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PPT课件
合集下载
建筑材料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培训课件(共 48张PPT)
组成结构类型如下图1 所示。
a-悬浮密实结构
b- 骨架空隙结构
c-骨架密实结构
图1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强度理论
沥青混合料在路面结构中有二种破坏形 式:
1.库仑理论:在常温或较高温度下,粘结力 不足引起变形,抗剪强度不足引起的破坏。 2.在低温下,抗拉强度不足导致破坏。
强度理论
方法:三轴剪切试验
图 3 针入度试验示意图
图2 针入度仪
指标与性质间的关系
针入度越小
针入度与粘度之间 的关系是:针入度 越小, 粘度越大, 石油沥青越硬。
粘度越大
越硬
标准粘度
定义
表示液体石油沥青的相对粘度。
试验
标准粘度计 试验条件及方法:50cm³ 的沥青在规定温度(20、 25、30、60℃)流过规定 直径(3、5、10mm)的所 需时间(s)
1 概述 2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及强度理论 3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4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材料 5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 6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1 概 述
沥青混合料定义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沥青混合料的特点
Back
填料
沥青混合料
摊铺 沥青混凝土 压实
矿质集料
沥青混合料是由矿质混合料和沥青结合料 组成的混合体系。 矿料 (即矿质混合料) + 沥青 → 沥青混合料 → 摊铺,压实 → 沥青混凝土 或 沥青碎石
第七章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
沥青
桥 面 摊 铺 沥 青
防水卷材施工
沥青防水卷材
§1 石油沥青
1 概述 2 组分 3 胶体结构 4 技术性质 5 标准及选用
Back
石油沥青
概述
• 石油沥青是石油原油经蒸馏等提炼 出各种轻质油及润滑油以后的残留 物或再加工而得的产品。 • 建筑上主要使用石油沥青制成各种 防水材料或铺路材料。
a-悬浮密实结构
b- 骨架空隙结构
c-骨架密实结构
图1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强度理论
沥青混合料在路面结构中有二种破坏形 式:
1.库仑理论:在常温或较高温度下,粘结力 不足引起变形,抗剪强度不足引起的破坏。 2.在低温下,抗拉强度不足导致破坏。
强度理论
方法:三轴剪切试验
图 3 针入度试验示意图
图2 针入度仪
指标与性质间的关系
针入度越小
针入度与粘度之间 的关系是:针入度 越小, 粘度越大, 石油沥青越硬。
粘度越大
越硬
标准粘度
定义
表示液体石油沥青的相对粘度。
试验
标准粘度计 试验条件及方法:50cm³ 的沥青在规定温度(20、 25、30、60℃)流过规定 直径(3、5、10mm)的所 需时间(s)
1 概述 2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及强度理论 3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4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材料 5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 6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1 概 述
沥青混合料定义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沥青混合料的特点
Back
填料
沥青混合料
摊铺 沥青混凝土 压实
矿质集料
沥青混合料是由矿质混合料和沥青结合料 组成的混合体系。 矿料 (即矿质混合料) + 沥青 → 沥青混合料 → 摊铺,压实 → 沥青混凝土 或 沥青碎石
第七章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
沥青
桥 面 摊 铺 沥 青
防水卷材施工
沥青防水卷材
§1 石油沥青
1 概述 2 组分 3 胶体结构 4 技术性质 5 标准及选用
Back
石油沥青
概述
• 石油沥青是石油原油经蒸馏等提炼 出各种轻质油及润滑油以后的残留 物或再加工而得的产品。 • 建筑上主要使用石油沥青制成各种 防水材料或铺路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6.2-沥青混合料PPT课件
细粒式:公称集料最大粒径为9.5mm或13.2mm
工 砂粒式(沥青石屑或沥青砂):公称集料最大粒径小于
4.75mm
程
1、集料的最大粒径(maximum size of aggregate):指集料100%
都要求通过的最小的标准筛筛孔尺寸,以mm计。
系
2、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nominal maximum size of aggregate):
14
石轧制,破碎. 砾石的破碎面应符合表6.4的要求。
表6.1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
规格
公26.5
19.0 13.2
9.5
4.75 2.36
0.6
S1 40-75 0-15 —
0-5
土
S2 40-60 0-15 —
0-5
S3 30-60 — 0-15
—
0-5
木
S4 25-50 —
— 0-15 — 0-5
S5 20-40 90-100 —
级配 密度 亲水系数
6.2.3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材料
1.道路石油沥青
土 (1)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应满足表6-7的要求
(2)沥青标号选用要求:
木 沥青路面的沥青材料可根据交通量、气候条件、施工
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源等情况选用。
工 寒冷地区宜选用稠度较小,延度较大的沥青,以免冬
季裂缝;
程 较热地区选用稠度较大,软化点高的沥青,以免夏季
泛油、发软。
系 一般路面的上层宜用较稠的沥青,下层和联结层宜用
较稀的沥青。
改性沥青应经过试验论证取得经验后使用。
13
.
