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合集下载

新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全部教学设计

新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全部教学设计

新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全部教学设计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1节集合的概念本课是本节的第一课,也是同学们刚进入高中阶段的第一课.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从已有的集合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入手,体会集合的含义.集合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语言,学习并掌握它的最好方法是使用.因此,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使用集合语言描述对象,进行自然语言与集合语言间的转换. 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可以简洁、准确、规范的表达数学内容.本节学习集合的一些基本知识,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和数学问题等,并能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之间进行转换,初步运用集合的观点和思想来分析数学,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A.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集合不同的语言形式描述具体的问题.B.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C.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描述法,列举法。

1.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多媒体因此集合可以有不同的列举方法.例如,例1(1)可以表示为A={9,8,7,6,5,4,3,2,1,0}; ②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最好按一定的顺序列举元素。

2. 描述法思考:能否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 x -3<7的解集?该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性质?【解析】不能。

但是可以看出,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满足性质: (1) 集合中的元素都小于10.(2) 集合中的元素都是实数. 这个集合可以通过描述其元素性质的方法来表示, 写作:{}10,.x x x <∈R思考:所有奇数的集合怎么表示?偶数的集合怎样表示? 有理数集怎么表示呢?奇数集、偶数集表示方法是否唯一?},12|{Z k k x Z x ∈+=∈,或{|21,}x Z x k k Z ∈=-∈ ;},2|{Z k k x Z x ∈=∈}0,,,|{≠∈=∈=p Z q p p qx R x Q问题:通过思考以上问题大家能总结归纳出描述法的概念吗?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其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这种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如:)}(|{x p A x ∈或)}({x p A x :∈或)}({x p A x ;∈。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第二章:化学实验第三章:物质的量第四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第五章: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第六章:无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第七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第八章:化学反应原理第九章:化学与生活【教学过程】一、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基本原理。

2.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教学难点:物质分类的理解化学反应类型的区分4.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讲解:介绍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变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第二章:化学实验1.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2.教学重点: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3.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实验数据的处理4.教学过程:讲解:介绍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演示: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过程。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第三章:物质的量1.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3.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4.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讲解:介绍物质的量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第四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记忆4.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元素周期律的概念。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学习指南》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学习指南》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学习指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第一章的研究内容,包括集合及其运算、映射和函数。

2. 学会用集合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集合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等。

3. 掌握映射和函数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集合间的关系。

2. 集合的运算:并、交、差、补等。

3. 映射和函数的基本概念,以及与集合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 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包括元素、空集、全集等。

-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2. 集合间的关系- 介绍子集、真子集、并集、交集等集合间的关系。

- 引导学生理解集合间关系的含义,并进行实例演练。

3. 集合的运算- 介绍集合的运算,包括并、交、差、补等。

- 演示集合运算的规律和性质,并进行练题训练。

4. 映射的概念- 介绍映射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域、值域等。

- 讲解映射的表示方法,如箭头图、集合关系等。

5. 函数的概念- 介绍函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域、值域、单射、满射等。

- 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特性,并进行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演讲讲解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各个概念的定义和性质。

2. 实例演练法:通过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3. 练题训练:通过一定数量的练题,巩固学生对于概念和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测试学生对于概念和运算的理解程度。

2. 书面作业:布置一定数量的书面作业,检验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掌握情况。

以上是关于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学习指南》教案的概要内容。

通过此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映射和函数的基本概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b. {(x,y) ∣ x+y=6 ,x、 y∈ N}用列举法表示为
.
c.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 并说明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
(1){x ∣ x 为不大于 20 的质数 }; (2){100
以下的 ,9 与 12 的公倍数 };
(3){(x,y)
∣ x+y=5,xy=6};
d.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 并说明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
1. 1. 2 集 合间的基 本关系 (1 课时 )
教学目标: 1. 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
2. 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
3. 理解“ ”、“ ”的含义; 4. 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5. 渗透问题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 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 以提供某种规律 ,
例 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小于 5 的正奇数组成的集合; (2) 能被 3 整除而且大于 4 小于 15 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3) 从 51 到 100 的所有整数的集合; (4) 小于 10 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5) 方程 x 2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②若 a Ν ,b Ν , 则 a+b 的最小值是 2 ④ x 2+4=4x 的解集可表示为 {2,2}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A .0
B
.1
C
.2
D
.3
( IV )课时小 结
1. 集 合的含 义;
2.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中,确定性可用于判定某些对象是否是给定集合的元素,互异性可用于简化集
合的表示,无序性可用于判定集合的关系。

