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描述-断层
精细油藏描述规范讲解
3 工作流程以油田钻井资料、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井点地层精细对照、井断点的落实及地震精细解释,建立三维构造精细模型;通过储层精细划分、井点夹层描述、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及取心井资料研究,建立三维储层精细模型 (包括沉积相模型);开展模型合理粗化方法研究,把精细地质模型不失真的输入到数值摹拟软件,并通过快速历史拟合,对模型进行验证,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完善地质模型。
最终实现油藏的高精度拟合,并把数值摹拟成果输出,进行各种剩余油指标的定量计算、统计分析,寻找剩余油潜力,结合油田开辟状况分析及开辟效果评价,制定合理、高效的油田开辟调整及挖潜方案。
同时实现油藏地质模型和数值摹拟模型的资源共享,初步建立“数字油藏”。
油藏描述工作流程见图1:图1 精细油藏描述工作流程4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4.1 基础地质资料4.1.1 地震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
4.1.2 钻井资料:工区内所有的探井、开辟井、取心井,包括井别、井位坐标、补心高、补心海拔、完钻井深、完钻层位、靶点坐标等信息。
4.1.3 测井资料:用于地层对照划分的常规测井曲线及相应的测井曲线数字带,特殊测井(核磁测井、成像测井等)曲线及数字带。
4.1.4 井斜资料:包括斜井、侧钻井、水平井的数字化井轨迹数据。
4.2 开辟动态资料4.2.1 开辟数据:油田、开辟单元及单井的开辟数据,包括油水井月数据、油田开辟月综合数据;井史资料(射孔、封堵、措施等数据)。
4.2.2 动态监测资料:包括动静液面、压力、试井、产液、吸水剖面,C/O 测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等监测资料。
4.3 开辟实验资料4.3.1 取心井资料:常规岩心分析、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 衍射黏土矿物分析、X 衍射全岩矿物分析、润湿性、敏感性、毛管压力、相对渗透率曲线等资料。
4.3.2 高压物性资料:包括油、气、水的高压物性数据(溶解油气比、地下原油密度、粘度、原油体积系数、压缩系数、天然气组份、体积系数等)。
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
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六、掌握常用的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
1.油田勘探开发过程:(1)区域勘探(预探):在一个地区(盆地或坳陷)开展的油气勘探工作。
(2)工业勘探(详探):在区域勘探所选择的有利含油构造上进行的钻探工作。
(3)全面开采2.油藏(Oil Reservior):指油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3.油气藏分类:(1)构造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构造运动而使地层变形(褶曲)或变位(断层)所形成的圈闭中。
(2)地层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地层超覆或不整合覆盖而形成的圈闭中。
(3)岩性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沉积条件的改变导致储集层岩性发生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岩性尖灭和砂岩透镜体圈闭中。
4.油田地质储量:N=100Ah?1?S wiρ0/B oi5.气田地质储量:G=0.01Ah?S gi/B gi6.油气储量:探明储量、控制储量、预测储量7.油藏驱动方式(Flooding Type):(1)弹性驱动(Elastic Drive):在油藏无边水或底水,又无气顶,且原始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下降,依靠油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能驱动的方式。
(2)溶解气驱(Solution Gas Drive):在弹性驱动阶段,当油层压力下降至低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进一步降低,原来处于溶解状态的气体将分离出来,气泡的膨胀能将原油驱向井底。
(3)水压驱动(Water Drive):当油藏与外部的水体相连通时,油藏开采后由于压力下降,使周围水体中的水流入油藏进行补给。
(4)气压驱动(Elastic Drive):气压驱动的油藏存在一个较大的气顶为前提,在开采过程中,从油藏中采出的油量由气顶中气体的膨胀而得到补给。
(5)重力驱动(Gravity Drive):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原油驱向井底的驱油方式。
8.划分开发层系:把特征相近的油(气)层组合在一起,用单独的一套生产井网进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规划,动态研究和调整。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也称储集层描述,源自英文Reservoir Description。
油藏描述是一项油气田综合研究与评价的技术体系。
