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脂类代谢

合集下载

脂类代谢

脂类代谢

第八章脂类代谢内容提要(学习要求?):本章阐述生物体内的脂类物质、脂肪代谢及类脂代谢。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生物体内脂质的组成、结构、分类和功能;重点掌握脂肪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了解生物体内脂肪与糖相互转化的途径和意义;掌握胆固醇合成代谢途径的调节和胆固醇的代谢转变;了解类脂代谢、脂类物质的运输与血浆脂蛋白。

脂类(lipids)是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的统称。

它们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共同特点是不溶于水,而溶于氯仿、乙醚、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

用这类溶剂可将脂类物质从细胞和组织中萃取出来。

脂类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按生物学功能可将其分为贮存脂质(storage lipid)、结构脂质(structural lipid)和活性脂质(active lipid)。

贮脂主要是脂肪,结构脂质和活性脂质都属于类脂。

脂肪是生物体贮存的重要能源物质,1g脂肪彻底氧化可产生约39KJ的热量,是相同重量糖或蛋白质氧化所产热量的2.3倍。

结构脂质主要是磷脂,它是生物膜的骨架成分。

活性脂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如类固醇激素有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糖脂是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之一;一些磷脂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能够产生第二信使等。

由此可见,生物体内的脂类在新陈代谢、信息传递及代谢调控等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节生物体内的脂质一、脂类的组成和分类脂类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某些脂类化合物还含有少量氮、磷和硫。

大多数脂类化合物是由脂肪酸和醇形成的酯及其衍生物,其中的脂肪酸多为长链一元羧酸,其中的醇则包括甘油、鞘氨醇、固醇和高级一元醇。

生物体内的脂类据其化学组成与结构通常分为单纯脂类、结合脂类、衍生脂类。

(一) 脂肪酸(fatty acid,FA)脂肪酸是脂类化合物的主要组成成分,一般由一条长的线性烃链(疏水尾)和一个末端羧基(亲水头)组成。

天然脂肪酸骨架的碳原子数多为偶数,通常为C4~C36。

动植物中分布最广泛的脂肪酸是硬脂酸、软脂酸和油酸。

第八章 脂类代谢习题

第八章 脂类代谢习题

第八章脂类代谢一、名词解释1.脂肪酸的β—氧化:脂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在ɑ、β碳原子间断裂,β-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生成乙酰CoA和比原先少两个碳的脂酰CoA的过程;2.必需脂肪酸:人或动物正常生长发育羧必需的,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只有从食物中获得,的脂肪酸,通常指: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3.-氧化及其它代谢产生的乙酰CoA,在一般细胞中可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行氧化分解,但在肝脏细胞中,其氧化则不很完全,出现一些氧化的中-羟丁酸和丙酮,它们称为酮体。

肝脏生成的酮体可在肝外组织被利用;4.血脂:血浆中所含的之类统称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游离脂肪酸等;5.外源性脂类:6.内源性脂类:7. 脂肪酸α-氧化:α-氧化作用在哺乳动物的脑组织和神经细胞的微粒体中进行,由微粒体氧化酶系催化,使游离的长链脂肪酸在α-碳原子上的氢被氧化成羟基,生成α-羟脂酸。

长链的α-羟脂酸是脑组织中脑苷脂的重要成分,α-羟脂酸可以进一步氧化脱羧,形成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8. 脂肪酸ω-氧化:动物体内十二碳以下的短链脂肪酸,在肝微粒氧化酶系催化下,通过碳链甲基端碳原子(ω﹣碳原子)上的氢被氧化成羟基,生成ω﹣羟脂酸、ω﹣醛脂酸等中间产物,再进一步氧化为α,ω﹣二羧酸;9.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线粒体内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柠檬酸然后经内膜上的三羧酸载体运至胞液中,在柠檬酸裂解酶催化下需消耗ATP将柠檬酸裂解回草酰乙酸和乙酰辅酶A,后者可利用脂肪酸合成,而草酰乙酸经还原后在苹果酸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苹果酸,苹果酸又在苹果酸酶的催化下变成丙酮酸,丙酮酸经内膜载体运回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作用下重新生成草酰乙酸;10. 简单脂质:由脂肪酸与醇(甘油醇、一元醇)所形成的脂,分为脂、油、蜡;11. 复合脂质:除脂肪酸和醇外,尚有其他非脂分子的成分(如胆碱、乙醇胺、糖等),按非脂部分可分为磷脂和糖脂,鞘磷脂和鞘糖脂统称为鞘脂。

