存在一组垂直张节理,严重的断 裂破碎带,沿隧道中线方向。断裂破碎带岩石面存在一个 光滑面(白绿色),有滑动的趋势。断层里侧壁存在裂隙, 纵向已不受力,加上施工过程中爆破扰动,发生整体塌方。
阮家窑隧道
一、塌方经过
2008年4月30日下午6:30进口DK425+600~ DK425+632洞内发现裂缝,初期支护喷砼隆起,支护表面大 面积开裂、掉块。在2008年5月1日上午发现洞顶地表出现 多道纵、横向裂缝,裂缝达6~7cm,洞内初期支护出现严 重侵限情况。2008年6月1日收到设计院下发的阮家窑隧道 进口支护侵限段施工方案图。 2008年6月3日按施工方案图先进行下台阶及仰拱、拱 墙衬砌的施工,以满足施工注意事项第三条各工序距离要求。 截止到2008年7月25日阮家窑隧道暗洞下台阶施工至 DK425+620处(开累施工长度55米) ,仰拱施工到 DK425+612处(开累施工长度47米),二次衬砌施工到 DK425+588处(开累施工长度23米)。
三、塌方处理方案
地表截水覆盖处理,洞内塌方体表面喷C15混凝土8~15cm,同时加固 洞内未塌段,DK425+588~DK425+600段采用I20工字钢套拱进行加固, 套拱形式见下图,间距0.5m/榀,拱部180度进行径向注浆,钻孔长度3m, 扩散半径2m,注浆压力0.5~1.2MPa,浆液采用水泥浆。对坍碴掌子面进 行C15喷混凝土8~15cm封闭。 地表回填,回填采用三七灰土,回填至原地面,裂缝采用不透水的粘土 填塞,并用防水幕布遮盖地面塌方及裂缝影响段。从DK425+595开始隧道 拱部120度范围采用采用ф108大管棚超前支护,间距环向3根/m,每环施 工长度10m,以提高施工速度。管棚搭接长度3m,外插脚3度,管内用水泥 砂浆注浆填充。管棚的两个钢管间打设ф42小导管(长度3.5m,纵向 1.5m/环),并进行注浆加固地层,浆液采用水泥砂浆。拱部180度进行径 向注浆,钻孔长度3m,扩散半径2m,注浆压力0.5~1.2MPa,浆液采用水 泥浆。待浆液凝固后,在超前支护的保护下,对坍碴进行清理,每次开挖 4m,及时对坍碴进行喷C15混凝土封闭,上台阶坍碴进行ф42小导管注浆, 小导管间距2m×2m, 长度6m,纵向4m一循环,搭接2m。
套拱形式
• 3、洞内处理方案 • (1)将能施工的二次衬砌尽快施工完毕,在二次衬砌 和塌方的掌子面之间的初期支护处,作型钢套拱临时支护, 间距与初期支护相同,采用5米系统锚杆与初期支护连接。 并进行喷射混凝土8cm封闭。 • (2)洞内塌方体采用喷射C25砼,厚度为15cm,进行 封闭塌方体表面。 • (3)待完全封闭以后,对塌方体及二次衬砌和塌方的 掌子面之间采用Ф42注浆小导管注浆加固。导管间距 1.5m×1.5m,长6m。注浆压力控制在1~2kg。
•
(4)待注浆施工完毕,采取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 洞内初期支护型钢钢架加密设置,间距为0.5米/榀,同时上台 阶支护增加临时仰拱,临时仰拱采用I20工字钢+喷射C25混凝 土,厚度27cm,拱脚下采用型钢垫板。拱部以上采用孔深13m 钻杆后退式注浆,外插角10-15度。拱部开挖采用Ф42注浆小导 管长4.5m,环向3根/m,间距两榀钢架一环(1.0m),搭接3, 5m,外插角15-35度。台阶高度控制在3m左右,台阶的长度控 制在1-1.5倍洞径。 • (5)拱部以下,沿掌子面前方采用Φ42小导管注浆加固, 小导管外插角与线路纵向夹角30~45度,小导管长6m梅花型布 置,3根/m,纵向3m一个循环,搭接3m。每施工一环小导管注浆 加固,采用喷射C25砼,厚度为15cm,进行掌子面封闭。 • (6)在处理塌方的同时,沿掌子面向后依次换撑,换撑的 原则是拆一榀立一榀。所立型钢拱架,严格按设计、规范施工。
何征兆。