它以地质学、构造学、沉积学、地震地层学以及油层物理学、渗流力学、数学地质学等相关学科为理论指导,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试油、试采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油藏储层和流体的各种特征参数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建立三维油藏地质模型,为制定和优化开发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油藏描述是研究油藏储层和流体的各种参数在三维空间中的特征及分布状态的技术体系。
对油藏描述概念进行理解:①要以与研究油藏地质有关学科的最新理论为基础②要以计算机及自动成图技术为手段,这是与传统油藏研究的主要区别③综合运用地质、物探、测井、试油试采等各项资料油藏描述发展历程 1.以测井为主体的油藏描述(1970-1980)。
油藏描述技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由斯仑贝谢公司最早提出。
它是以测井服务为目的,以“油藏描述讲座”形式向世界各地推出油藏描述技术服务。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在文献出现“油藏描述”。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关键井研究;②测井资料归一化;③渗透率分析;④参数集总与绘图。
2.多学科协同油藏描述(1980-1990)。
1985年将三维地震资料及VSP(垂直地震)资料引入油藏描述的测井井间相关研究中。
斯伦贝谢公司油藏描述强调以测井为主体的模式化的技术,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及最终的储层三维模型。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地质油藏描述技术;②测井油藏描述技术;③地震油藏描述技术;④油藏工程油藏描述技术。
3.多学科一体化描述(1990年-)。
单一学科技术发展虽然进步很大,但各自都存在不利的方面,因而在1990年以来逐步向多学科一体化描述发展,提倡地质、物探、测井研究人员与油藏工程师协同工作,发展边缘科学及计算机的“地学平台”,以多种应用数学方法贯穿研究始终,应用地质、物探、测井、测试等多学科相关信息,以数据库为支柱,以计算机为手段,由复合型研究人员对油藏进行四维定量化研究并给以可视化描述、表征及预测的技术。
最新6油藏特征研究613
DC
A
C B A
※ 值得注意:
① 正确判断地层重复
--倒转背斜与断层造成的地层重复差别:
新 老 新
倒转背斜引起的井下地层重复
新 老 新 老
② 正确区分断层、不整合所造成地层缺失的差异
● 不整合
(地层超覆)
缺失层段之下出现比正常剖面更老地层--不 整合面上下找不到相对应的同一套地层;不 整合具有区域性、角砾岩、风化壳等
2. 圈闭形成和油气藏保存的必要条件 是断层圈闭形成的主要遮挡条件。在油气藏形成以后的长
时期保存的过程中,断层具有主要的决定的作用。世界上有 许多油气藏就是由于断层的封闭性不好或在油气藏形成以后 出现断层复活,导致已形成的油气藏遭受破坏。
(三)油藏断层的研究方法
解地 释震
(1)同相轴产状变化。 (2)反射层发生错断位移。 (3)有异常波出现。(断层常有绕射波等异常波出现)
在渗透性很差或致密岩层中,突然产生泥浆漏失现象--
可能钻遇断层。
3、近距离内标准层的标高相差悬殊 相邻两口井虽然未钻遇断层,但发现标准层的标高相
差悬殊→预示该两口井之间可能存在未钻遇断层。
断层引起标准层标高相差悬殊示意图
注意:
构造产状的剧变 单斜或背斜一翼的挠曲
相邻井标准层标高相差悬殊
1
2
此时,判断时必须参考地震资科和区域地质构造特征等
一、研究油气田地下断层的实际意义
断层在油气田地下构造中普遍存在。 ① 根据断层研究的结果作出断层图件,指导新井的布井 工作,减少开发井落空的可能性。
② 计算油气田的油气储量时,断层图可帮助准确地确定含 油气面积。正断层切割油气层→含油气面积内出现不含油气 的空白带;逆断层切割油气层→含油气面积内部分重叠。
油藏描述
两项措施:新井精细挖潜 、老井综合治理 (主要措施:补孔改层 挖掘层间剩余油、 堵水调剖 挖掘油层内部生产潜力、注采调配 改善水驱效果、压裂酸化 改善低渗透油 田开发效果)
一个提高:对开发效果进行预测并经济评价。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根据挖潜措施和 方案进行数值模拟预测,预测出增加的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的提高程度,并进行经济评 价。根据开发效果预测和经济评价结果,确定可实施的措施和方案。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本程序、技术和方法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本程序是:建立地层、构造、储层、流体、油藏五个模型,应用地 质综合分析、水淹层测井解释、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综合分析四项技术,搞 清剩余油在层间、层内、平面三个分布,提出新井精细挖潜和老井综合治理两项措施, 做好开发效果预测及经济评价,达到提高采收率、提高经济可采储量。
三、储层地质模型
(1)储层地质模型及分级 (2)沉积相的分尺度描述 (3)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分尺度描述 (4)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 (5)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 四、流体模型