脂类代谢

脂类代谢

第八章脂类代谢一、选择题【A1型题】B1.脂酸在血中与下列哪个物质结合运输A.载脂蛋白B.清蛋白C.球蛋白D.脂蛋白E.以上都不是C2.含2n个碳原子的饱和脂酸需要经多少次β-氧化才能完全分解为乙酰CoAA.2n次B.n次C.n-1次D.8次E.n+1次B3.酮体合成的限速酶是A.HMGCoA裂解酶B.HMGCoA合酶C.硫解酶D.HMGCoA还原酶E.乙酰乙酸硫激酶C4.关于酮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脂酸在肝中大量分解产生的异常中间产物,可造成酮症酸中毒B.各组织细胞均可利用乙酰CoA合成酮体,但以肝为主C.酮体只能在肝内生成,肝外利用D.酮体氧化的关键酶是乙酰乙酸转硫酶E.合成酮体的关键酶是HMGCoA还原酶B5.脂酸β-氧化、酮体生成及胆固醇合成的共同中间产物是A.乙酰CoAB.乙酰乙酰CoAC.HMGCoAD.乙酰乙酸E.甲基二羟戊酸B6.参与脂酸合成的乙酰CoA主要来自A.胆固醇B.葡萄糖C.丙氨酸D.酮体E.脂酸C7.脂酸合成的关键酶是A.丙酮酸羧化酶B.硫解酶C.乙酰CoA羧化酶D.丙酮酸脱氢酶E. 乙酰转移酶A8.脂酸β-氧化不能生成A.H2OB.FADH2C.NADHD.乙酰CoAE.以上都不是D9.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是A.HMGCoA裂解酶B.HMGCoA合酶C. 乙酰CoA羧化酶D.HMGCoA还原酶E.HMGCoA合酶和裂解酶C10.胆固醇不能转化为A.胆汁酸B.肾上腺皮质激素C.胆红素D.维生素D3E.性激素A11.胆固醇的生理功能不包括A.氧化供能B.参与构成生物膜C.转化为类固醇激素D.转化为胆汁酸E.转变为维生素D3D12.不能利用甘油的组织是A.肝B.小肠C.肾D.脂肪组织E.以上都不是D13.血浆脂蛋白按密度由大到小的正确顺序是A.CM、VLDL、LDL、HDLB.VLDL、LDL、HDL、CMC.LDL、VLDL、HDL、CMD.HDL、LDL、VLDL、CME.LDL、CM、HDL、VLDLA14.含脂肪最多的血浆脂蛋白是A.CMB.VLDLC.HDLD.LDLE.IDLB15.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的血浆脂蛋白是A.CMB.VLDLC.HDLD.LDLE.IDLC16.将肝外的胆固醇向肝内运输的是A.CMB.VLDLC.HDLD.LDLE.IDLD17.胆固醇含量最高的是A.CMB.VLDLC.HDLD.LDLE.IDLB18.激素敏感脂肪酶是A.脂蛋白脂肪酶B.甘油三酯脂肪酶C.甘油一酯脂肪酶D.胰脂酶 E.甘油二酯脂肪酶A19.下列哪种磷脂中含有胆碱A.卵磷脂B.脑磷脂C.磷脂酸D.溶血磷脂E.以上都是B20.抗脂解激素是指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C.肾上腺素D.甲状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21.正常人空腹血中主要的脂蛋白是A.CMB.VLDLC.LDLD.HDLE.以上都不是D22.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A.CMB.VLDLC.LDLD.HDLE.以上都不是C23.要真实反映血脂的情况,常在饭后A.3~6小时采血B.8~10小时采血C.12~14小时采血D.24小时后采血E.饭后2小时采血B24.生物膜含量最多的脂类是A.甘油三酯B.磷脂C.胆固醇D.糖脂E.蛋白质A25.催化脂酸活化的酶是A.脂酰CoA合成酶B.脂酰CoA脱氢酶C.脂酰CoA硫解酶D.脂酰CoA转移酶E.以上都不是B26.脂酸β-氧化的部位是A.胞液B.线粒体C.细胞核D.内质网E.以上都是C27.脂酰CoAβ-氧化的反应顺序是A.脱氢、加水、硫解、再脱氢B.硫解、再脱氢、脱氢、加水C.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D.脱氢、硫解、加水、再脱氢E.脱氢、硫解、再脱氢、加水B28.脂肪动员加强时肝内生成的乙酰辅酶A主要转变为A.脂酸B.酮体C.草酰乙酸D.葡萄糖E.氨基酸B29.控制长链脂酰CoA进入线粒体氧化的因素是A.脂酰CoA合成酶的活性B.肉碱脂酰转移酶Ⅰ的活性C.肉碱脂酰转移酶Ⅱ的活性D.脂酰CoA脱氢酶的活性E.脂酰CoA的含量C30.下列何种物质是脂酸氧化过程中不需要的A.HSCoAB.NAD+C.NADP+D.FADE.以上都是B31.体内胆固醇和脂酸合成所需的氢来自A.NADH+H+B.NADPH+H+C.FMNH2D.FADH2E.以上都是D32.不产生乙酰辅酶A的化合物是A.酮体B.脂酸C.葡萄糖D.胆固醇E.氨基酸E33.乙酰辅酶A的去路不包括A.合成脂酸B.氧化供能C. 合成胆固醇D.合成酮体E.转变为葡萄糖B34.脂酰辅酶A每进行1次β-氧化,由脱氢产生ATP数为A.4B.5C.6D.7E.8【A2型题】35.肝细胞可利用乙酰辅酶A为原料合成酮体供肝外组织利用,每合成1分子乙酰乙酸,需要乙酰辅酶A的分子数为A.1B.2C.3D. 4E.536.某物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在体内可转变为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等,该物质最有可能是A.维生素AB.亮氨酸C.软脂酸D.花生四烯酸E.甘氨酸37.3-磷酸甘油加上2分子脂酰辅酶A生成磷脂酸,后者水解脱去磷酸生成甘油二酯,再与1分子脂酰辅酶A反应生成甘油三酯。

