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终结”问题及理论思考
浅议黑格尔美学中的艺术终结论
浅议黑格尔美学中的艺术终结论【摘要】黑格尔认为艺术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形式,是思想和感性的统一体现。
在他看来,艺术的历史发展是一个从具体形式到抽象形式的过程,最终达到哲学的高度。
黑格尔认为,当艺术达到哲学的境界时,艺术就会终结,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这种艺术终结论引起了许多讨论和争议,一些人认为这是对艺术的贬低,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对艺术的赞美。
无论如何,黑格尔的美学终结论在后来的美学理论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对艺术与哲学关系的思考。
黑格尔美学中的艺术终结论虽然具有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但其对艺术的评价和影响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讨论。
【关键词】引言、黑格尔、美学、艺术、历史发展、终结论、评价、影响、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人类思想史上,黑格尔被誉为近代哲学的巨匠,其思想影响深远,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美学。
在黑格尔的美学理论中,他对艺术的价值和作用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关于艺术终结论的观点。
通过分析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角色。
在本文中,将重点探讨黑格尔对艺术的认识、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黑格尔美学中的艺术终结论的阐述,对艺术终结论的评价以及美学终结论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呈现出黑格尔美学中关于艺术终结论的丰富内涵,同时也对读者们加深对美学理论的理解和思考提供一定的启发。
2. 正文2.1 黑格尔对艺术的认识黑格尔认为艺术是表现自由精神的一种形式,是人类抽象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中介。
他将艺术视为一种思想的表达方式,认为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传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感悟。
黑格尔指出,艺术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精神的外在表现,是思想和形象的结合体。
他强调艺术的重要性,认为艺术是人类自我意识的一种体现,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形式。
在黑格尔看来,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达,是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的方式。
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情感,与观众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对艺术未来走向的探讨——基于丹托的艺术终结理论
054《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通过丹托艺术终结理论的研究对艺术未来的走向进行探讨。
丹托吸收前人的理论,从艺术的哲学化进行分析,并根据现代杜尚的艺术作品,对艺术进行了阐释与解读,暗示着艺术品的使命被哲学完成了。
深入探索丹托的艺术终结理论,他认为艺术的终结,是艺术在历史性方面的终结。
从艺术的历史属性来看,由绘画到电影的发展,证明艺术是再现的事实,再探讨艺术由再现事实转为表现理论,证实艺术历史维度的终结。
最终,对艺术未来的走向分析与畅想,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功能性表现与其复归。
艺术始终如一地存在,但其内涵与意义却各异。
[关 键 词] 艺术的终结;艺术;阐释;丹托对艺术未来走向的探讨——基于丹托的艺术终结理论王金霖一、艺术的哲学化丹托首先从柏拉图和康德的理论对艺术本身进行分析。
柏拉图将艺术实践和创造现象视为同一实体,强调了哲学的真实性。
按照柏拉图的理论,艺术和哲学与工匠所掌握的实践知识是相对立的,艺术家只能模仿工匠们的制品。
柏拉图还论断:人只要知道想模仿的事物是什么样子,哪怕对此事物的其他方面毫无了解,他也能模仿它。
因而,如果人所模仿的就是知识,艺术彻底停留在一个模仿的现象范围内,艺术的本体概念消失。
在康德那里也有着相似的理论,康德对艺术品的态度是他所谓的无功利性,就是一种相对性的态度。
可以说艺术品不存在甚至消失,也不会对人以及社会造成影响。
艺术品离开功利性,它存在的价值就是它的无价值。
既然如此,艺术为何合法地存在着?丹托指出,自从哲学开始侵略艺术以来,哲学史就不断地试图抹杀艺术的存在,并将其视为一种合法的行为;然而,有时哲学又会试图将艺术视为与哲学本身一样,以此来让其获得某种程度的合法性。
换句话说,从艺术的角度来讲,美学可能会带来一些危险,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这种危险可能会被代替。
杜尚的《泉》为丹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
众所周知,《泉》这个作品,整体就是一个男用小便器,它之所以成为一件艺术品,是因为杜尚给予它超越男用小便器这种单纯实物并具有更进一步的性质。
对“艺术终结论”和艺术发展前景的几点思考
对“艺术终结论”和艺术发展前景的几点思考【摘要】艺术终结论是一个引起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传统艺术形式已经触及尽头,而新兴艺术形式正在崭露头角。
本文从探讨“艺术终结论”的角度入手,分析其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作用与限制。
展望了艺术发展前景,探讨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特别关注了新兴艺术形式的崛起,如数字艺术和社会实践艺术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我们最终得出了对“艺术终结论”和艺术发展前景的综合思考,指出艺术仍然具有无限可能性,加强创新和跨界合作是发展的关键。
艺术不会终结,只会不断重生和发展。
【关键词】艺术终结论, 艺术发展前景, 探讨, 展望, 影响, 局限, 挑战, 机遇, 新兴艺术形式, 结论, 思考1. 引言1.1 概述艺术终结论和艺术发展前景“艺术终结论”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变革,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已经失去了生命力,艺术创作已经触碰到了极限,进而主张艺术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
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艺术的可能性是无限的,艺术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止,只是形式和内容在不断变化和演变。
在当前艺术领域,许多新兴的艺术形式不断涌现,拓展了人们对艺术的理解与感知。
艺术与科技、社会的融合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艺术家通过各种媒介和形式,表达对社会、生活、人性的思考与反思,促使观众重新审视世界和自我。
