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次梁的钢筋计算设置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八

——基础次梁的计算设置介绍

基础次梁钢筋的计算主要是底部和顶部的贯通纵筋、底部非贯通纵筋、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和箍筋的计算,算法主要来源于04G101-3;

一、算量基本方法:

一、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一)端部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弯折长度为12*d;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6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次梁外伸构造”来设置。

(二)端部无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弯折长度为12*d;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6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次梁外伸构造”来设置。

(三)基础次梁顶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

下部纵筋连续通过支座;上部纵筋锚入支座,长度为max(12*d,bb/2);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7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三项“基础次梁顶有高差构造”来设置。

(四)基础次梁底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长度为max(12*d,bb/2);下部最底排纵筋伸入相邻梁内锚固,伸入长度为la;非底排纵筋伸入支座内锚固,伸入长度为la;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7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四项“基础次梁底有高差构造”来设置,在节点设置中输入放坡角度,底部钢筋计算时会按照角度计算斜长。

二、底部非贯通纵筋:

基础次梁底部非贯通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自柱中线向跨内延伸至L0/3位置,且不小于1.2L0+hb+0.5hc,hb为基础次梁截面高度,hc为支座宽,对于中间跨非贯通筋,L0取柱中线两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9页和第36页。

三、侧面构造钢筋:

侧面构造钢筋以大写字母G打头注写,且对称布置,如G8B16,表示梁两侧共配置8根构造纵筋,每侧4根;侧面构造钢筋锚入支座内15*d即可;

四、箍筋:

基础次梁跨内的箍筋计算同框架梁,与框架梁不同的是,在基础次梁属性/其他属性中有箍筋是否贯通布置一项,默认为是,表示基础次梁在节点区默认也要布置箍筋,节点区内箍筋按梁端部箍筋设置;因此,端支座内箍筋根数计算公式为N=ceil(支座宽-bhc+起步-s加密)/s加密+1,中间支座箍筋根数计算公式为N=ceil(支座宽+2*起步-2*s加密)/s加密+1;选择否时,在节点区不布置箍筋。

二、软件计算设置:

1.基础次梁下部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

来源:04G101-3第9页和第36页

说明:基础次梁底部非贯通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自柱中线向跨内延伸至L0/3位置,且不小于

1.2L0+hb+0.5hc,hb为基础主梁截面高度,hc为支座宽,对于中间跨非贯通筋,L0取柱中线两

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

影响范围:下部非通长筋的长度;

2.箍筋弯钩角度:

说明:提供135°、90°、180°三种选择;

影响范围:基础次梁箍筋的长度;

箍筋135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1.9d

箍筋9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0.5d

箍筋18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3.25d

直筋18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2*6.25D

3.附加(反扣)吊筋锚固长度:

来源:04G101-3第35页

说明:锚固长度默认为20*d,可以根据设计情况修改此项默认值;影响范围:吊筋的长度;

4.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不考虑架立筋):

来源:00G101第25页(选择0时);03G101-1第34页

说明:指在同一截面上的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提供0、≤25%、50%、100%四种选择;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不同的接头率决定不同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锚固长度;接头率越大,修正系数越大,需要的搭接长度越长;

5.附加(反扣)吊筋弯折角度:

来源:04G101-3第35页;03G101-1第64页;

说明:梁高大于800时,弯折角度为60,梁高小于等于800时,弯折角度为45,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辑弯折角度;

影响范围:吊筋的长度;

6.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

来源:04G101-3第35页;

说明:默认为0根,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根数,当次梁加筋和箍筋的钢筋信息不同时可以输入根数+级别+直径的形式,计算时即可按照自己输入的钢筋信息计算;

影响范围:次梁加筋的根数,次梁加筋的根数、级别和直径;

7.拉筋配置:

来源:04G101-3第35页;

说明:拉筋默认配置为直径8mm的一级钢,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拉筋的间距默认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实际工程中拉筋间距不是箍筋间距两倍时,可以在基础梁属性中拉筋信息一项自行输入想要的间距信息;

影响范围:拉筋的级别、直径;

8.箍筋加密长度:

来源:03G101-1第62页和63页;

说明:一级抗震时,箍筋加密长度为max(2*h,500),非一级抗震时,箍筋加密长度为max (1.5*h,500);用户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加密长度;

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

9.起始箍筋距支座边距离:

来源:04G101-3第34页;

说明:默认为50;

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

10.侧面构造筋的锚固长度:

来源:04G101-3第35页;

说明:默认为15*d;一般情况下,当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200;

影响范围:侧面构造筋的长度;

11.侧面构造筋的搭接长度:

来源:03G101-1第24页;

说明:默认为15*d;因基础次梁图集中没有明确说明,因此搭接长度还是取框架梁中的说明;

影响范围:侧面构造筋的长度;

12.加腋梁箍筋加密起始位置:

来源:03G101-1第60页;

说明:提供两个选项,加腋端部和柱边,加腋端部是指箍筋加密范围是从加腋端部开始,柱边是指加密范围从支座边开始,注意在加腋部位箍筋高度是一个变值;在04G101-3第38页说明了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