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3沥青砼配合比设计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完整版)
检测报告工程名称:/
检测项目:AC-13C目标配合比设计
委托单位:/
发送日期:/
检测报告
项目负责:
报告审批:
批准:
检测报告
审核:主检:
共 4 页,第1页附:配合比设计及检测
1.送样集料筛分和密度试验结果
2.AC-13C沥青混和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1 AC-13C沥青混合料初试级配设计
设计成C、M和F三种不同粗细程度的级配结构,具体见附表2,示意图见附图1。
附表2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
共 4页,第3页2.2 矿料级配的确定
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确定本配比设计中的初始沥青用量采用4.6(%)(油石比)。
用油量为4.6%时C、M、F三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结果见附表3。
附表3
为AC-13C,因此,选C级配作为目标级配。
共 4 页,第4页2.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完整版)
检测报告工程名称: /检测项目: AC-13C目标配合比设计委托单位: /发送日期: /检测报告项目负责:报告审批:批准:检测报告附:配合比设计及检测1.送样集料筛分和密度试验结果2.AC-13C沥青混和料目标配合比设计2.1 AC-13C沥青混合料初试级配设计设计成C、M和F三种不同粗细程度的级配结构,具体见附表2,示意图见附图1。
附表2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料堆比例,% 通过下列筛孔尺寸(mm)的百分通过率(%)料仓C级配M级配F级配筛孔C级配M级配F级配4#(10~15)30 22 330. 7.3 7.7 6.6 0.15 8.3 8.8 7.43#(5~10)25 28 25 0.3 10.0 10.8 8.9 0.6 13.5 14.9 11.92#(3~5)8 7.5 10 1.18 18.6 20.9 16.32.36 30.5 34.8 26.51#(0~3)35 41 30 4.75 45.3 50.3 42.3 9.5 71.2 78.8 68.4矿粉 2 1.5 2 13.2 97.9 98.5 97.7 合成毛体积γsb2.690 2.668 2.697 16 100 100 100 合成表观γsa2.705 2.702 2.707 19 100 100 100附图1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结构示意图2.2 矿料级配的确定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确定本配比设计中的初始沥青用量采用4.6(%)(油石比)。
用油量为4.6%时C、M、F三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结果见附表3。
附表3中,三个级配的体积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类型为AC-13C,因此,选C级配作为目标级配。
2.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附表5 马歇尔混合料设计试验结果与混合料特性试验项目油石比(%)要求/ 4.0 4.3 4.6 4.9 5.2 / 毛体积相对密度 2.344 2.351 2.360 2.368 2.381 /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2.477 2.474 2.471 2.467 2.461 / 空隙率(%) 5.4 5.0 4.5 4.0 3.2 4~6 矿料间隙率 (%) 16.2 16.2 16.1 16.1 15.8 / 饱和度 (%) 66.7 69.2 72.1 74.9 79.6 65~75 稳定度( kN) 11.01 11.10 11.81 10.66 10.96 ≥8.0流值(mm) 1.5 2.3 3.0 2.8 1.9 1.5~4根据马歇尔的试验结果,所选的沥青用量围,密度没有出现最大值,取目标空隙率4.0%对应的油石比4.88%为OAC1,即OAC1=4.88%,再从图上查得计算得之,即OACmin=4.02%,OACmax=4.88%,即OAC2=(OACmin+OACmax)/2=(4.02+4.88)/2=4.45%。
AC-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严谨求实科学管理精益求精质量至上试验报告样品名称:AC-13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检验类别:委托试验委托单位: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试验单位: 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批准日期:2010年5月21日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三段472# 邮政编码:410015 电话:3 传真:3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设计说明1.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采用AC-13C型级配。
根据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并结合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施工地点为热带雨淋气候,常年平均气温为35℃左右,最高气温40℃-45℃,年降雨量大于1000mm的具体情况,确定了相应的工程级配。
2.AC-13沥青混合料所用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组成为:(1)集料:取样地点为萨哈采石场。
碎石规格和数量:0/0.3mm3.4kg, 0/2.36mm13kg,0/4.75mm22kg,0/16mm19kg,4.75/9.5mm20kg, 9.5/16mm29kg。
(2)沥青:道路石油沥青60/70,重量5kg。
(3)沥青抗剥离剂:江西省上饶市恒大建材化工有限公司。
3.按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真空实测法。
4.室内试验的拌和温度为160℃,试件的击实成型温度为145℃。
5.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B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的程序及公式计算。
6.试验结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相关验证,确定AC-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4.8%,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其合成级配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级配曲线接近。
目标配合比的各级材料比例见相关设计图表。
