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机器人静力分析与动力学
工业机器人静力及动力学分析
注:1)2008年春季讲课用;2)带下划线的黑体字为板书内容;3)公式及带波浪线的部分为必讲内容第3章工业机器人静力学及动力学分析3.1 引言在第2章中,我们只讨论了工业机器人的位移关系,还未涉及到力、速度、加速度。
由理论力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和受力之间的关系。
要对工业机器人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性能分析,在使用中实现动态性能良好的实时控制,就需要对工业机器人的动力学进行分析。
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工业机器人在实际作业中遇到的静力学和动力学问题,为以后“工业机器人控制”等章的学习打下一个基础。
在后面的叙述中,我们所说的力或力矩都是“广义的”,包括力和力矩。
工业机器人作业时,在工业机器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外界对手部(或末端操作器)的作用力将导致各关节产生相应的作用力。
假定工业机器人各关节“锁住”,关节的“锁定用”力与外界环境施加给手部的作用力取得静力学平衡。
工业机器人静力学就是分析手部上的作用力与各关节“锁定用”力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根据外界环境在手部上的作用力求出各关节的“锁定用”力,或者根据已知的关节驱动力求解出手部的输出力。
关节的驱动力与手部施加的力之间的关系是工业机器人操作臂力控制的基础,也是利用达朗贝尔原理解决工业机器人动力学问题的基础。
工业机器人动力学问题有两类:(1)动力学正问题——已知关节的驱动力,求工业机器人系统相应的运动参数,包括关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动力学逆问题——已知运动轨迹点上的关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求出相应的关节力矩。
研究工业机器人动力学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动力学正问题对工业机器人运动仿真是非常有用的。
动力学逆问题对实现工业机器人实时控制是相当有用的。
利用动力学模型,实现最优控制,以期达到良好的动态性能和最优指标。
工业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和离线编程。
在设计中需根据连杆质量、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传动机构特征和负载大小进行动态仿真,对其性能进行分析,从而决定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参数和传动方案,验算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
• 2.7 分别用拉格朗日动力学及牛顿力学推导 题2.7图所示单自由度系统力和加速度的关 系。假设车轮的惯量可忽略不计,X轴表示 小车的运动方向。
习
题
• 2.1 简述欧拉方程的基本原理。 • 2.2 简述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机器人动力学方程 的步骤。 • 2.3 动力学方程的简化条件有哪些? • 2.4 简述空间分辨率的基本概念。 • 2.5 机器人的稳态负荷的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 2.6 简述计算机控制机器人获得良好的重复性的 处理步骤。
2.2.1 操作臂力和力矩的平衡
如图2.3所示,杆i通过关节i和i+1分别与杆i–1和i+1 相连接,建立两个坐标系{i–1}和{i }。
2.3 机器人动力学方程
• 机器人动力学的研究有牛顿-欧拉(NewtonEuler) 法、拉格朗日(Langrange)法、高斯 (Gauss)法、凯恩(Kane)法及罗伯逊-魏登堡 (Roberon-Wittenburg) 法等。本节介绍动力 学研究常用的牛顿-欧拉方程和拉格朗日方 程。
2.1 机器人雅可比矩阵
• 机器人雅可比矩阵(简称雅可比)揭示了 操作空间与关节空间的映射关系。雅可比 不仅表示操作空间与关节空间的速度映射 关系,也表示二者之间力的传递关系,为 确定机器人的静态关节力矩以及不同坐标 系间速度、加速度和静力的变换提供了便 捷的方法。
2.1.1 机器人雅可比的定义