第八章脂类代谢.ppt

第八章脂类代谢.ppt

HA3CGl(uCHsi2d)ne-CchaCinH2caCrboSxCyolAextracts a proton from the
a-carbon ofOtHhe substrate, facilitating transfer of 2 e
with H+ (a hydride) from the b position to FAD.
+
激素敏感脂肪酶
2.脂肪动员过程中的基本变化 激素+膜受体→腺苷酸环化酶↑→
cAMP↑→ 蛋 白 激 酶 A↑→ 激 素 敏 感 脂 肪 酶(HSL,甘油三酯酶)↑→甘油三酯 分解↑
3.脂肪动员的基本过程
甘油三酯 1)↓激素敏感脂肪酶
脂肪酸+甘油二酯 2)↓甘油二酯酶
脂肪酸+甘油一酯 3)↓甘油一酯酶
CH2 OH ATP ADP
CH2 OH
NAD+
H+ + NADH
CH2
OH
HO CH CH2 OH
HO CH
1
2
CH2 O PO3
CO CH2 O
PO3
glycerol
glycerol-3-P
dihydroxyacetone-P
Glycerol, arising from hydrolysis of triacylglycerols, is converted to the Glycolysis intermediate 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 by reactions catalyzed by:
2.脂类物质的生理功用
① 供能贮能。
② 构成生物膜。
③ 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提供必需 脂肪酸。 l必需脂肪酸是指机体需要,但自身不能 合成,必须要靠食物提供的一些多烯脂肪 酸。 ④ 保护和保温作用。

第八章 脂类代谢 ppt课件

第八章 脂类代谢 ppt课件

4、脂肪酸碳链的延长 软脂酰CoA或软脂酸 滑面内质网、线粒体 脂肪酸碳链延长酶系催化 更长碳链的饱和脂肪酸
线粒体延长途径:β-氧化的逆过程

NADPH2:作为供氢体参与第
长 途
二次还原反应。

滑面内质网延长途径:从头合成类似 辅酶A:酰基载体
丙二酰辅酶A:提供二碳单位
(二)脂肪的合成 CH2OH
β-羟丁酸:27分子ATP 乙酰乙酸硫激酶: 催化进行氧化利用时,乙酰乙酸:22分子ATP
β-羟丁酸:25分子ATP
4.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1). 酮体具水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及毛细血管壁。是输出 脂肪能源的一种形式。 2). 长期饥饿时,酮体供给脑组织50~70%的能量。
3). 禁食、应激及糖尿病时,心、肾、骨骼肌摄取酮体代替葡萄 糖供能,节省葡萄糖以供脑和红细胞所需。并可防止肌肉蛋白的 过多消耗。

