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医用化学
医用化学基础-第一章绪论
(1)人体内的生理变化和物质转化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 体内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如消化、呼吸、排泄等都包含复杂的化 学变化。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等的代谢同样 也遵循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决定着药物的作用和疗效 药物的药理作用、治疗效果都是建立在药物的化学结构和化学基础 上的。 (3)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诊断疾病 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化验和用药,如测定血、尿等 生物标本中某些成分的含量,以便了解人体物质代谢状况。
•8.公元前2000年中国已会熔铸红铜。公元前1700年中国已 开始冶铸青铜。公元900多年我国的胆水浸铜 法是世界上最 早的湿法冶金技术(置换法)。 9.1700多年前,中国已能炼铅及铜铅合金。 10.公元前8000--6000年中国已制造陶器。公元200年中国 比较成熟地掌握了制瓷技术 。 11.3000多年前我国已利用天然染料染色。 1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料和制作漆器的国家,约有 7000年历史。 13.公元前4000--3000年中国已会酿造酒。公元前1000年 我国已掌握制曲技术,比欧洲的"淀粉发酵法"制造酒精早 2000多年。 14.3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发现石油。古书载"泽中有火" 即指地下流出石油溢到水面而燃烧。宋朝沈括 所著《梦溪 笔谈》第一次记载石油的用途,并预言:"此物必大行于世"。 15.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的四川省邛和 陕西省鸿门两地。 16.我国祖先很早冰肝使用木炭和石炭(又叫黑炭,即 煤),而欧洲人16世纪才开始利用煤。
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
1.公元前100年中国发明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总结并推广了纸技 术,而欧洲人还在用羊皮抄书呢! 2.公元700--800年唐朝孙思邈在《伏硫磺法》中归早记载了黑火药的三 组分(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火药于13 世纪传入阿拉伯,14世纪才传 入欧洲。 3.公元前200--后400年中国炼丹术兴起。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和 葛洪的《抱扑子》记录了汞、铅、金、硫等元素和数十药物的性状与配制。 公元750年中国炼丹太传入阿拉伯。 4.公元800年唐朝茅华是世界上第一们发现氧气的人。他比英国的普利 斯特里(1774年)和瑞典的舍勒(1773年)氧气约早1000年。 5.我国是"纤维之王"----蚕丝的故乡。公元前2000年 中国己经养蚕。 公元200年养蚕技术传入日本。 6.公元前600年中国已掌握冶铁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公元前200 年,中国炼出了球墨铸铁,比英美领先2000年。 7.1000多年前中国就能炼锌,早于欧洲400年。
《医学化学》编写目录及字数控制要求
《医用化学》编写目录及字数控制要求第一章绪论(4500字李杰红)一、化学与医学的关系二、医用化学的内容和特点三、学习医学化学的方法第二章溶液(12000字何广杰)第一节溶液的浓度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一)物质的量浓度(二)质量浓度(三)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二、溶液浓度的换算三、溶液的配制和稀释第二节溶液的渗透压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二、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一) 医学中的渗透浓度(二)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三) 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2000字余先纯)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化学平衡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二、化学平衡常数三、化学平衡的移动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四章电解质溶液(33000字于洁)第一节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解离一、解离平衡和解离常数二、同离子效应第二节酸碱质子理论一、酸碱的定义二、酸碱反应的实质第三节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值的计算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二、共轭酸碱对的关系三、溶液pH的计算第四节缓冲溶液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作用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三、缓冲容量四、缓冲溶液的配制五、缓冲溶液在医学中的意义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五章胶体溶液(18000字于洁)第一节胶体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溶胶一、溶胶的基本性质(一)溶胶的光学性质(二)溶胶的动力学性质(三)溶胶的电学性质二、胶团的结构三、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第三节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一、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特性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在医学中的意义第四节表面现象一、表面活性剂二、乳状液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六章配位化合物(21000字何广杰)第一节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一、配合物的定义二、配合物的组成三、配合物的命名第二节配位平衡一、配离子的稳定常数二、配位平衡的移动(一)溶液pH值的影响(二)配位平衡与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三)配位平衡之间的相互转化第三节螯合物和配位滴定一、螯合物和螯合效应二、配位滴定(一)EDTA的结构和配位的特点(二)溶液pH值的控制(三)滴定终点的判断(四)应用示例——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七章电极电势(28000字余先纯)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二、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节原电池和电极电势一、原电池二、标准电极电势(一)标准氢电极(二)标准电极电势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一)能斯特方程(二)电极电势的计算第三节电极电势的应用一、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三、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值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八章有机化合物概述(21000字王金柱)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一、碳原子的结构二、杂化轨道理论(一)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二)杂化轨道的类型三、共价键的类型第二节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效应一、诱导效应二、共轭效应(一)π-π共轭(二)p-π共轭(三)σ-π共轭(超共轭)第三节有机反应的类型一、自由基反应二、离子型反应(一)亲电反应(二)亲核反应第四节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一、次序规则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九章醇酚醚(24000字王金柱)第一节醇一、醇的分类和命名(一)醇的分类(二)醇的命名二、醇的性质(一)醇的物理性质(二)醇的化学性质三、重要的醇第二节酚一、酚的分类和命名二、酚的化学性质(一)弱酸性(二)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三)芳环上的取代反应三、重要的酚第三节醚一、醚的分类和命名二、醚的性质三、重要的醚,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十章醛和酮(24000 