7.建议在混合料中添加2%的硅酸盐水泥,以提高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施工单位试验室二零 年 月合同号分项工程沥青路面上面层混合料种类AC-13C沥青砼AC-13C配合比设计说明一、 配合比设计依据: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3、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4、相关设计图.二、 原材料的试验与确定:1、沥青:采用AH-70#重交通石油沥青,其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三大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见表2-1-1)2、集料:1#、2#、3#料采用南京泉水采石场的石灰岩集料,采用各项指标经试验检测符合规范要求。
(见表2-2-1、2-2-2)4、填料:采用泉水生产的矿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见表2-3-1)三、目标配合比设计1、矿料配合比设计从料场的料堆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用装载车取样,并进行干拌后,取代表性样品,进行矿料配合比设计。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设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
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3、马歇尔试验根据级配,制作沥青砼试件并进行马歇尔试验的各项体积性能指标的测试,采用油石比分别为4.0%、4.5%、5.0%、5.5%、6.0%制作试件,分别测定其厚度、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见附表)。
按各项实测值绘制各技术指标与沥青用量关系图,得出油石比为5.19%符合规范的各项要求。
根据经验油石比取5.2%。
冷料其密度,并重新配比使之符合设计的级配。
生产配合比设计1、 首先根据料场原材料的情况进行流量调试,确定冷料仓开度,转速.使之基本符合目标配合比。
混合集料进入拌和楼后进行重新分级筛分后成为4种规格的集料.分别为1#仓,2#仓,3#仓,4#仓.最后取样进行筛分检测2、马歇尔试验根据生产级配,制作沥青砼试件并进行马歇尔试验的各项体积性能指标的测试,采用油石比分别为5.2%±0.3%制作试件,分别测定其厚度、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见附表)。
AC-13沥青砼配合比设计
AC-13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K691+000沥青混凝土拌合厂)工程名称:G214线清水河至结古段二级公路路面工程监理单位:内蒙古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青海省公路工程建设总公司施工桩号:K675+000—K705+000报告日期:2005—7—6AC-13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一.前言本工程位于G214线清(水河)至结(古)段,地处规范规定的寒区。
施工段落K675+000-K705+000段,共计30公里。
面层设计厚度5㎝,规格采用AC-13型。
二.原材料2.1.沥青沥青由业主统购,为新疆克拉玛依生产的重交A-130A石油沥青。
沥青进场后即进行了抽检,经检验沥青三大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详细数据如表1。
表1 沥青质量试验结果根据中国气象站1961-2000年气温统计资料显示,56034号区站(清水河地区)7天平均高气温为18℃,极端最低气温为-43℃。
根据计算,该地区路面预计高温度T20㎜=40.33℃,路面表面预计低温度T SURF=-35.24℃.该沥青经试验计算分析,属溶凝胶型沥青,当量软化点T800=43.37℃,当量脆点T1.2=-21.3℃,当量脆点距路面表面预计低温度尚有13.94℃的差值,只能在配合比设计中尽可能地提高沥青用量,尽最大限度地避免路面低温裂缝。
2.2.粗集料采用大型反击式联合破碎机破碎,破碎机生产三种矿料,S10碎石,S12碎石和S15石屑。
10-15㎜碎石13.2㎜筛上筛余量偏多,不符合S10规格,但不影响使用。
5-10㎜碎石符合S12规格,0-5㎜石屑符合S15规格。
各种材料筛分结果如表2。
表2 各种粗集料的筛分结果按规范对碎石质量的检验结果如表3,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表3 各种粗集料的质量规格2.3.细集料采用本地河砂,细度模数3.63,属粗砂。
级配偏粗,但不影响使用。
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各项指标如表4和表5。
2.4.填料采用石灰石粉作填料,石灰石矿粉的质量及规格符合要求,可以使用。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查验AC1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查验(AC-13)一、设计及实验依据一、《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规程》(JTG E20-2020)二、《公路工程集料实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JTG F40-2004)二、要紧仪器一、车辙实验机二、沥青混合料稳固度测定仪3、浸水天平4、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仪五、震摆挑选机六、李氏比重瓶7、洛杉矶磨耗实验机八、电液式压力实验机九、延度仪10、低温针入度仪11、全自动沥青软化点实验器1二、磨光实验机13、路面强度实验仪等等三、原材料实验一、沥青沥青产于江西省沥青储运总站,规格型号国产50#沥青,对其性能指标实验结果列表1。
表1 沥青性能检测二、集料石灰岩产地为xxx、玄武岩产地为xxx,规格型号为10-15mm玄武岩碎石、5-10mm玄武岩碎石、0-5mm石灰岩石屑,对其性能指标检测结果列表二、表3、表4。
表2 集料大体性能实验3、矿粉及外掺料矿粉产地为xxx,外掺矿物纤维产地为xxx,外掺掺量为%,对其性能指标实验结果见表5。
矿粉筛分采纳水洗法,筛分实验结果见表6。
表5 矿粉大体性能实验四、沥青混合料实验表6 沥青混合料大体性能实验五、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13配合比掺配一、初选级配依照原材料筛分实验结果及标准要求进行掺配,掺配1号、2号曲线,结果见表7。
表7 AC-13型沥青混合料设计2 、选定一条设计级配依照1号,2号级配曲线的掺配比例,并依照预估最正确油石比,按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进行马歇尔实验,别离成型几组试件。
试件击实成型温度170℃,试件尺寸φ×,击实次数双面各75次,成型后试件用表干法测定各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和吸水率,同时用真空法测定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实验结果见表8:表8 AC-13型沥青混合料初选级配马歇尔实验结果综合分析以上实验结果,选定2号级配为设计级配。