•描述内容 •描述方法 五、油藏地质模型及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 •油藏地质模型 •油藏评价
油藏描述
----Reservoir Description
亮点、暗点、平点、.AVO油气检测层、.间速度差DIVA分析、道 积分技术在烃检测中的应用、FUZZY综合判别在油气预测中应用
(四) 、 4D地震技术
(五) 、裂缝地震检测技术
第二讲:油藏描述的基本内容
一、地层格架模型 1、地层划分对比的分级 油藏描述的首要工作是进行油藏地层格架描述。通过这项 工作,建立油藏的各级地层格架,明确油藏描述的各级尺度。 在正确的尺度下,描述油藏的各部分,最终建立正确的油藏 地质模型。 根据划分对比的规模可以分为: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油田 地层划分对比及油藏地层划分对比。 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是在含油气盆地范围内的对比,一般是 “组”的规模对比;油田地层划分对比一般是在含油气洼陷 内的对比,一般是“段”的规模对比;油藏地层划分对比则 是在一个具体的油藏范围内的对比,一般是“砂层组或小层” 规模的划分对比。 地层划分对比一般是在高层次划分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的, 即:高级别的划分对比控制低级别的地层划分对比。由此可 见,要想做好油藏地层划分对比(小层划分对比),就要做 好盆地级及油田级的地层划分对比。
油藏构造描述
表1 钻井基本数据表
返回
表2 原始井斜数据表
序井 斜 号深 度
(( 米度 )分
)
方 水 序井
位 平 号深
角距
(
((
米
度米
)
分)
)
斜方水序井斜方水序井斜方水
度位平号深度位平号深度位平
(角距
((角距
((角距
度((
米度((
米度((
分度米
)分度米
)分度米
)分)
)分)
)分)
)
)
)
返回
井斜水平投影图
标准井位图
准备工作 地层对比
编制标准井位 底图
建立该区标准 柱状剖面图
过井地震 剖面解释
构造发育 剖面分析 断面图分析
地震剖面 水平切片
油气藏剖面图 组合断层
平面断层组合
勾绘构造 等高线
构造图
分析地层关系 油、气、水关系
把断点数据标在 井点上分析 断点组合
把标准层数据 标在井点上, 分析构造形态
以钻井资料为主的构造研究工作流程图
之四
构造描述的工作步骤(2)
1. 对 比 的 目 的:更好地认识构造形态
地
2. 地层对比的依据:区域地层研究为基础
层
测井、录井资料为主
参考测试、试采等
对
3. 地层对比的方法:建立标准柱状剖面
比
寻找对比标准层
进行层组对比
确定断层及不整合
之四
编 绘 构 造 剖 面 图
构造描述的工作步骤(3)
1. 选择剖面要求 纵 剖 面 图:沿构造长轴方向 横 剖 面 图:通过每个构造高点 其它剖面图:控制各级断层
油藏描述-断层
(2)注采连通判断
6. 开发过程 中的断层封闭 性
依据断层附近油水井 的生产动态资料,可以准 确地判断该断层的封闭性
第二节 四、断层的封闭性
油藏断层研究
声波用于识别断层封闭性的原理 1 开启断层的破碎带地层密度降低,孔隙 度增大,声波传播的速度减小,声波时差增大 。 2 封闭断层的破碎带地层密度大,孔隙度 小,声波传播的速度高,声波时差减小。
油藏断层研究
四、井下断层的识别
开 启
封 闭
7.断层两盘的声波测井信息
第二节 五、地应力研究
油藏断层研究
(1)成藏期构造应力场 概念:指油气藏在形成时期正在活动或演化的构造应 力场。 意义:有利于正确揭示油气藏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 高产富集控制因素,同时对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以 及油田施工设计,都有重要的意义。 方法:应力场有限元模拟 将作为研究对象的连续体简化为由有限个单元组成 的离散化模型,再用计算机对离散化模型求数值解。
透性岩层相接触,通常认为是
第二节 四、断层的封闭性
4.钻井过程 中的显示 5.断层活动时期 与油气聚集期的 关系
油藏断层研究
在正常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漏 失、井涌及油气显示等现象,以 一般认为,在油气聚集期已 经停止活动的断层具封闭性, 及岩心有断层角砾岩,岩屑中存 ( 1)压力判断 在主要油气聚集期之后产生并 在次生方解石,石英含量增高, 继续活动的断层,多为油气运 依据断层两侧油水井的 钻时减少等现象,这将预示钻遇 移的通道,具纵向开启性。许 压力反映来判断断层的封 的断层多为开启性的,否则为封 多次生浅层油气藏就是沿断层 闭性 闭性断层。 向上进行二次运移的结果。
油藏断层研究
5.折算压力和油水 界面的差异
断层造成折算压力差示意图
《油藏描述断层》课件
实践应用
油田勘探
掌握断层地位和性质可预测 油藏结构和剩余油气分布。
油田开发
依据断层信息确定开采方案, 确保优化油藏开采效率。
油藏管理
实施油藏管理战略,维护生 产增长,确保稳定安全的资 源供应。
总结
1 重要性
掌握油藏描述断层的方法、应用和特点,对于精确预测油藏的生产潜力具有至关重要的 意义。
2 方法和应用
《油藏描述断层》PPT课 件
本课程介绍油田开发中的关键概念:油藏描述断层。掌握这一概念将有助于 开发高产油井。
什么是油藏描述断层?
1 定义
油藏描述断层是指在油藏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断层,如何描述这些断层在油藏开采中具有 重要作用。
2 关键词
断层、描述、油藏、开采
3 示例
经过沉积作用和构造变形,地下的沉积岩层被挤压变形,形成了断裂带,油藏描述断层 则是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为什么需要了解油藏描述断层?