6.2.3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材料
2.粗集料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PPT课件
精选ppt
50
1、高温稳定性
定义:高温条件下承受重复荷载没有很大变形( 60℃夏季温度不产生车辙、拥包和波浪)。 评价方法: (1)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2)车辙试验
精选ppt
51
(1)马歇尔稳定度——三项指标
101.6×63.5mm圆柱体试件 稳定度(MS)——规定温度和加荷速率时破坏 荷载(kN); 流值(FL)——破坏时,试件的垂直变形( 0.1mm);
溶胶型结构
针入度↑ 延度↑ 软化点↓
粘性↓ 塑性↑ 耐热性↓
精选ppt
18
三、石油沥青分类、标准与选用
1、分类 道路、建筑、普通石油沥青
2、标号 —— 按针入度划分,并保证其他性能
标号↑
针入度↑ 延度↑ 软化点↓
精选ppt
粘性↓ 塑性↑ 耐热性↓
19
3、选用依据: 工程性质、施工方法、环境温度
4、应用: 道路石油沥青 — 拌制混凝土、用于路面 和地坪,或防水防潮工程 建筑石油沥青 — 建筑防水、防腐 普通石油沥青 — 性能较差,少用
(2)中粒式
——(Dm为16 mm 或19 mm)
(3)细粒式
——(Dm为9.5mm或13.2mm)
(4)砂粒式沥青混合料——(Dm≤4.75mm)
也称沥青石屑或沥青砂
精选ppt
25
按矿料级配和路面压实度分类 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小于10%; 连续半开级配——空隙率大于10%;(沥青碎石) 开级配——空隙率>15%;(开式) 间断级配
精选ppt
28
决定沥青混合料C与ψ值的摩尔圆包络线
圆柱形试件 三轴剪切试验得到
摩尔-库伦包络线——应力圆的公切线 即为抗剪强度曲线
建筑材料ppt课件 第七章沥青混合料
种类型。 (1)悬浮—密实结构 (2)骨架—空隙结构 (3)骨架—密实结构
(一)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1.高温稳定性 2.低温抗裂性 3.耐久性 4.抗滑性 5.施工和易性 (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符合我国现行部标《公路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并应有良好的施 工性能。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与刚度是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的。在夏季高 温季节,路面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所具有的抵抗 诸如车辙、推移、波浪、拥包、泛油等病害的性能,称为沥青混 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对于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评价,我国现行规范采用的方法是 马歇尔试验法和车辙试验法。
第七章 沥青混合料
第一节 概述 一、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二、沥青混合料的特点 三、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气候分区 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与使用环境,如气温和湿度关系密切。
因此,在选择沥青胶结料等级,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 验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时,应考虑沥青路面工程的环境因素, 尤其是温度和湿度条件。 (一)气候分区指标;(二)气候分区的确定
(1)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2)沥青混合料的耐老化性
(3)沥青混合料的耐疲劳性
水稳性是指沥青混合料抵抗由于水侵蚀而逐渐产生沥青膜剥离、 松散、坑槽等破坏的能力。
我国现行规范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来检验沥青混 合料的水稳定性。浸水马歇尔试验通过测定浸水48h马歇尔试件 的稳定度与未浸水的马歇尔试件的稳定度之比值即残留稳定度 (%),以此作为评价水稳性好坏的指标。残留稳定度越大,混 合料的水稳性越高。冻融劈裂试验测定的是沥青混合料试件在受 到水、冻融循环作用前后的劈裂破坏强度之比值即残留强度比, 其值越大,沥青混和料在水与冻融循环共同作用下的水稳性越高。
(一)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1.高温稳定性 2.低温抗裂性 3.耐久性 4.抗滑性 5.施工和易性 (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符合我国现行部标《公路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并应有良好的施 工性能。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与刚度是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的。在夏季高 温季节,路面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所具有的抵抗 诸如车辙、推移、波浪、拥包、泛油等病害的性能,称为沥青混 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对于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评价,我国现行规范采用的方法是 马歇尔试验法和车辙试验法。
第七章 沥青混合料
第一节 概述 一、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二、沥青混合料的特点 三、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气候分区 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与使用环境,如气温和湿度关系密切。