脱水
H2O
软脂酸合成的总反应
乙酰CoA+7丙二酸单酰CoA+14NADPH+14H++H2O 脂肪酸合成酶系 (7次循环)
软脂酸+14NADP++7CO2+7H2O+8CoA-SH
脂肪酸从头合成与β-氧化比较
区别点
从头合成
β—氧化
细胞中发生部位 酰基载体
二碳片段的加入与裂解方式 电子供体或受体
NADH、FADH2:呼吸链传递电子生成ATP
生成ATP数量: n-1 2 3 n 1 2 2
2
2
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 (2×7)+(3×7)+(12×8)=131分子ATP
脂肪酸活化,消耗ATP的2个高能磷酸键 净生成:129 分子ATP
b.脂肪酸的α-氧化作用

08-脂类代谢

08-脂类代谢

8CH3CO~SCoA+7FADH2+7NADH+7H+
26
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 —— 以16碳软脂酸的氧化为例 活 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β 氧 化: 每轮循环
四个重复步骤: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
产物:1分子乙酰CoA 1分子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1分子NADH+H+ 1分子FADH2
27
7 轮循环产物:8分子乙酰CoA 7分子NADH+H+
(肝)
CO2+H2O +ATP
(肝外)
酮体 (ketone bodies)
10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的动员
脂肪组织中储存的甘油三酯在脂肪酶 的催化下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 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它组织氧化 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的动员。
甘油三酯脂肪酶 甘油二酯脂肪酶 甘油一酯脂肪酶
甘油三酯
β-羟丁酸 脱氢酶
= = = = = =
32
2. 酮体的利用
OH CH3CHCH2COOH
D(-)-β -羟丁酸
NAD+ NADH+H+
琥珀酰CoA转硫酶 (心、肾、脑及骨 骼肌的线粒体)
CoASH+ATP
O O CH3CCH2COH
乙酰乙酸
PPi+AMP
O O CH3CCH2CSCoA (乙酰乙酰CoA)
(磷脂、胆固醇(酯)等)
6
二、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 储能与供能
(二)维持正常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三) 转变成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四)保护内脏和防止体温散失 (五)必需脂肪酸的来源

第八章 脂类代谢-68页PPT文档资料

第八章  脂类代谢-68页PPT文档资料

脂 肪 酸 氧 化 的 彻 底 氧 化
总结:
脂肪酸β-氧化的能量生成
1分子软脂酸(16C)活化生成的软脂酰 CoA 经7次β-氧 化。总反应式如下:
软脂酰CoA + 7FAD+7NAD+ + 7CoA-SH + 7H2O 8乙酰CoA + 7FADH2 + 7(NADH + H+)
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共生成: (2×7)+(3×7)+(12×8)=131分子ATP
1.脂肪酸合成酶系
动物细胞脂肪酸合成酶系包括 7种不同 功能的酶和酰基载体蛋白(ACP),都存在 于一条肽链上的七个功能区(结构域), 由一个基因编码;酵母细胞中该酶系包含 六个酶和ACP,定位于两条肽链上;大肠 杆菌的该酶系含六个酶及ACP共七条肽链。
脂肪酸合成酶系结构模式
中央巯基SH
外围巯基SH
脂肪酸
Mg2+
RCO~SCoA 脂酰CoA
ATP
AMP+PPi
反应不可逆
H2O 2Pi
3.脂酰CoA穿膜进入线粒体
脂肪酸氧化酶系存在线粒体基质内,但胞浆中活化的长链脂 酰CoA(12C以上) 却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内膜,必须与肉毒 碱(carnitine) 结合成脂酰肉毒碱才能进入线粒体基质内。
反应由肉毒碱脂酰转移酶(CAT-Ⅰ和CAT-II)催化:
CH3COCH2COSCoA
CoASH
乙酰乙酰CoA
HMGCoA 合成酶
CH3COSCoA CoASH
CH3COCH2COOH
乙酰乙酸
脱氢酶
NADH+H+ NAD+
脱羧酶

《生物化学》考研内部课程配套练习第八章脂类代谢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考研内部课程配套练习第八章脂类代谢参考答案

脂类代谢练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2、乙醛酸循环:一种被修改的柠檬酸循环,在其异柠檬酸和苹果酸之间反应顺序有改变,以及乙酸是用作能量和中间物的一个来源。