艺术发展前景充满着挑战与机遇,我们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开放心态,积极接纳新的艺术形式和思维。
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才能让艺术在变革的时代中保持活力和魅力。
这样的讨论和思考,正是我们对“艺术终结论”和艺术发展前景的重要思考之一。
2. 正文2.1 对“艺术终结论”的探讨“艺术终结论”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一些人认为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传统艺术形式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数字艺术和虚拟现实等新兴形式。
他们认为,人类的审美趋势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艺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浅议黑格尔美学中的艺术终结论
浅议黑格尔美学中的艺术终结论【摘要】黑格尔美学认为艺术是精神世界的最高形式,承载着普世真理和普遍理念。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精神的真实本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逐渐走向终结,进入哲学和宗教的领域。
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指出,当代社会已经超越了艺术的方式表达,而转向其他形式。
这一观点引发了许多批评和争议,一些人认为艺术永无终结,而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黑格尔的观点对当代艺术发展仍有启示,提醒人们思考艺术的本质和意义,以及如何在当今社会中找到新的表达方式。
通过对黑格尔美学中的艺术终结论的解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并为当代艺术的创作和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黑格尔美学、艺术、终结论、哲学、定义、功能、艺术发展、观点、解读、批评、反对意见、启示、当代艺术、借鉴。
1. 引言1.1 介绍黑格尔美学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美学理论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美学》中,这部作品被认为是现代美学的开山之作。
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艺术被视为思维与物质的结合体,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达形式。
艺术不仅是审美经验的载体,更是人类理性的表达途径。
通过艺术,人们能够超越现实世界的局限,进入理想之境,体验美的普世性和永恒性。
黑格尔认为,艺术具有超越性和绝对性,它能够引导人们认识真理、美感和道德。
在他看来,艺术是人类精神发展的必要阶段,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表达和实现。
黑格尔强调艺术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认为艺术应当受到尊重和重视。
黑格尔的美学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艺术的内涵和作用,为后世的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通过对黑格尔美学的深入学习和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真谛和意义。
1.2 艺术在黑格尔哲学中的地位在黑格尔哲学中,艺术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扮演着连接个体与普遍精神的桥梁。
艺术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是思维和感性的结合体,能够通过具体形象和符号来表达普遍的观念和理念。
浅议黑格尔美学中的艺术终结论
浅议黑格尔美学中的艺术终结论【摘要】黑格尔认为,艺术是自我实现和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显现。
随着历史的进程,艺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符号时代到古典时代再到现代时代。
黑格尔认为,艺术将在现代时代达到顶峰,并呈现出终结的趋势。
他认为,随着哲学和宗教等其他形式的出现,艺术将逐渐失去其独特性和重要性。
尽管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引起了很多争议,但其对于现代艺术的影响仍然广泛。
现代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常常受到黑格尔美学的启发,尝试突破传统的艺术形式,追求更加个性化和自我表达。
对于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反思也是必要的。
我们需要思考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重新定义艺术的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对黑格尔美学的探讨和反思,可以为未来艺术的发展提供启示,为艺术界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关键词】黑格尔、美学、艺术终结论、艺术发展、现代艺术、反思、启示、展望1. 引言1.1 引言黑格尔美学中的艺术终结论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今天这个充满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的世界里,黑格尔对于艺术的终结论是否依然适用,成为了许多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黑格尔美学的基本观点、艺术的历史发展、艺术的终结论、美学的重要性以及现代艺术对黑格尔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我们或许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黑格尔对艺术的看法,并从中找到启示和展望。
在本文中,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黑格尔美学中的艺术终结论,探讨其对我们当下以及未来艺术发展的影响。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其对艺术终结论的探讨更是引发了无数艺术爱好者们的思考和争议。
在这里,我们将以探究黑格尔美学中的艺术终结论为主线,深入剖析其中的内涵和启示,以期为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和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视角。
2. 正文2.1 黑格尔美学的基本观点黑格尔美学的基本观点包括对艺术的本质、目的和意义的独特见解。
在黑格尔看来,艺术是精神的表达和具体化,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外在呈现。
他强调艺术作为自觉自我展示的一种形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之一。
艺术答辩问题总结范文