字李湘苏)第一节醛和酮的分类与命名第二节醛和酮的化学性质一、加成反应(一)与氢氰酸加成(二)与亚硫酸氢钠加成(三)与氨的衍生物加成(四)与醇加成二、α-氢的反应(一)卤代反应(二)醇醛缩合反应三、氧化还原反应(一)还原反应(二)醛的氧化反应四、与品红亚硫酸试剂的显色反应第三节重要的醛和酮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十一章有机酸(33000字傅春燕)第一节羧酸一、羧酸的分类和命名二、羧酸的性质(一)酸性(二)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三)脱羧反应(四)二元羧酸的特性三、重要的羧酸第二节羟基酸和酮酸一、羟基酸二、酮酸三、重要的羟基酸和酮酸第三节对映异构一、偏振光和旋光性二、旋光度与比旋光度三、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四、费歇尔投影式五、D/L构型命名法阅读材料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现象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十二章脂类(12000字徐利敏)第一节油脂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二、油脂的性质三、磷脂第三节甾族化合物一、甾族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二、重要的甾族化合物(一)甾醇(二)胆甾醇(三)甾体激素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十三章糖类(24000字徐利敏)第一节单糖一、单糖的分类二、单糖的结构(一)葡萄糖的开链式结构(二)葡萄糖的环状结构(三)果糖的结构三、单糖的化学性质(一)氧化反应(二)酸碱溶液中单糖的化学反应(三)成苷反应(四)成酯反应四、重要的单糖第二节二糖第三节多糖一、淀粉二、糖原三、纤维素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十四章含氮有机化合物(21000字王倩)第一节胺一、胺的分类和命名(一)胺的分类(二)胺的命名二、胺的化学性质(一)碱性与成盐反应(二)酰化反应(三)与亚硝酸的反应三、重要的胺及其衍生物第二节酰胺一、酰胺的命名二、酰胺的化学性质(一)酸碱性(二)水解反应(三)与亚硝酸反应三、尿素第三节含氮杂环化合物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二、吡咯、吡啶的化学性质(一)酸碱性(二)亲电取代反应(三)氧化还原反应三、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一)嘧啶及其衍生物(二)嘌呤衍生物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第十五章氨基酸和蛋白质(24000字王倩)第一节氨基酸一、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二、氨基酸的性质第二节蛋白质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三、蛋白质的性质阅读材料本章小结单元自测题实验指南(24000字,李湘苏)实验一溶液的配制和稀释实验二电解质溶液及缓冲溶液实验三熔点的测定实验四醇和酚的性质实验五醛和酮的性质实验六有机酸的性质实验七糖类的性质实验八胺和酰胺的性质实验九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性质参考文献附录编写体例★章标题(三号黑体,居中,章与标题内容间空一字)(空一行接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标题用4号仿宋粗体,前空2字,学习目标间无空格)1、(楷体、5号,前空2字)2、(楷体、5号,前空2字)3、‥……●学习目标中行为动词的使用:掌握、熟悉、了解等学习目标后空一行,排本章开篇引子,起承上启下作用,限200字以内(五号宋体)。
第一章 医用化学基础 绪论
以用溶质的质量百分数表示。
质量百分数
溶液中某溶质质量百分数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100%
Hale Waihona Puke • 例如:0.9%的生理盐水指100克水溶液中含溶质NaCl 为0.9克。
3. 溶液酸碱性 • 酸性溶液:pH<7 的溶液,如盐酸、硫酸、硝酸、磷酸、
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化合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例如:O2中O为游离态,CuO中O为化合态。
(三)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1.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无法用
一个化学式表示其物质组成。 •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其
组成。 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例如:氢氧根OH-、铵根NH4+、硫酸根SO42-、NO3-等。
2. 分子 • 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的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形成分子。 • 例如:
同种元素的原子结合成的分子:H2、O3; 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成的分子:H2O、H3PO4。
3. 离子 • 离子: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形成的带电荷微粒。 • 阴离子:原子或原子团得电子带负电荷。
医用化学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
长治卫生学校 陈林丽
重点难点
1.化学的研究对象。 2.化学学习方法。 3.初中基础知识回顾。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 从微观视角来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及其表现出来的性 质、变化规律、合成方法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医用化学重点汇总
化学重点第一章,绪论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含量物理化学:运用物理学原理和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基础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有关化学的基本计算等有机化学部分主要讨论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有关知识及应用,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官能团、分类、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合成、性质、反应、鉴别、应用等第二章,溶液一,溶液的组成标度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指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溶液的性质常常与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有关因此,溶液的组成标度是溶液的一个重要特征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体积,称为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简称浓度. 2,质量浓度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质量浓度.3,质量摩尔浓度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4,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物质B的质量分数.5,体积分数溶液中溶质B的体积除以同温同压下溶剂的体积,称为物质B的体积分数. 