3、确信最正确油石比依照设计级配按5个不同油石比制备试件,进行马歇尔实验。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AC-13
日期:2012年 9 月 14 日
AC-16F密级配沥青砼合成级配曲线图
110 50 40 30 20 10 0 19 16 16.0 13.2 13.2 9.5 9.5 4.75 4.75 2.36 2.361.18 1.18 0.6 0.6 0.3 0.3 0.15 0.15 0.075
筛孔尺寸(mm) 筛孔尺寸(mm)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报告
工程名称:京藏和福银高速公路路面病害修补工程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试样描述 各种原材料 1 原材料 级配 2 3 4 1 各种矿料 在混合料 中级配 2 3 4 合成级配 规范要求级配中值 规范要求级配上限 规范要求级配下限 规范要求级配范围 试验: 10-20mm碎石 5-10mm碎石 3-5mm碎石 0-3㎜石粉 20% 26% 18% 36% 沥青混凝土面层AC-13F型混合矿料 19 87.55 100 100 100 17.5 26.0 18.0 36.0 97.5 100 100 100 100 复核: 16.0 51.03 100 100 100 10.2 26.0 18.0 36.0 90.2 95 100 90 90-100 13.2 9.78 100 100 100 2.0 26.0 18.0 36.0 82.0 84 92 76 76-92 9.5 0.52 97.38 100 100 0.1 25.3 18.0 36.0 79.4 70 80 60 60-80 主管: 石空养护中心 分项工程 试验规程 日 4.75 0.1 10.9 98.5 99.5 0.0 2.8 17.7 35.8 56.4 48 62 34 34-62 期 2.36 0 0.35 40.8 74.83 0.0 0.1 7.3 26.9 34.4 34 48 20 20-48 1.18 0 0.3 15.93 55.68 0.0 0.1 2.9 20.0 23.0 24.5 36 13 13-36 监理: 0.6 0 0.28 7.68 37.5 0.0 0.1 1.4 13.5 15.0 17.5 26 9 9-26 JTGF40—2004 2012.9.14 0.3 0 0.25 5.27 25.33 0.0 0.1 0.9 9.1 10.1 12.5 18 7 7-18 0.15 0 0.2 3.55 16.8 0.0 0.1 0.6 6.0 6.7 9.5 14 5 5-14 0.075 0 0.05 1.38 9.47 0.0 0.0 0.2 3.4 3.7 6 8 4 4-8 沥青混和料种类:AC-16F密级配沥青砼
AC-13 生产配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技术规范》(JTG D50—2006);(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根据目标配合比选定最佳油石比5.0%,取4.7%,5.0%和5.3% 3个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及从拌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二、生产配合比设计2.1.1集料筛分及矿料组成设计按照目标配合比各材料比例,通过调节各冷料仓进料速度与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
对各热料仓取料进行的集料筛分、合成级配情况见表2.1-1。
附注:根据设计要求,在使用中掺加0.3%的抗剥落剂2.1.2确定热料仓矿料合成密度2.1.3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根据目标配合比选定最佳油石比5.0%,取4.7%、5.0%、5.3%三个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
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数据见表2.1-3、试验数据点组成曲线见图2.1-4。
3.1水稳定性检验1,2,成型方法:3,加载速率:50mm/min4,试件尺寸:直径101.6mm,高63.5mm 马歇尔击实法该沥青混合料水稳性符合设计要求三、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按AC-13C最佳油石比OAC 5.0%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
试验数据见表3.1-1,3.1-2。
按最大毛体积密度对应的油石比5.1%、最大稳定度对应的油石比4.9%、空隙率中值对应的油石比4.9%、和规定沥青饱和度中值对应的油石比5.1%、确定的最佳油石比:OAC1=4.9%。
按各项技术指标全部合格范围对应的油石比下限4.8%和上限5.3%确定的最佳油石比:OAC2=5.0%。
综合确定的最佳油石比: OAC=5.0%(沥青含量=4.76%)。
AC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模板.doc
报告编号:委托协议编号:报告总页数:AC— 13C 型普通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省路翔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市市政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报告日期: 2 0 0 5年0 7月 2 7日报告批准:报告审核:负责人及报告编写:参加人员:注意事项: 1.本报告无质检报告专用章无效。
2.报告涂改作废。
3.本报告结果只对来样负责。
地址:市青山湖区罗家集板溪村八一砖化厂1.概述路翔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立足于市的商品沥青混凝土搅拌站,主要生产沥青、摊铺、销售。
2.依据主要技术规、试验规程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J052— 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8— 2000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3.原材料性质分析采用 AC-13C 型普通沥青混合料。
各原材料产地为:碎石高安石下采石场;镇海石化沥青。
试验样品由委托方提供。
3.1 沥青对石油沥青按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要求进行了规定项目的试验检测。
试验检测结果见表1。
检测结果表明该 70 号沥青样品符合 I-C 级沥青技术要求。
表 1 SBS改性沥青检测结果检测单SBS I-C级沥试验评价试验项目位青要求结果结果方法针入度( 25 ℃ ,100g,5s )0.1mm 60 ~ 80 70 合格T0604 — 2000 延度( 5 ℃ ,5cm/min )cm 不小于 30 43.0 合格T0605 — 1993 软化点 ( 环球法 ) ℃不小于 55 86.0 合格T0606 — 2000 运动粘度( 135℃)Pa.s 不大于 3 1.425 合格T0625 — 2000 闪点( COC )℃不小于 230 238 合格T0611— 1993 密度( 15℃)g/cm 3 实测 1.020 合格T0603 — 1993 溶解度 ( 三氯乙烯 ) % 不小于 99 99.90 合格T0607 — 1993 离析( 48h 软化点差)℃不大于 2.5 0.2 合格T0661 —2000.弹性恢复( 25 ℃)%不小于 65 100.0 合格T0662 — 2000质量变化% 不大于±-0.50 合格T0610 —1993RTFOT 1.0后残留残留针入度比% 不小于 60 80.0 合格T0604 — 2000 物延度( 5 ℃ ,5cm/min )cm 不小于 20 31.0 合格T0605 — 19933.2 矿料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和生石灰。
