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Bertrand(法语)
19世纪法国文学作品
19世纪法国文学作品
(原创版)
目录
1.19 世纪法国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2.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
3.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4.19 世纪法国文学的影响和贡献
正文
19 世纪法国文学,也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欧洲文学史上的
一个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情感表达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变化。
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包括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情感、想象力和个性,代表作家有雨果、大仲马等。
现实主义文学则注重真实地描绘社会生活,代表作家有巴尔扎克、狄更斯等。
自然主义文学则强调科学精神和对社会现象的理性分析,代表作家有左拉、莫泊桑等。
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是
雨果,他的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另外,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小说,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莫泊桑的《项链》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
19 世纪法国文学的影响和贡献深远。
它不仅丰富了欧洲文学的多样性,也影响了后来的世界文学。
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推动了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第1页共1页。
法国文学史
(一)法国的王朝世系
• 查理曼(771-814)法兰克国王,伦巴第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 帝,奥古斯都。矮子丕平的长子。中世纪最伟大的征服者, 一生 先后进行五十多次扩张远征:772至804年全部征服萨克森; 774年进攻伦巴第王国,吞并意大利北部;778年和801年两次 出征西班牙;向东吞并巴伐利亚和卡林提亚,使疆域东至易北河 和波希米亚,南迄意大利中部,西临大西洋,北抵北海。成为了 征服整个日耳曼尼亚的第一人, 完成了罗马帝国的未竟事业. 799 年进军罗马,帮助教皇列奥三世恢复权位;800年圣诞节教皇在 罗马为其加冕为“罗马人皇帝”。 查理曼成了自公元476年的罗 慕洛斯*奥古斯都被废黜后西方世界的第一位皇帝.
中世纪文学 (1)
1) 公元842—1200年:中世纪文学前期,主要 文学体裁是英雄史诗
2) 公元1200—1350年:中世纪文学中期,骑士 文学和市民文学
3) 英法百年战争开始到中世纪末:中世纪文学 晚期
第一章 中世纪文学 Le moyen âge
• 第一节 中世纪法国文化简介
• (一)法国的王朝世系
(二)中世纪法国文化成就
• (2),查理曼还改进了拉丁文体,使基督教文化获 得了统一简便的语言表达形式。他下令研究改善书写 方法,将以往所有字母都大写的方式,改为统一的、 以小写字母为主的“书写体”,也称“加洛林体”, 使得书写更加流利,词汇更容易辨认,阅读速度大幅 度提高。在此基础上,查理曼时代的学者们创造出了 一种被称为“中世纪拉丁语”的语言,既保留了古代 拉丁文的基本文法规则,又能灵活地吸收和创造一些 反映现实的新词汇,但也明显不同于世俗的拉丁语。 这些既提供了中世纪统一的教会语言和学术语言,又 使得学者、官员、旅行者能在欧洲各地旅行,不致产 生语言障碍。
19世纪法国文学作品
19世纪法国文学作品摘要:1.19 世纪法国文学的背景和特点2.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3.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4.19 世纪法国文学的影响和贡献正文:19 世纪法国文学的背景和特点19 世纪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法国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 世纪法国文学是在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这一时期的法国文学作品,无论是在题材、形式还是风格上,都表现出对传统的突破和创新,强调个性和自由,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
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19 世纪法国文学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
浪漫主义是19 世纪初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其特点是强调情感、个性和想象力,追求超越现实的理想和美。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雨果、夏多洛·德·拉克洛和阿尔弗雷德·德·维尼等,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last of the Mohicans》和《采珠人》等。
现实主义是19 世纪中叶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其特点是真实地描绘社会生活,暴露社会问题,倡导社会改革。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巴尔扎克、狄更斯和莫泊桑等,代表作品有《人间喜剧》、《羊脂球》和《项链》等。
自然主义是19 世纪末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其特点是强调科学精神和理性思考,追求客观和真实的描写。
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左拉、普罗斯佩·梅里美和居伊·德·莫泊桑等,代表作品有《卢贡- 马卡尔家族》、《卡门》和《我的叔叔于勒》等。
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19 世纪法国文学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其中,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和莫泊桑的《羊脂球》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左拉的《卢贡- 马卡尔家族》和普罗斯佩·梅里美的《卡门》是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
关于现实主义的其它代表作品
法国:梅丽美《嘉尔曼》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
