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合集下载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引言小学语文教学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能力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培养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意义审美能力是人的基本素养之一,对于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其次,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审美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还涉及到对美的创造和表达。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年龄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例如,在教授古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古诗中的画面和意境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美。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故事讲述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的魅力。

2.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美。

例如,在教授《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美的存在,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审美创造力是审美能力的最高表现之一。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

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描写桂林山水的作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握住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脚的天空”进行比较,学生便会发现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一群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

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

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许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

而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

因此桂林山水教学实录,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而审美情趣的培养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情趣对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

一、审美情趣:概述与价值观审美情趣是指个体对于美的感受和评价能力,是一种主观情感和主观能力。

「审美」即指识别美的能力与感受美的情感。

「情趣」即指欣赏和追求美的兴趣和意趣。

审美情趣是个体对美的理解和感受的主观体验,也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展现。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以下重要价值:1.培养审美情趣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艺术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通过培养审美情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2.培养审美情趣可以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开拓自己的审美眼界,丰富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3.培养审美情趣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审美情趣的培养注重对美的感受和评价,这需要学生不断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培养审美情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各种事物时能够有更敏锐的观察力和分辨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情趣的策略1.注重文学阅读文学是审美情趣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文学阅读,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或优秀童话故事,让学生接触到精彩的文学世界,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观点,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呈现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名画、音乐、舞蹈等,让学生通过感官的体验去感受和欣赏美。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课外活动的拓展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与文化艺术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剧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阅读兴趣,以及启发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启发情感。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且也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融入审美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探讨。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审美能力、阅读兴趣、情感、融入、全面发展、研究方向1. 引言1.1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提升其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审美教育,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地感知和理解文字、语言中蕴含的美,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意蕴。

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愉悦感,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通过审美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操,提升其审美观念和审美品位,从而使其在生活中更加细腻、完整地感知和欣赏美的存在。

将审美教育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还可以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2 研究背景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审美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目前国内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探讨。

本文旨在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探讨如何有效地融入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对优美文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创作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朗读一些经典诗歌、散文或故事,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或绘制相关的插图等,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的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描写手法、情感表达等,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美。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作品中的细节、人物形象或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对文学作品及其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等,让他们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美学视野。

学生可以观赏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作品,了解不同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风格,培养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通过提供创作的机会和平台,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自己独特的作品。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持续而重要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优秀文学作品、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引导参观艺术展览以及鼓励学生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够创造美。

这将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项重要且富有意义的任务。

审美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还对他们的情感发展、创造力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引导学生感知语言之美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语言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美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和语调之美。

例如,在教授诗歌时,教师可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同时,注重对字词的品味和赏析,让学生理解词语的精准运用所带来的表达效果。

比如,在《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通过对“无瑕的翡翠”这一比喻的讲解,让学生感受语言描绘出的色彩美。

二、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美很多文学作品都会塑造各种各样生动的形象,这些形象往往蕴含着独特的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这些形象。

比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中,通过对五壮士英勇无畏的行为和坚定的信念的描述,展现出他们的英雄形象之美。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之美。

此外,在童话和寓言故事中,也有许多鲜明的形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善良、可怜的小女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同情和关爱这个形象,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

三、领略作品的意境美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营造出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情境。

在四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具有优美的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领略作品的意境美。

例如,在教授《草原》一文时,可以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出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如“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草原的意境之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周刊204教材教法|教法研究摘 要:本文从小学生作文教学入手,简单地阐述了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写作训练中的美的因素,以美引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就跨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并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审美能力;培养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除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以外,作为语文教师,还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在感知中体会形象美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他们的作文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形象感知。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设置情境,让学1.带学生到金鹗公园参观游览,充分体会春天的形象美。

2.让学生集体讨论本次参观的心得,重点是“春天来到了3.进入写作阶段。

通过具体感知,学生初步学会了认识美、从而初步达到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增强阅读,感受作文之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前者受到读物感染。

但是让学生自由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他们往往会盲目地、随意地选择读物,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质量。

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各种读物。

(1)要根据儿童少年阅读兴趣发展的年龄差异,向各年级学生推荐不同的读物。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研究,小学低年级儿童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到了中、高年级、对于战斗故事、英雄人物、科学幻想故事比较感兴趣。

然而,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的兴趣还没有明显的分化。

教师在推荐读物时既要尊重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又要让中年级以上的学生大量接触科学普及读物,培养他们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兴趣,并促使他们的兴趣逐渐分化。

(2)为使学生理解语文、数学等课文,及时向他们推荐有关的优秀读物。

(3)为配合学校或社会的重大活动,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

培养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实践探索

培养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实践探索

培养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实践探索引言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