因此,在选择沥青胶结料等级,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 验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时,应考虑沥青路面工程的环境因素, 尤其是温度和湿度条件。 (一)气候分区指标;(二)气候分区的确定
(1)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2)沥青混合料的耐老化性
(3)沥青混合料的耐疲劳性
水稳性是指沥青混合料抵抗由于水侵蚀而逐渐产生沥青膜剥离、 松散、坑槽等破坏的能力。
我国现行规范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来检验沥青混 合料的水稳定性。浸水马歇尔试验通过测定浸水48h马歇尔试件 的稳定度与未浸水的马歇尔试件的稳定度之比值即残留稳定度 (%),以此作为评价水稳性好坏的指标。残留稳定度越大,混 合料的水稳性越高。冻融劈裂试验测定的是沥青混合料试件在受 到水、冻融循环作用前后的劈裂破坏强度之比值即残留强度比, 其值越大,沥青混和料在水与冻融循环共同作用下的水稳性越高。
[工学]道路工程材料-第3章沥青混合料.ppt
规定:高速公路,不宜小于800次/mm
一级公路、城市主干道,不宜小于600次/mm
影响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因素:
沥青用量、沥青的粘度、矿料的级配、矿料尺寸、形状
道路工程材料
第三章沥青混合料
2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
2.1 高温稳定性
车辙实验方法首先是英国运输与道路研究试验所(TRRL) 开发的,并经过了法国、日本等道路工作者的改进与完善。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与形变速率也有关,粘聚力 C 值随 形变速率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内摩阻角随形变速率的变化很 小。
道路工程材料
第三章沥青混合料
2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
高温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 疲劳特性 耐久性 水稳定性 抗滑性 施工和易性
道路工程材料
第三章沥青混合料
2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
在沥青用量固定的情况下,矿粉的用量多少也直接影响沥
青混合料的密实程度及粘结力,矿粉用量不能过多,否则使沥
青混合料结团成块,不易施工。
道路工程材料
第三章沥青混合料
1 沥青混合料的类型与组成结构
1.6 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理论 影响抗剪强度τ的因素 矿料的级配类型及表面性质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影 响
粗、细骨料及填料 较稀沥青分布其间
密实级配的矿质骨架 沥青混合料
道路工程材料
第三章沥青混合料
1 沥青混合料的类型与组成结构
1.5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类型
胶浆理论:(现代理论) 将高稠度沥青加到矿粉中形成胶浆-微分散体系 将细骨料添加到胶浆中形成沥青砂浆-细分散体系 将粗骨料添加到沥青砂浆中形成沥青混合料-粗分散体系
特点: 高稠度沥青 / 沥青用量大 / 间断级配
道路工程材料
第7章沥青及沥青混合料ppt课件全
表7.5道路石油沥青的适用范围
沥青等级
适用范围
A级沥青 B级沥青 C级沥青
各个等级的公路,适用于任何场合和层次。
①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下面层及以下层次,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的各个层次; ②用作改性沥青、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稀释沥青的基质沥青。
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的各个层次。
(3)普通石油沥青 (4)沥青的掺配 应选用表面张力相近和化学性质相似的沥 青。试验证明,同产源的沥青容易保证掺配后 的沥青胶体结构的均匀性。
(5)溶解度、闪点和燃点
溶解度是指石油沥青在三氯乙烯、四氯化 碳和苯中溶解的百分率,以表示石油沥青中有 效物质的含量及纯净程度。
闪点也称闪火点,是指加热沥青产生的气 体和空气的混合物,在规定条件下与火焰接触, 初次产生蓝色闪光时的沥青温度。
燃点也称着火点,是指加热沥青产生的气 体和空气的混合物,在规定条件下与火焰接触, 能持续燃烧5s以上时,此时沥青的温度为燃点。
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 出,其质量应符合相关要求。
3.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1)悬浮密实结构
当采用连续密级配矿料与沥青组成混合料 时,细集料较多,粗集料较少,粗集料被细集 料挤开,并以悬浮状态存在于细集料之间,不 能形成嵌挤骨架,形成悬浮密实结构。
(2)骨架空隙结构
当采用连续开级配矿料与沥青组成混合料 时,粗集料较多,彼此紧密相接,细集料的数 量较少,不足以充分填充空隙,形成骨架空隙 结构。
试验表明,沥青混合料在外力作用下不发 生剪切滑移时应满足下列条件:
τ ≤ c + σ tan φ
①沥青的影响
沥青本身的粘度高低直接影响着沥青混合 料粘聚力的大小。
适当的沥青用量,使混合料胶结性能好, 便于拌和,集料表面充分裹覆沥青薄膜,形成 良好的粘结。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ppt课件
60~80,80~100,100~ 120
2-3 20~30 -21.5~-9.0
70号,90号
60~80,80~100
2-4 20~30
>-9.0
70号
60~80
3-2
<20 -37.0~-21.5
110号
100~120
(2)沥青等级的选择
沥青等 级
适用范围
A级沥青 各个等级的公路,适用于任何场合和层次。
特粗式沥青混合料ATB-40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AC25\ATB30