开采效率
掌握油藏结构的断层情况,将有助于优化开采效率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技术限制
油田勘探和开采技术的复杂性意味着了解断层对油藏的影响至关重要。
风险规避
忽视断层可能导致偏差,增加钻井风险、减缓产量和提高风险。
油藏结构
描述油藏结构的方法
通过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测井在内 的多种技术来描述。
通常断层是油藏的一个边界,会影响地下气体/油的方向和移动。
油藏描述断层
油藏描述方法
需要通过测井、地震和岩心等资料对断层进行分析和理解。
特点和分类
油藏的描述断层可以依据形态、尺寸、位置等特征进行分类,每种类型的断层描述会影响油 藏的生产。
常见案例分析
描述断层有助于预测油藏的生产,最终实现开采高产油井的目标。
geoteric 断层提取
geoteric 断层提取
GeoTeric地质油藏描述软件中的断层与裂缝分布特征描述工具,可以对各种空间尺度的断层与裂缝带进行提取和描述。
该工具的技术基础是其首创的地震像素断层成像技术,是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与三维图像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提升了断层与裂缝信息提取的效率和质量,缩短了地震解释所需的时间。
提取断层分布后,用户可以据此计算断层属性,例如断层趋势属性和断层密度属性等,用于断层破碎带研究和断层连通性研究等后续工作。
这些功能可以为油田勘探和开发提供坚实的决策基础,帮助建立更为精确的地质模型。
GeoTeric是一款对处理器及图形处理要求极高的软件,用户在使用时可以采用多GPU 技术以提高其可视化和复杂运算中的扩展性,从而提高地震跟踪特性的实时计算能力,以及复杂地区的视觉分析能力。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概论1、油藏描述概念油藏描述源自英文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一词。
早在1979年,斯仑贝谢公司就已针对油藏描述这一课题设计出了一些软件。
油藏描述,简言之,就是对油藏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
它是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和试油试采等信息,最大限度地运用计算机手段,对油藏进行定性、定量描述和评价的一项综合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其任务在于阐述油藏的构造面貌、沉积相和微相的类型和展布,储集体的几何形态和大小、储层参数分布和非均质性及其微观特征、油藏内流体性质和分布,乃至建立油藏地质模型、计算石油储量和进行油藏综合评价。
为实现上述任务,应最大限度地使用计算机手段,并自动绘制反映油藏特征的各种图件,充分揭示它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规律,为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合理选择开发方案,改善开发效果,提高石油采收率提供从分可靠的依据。
2、油藏描述技术发展史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斯仑贝谢公司首先研究了油藏描述软件系统,并在阿尔及利亚等地区进行了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其他的许多石油公司、软件公司,也先后开展了油藏描述技术软件系统的研究。
80年代初,油藏描述的基本方法是以测井资料为主,对关键井测试分行、油田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处理。
油田参数转化、单井综合测井评价、参数集总、计算网格值与作图、单井动态模拟及其成果质量控制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①强调研究测井与地质资料在深度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②综合常规测井、地层倾角与地震、地质资料,准确的描述油藏构造及其储集层的几何形态;③全油藏测井资料数据的标准化,将各种非地层因素和误差的影响减到最小程度;④用最新技术从测井资料中提取反映地质特征的大量有效信息,对非井剖面做测井相分析,用岩心资料鉴别测井相的岩相类型;⑤选择合适于全油田的测井解释模型、解释方法和解释参数,用岩心资料检验测井数字处理的储层参数的有效性;⑥用测井、岩心和生产测试资料建立油田转换关系,计算渗透率和评价测井项目不全的井,用生产测试资料检验单井动态模拟的效果;⑦用最新的计算机绘图技术,绘制各种等值图、栅栏图,详细描述油气藏,广泛采用数据库技术。
第4章 油藏构造描述
油藏构造描述
第一节
构 造
油藏构造描述的首要任务:对构造形态的描述 建立起目的层三维空间形态的概念。
研究方法:
已投入开发有较多钻井资料的油田:以钻井资
料为主参考地震资料的研究方法;
钻井资料较少的详探开发准备区:以三维地震 资料为主结合钻井资料的研究方法。
收集研究工作 所需全部资料 了解区域地层 发育状况
断裂系统。
(5)主断层应编绘断层面图,落实断层的可靠性。 (6)完成断层组合后,在平面图上划上断层线并标
明其性质。
对二、三级断层及断距较大、断层面较缓的断层,在图上要表 示断缺带(复掩带)的宽度。正断层上盘用粗实线,下盘用细实线,
并标明断层的掉向;逆断层:上盘用粗实线,下盘用细虚线。
4.编绘断层面图
图基础上分析各含
油气层组的油、气、 水分布关系,进一
步确定断层组合和
构造形态。
1.选择剖面位置 选择剖面位置的原则:根据研究要求和构造复杂程度而定:
(1)对于较简单的构造,一般选择通过构造高点的两条相
互垂直的剖面。 (2)对于较复杂的构造应多选些剖面,剖面数要根据构造
复杂程度及研究者的需要确定,所选剖面要尽量垂直主断层和
准备工作 地层对比
编制标准井位底 图 建立标准柱状全 剖面
过井地震剖面 解释 构造发育剖面 分析 断面图分析 地震剖面水平 切片
油藏剖面图 组合断层
分析地层关系 油、汽、水、 关系 把断点数据标在 井点上分析断点 组合
把标准层数据标 在井点上,分析 构造形态