尤其在小学生阶段,培养他们的语文审美能力对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索一些有效的实践方法,旨在通过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阅读优美的文学作品1. 精选经典文学为小学生挑选适合其认知水平和年龄段的经典文学作品,如《西游记》《三字经》《飞鸟集》等,能够既满足他们的兴趣,又帮助他们感受语言的美。

可以组织班级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去欣赏作品中的优美词句,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2. 课后阅读与分享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优美的童话、诗歌,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

可以定期举办“朗读比赛”,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字的韵律与节奏,增强他们对语言美的感知力。

二、开展语言艺术活动1. 诗歌朗诵组织诗歌朗诵比赛,选择不同风格的诗歌,将朗诵与表演结合。

通过朗朗上口的诗句和情感的投入,学生不仅能够提升朗读能力,还能在其中体会到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

2.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写作或主题写作,鼓励他们用心灵去描绘生活中的美。

例如,可以设定“我的夏天”“我心中的花”等主题,让学生用语言记录下他们的观察与感受,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结合美术与音乐1. 语文与美术结合在语文学习中,结合美术活动,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插画创作或手工制作。

通过视觉艺术的表现,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2. 音乐欣赏在语文教学中加入音乐欣赏环节,通过聆听古典音乐或现代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用文字描述他们听到的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审美能力。

四、利用现代科技1. 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PPT、视频等,制作生动的语文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或音乐,帮助学生在多感官的体验中领悟语言之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注重文字的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美感。

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优美的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注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到语言的音美和韵律的美感。

要注重课文的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丽意象、优美语言和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或者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想象世界,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拓展多元的文化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多元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深度性,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文化体验,了解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互动性,让学生通过文学赏析、音乐聆听、美术观赏等形式,参与到文化体验中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四、注重课程的整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的整合性,让美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的各个环节中。

要注重语文课程和美术课程的联动,让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相互呼应,形成课程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语文审美能力是指对语言文字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意识、语文审美情趣和语文审美技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意识语文审美意识是指对语言文字中的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意识首先需要创设良好的语文教育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诵读优秀文学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语言文字的美感,培养他们对语文中的形象、节奏、韵律等美学要素的敏感性和感知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引用诗词名句,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好,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语文审美意识。

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情趣语文审美情趣是指对语言文字美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偏好。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情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可以选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小说等,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写,培养他们对于美的喜欢和感悟。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培养他们对于韵律和意境的欣赏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三、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技能语文审美技能是指对语言文字美感的表达和运用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技能需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审美技能的培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鼓励他们运用多样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表达自己对美的感悟和体验。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演讲和表演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语文审美技能。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需要从培养语文审美意识、语文审美情趣和语文审美技能三个方面入手。

通过创设良好的语文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对语文美感的体验和感悟;同时,通过重视对学生审美技能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在新课标的明确要求与指导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感,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要通过美的事物和形象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如何能够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接下来共同来进行探讨。

一、分析文章的语言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是选用的优秀的作品,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句式,个性的对话等等,不过都需要教师细心的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领悟,不但能够逐渐提高学生的理解反应能力,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得到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作品中,作者的用词非常的恰到好处,能够形象的表现作品内容。

例如,《秋天的雨》一课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这段话让人们感受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小朋友们在凉爽的气候中尽情的玩耍与歌唱,秋天带给人们的是收获与欢乐。

丰收,欢乐点出了作者所要体现的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的分析这些词语,就能够使学生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作者用词同样是非常讲究,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时候,语言非常优美。

有这样的语句: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一个封字既把树木枝叶又密又厚的景象表现得恰到好处,又充分显示出树木长得生机勃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来体会文章的优美意蕴,使学生在欣赏优美句子的同时,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体会文章的意境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的渠道和方法,在丰富的想象中体会文章内容所要表达的意境,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想象,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是一篇写景的诗,诗人既写出了冲决一切的奔腾水势和奇险的山势,又描绘出山青水秀,碧空和孤帆的优美境界。

小学语文教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引言:在当今社会,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以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1. 概念普及:通过故事、诗歌、小说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文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文学的定义、特点和功能等。

让学生了解文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关怀,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文学想象力的开展:通过给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进行文学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文学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二、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教学方法1. 阅读与鉴赏结合: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在阅读的同时,教师要进行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2. 听说读写全面培养: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文学创作中,使他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如让学生进行文学朗诵、绘本创作、写作比赛等活动,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3. 作品展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展示与分享活动,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文学作品、交流自己对文学的感悟和理解。