AC-13I型沥青砼目标配合比设计文件
北山区市乡道路改造工程沥青砼上面层AC-13Ⅰ目标配合比设计一、前言由我公司承担北山区市乡道路改造工程的沥青砼上面层为AC-13Ⅰ(细粒式),最大粒径13.2mm,矿料的级配如下:AC-13Ⅰ型沥青砼矿料级配范围表一我试验室根据有关的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现将各项试验及目标配合比设计情况汇报如下:二、原材料1、沥青:采用了进口的重交通AH-70#沥青。
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及其它各项物理指标达到施工规范的要求,现将沥青的试验结果列表如下: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试验结果2、矿料施工中采用的1#料(碎石)、2#料(瓜子片)、3#料(米砂)、4#料(石屑)均是溧阳产玄武岩,填料矿粉产地是宜兴经试验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试验结果见表三、表四、表五。
AC—13Ⅰ沥青砼面层粗集料试验结果表三AC—13I青砼面层石屑试验结果表四AC—13Ⅰ沥青砼面层矿粉试验结果三、目标配合比设计1、矿料配合比计算根据各种矿料筛分结果,经反复计算,得出各种矿料用量为1#料:2#料:3#料:4#料:矿粉=22:20:11:42:5,混合料筛分计算结果均在级配范围内,计算见AC-13Ⅰ矿质混合料级配计算表(见表六)2、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成型根据JTJ032-9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参照以往施工经验初定最佳油石比5.0%,并按照0.5%的间隔变化,分别取4.5%、5.0%、5.5%、6.0%、6.5%五个不同的油石比,按照JTJ052-2000《沥青混合料试验规范》严格控制好拌和温度及时间,并按《沥青混合料试验规范》规定的击实次数成型马歇尔试件,因AC-13Ⅰ是密实性级配,试件吸水率很小,故采用《规范》中规定的表干法测定试件的密度,并计算孔隙率、沥青饱和度等物理指标,进行体积组成分析。
3、马歇尔试验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等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结果汇总如表七:马歇尔击实试验汇总表表七4、绘图法确定油石比以沥青油石比为横坐标,各项技术指标为纵坐标,分别将试验结果点入图中(见附图)。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完整版)
检测报告工程名称:/检测项目:AC-13C目标配合比设计委托单位:/发送日期:/页脚内容1检测报告项目负责:报告审批:批准:页脚内容2页脚内容3检测报告共1页,第1页审核:主检:共4 页,第1页附:配合比设计及检测1.送样集料筛分和密度试验结果附表1 送样集料和矿粉、沥青检测结果共4 页,第2页页脚内容72.AC-13C沥青混和料目标配合比设计2.1 AC-13C沥青混合料初试级配设计设计成C、M和F三种不同粗细程度的级配结构,具体见附表2,示意图见附图1。
附表2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页脚内容8矿粉2 1.5213.297.998.597.7合成毛体积γsb2.690 2.668 2.69716100100100合成表观γsa2.705 2.702 2.70719100100100附图1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结构示意图共4页,第3页页脚内容92.2 矿料级配的确定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确定本配比设计中的初始沥青用量采用4.6(%)(油石比)。
用油量为4.6%时C、M、F三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结果见附表3。
附表3 初试级配结构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附表4 设计文件对VMA的要求页脚内容10附表3中,三个级配的体积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类型为AC-13C,因此,选C级配作为目标级配。
共4 页,第4页2.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附表5 马歇尔混合料设计试验结果与混合料特性页脚内容11矿料间隙率(%)16.216.216.116.115.8/饱和度(%)66.769.272.174.979.665~75稳定度( kN)11.0111.1011.8110.6610.96≥8.0流值(mm) 1.5 2.3 3.0 2.8 1.9 1.5~4根据马歇尔的试验结果,所选的沥青用量范围内,密度没有出现最大值,取目标空隙率4.0%对应的油石比4.88%为OAC1,即OAC1=4.88%,再从图上查得计算得之,即OACmin=4.02%,OACmax=4.88%,即OAC2=(OACmin+OACmax)/2=(4.02+4.88)页脚内容12页脚内容13页脚内容14。
AC-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AC-13一.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4.郑开建管办相关技术文件。
二.原材料1.沥青。
采用中海36-1沥青公司生产的AH-70重交沥青,其质量技术指标见表1。
沥青的技术指标表1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结果针入度(25℃,0. 1mm 60~80 70100g,5s延度(5cm/min,cm ≥10015015℃延度(5cm/min,cm ≥2050.810℃软化点(环球法℃>46 48密度(15℃g/cm3实测 1.010溶解度sb(三氯%>99.--乙烯R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0.80.05针入度比P(25℃%≥6170软化点增值(环球℃—--法延度(10℃,cm ≥611.45cm/min2.集料。
采用河南禹州碎石厂生产的碎石,其中分为四档:1#料(10~16mm、2#料(4.75~13.2mm、3#料(2.36~4.75mm、4#料(<2.36mm,其质量技术指标见表2、表3。
粗集料质量指标表2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视密度1#料g/cm3≥2.60 2.7552#料g/cm3≥2.60 2.7963#料g/cm3≥2.60 2.722石料压碎值%≤2617.2细长扁平颗粒1#料%<15 7.8含量2#料%<15 8.0对沥青的粘附≥5级5级性水洗法<0.075mm含1#料%≤10.2量2#料%≤10.63#料%≤10.8细集料质量指标表3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视密度g/cm3≥2.60 2.710砂当量%≥6070水洗法<0.075mm含量%0~15 9.73.填料。