莫泊桑《羊脂球》项链等等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有三个特征。 一、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 不喜欢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用客观实际或实 践来束缚自己的思想,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位。 二、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采用具有强烈感情 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 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异域情调 三、在艺术创作中将人与自然地和谐体现的淋漓尽 致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文学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批判现实主义开始形成并获得 初步的发展,从三十到四十年代,批判现实主义继 浪漫主义之后,成为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 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司汤达以小说《红 与黑》为这种文艺思潮奠定了基础,巴尔扎克创作 的《人间喜剧》,成了批判现实主义力所能及的最 高成就。此外,福楼拜、梅里美、左拉、莫泊桑、 都德、小仲马以及罗曼· 罗兰等人,都带着闪耀着批 判现实主义锋芒的小说涌上文坛,形成了十九世纪 批判现实主义波澜壮阔的艺术洪流。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产生条件
特点:以人道主义为武器,研究社会,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对社会历 史现象作出了广阔的再现和深刻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寻求人的 心灵自由,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 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 境中的典型性格
产生的条件: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 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 了进一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固。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欧 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 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 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史梳理
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史梳理中世纪法国文学发展可追溯至五世纪,大致可以分为诗歌、神话传说、戏剧三大领域。
五世纪的巴洛克时期,以安东尼德萨蒂斯的诗集《德萨蒂斯诗集》、罗马穆斯特尔的《圆舞曲》以及拉塞尔巴罗的《勒昂与海格利》等最为出名。
十六世纪是法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弗朗索瓦德拉乌兹的《神曲》、拉斐尔米歇尔塞维利亚埃利斯特凯瑞斯拉马兹的《李维铎斯》、让约翰加缪的《战神罗曼》、塞约翰德巴康斯特尔的《费贝尔斯特:我们的拿破仑》等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赏。
十七世纪的让拉斐尔德拉乌兹,是法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位作家,他的诗歌影响深远,作品有《那美丽的梦》《自由》《爱》《死亡》等,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另一位著名作家维克多伏尔泰,是法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包括《兔子的旅行》《金钱的危险》《仁慈的牡鹿》《费尔费尼的棒球》《暗社会之家》《犹大的选择》等,其中许多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欢迎。
十八世纪是法国文学史上的奥斯曼时期,诞生了诸如莫里哀、伏拉克等伟大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有《芭芭拉》《审判》《普罗米修斯》《空费勒斯》《燃烧的树》《贝特芬》《斯特米尔》《风神》《这种恋爱》等,其中莫里哀的作品更是为法国文学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文章深受读者的喜爱。
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发展仍然十分活跃,但是和之前的时期相比,法国文学出现了新的变化,从这一时期开始,新实验文学开始兴起,被称为“新实验”。
诞生了诸如让马克思德拉乌兹、让奥德赛乔治罗费尔等文学家,他们的作品有《安那贝拉》《马克斯斯福克》《但丁密码》《花园之恋》《萨拉及其他》《文明的发现》《新实验》《失乐园》等,他们的作品打破了既有的文学框架,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主题,从而构建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进了法国文学的发展。
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历经了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从巴洛克时期的安东尼德萨蒂斯和罗马穆斯特尔,到十六世纪的弗朗索瓦德拉乌兹、拉斐尔米歇尔塞维利亚埃利斯特凯瑞斯拉马兹和让约翰加缪,再到十七世纪的让拉斐尔德拉乌兹和维克多伏尔泰,再到十八世纪的莫里哀和伏拉克,最后到了十九世纪,发展出了新实验文学,由让马克思德拉乌兹、让奥德赛乔治罗费尔等人牵头开创,这个漫长的历程使法国文学史的发展更加多元和丰富,为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世纪法国文学作品
19世纪法国文学作品【最新版】目录1.19 世纪法国文学的概述2.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3.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4.19 世纪法国文学的影响和贡献正文19 世纪法国文学的概述19 世纪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法国文学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涌现出许多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作家。
19 世纪法国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为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19 世纪法国文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流派:1.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 19 世纪初期法国文学的主导流派,其特点是强调个人情感、自然和历史主题,以及对古典主义的反动。