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1教案(优秀3篇)

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1教案(优秀3篇)

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1教案(优秀3篇)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1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新的学年,我将按照“规范教学管理,创新教学方式,突出教研重点,注重教研实效”工作思路展开各项教学工作。

针对我们班新生普遍英语底子差,基础薄薄弱的实际情况,老师们要坚持用“夯实基础,狠抓双基,使用导学案教法,改进学法,激发兴趣,提高能力”的指导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主要教学内容:高一必修1、必修2(1-2模块)的内容。

二、具体安排:高一必修1及必修2(1-2模块)共8个模块,计划安排每一模块用10课时,新授8课时,练习2课时,共用4个月的时间。

三.具体措施:1.注意教学的承上启下为了使学生打牢基础不至于出现知识断层,本学期开学要重新学习音标,另外要有计划的把学生初中学过的但掌握不好的时态、句式、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动词不定式以及部分掌握不好的词汇、短语、句型分插于12单元的新课教学中。

2、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尤其与旧大纲不同的地方,认真研究新教材,采取用导学案的方法给学生上课,着重培养学生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进行自习辅导和批改作业。

4、听评课坚持教学研究和相互听课,探究如何听评课。

我要和其他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5、教案的书写本学期高一备课组要继续探讨如何规范书写教案。

备课组活动中将把教案细分,逐一探讨。

如:如何正确书写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有哪些等等。

四.夯实基础1.听力从高一就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每周坚持上听力课,另外每周至少两次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集体放听力,并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泛听。

2、单词单词一直是学生的难点、薄弱点,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重视词汇教学,狠抓单词的记忆与巩固以及对词汇的意义与用法的掌握。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和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

3、阅读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高一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头戏。

【人教版(2023)】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附课后习题)

【人教版(2023)】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附课后习题)

【人教版(2023)】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附课后习题)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地理和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

2.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的基本知识。

3.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

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

2.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

三、教学难点1.地球构造和地壳演化的相关知识理解。

2.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1.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1.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的特点和组成1.2 地球表层的变化•地壳运动的类型和特点•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原因和表现•大地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2. 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2.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地理学的定义和定位•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2 地理学的实地考察技能•地理学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和目的•实地考察的准备和进行过程•实地考察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的基本知识,介绍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

2.探究法:通过观察实地考察和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讨论法: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有关地理学的知识和经验。

六、教学步骤1.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1.1 地球的内部结构1.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地球的圈层结构,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2.分组讨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的特点和组成,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1.2 地球表层的变化1.通过案例分析和视频介绍地壳运动的类型和特点。

2.分组讨论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原因和表现,引导学生探究地球表层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提供一些图片和实地考察数据,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大地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2. 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2.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讲解地理学的定义和定位,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024年高一数学教案高一数学教案必修一

2024年高一数学教案高一数学教案必修一

2024年高一数学教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一课时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能够运用集合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2.难点:集合语言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集合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集合无处不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二)新课讲解1.集合的含义(1)集合的定义:集合是一些明确且不同的对象的全体。

(2)集合的元素: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集合的元素。

(3)集合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用大括号表示。

(2)描述法:用文字或符号描述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3)图示法:用Venn图或树状图表示集合。

(三)案例分析1.例题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集合?A.{1,2,3,4,5}B.{x|x是小于10的正整数}C.{a,b,c,a}D.{x|x是方程x²3x+2=0的解}解析:A、B是集合,C不是集合(元素不互异),D不是集合(方程解不明确)。

2.例题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A.所有小于5的正整数B.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偶数解析:A.{1,2,3,4}B.{2,4,6,8}(四)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为集合,并说明理由。

A.{1,2,3,4,5}B.{x|x是大于5的正整数}C.{a,b,c,a}D.{x|x是方程x²4x+3=0的解}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A.所有大于3且小于10的奇数B.所有小于0的整数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掌握了集合的性质。