一、艺术理论相关问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您所研究或创作的艺术门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 您认为在您的艺术作品中,有哪些元素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3. 您如何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在您的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将生活元素融入艺术创作的?4. 请谈谈您对艺术批评的看法,以及您是如何在创作中接受和反思批评的?5. 您认为在当今社会,艺术创作面临哪些挑战?您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二、艺术创作相关问题1. 您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确定作品主题的?这个主题在您的艺术作品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 请描述一下您的创作过程,包括构思、草图、制作等环节。
3. 您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您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4. 您认为您的作品有哪些创新之处?这些创新是如何体现的?5. 您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运用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的?三、艺术实践相关问题1. 您在艺术实践中,有哪些经历让您印象深刻?这些经历对您的艺术创作有何影响?2. 您认为艺术实践对艺术创作有何重要性?3. 请谈谈您在艺术实践中的收获,以及这些收获对您的艺术创作有何帮助?4. 您认为在艺术实践中,如何处理好个人情感与作品之间的关系?5. 您认为艺术实践在培养艺术人才方面有哪些作用?四、艺术教育相关问题1. 您认为在艺术教育中,哪些方面对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最为重要?2. 请谈谈您在艺术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您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3. 您认为在艺术教育中,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4. 您认为在艺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 您认为在艺术教育中,如何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五、艺术市场相关问题1. 您认为在艺术市场中,哪些因素会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和作品的价值?2. 请谈谈您在艺术市场中的经验和感悟,以及您是如何看待艺术市场的?3. 您认为在艺术市场中,艺术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4. 您认为在艺术市场中,如何促进艺术作品的流通和传播?5. 您认为在艺术市场中,如何实现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平衡?通过以上问题的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艺术答辩中涉及到的各个方面,从而为准备艺术答辩的同学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艺术终结”问题及理论思考
“艺术终结”问题及理论思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艺术终结”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至少自黑格尔以来,这个问题就被不断讨论。
当代美学和艺术哲学面对20世纪艺术的新进程,尤其是面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新情况时,这一问题则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引人瞩目。
“艺术的终结”、“艺术理论的终结”、“艺术世界的终结”,甚至“美学的终结”都得到了当代美学和艺术哲学的持续性争论和讨论。
本文旨在通过对黑格尔以来关于艺术终结问题的理论阐述,探讨“终结”问题的意义和理论实质。
一、黑格尔与艺术终结问题黑格尔之前就出现过关于艺术终结问题的片言只语。
有研究者观察到,在早期关于艺术的历史描述中,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认为,青铜艺术在第121次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后就停止了。
G.瓦萨利1550年出版的《意大利杰出画家、雕塑家与建筑家的生平》描述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时说,米开朗琪罗的作品表现了“艺术的终结和完美”(theendandtheperfectionofart)。
画家普桑曾经抱怨卡拉瓦乔走到了毁灭绘画的世界;保罗•德拉罗奇在1839年观看银版照相法(daguerreotype)时说:“自今日起,绘画已经死亡(fromtodaypaintingisdead)。
,这些言论是就某一具体的艺术而言的,并不具有某种艺术史的基本哲学和美学意识,真正从哲学意识的高度提出艺术终结问题的是黑格尔,他在《艺术哲学讲演录》中谈到浪漫艺术时提出了“艺术终结”这个概念。
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既与他对艺术史发展进程的历史意识有关,也与他的理念学说的哲学目的论密切相关,并且哲学目的论支撑着他关于艺术史的历史意识。
黑格尔写道:“每个人在各种活动中,无论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还是科学的活动,都是他那个时代的儿子,他有一个任务,要把当时的基本内容意义极其必要的形象制造出来,所以艺术的使命就在于替一个民族的精神找到合适的艺术表现。
浅析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
浅析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万佳娴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摘要:黑格尔指出:艺术的终结所伴随的是哲学的产生。
时至今日,关于“艺术终结”的探讨仍然是当今美学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跨学科的发展,艺术终结已不再是一个特定学科问题,而是当代艺术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黑格尔预言了艺术的终结,并将艺术与哲学的转换问题当作其论点的核心部分。
但在当代语言环境 中,“艺术终结论”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频繁,导致了这一理论假说存在被误读的风险。
因此,本篇论文就“艺术终结论”的概念进行阐释,并结合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特点进行论证。
关键词:黑格尔 艺术终结 现代艺术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3-0186-03一、艺术终结论的提出及其本质18世纪初期,黑格尔在海德堡论述关于艺术本质的问题时,提出了一个具有历史创新意义的观点,即 “艺术终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艺术终结并不是存 在意义上的消亡,而必须要联系逻辑与历史两个角度 进行论证,只有这样才能将黑格尔所提出“艺术终结 论”进行科学合理的表达。