代表作家有雨果、戈达尔、缪塞等。
2.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 19 世纪中叶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其特点是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代表作家有巴尔扎克、狄更斯、莫泊桑等。
3.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是 19 世纪末法国文学的一种倾向,其特点是强调科学精神和对自然界的研究,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悲观态度。
代表作家有左拉、普罗斯佩·梅里美等。
4.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法国文学的一种重要流派,其特点是强调诗歌的形式美和象征意义。
代表作家有波德莱尔、魏尔伦、阿波里奈尔等。
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1.维克多·雨果:维克多·雨果是 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2.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品有《人间喜剧》等。
3.居伊·德·莫泊桑:居伊·德·莫泊桑是 19 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羊脂球》、《项链》等。
4.左拉:左拉是 19 世纪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卢贡 - 马卡尔家族》等。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
浪漫主义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在表现形式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
而以浪漫主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因此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历史的长河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浪漫主义的理论发源地在德国,在文学成就上较高的要数法国。
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下,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初兴起。
由于法兰西民族一直以来都以富有激情、浪漫为世人所知,加之其在上个世纪是古典主义的大本营,同时在政治上革命与复辟的斗争,使法国的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有三个特征。
第一,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不喜欢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用客观实际或实践来束缚自己的思想,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位。
第二,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采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异域情调。
如《巴黎圣母院》。
第三,在艺术创作中将人与自然地和谐体现的淋漓尽致。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由于因其所产生和发展的环境,一方面是由于他自身的表现。
法国浪漫主义产生较晚经过了法国革命的动荡、帝国的战争以及路易十八统治的衰微之后,新的一代突然崛起。
他们从政治生涯、军事冒险和民政管理转向了文学改革和艺术创新。
于是对于艺术自由的狂热占据了所有的心灵,艺术成了至高无上的东西,这种对艺术的膜拜产生了光芒四射、鲜艳夺目的文学,一种迷恋于热情奔放的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从其自身的表现来分析,法国文学作品数量教大,且重要作家代表都有多篇不朽之作,其中以雨果的成就最为瞩目,对当时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产生远大影响。
19世纪法国文学
社会背景
• 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与陈旧的封建意识在文化、思想领 域产生猛烈碰撞 • 法国大革命标榜的“自由,平等, 博爱”深入人心, 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极端 自由的强调, 成为了浪漫主义的核心思想。 • 《人权宣言》所宣布的自由竞争的法则, 形成了一种 社会心理,所有人都企图通过巧取豪夺致富。耽于幻想, 成了普遍的心理状态。 • 对于贵族来说,大革命使他们失去了天堂, 于是,悲 观颓唐,消沉阴郁的情绪,人生虚幻,命运多舛,以及 对神秘彼岸的向往蔓延开来。对资产者和小资产者来说, 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理想社会图景在资本主义现实,面前 破灭了,不免使得他们苦闷,彷徨。
维克多· 雨果 Victor Hugo
• 重要生平介绍: 1802年2月26日,维克多· 雨果出生于法国贝桑松(Besançon) 的一个军官家庭。 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Cromwell)写了 长篇序言 1831年,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问世,这部小说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 1862年,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问世,书中揭露了资 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 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 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 1885年5月22日,维克多· 雨果在巴黎与世长辞。
19世纪法国文学流派
第6章 19世纪法国文学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雨果的生平与创作 —— 雨果和《悲惨世界》
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西方文学史上人道主义作家的著名代表,在诗歌、 戏剧、小说理论等方面硕果累累,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一生几乎经历了 19 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历史事 件。