某些植物和微生物体内有此循环,他需要二分子乙酰辅酶A的参与;并导致一分子琥珀酸的合成。

(二)填空题1.脂肪;甘油;脂肪酸2.A TP-Mg2+;CoA-SH;脂酰S-CoA;肉毒碱-脂酰转移酶系统3.0.5n-1;0.5n;0.5n-1;0.5n-1 4.异柠檬酸裂解酶;苹果酸合成酶;三羧酸;脱羧;三羧酸5.乙酰CoA;丙二酸单酰CoA;NADPH+H+6.生物素;A TP;乙酰CoA;HCO3-;丙二酸单酰CoA;激活剂;抑制剂7.ACP;CoA;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8.软脂酸;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溶质9.氧化脱氢;厌氧;10.3-磷酸甘油;脂酰-CoA;磷脂酸;二酰甘油;二酰甘油转移酶11.CDP-二酰甘油;UDP-G;ADP-G(三)选择题1.A:脂肪酸β-氧化酶系分布于线粒体基质内。

酰基载体蛋白是脂肪酸合成酶系的蛋白辅酶。

脂肪酸β-氧化生成NADH,而葡萄糖转变成丙酮酸需要NAD+。

2.A:脂肪酸氧化在线粒体进行,连续脱下二碳单位使烃链变短。

产生的A TP供细胞利用。

肉毒碱能促进而不是抑制脂肪酸氧化降解。

脂肪酸形成酰基CoA后才能氧化降解。

3.D:参与脂肪酸β-氧化的辅因子有CoASH, FAD ,NAD+, FAD。

4.ABCD:5.A:脂肪酸从头合成的整个反应过程需要一种脂酰基载体蛋白即ACP的参与。

6.ABCD:7.BCD:必需脂肪酸一般都是不饱和脂肪酸,它们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8.AC:在脂肪酸合成中以NADPH为供氢体,在脂肪酸氧化时以FAD和NAD+两者做辅助因子。

脂类代谢

脂类代谢

脱氢
FADH2
CHCORCH CHCO-SCoA
OH
加水
H2O
RCH CH2CO-SCoA COO
脱氢
NADH+H+ +
RC CH2CO-SCoA CO-
硫解
乙酰CoA 乙酰CoA
RCORCO-SCoA
脂酰CoA 2C) 脂酰CoA (少2C)
COCH3CO-SCoA
脂肪酰CoA(Cn) ( ) 脂肪酰 (脱氢 脱氢) 脱氢 一 次 氧 化 β(
一、血脂的来源与去路
内源性: 内源性:体内合成或脂肪动员
血 脂
来源
外源性: 外源性:食物消化吸收
去路 在组织细胞氧化供能 构成生物膜 转变成其他物质 进入脂库
二、血浆脂蛋白
为脂类在血浆中的运输形式.各种 为脂类在血浆中的运输形式 各种 脂蛋白中的脂类和蛋白质含量各不相 因而可以进行分类. 同,因而可以进行分类 因而可以进行分类
脂肪酰CoA 脂肪酰 )
HS- CoA β- 脂肪酰 脂肪酰CoA 酶 酰CoA 酰
脂肪酰CoA(Cn-2) ( 脂肪酰 ) β化
脂肪酸氧化的能量生成(16:0) 脂肪酸氧化的能量生成(16:0) 消耗 产生 FA活化 FA活化 7 FADH2 7 NADH+H+ 乙酰CoA 8 乙酰CoA - 2 2 7 = 14 3 7 = 21 12 8 = 96 129
脂肪的中间代谢
食物脂肪(外源性 食物脂肪 外源性) 外源性
合成脂肪(内源性) 合成脂肪(内源性)
小肠 脂肪
CM
肝 脂肪→ 糖→脂肪→VLDL
脂 肪 代 谢 概 况
CM CM FFA 脂肪细胞 合成、储存、 合成、储存、 动员脂肪 动员 FFA VLDL * FFA: 游离脂肪酸 ** CM: 乳糜微粒

脂类代谢(生物化学课件)