采河南禹州浅井生产的矿粉。
其质量技术指标见表4。
矿粉质量指标表4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视密度g/cm3≥2.50 2.792含水量% ≤1--亲水系数—<1 0.7粒度范围<0.6mm %100 100 <0.15mm %90~100 90.5<0.075mm %75~100 76.9三.目标配合比设计。
AC-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位及结构层厚度等方面要求,按照上述方法,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并按照表8 — 22和表8 — 23(现行规范)或8 —24和表8 —25(新规范稿)的内容确定相应矿料级配范围,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1)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按照规定方法对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密度,并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粒径组成。
2)确定各档集料的用量比例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各规格集料的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
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必须符合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
当经过反复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设计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mm、2.36mm、4.75mm等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
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限。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
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制备试样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沥青大致用量或依据表4—10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在该用量范围内制备一批沥青用量不同、且沥青用量等差变化的若干组(通常为五组)马歇尔试件,并要求每组试件数量不少于4个。
2)按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计算某个沥青用量条件下一个马歇尔试件或一组试件中各种规格集料的用量(实践中大多是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矿料总量1200g左右)。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比例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比例AC13沥青是一种常用的路面材料,其配合比设计对于保证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AC13沥青的配合比设计比例出发,探讨其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一、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比例的意义AC13沥青是一种常用的路面修复和铺设材料,其配合比设计比例直接影响到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比例主要考虑沥青的粘附性、稳定性和抗剪性等性能指标,以确保道路在不同环境和负荷条件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二、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的原则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确保沥青与骨料之间的充分粘附,提高路面的抗水性和耐久性;2. 控制沥青的含量,保证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3. 根据道路的使用条件和负荷要求,调整沥青的粘度,以提高路面的抗剪性和抗变形能力;4. 合理选择骨料的种类和级配,以提高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三、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比例的具体步骤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比例的具体步骤包括:1. 确定道路的使用条件和负荷要求,包括交通量、车辆类型和速度等因素;2. 根据使用条件和负荷要求,选择合适的沥青级别和骨料级配;3. 根据沥青和骨料的特性,确定合适的沥青含量和骨料配比;4. 进行混合料试验,通过调整沥青的粘度和骨料的级配,确定最佳的配合比;5.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现场试铺,并进行质量检验和评估,以验证设计比例的合理性。
四、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比例的应用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比例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和维护中。
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使用条件,可以调整沥青的含量和骨料的级配,以满足不同道路的要求。
AC13沥青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路面修复:AC13沥青可以用于道路的修补和覆盖,提高道路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2. 新建道路:AC13沥青可以用于新建道路的铺设,提高道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高速公路:AC13沥青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更加广泛,可以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AC-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模板