2.4 机器人的动态特性
• 静态特性:主要是反映静止状态或者是 低速状态下的机器人特性,如静力分析, 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等; • 动态特性:值在较高速运动状态下体现 出来的特性,如快速响应性、跟随误差、 稳定性等。取决与机构的刚度、驱动的力 和力矩、控制器的运算速度和精度、控制 算法的计算效率等。
工业机器人静力计算及动力学ppt
将机器人的连杆和关节视为刚体,利用牛顿-欧拉方法计算各关节的力和扭矩 ,从而得到机器人的动力学行为。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机器人动力学计算
拉格朗日方法
这是一种通过分析系统的动能和势能来计算动力学的方法。
应用到机器人动力学计算
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计算各关节的力和扭矩,从而得到 机器人的动力学行为。
基于牛顿-欧拉方法的机器人静力学建模
03
工业机器人静力学的计算
刚体静力学基础
刚体的静力学基本概念
了解刚体的概念、刚体的基本形态、刚体的分类等。
刚体的静力学基本原理
掌握静力学基本原理,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等。
工业机器人的刚体模型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
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如机械臂、腕部、手部等。
介绍MATLAB、Simulink的基本概念、功能及特点,以 及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MATLAB/Simulink的机…
详细阐述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机器人控制系统设 计的步骤和方法,包括模型建立、控制器设计、系统仿 真等。
基于ADAMS的机器人控制系统联合仿真
ADAMS软件简介
介绍ADAMS软件的基本概念、功能及特点,以及在 机器人控制系统联合仿真中的应用。
基于ADAMS的机器人控制
系统联合仿真流程
详细阐述利用ADAMS进行机器人控制系统联合仿真 的步骤和方法,包括模型建立、动力学分析、控制策 略实现等。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1 2
工业机器人静力计算方法
提出了基于物理模型的静力计算方法,并验证 了其有效性。
工业机器人静力计算及动 力学ppt
机器人静力分析与动力学课件
平衡状态
机器人在静力分析中处于静止或匀速 运动状态,此时力和力矩的平衡使得 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保持不变。
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承受的外部 负载,包括重力、外部作用力等。
机器人静力分析方法
有限元分析(FEA)
边界元分析(BEM)
刚体动力学
静力分析在机器人设计中的应用
01
02
03
结构优化
负载能力评估
正运动学模型
根据机器人关节参数,计算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逆运动学模型
已知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反求机器人关节参数。
雅可比矩阵
描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速度与关节速度之间的映射关系。
运动学在机器人设计中的应用
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分析
1
机器人的运动规划
2
机器人的控制策略
3
04
机器人轨迹规划
CHAPTER
机器人静力分析与 动 力学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机器人静力分析 • 机器人动力学 • 机器人运动学 • 机器人轨迹规划 • 机器人传感器与感知
01
机器人静力分析
CHAPTER
静力分析基本概念
静力分析
在机器人设计中,静力分析是评估机 器人在静态负载下的性能,主要关注 力和力矩的平衡。
静态负载
轨迹规划基本概念
轨迹
轨迹规划
根据任务需求和机器人运动学、动力 学等约束条件,规划出机器人从起始 点到目标点的最优或次优运动轨迹。
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