平面断层组合
勾绘构造等高 线 构造图
以钻井资料为主的构造研究工作流程图
绘断裂系统图
勾绘构造等值 线 构造图
油藏描述 总结
1.油藏描述定义、目的、特色
油藏描述是指一个油(气)藏发现后,对其地质特征进行全面的综合描述。
A.油藏描述是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试油及试采等信息,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手段,对油(气)藏特征及属性等进行定性、定量的描述。
B.油藏描述的目的及任务:建立油田开发所需的油藏地质模型,最后计算储量,优化开发
方案和油藏管理,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和钻井成功率
C.油藏描述的特色:以综合性、定量化、可视化为特色,广泛使用计算机,并自动绘制反映油藏特征的各种图件,充分展示油藏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规律。
2.地层对比方法( 岩石、生物、层序、切片、等高 ),断层的判断
A、岩石地层学方法
a.岩性法
b.沉积旋回法
c.标志层法
d.重矿物法
2、生物地层学方法
3、地球物理学方法
3.构造研究(断层在同向轴的反应,构造图的绘制)
4.储层研究(1.连通性影响因素;沉积环境《浊流、河流下切、成岩、蚀流》)
判断连通方法;井间干扰法、油气性质、注水分析、示踪剂、地球化学信息
2.储层分布描述:厚度变化,连续性及它的分布,判别有利储层区域
5裂缝描述
6.裂缝预测方法( 构造曲率预测地震方法“蚂蚁追踪”测井方法: 双侧向岩心描述:梅花图)。
油藏描述概念总结
一 名词解释1.储层表征(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定量地确定储层的性质、识别地质信息及空间变化的过程。
2.油藏地质模型是将油藏各种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及分布定量表述出来的地质模型。
是油气藏类型、几何形态、规模、油藏内部结构、储层参数及流体分布的高度概括。
3.储层静态模型 针对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的一个(或)一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
4.储层参数分布模型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在三维空间变化和分布的表征模型。
5.确定性建模 确定性建模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即试图从已知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如井点出发,推测出点间确定的、唯一的、真实的储层参数。
6.胶结率 胶结率= 从上式可以看出,胶结率反映了胶结作用降低砂体原始孔隙体积的百分数,亦即反映了胶结作用的强度。
7.油层组 油层组为岩性、电性和物性、地震反射结构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砂层组的组合,是一相对的“不等时同亚相”沉积复合体。
8. 储能参数 储能参数(h e 、φ、S o )1.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Reservoir Description ),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用地质、地震、测井及计算机手段,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油藏在三度空间特征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体系。
2.储层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是比静态模型精度更高的储层地质模型,它具有对控制点间及以外地区的储层参数能作一定精度的内插和外推预测的功能。
3.有效厚度夹层 是指在工业油流的储层中达不到有效厚度标准的各类岩层。
4.流体单元模型 流体单元模型是由许多流动单元块体(指根据影响流体在岩石中流动的地质参数在储层中进一步划分的纵横向连续的储集带,在该带中,影响流体流动的地质参数在各处都相似,并且岩层特点在各处也相似)镶嵌组合而成的模型,属于离散模型的范畴。
5.随机建模 是指以已知的信息为基础,以随机函数为理论,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一组等概率储层模型的方法。
油藏地质学第4章油藏描述资料
㈤岩心录井资料应用
1. 考察古生物特征; 2. 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 3. 研究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的关系,以及与电性的关系 4. 掌握生油特征及其他地化特征; 5. 观察岩性、沉积结构与构造、判断沉积环境; 6. 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倾角、接触关系、断层位置等; 7. 检查开发效果,了解开发中所必须的资料数据。
四、油藏描述资料
基础前提:各种资料齐全准确 1.直接资料:岩心、岩屑录井资料、分析鉴定数据 2.间接资料:物探、测井、试油、试采 归纳起来包括:钻井地质资料
物探资料 测井资料 试油试采资料 动态资料
§1 钻井地质资料
地质录井的主要项目有:岩心录井、岩屑录井、钻时录井、钻 井液录井、气测录井。 一、岩屑录井资料
气测录井方式有两种:随钻气测与循环气测 应用:记录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
及时发现油气, 预报井喷。
§2 物探资料
一 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
㈠概念
地震勘探(Seismic Exploration):就是人工手段激发地震 波,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情况,以查明地下地质 构造,寻找油气藏的技术方法。