控制编号:TJSZ—512—02报告编号:2016—LQ0752委托协议编号:2016—LQ0752报告总页数:12省际通道至二道河AC—13型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GTM配合比设计方法)承包单位:商都县瑞舟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报告日期:2016年07月27日1. 任务来源商都县瑞舟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省际通道至二道河通村公路表面层AC-13型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 依据主要技术规范、试验规程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3. 原材料性质分析省际通道至二道河表面层采用AC-13型改性沥青混合料。
各原材料产地为:内蒙化德县石料厂产玄武岩粗集料,化德县砂料厂天然砂,盘锦中油辽河沥青有限公司产SBS 改性沥青。
3.1 沥青对石油沥青按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规定项目的试验检测。
试验检测结果见表1。
检测结果表明该SBS改性沥青样品符合I-C级沥青技术要求。
3.2 矿料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和生石灰。
3.2.1 粗集料粗集料规格为10mm~15mm、5mm~10mm、3mm~5mm,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2。
试验结果表明,粗集料各项指标均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三级公路及其他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表2 粗集料技术性质3.2.2 细集料细集料采用天然砂,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3。
试验结果表明,细集料各项指标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三级公路及其他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的技术要求。
表3细集料技术性质3.2.3 矿粉矿粉为石灰岩矿粉,试验结果见表4。
试验结果表明,矿粉的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其他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矿粉的技术要求。
AC-13目标配合比
市女人街改造工程AC-13C型玄武岩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中铁二十四局公司2012年4月一、概述中铁二十四局公司委托金源工程检测,对市女人街改造工程上面层AC-13C型玄武岩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
二、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三、设计过程1.原材料本次室目标配合比设计利用定远产玄武岩集料(10~15mm、5~10mm、3~5mm、0~3 mm )、聚龙矿粉厂矿粉(0~3mm )及SBS I-D改性沥青。
集料、矿粉筛分试验结果见表1。
各种矿料基本性能见表2。
矿粉试验结果见表3,沥青试验结果见表4。
表2 集料基本性能试验结果表3矿粉试验结果表4 改性沥青试验结果2. 混合料级配AC-13C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围见表5。
表5 AC-13C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围3. 矿料配合比设计计算根据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结合混合料级配要求,实配的结果见表6,级配曲线见图1。
表6 AC-13C型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组成计算结果图1 AC-13C型设计级配曲线图4.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矿料比例配料,采用五种油石比,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7.表7 AC-13C型设计配合比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5.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根据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绘制密度、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VMA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从曲线上找出相应与最大密度、最大稳定度及空隙率围中值对应的三个油石比,求出三者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油石比初始值OAC1,作图求出满足沥青混凝土各项指标要求的油石比围(OAC min,OAC max),该围的中值为OAC2,如果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1在OAC max与OAC min之间,则认为设计结果是可行的,可取OAC1与OAC2的中值作为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OAC,并结合交通与气候特点论证地取用,最终得最佳油石比。
AC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高速公路沥青砼配合比共40页
目录工程概况(华南沿海高速公路) (1)第一章、高速公路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 (1)(一)原材料的设计要求 (1)(二)设计步骤 (1)第二章、面层细粒式(AC-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6)(一)、原材料试验 (7)1、沥青试验 (7)2.集料试验 (7)3.填料试验 (9)4.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试验 (10)第三章、无机结合料中水泥稳定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11)(一).材料组成设计 (11)(二)、水泥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 (11)(三)、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示例: (12)第四章、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14)(一)上面层方案Ⅰ(AC-13) (15)(二)上面层方案Ⅱ(AC-13) (21)(三)上面层方案Ⅲ(AC-13) (27)(四) AC(GAC)-13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试验结果汇总表 (32)(五) AC(GAC)-13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推荐方案 (32)参考文献 (38)工程概况(华南沿海高速公路)沿线地处华南沿海暴雨区,降雨充沛,雨量集中,历时降雨强度大,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638.5mm,年最大降水量2000mm,雨季(3~9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1%,多年平均蒸发量1400~1600mm;同时根据本项目《工可报告》提供的交通量预测,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为2.3×107次,属于重交通,未来重载超载对路面的影响较大。