基于运动学的方法 基于动力学的方法 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
轨迹规划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
01
服务机器人
02
机器人学_第六讲 静力学与动力学
J
l1 sin1 l2 sin(1 2 )
l1
cos1
l2
cos(1
2
)
l2 sin(1 2 )
l2
cos(1
2
)
JT
l1 sin1 l2 sin(1 2 )
l2 sin(1 2 )
l1 cos1 l2 cos(1 2 )
l2 cos(1 2 )
J T (q)F
Y0
l1 sin1 l2 sin(1 2 )
1 90 2 90
1 l1Fx l2Fy 2 l2Fy
-90
l1 τ2
l2
Y0
τ1
90
X0
Fy F Fx
第六讲 2 动力学分析
机器人动力学是研究机器人的运动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机器人动力学的用途:
/projects/leglab/ robots/robots.html
相应满足静力平衡条件的关节驱动力矩
J T (q)F
2,已知关节驱动力,确定机器人手部对外界环境的作用力或
负荷的质量。
F J T (q)1
第六讲 1 静力学分析-机器人的静力计算
例,下图所示的二自由度平面关节机器人,已知手部端点力
F=[Fx,Fy]T,求相应于端点力F的关节力矩(忽略关节摩擦)。
m2 gl1(1 c1) m2 gp2 (1 c12 )
Ep Epi ,i 1,2
第六讲
2 动力学分析- 二自由度平面关节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
Y0
X0
l1
p1
θ1
m1
l2
m2
θ2
p2
5 系统动力学方程
L Ek Ep
Fi
机器人静力分析与动力学培训
2.1.2 机器人速度分析 对式 dX=J(q) dq 左、右两边各除以 dt 得 或表达为 v为机器人末端在操作空间中旳广义速度; 为机器人关节在关节空间中旳关节速度;J(q)为确定关节空间速度与操作空间速度v之间关系旳雅可比矩阵。 对于前面图示机器人 若令J1,J2分别为雅可比旳 第1列矢量和第2列矢量,则有 式中:右边第一项表达仅由第一种关节运动引起旳端点速度;右边第二项表达仅由第二个关节运动引起旳端点速度;总旳端点速度为这两个速度矢量旳合成。因此,机器人速度雅可比旳每一列表达其他关节不动而某一关节运动产生旳端点速度。 假如已知旳 及 是时间旳函数,即, , 则可求出该机器人手部在某一时刻旳速度 v =f (t),即手部瞬时速度。 反之,假如给定机器人手部速度,可解出对应旳关节速度为 式中:J–1称为机器人逆速度雅可比。
雅可比矩阵(6自由度机器人)联络机器人关节速度与末端旳笛卡儿速度设:(为便于体现,写成分块矩阵旳形式)
1、已知各关节旳速度求操作臂末端旳速度
假如但愿工业机器人手部在空间按规定旳速度进行作业,则应计算出沿途径每一瞬时对应旳关节速度。不过,当雅可比旳秩不是满秩时,求解逆速度雅可比J –1 较困难,有时还也许出现奇异解,此时对应操作空间旳点为奇异点,无法解出关节速度,机器人处在退化位置。
推而广之,对于n自由度机器人,关节变量可用广义关节变量 q 表达,q= [q1, q2, …, qn]T,当关节为转动关节时qi=θi;当关节为移动关节时qi=di,dq= [dq1,dq2, … , dqn]T,反应了关节空间旳微小运动。机器人末端在操作空间旳位置和方位可用末端手爪旳位姿 X 表达,它是关节变量旳函数,X=X(q),并且是一种6维列矢量。 dX=[dX,dY,dZ,φX,φY,φZ]T 反应了操作空间旳微小运动,它由机器人 末端微线位移和微小角位移(微小转动)组 成。有 dX=J(q)dq 式中:J(q)是6×n维偏导数矩阵,称为 n自由度机器人速度雅可比。
第2章 机器人静力分析与动力学
起相互作用的力和力矩。机器人各关节的
驱动装置提供关节力和力矩,通过连杆传
递到末端执行器,克服外界作用力和力矩。
关节驱动力和力矩与末端执行器施加的力
和力矩之间的关系是机器人操作臂力控制
的基础。
精品课件
2.2.1 操作臂力和力矩的平衡
精品课件
如图2.3所示,杆i通过关节i和i+1分别与杆i–1和 i+1相连接,建立两个坐标系{i–1}和{i }。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3 机器人动力学方程
• 机器人动力学的研究有牛顿-欧拉(NewtonEuler) 法、拉格朗日(Langrange)法、高 斯(Gauss)法、凯恩(Kane)法及罗伯逊-魏 登堡(Roberon-Wittenburg) 法等。本节介 绍动力学研究常用的牛顿-欧拉方程和拉格 朗日方程。
精品课件
2.3.1 欧拉方程