二,溶液的渗透压1,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液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2,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有半透膜存在;2.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相等,即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粒子的数目不相等.3,渗透的结果:缩小膜两侧的浓度差.4,渗透的方向:由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较多的一方移向水分子数较少的一方.即由低渗渗溶液指向高渗溶液.5,为维持只允许溶剂分子透过的半透膜所隔开的溶液与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等于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的符号为单位为Pa或kPa.6,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只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微粒数成正比,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校正因子i值是一“分子”电解质解离出的粒子个数.7,渗透浓度:我们把溶液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统称为渗透活性物质,渗透活性物质的总的物质的量浓度称为渗透浓度.医学上的常用单位.8,等渗溶液:凡是渗透浓度在280~320的范围内的溶液.低渗溶液:低于280的.高渗溶液:高于320的.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有的NaCl溶液、50g.L-1的葡萄糖的乳酸钠溶液和12.5g.L-1的NaHCO3溶液等.9,溶血,胞质分离,皱缩三,胶体溶液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容纳分散相的连续介质称为分散介质.2,分散相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称为分子或离子分散系.分散相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剂称为胶体分散系.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称为粗分散系.3,胶体分散系,按分散相粒子的组成不同分为溶胶和高分子溶液.4,溶胶丁铎尔现象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胶粒带电稳定性胶粒带电主,胶粒表面存在水化膜,布朗运动聚沉5,高分子溶液稳定性黏度大盐析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平衡,反应进行的程度.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转变为产物的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产物浓度改变量的绝对值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表示.反应速率一般指瞬时速度.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本性,浓度,温度,催化剂,活化能.3,有效碰撞理论简介分子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成为有效碰撞,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称为活化能. 活化能越低,活化分子所占的比例越大,满足能量要求有效碰撞越多,反应速率也越快,反之,活化能越高,活化分子越少,反应速率越慢.二,化学平衡1,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在可逆反应中,通常把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为正反应,从右向左进行的反应称为逆反应.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所处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各物质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3,化学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之比是一个常数浓度的幂次在数值上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系数该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常用符号K表示.4,化学平衡的移动主要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产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减少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对于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化学平衡向气态物质分子总数减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少压力,化学平衡向气态物质分子总数增加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对任意一个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第四章,电解质溶液一,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解离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完全解离成离子,溶液中不存在强电解质分子.强电解质的解离是不可逆的.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有部分解离成离子,溶液中还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弱电解质的解离是可逆的.2,解离平衡常数解离常数解离常数的大小反应了弱电解质解离为离子的趋势.K值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容易解离;K值越小,表示该弱电解质越不容易解离.3,解离度解离度:在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解离平衡时,已解离的弱电解质分子数和原有的弱电解质分子总数之比.电解质越弱,解离度越小.电解质解离度的大小除与本身的结构组成有关外,还与溶液的浓度、温度及溶剂有关.一般同种电解质溶液,溶液浓度越小,解离度越大;电解质的解离度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常溶剂的极性越大,电解质的解离度越大.4,同离子效应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减小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5,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不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是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二,酸碱质子理论1,酸碱的定义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2,酸给出质子后变成碱,碱接受质子后变成酸,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共轭关系.