黑格尔的思想核心在于运动,即现实当中所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运动的状态,这种运动状态决定了事物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必 然阶段,而艺术的发展也同样如此。
艺术在人类社会 的产生中得以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更迭,艺术势必 会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实现自我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也是量变的过程,一旦艺术的发展不能再满足于 人类精神因素的需要,那么艺术便会终结,哲学便会取 而代之。
黑格尔所提倡的哲学体系主要以事物的运动作为 其核心内容,在黑格尔看来,世间的种种存在都是以运 动作为基础,包括艺术在内的一切创造物,都是绝对运 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因此,黑格尔指出“艺术只是哲学 之中的一个范畴,是一个特定的逻辑环节”。
这个特定 的环节随着社会的变革而进行螺旋式的上升,在这一过程当中,艺术的发展则会通过其内部要素的竞争而实现新的变革,这一阶段主要为量变表现形式,突出的 表现为精神,因素与物质因素的相互争斗过程。
亚瑟·丹托艺术终结论面面观
亚瑟·丹托艺术终结论面面观亚瑟·丹托(Arthur Danto)是20世纪后期最重要的美学家和艺术评论家之一。
他对于艺术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他提出的“艺术终结论”,这一观点对于当代艺术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着亚瑟·丹托的艺术终结论展开探讨,并从多个层面对此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艺术终结论的概述亚瑟·丹托的艺术终结论最初提出于1984年的《哲学与艺术》一书中。
艺术终结论的核心观点是:当代艺术已经达到了其终点,艺术的历史进程已经结束了。
按照丹托的说法,艺术终结并不意味着艺术的终结,而是指在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艺术已经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终点,再也没有更多的新的路径可供开拓。
丹托认为,艺术的发展历程自古至今都是在逐步寻找自身的本质:在西方哲学传统的影响下,艺术从最初的模仿现实,逐渐转化为对现实的解构和重构,然后进一步发展出了抽象艺术、极简主义、概念艺术等流派。
这种发展史在建立了“艺术是关于艺术的”的范式之后,已经走到了尽头,艺术的内在发展逻辑已经没有更多的可能性,它已经完成了自身的历史性任务。
丹托进一步解释道,艺术终结的原因并非在于艺术达到了某种绝对境界,而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让艺术脱离了其早期的宗教、政治和社会功能,艺术已经成为了一种自由的个人表达和审美体验。
这种变化使得艺术从早期的“实用性”模式中解放出来,走向了真正纯粹的艺术本身。
亚瑟·丹托的艺术终结论对于当代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揭示了当代艺术已经走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关键点,使得人们开始反思和审视过去的创作方式和美学观念,探讨新的创作方向和美学意义。
其次,艺术终结论引发了当代艺术的一场“后现代”浪潮,艺术家们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和艺术形式,以消解现代艺术的边界和框架,寻求新的表达方式。
此外,艺术终结论对于美学哲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挑战了传统美学中的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分割,启发了对于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反思和重新定义。
黑格尔艺术的终结的理解
黑格尔艺术的终结的理解
黑格尔对艺术终结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他的哲学思想中。
黑格尔认为,艺术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它的终结,因为艺术无法完全表达出哲学思想的深刻和普遍性。
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思想是更为全面和深刻的思考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黑格尔认为,艺术在表达普遍性方面存在局限性,因为艺术作品通常只是表现个别事物的具体形象,难以完全表达出普遍性的概念和思想。
相比之下,哲学思想能够更好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因此更具有普遍性和深刻性。
另外,黑格尔也认为艺术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方面也存在局限性。
虽然艺术作品能够通过形象和情感来表达思想和情感,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往往是感性的、具体的,难以完全表达出抽象的思想和概念。
相比之下,哲学思想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抽象的思想和概念,因此更具有深刻性和普遍性。
综上所述,黑格尔认为艺术在表达普遍性和思想和情感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艺术已经达到了它的终结,而哲学思想则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更具有深刻性和普遍性。
这一观点对后来的哲学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艺术终结论的思考
关于艺术终结论的思考丹托在艺术哲学成为现实的基础上,作出了艺术愈加依赖于理论的判断,从而得出了艺术家正将工作移交给哲学家的结论。
黑格尔始终是在思想体系内推断出艺术衰亡的命运,认为艺术会逐渐丧失真理和生命而日渐式微,而丹托则在狂飙突进的现代艺术运动中反思,预言艺术发展的动力已经枯竭,我们终将进入一个后历史的艺术时期。
即使黑格尔和丹托对于艺术终结的命题有着不同的阐释,但他们的预言却昭示着相同的未来图景:艺术终将被哲学取而代之。
时至今日,艺术从来就没有真正终结过,不过自杜尚开启了观点至上的历史,艺术语言与观点表现出割裂的态势,科技理性在漠视生命个体性的同时也在消解艺术的功能,使我们意识到艺术终结论并不是虚妄的预言,而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命题。
理性主义与艺术的冲突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那就是对理性的信仰。
启蒙思想家积极宣传“理性”与科学,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提倡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判断一切的尺度。
正是这种理性思想的锋芒,让黑格尔看到了艺术必将衰亡的命运。
在他看来,艺术的最高任务是用感性去显现理念,在一个“偏重理智”的时代,艺术会逐渐丧失它自身的水平———感性,所以,艺术已经不再是实现人类心灵的最高旨趣的必要方式,因而艺术会向宗教过渡,最终将被哲学取代。
他说:“从这个切方面看,就它的最高职能来说,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的事情了。