• 欧拉方程又称为牛顿-欧拉方程,应用欧拉方程建立机器 人机构的动力学方程是指:研究构件质心的运动使用牛顿 方程,研究相对于构件质心的转动使用欧拉方程。欧拉方 程表征了力、力矩、惯性张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精品课件
2.3.2 拉格朗日方程
•
在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中,主要应用
拉格朗日方程建立起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
这类方程可直接表示为系统控制输入的函
数,若采用齐次坐标,递推的拉格朗日方
程也可建立比较方便而有效的动力学方程。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3.3 平面关节机器人动力学分析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二章 机器人静力分析与动力学
假如已知外界环境对机器人末杆的作用力和力矩,那么可 以由最后一个连杆向零连杆(机座)依次递推,从而计算出 每个连杆上的受力情况。
2.2.2 机器人力雅可比
为了便于表示机器人手部端点的力和力矩(简称为端点广义力F ),可 将 fn,n+1和nn,n+1合并写成一个6维矢量
Jli和J ai分别表示关节i的单位关节速度引起末端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v J11 033 qu x w J 21 J 22 ql
v J11qu w J 21qu J 22 ql qu [q1 q2 q3 ] ql [q4 q5 q6 ]
定义如下变量: f i–1,I 及 ni–1,i ——i–1杆通过关节 i作用在i杆上的力和力矩; fi,i+1 及 ni,i+1——i杆通过关节i+1作用在i+1杆上的力和力矩; –fi,i+1 及 –ni,i+1——i+1杆通过关节i+1作用在i杆上的反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矩; fn,n+1及 nn,n+1——机器人最末杆对外界环境的作用力和力矩; –fn,n+1 及 –nn,n+1——外界环境对机器人最末杆的作用力和力矩; f0,1及n0,1——机器人机座对杆1的作用力和力矩; m g——连杆i的重量,作用在质心C 上。
Y 1 Y 2
dX dq J (q ) dt dt
第1列矢量和第2列矢量,则有 v J11 J 22 式中:右边第一项表示仅由第一个关节运动引起的端点速度;右边第 , 二项表示仅由第二个关节运动引起的端点速度;总的端点速度为这两 个速度矢量的合成。因此,机器人速度雅可比的每一列表示其他关节 , 不动而某一关节运动产生的端点速度。 2 f 2 (t ) 则可 1 f1 (t ) , 假如已知的某一时刻的速度 v =f (t),即手部瞬时速度。 反之,假如给定机器人手部速度,可解出相应的关节速度为 q J 1 v 式中:J–1称为机器人逆速度雅可比。
机器人静力学动力学
• 质心速度
.
.
..
x2 l1 cos1 1 l2 cos(1 2 )(12 )
.
.
..
y2 l1 sin1 1 l2 sin(1 2 )(12 )
• 质心速度:
v22
.
y
2
2
.
x22
.
.
..
.
.
..
l12 12 l22 (12 21 2 22 ) 2l1l2 cos2 (12 1 2 )
JT
例题 二自由度平面关节机器人,知端点力,略摩擦、重
力,求关节力矩。 1 0 2 90 F [FX , FY ]T
解:
J
l1s1 l2 s12
l1c1
l2c12
l2 s12
l 2 c12
JT
l1s1 l2 s12 l2 s12
l1c1 l2c12
l 2 c12
1
关节虚位移
q1
q
2
q
qq43
q5
q6
虚位移原理:
W 1q1 2q2 F1 x F2 y F3 z F4
W Tq F TP
W 0
W Tq F TP Tq F T Jq ( J T F )T q 0
( J T F )T 0
JTF
雅可比转置矩阵
• 三、静力学两类问题: • 1、 正向静力学—知各关节驱动力(力矩),求手部
端点能输出的力(力矩) 。
• 2、 逆向静力学—知手部端点作用力(力矩),求关 节需施加的力(力矩)。
• 机器人通常是逆向力学问题。
• §4—2 机器人动力学
• 一、动力学两类问题: • 1、 正向动力学—知各关节驱动力(力矩),求末端
第2章 机器人静力分析与动力学-雅可比
dx − l1 s1 − l 2 s12 dy = l c + l c 1 1 2 12
− l 2 s12 dθ 1 l 2 c12 dθ 2
15:03:57
13