中粒式沥青混合料AC16-20 细粒式沥青混合料AC10-13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AC-5
热拌沥青混合料种类
混合料类型
密级配
连续级配
间断级配
沥青混 沥青稳 沥青玛蹄 凝土 定碎石 脂碎石
开级配
半开级配
间断级配
排水式沥 排水式沥青 青磨耗层 碎石基层
增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要 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12的技术要求。 B、当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作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 2%。 粉煤灰作为填料使用时,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50%,粉煤 灰的烧失量应小于12%,与矿粉混合后的塑性指数应小于4%,其余质 量要求与矿粉相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沥青面层不宜采用粉煤 灰作填料。拌和站的一级除尘回收的粉尘可以用着填料,但二级粉 尘一般不用。 C、为了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可以采用干燥的磨细生石灰粉、消 石灰粉或水泥作为填料,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1%~2%。
留3%~6%空隙,以备夏季沥青材料膨胀。 2.沥青含量:沥青用量不能过少(过少,松散)
四、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抗滑性
沥青混合料PPT课件
第一节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第二节 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第三节 间断级配——SMA混合料 第四节 常温沥青混合料
第五节 其他沥青混合料
一、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及组成结构
1.特粗式沥青混合料 2.粗粒式沥青混合料 3.中粒式沥青混合料 4.细粒式沥青混合料 5.砂粒式沥青混合料
1.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2.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第一节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2) 骨架空隙结构 组成的基本特点:采用连续开级配,粗集料含量高,彼此相互接触形成骨架;但细集料含量很少, 不能充分填充粗集料件的空隙,形成所谓的“骨架-空隙”结构。 代表类型:沥青碎石AM和开级配磨耗层沥青混合料OGFC等。 力学特点:大颗粒形成骨架,内摩阻力ф值较大;小颗粒与沥青胶浆含量不充分,粘结力C值较低。 路用性能特点:粗集料的骨架作用,使之高温稳定性好;由于细集料含量少,空隙未能充分填充, 耐水害、抗疲劳和耐久性能较差,所以一般要求采用高粘稠沥青,以防止沥青老化和剥落。
沥青混合料
地方道路
沥青路面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不同等级的公路,其原因何在?
1.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粘弹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铺筑的路面平整无缝,振动小,噪音低,行车舒适。
2.路面平整且有一定的粗糙度,耐磨好,无强烈反光, 有利于行车安全。
3.施工方便,施工时不需要养护,能及时开通交通。 4.维修简单,旧沥青混合料可再生利用。
⑥其它:如抗震性好、日照下不反射引起眩光、晴天无扬尘、雨后不泥泞等
主要缺点:
①沥青易老化:沥青是多组分有机材料,随着使用期的延长,沥青的胶体结构和组成成分发生变 化,使沥青粘性变差、塑性降低、沥青路面易表面松散、整体性降低,从而导致结构破坏;
②温度敏感性较差:夏季高温易流淌,高温稳定性差;低温易发脆,抗裂性能差。可采用优质沥 青或采取改性措施等。
沥青混合料-土木工程材料【ppt课件】
13:06:00
7.4 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材料
三、细集料 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的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
、人工砂或石屑。 细集产应洁净、干燥、无风化、不含杂质,并
有适当的级配范围。对细集料的技术要求列表 如表7.6、表7.7、表7.8。
13:06:00
7.4 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材料
c和内摩擦角φ两个参数
13:06:00
7.2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二、沥青混合料黏聚力和内摩阻角的影响因素 (1)沥青黏度的影响 沥青混合料的黏聚力C是随沥青黏度的提高而增加的,
同时内摩擦角亦稍有提高。 (2)沥青与矿料化学性质的影响(图7.3,图7.4) (3)矿料比面的影响 (4)沥青用量(图7.5) (5)矿质集料的级配类型、粒度、表面性质的影响 (6)沥青与初生矿物表面的相互作用 (7)表面活性物质及其作用
第7章 沥青混合料
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杨建明教授
13:06:00
第7章 沥青混合料
最常用沥青路面包括:沥青表面处冶、沥青贯 入式、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
此外还有沥青玛碲脂碎石路面、透水性沥青路 面、塑料格栅沥青路面、半刚性沥青路面。
13:06:00
第7章 沥青混合料
1、定义 沥青混合料是由将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经人工合理选
四、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