2.能够运用集合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作业布置1.抄写并背诵集合的定义、性质及表示方法。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章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函数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高一必修一第一章政治教案

高一必修一第一章政治教案

高一必修一第一章政治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政治制度,增强国家认同感。

【教学重点】1.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优势。

【教学难点】1.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2.我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区别。

【教学准备】1.教材:高一必修一政治2.课件:政治学基本概念、研究方法、我国政治制度3.案例材料:我国政治制度优势的实际案例【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2.学生分享对政治学的认识和看法。

二、新课内容讲解1.讲解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规范研究和比较研究等。

2.分析政治学的研究内容,如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等。

3.介绍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如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4.阐述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如民主、法治、稳定、发展等。

三、案例分析1.提供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我国政治制度在实际运行中的优势。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成果。

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强调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优势。

五、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查找资料,了解我国政治制度在实际运行中的优势。

3.写一篇短文,谈谈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

重难点补充:一、新课内容讲解1.讲解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研究政治学都有哪些方法吗?”2.分析政治学的研究内容:教师引导:“那么政治学都研究哪些内容呢?比如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行为,这些都是政治学研究的范畴。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 第一课时 集合的含义 总序1【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集合中的元素的特性;3.理解属于关系和相等的意义;集合的分类;4.集合的分类.自学评价1.集合的含义: 构成一个集合(set).注意:(1)集合是数学中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作描述.(2)集合是一个“整体.(3)构成集合的对象必须是“确定的”且“不同”的2.集合中的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 ).简称元.集合一般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如集合A, 元素一般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等.思考: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不是只能是数或点?【答】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元素,则x 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3)无序性.集合与其中元素的排列次序无关.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一般地,自然数集记作_______正整数集记作______或_____整数集记作___有理数记作____实数集记作________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记作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记作______或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6.集合的分类:按它的元素个数多少来分:(i ) 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有限集;(i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无限集;(iii ) _______________叫做空集,记为_____________【精典范例】一、运用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来解决问题例1.下列研究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2)高一数学课本中的难题 (3)中国国旗的颜色(4)充分小的负数的全体 (5)book 中的字母 (6)立方等于本身的实数(7)不等式2x-8<13的正整数解【同步练习】:下列研究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① 某校个子较高的同学; ② 倒数等于本身的实数③ 所有的无理数④中国的直辖市 ⑤中国的大城市 ⑥不等式320x +>的解;⑦直线21y x =-上所有的点;⑧不大于10且不小于1的奇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第一课时。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是高中数学生活的开始。

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同学们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的时候有基本的数学功底,对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但本节课是高中数学的第一课,这节课同学们要掌握许多新的名词,以及之前没后见过的数学符号,本节课要提高同学们对高中数学生活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掌握集合的概念,感知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2.能够清楚的知道集合中常用的表示符号。

3.了解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准确的表示方法。

五、学法指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创设情境,揭示所学教师引入问题: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接碰到过一些集合,大家能够说一说吗?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二)引入新知同学们,我们班所有同学站起来。

同学们做动作。

老师提问:老师口令的对象是谁,是全班的同学还是某些同学?老师总结:这些是一个集合,他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个体。

所以,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个概念:集合。

多媒体出示课件:1)20以内的所有的偶数;2)我国都有哪些省份;3)所有的三角形;同学们讨论,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概括这些例子的共同特征: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老师强调全体我们称为集合,整体中的部分就是集合的元素。

老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

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d。

表示.(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的发现,让同学们对集合的概念有明确的认识。

知道正确的区分集合和元素两个概念。

)(三)根据资料,探索集合中元素的特点(1)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注意个别同学的指导,解答学生疑难.让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5小于18的偶数;(2)我国的直辖市。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篇1基本知识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情感目标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2、力的相互性;3、力的矢量性;(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1、两种分类;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