所以,它也已丧失了真正的真实和生命,已不复能维持它从前的在现实中的必需和崇高地位,毋宁说,它已经转移到我们的观点世界里去了。
”[1](P15)在丹托看来,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包含着一个“理论氛围”,只有在艺术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才能把握其特性。
丹托说:“授予《布瑞洛盒子》和《泉》以艺术地位,与其说是一种宣告,不如说是一种发现。
那些专家是真正的专家,就像天文学家是关于某个东西是否是星星的专家一样。
他们发现那些作品具有意义,而它们那难以识别的类似物却缺乏这些意义,而且他们还发现这些作品具有这些意义的方式。
当代“艺术终结论”的哲学反思
当代“艺术终结论”的哲学反思艺术死亡”、“艺术史结束”、“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呼声,在当代欧美美学界和艺术界竟愈演愈烈,对中国本土的美学和艺术也开始产生重要影响。
这些“空洞口号”之源,既非艺术家也不是纯美学家所创,而是肇源于当代分析哲学家阿瑟·丹托(Arthur C. Danto)“艺术终结”的宣称。
然而,在这位原创者那里:其一,(艺术)终结≠死亡(death);其二,(艺术史)终结≠结束(stopping)。
实际上,丹托终结观念的背后隐匿丰富的美学意蕴,那么,艺术何以终结呢?一、从黑格尔到丹托的“艺术终结论”在历史上,提出“艺术终结”的第一人,还是那位德国古典哲学巨擘黑格尔。
据考证,这种观念始创于1828年,黑格尔最后一次授美学课的前一年,后来被学生霍托编入《美学讲演录》。
其实,在黑格尔那里,将艺术逼向了“终结之途”的是两种东西:一个是思想体系方面的“内在背谬”,这是其所“思”的;另一个则是他身处时代的整体艺术和文化状况,这是其所“感”的。
这便构成了双重的张力,一面是“时代与艺术”的张力(市民社会对艺术不利),一面是“艺术与观念”的张力(艺术向观念转化),黑格尔则试图将这两者融会在一起。
从“时代与艺术”错位来看,黑格尔确认“艺术却已实在不再能达到过去时代和过去民族在艺术中寻找的而且只有在艺术中才能寻找到的那种精神需要的满足……我们现时代的一般情况是不利于艺术的”(黑格尔,第14页)。
黑格尔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论断,这是由于,与艺术繁荣相抵牾的“现时代”正是黑格尔所说的近代“市民社会”。
在这个时代,艺术发展到“喜剧”阶段而最具“散文气息”,市民社会以“偏重理智”的总体趋向对艺术加以禁锢,从而使艺术不再能满足民族“时代精神”的需要。
“艺术终结”的逻辑终点,也正是黑格尔“艺术史哲学”的终结之处。
从“艺术向观念”转化来说,“从这一切方面看,就它的最高的职能来说,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的事了。
……毋宁说,它已转移到我们的观念世界里去了”(黑格尔,第15页)。
艺术史的终结?——关于艺术发展问题的提出与思考
艺术史的终结?——关于艺术发展问题的提出与思考张荣翼[内容提要]本篇论文从冷战结束之后世界格局新的变化入手,探讨文艺研究面对的新问题,即由历史的终结推导而来的“艺术史的终结”,指出这里有着我们看待文艺问题的新的可能视角,并且由此视角可以为文艺研究的进展提供新的契机。
[关键词]艺术史、终结、文艺研究、文艺体制一90年代,随着苏联这一超级大国的解体,世界上由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及其战略集团来控制世界秩序的格局也就灰飞烟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意识形态倾向和政治制度的信仰的不同而产生的冷战对峙的局面也已不复存在。
在这样一种新的态势下,一些西方学者纷纷从各自所学学科的视角来对世界的新的格局和趋势作了探讨和展望。
在这方面,影响很大的有美国学者亨廷顿和美籍日本学者福山。
亨廷顿认为,“二战”以来的世界冲突是以意识形态的冲突作为核心,而随着苏联解体和苏联轴心的战略集团的消失,未来的世界将是以文化-宗教的冲突扮演主要角色。
他还特别指出,对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而言,在中东的伊斯兰文化、在东亚的儒家文化都可能成为西方利益的挑战者和竞争者。
福山则是从另一角度来思考问题,他认为,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严峻的挑战,一是在希特勒当政时法西斯主义的挑战,二是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挑战,这两次挑战都对西方的民主制度带来了很大威胁。
在这两次挑战中,一次是战争决定了胜负,一次是以冷战决定了优劣,西方制度成为了胜利者,而且是最终的胜利者。
未来的世界不可能再有新的制度。
在制度意义上,历史已经终结。
亨廷顿和福山的理论观点,都是在冷战结束之后,面对现实世界状况作出的思考,具有鲜明的现实性。
如果结合2001年美国“9、11”遇袭,世界所有大国都对于美国的复仇行动予以支持或者认可,那么可以见出他们的言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预见性的,可以对当前世界状况给予比较有效的解释。
亨廷顿观点已经对于中国的文艺研究产生了一些影响。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研究,与上个世纪80年代强烈认同现代性有所不同,90年代以来,文学与文艺研究的本土性、民族性、中华性等强调中国文艺自身特色的认识,已经得到了部分学者的高度认同,俨然在论证亨廷顿观点的合理性。
艺术终结抑或艺术突围——当下“艺术终结论”及其中国语境的反思
艺术终结抑或艺术突围终究会被宗教和哲学所取代。
就前者而言,艺术拥有自己独立自足的历史,艺术的终结意味着特定的历史表现形式的完成,意味着一个新的开端;就后者而言,艺术作为精神的显现,仅仅是绝对精神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成就”或一种形式,伴随着它的完成,艺术的形式也已“终结”,而被哲学所超越。
这样一来,我们发现,黑格尔的命题其实存在一个悖论:一方面,艺术(作为绝对精神的演绎方式)终结了,而另一方面艺术(作为实存的艺术现象)却并没有终结。
黑格尔的“艺术终结”命题受到了美国学者丹托的关注,不过,丹托显然是以一种反思的立场批判黑格尔和对“艺术终结”进行新的阐释。
学界在讨论丹托“艺术终结”思想时,更多立足于叙事话语的角度,认为丹托提出了与黑格尔不一样的“艺术终结”的话语逻辑。
笔者以为,虽然丹托将“艺术终结”置于叙事模式的话语逻辑中,但他对“艺术终结”的讨论,其主要目的却是在于揭示和批判哲学对艺术的压制和剥夺。
丹托并不认同学界将黑格尔的命题仅仅归于绝对精神发展中的一种历史形式,而意在通过对“艺术终结”的表面逻辑的分析去反思其内在本质。
在他看来,黑格尔命题的实质是哲学对艺术的压制和剥夺,艺术哲学史就是哲学压制和剥夺艺术的历史。
这在《艺术的终结序言》中有着明确表达:这部论文集的批判对象是哲学发动的对艺术进行剥夺和侵犯的两场运动。
丹托指出,黑格尔实质上是继承了柏拉图和康德意义上的哲学对艺术的剥夺策略,这种剥夺是一种有着政治隐喻的潜移默化的剥夺。
此外,与黑格尔的终结诊断不一样,丹托还指出,艺术终结之后,艺术迎来的并非消亡,艺术的终结所带来的是艺术对哲学的反终结。
为了证明这一点,丹托特别将艺术与修辞学类比,并将二者与哲学进行区分,以表明权利被剥夺之后的艺术是如何反过来对哲学进行反终结的。
丹托认为,艺术与修辞学是一种感化和劝说模式的表达,而哲学是一种推理模式的表达,二者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艺术不必,也不应服务哲学而最终让位于哲学。
哲学如何剥夺艺术当代“艺术终结论”的哲学反思
当代“艺术终结论”对哲学和艺术都产生了一定的启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 这一观点促使我们反思艺术的本质和价值,重新审视哲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一观点促使艺术家们重新审视艺术创作的目的和方法, 进一步探索艺术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2、哲学与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