雨果 1802 年 2 月 26 日生于贝尚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部下的将军,拥护共和。雨果曾跟随父亲游历意大利、西班牙并在 此接受小学教育。母亲信奉旧教,拥护波旁王朝。波旁王朝复辟后,雨果的父亲又宣誓效忠新统治者,雨果重返巴黎。雨果 青少年时期思想保守,成年后转向共和立场。1851 年因反对拿破仑三世的独裁,被迫流亡,在国外侨居 19 年。1870 年, 拿破仑三世倒台后,雨果结束了流浪生活,凯旋回国,受到巴黎人民的热烈欢迎。普法战争爆发后,雨果参加国民自卫军, 反对普鲁士入侵并捐赠大炮。此外,雨果还支持巴黎公社革命,保护被迫害的公社成员,开放作家的住宅作为避难所。 1885 年 5 月 22 日,雨果在巴黎病逝,享年 83 岁,法兰西举国致哀,200 万人为其送行,后被安葬在先贤祠。莫洛亚说: 一个国家把给帝王的荣誉给一位诗人,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1830 年 2 月 25 日,雨果的剧作《欧那尼》首次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最终战胜了古典主义,文学史上称之 为“《欧那尼》之战” 。《欧那尼》写的是 16 世纪西班牙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表现了强烈的反 封建倾向。
雨果早期的小说受到当时通俗小说的影响,创作并不成熟,缺乏后期浪漫主义小说的磅礴气势和激昂情怀, 更侧重于情节的离奇性。《巴黎圣母院》(1831)是第一部兼具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的长篇小说。故事情节 紧张激烈,人物形象鲜明夸张,巧妙地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正如他在美学论著《雨果论文学》中所写:“取一个在形体上丑怪得最 可厌、最可怕、最彻底的人物,把他安置在最突出的地位上,在社会组 织的最低下最底层最被人轻蔑的一级上”,然后在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中 植入一种天使般的色彩,通过美与丑的对比,“使这卑下的造物在你眼 前变换了形状;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 。可以说,雨果的 小说创作和他的美学理论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外国文学史》重要简答论述梳理(7)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部分
《外国文学史》重要简答论述梳理(7)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部分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斯丹达尔《红与黑》(一)简介:《于连》副标题“1830年纪事”斯丹达尔“红”指拿破仑时期士兵的红军装,代表资产阶级的力量。
“黑”指教职人员的黑教袍,代表封建社会反动力量。
书名象征:复辟时期两大对立阵营,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突出了小说的政治意义。
(二)于连的形象分析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
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2)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
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在贝尚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
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
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木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3)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3、世界观充满矛盾: 出身中小资产阶级家庭 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和封建道德观念,并力图挤进贵族的行列
4、矛盾背后的深刻性: a、人的物化: 真正的“英雄”是把灵魂交给了金钱的人 被金钱煽起的情欲是小说的真正主人公
b、对“恶”的崇拜与恐惧:社会是个人私欲的竞技场 人类的恶欲展现出巨大的驱动力
+ 结 论:法国复辟时期具有反抗精神的个人奋斗的典型
德瑞那夫人:
俄狄浦斯情结 出身贵族,无贵族的坏习气; 具有极大的同情心; 恪守道德,不轻浮;深深忏悔
——道德高尚、容貌美丽、性格动人、爱情坚贞的完美女性
玛蒂尔德:
性格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性格的核心是个人主义,自我中心
由此造成她的爱情走向极端 ——集自私、冷漠、骄傲、施虐与被虐的深层 心理于一身
自己,主张“作家退出作品”
从不作孤立、单独的环境描写,而是努力做到用环境来烘托人物
心情(与巴尔扎克的最大区别) 语言大师,注重思想与语言的统一,注意锤炼语言和句子
《包法利夫人》
人物与故事: 包法利夫人(爱玛) 包法利医生 地主鲁尔道夫 情人莱昂 高利贷者郝尔
时代背景:模糊化,“虚无” 主 题:时代;爱情
包法利夫人
前期: 少女时代单纯、活泼、率直;
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想象
后期: 婚姻生活的乏味、沉闷; 矛盾而痛苦的心理,渴望改变;
情场的失利(受鲁尔道夫的欺骗;
被莱昂始乱终弃); 最终服毒自杀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原因
自身原因—— 强烈的内心渴望 & 压抑的社会环境 “追求浪漫”?
“爱慕虚荣”?
——“她爱大海只爱大海的惊涛骇浪,爱新绿只爱新绿点缀在废墟之间。…… 她的气质是多愁善感型的,而非艺术鉴赏型的……”(福楼拜)
19世纪法国主要文学流派简介
现实主义文学
在法国,虽然现实主义直到19世纪中期才 被作为美学原则提出来,但是在19世纪30年代 以后,现实主义文学就在巴尔扎克、福楼拜、 左拉等作家倡导下开始发展。法国的现实主义 作家反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学院主义风气, 提倡作家客观地、无偏见地观察事物,坚持文 艺作品必须反映现代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 目真实地反映和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不使用 艺术手段美化或歪曲生活,也不回避生活中平 淡无奇或消极黑暗的场面。在19世纪中叶,现 实主义文学在法国形成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 派,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家和文 学作品。这一派作家坚持文学反映现实的传统, 采用真实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大胆批判资本主 义社会的丑恶现实,如斯丹达尔、梅里美、巴 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等。
1830年以后,浪漫主义有新 的发展,人们称之为后期 浪漫主义。后期浪漫主义 的主导思想是资产阶级人 道主义,代表作品有雨果 的诗集《惩罚集》 (1853)、《观照集》 (1852)和《凶年集》 (1872)以及小说《悲惨 世界》(1862)。同时还 有,乔治·桑的作品有乌托 邦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 《康素埃洛》。以及欧 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