当机器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轴线重合时,机器人各关节运动 相互抵消,不产生操作运动;此时处于内部奇异状态。
15:03:56
10
θɺ 假如已知的 θɺ1、 θɺ2是时间的函数,即 θɺ1 =f1(t ),2 = f 2(t ) ,则可 求出该机器人手部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v = f (t ) ,即手部瞬 时速度。
dX dθ = J (q) dt dt
广泛意义
dX dq = J (q ) dt dt
广义关节变量
每一列则代表相应关节速度对手部线速度和角速度的传递比。 每一列则代表相应关节速度对手部线速度和角速度的传递比。
15:03:56
手部与关节的速度关系
两边同除以dt, 对dx=Jdθ两边同除以 ,得 两边同除以 假设关节速度为
dX dθ = J (q) dt dt
,手爪速度为
。
∂x1 x1 = ∂θ1 • x ∂x 2 2 ∂θ 1
q
:
q 关节为转动关节时, → θ
q 关节为移动关节时, → d
因此
ɺ v = Jθ
ɺ v = Jq
反之,当给定机器人手 部速度时,若机械手的雅 可比J是满秩的矩阵,可解 出相应的关节速度为 :
15:03:57
ɺ = J −1v ɺ θ
ɺ q = J v
−1
小结
介绍了动力学 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动力学 学习了机器人的速度雅可比矩阵 速度雅可比矩阵的求解方法 速度雅可比矩阵 分析了手部(操作空间)与关节(关节空间) 手部(操作空间)与关节(关节空间) 手部 的速度关系 速度关系
机器人静力分析与动力学
静力平衡方程
静力平衡方程是进行静力分析 的核心工具,它描述了机器人 受到的外力与内力之间的平衡 关系。
建立静力平衡方程需要考虑机 器人的质量分布、惯性、重力 以及关节摩擦力等影响因素。
通过求解静力平衡方程,可以 得到机器人在给定外力作用下 的变形、应力分布等重要参数 。
未来机器人技术将朝着更智能化、更灵活、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同时机器人在 医疗、农业、家庭等服务领域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02
机器人静力分析
静力分析的基本概念
静力分析是研究机器人在给定外力作用下的响应,通过静力分析可以确定机器人的 变形、应力分布、应变以及机器人结构的稳定性等。
静力分析主要基于静力平衡原理,即机器人受到的外力总和为零,处于静止状态。
排爆与救援
军事机器人用于排除爆炸物、救 援行动,保障人员安全。
05
机器人未来的挑战与展望
机器人技术的瓶颈与突破
材料科学
目前,许多机器人仍然受到材料科学的限制。为了制造更轻、更 强、更耐用的材料,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材料。
感知与认知
机器人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仍然有限。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机器人 需要更强大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能源与动力
目前的机器人能源供应仍然是一个问题。为了提高机器人的续航能 力和效率,需要研发更高效的能源和动力系统。
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发展趋势
1 2 3
工业
随着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和自主化的发展,工业 机器人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生产环境,提高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机器人将更加精细化 和个性化,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医 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PPT课件
25
动力学普遍方程 的补充:
A
问题的引出
M
m1g m2g
O
BF
m3g
MA
m1g m2g
O
2021/3/12
B m3g
问题1:系统在图示位 置平衡,用什么方法求 F与M的关系?
问题2:系统中OA杆匀 角速转动,求在图示位 时,力偶M的大小用什 么方法?
2266
设:质点系中第i个质点的质量为mi;作用在其上的主动力Fi; 约束力FNi. 质点的惯性力为FIi
或者称为动势)