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 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 出,其质量应符合表7.9的技术要求。 粉煤灰作为矿粉使用时,用量不得超过矿粉总量的50% ,粉煤灰的烧失量应小于12%,与矿粉混合后的塑性指 数应小于4%,其余质量要求与矿粉相同。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的沥青面层不宜采用粉煤灰作矿粉。 拌和机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但每盘用 量不得超过矿粉料总量的25%,掺有粉尘矿粉的塑性指 数不得大于4%。
7.4 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材料
三、细集料 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的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
、人工砂或石屑。 细集产应洁净、干燥、无风化、不含杂质,并
有适当的级配范围。对细集料的技术要求列表 如表7.6、表7.7、表7.8。
13:06:00
7.4 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材料
c和内摩擦角φ两个参数
13:06:00
7.2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二、沥青混合料黏聚力和内摩阻角的影响因素 (1)沥青黏度的影响 沥青混合料的黏聚力C是随沥青黏度的提高而增加的,
同时内摩擦角亦稍有提高。 (2)沥青与矿料化学性质的影响(图7.3,图7.4) (3)矿料比面的影响 (4)沥青用量(图7.5) (5)矿质集料的级配类型、粒度、表面性质的影响 (6)沥青与初生矿物表面的相互作用 (7)表面活性物质及其作用
第7章 沥青混合料
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杨建明教授
13:06:00
第7章 沥青混合料
最常用沥青路面包括:沥青表面处冶、沥青贯 入式、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
此外还有沥青玛碲脂碎石路面、透水性沥青路 面、塑料格栅沥青路面、半刚性沥青路面。
13:06:00
第7章 沥青混合料
1、定义 沥青混合料是由将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经人工合理选
四、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
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 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 出,其质量应符合表7.9的技术要求。 粉煤灰作为矿粉使用时,用量不得超过矿粉总量的50% ,粉煤灰的烧失量应小于12%,与矿粉混合后的塑性指 数应小于4%,其余质量要求与矿粉相同。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的沥青面层不宜采用粉煤灰作矿粉。 拌和机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但每盘用 量不得超过矿粉料总量的25%,掺有粉尘矿粉的塑性指 数不得大于4%。
道路建筑材料第一篇6沥青混合料PPT课件
5.细粒式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OGFC)适用于高速行车 、多雨潮湿、不宜被尘土污染、非冰冻地区铺筑排水式沥青路 面磨耗层。
道路建筑材料
四、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沥青混合料是由粗集料、细集料、矿粉与沥青以及外加剂所
组成的一种复合材料。沥青混合料受组成材料质量、矿质混 合料级配类型、沥青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形成不同的组 成结构,并表现不同的力学性能。 目前,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研究方面存在两种理论,即表面 理论和胶浆理论。
道路建筑材料
表面理论认为,沥青混合料是由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组 成密实的矿质骨架,利用沥青胶结料的黏聚力,在加热状 态下,与矿质集料进行拌和,经压实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 的整体型材料。该理论较突出矿质骨料的骨架作用,认为 强度形成的关键在于矿质骨料的强度和密实度。
道路建筑材料
胶浆理论认为,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多级空间网状结构的分散系。 主要分为三个分散系。
任何层次。 2.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适用于铺筑新建公路的表面
层、中面层或旧路面加铺磨耗层。 3.半开级配的沥青碎石混合料(AM)仅适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
公路、乡村公路,且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缺乏填加矿粉的装置 和特粗式的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TB)和排水 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TPB)适用于基层。
道路建筑材料
第六章 沥青混合料
教学要点: 1.沥青混合料的特点和分类; 2.沥青混合料的三种结构类型; 3.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理论 4.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5.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 6.沥青混合料对各组成材料的要求; 7.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道路建筑材料
四、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沥青混合料是由粗集料、细集料、矿粉与沥青以及外加剂所