脂类代谢(生物化学课件)
脂肪酸、甘油、磷酸盐、胆碱、丝氨酸、 肌醇、ATP、CTP
脑磷脂和卵磷脂的合成
脂类代谢
① 胆碱和乙醇胺的活化
CH2CHCOOH OH NH2
丝氨酸
丝氨酸脱羧酶 CO2
HOCH2CH2NH23S-腺苷蛋氨酸
乙醇胺
HOCH2CH2N+(CH3)3
胆碱
ATP
ATP
乙醇胺激酶
ADP
胆碱激酶
ADP
P -O-CH2CH2NH2 磷酸乙醇胺
脂类代谢
长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在肠道分解为长链脂肪 酸和甘油一酯,再吸收
肠粘膜细胞内再合成甘油三酯,与载脂 蛋白、胆固醇等结合成乳糜微粒
脂类代谢
生成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
其中甘油三酯脂肪酶是其限速酶
生活小常识
脂肪酸如果在碱的作用下水解,可生成脂肪酸钠盐或者钾盐 (肥皂,一般为C18硬脂酸) 化妆品中乳膏、霜剂之类,之所以形成乳状,就 是因为是油(含脂肪酸)/水双相体系,大部分是 水包油,少部分为油包水。化妆品中的油性成分 主要是起到对皮肤保湿作用——涂抹后形成油膜 阻滞皮肤的水分蒸发。用作油相的主要有硬脂酸、 石蜡、凡士林、液态石蜡等

AMP PPi
ATP柠檬酸裂解酶
体 膜
ATP HSCoA
柠檬酸
草酰乙酸 柠檬酸合酶
H2O
柠檬酸
HSCoA
脂类代谢
脂肪酸合成过程
脂肪酸合成酶系
➢ 乙酰CoA羧化酶 (acetyl CoA carboxylase)是脂肪酸合成的 限速酶,存在于胞液中,其辅基是生物素,Mn2+是其激活剂 催化丙二酰CoA的合成
R3COCoA HSCoA
CH2O -C-R3 甘油三酯

第八章脂类代谢

第八章脂类代谢

2019/11/26
26
(4)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不饱和键由去饱和酶催化形 成。人体内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棕榈油酸 (16C,一个不饱和键)、油酸(18C,一个不 饱和键)、亚油酸(18C,两个不饱和键)、亚 麻酸(18C,三个不饱和键)以及花生四烯酸 (20C,四个不饱和键)等,前两种单不饱和脂 肪酸可由人体自己合成,后三种为多不饱和脂肪 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因为哺乳动物体内没有 △9以上的去饱和酶。
22
乙酰CoA的穿膜转运:
柠檬酸穿梭系统 肉毒碱转运
2019/11/26
23
(2)合成阶段 ——— 以软脂酸(16碳)的合成 为例(在细胞液中进行)。催化该合成反应的是 一个多酶体系,共有七种蛋白质参与反应,以没 有酶活性的脂酰基载体蛋白(ACP)为中心,组 成一簇。
原初反应(初始反应)
原初反应
亚油酸 18碳脂肪酸,含两个不饱和键; 亚麻酸 18碳脂肪酸,含三个不饱和键; 花生四烯酸 20碳脂肪酸,含四个不饱和键; (2)生物活性物质
激素、胆固醇、维生素等。
2019/11/26
4
生物体结构物质
(1)作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几乎细胞所含的 磷脂都集中在生物膜中,是生物膜结构的基本组 成成分。
RCH2 CHCHCSCoA
RCH2 C CHC SCoA
NAD+ NADH+H+
(4)硫解 在β-酮脂酰CoA硫解酶催化下,β-酮脂 酰CoA与CoA作用,硫解产生 1分子乙酰CoA和 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OO
硫解酶 O
O
R C H 2CC HCSC oA R C H 2CSC oA +C H 3CSC o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 位 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
方式
中链及短链脂酸构成的TG 乳化 吸收 肠粘膜 细胞
甘油 + FFA
脂肪酶
门静脉
血循环
目录
第五节 血脂与血浆脂蛋白 Metabolism of Lipoprotein
目录
一、血脂的种类及含量
定义 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包括:甘油三酯、
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酸。
LDL (富含胆固醇酯)
清除细胞摄取清除 (30%)
由外周组织细胞膜表面 LDL受体识别并摄取 (70%)
目录
LDL的生理功能 将胆固醇由肝转运至肝外组织。
合成部位:血浆
摄入组织细胞的胆固醇具有以下功能: ① 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调节胆固 醇的合成; ② 抑制LDL受体的合成,调节外周组织对胆 固醇的摄取; ③ 激活ACAT,促进组织细胞对胆固醇的酯化。
6,9,12 ω-6 植物油
廿碳四烯酸 20:4 5,8,11,14 6,9,12,15 ω-6 植物油
廿碳五烯酸 (EPA)
20:5 5,8,11,14,17 3,6,9,12,15 ω-3 鱼油
廿二碳五烯酸 (DPA)
22:5
7,10,13,16,1 9
3,6,9,12,15
ω-3
鱼油, 脑
廿二碳六烯酸 (DHA)
LPL
CM残体
经胸导管入血
apoCs apoE
成熟CM (含apoCⅡ)
HDL
目录
CM的生理功能
将食物中的甘油三酯转运至肝和脂肪组织(转运外源 性甘油三酯)。 合成部位:小肠粘膜
目录
(二)VLDL的代谢
肝细胞 合成TG
与ApoB100,ApoE, 磷脂,胆固醇等组装
形成新生VLDL
成熟VLDL (含ApoCⅡ)
脂类
脂肪(甘油三酯)
类脂
磷脂
糖脂
胆固醇及其酯
甘油磷酯
脑苷脂
鞘氨醇磷脂
神经节苷脂
目录
(一)脂酰(基)甘油
三酰甘油
O
O H2C O C (CH2)m CH3
H3C (CH2)n C O CH
O
H2C O C (CH2)k CH3
m、n、k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 中n多是不饱和的。
目录
目录
脂肪酸
命名
目录
结构和性质
结构:长的碳氢链-疏水基团 羧基-亲水基团
稳定性:饱和脂肪酸相对稳定,不饱和脂肪 酸易被氧化和氢化
转化:每一族不饱和脂肪酸均可以同一族母 体脂肪酸为原料在体内合成。各族间不能 在体内转化。
目录
游离脂肪酸(脂酸)的来源
自身合成 以脂肪形式储存,需要时从脂肪动员 产生,多为饱和脂酸和单不饱和脂酸。
习惯命名法:主要以脂肪酸的碳原子数目、来源或 性质命名。如丁酸、辛酸、花生四烯酸、油酸等。
系统命名法:标出脂肪酸中的碳原子数目,双键的 数目及位置。
从脂肪酸的甲基碳开始计算碳原子的排列顺序, 称为ω或η编码体系,将不饱和脂肪酸分为四族:

ω–3
ω–6
ω–7
ω–9
母体脂肪酸
亚麻酸
(18:3,ω 3,6,9)
糖脂的组成和神经磷脂相似,其结构都含有1分子神经酰胺 (即鞘氨醇及脂肪酸各一分子)。
目录
(四)胆固醇及其酯
胆固醇是高等动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经组织和肾上腺 中含量特别丰富,约占脑组织固体物质的17%。
胆固醇是固醇类激素、胆汁酸、维生素D3的前体。胆固醇是神 经鞘绝缘物质,是维持生物膜的正常透过能力不可缺少的,同时它 们还具有解毒功能。
22:6
4,7,10,13,16 3,6,9,12,15,
,19
18
ω-3
鱼油
目录
不饱和脂肪酸
当一个双键形成时,这个链存在两种形式:顺式 和反式。顺式(cis)键看起来象U型,反式 (trans)键看起来象线形。顺式键形成的不饱和 脂肪酸室温下是液态如植物油,反式键形成的不 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是固态。
血浆脂蛋白的结构
具极性及非极性 基团的载脂蛋白、磷 脂、游离胆固醇,以 单分子层借其非极性 疏水基团与内部疏水 链相联系,极性基团 朝外。
疏水性较强的TG及胆固醇酯位于内核。
目录
载脂蛋白
定义 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 指
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
种类 apo A: AⅠ、AⅡ、AⅣ apo B: B100、B48 apo C: CⅠ、CⅡ、CⅢ apo D apo E
亚油酸
(18: 2,ω 6,9)
棕榈油酸
油酸
(16:1,ω 6,9) (18:1,ω 9)
目录
脂肪酸(fatty acid,FA,简称脂酸)的分类: 1、按碳原子数目不同分为:短链(2-4C)、中链
(6-10C)和长链(12-26C)脂酸三种; 2、按是否含有双键分为:饱和脂酸与不饱和脂酸
两种,根据含双键的数目不同又将不饱和脂酸分为单 不饱和脂酸与多不饱和脂酸两种。
食物供给 包括各种脂酸,其中一些不饱和脂 酸,动物不能自身合成,需从植物 中摄取。
* 必需脂酸—— 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
和脂酸是人体不可缺乏的营养素,不能自身 合成,需从食物摄取,故称必需脂酸。
目录
常见的不饱和脂酸
习惯名
软油酸 油酸 亚油酸 α-亚麻酸 γ-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timnodonic
HDL
ApoCs 胆固醇酯
进入组织细胞 氧化供能
LpL
脂肪酸 甘油
组装形成 新生HDL
释放出ApoCs, 磷脂,胆固醇等, IDL
肝脂酶
脂肪酸 甘油
LDL
肝细胞 ApoE 受体识别 并摄取
目录
VLDL的生理功能
将肝合成的甘油三酯转运至肝外组织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 合成部位:肝脏
目录
(三)LDLΒιβλιοθήκη 代谢(六)磷脂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代谢调节
目录
三、 脂类在体内的分布
脂肪
主要分布于腹腔、皮下及肌纤维间。 成年男性的脂肪含量约占体重的10%~20%。 含量受营养状况和集体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又称可变脂。
类脂
生物膜的基本成分。 约占体重的5%。 含量不受营养状况和集体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又称固定脂或 基本脂。
来源 外源性——从食物中摄取 内源性——肝、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 成后释放入血
目录
正常血脂有以下特点:
① 血脂水平波动较大,受膳食、年龄、性 别、职业及代谢等影响; ② 血脂成分复杂; ③ 通常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但自由脂肪 酸是与清蛋白构成复合体而存在。
目录
正常成人空腹血脂的组成及含量
目录
二、血浆脂蛋白与载脂蛋白
目录
(二)磷脂
非极性尾部
甘油磷脂
O