㈣ 油气水分布及性质 1. 油气水分布 2. 油气水界面与过渡带 3. 流体分布的控制因素 4. 流体性质
㈤ 地层压力、温度系统
㈥ 渗滤物理特征
1. 润湿性 2. 相对渗透率 3.毛细管力 4. 水驱油效率 5. 敏感性研究
㈦ 驱动能量和驱动类型
1.天然水头能量 2. 边、底水能量 3.弹性能量 4.气顶能量 5.溶解气能量 6. 重力能量
油藏描述 第三章 油藏构造描述
特征,按照不同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模式精细划分对比每口
井不同级序地层单元界限。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的结果合 理与否既可用各地层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沉积模式的一
致性来判断,也可用测试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来检验。
三、编绘构造剖面图 1.剖面数量及位置确定 (1)沿构造长轴方向作纵剖面图1张;
(2)通过每个构造高点必须有横剖面图1张;
第一节 第二节
油藏构造描述的主要内容 油藏构造描述流程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油藏构造描述程序
裂缝描述 地应力研究
第一节
油藏构造描述的主要内容
1.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2.编绘反映构造形态的图件 (1) 绘制构造剖面图、构造图等图件; (2) 建立构造总体几何形态的三维数据体。 3.构造特征描述 (1) 构造位置及其与周边构造的关系; (2) 构造高点的位置及特点; (3) 构造范围及构造幅度; 4.断裂体系描述 (1) 构造内部断层的描述; (2) 裂缝描述; 5.地应力分析 6.构造演化分析
1.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1) 地震资料; (2) 钻井资料; (3) 测井资料; (4) 动态测试资料
2.编绘反映构造形态的图件
(1) 绘制构造剖面图、构造图及其它图件; (2) 建立构造总体几何形态的三维数据体。
3.构造特征描述
(1) 构造位置及其与周边构造的关系; (2) 构造高点的位置及特点;
加,直到全部地层的沉积厚度。有条件时应对各层厚度作压实
校正。
表4各沉积期厚度数据表 ┌───┬───┬─┬─┬─┬─┬─┬─┬─┬─┬─┬─┬─┐ │井 号 │ 层位│T1│T2│T3│J1│J2│J3│K1│K2│E │N │Q │ │ │ │下 │中 │ 上│ 下│ 中│ 上│ 下│ 上│ 古│ 新│ 第│ │ │ │三 │三 │ 三│ 侏│ 侏│ 侏│ 白│ 白│ 近│ 近│ 四│ │ │厚度 │ 叠 │叠 │ 叠│ 罗│ 罗│ 罗│ 垩│ 垩│ │ │ │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 │ │厚 度 │ │ │ │ │ │ │ │ │ │ │ │ │ ├───┼─┼─┼─┼─┼─┼─┼─┼─┼─┼─┼─┤ │ │累 计 │ │ │ │ │ │ │ │ │ │ │ │ └───┴───┴─┴─┴─┴─┴─┴─┴─┴─┴─┴─┴─┘
油藏描述与数值模拟概述及应用
LOGO
油藏数值模拟的主要内容 油藏数值模拟的主要内容
1 2 3 4
建立地 质模型
建立数 学模型
建立数 值模型
建立计 算机模 型模型
LOGO
1
PETREL地质建模 2 3 4 SCHEDULE生产制度建模 OFFICE数值模拟 OFFICE历史拟和简介
LOGO
PETREL地质建模 地质建模
井口坐标( 井口坐标(wellhead) )
LOGO
PETREL地质建模 地质建模
建模完成后需输出模型结果, 建模完成后需输出模型结果,以供数值模拟软件 Eclipse使用,所需输出的模型数据有: 使用, 使用 所需输出的模型数据有: 储层结构及属性模型—GRDECL 储层结构及属性模型 井轨迹数据—————ECLIPSE well connection 井轨迹数据 断层数据——————ECLIPSE fault data 断层数据
2.
井斜数据( 井斜数据(welldepth) : )
a. b. a. b.
3. 测井解释结果(welllog): 测井解释结果( ):
4. 分层数据(welltop): 分层数据( ):
由开发数据库(daa05)获得(涉及软件Visual Foxpro); 获得(涉及软件 由开发数据库 获得 );
井斜数据( 井斜数据(welldepth) )
测井解释结果( 测井解释结果(welllog) )
地质建模 基础数据
分层数据( 分层数据(welltop) )
断层数据点( 断层数据点(faultpoint) )
LOGO
PETREL地质建模
菜单条
显示窗口
进程表
资源管理器
LOGO
油藏描述整理
油藏描述整理油藏描述:就是综合利⽤⼀切能够反映地下油⽓藏⾮均质、动态演化特性的资料和信息,运⽤所有可⾏和有效的⽅法技术和⼿段,研究油⽓藏的构造⾯貌、储集体形态、储集体性能、储集体宏观微观空间分布、流体性质及演化、剩余油形成与分布,揭⽰油⽓藏各种特征在开发过程中的动态演化及油⽓⽔在地下储集体中的运动规律,阐明开发过程中油⽓藏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和演化机理,建⽴储集体宏观、微观、渗流参数的动态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预测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为油⽓藏管理提供科学保障。
该项技术不仅最⼤限度地发挥了各种资料的作⽤,充分发挥各种技术⼿段的先进性,为预测油⽓藏的产能、计算油⽓储量提供依据,⽽且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提⾼油⽓采收率提供决策依据。
1.地层对⽐:根据不同的层组划分和对⽐标志产⽣了不同的地层划分对⽐⽅法。
1)岩⽯学⽅法以岩⽯或岩性特征作为地层划分对⽐标志的⼀系列⽅法,其划分单元为岩⽯地层单元。
(要点:沉积环境及成岩作⽤,寻找相标志。
例如,砂泥岩的颜⾊、成分、结构、沉积构造、胶结类型等及⽕⼭灰层、鲡粒层、煤层、蒸发岩层等部分特殊的岩层。