组成的一种复合材料。沥青混合料受组成材料质量、矿质混 合料级配类型、沥青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形成不同的组 成结构,并表现不同的力学性能。 目前,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研究方面存在两种理论,即表面 理论和胶浆理论。
道路建筑材料
表面理论认为,沥青混合料是由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组 成密实的矿质骨架,利用沥青胶结料的黏聚力,在加热状 态下,与矿质集料进行拌和,经压实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 的整体型材料。该理论较突出矿质骨料的骨架作用,认为 强度形成的关键在于矿质骨料的强度和密实度。
道路建筑材料
胶浆理论认为,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多级空间网状结构的分散系。 主要分为三个分散系。
任何层次。 2.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适用于铺筑新建公路的表面
层、中面层或旧路面加铺磨耗层。 3.半开级配的沥青碎石混合料(AM)仅适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
公路、乡村公路,且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缺乏填加矿粉的装置 和特粗式的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TB)和排水 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TPB)适用于基层。
道路建筑材料
第六章 沥青混合料
教学要点: 1.沥青混合料的特点和分类; 2.沥青混合料的三种结构类型; 3.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理论 4.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5.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 6.沥青混合料对各组成材料的要求; 7.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材料组成分布、矿料与矿料及矿料与 沥青间的相互作用、剩余空隙率的大小等不 同,可分为
悬浮密实结构 骨架空隙结构 骨架密实结构
h
23
h
24
①悬浮密实结构
特点:矿料颗粒连续存在,而且细集料含量较多,将 较大颗粒挤开,使大颗粒不能形成骨架,而较小 颗粒与沥青胶浆比较充分,将空隙填充密实,使 大颗粒悬浮于较小颗粒与沥青胶浆之间,形成 “悬浮-密实”结构。
h
12
②连续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特点:空隙率较大,一般采用10%左右,由适 当比例的粗、细集料及较少填料(或不加填料) 拌和而成。
代表:沥青碎石混合料AM,适用于三级及三级 以下公路、乡村公路,此时表面应设置致密的上 封层。
h
13
③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特点:矿料级配主要由粗集料组成,细集料和填料 较少;沥青结合料粘度要求较高。
代表类型:沥青碎石AM和开级配磨耗层沥青混合料 OGFC等。
路用性能特点:粗集料的骨架作用,使之高温稳定性 好;由于细集料含量少,空隙未能充分填充,耐 水害、抗疲劳和耐久性能较差,所以一般要求采 用高粘稠沥青,以防止沥青老化和剥落。
h
26
③骨架密实结构
特点:采用间断级配,粗、细集料含量较高,中间料含 量很少,使得粗集料能形成骨架,细集料和沥青胶 浆又能充分填充骨架间的空隙,形成“骨架-密实” 结构。
一般沥青混合料DAC
h
18
第二节 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与强 度理论
一、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的现代理论
(1)表面理论 表面理论认为混合料是由粗、细集料和填料组配而成 的矿质骨架和沥青组成,沥青分布在矿质骨料表面, 将矿质骨料胶结成具有强度的整体。 胶结作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化 学吸附、选择性吸附等。
2、施工方便,开放交通快。
3、便于修理和再生利用。
h
9
第一节 沥青混合料概述
1、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1)根据矿质混合料(矿料)的级配组成划分 矿料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组成,根据 矿料级配组成的特点及压实后剩余空隙率的大小,可 分为: ①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②连续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③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④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注:化学吸附比物理吸附作用更强烈,形成的沥青膜更稳定。
h
20
(2)胶浆理论
近代胶浆理论认为混合料是一种多级空间网状结构的分散 系,如下图所示,以粗集料为分散相分散在沥青砂浆中形成 粗分散系,而沥青砂浆是由细集料为分散相分散到沥青胶浆 中的细分散系,沥青胶浆则以填料为分散相分散在沥青介质 中形成的微分散系。
代表类型:DAC型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特点:由于压实后密实度大,该类混合料水
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耐久性较好;但其高温性 能对沥青的品质依赖性较大,由于沥青粘度降低, 往往导致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变差。
h
25
②骨架空隙结构
特点:采用连续开级配,粗集料含量高,彼此相互接 触形成骨架;但细集料含量很少,不能充分填充 粗集料件的空隙,形成所谓的“骨架-空隙”结构。
第四章 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