仅相差一个质子的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3,酸碱反应的实质:酸失去质子,碱得到质子,酸把质子传递给碱的过程.三,缓冲溶液1,缓冲溶液:是一种能对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适当稀释,而保持本身的pH 几乎不变的溶液.缓冲溶液一般是由具有足够浓度、适当比例的共轭酸碱对的两种物质组成.通常把组成缓冲溶液共轭酸碱对的两种物质合称为缓冲对或缓冲系.2,缓冲容量:是指能使1L或1mL缓冲溶液的pH改变一个单位所加的一元强酸或一元强碱的物质的量mol或mmol.3,缓冲溶液的总浓一般第五章,物质结构一,原子结构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3,同位素:这些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4,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可能的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然后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这个规律称为能量最低原理5,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同事存在.即在一个原子轨道中不存在自旋方向相同的两个电子.6,洪特规则:在同一亚层的各个轨道中,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7,向右上角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递减,电负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增向左下角原子半径递增,电负性递减,金属性递增二,化学键1,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2,离子键离子键: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一般情况下,形成离子键的条件是原子间的电负性数值要相差1.7以上.离子键的特点是无方向性和饱和性.离子化合物特点:导电,熔点高,易溶于水等.3,共价键共价键:通过公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一般来说,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元素院原子之间常形成共价键.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共价键的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4,配位共价键配位共价键: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1对电子与另一个有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共用而形成的共价键,称为配位共价键,简称配位键.在配位键中,提供电子对的原子称为电子对的给予体接受电子对的原子称为电子对的接受体.配位键常用→表示,箭头指向电子对的接受体.5,在非极性分子之间只存在色散力,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诱导力和色散力,在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存在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第六章,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一,卤族元素卤族元素指周期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简称卤素.它们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 ,是成盐元素.卤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它们的物理性质的改变都是很有规律的,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卤素分子间的色散力逐渐增强,颜色变深,它们的熔点、沸点、密度、原子体积也依次递增.卤素都有氧化性,氟单质的氧化性最强.卤族元素和金属元素构成大量无机盐,此外,在有机合成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氧族元素氧族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上ⅥA族元素,这一族包含氧O、硫S、硒Se、碲Te、钋Po、五种元素.三,碱金属碱金属是指在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的六个金属元素: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第七章,有机化合物概述一,有机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学1,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以及应用的科学.2,特性:易燃性,熔点和沸点低,难溶于水,绝缘性,反应速率较慢,反应产物复杂,稳定性差,同分异构现象普遍.3,分类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碳原子的结构和杂化轨道,共价键的类型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效应和有机化学反应类型1,电子效应:在有机物分子中,由于原子或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使电子云分布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称为电子效应2,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效应包括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3,诱导效应:由于成键原子或基团的电负性不同,从而使整个分子中的成键电子云沿着碳链向电负性较大的基团方向偏移的效应.4,共轭效应共轭体系:指在不饱和有机物中,3个或3个以上的p轨道互相平行重叠形成共轭π电键的体系.共轭效应:由于共轭π键的形成,所引起的共轭体系趋于整体化、键长趋于平均化而稳定性增加的现象称为共轭效应.共轭效应主要有:π-π共轭,σ—π共轭,p—π共轭.5,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均裂,异裂与游离基反应,离子型反应第八章,烃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碳氢化合物,简称烃.一,烷烃物理性质:1~4个碳原子为气态;5~16个碳原子为液态:17个以上碳原子为固体.烷烃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相对密度小于1.熔沸点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多而升高,在同分异构体中沸点随支链的增多而降低.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发生反应.取代反应卤代反应.氧化反应.二,烯烃物理性质:2~4个碳原子为气体,5~18个碳原子为液体,19个以上碳原子为固体.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和密度随着相对分子量的增加而递增,密度小于1.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三,炔烃物理性质:与烯烃相似,难溶于水,易有机溶剂.但简单的炔烃的熔沸点以及密度一般比他们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和烯烃高一些.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金属炔化物的形成.第九章,醇、酚、醚醇、酚、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一,醇1,醇: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 2,物理性质含有1~3个碳原子的醇是具有酒味的挥发性液体,易溶于水.含有4~11个碳原子的醇具有令人不愉快气味的粘稠液体,仅部分溶于水.还有12个碳原子以上的一元醇是无色无味的蜡状固体,难溶于水.醇的密度小于1.醛的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上升,支链醇的沸点低于同碳原子数的直链醇的沸点.