哲学和艺术之间一直存在着密切的。在很多情况下,哲学思想对艺术创作和欣 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样地,艺术作品也能够传达哲学思想和观念。在当代 社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哲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 多样化。 3.未来哲学和艺术发展趋势
一、艺术终结论的哲学反思
1、当代“艺术终结论”的背景 和影响
“艺术终结论”这一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一书。尼采认 为,随着现代社会的理性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失去了对生命的本能 体验和审美能力,导致艺术的消亡。在当代,这一观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些哲学家和艺术家认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使 得传统艺术创作的独特性逐渐消失,艺术因此走向终结。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艺术终结论”在当代社会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从哲学 的角度来看,“艺术终结论”反映了当代社会中哲学与艺术的互动关系。通过 深入探讨这一话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哲学的本质和价值,同时也能够更好 地发挥艺术在当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谢谢观看
3、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对艺术家的启示及其对艺术创作的意义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对艺术家产生了很大的启示。他认为,艺术家应该艺术的 真理性和存在意义,而不是仅仅追求技巧和形式的创新。这种思想对很多艺术 家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启示,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深入思考和创作。
三、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与艺术关系的思考
从后现代视域看黑格尔“艺术终结论”
从后现代视域看黑格尔“艺术终结论”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是指一种哲学观点,认为艺术在当代已经到达了自己发展的最高点,无法再继续发展,而需要被其他形式的表达方式所替代。
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很多艺术家和文化评论家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和反驳。
但是从后现代的视域来看,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真理,而是一个受到历史和文化背景影响的局限性观点。
在当今世界,艺术已经不再只是单一的表达方式,而是多元化的,包含了众多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5个不同的例子,探讨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为什么是一个受限的观点。
首先,让我们看看电子运动音乐。
这种音乐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并在90年代成为一种主流艺术形式。
电子运动音乐通过计算机和其他数字设备产生,以厚重的鼓点和快速的电子旋律为特色。
这种音乐形式已经深深地扎根于当今的文化中,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社会意义。
其次,我们来谈谈塑料艺术。
前不久,一位华裔艺术家刘鹏用塑料玩具制作了一组“福禄寿”雕塑,这组作品不仅创造了多种新型的材料技巧,更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塑料艺术的出现,让艺术家可以用更广泛的素材和更灵活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理念和思想。
第三个例子是跨界艺术。
跨界艺术是指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合作,不同风格和文化背景的融合。
很多现代艺术家通过跨界合作,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作品,从音乐和舞蹈到电影和数字艺术,艺术家们能够以更开放和多样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念。
第四个例子是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是无处不在的艺术,它将环境和艺术融为一体。
通过在公共空间创造艺术品的方式,环境艺术家表达了对城市环境和公共空间的探索和思考。
环境艺术不仅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还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关注和重视。
最后一个例子是互动艺术。
互动艺术是通过观众和作品之间的互动来创造艺术体验的一种新兴艺术形式,它借助于现代科技,创造出了无数令人惊叹和具有前瞻性的作品。
对艺术何以不可“终结”原因的梳理及思考
Arts circle理论广角对艺术何以不可“终结”原因的梳理及思考文/廖倩云【摘要】“艺术终结”的话题大约30年前在中国出现,且由此引发了世界范围内诸多关于艺术命运、“生活美学”,以及艺术与生活关系的讨论。
实际上,借此话题的提出,不仅为我们就艺术未来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探讨的契机,也为我们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思考不同民族精神文化现象及价值提供了一个切入口。
关于“艺术终结论”的阐释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有着不同话语内涵,本文通过展开关于这一话题不同的“终结”逻辑之内涵(以黑格尔和丹托为例),而试图从不同的视域下探讨“艺术”存在的根据,并提出新的思考。
本文认为,理性的把握总是在现象过去之后,“艺术”这一概念的创造可以看作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和尝试,而它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这种意义上,艺术必然“终结”。
另外,从弗洛伊德心理学和佛教哲学中可以知道,我们得以继续存在于此世间的根本乃在于对美妙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艺术作为人类精神世界及感性本能的外化表达方式,它符合人类深层次的某些心理需求,也是作为人类对美、愉悦和人生幸福追求的一种典型化方式,它体现为生存意义和价值的载体。
另外,从儒道两家的传统艺术精神中,我们也能找到艺术永恒的价值。
肯定了现世的存在价值即意味着肯定了对美、愉悦的追求,在此前提下,具有精神满足和审美表征的那部分艺术(即使它不再叫“艺术”)就绝不会终结。
【关键词】艺术终结论;黑格尔;丹托;弗洛伊德;儒道艺术精神;美;愉悦一自19世纪,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了“艺术终结”的话题后,便由此引发了世界范围内诸多关于艺术命运,乃至延展至今颇为热门的有关“生活美学”的艺术与生活关系的讨论。