2、当主动力部分为有势力时
Qj
2021/3/12
V
(q1, q
j
, qk ) Q'j
d T dt q j
T q j
Qj
( j 1, 2,
,k)
d T dt q j
T q j
V q j
d dt
T q j
(T V ) q j
0
d L dt q j
L q j
0
2021/3/12
7
对力雅可比矩阵的补充说明:
2021/3/12
8
虚功方程力雅可比分析:
2021/3/12
9
2.2.3 机器人静力计算
机器人操作臂静力计算可分为两类问题: (1) 已知外界环境对机器人手部的作用力F,(即手部端点力 F-F′),利用式(2.20)求相应的满足静力平衡条件的关节驱动力 矩τ。 (2) 已知关节驱动力矩τ,确定机器人手部对外界环境的作用 力或负载的 质量。 第二类问题是第一类问题的逆解。逆解的关系式为
24
2.3 机器人动力学方程
机器人动力学的研究有牛顿-欧拉(Newton-Euler) 法、拉格 朗日(Langrange)法、高斯(Gauss)法、凯恩(Kane)法及罗伯 逊-魏登堡(Roberon-Wittenburg) 法等。本节介绍动力学研 究常用的牛顿-欧拉方程和拉格朗日方程。
第二章 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PPT课件
cosi sini 0 01 0 0 0 1 0 0 li 1 0
0 0
sini
0
cosi
0
0 00 1 0 00 1 0 00 cosi sini 0 1 00 0 1 di 0 0 1 00 sini cosi 0
0
0 0 10 0 0 10 0 0 10 0
0 1
cosi
sini
0
0
sini cosi sini cosi
量,用三个相互垂直的单位向量来表示一个中心位于
参考坐标系原点的坐标系,分别为n,o,a。这样坐标系
就可以由三个向量以矩阵的形式表示为
nx
n
n
y
n 0
z
ox
o
o
y
o 0
z
ax
a
a
y
a 0
z
第二章 工业机器人运动学
4.动坐标系位姿的描述 相对于固定参考坐标系的新坐标系的位置可以用原
cos1 0 sin1 0
A1
sin1
0
0 1
cos1
0
0 0
0
0
0 1
cos2
A2
sin2
0
0
sin2 cos2
0
0
0 l2 cos2
0
l2
sin2
1 d2
0
1
D-H参数
表
连杆
转角变量 n
连杆1
1
连杆2
2
连杆3
3
连杆4
4
连杆5
5
手部
6
连杆间距 d n
d1 0 d2
d3
d4 0
d5 0 d6 0
静力学与动力学解读
14:02
机器人研究所
7
第1节 机器人静力学
1. 连杆的受力和平衡方程
对于转动关节i,除了绕转轴的扭矩外,其余各方向 的力和力矩都有机械构件承受,因此关节力矩应为
?i ? i mi ?i Z i
对于移动关节,关节力矩为 ?i ? i fi ?i Z i
14:02
机器人研究所
8
第1节 机器人静力学
14:02
机器人研究所
4
第1节 机器人静力学
1. 连杆的受力和平衡方程
fi
Mi
杆i-1
关节i
关节i+1
zi
杆i
zi?1
zi
? M i?1
fi?1
ri oi
ci
oi ?1
i i
?1
P
mi g
? fi?1
M i?1
杆i+1
fi :连杆 i-1作用在连杆 i 上的力;
M i :连杆 i-1作用在连杆 i 上的力矩;
45机器人研究所30力和力矩的坐标变换两坐标系的静力关系为机器人静力学第第22节节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动力学第六章静力学与动力学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正动力学问题已知机器人各关节驱动力或力矩求机器人各关节轨迹或末端执行器位姿轨迹
第六章 静力学与动力学
第1节 机器人静力学 第2节 机器人动力学
第六章 静力学与动力学
14:02
机器人研究所
9
第1节 机器人静力学
1. 连杆的受力和平衡方程
例题1:2自由度平面机器人末端对外施加的作 用力为F3,求各关节驱动力矩。 解:
?c2 ? s2 0? ? fx ? ?c2 fx ? s2 f y ?
第二章 机器人静力分析与动力学
图2.3 杆i上的力和力矩
连杆的静力平衡条件为其上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为零,因此力 和力矩平衡方程式为
式中:ri–1,i —坐标系{i}的原点相对于坐标系{i+1}的位置矢量;
ri,Ci —质心相对于坐标系{i}的位置矢量。
假如已知外界环境对机器人末杆的作用力和力矩,那么可以 由最后一个连杆向零连杆(机座)依次递推,从而计算出每个连杆 上的受力情况。
δ W = τ 1δ q1 + τ 2δ q2 + ⋯ + τ nδ qn − f n,n +1d − nn,n +1δ