20世纪法国文学 20世纪的 法国文学中现实主义继续 发展,产生了罗曼.罗兰的 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 夫》和马丁·杜加尔的长篇 小说《蒂博一家》等名作。 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 华》所采用的意识流手法, 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一大 特色。
推荐书目
• • • • • • 《阿拉达》 《沉思集》 《巴黎的秘密》 《包法利夫人》 《约翰·克里斯朵夫》 《追忆逝水年华》
19世纪法国主要文学流派简介 世纪法国主要文学流派简介
(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
法国的文学流派组成
19世纪法国文学
Merci~
维克多· 雨果 Victor Hugo
• 重要生平介绍: 1802年2月26日,维克多· 雨果出生于法国贝桑松(Besançon) 的一个军官家庭。 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Cromwell)写了 长篇序言 1831年,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问世,这部小说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 1862年,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问世,书中揭露了资 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 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 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 1885年5月22日,维克多· 雨果在巴黎与世长辞。
•nd ou rien ! ” (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一无所成!) 作品: 《阿达拉》Atala 《勒内》René 《基督教真谛》 Le Gé nie du Christianism 《墓畔回忆录》 Mé moires d’outre-tombe
斯塔尔夫人(1766–1817) Madame de Stael
• 主要作品有《论卢梭的性格与 作品》,赞扬卢梭思想;小说 《黛尔菲娜》和《柯丽娜》, 描写妇女渴求从家庭生活中获 得解放,揭露贵族的专横阴险; 论著《论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 系》,提出文学决定于社会和 政治生活的主张;《论德意志》 探讨德国文学的人文环境,其 中对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形成 机制的分析,对法国浪漫主义 文学产生一定影响。
维克多· 雨果 Victor Hugo
• 文学特点:雨果在进入小说创作的成熟阶段之前, 他的初期作品非常清楚地显示出他双重的倾向, 即浪漫的倾向与现实的倾向;同时也有力地证实 了他的两重的才能,即主观想像、主观夸张、主 观渲染的才能与观察现实、把握现实、摹写现实 的才能。而雨果成熟时期的文学创作,从《巴黎 圣母院》到《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 面人》与《九三年》,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跟现实 主义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第二节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节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一、19世纪法国文化背景:资产阶级革命的风起云涌在整个19世纪,法国是整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
1789年法国大革命。
拿破伦的执政以及称霸欧洲(1810-1811)。
法国大革命在整个欧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详见讲义“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1830年7月(七月革命),对于波傍王朝复辟发生的革命行动。
1830年革命使法国大革命的精神遗产再一次被唤醒,这是法国现实主义兴起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巴尔扎克(一)、巴尔扎克的生平与创作在事务所做见习生,增长了自己的阅历;1818年4月,离开事务所开始写作,条件艰苦,但仍然笔耕不辍。
创作诗剧《克伦威尔》的失败;1818-1828年,用十年的时间进行神怪小说的创作,锻炼了小说技巧。
然后是做生意失败;1829年,创作了《舒昂党人》,开始了《人间喜剧》的创作;1829-1835,《人间喜剧》创作的第一阶段:代表作《欧也妮·葛郎台》,30几部作品;1835-1842年,第二阶段,代表作《幻灭》,40多部作品;1842-1848,第三阶段。
1857年,在和韩斯卡夫人结婚后因病去世。
《人间喜剧》:90多部作品,“提供了巴黎上流社会的的现实主义历史”;巴黎社会的书记官,内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上升;封建贵族的没落;在金钱社会中,人间的显示悲剧;对于当时经济情况的反映。
(二)、巴尔扎克的艺术创作观念:1、认为世界是一个联系体,要求文学反映整个时代,并且要在整个文化背景中来进行文学创作;2、艺术的目的在于再现自然,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进行艺术加工,要在现实世界中发掘出历史真实;3、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4、巨大的想象力。
四、司汤达(一)生平在司汤达的生平中,最值得注意的事件是在其生命中对于拿破伦的追随。
拿破伦所具有的精神象征意义激励着司汤达的文学创作。
(考察当时欧洲现实主义作家对于拿破仑的追随是一个还有意思的现象。
)“亨利·贝尔米兰人写作过恋爱过生活过”(二)司汤达的创作主要贡献:(1)开创了现实主义创作道路;(2)独特的心理描写(三)《红与黑》(1)小说的情节:(2)作品对于当时政治现实的反映和批判:(3)人物形象分析:于连:性格两面、复杂的人物。
19世纪法国文学
Merci~
亚历山大· 小仲马( 1824-1895) Alexandre Dumas fils
• 亚历山大· 小仲马是法国著名小 说家大仲马当奥尔良公爵秘书 处的文书抄写员时与一女裁缝 所生的私生子。《茶花女》是 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 作,小说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 想,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 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 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 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 普遍的欢迎。
维克多· 雨果 Victor Hugo