实际上,借此看似具有颠覆性话题的提出,不仅为我们就艺术之未来何去何从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探讨的契机,也为我们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思考不同民族精神文化现象及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切入口。
但“艺术”是否真的就此走向终结,答案却是值得怀疑的。
艺术终结及其归宿
艺术终结及其归宿艺术终结及其归宿是一个众多艺术家、评论家和观众长期争论的问题。
一方面,有人认为艺术是永恒存在的,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会有终结的一天;也有人认为,由于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艺术将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失去其现有的功能和意义。
对于第一种看法,支持者认为艺术与人类文明紧密相连,始终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
艺术是人类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表达,是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古代的绘画、雕塑,还是现代的音乐、电影,艺术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改变。
在今天,艺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对世界和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之一。
艺术是不会终结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化和发展。
也有人认为,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艺术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危机。
随着人们对实用主义和经济效益的追求,艺术逐渐被商业化和消费化。
许多传统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观众和支持者,艺术家面临着日益困难的生存环境。
新兴科技的应用也使得传统艺术形式面临着冲击,新的数字媒体艺术逐渐崛起,取代了传统的艺术形式。
在这个背景下,有人担心艺术将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价值和意义,最终走向终结。
不论是支持艺术存在的观点,还是担忧艺术终结的观点,都不能忽视现实和未来的发展。
艺术的终结与否,将取决于我们对艺术的珍视和投入。
如果我们能够继续支持和推动艺术的发展,保持对艺术的热情和欣赏,那么艺术将继续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艺术家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政府和社会机构也应该给予艺术更多的支持和保护,为艺术家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关于艺术终结及其归宿的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艺术的终结与否将取决于我们对艺术的态度和行动。
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保证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让它永远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终结”问题及理论思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艺术终结”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至少自黑格尔以来,这个问题就被不断讨论。
当代美学和艺术哲学面对20世纪艺术的新进程,尤其是面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新情况时,这一问题则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引人瞩目。
“艺术的终结”、“艺术理论的终结”、“艺术世界的终结”,甚至“美学的终结”都得到了当代美学和艺术哲学的持续性争论和讨论。
本文旨在通过对黑格尔以来关于艺术终结问题的理论阐述,探讨“终结”问题的意义和理论实质。
一、黑格尔与艺术终结问题黑格尔之前就出现过关于艺术终结问题的片言只语。
有研究者观察到,在早期关于艺术的历史描述中,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认为,青铜艺术在第121次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后就停止了。
G.瓦萨利1550年出版的《意大利杰出画家、雕塑家与建筑家的生平》描述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时说,米开朗琪罗的作品表现了“艺术的终结和完美”(theendandtheperfectionofart)。
画家普桑曾经抱怨卡拉瓦乔走到了毁灭绘画的世界;保罗•德拉罗奇在1839年观看银版照相法(daguerreotype)时说:“自今日起,绘画已经死亡(fromtodaypaintingisdead)。
,这些言论是就某一具体的艺术而言的,并不具有某种艺术史的基本哲学和美学意识,真正从哲学意识的高度提出艺术终结问题的是黑格尔,他在《艺术哲学讲演录》中谈到浪漫艺术时提出了“艺术终结”这个概念。
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既与他对艺术史发展进程的历史意识有关,也与他的理念学说的哲学目的论密切相关,并且哲学目的论支撑着他关于艺术史的历史意识。
黑格尔写道:“每个人在各种活动中,无论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还是科学的活动,都是他那个时代的儿子,他有一个任务,要把当时的基本内容意义极其必要的形象制造出来,所以艺术的使命就在于替一个民族的精神找到合适的艺术表现。
”p]既然时代发生了变化,那么表现时代精神的理念的艺术也就必然会发生变化,某个时代及其时代精神的终结似乎必然导致某种艺术形态的终结。
黑格尔艺术终结的观点直接来自于这样的认识,即古典艺术在古典雕刻中到达了其高峰,古典艺术是艺术作为时代精神自我意识的最完美表现的历史时期。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的美是时代精神本身的纯粹的感性现象,古希腊的艺术最完美地体现了艺术的本质目的。
黑格尔艺术终结理论包含着两个维度,一是时间的维度,二是精神的维度,他的艺术终结的概念正是对这两个维度的思考的产物。
从时间维度上讲,古典艺术是古希腊时代的产物,从精神维度上看,希腊古典艺术表现的就是希腊的时代精神和理念,而浪漫艺术则是黑格尔时代的艺术,它在精神意义上体现的是现代浪漫艺术的时代精神和理念。
黑格尔尽管认为古典艺术是形式与内容、形象与意义的完美的和谐统_。
但他认为,现代的、基督教的文化时代体现了精神理念的更高发展要求,因而优于古代的生活和文化。
古希腊的古典艺术体现的是古希腊时期能够意识到的自我意识,现代基督教文化所体现的是更高发展阶段的自我主体意识。
随着现代文化的出现,宗教和哲学开始上升,自我意识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强,随着新时代的浪漫艺术的出现,表现性的、概念性的艺术理解开始取代形象化的理解,浪漫艺术反映了自我意识的更伟大更崇高的层面。