低级醇的熔点和沸点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的熔点和沸点.醇羟基和水分子之间也能形成氢键.因此,含有1~3个碳原子的醇可以与水混溶,但随着醇分子中烃基的增大,醇于水形成氢键能力迅速减弱,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将明显下降.低级醇还能与某些无机盐如氯化钙、氯化镁等形成配合物,所以氯化钙、氯化镁等化合物不能用于干燥的低级醇.3,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反应.与无机酸反应.氢卤酸,含氧无机酸脱水反应分子内脱水,分子间脱水氧化反应邻二醇的特性4,重要的醇甲醇,乙醇,丙三醇,笨甲醇,肌醇,硫醇二,酚1,酚:羟基-OH与芳烃核苯环或稠苯环直接相连形成的有机化合物.羟基直接和芳烃核苯环或稠苯环的sp2杂化碳原子相连的分子称为酚,2,物理性质在室温时,大多数酚是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结晶,少数烷基酚为高沸点液体;有特殊气味,有毒.与醇类似,酚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故其熔点和沸点较高.醇也能与水形成氢键,故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而且随着酚羟基的增多,其水溶性增强.3,化学性质酸性与活泼金属反应;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不能使石蕊试纸变色;不能将碳酸从其盐中置换出来;不能溶于碳酸氢钠溶液,能溶于碱性较强的碳酸钠溶液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氧化反应4,重要的酚苯酚,甲苯酚,苯二酚三,醚1,醚可看作两个烃基通过氧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烃基可以是脂肪烃基,也可以是芳香烃基.2,乙醚物理性质:乙醚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为34.5度,微溶于水,比水轻,极易挥发、燃烧.因此使用时要远离火源,且失火时不能用水浇灭.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稳定,而且能溶解许多有机物质,因而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具有麻醉作用.乙醚的氧化.yang盐的形成.第十章,醛,酮,醌醛、酮、醌也是烃的含氧衍生物,其分子中都含有羰基因此醛、酮、醌又称为羰基化合物.一,醛和酮的结构、分类及命名1,在羰基化合物中,羰基氧原子相连所形成的基团称为醛基.醛是指醛基与烃基或氢原子相连的化合物.醛的官能团是醛基.2,酮是指羰基两端都与烃基相连的化合物,酮的官能团是酮基.3,醛和酮分子中的羰基碳原子和氧原子均采取sp2杂化.二,醛和酮的性质1,物理性质:在室温下,甲醛是气体;其他12个碳原子以下的脂肪醛、酮都是液体,高级脂肪醛、酮是固体;芳香醛、酮为液体或固体.沸点:醇>醛酮>烷烃.溶解性,低级的醛酮能与水形成氢键,故易溶于水,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其溶解度迅速降低,6个碳原子以上的醛酮几乎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醛和酮的化学性质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由羰基中的π键断裂而形成的亲核加成反应;二是受羰基的极性影响而发生的α—H的反应,三是醛的特殊反应.3,醛和酮的相似性质加成反应与氢氰酸反应,与亚硫酸氢钠反应,与氨的衍生物反应卤代反应卤仿反应,碘仿反应还原反应4,醛的特殊性质氧化反应与托伦试剂反应,与斐林试剂反应与希夫试剂反应生成缩醛的反应5,重要的醛酮甲醛,乙醛,丙酮,樟脑三,醌1,醌是一类具有共轭体系的环己二烯二酮类化合物.有对醌式和邻醌式两种结构.醌类化合物多数是具有颜色的晶体,一般邻位为红色或橙色,对位黄色.2,重要的醌对苯醌和范醌α—苯醌和维生素K第十一章,羧酸和取代羧酸有机酸分子中一般含有羧基,从结构上又可分为羧酸和取代羧酸.一,羧酸1,羧酸可以看作是烃分子中氢原子被羧基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羧酸的官能团是羧基.2,物理性质含有1~4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含4~9个碳原子的羧酸是带有不愉快气味的油状液体;含10个碳原子以上的羧酸为无味的蜡状固体,其挥发性很低,脂肪族二元羧酸和芳香族羧酸都是固体.低级脂肪酸易溶于水,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减小,以致难溶或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羧酸的沸点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的沸点.饱和脂肪酸的熔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呈锯齿形变化,含偶数碳原子的羧酸其熔点比其相邻的两个含奇数碳原子的羧酸的熔点高.3,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脱羧反应4,重要的羧酸甲酸,乙酸,乙二酸,苯甲酸二,羟基酸和酮酸1,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其他官能团取代的化合物称为取代羧酸.2,羟基酸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称为羟基酸物理性质:醇酸一般是粘稠的液体或晶体,易溶于水,且溶解度通常大于相应的脂肪酸,醇酸不易挥发,在常压下蒸馏时会发生分解.酚酸大多为晶体,其熔点比相应的芳香酸的熔点高.有些酸酸易溶于水,如没食子酸,有的微溶于水,如水杨酸.化学性质:酸性,氧化反应,脱水反应3,酮酸酮酸可以看作是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两个氢原子被氧原子取代后生成含铜基的化合物性质:还原反应,脱羧反应,具有羧酸的基本性质,如酸性,生成酯、酰卤等. 4,重要的羟基酸和酮酸乳酸, β—羟基丁酸,酒石酸,柠檬酸,水杨酸,丙酮酸,乙酰乙酸,草酰乙酸三,对映异构看书吧,我不会总结这里第十二章,脂类脂类是油脂和类脂的总称一,油脂1,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习惯上把在常温下为液体的油脂称为油,为固体的油脂成为脂肪.R1、R2、R3相同的油脂称为单甘油酯,不同的则称为混甘油酯,都是纯净物.要熟悉油脂中常见的脂肪酸月桂酸,软脂酸,硬脂酸2,物理性质:纯净的油脂,无色、无臭、无味.油脂比水轻,相对密度为0.9~0.95,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油脂是混合物,因此没有恒定的熔点和沸点.3,化学性质水解反应油脂能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1mol油脂完全水解生成1mol甘油和3mol脂肪酸.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1g油脂完全皂化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皂化值.根据皂化值的大小,可以判断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皂化值越大,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表示该油酯中含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脂肪酸较多.加成反应氢化油脂的催化加氢常称为油脂的硬化,硬化后的油脂稳定不易氧化变质加碘根据消耗点的数量,可以判断油脂的不饱和程度.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点的克数称为碘值.碘值大,说明油脂的不饱和程度高;碘值小,表示油脂的不饱和程度低.酸败酸败是由于油脂中不饱和酸的双键在空气中的氧、水分或微生物等作用下,被氧化成过氧化物,后者继续分解或进一步氧化,而产生有臭味的低级醛或羧酸等.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通常用酸值表示,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油脂的酸值.与正常值比较,酸值越大,说明油脂酸败程度越严重.