h
1
铺设沥青混合料
h
2
路面压实
h
3
稀浆封层施工
h
4
h
沥青路面钻芯检测5
沥青路面摩擦系数检测
h
6
沥青路面弯沉值
h
7
沥青混合料是矿质混合料与沥青 结合料经拌制而成的混合料,其中 矿料作为骨架,沥青与填料起胶结 和填充作用。
h
8
பைடு நூலகம்
沥青混合料特点
1、良好的力学性质和路用性能——路面无 接缝,行车舒适。
面层或下面层
(4)细粒式 D=13.2/9.5mm 面层
(5)砂粒式 D≤4.75mm
磨耗层
h
16
(3)按拌合与铺筑温度划分
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 常温沥青混合料 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主要采用粘稠石油沥青作为结 合料,与矿料在热态下拌合、摊铺、碾压成型。 常温沥青混合料采用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或液 体沥青作为结合料,在常温下与矿料拌合后铺筑而 成的。
h
19
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选择性吸附
物理吸附是固-液界面产生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在矿料表面 形成定向吸附和湿润现象,吸附的沥青没有发生任何化 学变化。
化学吸附是沥青中的沥青酸及沥青酸酐与矿料表面的金属阳 离子间产生的化学反应,生成了沥青酸盐。
选择性吸附主要是由于矿料表面的微孔或毛细孔产生的吸附 作用,使得沥青中的小分子如油分和树脂被吸收而使沥 青质相对增多,增强了沥青的粘结力,从而使沥青与矿 料作用更稳固。
h
10
h
11
①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特点:级配为连续密级配,空隙率较低。
代表:DAC和ATB类。 DAC设计空隙率通常为3%-6%,具体应根据不同的 交通类型、气候特点而定,可适用于任何面层结构; ATB设计空隙率也为3%~6%,但粒径为粗粒式及特 粗式,一般称为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TB), 主要适用于基层。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指全部通过或允许少量不通过 的最小一级标准筛筛孔尺寸,如DAC-16,其公称最 大粒径为16mm,实际上沥青混合料名称中的数值 即为公称最大粒径。
h
15
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
(1)特粗式 D≥37.5mm
(2)粗粒式 D=31.5/26.5mm 用于基层、下面层
(3)中粒式 D=19/16mm
h
17
(4)根据强度形成原理划分 嵌挤原则混合料
沥青贯入式、沥青 表处治和沥青碎石
密实原则混合料
按嵌挤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主要是以矿料 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主,以沥青结合料的粘结 力为辅形成的,如SMA
按密实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主要是以沥青与矿料之间 的粘结力为主,矿料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辅。
在这种多级分散体系中,因以沥青胶浆为基础,因此沥青 胶浆的组成结构决定了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变形能力。
h
21
沥青混合料中的多级分散体系
一级二相体 二级二相体 三级二相体
粗分散体系:粗集料+沥青砂浆 细分散体系:细集料+沥青胶浆 微分散体系:矿粉+沥青结合料
分散相 分散介质
h
22
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代表:排水式沥青磨耗层混合料OGFC,排水式沥 青稳定碎石基层ATPB。 ④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特点:采用间断级配,即矿料级配组成中缺少一个 或几个档次而形成的级配,粗集料和填料含量较多, 中间集料含量较少。
代表:沥青玛蹄脂SMA。
h
14
(2)按矿料的最大粒径划分
集料最大粒径:指筛分试验中,通过百分率为100 %的最小标准筛孔尺寸,如DAC-16,其最大粒径为 19mm。
悬浮密实结构 骨架空隙结构 骨架密实结构
h
23
h
24
①悬浮密实结构
特点:矿料颗粒连续存在,而且细集料含量较多,将 较大颗粒挤开,使大颗粒不能形成骨架,而较小 颗粒与沥青胶浆比较充分,将空隙填充密实,使 大颗粒悬浮于较小颗粒与沥青胶浆之间,形成 “悬浮-密实”结构。
h
12
②连续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特点:空隙率较大,一般采用10%左右,由适 当比例的粗、细集料及较少填料(或不加填料) 拌和而成。
代表:沥青碎石混合料AM,适用于三级及三级 以下公路、乡村公路,此时表面应设置致密的上 封层。
h
13
③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特点:矿料级配主要由粗集料组成,细集料和填料 较少;沥青结合料粘度要求较高。
代表类型:沥青碎石AM和开级配磨耗层沥青混合料 OGFC等。
路用性能特点:粗集料的骨架作用,使之高温稳定性 好;由于细集料含量少,空隙未能充分填充,耐 水害、抗疲劳和耐久性能较差,所以一般要求采 用高粘稠沥青,以防止沥青老化和剥落。
h
26
③骨架密实结构
特点:采用间断级配,粗、细集料含量较高,中间料含 量很少,使得粗集料能形成骨架,细集料和沥青胶 浆又能充分填充骨架间的空隙,形成“骨架-密实” 结构。
一般沥青混合料DAC
h
18
第二节 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与强 度理论
一、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的现代理论
(1)表面理论 表面理论认为混合料是由粗、细集料和填料组配而成 的矿质骨架和沥青组成,沥青分布在矿质骨料表面, 将矿质骨料胶结成具有强度的整体。 胶结作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化 学吸附、选择性吸附等。
2、施工方便,开放交通快。
3、便于修理和再生利用。
h
9
第一节 沥青混合料概述