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力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力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概念.教学过程设计方案一、提问:什么是力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用弹簧拉动钩码,或者拍打桌子等实验现象展示力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强调:在研究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三、提问: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教师总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四、提问:如何表示力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小结.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用一条有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讲解例题:用20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推力.教师边画边讲解.注意说明:1、选择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2、标度的选取要利于作图通过作图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力的图示作图规范.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让学生体会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不同.五、力的作用效果:回忆初中的知识,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六、力的分类:教师总结力的分类,强调高中阶段按照力的性质划分,在力学范围内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力、磁力等等;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等等;在力学范围内,按力的性质划分的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篇2知识目标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高一必修一政治教案

高一必修一政治教案

高一必修一第一章政治教案高一必修一第一章政治教案1[学习目标]1.学问目标:(1)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公平的含义。

(3)把握参加政治生活的根本原则。

(4)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力量目标:(1)联合实际,结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其是公民的根本政治权利。

(2)联系实际,结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分析说明权利与义务的辨证关系。

(3)培育学生的权利观、义务观,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特权”、“拖权”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处理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做到积极参加政治生活。

[学习重难点](1)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公平的含义。

(3)参加政治生活的根本原则。

[自主梳理]一、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关系。

是国家的仆人,国家权力来源于。

二、神圣的权利庄重的义务1.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为基准的。

2.公民依法享有选举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举为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加国家治理的。

3.公民依法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治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4. 是公民根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加国家治理的根底和标志;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详细表现; 是指公民有监视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5.人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的重要方式,是的详细表现。

6.公民的监视权是指的权利。

它包括了批判权、、、和等。

7.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需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即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担当的。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一章内容。

这一章主要涉及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量、以及基本的物理定律,旨在为学生建立扎实的物理基础,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具体包括: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力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判断、牛顿三定律、以及简单的运动学计算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刚刚进入高中阶段,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可能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直观认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规律的把握尚需加强。

此外,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2)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了解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3)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4)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基本公式,能够进行简单的运动学计算。

(5)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事例中抽象出物理规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实验验证理论。

(5)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人教版必修一unit1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unit1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unit1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人教版必修一》Unit 1:Friendship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Unit 1的主题和内容,培养学生对友谊的认知和理解。

2. 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英语描述友谊和友谊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人教版必修一》Unit 1的教材和教具。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友谊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友谊的看法。

2. 引导学生讨论友谊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Step 2: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给出中文解释。

2. 学生跟读并模仿发音,利用图片和例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Step 3:听力训练(15分钟)1. 教师播放录音材料,要求学生听并完成相关的听力练习。

2.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与教师一起核对答案。

Step 4:口语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友谊的话题进行讨论,并记录下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Step 5:阅读训练(15分钟)1. 学生阅读本单元的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2.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与教师一起核对答案。

Step 6:写作练习(20分钟)1. 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撰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3. 学生修改并完善自己的作文,并将其展示给全班。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掌握化学计量的基本原理。

3.了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周期表的结构。

4.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化学计量的基本原理。

2.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周期表的结构。

3.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概念与基本理论(1)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与能量之间关系的科学。

(2)物质的性质:物质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能够观察到的变化。

(4)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5)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具有一定质量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原子的化合物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化学计量(1)物质的量:化学反应是基于物质的量发生的,物质的量用化学计量单位摩尔表示。

(2)摩尔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配比关系,计算物质的量。

(3)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

(4)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关系: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物质的计量关系。

3.化学元素和周期表(1)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

(2)元素的基本性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非金属不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而排列的。

(4)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

4.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1)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

(2)平衡化学方程式:平衡化学方程式保持物质质量和原子数守恒。

(3)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酸碱反应。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师详细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考和学习兴趣。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第一章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第一章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第一章主题: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第一章 - 运动的描写与运动规律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的概念,并能够用物理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2.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非匀速直线运动以及曲线运动的特点;3.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并学会用图像表示位置与时间之间的关系;4. 学会用运动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并掌握相关的图象处理方法;5. 掌握运动规律与运动定律的概念,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运动的概念及运动图象的分析;2.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3. 运动规律与运动定律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个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对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与讨论(30分钟)1. 运动的概念:a. 定义运动并介绍运动的特点;b. 通过图像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运动的例子;c. 学生讨论,总结不同类型运动的特点。