或写成 根据虚位移原理,机器人处于平衡状态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意符 合几何约束的虚位移有δW=0,并注意到虚位移δq和δX之间符合杆件的 几何约束条件。利用式δX=Jδq
式中:δq表示从几何结构上允许位移的关节独立变量。对任意的 δq,欲使δ W =0成立,必有 上式表示了在静态平衡状态下,手部端点力F和广义关节力矩τ之间的 线性映射关系。JT与手部端点力F和广义关节力矩τ之间的力传递有关,称 为机器人力雅可比。显然,机器人力雅可比JT是速度雅可比J的转置矩阵。
∂X ∂q 1 ∂Y ∂q 1 ∂Z ∂X ∂q1 J (q) = T = ∂ϕ X ∂q ∂q1 ∂ϕY ∂q1 ∂ϕ Z ∂q1 ∂X ∂q2 ∂Y ∂q2 ∂Z ∂q2 ∂ϕ X ∂q2 ∂ϕY ∂q2 ∂ϕ Z ∂q2 ⋯ ⋯ ⋯ ⋯ ⋯ ⋯ ∂X ∂qn ∂Y ∂qn ∂Z ∂qn ∂ϕ X ∂qn ∂ϕY ∂qn ∂ϕ Z ∂qn
反之,假如给定机器人手部速度,可由式(2.10)解出 相应的关节速度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X
X 1
d1
X 2
d2
dY
Y 1
d1
Y 2
d2
X
dX dY
1 Y
1
X 2 Y Biblioteka 2 d1 d2
X
J
1
Y
1
X
时qi=di,dq= [dq1,dq2, … , dqn]T,反映了关节空间的微小运动。机器
人末端在操作空间的位置和方位可用末端手爪的位姿 X 表示,它是关
节变量的函数,X=X(q),并且是一个6维列矢量。
dX=[dX,dY,dZ,φX,φY,φZ]T 反映了操作空间的微小运动,它由机器人
X X
dt
dt
或表示为
v X J (q)q
v为机器人末端在操作空间中的广义速度;q 为机器人关节在关节空
间中的关节速度;J(q)为确定关节空间速度与操作空间速度v之间关系
的雅可比矩阵。
X X
对于前面图示机器人
J
1
2
Y Y
1
2
若令J1,J2分别为雅可比的
nn,n1
各关节驱动器的驱动力或力矩可写成一个n维矢量的形式,即
τ 1
τ
τ
2
τ n
式中:n为关节的个数;τ为关节力矩(或关节力)矢量,简称广义关节力矩。 对于转动关节,τi表示关节驱动力矩;对于移动关节,τi表示关节驱动力。
假定关节无摩擦,并忽略各杆件的重力,利用虚功
不是方阵,则 JT 就没有逆解。所以,第二类问题的求解就 困难得多,一般情况不一定能得到惟一的解。如果F 的维数 比τ的维数低,且J 满秩,则可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得F的估计
Y
q1
q2
Z
Z
q1 q2
X
qn
Y
qn
Z
qn
X
qn
Y
qn
Z
qn
2.1.2 机器人速度分析
对式 dX=J(q) dq 左、右两边各除以 dt 得
dX J (q) dq
2.2 机器人静力分析
机器人各关节的驱动装置提供关节力和力 矩,通过连杆传递到末端执行器,克服外 界作用力和力矩。关节驱动力和力矩与末 端执行器施加的力和力矩之间的关系是机 器人操作臂力控制的基础。
2.2.1 操作臂力和力矩的平衡 如图示,杆 i 通过关节 i 和 i+1 分别与杆 i–1和 i+1相连
接,建立两个坐标系{i–1}和{i}。
定义如下变量:
f i–1,I 及 ni–1,i ——i–1杆通过关节 i作用在i杆上的力和力矩; fi,i+1 及 ni,i+1——i杆通过关节i+1作用在i+1杆上的力和力矩; –fi,i+1 及 –ni,i+1——i+1杆通过关节i+1作用在i杆上的反作用力和反作
J
J11
J21
033
J22
1、已知各关节的速度求操作臂末端的速度
x J (q)q
v w
Jl1 J a1
Jl2 Ja2
q1
J ln J an
q2
qn
Jli和Jai分别表示关节i的单位关节速度引起末端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假如已知外界环境对机器人末杆的作用力和力矩,那么可 以由最后一个连杆向零连杆(机座)依次递推,从而计算出 每个连杆上的受力情况。
2.2.2 机器人力雅可比
为了便于表示机器人手部端点的力和力矩(简称为端点广义力F ),可 将 fn,n+1和nn,n+1合并写成一个6维矢量
F
fn,n1
x
v w
J11 J 21
033 J 22
qu ql
v J11qu
w J21qu J22ql
qu [q1 q2 q3 ]
ql [q4 q5 q6 ]
如果希望工业机器人手部在空间按规定的速度进行
作业,则应计算出沿路径每一瞬时相应的关节速度。
fi1,i ( fi,i1) mi g 0
ni1,i (ni,i1) (ri1,i ri,Ci ) fi1,i (ri,Ci ) ( fi,i1) 0