)陆相碎屑岩储层划分与对⽐模式——需要地层精细划分与对⽐原则。
陆相碎屑岩地层精细划分与对⽐应遵循粗细结合、等时对⽐的原则。
粗细结合:就是在地层划分与对⽐时⾸先将⼤级别的层系划分清楚并准确对⽐,识别区分出标准层并详细研究标准层的垂向分布和横向展布,在⼤层系及标准层控制下进⼀步划分和对⽐砂层组、时间单元及韵律层。
等时对⽐:就是从成因⾓度研究和分析地层的空间分布,寻找等时界⾯并通过等时界⾯研究地层单元的对应关系和空间分布。
模式:在标准层控制下建⽴地层对⽐模式有助于陆相碎屑岩地层精细刘⼀⽐,⽬前在地层对⽐中经常使⽤的模式主要有等⾼程对⽐模式、叠置砂体对⽐模式、相变对⽐模式等。
2.油藏构造:3.储集体沉积相:相标志单井连井平⾯4.地质建模⽬前的建模⽅法主要表现在两个⽅⾯: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前者是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后者是对未知区应⽤随机模拟的⽅法,给出多种可能的、等概率的预测结果。
油藏描述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概述一、油藏描述的概念油藏描述也称储集层描述,油藏描述是一项油气田综合研究与评价的技术体系。
它以地质学、构造学、沉积学、地震地层学以及油层物理学、渗流力学、数学地质学等相关学科为理论指导,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试油、试采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油藏储层和流体的各种特征参数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建立三维油藏地质模型,为制定和优化开发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油藏描述是研究油藏储层和流体的各种参数在三维空间中的特征及分布状态的技术体系。
二.三.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主要有四大类:地震、岩心、测井和测试资料。
它们从各个侧面反映油藏特征,各有优势和不足,通过取长补短,互相补充,互相印证,最后熔合成一体,实现油藏描述的目的。
1.岩心资料(1)岩心是进行油藏描述必不可少的最基础的资料。
--岩心是认识油藏,特别是储层,最直接的地质信息,它是评价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最直接的第一性资料,也是进行沉积史、成岩史、孔隙演化史研究必具的物质基础,是校正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的客观依据。
(3)岩心观察描述--目的:取得感性认识,补充井场录井的不足。
(4)岩心分析鉴定2.测井资料-- 测井是现阶段油藏描述所依赖的最基本的手段。
测井资料的优缺点:★优点:①纵向分辨率高;②通过岩心刻度建立解释模型和图版,可以在允许精度范围内取得必要的油藏地质参数;③费用较少,每口井都可进行测井。
★缺点:探测范围小,只能获取井筒周围的地层信息。
★解决探测范围小方法:通过与地震资料结合。
全井段测井系列——标准测井(1)全井段测井系列是指全井段必须进行的测井内容。
主要用于大层段判别岩性组合和地层层序,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油田通称标准测井。
(2)标准测井目前国内通用的包括:自然电位 / 自然伽马测井;梯度电极电阻率测井(1m或2.5m电极距);声波时差测井。
(3)标准测井曲线成图一般采用1:500深度比例尺。
储层段测井系列——组合测井(1)为满足储层各种地质参数的定性定量解释,储层段测井系列一般内容较多,油田通称组合测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五、地应力研究
(2)现今应力场研究 意义: 揭示研究区现今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其与油气分布的
关系,为油井压裂施工和油气井合理布局提供重要依据 。
方法: ①声发射法; ②钻孔崩落法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五、地应力研究
①声发射法 原理:基于声发射活动中的凯瑟效应。 声发射——指材料内部储存的应变能快速释放所产
依据断层附近油水井 的生产动态资料,可以准 确地判断该断层的封闭性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四、断层的封闭性
声波用于识别断层封闭性的原理 1 开启断层的破碎带地层密度降低,孔隙
度增大,声波传播的速度减小,声波时差增大 。
2 封闭断层的破碎带地层密度大,孔隙度 小,声波传播的速度高,声波时差减小。
四、井下断层的识别
是断陷内影响二级构造带形成与发育的主
为向往断继与干致占距承落二四断,油可性差级级层延田达断在断断,伸断数层1层层走长0层千。类0是向达总m米活似油与1以数0,动,田凹上的k延时多m上陷,8伸间以与0分内延%长长上凹布主以伸度,,陷较要上长达往落或多构,度数往差凹的造落数十贯达陷断走差千千穿数内层向小米米于百的,基,,,一米构往本一走。一 个造般构走在造向2旋一0-回5致0的。m始,是终延划。伸分它长断一度块般1区-2是的k凹m重,陷要主或依要盆据延地。伸的 边方界向仍以平行凹陷内构造走向为主。四级断
断点组合的原则 1 各井钻遇的同一断层的断点,其断点的性质应该一致
,断层面产状和铅直断距应大体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2 组合起来的断层,同一盘的地层厚度不能出现突然变
化。 3 断点附近的地层界线,其升降幅度与铅直断距要基本
符合,各井钻遇的断缺层位应大体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4 断层两盘的地层产状要符合构造变化的总趋势(如
油藏描述
Revervior Description
西南石油大学资环院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概述