O H2C O C (CH2)m CH3

H3C (CH2)n C O CH
X = H 磷脂酸
O
脂 类
H2C O P O X 极性头部
OH
X = 胆碱、乙醇胺、甘油
卵磷脂 脑磷脂
心磷脂
目录
鞘氨醇磷脂
两性脂类,在脑和神经组织中含量较多。
目录
(三)糖脂
糖脂是含糖而不含磷酸的脂类,其间通过糖苷键相连,也 是两性分子,普遍存在于真核和原核细胞的质膜上。
目录
胆汁酸盐的作用
目录
脂类的消化: 主要在小肠上段进行
脂类(TG、Ch、PL等)
胆汁酸盐乳化
微团
胰脂肪酶、磷脂酶等水解
甘油一脂、溶血磷脂、
长链脂酸、胆固醇等
混合微团
乳化
目录
脂类的吸收
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
混合 扩散 小肠粘膜 重新酯化
微团
细胞内 结合载脂蛋白
乳糜微粒
淋巴管
血循环
目录
脂类的吸收
目录
脂类的分类、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
分类 含量 分布
生理功能
脂肪
95﹪ 脂肪组
甘油三酯
织 血浆
类脂
5﹪
磷脂、胆 固醇及其 酯、糖酯
生物膜 神经 血浆
1. 储能供能 2. 润滑作用 3. 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4. 保温作用 5. 缓冲作用 6. 构成血浆脂蛋白 1.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素、维
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所有生物膜的重要组成 成分。
(三)保护内脏和防止体温散失 (四)转变成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花生四烯酸可转变为前列腺素、白三烯及血栓素等 胆固醇可转变为胆汁酸、维生素D、性激素及肾上腺皮 质激素等
目录
(五)必需脂肪酸的来源
必需脂肪酸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需从植物 油中摄取。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目录
三、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 储能和供能
脂肪组织储存脂肪,约占体重10~20%.
1g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供能约38kJ,而1g糖 彻底氧化仅供销能16.7kJ.
合理饮食 空腹 禁食1-3天 饱食、少动
脂肪氧化供能占20~30% 脂肪氧化供能占50%以上
脂肪氧化供能占85% 脂肪堆积,发胖
目录
(二)维持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HDL
乳糜微粒 -脂蛋白 前-脂蛋白 -脂蛋白 电泳分类法
目录
(三)血浆脂蛋白代谢
(一)乳糜微粒的代谢
食物脂类
消化吸收入 小肠粘膜细胞
合成TG,与apoB48等 组装形成新生CM
进入组织细胞
组成新生HDL
氧化供能
由肝apoE受体 识别并摄取降解
释出apoCs,apoAs, 甘油 磷脂,胆固醇等 脂肪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