但是,在黑格尔看来,浪漫艺术在表现现代自我意识的确定性本质时也同样体现着它自身的局限。
绘画、音乐、诗歌是浪漫主义阶段获得完美表现的三种艺术,它们体现了不断增长的主体性意识。
这种不断增长的主体性意识在艺术中的体现是,艺术越来越少地依赖于物理性的材料和形式,象征艺术是物质超于精神,古典艺术则是物质与精神的和谐,于是浪漫艺术就成为了象征艺术的颠倒形式。
因而,艺术进步的模式就是,从雕塑的三维性的特征转向绘画的二维性,而音乐则更少物质性,它不再有任何空间维度,而只有时间的维度,雕塑和音乐都不断向诗歌的形式发展。
诗歌,尤其是黑格尔时代的德国诗歌和小说写作,被视为时代精神的浪漫主义的完美表现,黑格尔确信,诗歌是时代精神自我意识感性显现的最后形式。
也就是说,艺术发展到了浪漫时期它就发展到了高峰,人们就再也不能从感性的艺术形象中认识理念,精神进一步摆脱物质的结果必然要转向哲学的概念,最终艺术让位给了哲学。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精神的发展模式,黑格尔就提出了“浪漫型艺术的终结”的概念。
其实,黑格尔“浪漫型艺术的终结”的说法似乎并没有断言艺术终将死亡,在《艺术哲学讲演录》的序言中,他写道尽管我们可以希望艺术还会蒸蒸日上,日趋于完善,但是艺术的形式不复是心灵的最高需要了。
我们尽管觉得希腊神像还很优美,天父、基督和玛利亚在艺术里也表现得很庄严完善,但是这都是徒然的,我们不再屈膝膜拜了。
这种似乎充满着悲悼性感叹的预言,虽然并不意味着艺术的死亡,但又确实成为了此后艺术哲学和美学关于艺术终结的不断阐释的隐喻。
二、黑格尔的预言与20世纪的“艺术终结”理论黑格尔的预言成为了20世纪关于艺术终结问题的理论阐释的一个巨大隐喻,一个被不断阐释的话语源头。
尽管此后讨论和阐释严格说来并不完全是在黑格尔意义上展开的。
然而理论家们用“衰退”或“死亡”、“终结”这样的表述,无疑都在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语境中持续和延伸着这个话题。
我们知道,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曾以循环论的历史观谈到了艺术终结问题。
他认为文化和艺术就像植物一样,从一种原始的粗糙的形式开始,在此后的发展中进入一个繁荣期,最后将走向衰落,尤其是随着现代城市和文化艺术的兴起,文化的城市为世界城市所取代,独特的有机风格被平面化的无机景观所取代:“它首先为了它的壮丽的进化的需要,牺牲了它的创造者的血液和心灵,然后为了文明的精神牺牲了这种生长的最后隆盛时期——这种命定走向最后的自我毁灭。
这种毁灭也必然会使已有的艺术走向终结,文化和艺术走向死亡将在现代时期变成一种必然的宿命。
就在斯宾格勒1918年出版它的《西方的没落》的第二年,维特基维兹在《绘画的新形式》中也谈到了艺术的终结问题,他认为“艺术的衰退已经出现”气原因有二,一是艺术已经失去了“形而上的”人文关怀,二是现代世界包含的大量剌激消解了艺术的创造性,许多艺术作品甚至放弃了对现存世界剌激的反抗。
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与斯宾格勒相一致的。
有所不同的是,斯宾格勒是从历史循环论的观点来看艺术的没落,维特基维兹则是从现代世界对艺术人文关怀的消解和艺术对人文关怀的放弃来看艺术的终结。
在20世纪,首先从哲学高度对黑格尔“艺术终结”问题作出不同阐释的是海德格尔,他把美学的增长与艺术的死亡联系起来:“美学把艺术当作一个对象,而且把它当作广义上的感性理解的对象,当作aisthesis 的对象。
今天我们把它叫做知觉体验。
……然而,经验也许就是艺术死于其中的因素,这种死亡发生得如此缓慢以至需要经历几个世纪的时间。
,黑格尔把艺术的终结理解为一种精神的进步,海德格尔则把艺术的死亡与形而上学联系起来。
前者把艺术理解为精神进步的阶梯,后者认为艺术作为一种真理发生形式,并不因为伟大的艺术终结了就终结了它作为真理存在的审美使命。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如阿多诺等人,也深刻地意识到艺术的终结或死亡问题。
阿多诺认为:“今天的美学无力阻止它成为艺术的挽词。
它能够避免而且必须避免的是致墓边悼词,即预言所有的东西都将终结,欣赏着过去的成就以及追赶粗野风尚的浪头——这种粗野风尚并不比与美学并行的文化更好或更糟,因为它们是完全相辅相成的——假设艺术已被消灭、已经自取灭亡、消失或完全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所有这一切也并不意味着所有过去的艺术内涵都必然会被抛弃。
艺术可能凭借其内涵在某个崭新的、不同的、摆脱了其粗野文化的社会中而得以幸存。
,艺术如黑格尔所预言的那样,可能会进入一个终结或没落的时代,但是,阿多诺坚持认为艺术将以不同的形式持续下去。
因此,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没有把传统艺术的终结视为艺术的死亡,而是把它视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审美解放的可能性。
在当代艺术哲学中,黑格尔的预言也以不同的形式得到了讨论,艺术哲学家阿瑟•丹托认为,黑格尔对艺术终结的预言在20世纪的艺术发展中仍然富有理论说服力。
20世纪以来的艺术已经证明了艺术再现理论和表现理论的终结,尤其是先锋艺术体现了一种黑格尔式的哲学提问。
“我们进入了一个艺术极为绝对自由的时期,以致艺术似乎只是无限玩弄自身概念花样的一种名字:好像谢林把历史的终结状态当成‘普遍存在的诗歌海洋’的想法是实现了的预言。
艺术创作从这一术语的两种意义上说都是其自身的终结:艺术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终结。
没有该去的更远的地方。
,最近,丹托通过艺术史学科中两个事件即“瓦萨里事件”和“格林伯格(Greenberg)事件”来阐述他的艺术终结的问题。
他认为,艺术史的概念无论在瓦萨里那里,还是在格林伯格那里都意味着一种进步:“瓦萨里,把艺术解释为再现的,认为艺术通过‘视觉表面的征服’会变得越来越完美。
当移动的图像被证明能够比绘画更好地描绘现实时,绘画的叙事性就终结了。
现代主义开始于提出这样的问题,即绘画究竟能够做什么。
而且绘画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
格林伯格根据绘画艺术状况的认同界定了一种新的叙事,而且在表现方式的物质条件中找到了这种叙事。
格林伯格的叙事随着波普艺术的出现便终结了。
当艺术走向终结时,它就终结了。
当艺术不能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被认识时,艺术也就终结了。
,早期现代主义是一种行动的理论,艺术的问题是通过对什么是艺术这样的理论问题来进行的,根本否定艺术的本质在于再现,从而导致了抽象艺术和形式主义美学的出现,从而终结了艺术作为知觉相等物的形式,艺术作品走向了“无”,并最终成为了一种哲学问题,哲学取代艺术也就意味着艺术的终结。
这种观点与黑格尔的观念有着某种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有所不同的是,黑格尔的艺术终结预言更多地来自于他的目的论形而上学,丹托的理论则更多地来自于艺术史哲学意识的经验观察,来自于艺术作为一种哲学解释的经验的理论化。
意大利思想家瓦蒂莫从后现代文化诠释学的角度,结合尼采的虚无主义、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克服的思想、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人物马尔库塞、阿多诺、本雅明等的文化美学观点,并联系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文化的历史和现状,论述了艺术终结或死亡的问题。
他认为,艺术的死亡就像形而上学的整个遗产一样,不能理解为某种与事物的特定状态相一致的“观念”,或者某种可以用逻辑概念替代的东西。
我们应该把艺术的终结或死亡理解为一种事件,理解为一种构成了我们在其中运动的历史的和本体论的星座事件,“这个星座是历史和文化事件之网和从属于它们的、并且同时描述和共同决定了它们的语词之网,就其是我们命中注定的东西这个历史意义上说,艺术的死亡与我们有关,而且是我们不简单忽视的某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