第一章、高速公路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一)原材料的设计要求1.该高速公路路面地处北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厚为18cm,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要求值为4.0Mpa。
2.水泥要求强度等级为32.5Mpa(初凝时间要求3h以上,终凝时间要求6h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宜;碎石集料压碎值小于30%;碎石集料中小于0.5mm颗粒材料的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碎石集料级配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要求;如表1.1适宜用水泥稳定颗粒组成范围表1.1注: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13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K691+000沥青混凝土拌合厂)
工程名称:G214线清水河至结古段二级公路路面工程
监理单位:内蒙古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青海省公路工程建设总公司
施工桩号:K675+000—K705+000
报告日期:2005—7—6
AC-13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一.前言
本工程位于G214线清(水河)至结(古)段,地处规范规定的寒区。
施工段落K675+000-K705+000段,共计30公里。
面层设计厚度5㎝,规格采用AC-13型。
二.原材料
.沥青
沥青由业主统购,为新疆克拉玛依生产的重交A-130A石油沥青。
沥青进场后即进行了抽检,经检验沥青三大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详细数据如表1。
表1 沥青质量试验结果
根据中国气象站1961-2000年气温统计资料显示,56034号区站(清水河地区)7天平均高气温为18℃,极端最低气温为-43℃。
根据计算,该地区路面预计高温度T20㎜=℃,路面表面预计低温度T SURF=℃.该沥青经试验计算分析,属溶凝胶型沥青,当量软化点T800=℃,当量脆点=℃,当量脆点距路面表面预计低温度尚有℃的差值,只能在配合比设计中尽可能地提高沥青用量,尽最大限度地避免路面低温裂缝。
.粗集料
采用大型反击式联合破碎机破碎,破碎机生产三种矿料,S10碎石,S12碎石和S15石屑。
10-15㎜碎石㎜筛上筛余量偏多,不符合S10规格,但不影响使用。
5-10㎜碎石符合S12规格,0-5㎜石屑符合S15规格。
各种材料筛分结果如表2。
表2 各种粗集料的筛分结果
按规范对碎石质量的检验结果如表3,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表3 各种粗集料的质量规格
.细集料
采用本地河砂,细度模数,属粗砂。
级配偏粗,但不影响使用。
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各项指标如表4和表5。
.填料
采用石灰石粉作填料,石灰石矿粉的质量及规格符合要求,可以使用。
如表6。
表6 矿粉质量指标
三.目标配合比设计
.矿料级配合成
矿料级配合成采用矩形图解法进行,规范要求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交错,且在范围内不得出现“驼峰”。
充分考虑级配及现有材料的有效使用,通过反复调整计算得到的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如下:
10-15㎜碎石∶5-10㎜碎石∶0-5㎜石屑∶粗砂∶矿粉=17∶25∶27∶28∶ 3。
合成级配均符合规范要求,按此合成比例掺配矿料进行水筛法筛分后级配符合规范要求,如表7。
表7 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
按此配合比在沥青用量范围内以%间隔的不同沥青用量,分别进行马歇尔试验,结果如表8
表8 面层目标配合比马歇尔试验
按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B图方法绘图,计算最佳沥青用量如下:
按最大密度、最大稳定度、孔隙率中值、饱和度中值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OAC1=%,按各项指标全部合格的范围中值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OAC2=%.
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OAC=%.
考虑寒区公路,最佳沥青用量确定为%,相应的最佳油石比为%。
由上述结果得出目标配合比的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为%,规范规定此配合比仅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计算各种材料用量使用。
四.生产配合比设计
. 热料试验
本工程采用无锡大通筑路机械厂生产的LB2000型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拌合,试验前根据级配类型选择振动筛筛号,使几个热料仓的材料不至于相差太多。
经确定拌和机振动筛尺寸定为19mm(等效于16mm)、15mm(等效于、10mm(等效于、(等效于.拌和机调试后,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的冷料比例上料、烘干、除尘、二次筛分后重新从热料仓逐个取样筛分及质
量指标测试,经试验符合质量要求。
结果如表9。
表9 施工热料仓材料试验结果
与目标配合比一样进行矩形图解法计算并反复调整计算,设计的矿料比例如下:
4号仓(15-19mm)∶3号仓(10-15mm)∶2号仓()∶1号仓()∶矿料=3∶29∶28∶35∶5。
其生产配合比合成级配符合规范范围的要求,按此比例掺配矿料后经水筛法试验,级配符合规范要求。
配合比结果如表10。
表10 面层热料仓筛分结果及配比
.热料马歇尔试验
按以上配合比进行马歇尔试验,规范规定试验沥青用量取目标配合比得出的最佳沥青用量%及其±%三档试验。
本工程为慎重起见,仍采取五档进行试验,其结果如表11 。
将以上结果按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B图方法绘图,计算
最佳沥青用量如下:
按最大密度、最大稳定度、空隙率中值、饱和度中值确定的最佳沥青OAC1=%.按各项指标全部合格的范围中值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OAC2=%.