二,类脂1,磷脂磷脂酰胆碱又称卵磷脂磷脂酰胆碱,经水解后得到甘油、脂肪酸、磷脂和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又称磷脂酰胆胺或脑磷脂鞘磷脂又称为神经磷脂1mol鞘磷脂完全水解后,可得到鞘氨醇、脂肪酸、磷酸和胆碱各1mol2,甾族化合物固醇类胆固醇,7—脱氢胆固醇,麦角固醇胆固酸兹族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第十三章, 糖类糖类化合物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他们的脱水缩合物.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果糖.低聚糖是水解后生成2-10个单糖分子的糖,也称寡糖.常见的是二双糖,如麦芽糖、乳糖、蔗糖.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10个以上单糖分子的糖,如淀粉、纤维素、糖原.一,单糖1,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葡萄糖是醛糖,果糖是酮糖2,物理性质:单糖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有甜味.单糖具有吸湿性,易溶于水而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除丙酮糖外,单糖都具有旋光性,溶于水时会产生变旋光现象.3,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被弱氧化剂氧化,被其他氧化剂氧化,成酯反应,成脎反应,成苷反应,显色反应莫立许反应,塞利凡诺夫反应.4,重要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半乳糖二,二糖还原性二糖:麦芽糖、乳糖。
922905-医用化学-第一章 绪论
(2)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 化验和用药,如测定血、尿等生物标本中某 些成分的含量。所用药物讲究其结构、化学 性质、纯度等对药理作用、毒副作用的影响 以及药物间的配伍,都和化学有关。
举例:X 射线透视胃肠时的内服造影剂为什么选择BaSO4,而不是 BaCO3。
基本单元:系统中组成物质的基本组分,可以是 分子、离子、电子等,如O2、H2SO4、H+。
物系所含的基本单元数目与0.012kg C12的原 子数目相等(6.023×1023——阿伏加德罗常数), 则为1mol。
nB=mB/MB ( mol)
2、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对溶液而言,物质的量浓度定义为溶质的 物质的量nB除以溶液的体积。 表示:cB = nB/V 单位:mol·m-3 , mol·dm-3, mol·L-1 , mmol·L-1
二、医学与化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1)体内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如消化、呼 吸、排泄等都包含复杂的化学变化。人体的 基本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等 的代谢同样也遵循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举例:临床检验测得三人血浆中HCO3-和溶解的CO2的浓度如下: 甲 [HCO3-]=24.0 mmol·L-1、[CO2]溶解=1.20 mmol·L-1 乙 [HCO3-]=21.6 mmol·L-1、[CO2]溶解=1.34 mmol·L-1 丙 [HCO3-]=56.0 mmol·L-1、[CO2]溶解=1.40 mmol·L-1
3、 摩尔分数(物质的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或物质的量比)
定义:物质B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物质的量之比
表示:xB =nB/Σ ni (Σ ni 表示混合物的物质的量)
医用化学基础---绪论
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是从微观视角研究物质的内在组 成、结构及其表现出来的性质、变化 规律,并进一步合成和应用的一门自 然学科。
二、化学与医药卫生的关系
人的生理活动与化学变化相伴随
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本身就是由诸 多元素组成的物质综合体。构成人体的各种 物质的多少及其平衡,直接影响着人体健康。 人的生长、发育、衰老、病痛等一切生理、 病理现象都是体内物质发生相应的生物化学 变化的结果。
药物的药效与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相关
人们用于防病、治病的药物,其组成和结构 通常对药效有直接影响。通过学习化学知识, 了解药物结构导致其具有的相应特性,有助 于人们科学合理用药。
利用化学反应检验、诊断疾病
一些医学检验和诊断技术是借助化学原理和 化学实验方法设计完成的。
化学作为医学、药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与很 多医药学专业学科联系紧密,其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基本实验能力是学习生物化学、 生理学、药物学、药物化学、诊断学以及医 学临床学科的基础。
1个电子质量为9.1094×10-31kg 1个电子质量仅为质子的1/1836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得失电子对质量的影响忽略不计。
原子的构成
原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
子 核
中子:中子不带电
子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为核电荷数
构成原子的粒子对比
构成原子 电 子
记住并会正确书写下列元素符号
氢 氦 碳 氮 氧 氟氖 H He C N O F Ne 钠 镁 铝 硅 磷 硫氯 Na Mg Al Si P S Cl 氩 钾 钙 锰 铁 铜锌 Ar K Ca Mn Fe Cu Zn 银钡 汞 金 Ag Ba Hg Au
医用化学教案
3、转移: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转移入
500ml 的量筒中,再用蒸馏水洗涤烧杯 2-3 次,洗涤液
倒入量筒中。
4、定容:继续往量筒中加蒸馏水,加到离
刻度线 1-2 厘米处,改用滴管加到刻度处。
(二)溶液的稀释(25min)
教学进程 (含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学时分配、 板书设计)
细胞内渗透,红细胞逐渐膨大,直至破裂,释放出 血红蛋白,这种现象叫溶血现象。 2、包浆分离:红细胞在高渗溶液中,红细胞内的渗透 压小于外面溶液的渗透压,细胞内的水分子就会向 外渗透,使细胞发生萎缩,叫包浆分离,堵塞血管, 形成血栓。
教学后记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主要 《医用化学》,刘承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25min)
(一)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下形成自由
移动的阴阳离子的过程。
Nacl 的电离方程式为: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成离子,如强
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强电解质的电离是不可逆的。电
离方程式用等号或箭头表示。
时的静水压叫渗透压。
教学进程 (含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学时分配、 板书设计)
5、渗透压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半透膜,二是要有浓 度差。 二、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20min) 溶液的浓度越大,渗透压越大。
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30min)
(一)等渗、低渗、高渗溶液
1、等渗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渗透压相等的两种溶液
一、渗透现象与渗透压(30min)
1、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的过
医用化学绪论
公元 800 年,唐朝茅华是第一个发现氧 气的人,比英国人早1000年。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掌握了炼锌 的技术,早于欧洲400年。
No.5
1700多年前,中国已能炼铅 和铅与衣、食、住、行
衣:尼龙:分子中含有 酰胺键的树脂,自然界中 没有,需要靠化学方法得 到;染料。
1.1 化学是什么?