一、研究意义 1、构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
二、断层的类型正断层上盘下降逆断层上盘上升
平移断层
水平错动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一.油藏断层分级
一级 断层 二级断层 三级断层 四级断层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三、井下断层的识别
4.石油性质的变异
断层引起石油性质变异示意图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三、井下断层的识别
5.折算压力和油水 界面的差异
断层造成折算压力差示意图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三、井下断层的识别
5.断层在地层倾斜测井矢量图上的特征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三、井下断层的识别
层主要控制油田内部的油水关系,是划分断 块的主要依据。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三、井下断层的识别
1.地层的重复与缺 失
这可能是存在断 层的表现。当地层 倾角小于断层面倾 角的情况下,钻遇 正断层出现地层缺 失,钻遇逆断层地 层重复。反之相反 。
断点的确定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三、井下断层的识别
1.地层的重复与缺
牵引)。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四、断层的封闭性
1.断面两侧的 岩性条件
2.断层的力 学性质
3.断层两盘的 流体性质及分 布差异
断层两侧若为渗透性与非渗
透性岩张层性相断接裂触易,通于常形认成为开是启 性封断闭性层的,。而但压也扭要注性意断,裂在容断易 形层 存成的在不较封同大闭位变性置化断,的层。其封。闭但差随异着是埋 深的增加,张性断裂的封闭 性油也-会水发界生面变高化度;的长差期异处,于 沉寂状态下的断距较小的断 是层断,层一封般闭多的是重封要闭标性志的。
生的弹性波。 凯瑟效应——指材料在经过一次或多次加载—卸载
过程后,若再对其加载后,只要未达到以前所承受的的 最大应力值,则没有或很少有声发射现象,而一旦超过 先前最大应力值,则将有显著的声发射活动。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五、地应力研究
声发射法仅 能测定最大主 应力值,而不 能确定主应力 方向
声发射累积数与压应力响应曲线图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四、断层的封闭性
4.钻井过程 中的显示
5.断层活动时期 与油气聚集期的 关系
6. 开发过程 中的断层封闭 性
在正常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漏
失、一井般涌认及为油,气在显油示气等聚现集象期,已以
及 在(经 在岩 次停 主1心 生)止 要有 方压活 油断 解动 气力层 石的 聚判角 ,断 集砾 石断层 期岩英具之,含封后岩量闭产屑增性生中高,并存, 钻继时续依减活据少动等断的现层断象两层,,侧这多油将为预水油示井气钻的运遇 的压闭移 多 向断次 上的力性层生 进通反多浅 行道为映闭层 二,开来性油 次具启判断气 运纵性层向藏 移断的。就的开断,是结启否层沿果性则的断。。为封层许封 (2)注采连通判断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五、地应力研究
②钻孔崩落法 力学分析:当应力达到岩石的抗压强度时,就产
生井壁崩落,崩落形成的椭圆长轴方向与最小主应力 平行。
方位确定: A.利用四臂倾角测井测量钻孔崩落的方位及孔径
大小,就可以确定最大和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 B.通过成像测井确定钻孔崩落的方位,即为最小
主应力方向。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五、地应力研究
③井壁压裂法 A.平行于井轴纵向延伸
,成对出现两条黑色条带; B.成180度对称分布; C.压裂缝可以切割井壁
的地质事件,但不可能出现 它被切割的特征。
方位确定: 压裂缝的走向就是最大
水平主应力的方向
开
封
启
闭
7.断层两盘的声波测井信息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五、地应力研究
(1)成藏期构造应力场 概念:指油气藏在形成时期正在活动或演化的构造应
力场。 意义:有利于正确揭示油气藏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
高产富集控制因素,同时对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以 及油田施工设计,都有重要的意义。
方法:应力场有限元模拟 将作为研究对象的连续体简化为由有限个单元组成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井
眼
井
崩
眼
落
崩
落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五、地应力研究
③井壁压裂法 A.平行于井轴纵向延伸
,成对出现两条黑色条带; B.成180度对称分布; C.压裂缝可以切割井壁
的地质事件,但不可能出现 它被切割的特征。
方位确定: 压裂缝的走向就是最大
水平主应力的方向
思考题
1.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表现特征? 2.如何判断断层的封闭性? 3.如何应用钻孔崩落法确定主应力方位?
失
A
这可能是存在断
层的表现。当地层
倾角小于断层面倾
角的情况下,钻遇
正断层出现地层缺
失,钻遇逆断层地
层重复。反之相反
。
逆断层
B
A B
正断层
第二节 油藏断层研究 三、井下断层的识别
2.短距离内同层厚 度突变
3.近距离内标准层 海拔高程相差悬殊
因断层出现的同层厚度异常示意图
因断层引起的海拔标高悬殊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