2008年8月4日凌晨3点左右,塌方段拱顶延伸至约DK388+630处, DK388+600处地表坍塌约6m×8m米,深约8米的空洞,塌方出现冒顶
情况。
2008年8月2日18时40分至8月5日9时塌方里程DK388+580~ DK388+630段塌方还在不间断掉碴。塌方段向掌子面方向扩展,塌方体 将上断面全部掩埋,洞内右侧拱部初期支护发生变形。
阮家窑隧道进口洞顶裂缝
阮家窑隧道进口洞外塌方情况
阮家窑隧道进口洞内塌方情况
阮家窑隧道进口塌体喷护
阮家窑隧道进口塌方处理
阮家窑隧道进口塌方注浆
御河隧道
一、塌方经过
2008年8月2日18时10分左右,DK388+586~DK388+588左侧下台阶完 成爆破作业,2008年8月2日18时30分左右,挖掘机正在DK388+586左侧下 台阶处开挖施工,18时40分左右,挖掘机现场值班员发现,DK388+600段左
浆锚杆,环向间距0.75m,纵向间距0.5m,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浆液(水:水泥
比例为1:1或0.8:1)。同时加大DK388+568~DK388+580段围岩监控量
测,及时分析围岩变化,根据监控量测情况,确定延长加固长度。
2、DK388+580~DK388+630塌方处理 DK388+580~DK388+630塌方段根据当前施工工期要求,拱顶 120度范围及隧道左侧延伸至拱架底部采用双排6m长的φ42注浆小导 管,环向间距3根/m,纵向间距3米一环。第一排外插角5~10度,第 二排外插脚15~30度。塌方处初期支护拱架采用Ⅰ20工字钢,拱架仰 拱底部成环,间距0.5m,连接筋采用φ22钢筋,长度0.6m,环向间距 1m,钢筋网网片采用φ8圆钢,网片间距20*20cm,喷射混凝土厚度平 均为27cm,环向锚杆全环采用3米长的φ25中空注浆锚杆,环向间距 0.6m,纵向间距0.5m一环,梅花型布设。锁脚锚管采用4根5米长的 φ42注浆小导管,在拱架连接处布设成正方形布置。如果在施工处理过 程中,双排小导管注浆方案无法满足施工安全要求时,拱顶120度范围 采用10米长的φ108注浆管棚,120度以下至左侧延伸至拱架底部采用6 米长φ42注浆小导管,间距3根/m,外插角15~30度。塌方处初期支护 同上。塌方段二次衬砌参照Ⅴ级围岩加强复合式衬砌图进行衬砌。
隧道塌方案例分析
坍 方
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是地质和水文地质的突然变 化引起。实例:铁营公路隧道。人为因素,主要管理不 善、违章作业、施工方法不当所致,实例:大团尖隧道 等。 处理原则:巩固未坍地段→处理坍方 处理方法:主要为注浆加固坍体前后地段及坍体拱 部与周边→超前支护(管棚、小导管)→分部小进尺开 挖支护(环形开挖法或侧壁导坑法)→ 施作仰拱和二 衬。对于坍至地表的坍方,也可从地表进行注浆加固; 对于高大的坍穴,一般先喷护岩面→钢构支撑坍穴→做 护拱(护拱上填2-3m厚缓冲层)→防水板→二衬。
2008年7月25日 23:30 时DK425+611~DK425+632段初期支护出 现新的微小裂缝,7月26日2:00裂缝开始发展,7月26日9:00逐渐增 大,到11:00在上台阶拱架拱脚与下台阶拱架连接处发生严重变形突出情 况。2008年7月26日设计代表、监理、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共同对现场进 行察看后,确定现场处理方案:对已完成初期支护段由洞外向洞内施做 一倍洞径长度的型钢钢架护拱,型钢护拱间用钢筋焊接牢固。护拱的施 做长度还需视支护变形情况而定,如果变形稳定,可继续向前支设护拱 直至掌子面。现场形成的会议纪要并将会议纪要报送有关单位。塌方前 已经施工5米的型钢钢架护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