• 创作主调:赞颂真、善、美,鞭挞黑暗、丑恶、残暴。 • 诗作方面:有着瑰丽的色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 及绝妙的音乐性,多方面的用字与巧妙的用韵法,达到优 雅、精美、雄伟、朴实的非常境界。 • 小说方面:多半写社会小说描写人生百态为主,融合现实 主义与浪漫主义,情节生动、结构离奇、感情澎湃、气势 磅礴,震慑人心,脍炙人口。 • 剧作方面:打破希腊悲剧的三一律,创始了悲喜交杂的浪 漫剧。运用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情绪、无边的气魄、美丽 的诗词,造成一种强烈而矛盾的戏剧效果。 • 画作方面:作品包括名著插画、人物画、风景画。描绘作 品中的情节,展现内心的思绪,而以水墨画西方山水。十 九年流亡期间,海成了雨果绘画的主题。
历史文化背景
• 从1789年起,社会一直动荡不安。 •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通过 宪法,夺取大权。 • 1815年:复辟王朝(路易十七统治, 查理十个世统 治, 路易菲利普的统治) • 1848年:第二共和国建立 • 1852年:拿破仑三世夺取政权 • 1870年9月4日: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 • 1871年巴黎人民起义,建立巴黎公社
浪漫主义文学阶段
•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以1801年夏多勃里昂发表中 篇小说《阿达拉》为开始的标志,经历了两个发展 阶段。 前期浪漫主义:1801年至1830年为第一个阶段,主要 作家有斯塔尔夫人、拉马丁、维尼、雨果等。 后期浪漫主义:从1830年到40年代是法国浪漫主义文 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同第一个阶段相比,这个时 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的、民族的、社会 的主题,表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和社会乌托邦倾向。 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在戏剧、诗歌、小说方面 取得了重要成就,主要作家有雨果、缪塞、乔治· 桑 等。
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史梳理
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史梳理简要梳理法国文学史,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时期。
中世纪期间,法国文学表现出其与欧洲文学其他国家的特殊性,发展出了有自己特色的形式。
其中以“唱诗”(宋体诗)最为突出,体现了古代法国文学的主要写作形式,它表达了对爱情、英雄、神话、宗教信仰等主题的深情描述。
随着古代法兰西文学的发展,人们也开始更加重视“讨论”,可以说,“讨论”是法兰西文学特有的写作形式。
此外,古代法兰西文学中还有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即“抒情”文学,它通过表达人性的心灵所见,加强了法兰西文学的感性特点。
从十六世纪开始,法国文学就步入了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宗教性的抒情文学由讽刺主义和纯洁的伦理文学反抗性的文学形式取代。
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家有Rabelais,Montaigne,Pascal,Marin,Corneille,Racine,Voltaire,Moli,Diderot,Buffon等。
这些作家写出了众多精彩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现状,并且有力地推动了法国文学史上的文艺复兴思潮。
从十七世纪开始,法国文学发展进入了启蒙运动时期。
当时主要特征是文学功能从单纯的抒情和宗教变成了理性的抒情。
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家有尼采,费尔巴哈,博尔赫斯,拉罗什夫科,蒙娜丽莎,雨果,巴斯德,罗兰等。
这些作家大量创作了逻辑全面、思想深刻、表现力惊人的文学作品,他们勇于挑战过去文学风格的传统,他们的创作以及文学理论不仅引发了社会的变革,还对19世纪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文学发展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文学发展的方向由理性的抒情转向了情感的抒情,文学构思由前者的清晰规范发展成后者的更加自由、放肆的形式。
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家有卢梭,瓦尔登,拉缪,雪莱,玛丽安娜,德尚,马歇尔等。
他们用野性的文学语言表达复杂的感情,大胆地揭示人性的真情,他们的文学作品不仅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精神追求,还使法国文学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Bertrand(法语)汇总
[H i s t o i r e d e l a l i t t ér a t u r e f r a n ça i s e d u X I X e s i èc l e , J e a n -P i e r r e B e r t r a n d , P h i l i p p e R ég n i e r e t A l a i n V a i l l a n t (d i r . ] [P r e s s e s u n i v e r s i t a i r e s d e R e n n e s , 2007. ][H i s t o i r e d e l a l i t t ér a t u r e f r a n ça i s e d u X I X e s i èc l e , J e a n -P i e r r e B e r t r a n d , P h i l i p p e R ég n i e r e t A l a i n V a i l l a n t (d i r . ] [P r e s s e s u n i v e r s i t a i r e s d e R e n n e s , 2007. ][H i s t o i r e d e l a l i t t ér a t u r e f r a n ça i s e d u X I X e s i èc l e , J e a n -P i e r r e B e r t r a n d , P h i l i p p e R ég n i e r e t A l a i n V a i l l a n t (d i r . ] [P r e s s e s u n i v e r s i t a i r e s d e R e n n e s , 2007. ][H i s t o i r e d e l a l i t t ér a t u r e f r a n ça i s e d u X I X e s i èc l e , J e a n -P i e r r e B e r t r a n d , P h i l i p p e R ég n i e r e t A l a i n V a i l l a n t (d i r . ] [P r e s s e s u n i v e r s i t a i r e s d e R e n n e s , 2007. ][H i s t o i r e d e l a l i t t ér a t u r e f r a n ça i s e d u X I X e s i èc l e , J e a n -P i e r r e B e r t r a n d , P h i l i p p e R ég n i e r e t A l a i n V a i l l a n t (d i r . ] [P r e s s e s u n i v e r s i t a i r e s d e R e n n e s , 2007. ][Histoire de la littérature française du XIXe siècle, Jean-Pierre Bertrand, PhilippeRégnier et Alain Vaillant(dir.]