通过互相欣赏和交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促进他们的文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设计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1. 创设文学情境:在课堂中创设多样的文学情境,如通过音乐、图片、影视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感和审美能力。

2. 进行文学游戏:设计有趣的文学游戏,如文学知识问答、文学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文学知识、感受文学的乐趣。

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欣赏优秀的诗歌作品,提高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喜爱。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的技巧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的技巧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的技巧语文审美能力是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修辞手法和文学作品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一些培养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技巧。

一、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培养语文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 鼓励孩子每天读书,保持持续的阅读时间。

可以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每天读一本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包括课内外的故事书、童话书、报纸杂志等,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书籍。

3. 组织阅读分享活动。

让孩子在课堂上互相分享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二、培养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审美能力的体现之一,通过写作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以下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1. 培养观察力。

鼓励孩子多观察身边的事物,用文字记录下来,对孩子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2. 注重写作细节。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不仅要关注内容的准确性,还要关注语言的规范性和修辞的运用,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帮助孩子提高写作水平。

3. 提供写作素材。

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小故事、图片、影片等,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激发创造力创造力是培养语文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以下是一些激发小学生创造力的方法:1. 提供开放性的课堂环境。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给予他们充分的发言权,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度,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

2. 进行课外拓展活动。

鼓励孩子在课外参加各种有创造性的活动,如写作比赛、绘画比赛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电子资料、艺术作品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四、开展文学鉴赏活动文学鉴赏是培养语文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增强孩子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如何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如何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如何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扮演着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角色。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选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本文将从阅读、写作和欣赏三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一、阅读——打开文学之门阅读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例如,通过选读课文中的优秀作品,如鲁迅的《药》,孩子们可以领略作者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古代童话故事、寓言等,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阅读活动,如课外阅读和读书分享。

通过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图书,积极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在读书分享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角色等,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最后,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给学生展示经典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段。

通过视听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欣赏能力。

二、写作——传递内心的声音写作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另一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写作活动,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

例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改编创作,构思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通过创作,学生可以拓展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文学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文学作品鉴赏和写作交流活动。

例如,让学生学习和模仿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短篇小说、散文等,通过分析、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在交流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认真聆听和评价,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设立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文学作品的评析和书评。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语文不仅是小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审美能力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开展阅读教学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

通过阅读,不仅能加深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够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有意识地寻找作品中的美学元素,如意境、形象、韵律等;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引导小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讲授经典名篇经典名篇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精华,也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经典名篇,注重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魅力,加深对美的认知。

三、组织文学鉴赏活动文学鉴赏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式。

通过组织文学鉴赏活动,可以让小学生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认识文学作品,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故事情节讲述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四、引导学生写作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中选取一个元素,如形象、情感、品格等,让学生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引导他们在写作中反思、思考、感悟,不断拓展审美视野。

五、创设艺术氛围对于小学生来说,艺术氛围的创设可以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培养审美素养。

教师可以在教室或学校内布置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能够随时欣赏。

同时,还可以组织参观美术馆、听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在零距离接触艺术作品的同时,深度认识美的魅力和学习价值。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深刻认识到,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美学感受和实践的能力。

一、注重阅读阅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基础。

在这个数字时代,小学生很容易被各种高科技产品所吸引,很难安静地看一会儿书。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可以在课堂上组织阅读活动,建设阅读角,鼓励家长一起阅读,推荐优秀的优美散文、现代小说等,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语言之美,改变阅读对他们的压迫和枯燥,提高他们审美能力。

二、强化表达能力语文是表达交流的工具,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是重要的做法之一。

我们可以组织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孩子通过课外活动在表达中学会用词、造句和结构,让孩子从感官上体验美的情感,自己品味出作品中的审美价值。

三、启发思维,鼓励想象小学生想象力丰富,而且天生爱好奇,我们可以通过文言文的解读、集体讨论等活动,引导他们思考,明确审美的主要元素即形式和内容。

通过让孩子自己了解它们的含义和运用方法,从而让他们自然而然地知道如何判断一个诗歌、文章等的美与丑。

例如可以让他们阅读具有浓厚思想性的文学作品,让他们自主思考、主动分析,让他们感受到美与丑、一般与特殊的差别,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和审美能力。

四、传递文化、让知识活起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让知识活起来。

文化与教育分不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要永远把文化贯穿语文的每一个环节,让孩子通过语文学习走进传统文化,掌握古诗文、古文化、古书等,从不同的时空中获取语言表达大美、思想深度和文化精髓,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审美能力。