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OAC=%.考虑寒区公路,最佳沥青用量最终确定为%,相应的最佳油石比为%.
根据规范要求计算沥青混凝土相应指标,经溶剂法测得沥青用量%时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r t=g/㎝3,经计算得出矿料最大相对密度r sc=g/㎝3,矿料最大毛体积相对密度r sb=g/㎝3,参与胶结的有效沥青用量P bc=%,粉胶比FB=,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中沥青膜的厚度DA=.
由上述结果得出生产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此结果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完全吻合。
决定采用沥青用量%作为生产配合比的建议沥青用量,供试拌使用。
五.生产配合比验证
.试拌
拌和机每锅拌合能力为2200kg,施工决定每锅按矿料2000kg拌合,故各料仓的用量为:4号仓(15-19mm)60kg∶3号仓(10-15mm)580kg∶3号仓(10-15mm)580kg∶2号仓()560kg∶1号仓()580kg∶矿粉100 kg∶沥青116 kg。
试拌过程中经试验确定沥青加热温度为150-170℃,矿料加热温度为155-175℃,每锅拌合时间为45秒,正常的出料温度为150-170℃,按规范施工中沥青用量控制在%±%(即)范围内。
试拌结束后在沥青厂取样进行试验,沥青用量为%,相应的油石比为%,符合规范要求,但级配略显偏粗,需进行适当调整。
经调整矿料配合比为4号仓∶3号仓∶2号仓∶1号仓∶矿粉=3∶28∶∶∶5=60 kg∶560 kg∶530 kg∶750 kg∶100 kg后经试验油石比为%,相应的沥青用量为%,级配也符合规范要求。
经马歇尔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残留稳定度为%。
其结果如表12。
表12 试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
试拌合格后即进行了试验段铺筑,试验段桩号为K689+950—K698+450段右幅。
经试铺确定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摊铺温度为135-155℃,不超过160℃。
确定压实系数为,即摊铺后松铺厚度按控制。
摊铺机振动夯开启至中夯(频率900HZ),摊铺机正常的摊铺速度为米∕分钟,施工时宜控制在2-6米∕分钟范围以内。
.碾压
采用两台10-12吨双钢轮双驱动压路机和一台12-16吨轮胎式压路机配合作业,碾压温度控制在120-140℃范围内。
初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速度控制在∕h,碾压两遍;复压采用双钢轮双驱动压路机振动碾压,速度控制在4-5km∕h,碾压三遍;轮胎式压路机振动碾压,速度控制在∕h,碾压两遍;终压采用双钢轮双驱动压路机静压,速度控制在2-3km∕h,碾压三遍。
在混合料温度降至60℃以前结束碾压作业。
.试验段评定
试验段完成后进行了现场钻芯取样试验,结果如表13所示。
芯样经测试厚度、压实度、孔隙率、渗水系数、构造深度等指标均符合要求,厚度、压实度评定如下。
并进行了芯样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的测试,由于路面芯样直径一般在98-100之间,芯样与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夹具不匹配,所以规范规定路面芯样马歇尔稳定度仅供参考。
厚度评定:n=10 t a∕n= X平均= S= X L=>45mm 合格,合格率100%。
压实度评定:n=10 t a∕n= K平均= S= K=>K0=96%合格,合格率100%。
渗水系数: n=10 X平均= S= C V=% Xmin=0 Xmax=
构造深度:n=10 X平均= S= C V=% Xmin= Xmax=
孔隙率: n=10 X平均= S= C V=% Xmin= Xmax=
稳定度: n=10 X平均= S= C V=% Xmin= Xmax=流值: n=10 X平均= S= C V=% Xmin= Xmax=
六.总结
综上所述,经过试验段的铺筑及以上各项试验,证明此配合比设计是成功的,按此配合
比施工是可行的。
特此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请予以审批。
青海省公路工程建设总公司
第二项目部工地试验室
二○○五年七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