化学:是试图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物质间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自然科 学的一个分支,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目的的科学。
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物质在 原子和分子水平的化学变化规律以及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关系。
7
化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传统上化学按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分为四大分支:
25
反应停
三、学习化学的方法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化学实践三部分,主要内容 是医学专业必需的化学知识。 无机化学部分的重点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 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有关化学的基本计 算等。 有机化学部分的重点是有机化合物的 概念、结构、官能团、重要化合物的 命名、性质和应用等。
提高学习的兴趣,养成高效的学习方法
食:各种饮用酒 、食品 添加剂、 纯碱发面制馒 头等。 住: 化学炼出钢铁,铁制 品等各种金属;塑料;瓷砖
行:燃料的燃烧放热驱动 汽车前进。
17
人体内的生理变化和物质变化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 人体组织由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维生素、无机盐、 水等物质组成,包含许多种化学元素。
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决定着药物的作用和疗效。
化 学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研究无机物的组成、 结构、性质和变化 瑰丽
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 衍生物
化学已经渗透到生物学、医药学、材料科学、环 境科学、食品科学等众多领域之中,形成了许多应用 化学的新分支和交叉边缘学科。
医用化学基础——绪论1
• 学习方法:做到“六多”
• 多听(上课认真听讲) • 多记(认真记录,准确记忆)
• 注意归纳对比,学会总结,在理解的基础 上反复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 • • •
多思(独立思考、科学理解) 多问(问老师、问同学) 多看(看教科书、看参考书) 多练(做练习、练操作)
小 结
•1、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史。 •2、化学跟医学的关系。
•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都是化学反应,都在细胞 内进行,由酶进行催化。 • 如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绝大部分酒精在肝脏中先 与乙醇脱氢酶作用,生成 乙醛,乙醛对人体有害, 但它很快会在乙醛脱氢酶 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酸。
• C2H4O(乙醛); CH2O(甲醛); • CH3COOH(乙酸);
• 2.药物的化学结构及性质决定药物的
①生理变化是化学反应;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 着药物的作用和疗效;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 诊断疾病;
•3、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抗菌素
20世纪人类的平均 寿命从40岁提高到 70岁,主要的功臣 被认为是药物化学 家,最重要的药物 就是抗菌素。
抗菌素是一种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如青霉素类药物;土霉素类药物;庆大霉素药物;
• 1、人体内的生理变化和物质转化是以 化学反应为基础。
•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化学系统,时刻都在发 生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人体的各种组织是由 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上 万种物质组成,这些物质由60多种化学元素构成。 它们在人体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引起生理上的变化。
谷物发酵成酒一般需要 两个阶段,一是将淀粉 转化成葡萄糖的糖化阶 段,二是将葡萄糖转化 成酒精的酒化阶段。
到19世纪末,科学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提出,归 纳得出元素周期律;特别是热力学的引入,促使化 学的四大基础学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分析化学相继建立。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确 立。
《医用化学》 第一章 绪论(基础化学)
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
第四节 数字的科学表达
一、有效数字的概念 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是既能表达数值
第三节 基础化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10分钟,浏览概要看标题; 课堂理解记要中,眼耳手脑全用上, 紧跟思路不放松;课后复习半个钟, 总结归纳强记忆,完成练习才轻松; 隔周隔月忆刻钟,通过考试很轻松。
特点: 1、强调自学、思考、理解,不是一味地
死记硬背。 2、老师讲的,书上讲的不一定绝对正确,
数字则分别为:3.33;7.22;8.54
第四节 数字的科学表达
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2.加减运算 加减运算所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以参加
运算各数字中精度最低,即小数点后 位数最少的数为准。 例如0.5362 + 0.25,和为0.79。 3.乘除运算 乘除运算所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以参加 运算各数字中相对误差最大, 即有效数 字位数最少的数为准。例如0.0121 × 25.64, 积为0.310。
它们的特定组合表示。如H、H2、H2O 、1/2H2O、1/2SO42-、(2H2+O2)等。
第五节 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
问题:1mol 物质有多少? 1mol水能一口喝下,宇宙中的星球约 1/10
mol,算算直径 1cm 的小球排满我国 9.6×106 km2 陆地会有多厚?
第五节 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
第四节 数字的科学表达
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 修约(rounding):当实验测定值和计
医用化学基础 第一单元 绪论
医用化学基础第一单元绪论第一节概述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物质,化学的显著特点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比如从原子、离子、分子角度入手,探讨自然界的奥秘。
化学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是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重要方法和有力工具。
化学的研究成果对生命科学、医药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对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化学和医学的关系(一)化学与生命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体。
人体由蛋白质、核酸、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几大类上万种物质组成,包含着多种化学元素。
人体的生命活动如呼吸、消化、循环、排泄及器官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是建立在体内的化学反应基础上的。
人体从食物中获得各种营养物质,其中的大分子物质在相应酶的作用下首先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即消化),再被人体利用。
一方面用于合成维持和繁衍生命所需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肪和激素等物质;另一方面则经过氧化分解,供给人体所需的能量。
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不仅起营养作用,还起调节控制作用。
当人的机体中必需物质缺乏或过多,在遗传因素、各种感染因素和理化因素等作用下,会造成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出现各种病理变化。
(二)化学与药物药物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武器。
药物本身就是化学物质;药物的合成、鉴定和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都离不开化学;药物的药理作用、治疗效果都是建立在药物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基础上的。
人工合成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大大地降低了人类的死亡率。
化学药物也为治疗癌症、精神疾病、糖尿病等提供了比较有效的方法,减少了人们的痛苦,延长了人类的寿命。
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决定着药物的作用和疗效。
(三)化学与临床诊断和治疗医学活动首先始于疾病的诊断,临床上常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对血液、尿液及其他体液进行分析检验,以便了解人体物质的代谢状况,为诊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医用基础化学1绪论
25
? 26
§ 1.4 测量数值的正确表达
(2)有效数字的位数确定 有效数字位数确定:从第一个不为零的数算起, 往右数有几位算几位。 倍数数字等非测量值可看作无限多位 对数数字有效数字位数取决于小数点后位数 例如:pH=10.08, 2位有效数字, 即[H+]=8.3×10-11. 例如:pKa=4.75, 2位有效数字, 即Ka=1.8×10-5.