式中:ri–1,i —坐标系{i}的原点相对于坐标系{i+1}的位置矢量; ri,ci —质心相对于坐标系{i}的位置矢量。
为,虽然可以用角度如回转角、俯仰角及偏转角等来规定
方位,却找不出互相独立、无顺序的三个转角来描述方位;
绕直角坐标轴的连续角运动变换不满足交换率,而角位移
的微分与角位移的形成顺序无关,故一般不能运用直接微 分法来获得 J 的后三行。因此常用构造法求雅可比 J。
雅可比矩阵(6自由度机器人)
联系机器人关节速度与末端的笛卡儿速度 设:(为便于表达,写成分块矩阵的形式)
2) 内部奇异形位: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轴线重 合时,机器人各关节运动相互抵消,不产生操作 运动。这时相应的机器人形位叫做内部奇异形位。
当机器人处在奇异形位时会产生退化现象,丧失 一个或更多的自由度。这意味着在工作空间的某 个方向上,不管怎样选择机器人关节速度,手部 也不可能实现移动。
例如,对于例题,当l1l2sθ2=0时,无解。l1≠0、 l2≠0,即θ2=0或θ2=180°时,二自由度机器人逆 速度雅可比J –1奇异。这时,该机器人二臂完全伸 直或完全折回,机器人处于奇异形位。在这种奇 异形位下,手部正好处于工作空间的边界,手部 只能沿着一个方向(即与臂垂直的方向)运动,不能 沿其他方向运动,退化了一个自由度。
求出该机器人手部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v =f (t),即手部瞬时速度。
反之,假如给定机器人手部速度,可解出相应的关节速度为
q J 1 v
式中:J–1称为机器人逆速度雅可比。
[例] 图示的二自由度机械手,手部沿固定坐标系X0轴正向以1.0 m/s的速
度移动,杆长l1=l2=0.5 m。设在某瞬时θ1=30°,θ2=60°,求相应瞬时 的关节速度。 解:二自由度机械手速度雅可比为
机器人操作臂静力计算可分为两类问题:
1) 已知外界环境对机器人手部的作用力F,利用式 τ J TF 求相应的满足静力平衡条件的关节驱动力矩τ。
2) 已知关节驱动力矩τ,确定机器人手部对外界环境的作
用力或负载的质量。是第一类问题的逆解。逆解的关系式为
F =(JT)–1τ
机器人的自由度不是6时,例如 n >6时,力雅可比矩阵就
用力矩;
fn,n+1及 nn,n+1——机器人最末杆对外界环境的作用力和力矩; –fn,n+1 及 –nn,n+1——外界环境对机器人最末杆的作用力和力矩; f0,1及n0,1——机器人机座对杆1的作用力和力矩; m g——连杆i的重量,作用在质心C 上。
连杆的静力平衡条件为其上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为零,因 此力和力矩平衡方程式为:
2.1.3 机器人雅可比讨论
对于平面运动的机器人,其雅可比J 的行数
恒为 3,列数则为机械手含有的关节数目, 手的广义位置向量 [X,Y,φ]T 均容易确定, 且方位φ与角运动的形成顺序无关,故可采 用直接微分法求φ,非常方便。
在三维空间作业的六自由度机器人的雅可比 J 的前三行代
表手部线速度与关节速度的传递比,后三行代表手部角速 度与关节速度的传递比。而雅可比矩阵 J 的每一列则代表 相应关节速度对手部线速度和角速度的传递比, J 阵的行 数恒为6 (沿/绕基坐标系的变量共6个),通过三维空间运行 的机器人运动学方程可以获得直角位置向量 [X,Y,Z]T 的显式方程。因此,J 的前三行可以直接微分求得,但不 可能找到方位向量[φX,φY,φZ]T 的一般表达式。这是因
机器人动力学主要研究机器人运动特性和受 力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对机器人进行控制、 优化设计和仿真。机器人动力学两类问题:
动力学正问题和动力学逆问题。
动力学正问题:已知机械手各关节的作用 力或力矩,求各关节的位移、速度、加速 度、运动轨迹;
动力学逆问题:已知机械手的运动轨迹, 即各关节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求各关 节的驱动力和力矩。
1 2
1 l1l2s2
l2c12 l1c1 l2c12
l2s12 1
l1s1
l2s12
0
1
c12 l1s2
1 rad / s 0.5
2
rad / s
2
c1 l1s2
c12 l1s2
4 rad / s
2
Y
2
dθ
d1
d
2
dX
dX
dY
J
l1s1 l2s12
l1c1
l2c12
l2s12
l2c12
推而广之,对于n自由度机器人,关节变量可用广义关节变量 q 表
示,q= [q1, q2, …, qn]T,当关节为转动关节时qi=θi;当关节为移动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