2. 匀速直线运动:a. 定义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其特点;b.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c. 演示并引导学生使用图像分析法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3. 运动规律与运动定律:a. 解释运动规律与运动定律的概念;b. 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基本内容,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c. 学生讨论,找出日常生活中与运动定律相关的例子。

三、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35分钟)1. 给出一个具体 case,要求学生分析并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使用图像法绘制该物体的运动图象;2. 引导学生运用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物体下滑时受到的阻力、撞车的影响力等。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2. 带领学生思考并讨论与运动有关的不同物种及其运动特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2.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 展示;2. 实物或模型演示;3. 运动示例的图像或视频。

高一数学第一章的优秀教案实用1篇

高一数学第一章的优秀教案实用1篇

高一数学第一章的优秀教案实用1篇高一数学第一章的优秀教案 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识记数学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2) 过程与方法:从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引出“集合”一词,通过探讨一系列的例子形成集合的概念,举例剖析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探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比较用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合作交流、勤于思考、积极探讨的精神,发展用严密谨慎的集合语言描述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2) 难点:区别集合与元素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符号,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表示具体的集合时,如何从列举法与描述法中做出选择。

教学过程:【问题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大家回忆一下教材中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定义的?[设计意图]引出“集合”一词。

【问题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集合吗?请大家思考讨论课本第2页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探讨并形成集合的`含义。

【问题3】请同学们举出认为是集合的例子。

[设计意图]点评学生举出的例子,剖析并强调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问题4】同学们知道用什么来表示一个集合,一个元素吗?集合与元素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设计意图] 区别表示集合与元素的的符号,介绍集合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

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问题5】“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方程(__ 1)(x+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设计意图]引出并介绍列举法。

【问题6】例1的讲解。

同学们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__73的解集吗?【问题7】例2的讲解。

请同学们思考课本第6页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在表示具体的集合时,如何从列举法与描述法中做出选择。