1、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1)根据矿质混合料(矿料)的级配组成划分 矿料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组成,根据 矿料级配组成的特点及压实后剩余空隙率的大小,可 分为: ①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②连续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③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④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注:化学吸附比物理吸附作用更强烈,形成的沥青膜更稳定。
h
20
(2)胶浆理论
近代胶浆理论认为混合料是一种多级空间网状结构的分散 系,如下图所示,以粗集料为分散相分散在沥青砂浆中形成 粗分散系,而沥青砂浆是由细集料为分散相分散到沥青胶浆 中的细分散系,沥青胶浆则以填料为分散相分散在沥青介质 中形成的微分散系。
代表类型:DAC型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特点:由于压实后密实度大,该类混合料水
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耐久性较好;但其高温性 能对沥青的品质依赖性较大,由于沥青粘度降低, 往往导致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变差。
h
25
②骨架空隙结构
特点:采用连续开级配,粗集料含量高,彼此相互接 触形成骨架;但细集料含量很少,不能充分填充 粗集料件的空隙,形成所谓的“骨架-空隙”结构。
第四章 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
h
1
铺设沥青混合料
h
2
路面压实
h
3
稀浆封层施工
h
4
h
沥青路面钻芯检测5
沥青路面摩擦系数检测
h
6
沥青路面弯沉值
h
7
沥青混合料是矿质混合料与沥青 结合料经拌制而成的混合料,其中 矿料作为骨架,沥青与填料起胶结 和填充作用。
h
8
பைடு நூலகம்
沥青混合料特点
1、良好的力学性质和路用性能——路面无 接缝,行车舒适。
面层或下面层
(4)细粒式 D=13.2/9.5mm 面层
(5)砂粒式 D≤4.75mm
磨耗层
h
16
(3)按拌合与铺筑温度划分
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 常温沥青混合料 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主要采用粘稠石油沥青作为结 合料,与矿料在热态下拌合、摊铺、碾压成型。 常温沥青混合料采用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或液 体沥青作为结合料,在常温下与矿料拌合后铺筑而 成的。
h
19
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选择性吸附
物理吸附是固-液界面产生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在矿料表面 形成定向吸附和湿润现象,吸附的沥青没有发生任何化 学变化。
化学吸附是沥青中的沥青酸及沥青酸酐与矿料表面的金属阳 离子间产生的化学反应,生成了沥青酸盐。
选择性吸附主要是由于矿料表面的微孔或毛细孔产生的吸附 作用,使得沥青中的小分子如油分和树脂被吸收而使沥 青质相对增多,增强了沥青的粘结力,从而使沥青与矿 料作用更稳固。
h
10
h
11
①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特点:级配为连续密级配,空隙率较低。
代表:DAC和ATB类。 DAC设计空隙率通常为3%-6%,具体应根据不同的 交通类型、气候特点而定,可适用于任何面层结构; ATB设计空隙率也为3%~6%,但粒径为粗粒式及特 粗式,一般称为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TB), 主要适用于基层。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指全部通过或允许少量不通过 的最小一级标准筛筛孔尺寸,如DAC-16,其公称最 大粒径为16mm,实际上沥青混合料名称中的数值 即为公称最大粒径。
h
15
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
(1)特粗式 D≥37.5mm
(2)粗粒式 D=31.5/26.5mm 用于基层、下面层
(3)中粒式 D=19/16mm
h
17
(4)根据强度形成原理划分 嵌挤原则混合料
沥青贯入式、沥青 表处治和沥青碎石
密实原则混合料
按嵌挤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主要是以矿料 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主,以沥青结合料的粘结 力为辅形成的,如SMA
按密实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主要是以沥青与矿料之间 的粘结力为主,矿料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辅。
在这种多级分散体系中,因以沥青胶浆为基础,因此沥青 胶浆的组成结构决定了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变形能力。
h
21
沥青混合料中的多级分散体系
一级二相体 二级二相体 三级二相体
粗分散体系:粗集料+沥青砂浆 细分散体系:细集料+沥青胶浆 微分散体系:矿粉+沥青结合料
分散相 分散介质
h
22
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代表:排水式沥青磨耗层混合料OGFC,排水式沥 青稳定碎石基层ATPB。 ④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特点:采用间断级配,即矿料级配组成中缺少一个 或几个档次而形成的级配,粗集料和填料含量较多, 中间集料含量较少。
代表:沥青玛蹄脂SMA。
h
14
(2)按矿料的最大粒径划分
集料最大粒径:指筛分试验中,通过百分率为100 %的最小标准筛孔尺寸,如DAC-16,其最大粒径为 19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