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Rennes, 2007.][Histoire de la littérature française du XIXe siècle, Jean-Pierre Bertrand, PhilippeRégnier et Alain Vaillant(dir.]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Rennes, 2007.]et Ballades, des Rayons et les Ombres, de La Légende des siècles ? Il nous a donc fallu, pour tous les grands auteurs qui ont commencé à produire dans les années 1820, renoncer à notre découpage chronologique en trois périodes et les rassembler dans un quatrième ensemble, intitulé « Les grandes voix du romantisme ». Faute de mieux. À moins que cette permanence polymorphe de la parole romantiq ue, parfois jusqu’à l’aube de la IIIe République, ne soit justement ce qui caractérise le XIXe siècle et nous le rende encore si désirable. À propos des notes bibliographiques Les références bibliographiques concernant les chapitres généraux sont rassemblées à la fin du volume ; au contraire, celles portant sur les auteurs figurent à la suite immédiate des analyses qui leur sontconsacrées. Dans les deux cas, il nous a fallu choisir et retenir seulement l’essentiel où le plus accessible, compte tenu de l’immense développement, en France et à l’étranger, des études dix-neuviémistes. Sauf exceptions, nous nous sommes tenus à quatre principes –discutables, mais clairs et exempts d’arbitraire : 1. Privilégier les travaux publiés en langue française. 2. Mentionn er de préférence les éditions d’œuvres complètes, même anciennes, au détriment des volumes publiés dans les collections en format de poche, souvent excellents et faisant parfois autorité. Mais ceux-ci étaient beaucoup trop nombreux pour être tous signalés et sont d’ailleurs facilement repérables par l’étudiant. De même, il était impossible, pratiquement, de signaler les rééditions diverses de textes isolés plus ou moins rares, qui sont en nombre croissant dans l’édition de littératuregénérale. Enfin, il ne faut pas oublier que les bibliothèques numériques (dont Gallica, accessibles par le portail de 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donnent désormais accès à une multitude de textes littéraires appartenant au domaine public. 3. Écarter les articles au profit des ouvrages. Il était difficile de faire autrement, à cause de la masse énorme des articles, dans laquelle il nous aurait fallu prélever une sélection très subjective. Mais nous sommes bien conscients de cette part vivante de la recherche littéraire dont nous nous sommes ainsi privés. 4. À propos des auteurs, préférer les travaux consacrés à un aspect général de l’œuvre, quel qu’il soit, aux études portant sur un texte en particulier. Là encore, cela n’allait pas sans renoncements déchirants. [Histoire de la littérature française du XIXe siècle, Jean-Pierre Bertrand, Philippe Régnier et Alain Vaillant(dir.]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Rennes, 20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ér a t u r e f r a n ça i s e d u X I X e s i èc l e , J e a n -P i e r r e B e r t r a n d , P h i l i p p e R ég n i e r e t A l a i n V a i l l a n t (d i r .)] t a i r e s d e R e n n e s , 2007.]t ér a t u r e f r a n ça i s e d u X I X e s i èc l e , J e a n -P i e r r e B e r t r a n d , P h i l i p p e R ég n i e r e t A l a i n V a i l l a n t (d i r .)] t a i r e s d e R e n n e s , 2007.]t ér a t u r e f r a n ça i s e d u X I X e s i èc l e , J e a n -P i e r r e B e r t r a n d , P h i l i p p e R ég n i e r e t A l a i n V a i l l a n t (d i r .)] t a i r e s d e R e n n e s , 2007.]t ér a t u r e f r a n ça i s e d u X I X e s i èc l e , J e a n -P i e r r e B e r t r a n d , P h i l i p p e R ég n i e r e t A l a i n V a i l l a n t (d i r .)] t a i r e s d e R e n n e s , 2007.]t ér a t u r e f r a n ça i s e d u X I X e s i èc l e , J e a n -P i e r r e B e r t r a n d , P h i l i p p e R ég n i e r e t A l a i n V a i l l a n t (d i r .)] t a i r e s d e R e n n e s , 2007.]t ér a t u r e f r a n ça i s e d u X I X e s i èc l e , J e a n -P i e r r e B e r t r a n d , P h i l i p p e R ég n i e r e t A l a i n V a i l l a n t (d i r .)] t a i r e s d e R e n n e s , 2007.]t ér a t u r e f r a n ça i s e d u X I X e s i èc l e , J e a n -P i e r r e B e r t r a n d , P h i l i p p e R ég n i e r e t A l a i n V a i l l a n t (d i r .)] t a i r e s d e R e n n e s , 2007.]et Ballades, des Rayons et les Ombres, de La Légende des siècles ? Il nous a donc fallu,pour tous les grands auteurs qui ont commencé à produire dans les années 1820, re nonce r à notre découpage chronologique e n trois période s e t le s rasse mble r dans un quatrième e nse mble , intitulé «Le s grande s voix du romantisme ». Faute de mieux. À moins que cette permanence polymorphe de la parole romantique, parfois jusqu’à l’aube de la III e République,ne soit justement ce qui caractérise le XIX e siècle et nous le rende encore si désirable.À propos des notes bibliographiquesLes références bibliographiques concernant les chapitres généraux sont ras-semblées à la fin du volume ; au contraire, celles portant sur les auteurs figu-rent à la suite immédiate des analyses qui leur sont consacrées. Dans les deux cas, il nous a fallu choisir et retenir seulement l’essentiel où le plus accessible,compte te nu de l’imme nse déve loppe me nt, e n France e t à l’étrange r, de s études dix-neuviémistes. Sauf exceptions, nous nous sommes tenus à quatre principes – discutables, mais clairs et exempts d’arbitraire :1. Privilégier les travaux publiés en langue française.2. Mentionner de préférence les éditions d’œuvres complètes, même ancien-nes, au détriment des volumes publiés dans les collections en format de poche,souvent excellents et faisant parfois autorité. Mais ceux-ci étaient beaucoup trop nombreux pour être tous signalés et sont d’ailleurs facilement repérables par l’étudiant. De même , il était impossible , pratique me nt, de signale r le s rééditions diverses de textes isolés plus ou moins rares, qui sont en nombre croissant dans l’édition de littérature générale. Enfin, il ne faut pas oublier que le s bibliothèque s numérique s (dont Gallica), acce ssible s par le portail de 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donnent désormais accès à une multitude de textes littéraires appartenant au domaine public.3. Écarter les articles au profit des ouvrages. Il était difficile de faire autrement,à cause de la masse énorme de s article s, dans laque lle il nous aurait fallu prélever une sélection très subjective. Mais nous sommes bien conscients de ce tte part vivante de la re che rche littéraire dont nous nous somme s ainsi privés.4. À propos des auteurs, préférer les travaux consacrés à un aspect général de l’œuvre , que l qu’il soit, aux étude s portant sur un te xte e n particulie r. Làencore, cela n’allait pas sans renoncements déchirants.t ér a t u r e f r a n ça i s e d u X I X e s i èc l e , J e a n -P i e r r e B e r t r a n d , P h i l i p p e R ég n i e r e t A l a i n V a i l l a n t (d i r .)] t a i r e s d e R e n n e s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