五、多样教学法教学法也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法,如表演、游戏、询问、比较等,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感受语言的美丽与丰富性,扩宽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我们教师不应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使自己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这样,才能造就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1、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

如《西门豹》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

2、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

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

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审美能力指的是个体对于美的感知、理解和鉴赏能力,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人文精神。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注重文学作品的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文学作品的选择。

因为作品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审美能力的培养效果。

要选择一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情感真挚的文学作品。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作品的选择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注重课文的解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课文的解读。

每篇课文都是一部小小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课文的精心解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美。

教师可以从情感、意境、语言等方面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课文中的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注重文学鉴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文学鉴赏。

通过课堂讲解、课外阅读和课内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可以从作者的用词、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和价值观。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

四、注重欣赏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欣赏活动。

可以通过朗诵比赛、文学作品展示、诗歌吟唱等形式,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这样可以让审美教育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很多方法,但最核心的还是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文学作品的精心选择,课文的精心解读,文学鉴赏的引导和欣赏活动的举办,以及情感的培养等多种途径,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审美内容,如果教师能够主动挖掘出课文中的审美因素,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就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审美教育,加强对学生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他们的情绪,努力在教学中寻找美的音符,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感到美就在平凡中,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使其自创造美。

觉地发现美、追求美、《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这就要求我们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置于平等对话的地位,作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首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友爱、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其次,要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化的学习需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条件。

1 运用课文对事物的描写,挖掘描写美精彩入微的描写,能激起读者思想的溶入,感受到描写的形象美。

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文章对事物描写的分析,通过欣赏课文的描写手法,挖掘描写美。

如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十二课《火烧云》,这是一篇很难得的写景之作。

对于经常能看到的火烧云,人们往往熟视无睹,惟觉其美,难述其景。

而三十年代的女作家肖红却以她灵活酣畅的笔墨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

文章写了火烧云上来与下去的全过程。

开头写“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结尾写“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这一上一下形成了整篇文章的框架,而重点在“上来”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陶冶美的情趣”。

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我个人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审美能力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学校美育的作用,在于通过美的形象给学生以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陶冶美的情趣”。

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我个人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1 用活语言揭示艺术美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最重要工具。

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
的敏捷性。

可以想象,教师语言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语言深奥,学生就难以接受和理解。

所以,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有条有理,声音抑扬顿挫。

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润物无声的丝丝春雨自然地与学生交融。

语文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总还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只要感情真实,语言动人,就永远给学生一种艺术的美。

2 在朗读中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作品,有描绘美丽大自然的,有歌颂生活中美好事物的。

有赞颂人类美好品德的,有揭露生活中丑恶一面的。

这些作品蕴含着作者或激昂、或悲壮、或含蓄、或憎恨、或兴奋的强烈情感。

教师应抓住作者在文中所表达出的情感触动学生的情感,扣击学生的心灵,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体验课文情感美,离不开有感情朗读,即“美读”。

叶老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

”它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学生探求美的一把金钥匙。

《二泉映月》一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阿炳杰出的艺术才华以及他热爱生活,追求理想,敢于同不幸命运抗争的精神。

阿炳借“乐声”倾吐自
己的“心声”。

在体会琴声的内涵这一部分时,不宜机械分析。

而要让学生投入情感,在诵读中深入体验阿炳的内心世界,从而受到强烈感染。

所以,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讲中感悟”的方法。

让学生从读懂到读好。

首先是读懂琴声的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内涵。

让学生用心地听一遍乐曲,先听,再说,最后接触文本多形式朗读,问:“乐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有了前面的铺垫,对于这些原因的理解也就深入内心感悟至深。

接着就带着感悟更深一层地读,读中感悟,悟后再读,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在一次次的提高中,学生读懂了乐曲融入了阿炳的内心,感受到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3 创设情境感受意境美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和源泉。

兴趣来源于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让学生学习中感到精神和谐,这就要创设好审美情境。

对课文的欣赏实践,教师要指点门径,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揣摩语感,以景生情,从情联想到境。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上升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如,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可创没情境,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

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之中。

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
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

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再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画面前,让学生面对画面,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巍峨的庐山,瀑布从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山河无比壮观,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言行揣摩,领会形象美
美好的人物形象能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产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

语文教材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有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大禹;有潜心科学研究的达尔文、爱因斯坦;有勤学苦练的梅兰芳、怀素;还有深爱自己母亲的陈毅、沉香……他们对事业、对科学、对真理、对人类之美孜孜不倦追求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无不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好好揣摩他们的言行,并透过表面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判断、
比较等方法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寻找他们的思想根源,从而感知人物的形象与心灵。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