1018
1015 1012 109
exa 艾[克萨]
peta 拍[它] tera 太[拉] giga 吉[咖]
E
P T G
10-1
10-2 10-3 10-6
deci 分
centi 厘 milli 毫 micro 微
d
c m μ
106
103 102 10
mega 兆
kilo 千 hecto 百 deka 十
§ 1.5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3.其他注意事项:
若某一计量值的第一位数大于或等于8,有效数字
的位数可多算一位。如8.37,运算时可按4位算。 采用分步计算或计算器运算,中间过程可暂时多保 留一位有效数字,最终结果应按规则保留。 化学平衡计算:保留2位有效数字; 物质组成测定计算:质量分数>10%,一般保留4位; 质量分数1~10%,保留3位; 质量分数<1%,保留2位; 误差的表示:保留1位,最多2位。
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
§1.1 化学研究的对象和作用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 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和变化过程 中能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化学研究的是物质可见的变化 的不可见的原因。
实物:具有静止质量,化学的研究对象。
医用基础化学大一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基础化学概述1911年由波兰化学家芬克(Christian Eijkman)发现维生素1928年,由英国的Alesander Fleming发现盘尼西林 Penicillin牛津大学的化学家Florey和E.B.Chain解决了富集,浓缩盘尼西林的技术瓶颈第二节国际制单位SI与法定计量单位基本单位:m、kg、s、A、K、mol、cd导出单位:N、Pa、J、C、V、℃一切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第三节溶液的组成标度1.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的浓度:n B=m B/M B,c B=n B/V2.质量摩尔浓度:bB=nB/m(m为溶剂质量)单位为mol/kg摩尔分数:x B(溶质)=n B(溶质)/n A(溶剂)+n B(溶质),同理可得x A(溶剂)。
x B(溶质)+x A(溶剂)=1质量分数:ω=m(溶质)/m(溶液)质量浓度:ρB=m B/V(溶液)例如生理盐水质量浓度0.9%(g/ml)第二章溶液的依数性第一节溶液的蒸气压下降293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2.34kPa一定温度下蒸气压p =x A p A *(p*为纯溶剂饱和蒸气压,x A 为溶剂摩尔分数)蒸气压下降值:△p =x B p*A(k=p*A M A )(k 只与溶剂本性有关,与溶质本性无关) 若是电解质:△p= iKbB第二节溶液的沸点升高与蒸气压下降有关△T b =K b ·b B 单位是K ·kg ·mol-1,它只与溶剂的本性有关 K b 为沸点升高常数,水的K b =0.512若是电解质:△T b =iK b ·b B测相对分子质量A B B b B 1000m T m K M ∆= 题目:二硫化碳(CS2)的沸点是46.13C,将S 溶入其中形成0.1mol/kg 溶液时,沸点上升0.234C,求沸点上升常数Kb ;若将2.830g 硫溶解在63.00g CS2中时,沸点上升0.41C,求硫的相对分子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卫生监督、疾病预防等方面,如饮水分析、 食品检验、环境监测等都需要化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已经逐渐发展到了分 子层次,化学的研究成果对此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化学的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 了解重点难点 认真听课 听 思 记 课后复习 横向 纵向 重视实验 理解记忆
四、法定计量单位
第一章
学习目标: 掌握:化学研究的对象; 学习化学的方法; 法定计量单位 熟悉:化学的发展历史 了解:化学和医学的关系。
绪 论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
自然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和物质的相互关系及其运 动形式的科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 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化学的分类
化学
无机化学 (
1.国际单位制
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以六个基本单位为 基础命名“国际单位制”(le Système International d’ Unités,
缩写为SI),1971年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届CGPM增加第7个基本单位摩尔。
国际单位制单位组成 SI基本单位 SI单位 SI单位 SI导出单位 SI倍数单位
二、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16世纪就提出制造药物来医治疾病 1800年,Davy发现了N2O的麻醉作用 后来有更多更好的麻醉药被应用于临床 1932年,Domagk发现一种偶氮胺染料可以治 疗细菌性败血症 此后,制备了许多新型的磺胺药物,开 创了今天的抗生素领域
现代医学于化学的关系更加密切。
(1)体内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如消化、呼吸、排 泄等都包含复杂的化学变化。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 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等的代谢同样也遵循化 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化验和用 药,如测定血、尿等生物标本中某些成分的含量, 所用药物讲究其结构、化学性质、纯度等对药理作 用、毒副作用的影响以及药物间的配伍。
碳 氢 研 化 究 合 及所 物 其有 及 化元 其 合素 衍 物的 生 单 物 质 出 外
有机化学
研 究 碳 氢 化 合 物 及 其 衍 生 物
分析化学
测研 定究 方物 法质 和成 原分 理的
物理化学
研运 究用 物物 质理 化学 学的 变原 化理 的和 基实 本验 规方 律法
生物化学 药物化学 医学化学 环境化学 农业化学 量子化学 大分子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 结构化学
2.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一切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 位。
可与SI单位并用的法定计量单位
量的名称 时间 体积 能 单位 分 时 日 升 电子伏 符号 min h d l、L 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