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1教案【5篇】

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1教案【5篇】

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1教案【5篇】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1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Students should learn some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musician,clap, passer-by, form, extra, earn, advertisement,2 attractive, instrument,loosely, actor dream of, be honest with, play jokes on, or so, break up.3)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2.语言能力目标:1)Developthe Ss’skills of skimming, scanning and careful reading.2) Train the Ss to findthe key words and the topic sentences.3)Encourage the Ssto guess the new wordsaccording the reading.3.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目标:1)Encourage the Ss to share the differentkinds of music.2)Improve the cooperation and share among the students.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a.To understudend the passage better b.To find the main idea of eachparagraph2、教学难点:a.Master the reading ability b.Develop the skills ofreading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本节课共45分钟,具体教学步骤如下:Step I Leading-in播放一段小视频,内容为歌曲 If you arehappy的英文版本,通过介绍演唱乐队twins引出本单元话题。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学设计02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学设计02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章节的教学导入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提问式导入:通过提出与学科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你们认为XXX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XXX原理?”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3.反馈评价:收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我将布置以下作业,以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提高其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XX页至第XX页的基础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知识进行巩固。
-梳理本节课所学核心概念和原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学习归纳能力。
3.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意愿,但部分学生在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4.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缺乏信心,需要教师关注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5.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普遍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但部分学生对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引导。
2.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新课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特定问题或实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学生活动
先让学生阅读课本 ,教师指定学生展示结果 .学生写出常用数 集的记号后 ,教师强调 : 通常情况下 ,大写的英文字母 N、Z、Q 、
R 不能再表示其他的集合 ,这是专用集合表示符号 ,类似于
110、 119 等专用电话号码一样 .以后 ,我们会经常用到这些常 见的数集 ,要求熟练掌握 .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课题 教材和学情分析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 ,体会元素与集合的 “属于 ”关系 ,能
选择集合不同的语言形式描述具体的问题
,提高语言转换和
抽象概括能力 ,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 .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互异性、无序性 ,掌握常用数集及其 专用符号 ,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1)小于 10 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 (2)方程 x2=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
(3)由 1~20 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 板书设计 本节学习了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的表示法 ;(3) 利用列举法
和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步骤 .
作业
课本 P11 习题 1.1A 组 2、3、 4.
(4) 按升国旗时 ,每个班的同学都聚集在一起 站在旗杆附近指定的区域内 ,从楼顶向下看 , 每位同学是哪个班的 ,一目了然 .试想一下 ,根 据从楼顶向下看的 ,要想直观表示集合 ,联想 集合还能用什么表示?
(5) 试用 Venn 图表示例子①中集合 A 和集合
B.
(6) 已知 A B, 试用 Venn 图表示集合 A 和 B
③设 C={x|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是等腰三角形 }; ④ E={2,4,6},F={6,4,2}. 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吗?
},D={x|x
(2) 例子①中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 ,例子④中 集合 E 是集合 F的子集 ,同样是子集 ,有什么区 别?
(3) 结合例子④ ,类比实数中的结论 : “若 a≤ b且, b≤ a则, a=b ”在,集合中 ,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
的关系 . (7) 任何方程的解都能组成集合
2
,那么 x +1=0
的实数根也能组成集合 ,你能用 Venn 图表示
这个集合吗?
(8) 一座房子内没有任何东西 ,我们称为这座 房子是空房子 ,那么一个集合没有任何元素 , 应该如何命名呢?
x≠0且 x≠ 3∴, 实数 x 的取值范围是 {x|x<0 或 0<x<3 或 x>3}.
答案: {x|x<0 或 0<x<3 或 x>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含义和元素的性质 .当所指的对象
非常明确时就能构成集合 ,若元素不明确 ,没有判断的标准就
不能构成集 y= 1 图象上所有的点 x
1.下列条件能形成集合的是 ( )
A. 充分小的负数全体
B.爱好足球的人
C.中国的富翁 工
D.某公司的全体员
答案: D
习题设计 (课内练习、 课外作业),板书设计
2.2007 浙江宁波高三第一次 “十校联考 ”理, 1 在数集 {2x,x 2-x} 中 ,实数 x 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 :实数 x 的取值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则 2x≠x2-x,解得
课后反思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课题 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 ,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能 判断给定集合间的关系 ,提高利用类比发现新结论的能力 .
在具体情境中 ,了解空集的含义 ,掌握并能使用 Venn 图表达集 合的关系 ,加强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树立数形结合
的思想 .
讲练结合
导入设计
新 课 设 计
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 ,如 5=5,5<7,5>3 等等 , 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 ,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
么关系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不要急于 作出判断 ,而是继续引导学生 )
(1) 观察下面几个例子 : ① A={1,2,3},B={1,2,3,4,5}; ②设 A 为国兴中学高一 (3) 班男生的全体组成 的集合 ,B 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
学法指导,课件设计
①前面所说的集合是如何表示的? ②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 ,并思考 :除字母表示法和自然语言
之外 ,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示集合? ③集合共有几种表示法 ?
1.下列各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的是 ( )
A. 大于 6 的所有整数 C.被 3 除余 2 的所有整数 变式训练
B. 高中数学的所有难题
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 —— 集合 . ①请我们班的全体女生起立! 接下来问 : “咱班 的所有女生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啊? ” ②下面请班上身高在 1.75 以上的男生起立! 他们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啊? ③其实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构成集合 ,比如 新华字典里所有的汉字可以构成一个集合等 等 .那么 ,大家能不能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 际例子呢 ?请你给出集合的含义 . ④如果用 A 表示高一 (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 合 ,用 a 表示高一 (3)班的一位同学 ,b 是高一 (4) 班的一位同学 ,那么 a、 b 与集合 A 分别有什 么关系 ?由此看见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 系? ⑤世界上最高的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⑥世界上的高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⑦问题⑥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 ⑧由实数 1、2、3、1 组成的集合有几个元素? ⑨问题⑧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 ⑩由实数 1、2、3 组成的集合记为 M,由实数 3、 1、2 组成的集合记为 N, 这两个集合中的 元素相同吗?这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 性质?由此类比实数相等 ,你发现集合有什么
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讲练结合
导入设计 新课设计
军训前学校通知 :8 月 15 日 8 点 ,高一年级学生 到操场集合进行军训 .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 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 ,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 ,我们感 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 (是高一而不是高 二、高三 )对象的总体 ,而不是个别的对象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